資源簡介 教科版科學《知識點歸納》三年級上冊精簡版第一單元 水第一課《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2.濕布擦黑板,過一會兒黑板上的水漬不見了,是因為水變成了(水蒸氣)。第二課《水沸騰了》1.(沸騰)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沸騰時水的(溫度)不再發(fā)生變化。2.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大大增加)。3.水在加熱過程中,觀察到的變化有(剛開始水溫不斷升高,杯底會產生氣泡,水面會看到熱氣,容器內壁出現(xiàn)大量的小水珠)等。第三課《水結冰了》1.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0℃),水的溫度下降到(0℃)時,水會結冰。2.水結冰后體積(增大),占據(jù)了更大的空間,所以冰塊(浮在)水面上。3.實驗時,往燒杯里的碎冰加食鹽,從而(降低溫度),使試管里的冰更容易結冰。第四課《冰融化了》1.當環(huán)境溫度高于(0℃)時,冰開始(融化)。2.冰在融化的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的重要因素。3.用吸管對著冰塊某個部分吹熱氣,被吹的部分會被(融化),甚至會將冰塊吹穿。4.冰融化成水后體積會(減小)。第五課《水能溶解多少物質》1.溶解是指物質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沒有(沉淀)。2.許多物質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蘇打、味精、食鹽、白糖、紅糖)等。3.一般情況下,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4.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約可以溶解食鹽(18)克,溶解小蘇打(5)克。第六課《加快溶解》1.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和(攪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2.溶解的快慢與(物體顆粒大小)、(水的溫度)、(液體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第七課《混合與分離》1.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鹽和水分離出來,可以用(蒸發(fā))的方法。3.把一杯濃鹽水放在陽光下,讓杯里的水(蒸發(fā)),已經溶解的食鹽會被(分離)出來。第八課《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1.水(蒸發(fā))變成水蒸氣,水(凝結)成冰,冰(融化)成水,這些是水的三態(tài)變化。2.在水的三態(tài)變化中,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沒有改變。3.用橡皮泥做各種東西,將紙折疊或者撕扯,改變的是它們的(狀態(tài))。4.將壓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凹進去的部分鼓起來了,是因為乒乓球里的空氣受熱(膨脹)。第二單元 空氣第一課《感受空氣》1.空氣具有(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等特征。2.在傳遞空氣的游戲中,我們又發(fā)現(xiàn)空氣有(很輕)、(容易泄漏)、(不容易密封)、(摸起來很軟)、(不易被觀察)等特征。3.我們的周圍充滿(空氣),泥土里、水里也有(空氣)。4.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類型,水是(液體),石頭和沙子是(固體),空氣是(氣體)。第二課《空氣能占據(jù)空間嗎》1.空氣會占據(jù)(一定的空間)。2.把紙團粘在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紙團(不會濕)。3.倒扣的杯子充滿水,用打氣筒往杯里打入空氣,可以把水(擠出)杯子。第三課《壓縮空氣》1.空氣占據(jù)的空間可以被(壓縮),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2.籃球、輪胎、氣墊船、充氣沙發(fā)等運用(空氣可以被壓縮)的性質。3.空氣是由許多(微粒)組成的,受到壓力后它們之間距離會變得(更小)。4.用注射器抽取一部分空氣,向下壓可以(壓縮)空氣所占空間,向上拉可以(擴張)空氣所占空間。第四課《空氣有質量嗎》1.空氣是有質量的,但空氣的質量(很輕)。2.(質量)是空氣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第五課《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1.一定量的空氣有一定的質量。第六課《我們來做“熱氣球”》1.空氣受熱后會膨脹(變輕)從而(上升)。2.做熱氣球實驗時,紙簡的作用是(防風)和(快速加熱)。3.通過加熱,塑料袋中的冷空氣變成(熱空氣),熱空氣上升讓塑料袋上升到(空中)。4.孔明燈利用的是(熱空氣上升)原理,燃放孔明燈存在嚴重的(火災隱患)。第七課《風的成因》1.(空氣流動)會形成(風)。2.生活中有許多種制造風的方法,比如(用嘴吹、用扇子扇、用吹風機吹、用書本扇)等。3.借助蚊香的煙霧和紙條,可以觀察到空氣的(流動)。4.在無風的環(huán)境中,蚊香的煙霧是(往上飄)的。第八課《空氣與我們的生活》1.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大氣層)。2.植物、動物和我們人類都離不開(空氣)。3.空氣可以幫助(燃燒)。4.風具有(能量),風能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用來(發(fā)電)。第三單元 天氣第一課《我們關心天氣》1.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2.天氣總是在不斷(變化),有些天氣會給我們帶來(災害)。3.長期的(觀察)和(記錄)會使我們了解到更多的天氣信息。4.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xiàn)象都是發(fā)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xiàn)象。第二課《認識氣溫計》1.(氣溫計)是測量氣溫的專用工具。2.氣溫的常用單位是(℃),讀作(攝氏度)。3.氣溫計由(液泡、液柱、刻度、測量單位)等部分組成。4.使用溫度計,應先了解它的(測量范圍),讀數(shù)時眼睛要(平視)。第三課《測量氣溫》1.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空氣溫度。2.氣象預報一般會播報一天內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3.氣象站測量氣溫,要將氣溫計放在(百葉箱)內。第四課《測量降水量》1.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2.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3.我們可以用(直簡)的透明杯來做雨量器,刻度條的0刻度線要與直筒杯的(內壁底部)對齊。4.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來收集(雨水),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第五課《觀測風》1.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2.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比如由北面吹過來的風就叫(北風)。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3.蒲福風速等級將風力劃分為(13個)等級。第六課《現(xiàn)察云》1.根據(jù)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多云、陰)幾種類別。2.天空中飄浮的云實際上是由干干萬萬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3.氣象學家在對云進行描述時,通常把它們分成三類:(大團、堆積)的積云,(均勻成層、灰色似霧)的層云,(纖維、羽毛狀)的卷云。第七課《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1.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guī)律)。2.一個地區(qū)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不同地區(qū)氣候各不相同。3.整理天氣日歷,可以從(云量、風速、風向、氣溫、降水量)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4.我們可以從氣溫柱狀圖上找出這段時間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以及這段時間(溫度變化)的趨勢。第八課《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1.天氣預報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氣象部門)制作并發(fā)布。2.制作天氣預報,大致有五個步驟:(數(shù)據(jù)收集、數(shù)值天氣預報、氣象員做出預報、天氣會商、發(fā)布天氣預報)。3.天氣預報的制作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氣象專家)要付出大量艱苦的勞動。4.天氣預報一般包含(氣溫、濕度、風向和風速、氣壓、降水量)等信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