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生活》學案第七課第三框 我國的宗教政策一、【課前自主預習】完成練習冊知識梳理,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二、【情境導入】三、【目標展示】學習目標 知識技能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過程方法 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探究;歷史比較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加強宗教的政策觀念,自覺抵制和反對各種迷信活動,特別是認清法輪功的邪教本質。重 點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難 點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四【課堂預習展示】1、你來試著完成本節課的知識體系.2 、我國宗教政策的主要內容3、我們如何對待宗教?4、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和優勢是什么?5、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五【課堂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共產黨員可以信教嗎?【合作探究2】材料一:新疆“三股勢力”指的是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他們三位一體,打著民族、宗教的幌子,制造宗教狂熱,鼓吹對“異教徒”進行“圣戰”,大搞暴力恐怖活動,殘殺無辜,挑起暴亂騷亂。2009年制造了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截至7月14日,共造成197人死亡、1721人受傷,331個店鋪被砸被燒,627輛汽車被砸被燒。新疆政府依法打擊相關犯罪人員。材料二:中央政府投入巨資對西藏的宗教場所進行維修和保護,對藏傳佛教經典進行保護和整理,并將僧侶的生活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同時,國家還在北京開辦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 院,專門培養藏傳佛教的高級人才,促進了藏傳佛教的繁榮發展 。材料三:外國人在中國境內能夠進行宗教活動,應遵守中國的法律和法規;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宗教組織、宗教辦事機構,宗教活動場所,開辦宗教院校;不得在中國公民中發展教徒,委任教職人員和進行其他的傳教活動。材料四:開展公益慈善事業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發揮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積極作用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我國宗教界開展公益慈善事業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安老助學、賑災救災、扶貧濟困、醫療衛生、社區服務、環境保護、職業培訓等方面。據福建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統計,該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共興建希望小學25所,捐資助學1300多萬元;據河北佛教慈善功德會統計,從2002年起,該機構累計資助學生上萬人,每年助學款都有近40萬元;在全國范圍內,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思考:我國宗教政策在以上材料中是如何體現的?【合作探究3】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相適應”就是要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嗎?六【易混易錯】1、在我國,宗教活動受到法律的保護。2、我國支持和鼓勵人民信仰宗教。3、我國實行自主自辦的方針,與外國宗教不存在交往。4、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為了使宗教信仰最終放棄有神論和宗教信仰,逐步消滅宗教。5、我國的宗教性質上已發生了根本轉變。6、宗教已經完全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7、在我國,宗教信仰完全是公民個人的私事,宗教信仰應該得到尊重和保護。七【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 八【鞏固練習】1、在我國,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的宗教界人士有17000余人。這說明 ( )A.在我國,信教群眾和不信教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B.我國鼓勵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信仰宗教C.宗教已經與社會主義相適應、融和D.宗教與政治相互結合,共同發展2、在我國,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這里所說的“正常”是指 ( )A.不受外國勢力支配的活動B.信教群眾所進行的宗教活動C.在宗教場所內進行的所有活動D.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進行的宗教活動3、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期間,深圳市在大運村設置宗教服務中心,專設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4個活動室,以及4個綜合活動室,以備東正教、印度教、猶太教等之需。另專設一個靜思室,供運動員或代表團成員個人靜思、誦禱之用。107位專職人員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提供宗教服務。這說明 ( )。A.我國鼓勵公民自由信仰宗教 B.我國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C.我國保障外國宗教在我國自由活動 D.我國保護一切宗教活動自由4、2011年4月16-18日,國家宗教局局長就做好今后宗教工作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加強管理,堅決維護社會穩定;二是促進和諧,維護宗教領域團結穩定局面;三是注重引導,發揮宗教界的積極作用。這表明我國 ( )。①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②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③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④宗教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國家宗教事務局負責人在201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表示,今年我國將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基礎上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倡導宗教和諧理念,擴大我國宗教和諧理念的影響力。這說明我國( )。A.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B.維護信教群眾傳教自由的權利C.積極貫徹宗教政策,支持一切宗教活動 D.推動宗教成為信教群眾自辦的事業九【高考鏈接】(2011·海南單科)中國伊斯蘭教協會2001年成立中國伊斯蘭教教務指(導委員會,正式開展“解經”工作。10年來相繼出版的4輯《新編臥爾茲演講集》,從教義和教規角度對伊斯蘭教經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蘭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解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進行的“解經”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權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眾在教義理解上的差異 ③有助于豐富伊斯蘭教文化內涵 ④有利于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十【總結反思】十一【釋疑點撥拓展】1、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指教徒在宗教活動場所內祭祀、誦經、燒香、禮拜、講經、布道、彌撒、受禮、終傅、受戒、過宗教節日;在自己家中念經、祈禱、封齋、追思等活動。2、 我國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五大宗教。佛教:在中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現在中國有佛教寺院1.3萬余座,出家僧尼約20萬人,其中藏語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約12萬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3000余座;巴利語系佛教的比丘、長老近萬人,寺院1600余座。道教:道教發源于中國,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中國現有道教宮觀1500余座,乾道、坤道2.5萬余人。伊斯蘭教:于公元七世紀傳入中國。伊斯蘭教為中國回、維吾爾等10個少數民族中的群眾信仰。這些少數民族總人口約1800萬,現有清真寺3萬余座,伊目瑪、阿訇4萬余人。天主教:自公元七世紀起幾度傳入中國,1840年 鴉片戰爭后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天主教徒約400萬人,教職人員約4000人教堂、會所4600余座。基督教:(新教)于公元十九世紀初傳入中國,并在鴉片戰爭后大規模傳入。中國現有基督教徒約1000萬人,教牧傳道人員1.8萬余人,教堂1.2萬余座,簡易活動場所(聚會點)2.5萬余處。十二【作業布置】:1、復習本框所學知識,做檢測題。2、預習下一框教材;導學案思考“互動探究”中的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