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體會家庭中親情的溫暖,明白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而父母也理應受到子女的孝敬。2、能力目標:搜集父母對家庭貢獻的具體事例,了解父母之愛,逐漸形成對父母的正確評價并能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感情。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體會父母之愛的無私與偉大;感受家庭帶給自己的溫暖,激發自己愛家的情感,學會感激父母。【學習重點】感受家庭的溫暖【學習難點】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愛(認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獨立完成并在教材上作相應的勾畫,以便課堂展示;如有不理解,作好記錄,以便下一個環節討論。)自主學習,整體感知1、我們為什么要愛自己的家?2、父母對子女之愛的表現?3、父母要承擔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的原因?4、我們能感受家的那些溫暖?(二) 深入探究,鞏固提升1、我與家庭的關系活動1:請各個學習小組認真學習、討論課本P8的材料,共同完成三方面的問題,然后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回憶小時候受父母呵護的甜蜜時光,把自己的童趣講給同學聽。在你的家庭生活經歷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父母當時是什么樣做的?通過這件事給你有什么啟示?2、無私的愛活動2:結合P8-9表格,各小組交流、討論一下,派代表發言:說說家人對自己家庭的主要貢獻?大膽地夸夸自己的父母,講給同學聽。同學們聽后有什么感受?3、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活動3: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10“相關鏈接”的內容,各小組思考、討論三個問題,然后派代表發言:秀怡的父母可以不撫養秀怡嗎?為什么?父母不盡撫養義務有什么后果?假如你是秀怡,你會怎樣做?4、感受家的溫暖活動4:各小組交流討論:“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也是心靈的寄托處”如何這句話理解?舉例說明5、把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寫出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堂小結】:【當堂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小麗今年13歲,父母離異,小麗隨母親生活,爸爸答應每月給小麗200元生活費,但從來沒給過。小麗爸爸的作為 ( )A、只是不道德作為,因為扶老攜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B、是違法行為,因為扶養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C、是情理之中的,因為小麗與父親不在一起生活D、是他家的私事,別人無權干涉2、我國《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 。 ( )A、要求父母撫養的義務 B、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C、向父母提供撫養費的義務 D、和父母一同生活的義務3、家庭不單是身體的住所,也是心靈的寄托處。這句話表明 ( )A.家就是有居住的地方B.家既是物質生活的后盾,也是情感的棲息地C.家就是寄托感情的地方D.家是束縛個人發展的地方二、材料分析題:小芳是一個13歲的女孩,在以前,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現在,由于感情問題父母離異,與沒有經濟來源的奶奶一起生活。父親再婚后,對小芳不聞不問;小芳找到生母,生母卻說:你已經判給了爸爸,與我沒有關系,以后別再來找我。小芳整天以淚洗面,不知今后如何面對生活。1、小芳父母的做法對嗎?請說明理由。2、假如你是小芳,你該怎么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