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章 觀察生物復習提要1、蝸牛是一種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它有視覺、觸覺、嗅覺、味覺、但無聽覺。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七點,它們也是區別生物與非生物的基本標準。①具有相同化學成分。②生物一般由細胞構成。③ 生物體能進行物質和能量的轉換。④生物體能生長、發育和繁殖后代 。⑤生物體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應激性)⑥生物體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征。⑦ 生物體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3、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動物和植物的最根本區別是營養方式不同: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不需攝食。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靠攝食獲取營養物質。▲動物的分類:根據身體上有無脊椎骨動物可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4、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最先發現細胞的人是羅伯特·胡克其實他也只是看到細胞壁。細胞的基本結構有三部分:(1)細胞膜:主要起保護細胞并控制細胞與外界之間物質交換作用。(2)細胞質:許多生命活動的場所。(3)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區別: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細胞壁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由纖維素組成)。葉綠體時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只有在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中才有。液泡:含有大量的細胞液,可以溶解多種物質。)細胞學說的提出者是德國科學家施來登和施旺,其內容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5、人體與許多生物都是由一個細胞------受精卵不斷分裂、生長、分化的結果。細胞分裂是一個母細胞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后,分裂成兩個子細胞的過程(最引人注目的是母細胞的細胞核內出現染色體,最終染色體會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細胞生長是子細胞不斷長大的過程,它們能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不斷地長大。細胞分化是分裂產生的子細胞發生變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的過程。細胞分化的結果是形成各種組織。6、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都在一個細胞內完成。▲單細胞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單細胞植物如衣藻、小球藻等。7、一般光學顯微鏡的構造包括兩大部分,即保證成像的光學系統和用以裝置光學系統的機械部分。1、機械部分(1)鏡座(2)鏡柱(3)鏡臂(4)鏡筒(5)物鏡轉換器(6)載物臺(7)調焦裝置(8)聚光器:2、光學部分:由成像系統和照明系統組成,成像系統包括物鏡和目鏡,照明系統包括反光鏡(反射鏡)和聚光器。(1)目鏡:直插式:長度和放大倍數成反比。(2)物鏡:螺旋式:長度和放大倍數成正比。(3)反光鏡:一面是平面鏡,能反光;另一面是凹面鏡,兼有反光和匯集光線的作用。特別說明:放大倍數和與蓋玻片之間的距離成反比。8、正確使用顯微鏡:▲正確的使用順序:安放 對光 放片 調焦 觀察▲對光時:(1)強光時:用平面鏡、較小的光圈 (2)弱光時:用凹面鏡、較大的光圈即調節光線強弱可使用遮光器和反光鏡調節。調焦時:先用粗準焦螺旋再用細準焦螺旋。物鏡:使用時先降后升觀察:先用低倍鏡再用高倍鏡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低倍鏡:觀察范圍大、放大倍數低、細胞數目多、視野明亮。高倍鏡:觀察范圍小、放大倍數高、細胞數目少、視野較暗。▲使用顯微鏡時兩眼同時睜開,左眼觀察,右眼繪圖。▲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先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是口腔上皮臨時裝片則滴0.9%的生理鹽水)(2)取一小塊洋蔥表皮放在水滴上,用鑷子展平。(3)蓋上蓋玻片防止氣泡產生。(4)在蓋玻片一側,加1-2滴紅墨水(若是口腔上皮臨時裝片則滴亞甲基藍溶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作用是染色,便于觀察細胞的結構)(5)若視野中有黑色圓圈,氣泡太多(裝片要重新制作)▲欲使觀察到的物像向右上方移,就要將玻片移向左下方。若觀察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就要將玻片移向右上方。9、生物的組織(細胞分化形成)(1)植物有五大組織:①保護組織 保護功能 如:果皮 樹皮②輸導組織 運輸營養物質 如:植物導管和篩管③營養組織 能制造和儲存營養 如:果肉和葉肉④機械組織 支持和保護作用 如:使細胞壁加厚⑤分生組織 能分裂產生新細胞 如:植物體生長部位(如:根尖、莖尖、生長點)(2)動物組織: 作用 分布①上皮組織: 保護功能,有些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管道內壁 內臟表皮②結締組織: 運輸和支持 肌腱、血液、軟骨③肌肉組織: 可以收縮和舒張產生運動 平滑肌、心臟、骨骼肌④神經組織: 接受刺激產生并傳導興奮 腦、脊髓、神經。▲人體內分布最廣的組織:結締組織▲人的皮膚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表皮、真皮、下皮組織。真皮內含有血管和神經。10、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多種組織構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稱器官▲能共同完成一種或多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構成系統。▲例如:被子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莖、葉是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是生殖器官。▲人體的器官很多如腦、胃、骨、血管、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等▲人體的消化器官可分為:(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2)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腸腺、 胰腺、 肝臟分泌的消化液依次是:唾液 胃液 腸液 胰液 膽汁其中膽汁用于消化脂肪▲人體八大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內分泌系統。八大系統共同作用才可以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各項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生物體的層次結構植物:細胞→組織→器官→植物。動物(人體):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人體)11、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動物動物名稱 生活習性 呼 吸 體表 體溫 生殖、受精 代表動物魚 類 終生水生 鰓 磷片 不恒定 卵生、體外受精 鯽魚兩棲類 幼體水生成體兩棲 幼體用鰓,成體用肺,兼用皮膚 皮膚裸露 不恒定 卵生、體外受精 青蛙 蟾蜍 大鯢 蠑螈爬行類 陸生 肺 鱗片或甲 不恒定 卵生、體內受精 蛇 龜 鱷魚變色龍鳥 類 陸上飛翔 肺 被羽毛 恒定 卵生、體內受精 鴿子 孔雀哺乳類 水、陸 肺 被毛 恒定 胎生、體內受精 兔 鯨 蝙蝠 老鼠12、無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動物動物類別 主要特征 動物代表原生動物 單細胞動物,整個身體就是一個細胞,是最低等的動物 草履蟲、變形蟲腔腸動物 攝食和排泄同一個開口,身體呈輻射對稱 水螅、水母、海蟄、扁形動物 攝食和排泄同一個開口,身體背腹扁平 蝸蟲、血吸蟲、豬絳蟲環節動物 身體圓長或扁形,有許多體節 蚯蚓、水蛭、沙蠶線形動物 身體細長、呈線形,不分節。 蛔蟲 鉤蟲 絲蟲 蟯蟲軟體動物 身體柔軟,大多數有貝殼 蚌 蝸牛 烏賊 章魚棘皮動物 身體無貝殼,體表有棘皮突起,生活在海洋中 海星 海膽 海參節肢動物 身體分節,足和觸角也分節,體表有外骨骼 蝴蝶 蚊 蠅13、地球上約有125萬種動物。脊椎動物只占4.7萬種。無脊椎動物占地球的大多數約為120萬種,無脊椎動物體溫不恒定。14、動物界中,分布最廣、最高等的動物是哺乳動物;種類和個體數量最多的類群是昆蟲;最低等的動物是原生動物。▲昆蟲的主要特征: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觸角、眼和口器,胸部長有兩對翅、三對足,身體、觸角和足都分節。15、生物進化的順序 水生→陸生 低等→高等 簡單→復雜16、常見的植物可以分為兩類:種子植物和無種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用種子繁殖后代,稱為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藻類植物沒有種子,為無種子植物。▲在植物界里,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最低等的是藻類植物。17、種子植物有可分為兩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特征: a、種子外有果皮包被,有果實和種子兩部分。b、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分化c、是地球上最高等且數量最多的植物。d、所有的綠色開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常見的水果、蔬菜、樹木、花草都是被子植物。例如:香蕉 甘蔗、▲裸子植物特征:a、種子裸露 ,無果皮包被。b、葉呈針狀或鱗片狀。c、具有發達的根系、樹干高。d、只有種子無果實。如:水杉、蘇鐵、銀杏、柏樹。18、五類植物類群比較:植物類別 根 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孢子) 代表植物被子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種子 青菜 桃樹 蘋果樹 水稻裸子植物 有 有 有 無 無 種子 銀杏、松、柏、衫蕨 類 有 有 有 無 無 孢子 蕨 桫欏 芒萁 滿江紅苔蘚類 無 有 有 無 無 孢子 葫蘆蘚 地錢藻 類 無 無 無 無 無 孢子 海帶 紫菜 水綿 衣藻19、林耐的生物學分類方法:(1)分類等級:由高到低分別是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個等級。(2)種是分類的最小(基本)單位,品種不是分類的單位。(3)生物分類等級越高,相互之間共同點越少;分類等級越低,相互之間共同點越多。20、生物的多樣性▲地球上現存的生物約有500萬種▲研究表明,大多數生物的滅絕都是喪失棲息地造成的。亂砍濫伐森林、隨意開荒、無節制地排放污染物,都會使某些生物的生存空間大大縮小,生存的條件急劇惡化。▲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義的。▲為了保護自然資源,特別是為了保護珍稀生物資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國家劃出了一定的保護區域,這樣的地區叫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哺乳類) 被稱為動物的活化石。▲朱鹮(鳥類) 瀕臨絕種 , 最珍貴的爬行動物——揚子鱷 珍貴的兩棲類——娃娃魚,以上都被稱為一級保護動物▲桫欏——最珍貴的蕨類植物,珙桐(被子植物)銀杏 銀杉 水杉 (裸子植物)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舉一個實例說明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義的。如:自然環境中的蛇被大量捕捉后,鼠的數量就會增加,鼠的數量增加對農作物的危害就會增加。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