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考點訓練考點9 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一、選擇題(2021·四川岳池·七年級期中) 地理課上,老師指導大家,認識一個區域自然環境的基本方法應從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和河流等方面入手。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下列有關亞洲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跨熱帶、北溫帶和北寒帶 B.全部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C.瀕臨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D.西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2.如果從亞洲的東西或南北方向作剖面示意圖,下列最合理的一項為( )A. B.C. D.3.同學們從氣候方面分析,發現世界上絕大多數氣候類型在亞洲都有分布,亞洲季風氣候顯著,世界上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 )A.東部和中部 B.西部和南部 C.中部和南部 D.東部和南部4.大家發現亞洲河流的分布有一定的特征,下列示意圖中能夠正確反映亞洲河流流向特征的是( )A. B. C. D.(2021·全國八年級單元測試)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濱州某中學同學為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特點,她繪制了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該圖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標是( )A.人口數量 B.人口密度 C.人口增長率 D.人口年齡結構6.從該同學所繪示意圖中我們可以看出( )A.亞洲東部和南部人口稠密 B.澳大利亞東南部人口稀疏C.歐洲西部人口增長率高 D.非洲北部人口增長率低7.下圖能體現人口數量過多帶來的影響是( )①求職不再難②水井的變遷③不堪重負的地球④托不住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21·貴州黔東南·七年級期末) 讀“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下圖),回答下面小題。8.該景觀主要分布在氣候區( )A.① B.② C.③ D.④9.乞力馬扎羅山被稱為“赤道雪峰”,它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頂終年積雪其影響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緯度因素 C.海陸因素 D.地球運動10.有關非洲氣候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季風氣候顯著 B.濕潤地區廣大 C.氣候呈南北對稱分布 D.終年高溫多雨(2021·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在中國文人心中,竹子是氣節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體現,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竹類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下圖是竹子在中國的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在中國,竹子主要分布在( )A.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 B.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C.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D.暖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12.圖中甲區域與乙區域屬于同一溫度帶,甲區域沒有竹子分布。主要原因是甲區域( )A.氣溫高 B.降水少 C.風力大 D.平原少13.丙區域不適合竹子生長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因素 D.板塊運動(2021·山東青島·九年級模擬預測) 讀我國地形圖,回答下列小題。14.下列關于地形區A、B、C、D的特點,描述不正確的是 ( )A.A 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黑土廣布B.B 地區能見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觀C.C 地區雪山連綿,冰川廣布D.D 地區氣候溫暖濕潤,物產豐富,素有“天府之國”之稱15.下列關于 E 地區自然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 B.該地區的“風成說”已得到廣泛支持C.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D.該地區氣候濕潤,盛產水稻16.夏季,全國普遍高溫時,C 地區比其他地區氣溫偏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地勢 D.人為因素(2021·福建三明·八年級一模) 2016年我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下圖示意2016-2030年我國不同省區的人口變化預測,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7.圖中反映( )A.人口平穩區均分布在少數民族自治區 B.人口低速變化區位于我國第一級階梯C.人口中速變化區均位于東部沿海省區 D.人口快速變化區包括魯、皖、粵等省18.根據圖文,可知( )A.西部地區人口數量減少加速 B.中部地區環境承載壓力劇增C.二孩政策后老齡化進程減緩 D.我國勞動力數量快速增加二、非選擇題19.(2021·山西左權·七年級期中)(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資料一: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為東西方交通的要沖。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北部與我國山水相連,河流大多發源于我國西南地區。東南亞平原和三角洲地區人口稠密,開發歷史悠久,是重要的農業區。資料二:下方分別為東南亞簡圖(圖甲)和中南半島簡圖(圖乙)。(1)根據圖甲.分別寫出字母A、B、C、D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稱。(2)根據圖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中南半島城市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答三點)。(3)簡述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答兩點)(4)東南亞美麗的熱帶海濱和眾多的名勝古跡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請列舉兩處東南亞的旅游景點。分析東南亞成為中國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優越條件(分別從距離、景觀、語言文化三方面展開)。20.(2021·北京七年級期末)讀我國某地區輪廓圖,完成下列問題(1)依輪廓圖判斷,本地區為 (地區名稱),該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分界線大體上位于中國長城、 — — 一線以北;該區的鄰國A是 ,B是 ,臨省C是 。列舉該區域內涉及的省級行政區名稱 、 。(2)該區域內主要地形區包括 高原、 盆地、 山脈等;該區大部分屬于 (溫度帶),其作物熟制一般為 主要農作物為 、 等。(3)本地區主要氣候類型是 ,氣候特點 ;區域內主要的礦產資源包括 、 、 等。(4)該區從東到西植被景觀呈現出 —荒漠草原— 的變化,分析造成西北地區景觀變化的原因 。(5)①②③三地都是該地區重要的灌溉農業區,說出①②兩地與③地主要灌溉水源的不同點。(6)新疆盛產優質葡萄。葡萄生長過程中,特別是成熟期的熱量、光照及晝夜溫差與其產量和質量密切相關。試分析新疆有利于葡萄種植的氣候條件。參考答案1.A 2.B 3.D 4.A【解析】1.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和北寒帶,故A正確。從半球位置來看,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故B錯誤。亞洲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故C錯誤。亞洲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故D錯誤。故選A。2.亞洲的地勢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所以從亞洲的東西方向作剖面圖,是中部高、東西兩側低;從亞洲的南北方向作剖面圖,是中部高、南北兩側低;即無論怎么看都中部高、兩側低。故選B。3.亞洲地處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瀕臨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特別顯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故D選項正確,A、B、C選項錯誤。故選D。4.亞洲的地形比較復雜,主要特點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積廣大,約占全洲面積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陸的周圍地區,故河流應該由中間向四周流,故A選項正確,B、C、D選項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亞洲的地形、季風氣候的分布、亞洲的河流流向。5.B 6.A 7.C【解析】5.圖中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標是人口密度,密度大表示人口稠密,密度小表示人口稀疏,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6.亞洲東部和南部的人口稠密,A正確。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人口較稠密,B錯誤。C和D.不能看出人口的增長率高低,CD錯誤。故選A。7.“水井的變遷”、“不堪重負的地球”反映人口壓力大;‘‘求職不再難” 和“托不住了”反映勞動力減少和社會養老負擔加重。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人口問題。8.C 9.A 10.C【解析】8.由圖可知,該景觀圖反映的是大象與草原景觀,該景觀主要分布在熱帶草原氣候區;圖中①為熱帶雨林氣候,②是熱帶沙漠氣候,③是熱帶草原氣候,④是地中海氣候,故選C。9.地形影響氣溫,由氣溫垂直遞減率可知,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的最高峰,由于海拔高,山頂終年氣溫在0℃以下,終年有積雪,故選A。10.非洲沒有季風氣候,非洲大部分屬于熱帶地區,氣候較為干旱,非洲北部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高溫干燥,ABD錯;非洲以熱帶氣候為主,氣候以赤道為軸呈南北對稱分布,C對,故選C。【點睛】非洲有高原大陸,熱帶大陸之稱,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氣候較為干旱,是野生動物棲息繁殖的樂園。11.C 12.B 13.C【解析】11.讀圖可知,竹子主要分布的溫度帶是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故根據題意選C。12.讀圖可知,甲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所以甲區域沒有竹子分布。主要原因是甲區域降水少,故選B。13.讀圖可知,丙是青藏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區,由于海拔高,氣溫低,不適合竹子的生長。所以影響因素是地形。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我國農業的分布及影響因素,讀圖分析解答。14.B 15.D 16.C【解析】14.讀圖,A是東北平原,山環水繞,沃野千里,黑土廣布,故A正確。B是塔里木盆地,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能見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觀,故B錯誤。C是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故C正確。D是四川盆地,溫暖濕潤,農業發達,號稱“魚米之鄉”是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平原,故D正確。故選D。故選B。15.E是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故A正確。該地區的“風成說”已得到廣泛支持,故B正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故C正確。該地區氣候較干旱,種植小麥、谷子等作物,故D錯誤。故選D。16.夏季時我國普遍高溫,C青藏地區由于海拔高、比同緯度其余地區氣溫偏低,是受地形地勢的影響,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我國各地區自然環境特征。17.D 18.C【解析】17.人口平穩區不都是少數民族自治區,如黑龍江,A錯誤。人口低速變化區多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B錯誤。人口中速變化區有晉、湘、鄂、贛等省,C錯誤。人口快速變化區包括魯、皖、粵等省,D正確。故選D。18.圖為二孩政策后學者預測的各省人口變化。根據圖例,西部地區為人口平穩區,人口數量不會快速減少,A錯誤。環境承載力是某地區的人口警戒值,短時間內是個定值,B錯誤。我國出臺全面二孩政策后,東部地區人口發生快速變化,故可推測中國實施二孩政策后在全國大部分地區起到了作用,即出生率有所上升,人口老齡化,C正確。二孩政策的出臺短時間內會引起新生兒數量的變化,但不會引起勞動力人口(16-59歲) 的快速變化,D錯。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我國人口國情及問題。19.(1)A代表馬六甲海峽;B代表太平洋;C代表湄公河;D代表南海。(2)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河流為城市提供了豐富的水源;交通和灌溉便利;農業發達。(3)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十字路口”的“咽喉”,戰略地位非常重要。(4)泰國水上市場、緬甸大金塔、越南下龍灣、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柬埔寨吳哥窟、新加坡魚尾獅公園等。距離:其北部與中國的廣西、云南兩省區相接,交通便利,路途耗時短。景觀:我國主要在溫帶地區,而東南亞的熱帶風光旖旎。語言文化:東南亞華人華僑人口比重較大,語言溝通障礙小,有親切感和文化認同感。【解析】本大題以東南亞地理特征和東南亞簡圖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了東南亞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南半島城市的分布特點及其原因,熱帶旅游勝地以及我國出境游的優越條件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讀圖能力和對所學內容的記憶理解及綜合運用能力。【解析】(1)根據圖中位置可知,A代表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B代表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C代表湄公河,發源于中國唐古拉山的東北坡,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后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亞洲第五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D代表南海,位于中國大陸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2)中南半島上各國主要城市都沿河分布在河流沖擊平原上,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為中南半島多為山地,地形崎嶇,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和沿海平原一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農業發達;交通便利,有利于對外聯系,有利于人口和商品的集聚和分散;地勢平坦有利于城市設施的建設,河流為城市提供了豐富的水源。(3)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東北亞經東南亞通往歐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線和必經通道,歷來為兵家和商人必爭之地,馬六甲海峽長1080千米,呈西北寬、東南窄的喇叭形,水深25~150米,淺灘暗礁不多,大部分時間風平浪靜,有利于航運,馬六甲海峽東南端有世界著名海港新加坡港,新加坡依靠馬六甲海峽,大力發展轉口貿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貨物集散地。(4)東南亞各國都有自己悠久的歷史,泰國水上市場、緬甸大金塔、越南下龍灣、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柬埔寨吳哥窟、新加坡魚尾獅公園等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東南亞與我國山水相依,其北部與中國的廣西、云南兩省區相接,交通便利,距離近,路途耗時短;我國主要位于溫帶地區,而東南亞為熱帶,多熱帶自然風光,旅游景觀與我國的差異較大;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語言溝通方便,有親切感和文化認同感。【點睛】20.(1)西北地區 祁連山脈 阿爾金山脈 昆侖山脈 哈薩克斯坦 蒙古共和國 黑龍江省 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寧夏自治區、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任意寫出兩個即可(2)內蒙古 塔里木或準噶爾 大興安嶺或天山(阿爾泰山、陰山) 中溫帶 一年一熟 春小麥(小麥)、馬鈴薯、(棉花或長絨棉、甜菜、葡萄、哈密瓜等瓜果)(3)溫帶大陸性氣候 全年干旱少雨,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比較大(寫出全年干旱少雨,冬冷夏熱即可得分) 煤 鐵 石油或天然氣(稀土、鎳)(4)草原 荒漠 從東到西,距離海洋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寫出從東到西,降水越來越少即可得分)(5)①②為黃河水灌溉 ③為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祁連山冰雪融水也可)(6)夏季氣溫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或日照時間長或光照強;晝夜溫差大【解析】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遠,干旱時該地區的主要特征,由于氣候干旱,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植被主要是草原和荒漠,所以人口稀疏,農業以畜牧業為主。【解析】(1)讀圖,依輪廓圖判斷,本地區為 我國西北地區,該地區與其他地區的分界線大體上位于中國長城昆侖山、祁連山、阿爾金山線以北;該區的鄰國A是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 B是 蒙古,臨省C是黑龍江省 。該地區主要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讀圖可知,該地區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有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天山山脈。該區大部分屬于中溫帶,其作物熟制一般為一年一熟, 主要農作物為小麥、棉花、馬鈴薯,新疆有著名的莆田和哈密瓜。(3)讀圖可知, 本地區由于深居內陸,降水少,所以主要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氣候特點是全年干旱少雨,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比較大 ;區域內主要的礦產資源包括煤、鐵、石油 等。(4)西北地區由于由東向西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所以自動向西的植被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5)讀圖可知,①②位于黃河沿岸地區,是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依靠黃河水灌溉。③是河西走廊,位于祁連山山麓地帶,主要灌溉水源來自于祁連山冰雪融水。(6)新疆位于亞歐大陸中部,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夏季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積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別甜。【點睛】該題考查我國西北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和農業。讀圖分析解答。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