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名師導航【考點訓練】考點11 知道獲取歷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徑,運用不同的資料有理有據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含答案及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名師導航【考點訓練】考點11 知道獲取歷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徑,運用不同的資料有理有據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含答案及解析)

資源簡介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考點訓練
考點11 知道獲取歷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徑,運用不同的資料有理有據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一、選擇題
1.“曹操墓在安陽”這一新聞引發了一系列質疑風波:從“魏武王”謚號的真偽,到曹操墓中的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團,再到曹操墓DNA鑒定引來的網友認親……從史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判斷“曹操墓真偽”的正確依據應是( )
A.正史文獻資料的記載 B.文獻與考古發現相結合
C.DNA鑒定的結果 D.歷史學家的主觀判斷
2.2018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它是繼“致遠艦”之后,我國水下考古工作獲得的又一重大成果。這一發現成果將成為研究甲午海戰寶貴的
A.文獻資料 B.實物資料
C.影像資料 D.文字資料
3.某戲劇社團編寫一部歷史劇,搜集到如下文獻資料:
① 一位葡萄牙編年史家記載過西非海岸捕捉非洲人的行動:父子分離,夫妻訣別,兄弟永隔……再怎么鐵石心腸的人,都無法忍受這樣撕心裂肺的場景。
② 哥倫布在日記中曾這樣描述過美洲人:他們愿意服從命令,去干活,去種地,去干任何事情,也愿意建設城鎮,并學習我們的習俗。
對以上資料解讀正確的是
A.依據資料①設計“印第安人遭受到的災難”
B.依據資料②設計“西班牙人通過殖民造福美洲”
C.依據資料①設計“三角貿易中黑奴的悲慘遭遇”
D.依據資料②設計“英國早期移民開發美洲的貢獻”
4.如果我們要了解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歷史,可以參考的文獻資料是( )
A. B.
C. D.
5.史學研究極其重視史料的真實性,歐美學者習慣把史料分為第一手資料(指歷史事實發生時期留下的資料)和第二手資料(指史學家經研究編寫的各種文獻資料)。一般而言,第一手資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資料。根據以上描述,在歷史研究中,下列選項中可信度較高的是( )
A.神話傳說——“女媧補天” B.電視連續劇——《大舜》
C.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銘文 D.長篇小說——《封神演義》
6.人類對火的認識、使用和掌握,是人類認識自然,并利用自然來改善生產和生活的第一實踐。獲知北京人會使用火是通過( )
A.大膽想象 B.神話傳說 C.遺骨遺跡 D.文獻資料
7.文獻資料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下列信息篩選中正確的是( )
A.耕者益力,四海之內,高山絕壑,耒耜亦滿--開元年間發達的農業
B.鑒真盲目航東海……唐風洋溢奈良城--唐朝民族關系融洽
C.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霄--隋朝大運河
D.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鄭成功收復臺灣
8.初一學生小明想利用暑假時間研究學習中國古代中外交流的情況,下列文獻資料你認為哪一部最值得推薦
A.《大唐西域記》 B.《夢溪筆談》 C.《農政全書》 D.《西游記》
9.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71周年”,歷史興趣小組決定開展主題項目學習―“最可愛的人”的研究性學習。以下收集的資料中,可以作為該項目學習史料依據的有( )
①有關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文獻資料 ②抗美援朝烈士紀念館內存放的相關實物資料
③電影《金剛川》 ④中國人民志愿軍隨軍記者拍攝的戰斗實況紀錄片和照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康熙帝曾評價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下列對康熙帝的評述正確的是
A.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事務 B.御駕親征,擊敗噶爾丹
C.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 D.冊封五世達賴和班禪
11.一部紀錄片中這樣評述:“牛頓締造了工業革命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打開了工業革命的大門。”下列關于牛頓的成就評價正確的是( )
A.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奠定了工業革命的基礎
B.他的發明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C.他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打開了電氣時代的大門
D.他的相對論為原子彈的發明提供了理論基礎
12.評價歷史人物,實際上就是評價其一生功過是非,需要用其具體言論、行為評述其是非功過,在評價前必須通過史料搜集或閱讀教材盡可能全面獲取信息,包括其生活時代、國別,人物活動(事跡)思想、言論等,評價時一定堅持全面觀點,即“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客觀公正原則,即看其行為思想是否符合歷史發展潮流(解決當時主要矛盾)是否符合人民群眾(長遠)利益,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經濟發展)。請根據以上提示判斷,下列哪些內容可以用來評價秦始皇?
①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戰亂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③為鞏固統一,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④殘暴統治,制定殘酷的刑法,廣建宮殿陵墓
⑤任用商鞅主持變法,達到了使秦國的富國強兵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3.有學者用“它們只代表了非常膚淺的現代化嘗試,其活動的范圍局限于火器、船艦、機器、通信、開礦和輕工業,而沒有開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學、藝術和文化的嘗試”來評價中國近代的某一歷史事件。對該學者評述的歷史事件理解正確的是
A.其倡導者的思想極其守舊
B.客觀上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
C.其嘗試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開始有限度地進行政治改革
14.客觀地評價和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才能得出正確的認識和結論。下列評述正確的是( )
A.新文化運動“是幾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
B.西安事變發生時,蔣介石的實力很強,共產黨不敢殺他
C.汽車的大量使用帶來了空氣污染等許多問題,應該停止發展汽車工業
D.美蘇爭霸的根本原因是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
15.關于拿破侖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頒布了《拿破侖法典》,為很多國家的民法立法提供了藍本
B.在與反法同盟的對抗中,不斷取得勝利,推動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化
C.是杰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
D.醉心個人獨裁,乏善可陳
16.列寧18世紀初的俄國作了如下的評述:“地主為了確立自己的統治,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需要有一種機構來使大多數人受他們支配,服從他們的一定的法規,這些法規基本上是為了一個目的——維護地主統治農奴制農民的權力。”材料說明當時的俄國
A.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 B.還是一個封建農奴制國家
C.跟上了西歐近代化的步伐 D.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17.“倭國”自知落后,深慕中華文明,引頸向望,欲移為己用。于是,便不惜萬般艱辛,選渡重洋,學習中國文明。使日本漸為文明先進之國。材料評述的是(  )
A.“大化改新” B.幕府統治 C.“明治維新” D.“大陸政策”
18.“貞觀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強了中原與吐蕃的經濟文化聯系”評述的是
A.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B.宋夏議和的影響
C.唐蕃和親的意義 D.澶淵之盟的影響
二、非選擇題
19.考古發掘、上古傳說和文獻資料是研究先秦歷史的重要史料。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甲同學說: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人們養蠶繅絲,人們就有了衣服穿。乙同學說:那是神話傳說,我國原始農耕時期,人們會搓合繩索,逐漸掌握了紡織技術。
材料三:
請回答:
(1)閱讀材料一,觀察圖一所示石器的制作方式,寫出考古學上對使用這種石器時代的稱呼。圖二文物反映了什么歷史信息?
(2)依據材料二,指出哪位同學的觀點符合紡織技術起源的史實。從以下三件文物中選一項(寫序號),說明這位同學的觀點。
(3)出土文物與文獻史籍相互印證,這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閱讀材料三,文物1、文物2分別印證了圖中哪部史籍所記載的歷史(寫序號)。并說一說甲骨文所承載的歷史信息。
20.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經在各自的朝代做出巨大的貢獻。對此,某校七年級(3)班的同學進行了相關問題的探究,請你也參加進來吧。
(探帝王評述)
評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他統一了中國的……促進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
評述二 漢武帝是我國歷史上又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使西漢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
請回答:
(1)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評述一中的“……”處應該填寫什么內容?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漢武帝從政治上、經濟上采取什么措施來實現“大一統”?
(比帝王不同)
(3)比較是我們學習歷史最常見的一種方法,試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贊帝王功績)
(4)請用一句話對秦始皇和漢武帝作一個評價。
參考答案
1.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對于歷史遺跡的真假,應把文獻上的記載和考古相結合,去假存真,這樣才能找到歷史真相,B項正確;正史文獻資料的記載是第二手資料, DNA鑒定可供參考, 歷史學家的主觀判斷是第二手資料,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
2.B
【解析】根據材料“2018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遠艦”是實際存在的有關甲午海戰的、真實存在的艦艇,屬于實物資料,B項正確;文獻資料是有歷史意義或研究價值的圖書、期刊、典章,排除A項;影像資料是音像制品,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文字資料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3.C
【解析】根據材料“一位葡萄牙編年史家記載過西非海岸捕捉非洲人的行動:父子分離,夫妻訣別,兄弟永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三角貿易中,黑奴被運往美洲去,C項正確;印度安人在美洲,題目考查的是非洲,排除A項;殖民侵略給美洲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排除B項;根據材料“哥倫布在日記中曾這樣描述過美洲人:他們愿意服從命令,去干活,去種地,去干任何事情,也愿意建設城鎮,并學習我們的習俗”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移民美洲,排除D項。故選C項。
4.C
【解析】《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故要了解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歷史,可以參考的文獻資料是民報,C符合題意;《資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政書,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個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時務報》是維新運動時期著名的維新派報紙,是當時維新派最重要的、影響最大的機關報;《新青年》是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一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志,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排除ABD;故選C。
5.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史學研究極其重視史料的真實性,歐美學者習慣把史料分為第一手資料(指歷史事實發生時期留下的資料)和第二手資料(指史學家經研究編寫的各種文獻資料)。一般而言,第一手資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資料。出土文物是歷史事實發生時期留下的資料,是可信度較高的第一手資料,因此“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銘文”,可信度較高。C項符合題意,ABD項都屬于第二手資料,不符合題意,可排除。故選C。
6.C
【解析】考古發掘發現,在北京人住過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燼層,最厚處達6米,灰燼堆中有燒過的獸骨、樹籽、石塊和木炭塊。這表明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因此,北京人會使用火是通過考古發掘遺骨遺跡獲悉的,C項正確;獲知北京人會使用火是通過遺骨遺跡,而非是通過大膽想象、神話傳說和文獻資料,排除ABD項。故選C項。
7.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耕者益力,四海之內,高山絕壑,耒耜亦滿”出自《元次山集》,是唐代文人對開元年間發達的農業的描寫。A項正確;鑒真東渡反映的是唐朝的對外交往,排除B項;“百尺高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霄”反映的是趙州橋,排除C項;“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排除D項。故選A項。
8.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唐西域記》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辯機編撰的地理史籍,記載的是玄奘從長安(今西安)出發西行親身游歷西域的所見所聞,其中包括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城邦,還有許多不同的民族。書中對西域各國,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筑、婚姻、喪葬、宗教信仰、沐浴與治療疾病和音樂舞蹈方面的記載,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風土民俗,能夠體現中國古代中外交流的情況,A符合題意;《夢溪筆談》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不能體現中國古代中外交流的情況,B不符合題意;《農政全書》是明代徐光啟創作的農書,屬于農業方面的著作,不能體現中國古代中外交流的情況,C不符合題意;《西游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不能體現中國古代中外交流的情況,D不符合題意;故選A。
9.B
【解析】①②④作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文獻資料、實物資料、戰斗實況紀錄片和照片,都是第一手資料,可以作為項目學習的依據,故B正確;電影《金剛川》是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有藝術加工和創造,不能作為學習依據,故ACD錯誤。綜上答案B。
10.B
【解析】康熙年間,蒙古族噶爾丹勢力日益強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東進攻漠北蒙古,在康熙帝的御駕親征下,清軍在烏蘭布通戰役取得了對噶爾丹叛軍的勝利,B項正確;雍正設駐藏大臣,排除A項;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的是乾隆,排除C項;1653年,清朝順治皇帝冊封“達賴喇嘛”,1713年,康熙皇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并規定以后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排除D項。故選B項。
11.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關于牛頓的成就評價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牛頓總結出了物體運動的三個基本定律(牛頓三定律),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奠定了工業革命的基礎,選項A符合題意;而選項B是瓦特,不符合題意;選項C是法拉第,不符合題意;選項D愛因斯坦,不符合題意;因此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
12.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戰亂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統一了全國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但是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殘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因此可以用來評價秦始皇的是①②③④,選項A符合題意;⑤任用商鞅主持變法,是秦孝公時期,與秦始皇無關,可排除;因此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排除。故選A。
13.B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它們只代表了非常膚淺的現代化嘗試,其活動的范圍局限于火器、船艦、機器、通信、開礦和輕工業,而沒有開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學、藝術和文化的嘗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評價的中國近代的歷史事件的洋務運動。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客觀上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故B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
【點睛】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洋務運動的原因、內容以及意義。
14.D
【解析】試題分析:此題是評價題,考查的學生對評價題的掌握程度。根據課本所學,新文化運動是1915年進步的知識分子在中國掀起的,宣傳民主、科學思想的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運動,故A是錯誤。西安事變發生時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釋放蔣介石,B是錯誤的。汽車的使用雖然帶來了很多消極問題,但是汽車的使用對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更有極大作用。C的表述過于絕對。故此題選擇答案D。
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歷史下冊·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冷戰中的對峙。
15.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拿破侖雖然建立個人獨裁統治,但是其在維護法國大革命成果、打擊歐洲封建勢力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D項評述不正確,符合題意;拿破侖執政時期頒布了著名的《拿破侖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排除A項;拿破侖曾多次打敗反法同盟,將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傳播到歐洲大陸,推動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化,排除B項;拿破侖雖然建立獨裁統治,但也是一位杰出的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排除C項。故選D項。
16.B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17世紀末18世紀初”“為了一個目的一 維護地主統治農奴制農民的權力”,可知農奴制度在當時尚未廢除,俄國仍是一個落后的封建農奴制國家,B項正確;材料中未體現出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發展,排除A項;沒有體現與西方國家的比較,排除C項;俄國是通過1861年農奴制改革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排除D項。故選B項。
17.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選渡重洋,學習中國文明,使日本漸為文明先進之國”,可知與大化改新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A項正確;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排除B項;“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盤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排除C項;“大陸政策”,是日本向大陸國家進行武力擴張的侵略總方針,排除D項。故選A項。
18.C
【解析】根據題干中“‘貞觀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結合所學可知,題干反映的是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歷史事件,它加強了唐朝與吐蕃的經濟文化聯系,C項正確;元朝時,設宣政院,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納入中國版圖,排除A項;題干反映的是唐朝時的事件,和宋朝無關,排除B項;澶淵之盟是北宋和遼國,在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后締結的盟約,和題干中的唐朝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9.(1)打制石器;使用黑陶、飼養豬作為家畜
(2)乙同學;陶器底部有編織物印痕
(3)文物1印證了史籍2;文物2印證了史籍1;甲骨文涉及到了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
【解析】(1)第一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第二問:圖二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黑陶豬紋陶缽,這一文物說明當時河姆渡人使用陶器作為生活用具,豬紋則說明河姆渡人飼養豬作為家畜。
(2)第一問:神話傳說具有藝術加工成分,因此要研究紡織技術起源的需要從文物、遺跡等出發。因此從史實出發的乙同學更加可信。第二問:第一手資料最具有可信性。圖一嫘祖是傳說中的黃帝妻子,具有神話色彩。半坡遺址距今有六千年,比漢代更早,因此要探尋我國紡織技術的起源應該使用圖二。 ②出土于半坡遺址,屬于原始農耕時期,陶器底部有編織物印痕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紡織技術。
(3)第一問:西周利簋的銘文記載了武王征伐商紂王的史實,這一內容與史籍1的內容相吻合。那么甲骨文上的商王世系表就與史籍2的相吻合。因此文物1印證了史籍2;文物2印證了史籍1。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甲骨文的出現使商朝成為我國第一個歷史有文字可考的王朝。
20.(1)文字、貨幣、度量衡。
(2)政治上:頒布“推恩令”,解除王國對中央的威脅。經濟上:把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
(3)秦始皇:焚書坑儒(打擊儒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崇儒學)。
(4)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有所作為的皇帝(偉大的政治家)。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秦始皇建立秦朝后,為鞏固政權,統一了中國的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促進了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所以評述一中的“……”處應該填文字、貨幣、度量衡。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政治上,漢武帝頒布“推恩令”,解除王國對中央的威脅;在經濟上,漢武帝把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焚書坑儒,打擊儒學;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崇儒學。
(4)結合所學知識,從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有所作為的皇帝(或偉大的政治家)等角度進行評價。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西平县| 宁乡县| 来宾市| 虎林市| 思茅市| 绿春县| 深水埗区| 通海县| 潞西市| 尉氏县| 花莲市| 巴中市| 临西县| 金塔县| 赤水市| 无为县| 武宣县| 南川市| 鸡西市| 河南省| 增城市| 新郑市| 蕲春县| 辽中县| 肇源县| 民勤县| 晋城| 鲁山县| 阳山县| 阜阳市| 墨竹工卡县| 鄯善县| 项城市| 新宾| 南和县| 孟村| 聂荣县| 故城县| 宿松县|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