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考點訓練考點15 列出夏朝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時序,展現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基本脈絡一、選擇題1.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與下圖中①②③對應的朝代是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局部)A.商朝、北宋、元朝 B.東漢、西晉、隋朝 C.商朝、隋朝、北宋 D.東漢、北宋、明朝2.(2021·浙江余姚·)下列唐朝歷史時間軸中①②依次是( )A.安史之亂、貞觀之治 B.貞觀之治、安史之亂C.開皇之治、安史之亂 D.貞觀之治、澶淵之盟3.(2021·浙江)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思維方式。閱讀中國古代時間軸,下列朝代及其階段特征表述準確的是A.①處是秦漢時期,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鞏固B.②處是宋元時期,民族交融發展和社會變化C.③處是隋唐時期,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D.④處是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繁榮與對外開放4.(2021·全國)下面時間軸中,④處所建立的朝代是A.秦朝 B.東漢 C.隋朝 D.元朝5.(2021·浙江)如圖是明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③代表的歷史事件是( )A.明朝建立 B.明成祖遷都北京C.戚繼光抗倭 D.明朝滅亡6.(2021·全國)繪制時間軸是梳理歷史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下列時間軸梳理的歷史知識是( )A.秦滅六國完成統一 B.秦鞏固邊疆C.秦建立中央集權制 D.秦推行變法7.(2020·浙江)下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圖中的①②③代表相關的歷史事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隋朝建立;②隋滅陳,統一全國;③開鑿大運河B.①隋滅陳,統一全國;②隋朝建立;③開鑿大運河C.①開鑿大運河;②隋朝建立;③隋滅陳,統一全國D.①隋朝建立;②開鑿大運河;③隋滅陳,統一全國8.(2020·全國)下面時間軸示意圖,哪一字母所代表時期的史實在《史記》這部史學名著中能查閱到A.A B.B C.C D.D9.(2019·浙江柯橋·)觀察下面的時間軸,西漢歷史的起止時間應標識在( )A.①④之間 B.②③之間 C.①③之間 D.②④之間10.(2020·浙江臨安·)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某一片斷。圖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是A.蜀、東晉、唐 B.東漢、遼、元C.蜀、東晉、隋 D.西漢、秦、五代十國11.(2021·浙江)如下圖是中國歷史朝代(時期)更替示意圖(部分),示意圖中的①處應該填寫的朝代(時期)是① 商朝 ② 東周 秦朝 西漢春秋 ③A.夏朝 B.西周 C.戰國 D.東漢12.(2021·浙江)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某一片斷。圖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是( )A.蜀、東晉、金 B.東漢、南宋、遼C.漢、西夏、元 D.蜀、東晉、陳13.(2021·浙江)根據《中國朝代更替示意圖》,回答下列小題。根據朝代的時間和更替順序,與圖中Ⅲ對應的朝代是( )A.秦朝 B.隋朝 C.北宋 D.元朝14.(2020·全國)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片斷摘錄。圖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是( )A.商朝、秦朝、三國 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15.(2019·越城·浙江邵外)關于中國古代朝代更替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B.在商部落首領桀的帶領下,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滅夏建商C.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D.通過夏商周的更替可以認識民心的重要性二、非選擇題16.(2021·浙江麗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歷史紀年表(部分)示意。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東京)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常熟,天下足。”——《陸游集》材料三 西漢、唐代、北宋的南北方戶口數一覽表。朝代 南方 北方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總數的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總數的比例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楊遠《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文化之向南發展》材料四 唐后期,安史之亂與潘鎮割據混戰使關中地區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其后,北方歷經靖康之變、宋金對峙、蒙古滅金,戰亂不休。宋朝時的南北氣溫普遍變低,但南方變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較適宜農作物的生長。(1)根據朝代更替順序,將年代尺上的內容補充完整。① ② ③(2)概括b段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3)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哪一歷史現家?依據材料三、四概括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17.(2020·浙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歷史朝代(時期)更替示意圖(部分)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從早期國家結構的基本形式看秦漢大一統政治的社會基礎》材料三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川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教師用書》請回答:(1)材料一示意圖中的①②處應該填寫的朝代(時期)分別是什么?(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西周實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是什么?(3)從材料三可以看出,當時周王和諸侯的地位發生了什么變化?(4)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簡要評述這一政治制度。18.(2018·浙江蕭山·)中國封建社會朝代更替時緩時急,呈現出或長治久安或分裂割據或并列對峙的局面。請你把下列左側歷史時期或朝代與右側相對應的階段特征,用線連接起來。秦朝、隋朝、元朝 由大分裂走向大統一漢朝、宋朝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時期秦漢時期 制度承前啟后不斷創新,風貌博大開放昂揚進取三國兩晉南北朝 南方經濟發展,北方民族融合遼宋夏金時期 三大發明完善應用,經貿興盛思想活躍隋唐時期 朝代名稱不變,政權實際更迭為兩個階段宋元時期 政權并列對峙,格局多元一體19.(2019·全國)請結合下圖,回答問題。(1)請根據朝代更替順序,將示意圖上的內容補充完整。朝代①是指____;朝代②是指____。(2)該示意圖展示了中國由統一進入分裂,再到統一的歷史進程。與A、C段時期相比,B段歷史時期有什么不同特征?(提示:可以從政治和文化兩方面來歸納)(3)A段和C段時期的朝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有效管理國家,分別實施了怎樣的制度?20.學科核心素養有益于個人適應社會發展和終生發展。(跨越歷史時空)(1)請寫出時間軸上A、B、C、D對應的史實,并指出A、B之間的聯系。(實證歷史事實)(2)在學習探究歷史奧秘時,小龍收集了以上歷史圖片,請你幫助他進行歸類。①探尋文字的起源與發展應選:②探尋宗教文化發展歷史應選:③探尋手工藝品發展成就應選:(滋育家國情懷)《漢書》載:“留騫十余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司馬遷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3)結合所學,舉出材料中歷史人物的事跡,在他們身上體現出了怎樣的精神品質?參考答案1.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故①對應的朝代是東漢;266年西晉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故②對應的朝代是西晉;589年隋朝成功地統一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故③對應的朝代是隋朝,故B符合題意;ACD表述錯誤,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2.B【解析】時間軸中①②分別對應的是唐太宗時期、唐玄宗統治后期,結合所學,唐太宗時期勵精圖治,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唐玄宗后期發生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而衰,B正確,A排除;開皇之治發生在隋文帝時期,C排除;澶淵之盟發生在北宋宋真宗時期,D排除。故選B。3.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220年東漢滅亡,所以①是秦漢時期,秦漢時期的時代特征是大一統國家的建立和鞏固,A正確;581年隋朝建立,907年唐朝滅亡。因此②處是隋唐時期,B錯誤;906年遼朝建立。1368年元朝滅亡,明朝建立。因此③處是宋元時期,C錯誤;④處是明清時期,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封建社會繁榮與對外開放指的是隋唐時期。D錯誤。綜上故選A。4.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581年,北周靜帝禪讓于楊堅,北周覆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隋文帝于公元589年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并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故C正確;秦朝建立的時間是公元前221年,故A錯誤;東漢建立的時間是公元25年,故B錯誤;元朝建立的時間是1271年,故D錯誤。故選C。5.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644年4月,百萬大軍在李自成的統一指揮下,對北京城發起猛烈進攻,崇禎皇帝在絕望中自縊,明朝滅亡,D選項符合題意;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A選項不符合題意;公元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B選項不符合題意;明朝中期,隨著日本社會動蕩加劇,倭寇和中國海盜勾結,對中國沿海的進行武裝搶劫。明王朝派年輕將領戚繼光到東南沿海抗倭。1561年,在臺州九戰九捷。C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6.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國統一六國的時間是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因此A正確,BCD排除。故選A。7.A【解析】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滅陳,實現了南北統一;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從605年開始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本題選A。8.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編寫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9.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西漢時間范圍是前202年到9年,故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10.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處于三國鼎立時期,題目給出了魏國和吳國,由此可知①是蜀國;西晉結束后,東晉建立,因此②是東晉;隋朝滅掉北周和陳,統一了全國,③是隋朝。故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D項。故選C。11.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商朝之前是夏朝。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選項A符合題意;西周是在商朝之后的朝代,②為商朝,排除B;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③為戰國時期,排除C;東漢是在西漢之后建立的,排除D。故選A。12.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指的是魏蜀吳,西晉滅亡后是東晉,隋朝滅掉陳統一全國,D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項不符,排除。故選擇D。13.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1127年金滅北宋。Ⅲ對應的是北宋。C正確;秦朝的存續時間是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A錯誤;隋文帝楊堅在581年建立了隋朝,定都長安。618年隋煬帝楊廣在部下殺害,隋朝滅亡。因此Ⅱ對應的是隋朝。B錯誤;元朝建立于1271年。D錯誤。綜上故選C。14.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夏桀統治不得人心,被商所滅,商湯建立商朝;公元前221年秦結束了春秋戰國割據混戰的局面。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劉備建立蜀漢,222年孫權建立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A項符合題意,BCD排除。故選擇A。15.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桀是夏朝最后一個暴君,屬于被商朝滅掉的對象,B選項錯誤,符合題意;ACD選項表述符合史實,排除。16.(1)唐朝;北宋;南宋。(2)政權并立,民族交融。(3)我國經濟重心從北方轉移到南方。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朝,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和充足勞動力:北方戰亂較多,南方社會相對安定;南方自然條件較好。【解析】(1)618年,隋朝滅亡,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他就是唐高祖。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開封為東京,作為都城,史稱北宋與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是遼和西夏。1127年金滅北宋,同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2)兩宋與遼、西夏、金等政權并立,各政權之間時戰時合,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因此b段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是政權并立,民族交融。(3)根據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東京)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常熟,天下足。’”和材料三“西漢、唐代、北宋的南北方戶口數一覽表”可知,我國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斷增加并最終超過北方;北宋時政府財政收入多靠南方;太湖地區成為全國重要的糧倉。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北民南遷帶來大量先進技術、工具;南方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等。17.(1)東周;戰國(2)分封制;鞏固統治(3)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4)分封制在西周統治初期鞏固了統治,但由于地方分權,最終導致了諸侯割據狀態。【解析】(1)第一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承接西周的王朝是東周,東周由春秋和戰國組成。因此 ①是東周;②是戰國。(2)第一問:根據“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可知,西周分封建制,實行分封制。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穩定周初的玫治形勢,現固疆土,西周實行了分封制。(3)第一問:根據“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概括可知,東周時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燥查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分封制在剛剛建立之初,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晑。擴大統治范圍。但是由于諸侯具有較大自主權,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部落時代遺留下來的以分散和割據為特征的眾國林立的局面,最終到了諸侯爭霸兼并戰爭不斷。18.【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隋朝和元朝都是我國歷史從分裂走向大統一的時代,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隋朝結束了自西晉以來的分裂,元朝結束了自唐末以來的分裂,因此秦朝、隋朝、元朝對應的是由分裂走向統一。(2)漢朝、宋朝的主要特征是朝代名稱部編,但實際上政權更迭為兩個階段。漢朝分為了西漢和東漢,宋朝分為了北宋和南宋。(3)秦朝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漢承秦制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時期。因此秦漢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和發展時期。(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于北方戰亂,大量人口南遷,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因此在這一時期我國南方經濟發展,民族融合。(5)遼宋夏金時期,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族政權并列對峙,民族交融,格局呈現多元一體。(6)隋唐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開創了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等多種制度創新,制度承前啟后不斷創新。隋唐時期是我國第二次大一統時期,經濟繁榮、社會發展、對外交往繁盛,整體呈現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7)宋元時期,我國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開始廣泛應用在軍事上。同時宋朝時期商品經濟發展,海外貿易繁榮。因此宋元時期三大發明完善應用,經貿興盛思想活躍。19.(1)唐;北宋。(2)政治:多個政權并立,處于分裂動蕩時期;文化:農耕與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戰和議和之中碰撞、融合。(3) A:隋唐時期實行三省六部制;C:元朝實行行省制。【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取代隋朝統治的是唐朝;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局面。(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在政治是民族政權并立,經濟上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農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相互碰撞。(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通過三省六部制強化了皇權;元朝通過行省制加強了中央集權。20.(1)A商鞅變法B秦朝C陳勝吳廣起義(或大澤鄉起義)D淝水之戰聯系:商鞅變法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①AF②BD③CE(3)事跡:張騫出使西域;司馬遷寫成《史記》。精神品質:體現個人品質,如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勇于探索和開拓等精神;體現為國家民族,如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努力拼搏奮斗。或:分別談張騫、司馬遷精神品質,如:張騫敢于冒險、百折不撓,不辱使命等精神品質;司馬遷忍辱負重、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等精神品質。【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383年,東晉和前秦之間進行了淝水之戰;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增強,軍隊戰斗力提高,一躍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諸侯國,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根據所學可知,A甲骨文是我國已發現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F《蘭亭集序》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所以探尋文字的起源與發展應選:AF。B民間傳說青城山是張陵修道傳教的地方;D云岡石窟是南北朝時,統治階級為宣揚佛教而在山崖上開鑿的石窟。故探尋宗教文化發展歷史應選:BD。C四羊方尊是商朝時青銅器的典型代表展現了當時青銅制作工藝的高超;E南朝青瓷展現了當時手工業技藝的高超。故探尋手工藝品發展成就應選:CE。(3)根據材料可知,題中提到的兩位人物分別是張騫和司馬遷,結合所學可知,張騫在漢武帝時出使西域,在途中被匈奴抓住,在匈奴的威逼利誘面前,他威武不屈,始終不忘使命,在被扣留10余年后,尋機逃脫,繼續西行,歷盡艱難到達大月氏,所以在他身上體現了敢于冒險、百折不撓,不辱使命的精神品質;司馬遷在漢武帝時期著有《史記》。司馬遷因仗義執言被關入獄,遭受酷刑,肉體和精神上遭到極大摧殘,但他忍受著巨大的悲痛,發憤著述,用十多年的時間寫出了不朽的歷史巨著《史記》,所以在他身上體現了忍辱負重、持之以恒,矢志不渝的精神品質。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