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考點訓練考點28 知道中共一大的概況,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是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一、選擇題1.(2021·浙江海曙·九年級月考)9月29日,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之際予以發(fā)布。下列精神按其產生的時間排列正確的是( )①建黨精神 ②長征精神 ③抗戰(zhàn)精神 ④井岡山精神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2.(2021·浙江瑞安·九年級月考)2021年10月1日,浙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王浩前往嘉興南湖瞻仰紅船,感悟“紅船精神”從中汲取奮斗力量。“紅船精神”開始于哪年( )A.國民黨一大 B.遵義會議 C.中共二大 D.中共一大3.(2021·浙江·仙居縣白塔中學八年級月考)紀錄片《百年中國》的解說詞中說道:“1921年注定照耀史冊,它雖然不是一個世紀的起點,但卻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新時代的開始”指的是( )A.中國開啟了思想文化的新時代 B.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C.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4.(2020·浙江·青田縣第二中學九年級期中)給下圖所示內容歸納單元主題,最適合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B.近代化探索C.侵略與反抗 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5.(2021·浙江·青田縣第二中學九年級期中)費正清說:“這是一個大約12個二十幾歲年輕人參加的會議。會議是在上海法租界里召開的,成員們擔心巡捕的監(jiān)視,后來乘火車轉移到嘉興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繼續(xù)討論。”材料中的這次會議( )A.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 B.使得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C.成為中共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 D.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形成6.(2021·浙江·蕭山區(qū)義橋實驗學校九年級開學考試)中共一大、二大對中國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①中共一大、中共二大都在上海召開②中共二大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③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④中共一大上,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7.(2021·浙江·蕭山區(qū)義橋實驗學校九年級開學考試)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1921年,中國迎來的“曙光”是指( )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B.第一次國共合作 C.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D.中華民國的成立8.(2020·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1921年7月,來自各地的代表陸續(xù)匯聚上海召開會議,后來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和這次會議相關的內容是A.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B.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C.作出實現(xiàn)國共合作的決策 D.決定進行北伐戰(zhàn)爭9.(2021·浙江·一模)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某校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紀念活動,以下主題可以選用的是A.治國先治黨,反腐倡廉永作中心 B.開啟新征程,全面小康任重道遠C.回望復興路,銘記黨恩勇?lián)姑?D.改革開放路,世界強國夢已實現(xiàn)10.(2021·浙江·一模)1923年12月,北京大學在一次民意調查中,其中一題為“俄國與美國誰是中國之友”。調查結果顯示,59%的人選擇俄國,只有13%的人選擇美國。影響此次調查結果的主要因素是①美因發(fā)生規(guī)模空前的經濟危機②國共兩黨實現(xiàn)了首次合作③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④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2021·浙江·一模)“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zhí)政。”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這里”指的是①北京②上海③嘉興④延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1·浙江·一模)紅色城市見證革命歷程。小麗同學擬設計一項紅色研學活動,她選定的以下城市與研學內容搭配正確的是①南昌一人民軍隊的創(chuàng)建②延安一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③瑞金---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義④遵義一黨和紅軍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1·浙江·九年級課時練習)2016年9月9日是毛澤東逝世40周年紀念日。毛澤東被視為現(xiàn)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毛澤東輝煌的功績包括( )①創(chuàng)立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 ②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③發(fā)動了人民公社化運動 ④領導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1·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1921年李大釗指出,中國現(xiàn)在沒有一個真能表現(xiàn)民眾勢力的團體,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那么中國徹底的大改革將有所付托。這段話表明李大釗的主張是( )A.宣傳馬克思主義 B.成立無產階級政黨C.宣傳民主與科學 D.實現(xiàn)國共兩黨合作15.(2020·浙江鄞州·九年級月考)中共中央駐地在近代曾發(fā)生過下述變化: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這一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①從上海到瑞金,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②從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國內戰(zhàn)爭向民族戰(zhàn)爭的轉變③從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戰(zhàn)爭形勢的變化④從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鄉(xiāng)村的轉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6.(2021·浙江越城·九年級期末)下圖是1917-1921年《每周評論》和《新青年》所發(fā)文章的主題統(tǒng)計圖。由圖能夠得出的結論是A.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報刊雜志為唯一途徑B.馬克思主義成為當時中國思想界的一股強大思潮C.這時期“國事要聞”會涉及建立黃浦軍校的報道D.《每周評論》和《新青年》最關心的主題是西方習俗禮儀17.(2021·浙江青田·九年級期末)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紅船精神”發(fā)祥于( )A.北京、江西南昌 B.上海、浙江嘉興南湖C.廣州、江西井岡山 D.湖北武昌、河南鄭州18.(2019·浙江三門·九年級期中)“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注:君指王燼美)。”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寫的一首詩。詩中“南湖泛舟”有可能是在( )A.制定黨的奮斗目標 B.躲避國內敵對勢力的屠殺C.謀劃建立南湖革命根據地 D.紀念中國共產黨周年誕辰二、非選擇題19.(2021·浙江瑞安·九年級月考)(14)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偉大中國共產黨帶領偉大的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革命事業(yè)。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重要講話。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紅船精神”指出該歷史事件的意義?(2)完成表格中的甲乙丙,共產黨在不同革命時期的斗爭對象和革命成果。注:選做其中兩個,若甲乙丙三個都寫按照前兩給分時期 斗爭對象 革命成果(甲) 列強、軍閥 黃埔軍校、北伐順利進軍土地革命時期 (乙) 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等抗日戰(zhàn)爭時期 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頑固派 (丙)材料二:中國革命歌謠: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zhàn)士最光榮;秋收暴動毛澤東,問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chuàng)建四軍建奇功。材料三:(3)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共產黨如何在危難中掌握自己革命命運的?(史論結合,邏輯嚴密)20.(2021·浙江·一模)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的百年歷程。(開天辟地)材料一五四運動后,《新青年》編輯部從北京遷回上海,進行社會革命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宣傳。據《新青年》調查,到1919年,上海有各類工廠2291家,工人總數(shù)巳近30萬人,而同期全國工人總數(shù)約56萬人。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促進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運動有效地結合,并積極推動北京、武漢、長沙等地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在當年親歷者的記憶中,早期的上海黨組織發(fā)揮了“臨時中央”的作用。——摘編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歷史空間》(1)根據材料一,分析中共“一大”選在上海召開的原因。(改天換地)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無敏事實表明,改革開放前的奮斗探索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摘編自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2)結合材料二的圖文資料,論述“這兩個歷史時期,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正確性。參考答案1.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建黨精神產生于1921年,長征精神產生于1934年,抗戰(zhàn)精神產生于1937年,井岡山精神產生于1927年,按其產生的時間排列為①④②③,A符合題意、排除BCD;故選A。2.D【解析】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現(xiàn)興業(yè)路76號),由于特務闖入,會議被迫中斷,會議轉到浙江嘉興的南湖上的游船召開,由此傳承了“紅船精神”,D符合題意;國民黨一大、 遵義會議 、中共二大均與嘉興南湖的紅船無關,排除ABC;故選D。3.C【解析】根據“1921年注定照耀史冊,它雖然不是一個世紀的起點,但卻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并結合所學可知,自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C項正確;中共的誕生與思想文化的新時代無關,排除A;B項是五四運動的意義,排除B;D項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排除D;故選C。4.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的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共同領導了北伐戰(zhàn)爭。因此“五四運動和中共誕生”“北伐戰(zhàn)爭”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A項正確;近代化探索是指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運動等,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不出侵略的信息,排除C項;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是1931-1945年,排除D項。故選A項。5.B【解析】結合所學,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由于敵人的破壞,會議最后一天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進行,可知,題干的會議指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B項正確;AC兩項指的是遵義會議,排除A和C項;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形成的是國民黨一大召開,排除D項。故選B項。6.B【解析】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后來轉移到浙江嘉興的南湖上進行,一大會議上,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1922年,中共二大也在上海召開,二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①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的是遵義會議,②不正確,排除A、C和D項。故選B項。7.A【解析】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來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A項正確;第一次國共合作是1924-1927年,排除B項;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1915年,排除C項;中華民國的成立是1912年,排除D項。故選A項。8.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23日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會議中途,由于受敵探干擾,代表們隨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開了最后一天的會議,會議選舉產生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1921年7月23日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會議中途,由于受敵探干擾,代表們隨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在一艘游船上召開了最后一天的會議。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故B符合題意;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故A錯誤;中共三大作出實現(xiàn)國共合作的決策,排除C項;北伐是在1926年,國共合作之后進行的,故排除D項。故選B。9.C【解析】本題以為建黨100周年的慶祝活動書寫主題的方式,意在考查學生對我國的發(fā)展的理解。A: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故A說法錯誤;B: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在建黨一百周年已經實現(xiàn),故B說法錯誤;D:我國的世界強國夢正在努力實現(xiàn),故D說法錯誤;C:我們要銘記黨恩,為國奉獻,故C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0.D【解析】經濟大危機是1929年到1933年,1923年美國處于柯立芝繁榮時期,排除①;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國共兩黨實現(xiàn)了首次合作,排除②;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隨著馬克思主義傳播,對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有了更多的贊同,故③④符合題意。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11.C【解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于上海,后來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故選②③組合;北京是新中國的首都,延安長征后的革命圣地,排除①④。故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12.B【解析】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也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革命戰(zhàn)爭和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開始的標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qū)成立,主席毛澤東,定都瑞金。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故排除②③,①④符合題意。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故選B。13.B【解析】新中國成立后,由于黨和人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fā)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由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guī)律,黨中央錯誤的發(fā)動了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導致“左”傾錯誤在全國的嚴重泛濫,是由于全黨缺乏領導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的經驗,在探索過程中出現(xiàn)的嚴重失誤,使人民群眾生活困難,面臨吃飯難以解決的問題,所以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①②④項都是毛澤東輝煌的功績,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擇B。14.B【解析】據“若能成立一個強固精密的組織,那么中國徹底的大改革將有所附托”可知,這段話表明李大釗的主張是成立無產階級政黨,據學可知,1919年五四運動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進一步傳播,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李大釗等人先后成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從此有了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領導,B正確;1917年十月革命后,李大釗就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這也不是題干的主旨,A排除;1915年陳獨秀發(fā)起新文化運動,就積極宣傳民主與科學,這也不是題干的主旨,C排除;1924年,國共兩黨實現(xiàn)第一次合作,開展了“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時間不符合題意,D排除。故答案為B。15.C【解析】中共中央駐地從上海到瑞金期間應在1921年至1934年長征前夕,1935年初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時間信息不符,故①錯誤;中共中央駐地從瑞金到延安應是從1934年紅軍長征開始到1947年解放戰(zhàn)爭前期,在此期間發(fā)生的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有利于國內戰(zhàn)爭向民族戰(zhàn)爭的轉變,故②正確;從延安到西柏坡應是從1947年解放戰(zhàn)爭的前期到1949年春,此時出現(xiàn)了解放軍的戰(zhàn)略進攻和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勝利,反映了解放戰(zhàn)爭的形勢的變化,故③正確;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向城市的轉移,而不是從城市到鄉(xiāng)村的轉移,故④錯誤。故②③表述正確,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16.B【解析】從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所占比例上看,馬克思主義逐 步成為當時中國思想界的一股強大思潮,B項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途徑除了報刊,還有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研究團體、與非馬克思主義者的論戰(zhàn)等,排除A;黃埔軍校建立于1924年,排除C;《新青年》與《每周評論》最關心的主題是西方先進的思想,排除D。故選B。17.B【解析】習近平主席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紅船精神”發(fā)祥于上海、浙江嘉興南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舉行,后又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游船。參加者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xiàn)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選舉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當選為中央局書記。中國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B符合題意;ACD項不符合題意。18.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61年”“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泛舟語從容”可知,1961年的四十年前指的是1921年。聯(lián)系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由于特務的破壞,大會的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xù)進行。中共一大確立了黨的名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xiàn)共產主義,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A項制定黨的奮斗目標是中共一大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和詩中“南湖泛舟”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9.(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fā)展。(2)甲為大革命時期;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戰(zhàn)勝日本侵略者。(3)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群眾路線,在危難中掌握自己革命命運,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面對復雜的斗爭局面,堅持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方針,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在反圍剿失利后,進行長征,自關鍵時刻挽救了中國革命;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抗日,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據所學,“紅船精神”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fā)展。(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大革命時期共產黨主要的斗爭對象是列強、軍閥,革命成果是建立黃埔軍校、北伐順利進軍;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主要的斗爭對象是國民黨反動派,革命成果是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等;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主要的斗爭對象是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頑固派,革命成果是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戰(zhàn)勝日本侵略者。(3)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要求考生分析共產黨如何在危難中掌握自己革命命運的,考生要結合不同時期共產黨的革命舉措,史論結合,進行分析總結。例如:共產黨堅持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群眾路線,在危難中掌握自己革命命運,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面對復雜的斗爭局面,堅持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方針,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在反圍剿失利后,進行長征,自關鍵時刻挽救了中國革命;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共產黨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抗日,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言之有理即可)20.(1)上海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在五四運動中發(fā)揮了主力軍作用,成為工人運動中心;《新青年》 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建立了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有效結合;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對全國黨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起到了引領和指導作用。(2) 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新中國歷史分為改革開放前后兩個階段。1949年后的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改變了中國工業(yè)落后的局面,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物質、制度條件。而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等雖然使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出現(xiàn)了曲折和失誤,但也為改革開放后的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由此可見,改革開放之前的歷史與改革開放之后的歷史是相互聯(lián)系的。但是改革開放后更是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得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這與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重大的區(qū)別。綜上所述,“這兩個歷史時期, 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是正確的。【解析】(1)中共“一大”選在上海召開的原因,可以從階級、思想、組織、實踐等方面作答。由材料“上海有各類工廠2291家,工人總數(shù)巳近30萬人”,可得出上海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在五四運動中發(fā)揮了主力軍作用,成為工人運動中心;由材料“《新青年》編輯部從北京遷回上海,進行社會革命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宣傳”,可得出《新青年》 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由材料“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可得出建立了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由材料“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運動有效地結合”,可得出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有效結合;由材料“早期的上海黨組織發(fā)揮了‘臨時中央’的作用。”,可得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對全國黨組織的建立和發(fā)展起到了引領和指導作用。(2)由圖文資料來看,以1978年為界,分為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第一個歷史階段,重大歷史事件,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積累了重要的物質、制度條件或寶貴的經驗,第二個歷史階段,改革開放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與改革開放前的建設道路的探索有著重大的區(qū)別。由此得出結論:“這兩個歷史時期, 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是正確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