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考點訓練考點24 舉例說明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發明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理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一、選擇題1.(2021·浙江麗水·中考真題)下列四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2.(2021·浙江·一模)馬克思認為“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也不能再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庇纱送茢?,馬克思認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原因有①資本主義制度的保證②海外市場擴大的需求③生產技術提高的推動④早期資本的原始積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1·浙江·一模)在整個19世紀,來自美洲的白糖簡直變成了一種英國窮人的食品。它是除茶葉外唯一種對英國大眾的飲食習慣產生重大影響的進口商品,“在英國人均卡路里攝入量中所占比例從2%提高到14%”。以上材料作為直接論據可以用來探究A.對外擴張與英國資本主義發展 B.工業革命與社會結構轉型C.民種植園經濟與美洲的獨立運動 D.世界市場與民眾且常生活4.(2021·浙江·八年級單元測試)有一首流行于英國19世紀初期的歌曲:“當你走進一家破落的織布店,兩三部織布機映入眼簾,如同廢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你問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親說得可憐:女兒們因為織布機不方便,離家到工廠去賺錢?!备枨羞@家織布店的沒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沖擊( )A.工業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 C.文藝復興 D.地理大發現5.(2021·浙江·八年級課時練習)濟青高鐵投入使用后,往來濟南、青島的用時縮短至1小時。你知道鐵路最早誕生于下述哪一時代?(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信息時代 D.網絡時代6.(2021·浙江·八年級課時練習)大國重器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下列事物,屬于18至19世紀英國重器的是( )A.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機 B.富爾頓的蒸汽輪船C.卡爾·本茨的汽車 D.萊特兄弟的飛機7.(2021·浙江仙居·八年級期末)1882年,德國人口調查中還沒有電力工業工人這一欄。1895年,電力工業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7年達107000人,說明( )A.德國就業率上升 B.世界各國進入“電氣時代”C.德國人口快速增加 D.電力工業成為德國新興產業8.(2021·浙江·八年級課時練習)一生有1300多項發明,被稱為“發明大王”的人是( )A.牛頓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愛迪生9.(2021·浙江濱江·八年級期中)1889年,第四屆世界博覽會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為迎接這次經濟盛會,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作為新的標志性建筑。下列關于這次盛會與埃菲爾鐵塔的表述,正確的有( )①鐵塔上有可能會采用電燈照明技術 ②展品中可能會有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飛機在飛行④人們可以采用電話這種快捷方便的方式進行聯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0·浙江定?!ぐ四昙壠谀﹥纱喂I革命分別開啟了“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區分它們的主要根據是A.能源動力 B.通信技術 C.交通工具 D.機器設備11.(2021·浙江嘉興·八年級期末)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人類在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下列發明者和發明成果對應正確的是( )A.法拉第——汽車 B.菜特兄弟——電報 C.愛迪生——電燈 D.貝爾——飛機12.(2021·浙江樂清·八年級期末)科技發明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的成果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1·浙江·九年級課時練習)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下列圖片中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主要受哪一科學技術的影響?( )A.原子能技術 B.生物工程技術 C.空間技術 D.計算機網絡技術14.(2021·浙江·九年級課時練習)今天,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更便捷,可以進行電子商務、實現遠程教育、發送電子郵件等。這說明我們的社會進入了( )A.蒸汽時代 B.電氣時代 C.鋼鐵時代 D.網絡時代15.(2021·浙江·九年級課時練習)“二戰”期間,美國研制了原子彈并用于實踐;1946年,美國制成了第一臺計算機,最初是用來計算炮彈道的。以上史實說明( )A.科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B.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戰”的爆發C.科技革命是戰爭的導火索 D.戰爭客觀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16.(2021·浙江·九年級課時練習)空間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標志之一。標志著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躋身于世界先進國家行列的事件是A.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B.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C.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D.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的成功發射17.(2021·浙江·九年級課時練習)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說,全球化時期最明顯的衡量標準是速度——特別是商業、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經常問的問題是:“你和誰相連?怎樣相連?”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A.計算機互聯網技術 B.原子能技術 C.航空航天技術 D.生物工程技術源18.(2021·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安全關系國家安全。我國主要農作物中,水稻、小麥種子基本國產,大豆種子國產化率也較高。但是,玉米、馬鈴薯等種子部分依賴進口,不少蔬菜品種也依賴“洋種子”。為保障種源安全,需要①加大育種核心技術創新②推動農產品出口銷售③加強科研與市場的對接④加快打造創新型國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19.(2021·浙江·九年級課時練習)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遠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18世紀后半葉開啟的工業革命使西方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英國為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工廠制度逐漸形成;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總人口的51%;資產階級推動了議會改革,選民人數由50萬增加到了81.3萬。政府先后出臺了《濟貧法修正案》、《工廠法》、《十小時工作法》、《公共衛生法》等,逐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在工業革命中,很多工廠沿河而建,大煙囪冒出的濃煙籠罩市區,工廠廢棄物對河流構成嚴重污染。材料二:19世紀中后期,西方發明的輪船、火車、有線電報、照相、電影等陸續傳入中國,人們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訊方便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材料三: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材料四:早在1843年,英國議會就討論通過了控制蒸汽機和爐灶排放煙塵的法案;1863年,議會通過了第一個《堿業法》,要求制堿行業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蘭制堿工藝所產生的毒氣。(1)材料一所指的“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哪一個國家?它的擴展使人類進入到了什么時代?(2)根據材料一,從經濟、政治、城市、社會等角度中選取一個角度分析西方工業革命的進步性,并指出工業化帶來的主要問題。(3)根據材料二概括西方科技成果對中國的影響。(4)分別舉一例說明洋務派“師夷長技”在工業和海防建設方面取得的具體成就,并概括洋務運動的進步意義。(5)綜合以上材料,談談近代的工業化進程對我國當前工業化建設有什么啟示?20.(2020·浙江天臺·八年級期末)世界近代史上,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縱觀世界歷史,似乎可以認為,過去一萬年,人類經歷的兩次最大變革,一是農業革命,二是工業革命。前者迎來了人類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則開創了過去兩個世紀的現代全球文明。——帕爾默《現代世界史》(1950年版)材料二: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美國拋棄了英國模式,轉向重工業發展……憑借其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周斌、李水風《中國:做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材料三: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社會在炮火的逼迫下趕往近代最初的一步。(1)帕爾默說的“開創了過去兩個世紀的現代全球文明”的工業革命共有兩次。這兩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分別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指出美國的“世界工廠”與英國相比有何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美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政治因素。(3)西方人“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戰爭?它與工業革命有何聯系?參考答案1.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了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蒸汽機車發明是在1825年;智能手機與圖像識別是21世紀的成就;世界首臺電子計算機發明是在1946年,因此正確的順序是②①④③,故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C項。故選D。2.C【解析】根據“市場總是在擴大……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概括可知,馬克思認為是市場的不斷擴大,拉動了消費需求,從而最終刺激了技術革新。因此②③正確。C正確;資本主義制度、資本積累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①④錯誤。因此ABD錯誤。綜上故選C。3.D【解析】隨著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展,像茶葉、白糖等輸入到歐洲的數量不斷增加,已經成為歐洲民眾生活中較普遍的食品,因此可以看出,世界市場不斷影響著歐洲民眾的日常生活。故選項D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對外擴張,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社會結構轉型,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美洲的獨立運動,故選項C不符合題意。故選D。4.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 “工廠”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織布店的沒落主要是受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沖擊。1840年前后,機器大生產取代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沖擊,出現題干材料中的情景。A項正確;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統治,排除B項;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排除C項;地理大發現是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排除D項。故選A項。5.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六十七十年代,完成于19世紀中葉,在工業革命中瓦特完成了對蒸汽機的改進,在此基礎之上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極大的便利了人們的出行,因此蒸汽機的發明改進和普遍應用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蒸汽時代,故A正確。電氣時代主要發明是內燃機和電力,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結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鐵路誕生的年代不符,故排除B;信息化和網絡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標志,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于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一直持續到現在,與鐵路誕生的年代不符,故排除C和D。故選擇A。6.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英國人瓦特改進的蒸汽機作為動力機得到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所以屬于18至19世紀英國“重器”的是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機,故選項A正確;富爾頓、萊特兄弟是美國人,故排除B和D;卡爾 本茨是德國人,故排除C。故選擇A。7.D【解析】從題干時間上看,當時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題干反映的是德國新興產業電力工業工人由1882年的沒有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數逐漸增加,這說明科技發明逐步產業化。電力工業成為德國新興產業理解正確,D項正確;德國就業率不符合材料中德國電力工業發展信息,排除A項;B項中“世界各國”說法絕對,排除B項;“德國人口快速增加”顯然與材料中電力工業發展信息不符合,排除C項。故選D項。8.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愛迪生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是世界著名的發明家、物理學家、企業家,一生有1300多項發明,包括對世界極大影響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鎢絲燈泡等,因此被稱為“發明大王”,故D正確;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極大的促進了物理學的發展,但是并沒有“發明大王”的稱號,故排除A和C;達爾文著有《物種起源》,提出了著名的進化論理論,極大的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變革,但是并沒有“發明大王”的稱號,故排除B。故選擇D。9.B【解析】據所學知,美國人萊特兄弟于1903年發明了飛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所以1889年,第四屆世界博覽會不可能看到巴黎上空有飛機在飛行,排除含③的選項;19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發明電燈,鐵塔上有可能會采用電燈照明技術,①符合題意;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②符合題意;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電話,④符合題意。所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10.A【解析】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了企業發展的動力問題,把人類帶進“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由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機,成為工廠的主要動力,故區分“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的主要依據是能源動力的不同,A符合題意;通信技術不是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排除B;交通工具、機械設備都不是區分的主要依據,排除CD。故選A。11.C【解析】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C項正確;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德國工程師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排除A項;1903年美國的菜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美國人莫爾斯發明電報,排除B項;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排除D項。故選C。12.D【解析】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愛迪生成功研制耐用的碳絲燈泡,卡爾本茨試制汽車成功。③④符合題意;火車機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電腦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①②。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13.D【解析】根據圖片“慕課、微信、滴滴打車、騰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因此以上圖片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計算機網絡技術。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原子能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和空間技術,排除ABC項;故選D項。14.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電子計算機的廣泛運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與國際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人類在數據和信息的交流中進入信息化社會,也就是網絡時代,D項正確;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排除A項;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排除B項;題目沒有涉及鋼鐵,排除C項。故選D項。15.D【解析】材料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代表的一些成就是從戰爭中開始的,戰爭加速了科技的發展,推動了新科技革命的到來。D項正確;A項的內容材料未涉及,排除A項;B項顛倒了順序,排除B項;科技革命并不是是戰爭的導火索,排除C項;故選D項。16.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東方紅一號衛星是中國于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標志著中國在空間技術領域躋身于世界先進國家行列,故B正確;原子彈屬于原子能工業,不屬于空間技術領域,故排除A;神舟五號和嫦娥一號屬于空間技術領域,但是它們都在東方紅一號之后,故排除C和D。故選擇B。17.A【解析】根據材料“你和誰相連?怎樣相連?”以及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人們之間的聯系變得日益便利和緊密,促使世界在某種程度上縮小了,故A正確;原子能技術是能源技術,給人類提供了新型能源,故排除B;航空航天技術是屬于空間技術領域,是人類探索世界探索宇宙的重要技術,故排除C;生物工程是改造基因,改造作物的性狀的技術,故排除D。故選擇A。18.C【解析】本題考查科技創新。①③④:分析題干可知,我國玉米、馬鈴薯等種子部分依賴進口,不少蔬菜品種也依賴“洋種子”,這體現了我國在種子研發方面還缺乏一些核心技術。為保障種源安全,需要加大育種核心技術創新,加強科研與市場的對接,加快打造創新型國家,①③④正確;②:推動農產品出口銷售,有利于促進我國的對外貿易,但與保障種源安全無關,②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9.(1)英國,蒸汽時代。(2)西方工業革命帶動西方經濟的發展,為以后殖民擴張提供物質基礎。主要問題:工業化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3)西方科技成果加快了人們出行速度,通訊方便,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豐富人們精神生活。(4)工業: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等等。進步意義:引進了近代工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開辟了近代化進程。(5)大力發展科技,根據國情制定發展政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解析】(1)第一小問,通過材料一時間點”十八世紀后半葉“,結合所學知識,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爆發工業革命;第二小問,工業革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使英國的實力增強,使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號稱“世界工廠”;第三小問,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廣泛運用為主要標志,主要發明有火車和輪船,把人們帶入了“蒸汽時代”。(2)第一小問,材料一中“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體現了工業革命促進了西方資本積累,帶動了經濟發展,為以后殖民擴張提供了物質基礎;“資產階級推動了議會改革,選民人數由50萬增加到了81.3萬”體現了工業革命促進資產階級的不斷壯大,人民的民主意識加強.本題還可以根據考生自己理解從其他角度分析。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蒸汽機的運行主要靠煤炭資源,因此帶來的問題有工業化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3)通過材料二“人們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訊方便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可以得出西方的科技成果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出行速度加快了,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通訊變得方便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變得豐富了。(4)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興起,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漢陽鐵廠等,并組建我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加強海防建設,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翻譯和軍事人才,刺激了民族資本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近代化進程。(5)本題考查工業化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可從工業化的正面與負面影響等角度作答。如:大力發展科技,根據國情制定發展政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等。20.(1)蒸汽機的普遍使用;電力的廣泛應用。(2)不同:美國主要發展重工業。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為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障礙。(3)鴉片戰爭;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第1問: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由于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及推廣應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2問: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第一問:據“美國拋棄了英國模式,轉向重工業發展……”概括可知,美國“世界工廠”的特點是發展重工業。第二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在1861年組織進行了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進一步完善了美國的民主制度,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掃清了障礙。(3)第一問:根據“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可知1514后的325年,即是1839年.根據所學可知,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借口,英國于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成為近代史的開端。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在完成工業革命后,需要擴大市場。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英國向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