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章第2節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一、教材內容分析:“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北師大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18章第2節的內容。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盡管有些微生物會使人患病,但大多數微生物有益于人類。本節教材從微生物與食品、微生物與疾病、微生物與醫藥、微生物的應用前景幾個方面,舉例說明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并通過“自制泡菜”活動,使學生體驗微生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二、學情分析:學生已對微生物的分類、代謝類型、繁殖速度以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知識有了較為深入和系統的學習,再加上課前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了較為充分的預習,為本節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三、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舉例說明微生物與人類生活與健康的關系。(2)了解微生物的應用前景。2、能力目標:(1)通過“自制泡菜”的活動,體驗微生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加學生生活經驗。(2)通過課前收集資料使學生初步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樹立健康生活的科學意識,辯證看待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2)觀看視頻《舌尖上的中國:徽州毛豆腐》,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3)觀看視頻《有趣的過失》,體驗科學家發現抗生素的過程中表現出的科學精神。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微生物與食品、微生物與疾病。教學難點:微生物與疾病、微生物與醫藥。五、教學方法: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學生實踐、討論為主,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基礎上融合了展示法、自學法、講授法、觀察法等教學方法。六、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準備相關的媒體資源,用于輔助教學;自制一種風味泡菜。學生準備:提前一周安排學生自制一種風味泡菜;搜集微生物與人類關系的資料。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設計意圖創設情境 溫故知新 1.提問:①微生物有哪些代謝類型 它們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 2.引入新課:微生物無處不在,他們到底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還是“敵人”呢? 引出課題: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認真思考,積極回答新課講解 微生物與食品: 微生物與疾病: 微生物與醫療: 微生物的應用前景: 微生物與食品: 毛豆腐圖片引入:微生物廣泛應用于食品生產。 播放視頻《舌尖上的中國:徽州毛豆腐》。 圖片展示一些食用菌和藥用菌。 活動:自制泡菜 小結:微生物與食品 微生物與疾?。?1. 引入:食用菌很美味,但食用野生菌一定要慎重,有些蘑菇有劇毒誤食導致人體中毒甚至死亡。微生物可以致病,人類歷史上曾遭受多次嚴重的瘟疫流行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出示有關微生物使人患病的圖片 3.俗話說:“病從口入”,為了防止疾病,尤其是傳染性疾病,我們應該養成哪些習慣? 微生物與醫療: 1.引入:其實微生物不僅能致病,還能治病。那么請舉例微生物與醫藥方面有什么聯系? 2.觀看視頻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的過程及對人類的貢獻,并列舉其他的抗生素。 3.抗生素效果明顯,但為何不能濫用抗生素? 微生物的應用前景: 目前,我們不但在食品和醫藥領域對微生物有了很好的利用,在農業、環境保護和新能源方面,微生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展示圖片。 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發酵食品 觀看視頻,思考制作毛豆腐需要哪種微生物。(滲透熱愛家鄉的情感教育) 交流自制泡菜的方法并相互品嘗。(體會成功的喜悅) 討論交流相關問題并完成小結。 根據生活經驗,學生列舉了解致病微生物: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痢疾桿菌、 黃曲霉、毒蘑菇(中毒)等等 勤洗手,多通風,人多不去湊熱鬧,多喝水,睡眠足,瓜果蔬菜牛奶好…… 師生共同小結。 青霉素(殺菌,消炎) 頭孢類、乙酰螺旋霉素、紅霉素、鏈霉素、諾氟沙星、慶大霉素等。 觀看視頻《有趣的過失》,體驗科學家發現抗生素的過程中表現出的科學精神。 提醒學生濫用抗生素的危險性: 產生抗藥性,副作用大等。 生物防治、污水處理、新能源(沼氣)。 優勢:環保、節能、減少污染課堂練習 歸納總結 經過今天的學習,現在你如何詮釋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微生物生活在我們周圍,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盡管有些微生物會使人畜患病、食物腐敗,但是大多微生物是有益于人類的,我們應該不斷地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使我們的“朋友”更好的造福于人類!拓展練習 環境保護是一項很重要的課題,請查閱與微生物有關的資料,進一步了解微生物的應用前景。 學生課后制作一份有關“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的手抄報或電子報刊。九、板書設計:第二節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一)微生物與食品1、直接食用2、制作食品酵母菌——饅頭、面包、釀酒醋酸菌——制醋乳酸菌——泡菜、酸奶二)微生物與疾病1、微生物寄生引起疾病——艾滋病、菌痢2、誤食微生物引起疾病——黃曲霉、有毒蘑菇三)微生物與醫藥1、抗生素2、維生素四)微生物的應用前景1、甲烷細菌——沼氣2、大腸桿菌——胰島素3、某些細菌——凈化污水4、采油、冶金、找礦等十、課后反思:本節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了上課的先后順序,將“微生物廣泛用于食品生產”擺在“有些微生物使人患病”之前進行探究,這既突出了教學重點,又使教學更為連貫。通過學生自制泡菜活動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增加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再通過交流品嘗體會成功的喜悅。通過兩段視頻的欣賞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和體驗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再通過讓學生課后制作一份有關“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的手抄報或電子報刊強化微生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