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講:物質的變化,物質的酸堿性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不需要在化學變化中就能體現出的性質。 常見的物理性質:色、態、味、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導熱、揮發性、 延展性。 化學性質:需要在化學變化中才能體現出的性質。 常見的化學性質:可燃性、助燃性、不穩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毒性、 熱穩定性、腐蝕性。變化與性質的關系 ①性質是物質本身固有的,性質通過變化表現出來,變化強調的是一個過程。 例如:碳具有可燃性,通過燃燒碳這個化學變化就可以把碳的可燃性表現出來。 ②性質常常用“能”或“可以”,“易”,“會”,“難于”等詞語表達二、物質的酸堿性生活中常見的酸和堿 常見的含酸物質 食醋 碳酸飲料 檸檬 蘋果 酸奶 (醋酸)(碳酸) ?。幟仕幔。ㄌO果酸) ?。ㄈ樗幔? 潔廁靈 蟻酸 胃酸 (鹽酸) ?。姿幔 。}酸) 常見的含堿物質 爐具清潔劑 茶 刷墻涂料 (氫氧化鈉) (茶堿) (氫氧化鈣)水溶液的導電性 溶液的導電性 水溶液導電根本原因:水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純水具有微弱的導電性,因為純水中只有極少量自由移動的離子 物質溶解時,會生成自由移動的離子并形成分散到水中時,因此溶液才具有導電性。 例: 當物質溶解時,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水中時,所形成的溶液很難導電。 例:酒精,蔗糖等電離 電離:物質溶解于水或受熱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叫 做電離。 常見物質的電離實例: 注意:電離時,原子團是一個整體,不能進行拆分。酸的組成 酸的定義: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 H+的 化合物 酸的通式: 無機酸:H++酸根離子 有機酸:酸根離子+H+· 常見的酸及其酸根離子: 注意: 酸中一定有氫元素,不一定有氧元素。 例如:HCl是一種酸,但不含氧元素。 酸中不一定存在原子團。 例如:HCl是一種酸,但不含原子團。 在水溶液中能夠電離出氫離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例如:NaHS04,能電離出氫離子,但不是酸。堿的組成 堿的定義: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OH-)的化合物是堿。 堿的通式:金屬陽離子+0H- 例如:NaOH、 Cu(0H)2、 Mg(0H)2等 。 特例:氨水:NH3·H2O 堿的命名:一般情況下讀作“氫氧化某”,但一水合氨是特例。 注意: 堿中一定含有非金屬元素?!蹋▔A中至少含有氫氧元素) 2、堿中一定有金屬元素?!?NH3·H2O不含金屬元素) 3、堿中一定有氫氧根,所以含有氫氧根的化合物一定是堿?!? 組成中含有氫氧根,但不是堿酸堿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 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酸的電離實質: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陽離了全部是氫離子,陰 離子是酸根離子。 實例: HCl溶于水后電離產生H+和 Clˉ H2S04溶于水后電離產生H+和 S042ˉ HN03溶于水后電離產生H+和 N03ˉ 3、相同點:不同的酸都能電離出H+ 。 4、不同點:不 同的酸電離出的酸根陰離子不同。 5、 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酸在水中都電離出相同的陽離子--- H+。 二、堿 (可溶性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 1、 堿的電離實質: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陰離了全部是氫氧根離子,陽 離子是 金屬離子 (或銨根離子)。 2、 實例: NaOH溶于水后電離產生Na+和0Hˉ Ca(0H)2溶于水后電離產生 Ca2+和0Hˉ KOH溶 于水后電離產生 NH4+和0Hˉ 3、相同點:不同的堿都能電離出0Hˉ。 4、不同點:不同的堿電離出的陽離子不同。 5、 可溶性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堿在水中都電離出相同的陰離子—0Hˉ 。 注意: 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堿是可溶性堿,不包括難溶性的堿。 例如: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 氫氧化銅等難溶性堿不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酸堿指示劑 指示劑:能跟酸或堿溶液起作用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 常用的指示劑有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試液。 指示劑在不同酸堿性的溶液中的顏色 指示劑酸性中性堿性紫色石蕊紅色紫色藍色無色酚酞無色無色紅色口訣:石蕊:酸紅堿藍 酚酞:酸無堿紅 注意: 酸堿指示劑變色是化學變化 變色的物質是指示劑,不是酸或堿 難溶于水的酸或堿不能使指示劑變色 無色酚酞只能檢驗堿性物質,酸性或中性溶液無顏色變化,無法確定。溶液酸堿度測定 常用pH試紙 測 定溶液的酸堿度,溶液的pH范圍通常在 0-14之間。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為: pH>7: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 pH=7:中性 pH<7: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 測定溶液 pH的方法: 在潔凈干燥的點滴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 ,用 玻璃棒 蘸取溶液滴到pH試紙上 ,把pH試紙與標準比色卡 比較 ,讀出該溶液 的 pH,此方法測得的 pH為 整數值. 注意: ①pH試紙不能直接浸入待測液中,否則會污染試劑 ②pH試紙不能用水潤濕第2講:常見的酸鹽酸濃鹽酸 顏色狀態:無色液體 工業用鹽酸:黃色(因為含Fe3+) 氣味:有刺激性氣味 特性:揮發性(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打開濃鹽酸瓶口有白霧產生) 用途:①金屬除銹 ②制造藥物 ③人體胃中含有少量鹽酸, 助消化 注意: ①濃鹽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易揮發出氯化氫氣體。 ②濃鹽酸濃度變小的原因:濃鹽酸敞口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溶質、溶液質量減少,溶劑質量不變, 所以溶質質量分數減小。Cl-的檢驗 現象:出現白色沉淀硫酸濃硫酸 顏色,狀態:無色黏稠、油狀液體,98%的 濃硫酸的密度1.84g/cm3 氣味:無 特性:吸水性、脫水性、腐蝕性 用途:①金屬除銹 ②濃硫酸做干燥劑、脫水劑 ③生產化肥、精煉石油濃硫酸的吸水性 吸水性:濃硫酸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可用來做干燥劑。 堿性氣體和還原性氣體不宜用濃硫酸干燥,如NH3、H2S 濃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相當于稀釋)。 濃硫酸吸水稀釋的原因:濃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溶質質量不變,溶劑、溶液質量增加, 所以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濃硫酸的稀釋 稀釋濃硫酸時,應把濃硫酸沿燒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動。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濃硫酸中。用玻璃棒攪拌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散熱。 歸納:酸入水,沿杯壁,要攪拌特殊化學性質(兩點) 脫水性:濃硫酸能將紙張、木材、布料、皮膚里的氫、氧元素按水的 組成比脫去,生成黑色的炭。 (黑面包實驗) 腐蝕性(強氧化性):活潑金屬與濃硫酸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時, 沒有H2生成,生成SO2氣體。濃硫酸和稀硫酸鑒別 根據粘稠度:濃硫酸粘稠,稀硫酸不粘稠 根據三性:濃硫酸有三性(吸水性,脫水性,腐蝕性),稀硫酸無三性SO42-的檢驗 現象:有白色沉淀鹽酸和硫酸對比酸的通性酸與指示劑 與酸堿指示劑的反應: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酸和金屬反應 金屬 + 酸 == 鹽 + 氫氣(置換反應)(條件:活動性:金屬>H )酸和金屬氧化物反應 金屬氧化物 + 酸== 鹽 + 水 現象:紅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 現象:黑色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酸和堿反應 酸 + 堿 == 鹽 + 水酸和某些鹽反應 鹽 + 酸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酸(產物符合復分解條件)第3講:常見的堿堿的通性堿與指示劑 可溶性堿能使石蕊變藍色,使酚酞變紅色。堿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可溶性堿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堿與酸的反應(中和反應) 堿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放熱) 酸+堿→鹽+水 注意:酸堿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例如2HCl+CuO=CuCl2+H2O不是中和反應。堿與某些鹽的反應 可溶性堿和可溶性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 注意:鹽和堿的反應一般要生成沉淀才會發生氫氧化鈉氫氧化鈉 俗名:燒堿,火堿,苛性鈉 化學式:NaOH氫氧化鈉的腐蝕性 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不能放在紙片上稱量,應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中稱量。 錯誤操作氫氧化鈉的物理性質 溶解性:氫氧化鈉易溶解,溶解放出大量熱量。 潮解:暴露在空氣中易吸收空氣中水分,使表面潮濕逐漸溶解。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①與指示劑反應:使石蕊變藍色,使酚酞變紅色 ②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③與酸中和: ④與某些反應:氫氧化鈉的變質 原因:潮解后的氫氧化鈉會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鈉(Na2CO3) 反應: 雜質:Na2CO3 質量變化:質量變大氫氧化鈉變質的探究 檢驗是否變質: 方法1:加足量稀鹽酸,產生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方法2:加入氯化鈣或氯化鋇,有沉淀產生 檢驗是否完全變質: 方法:加足量氯化鈣(使碳酸鈉沉淀),再滴加無色酚酞,看是否變紅(檢驗有無氫氧化鈉剩余)。氫氧化鈣氫氧化鈣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化學式:Ca(OH)2氫氧化鈣的變質 原因:氫氧化鈣會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CaCO3) 反應: 雜質:CaCO3 質量變化:質量變大氫氧化鈣變質的探究 檢驗是否完全變質: ①未變質(Ca(OH)2) ②部分變質(Ca(OH)2,CaCO3) ③完全變質(CaCO3) 方法:滴加無色酚酞,看是否變紅(檢驗有無氫氧化鈣剩余)鑒別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 溶解性溶解放熱是否潮解通CO2Ca(OH)2微溶放熱不明顯不潮解渾濁NaOH易溶放熱明顯潮解不渾濁第4講: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一、酸堿中和反應酸堿中和反應 定義: 和 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注意: ①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非金屬氧化物與堿反應均生成鹽和水,但都不是中和反應。 ②中和反應一定屬于復分解反應,但復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中和反應的實質 酸中的H+與堿中的0H-結合生成水分子酸堿中和的圖像 ①pH變化 ②溫度變化 ③溶液中水的質量 ④溶液導電性的變化 以硫酸H2SO4和氫氧化鋇Ba(OH)2反應為例:酸堿中和反應的驗證 酸堿中和反應有些是沒有現象的,可以通過指示劑將pH變化反映出來。酸反應的先后順序 ①堿和鹽的化合物中,酸優先與堿發生反應。 例、鹽酸HCl與Na2CO3和NaOH反應,HCl先與NaOH反應,再與Na2CO3反應。 分析:若先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CO2會繼續和NaOH反應重新生成碳酸鈉。 ②酸與可溶性堿和難溶性堿反應時,優先與可溶性堿反應 例、向混有Cu(OH)2的NaOH溶液中加稀硫酸,稀硫酸優先與NaOH反應。 ③酸與活潑金屬和金屬氧化物反應時,酸優先與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 例、向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滴加鹽酸,鹽酸先與Fe2O3反應二、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中和反應在實際中應用 改良土壤的酸堿性 ,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處理工廠廢水,如用熟石灰處理酸性廢水。 用于醫藥 ,如服用堿性物質(如氫氧化鋁 )來中和過多胃酸。 4.生活實際,如蚊蟲叮咬后涂抹肥皂水。第5講:幾種重要的鹽什么是鹽鹽的組成 鹽 :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 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稱為鹽.鹽是酸堿反應的產物之一。 正鹽: 酸式鹽(帶氫離子): 堿式鹽(帶氫氧根離子): 注意: 鹽中不一定含有金屬陽離子 鹽中可以含有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結晶水合物 很多鹽結晶時會帶上結晶水 風化:結晶水合物失去結晶水的過程叫風化,風化是一個化學反應 硫酸銅相關轉化 用途:使用硫酸銅檢驗水酸堿鹽組成辨析幾種鹽的性質氯化鈉 氯化鈉:食鹽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質白色晶體 、易溶于水 、有咸味主要用途生活中: 調味品、食物防腐 醫療上:生理鹽水(0.9%) 農業上:選種 工業上:制取碳酸鈉,氫氧化鈉 ,氯氣 、鹽酸化學性質注意亞硝酸鈉和食鹽很相似,但有毒,不可食用碳酸鈉 碳酸鈉---俗名:純堿、蘇打 物理性質白色粉末狀固體 ,易溶于水主要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 ,用于玻璃, 造紙 、紡織 ,洗滌劑、食品工業等化學性質碳酸鈉的水溶液呈堿性 與酸反應: 與某些堿反應: 與某些鹽反應:碳酸鈣 碳酸鈣: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物理性質白色固體,難溶于水主要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 ; 補鈣劑 ;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原料的主要成分化學性質實驗室制取 CO2∶ 工業制取 CO2∶鹽的常見用途 碳酸氫鈉: ①用于食品膨松劑 ②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硫酸銅: ①可以用于檢驗水 ②用于配制農藥波爾多液 ③濕法煉銅 明礬:有吸附性,用于凈水第6講:復分解反應鹽的制取鹽的溶解性 常見鹽的溶解性表: 常見的鹽溶解性口訣: 鉀鈉銨硝都可溶 硫酸鹽中鋇不溶 氯化鹽中銀不溶 碳酸鹽中多不溶 常見的七個沉淀復分解反應 概念: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通式: 特點:反應前后化合價均不變 常見復分解反應舉例: 注意: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發生的反應不是復分解反應,因為沒有互相交換成分。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復分解反應的先后順序 有競爭關系 HCl NaOH Na2CO3優先 Na2CO3 CaCl2 HCl優先 無競爭關系 H2SO4 NaOH BaCl2同時 同時鹽的化學性質鹽和酸反應 碳酸鹽與酸: 鋇鹽與酸: 硝酸銀與酸:鹽和堿反應 堿與鹽反應實例:鹽和鹽反應 鹽(可溶)+鹽(可溶)→新鹽+新鹽(生成物至少一種不溶于水)第7講:鹽與化肥離子檢驗與共存氯離子檢驗 試劑:AgNO3溶液和稀HNO3 方法:取待測液少許,將AgNO3溶液滴入待測液中,再加稀HNO3 現象: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化學方程式: 加稀HNO3的目的:硝酸酸化,排除碳酸根離子,氫氧根等離子的干擾。硫酸根離子檢驗 試劑:BaCl2溶液和稀HCl 方法:取待測液少許,將BaCl2溶液滴入待測液中,再加稀HCl 現象:生成白色沉淀 化學方程式: 加稀HCl的目的:酸化,排除碳酸根離子,氫氧根等離子的干擾。碳酸根離子檢驗 氣體法: 試劑: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方法:取待測液少許,加入足量稀鹽酸,若有氣體產生,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化學方程式: 沉淀法: 試劑:含Ba2+或含Ca2+的溶液 方法:取待測液少許,加入BaCl2。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學方程式:銨鹽檢驗 試劑:NaOH溶液和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方法:取待測液少許于試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熱,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 現象: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化學方程式:離子檢驗先后順序 檢驗SO42- ,Cl-,CO32-,OH-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共存 ,實質上就是看離子間是否發生反應的問題。若在溶液中發生反應,就不能共存。 溶液中離子不能共存的情況: (1)生成沉淀:如 Ag+和 Clˉ ,Ba2+和 SO42ˉ ,CO32-和 Ca2+ ,Cu2+和 0H-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氣體:如H+和 CO32- ,HCO3-,NH4+和 OH- (3)生成水:如 H+和 0H-不能大量共存 。 (4)可能會有附加條件 ,如溶液顏色 、pH=1(酸性溶液)、pH=14(堿性溶液)等 (5)溶液中的有色離子: Fe3+ (棕黃),Fe2+(淺綠)、Cu2+(藍 )、 MnO4-(紫色)等化肥常見化肥 氮肥,磷肥和鉀肥是最主要的化學肥料。 氮肥:(白色晶體)含有氮元素的肥料,如尿【CO(NH2)2】 和硝酸銨【NH4N03】。 作用: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 (促苗)。 (缺氮的表現:葉黃) 2.磷肥:(灰白色粉末狀固體 )含有磷元素的肥料,如磷酸二氫鈣 【Ca(H2P04)2】。 作用:促進植物根系發達,穗粒增多,飽滿 (催果)。(缺磷表現:葉紫) 3.鉀肥:(白色晶體)含有鉀元素的肥料,如草木灰【K2CO3】。 作用:促使作物生長健壯,莖稈粗硬,抗倒伏(壯稈)。(缺鉀的表現 :葉尖發黃 ) 4.復合肥料:有些化肥中同時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營養元素,如 KNO3。化肥的簡易鑒別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 化學營養元素單一,長期使用易導致土壤板結,破壞土壤結構。 改良措施:配合施用農家肥(有機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