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與朱元思書》復習教學設計張瀟曉教材分析:本文是吳均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用生動而簡練的筆觸,描繪了富陽至桐廬一帶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抒發了作者對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現存為節文。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駢文”(也稱“四六文”), 駢文講究對仗、韻律、藻飾,后畸形發展,文而無質,故佳品不多。如本篇者,實罕不多見。復習教學目標:1、明確文章字詞句篇的翻譯。2、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寫,并體會作者的情感。復習教學重點:體會文中寫景的句子,分析其特色。復習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復習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課時安排:一課時復習教學設計:導入復習課:教師:同學們,中華民族是詩歌的國度,古人甚愛寫詩,有的詩寫給自己,壯思情懷;有的詩歌送給別人,傳情達意。那么,在我們中考考綱的48首古詩中有多少送給別人的詩呢?下面請同學們背誦其中加粗的兩首:請用你積累的詩文原句來回答:《左遷藍關示侄孫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那么古人除了用詩歌來傳情達意外,還用什么方式?對是書信?古代的書信和今天的書信有什么區別呢?今天,就讓我們在一起看看作者書信中寫了什么?想要表達什么情誼?請大家展開這封書信,體會古人幽幽的情思。復習過程:1. 作者簡介:吳均,南朝梁文學家。其詩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二.背景介紹: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吳均被免官。《與朱元思書》是他寫給朋友朱元思的一封勸勉書信。復習重點一:字詞1、 請同學們聽錄音,注意文中的重點字詞,然后請同學們讀兩遍。2、 請同學推薦兩個同學讀課文,然后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和詞類活用的字。通假字:“反”通“返”,返回“轉”通“囀”,鳥叫聲詞類活用:風煙俱凈(消散,形作動)任意東西(向東向西漂流,名作動)皆生寒樹(使人覺得有寒意,形作動)互相軒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名作動)一詞多義:自非亭午夜分( )1.自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漁人甚異之( )2異 或異二者之為( )奇山異水( )并自為其名( )等復習重點二:句段翻譯全文,注意文中重點的句子: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3.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復習重點三:課文分析教師:這是一篇山水游記,山水游記重在寫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問題:1 、《與朱元思書》寫的是哪個地方的風光呢?明確: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富春江2 、作者是怎樣游覽的呢?明確: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乘船3 、 《與朱元思書》中景物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 、在文中寫景的句子中,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句(哪幾句)?并談談理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特點:水:清澈,湍急; 山:樹多,山高,景美。修辭手法:比喻,夸張,擬人,對偶。寫作手法:動靜結合,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5 、那么作者寫這封書信的用意僅是為了給朱元思描繪山水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不是,還有表達情感,其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寫出了作者:鄙棄功名,避世退隱的思想感情。6歸納本文的文章主旨:同學討論,教師總結。明確:本文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山水之美,抒發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這也是對友人的規勸。復習重點四:背誦全文拓展延伸請從這七篇作品中任選一篇,說說寫出了山水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手法?《三峽》《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湖心亭看雪》《記承天詩夜游》同學討論,教師歸納:明確: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特點:山多,山高。水的兇險和迅疾修辭手法:夸張,對比描寫手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特點:水清;修辭方法:夸張;描寫手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3.“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寫出了瑯琊山的秀美。4.“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山的清新和美好;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水的清澈和光亮。教師點撥在寫景的文章中,要運用多種手法,寫出景物的特點,是文章更精彩。作業設計:.默寫《與朱元思書》。后附板書:與朱元思書吳均異水水之靜澈:縹碧 千丈見底 直視無礙水之湍急:甚箭 若奔一靜一動富于變化相得益彰山之形貌:夾岸 寒樹山之態勢:競 軒邈 爭千百成峰山之聲音:泠泠作響 嚶嚶成韻 千轉不窮 百叫無絕奇山山高樹多景美寄情山水鄙棄世俗退世避隱富春山水圖畫面特征: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山水背景:風煙俱靜,天山共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4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制作者:張瀟曉送給別人的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左遷藍關示侄孫湘》與朱元思書吳均復習一、簡介作者吳均,南朝梁文學家。其詩工于寫景,文辭清新挺拔,多反映社會現實之作。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稱為“吳均體”。二、創作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吳均被免官。《與朱元思書》是他寫給朋友朱元思的一封勸勉書信。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與朱元思書文言實詞通 假 字詞 類 活 用一 詞 多 義復習重點一:字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反”通“返”,返回“轉”通“囀”,鳥叫聲風煙俱凈(消散,形作動)任意東西(向東向西漂流,名作動)皆生寒樹(使人覺得有寒意,形作動)互相軒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名作動)自非亭午夜分(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并自為其名( )1.自如果在從一詞多義自己漁人甚異之( )或異二者之為( )奇山異水( ))2.異感到詫異不同奇異若夫淫雨霏霏( )曾不若孀妻弱子( )若為傭耕 ( )3.若像比得上你率妻子邑人來次絕境( )絕巘多生怪柏( )猿則百叫無絕 ( )4.絕隔絕極停止上使外將兵( )負勢竟上( )橫柯上蔽 ( )5.上皇上向上在上面翻譯全文,注意文中重點的句子1.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3.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復習重點二:句段1 、 《與朱元思書》寫的是哪個地方的風光呢?2 、作者是怎樣游覽的呢?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乘船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富春江3 、 《與朱元思書》中景物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復習重點三:課文4 、在文中寫景的句子中,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句(哪幾句)?并談談理由。(提示:景物的特點、修辭方法、寫作手法描寫方式等) 富春江的水:清澈湍急側面描寫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張對比比喻正面描寫富春江的山:視覺聽覺山高樹多景美夾岸高山 皆生寒樹負勢競上 互相軒邈爭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擬人對偶5 、那么作者寫這封書信的用意僅是為了給朱元思描繪山水嗎?鄙棄功名避世退隱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寄情山水}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本文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山水之美,抒發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這也是對友人的規勸。背誦全篇復習重點四: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總之,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我們復習過的其他山水游記《三峽》《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湖心亭看雪》《記承天詩夜游》拓展延伸請從這七篇作品中任選一篇,說說寫出了山水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手法?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特點:山多,山高。修辭手法:夸張描寫手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特點:水的兇險和迅疾。修辭手法:對比描寫手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特點:水清修辭方法:夸張描寫手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水尤清冽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寫出了瑯琊山的秀美。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山的清新和美好。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水的清澈和光亮。在寫景的文章中,要運用多種手法,寫出景物的特點,是文章更精彩。教師點撥作業:1.默寫《與朱元思書》。1、明確文章字詞句篇的翻譯。2、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寫,并體會作者的情感。復習目標:謝謝大家!牛刀初試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橫線的字。(1)任意東西(2)水皆縹碧(3)經綸世務者(4)窺谷忘反(5)橫柯上蔽(6)皆生寒樹向東向西漂流,名詞作動詞青白色籌劃、治理看到; 通“返”,返回樹木的枝干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詞作動詞2、翻譯下列句子(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沒有一絲風,煙霧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洶涌的波浪象飛奔的馬。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向上發展,相互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為名利像鳶那樣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他那功名利祿之心。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與朱元思書》鞏固與拓展練習張瀟曉《與朱元思書》鞏固練習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1. 解釋加點字的含義。(每空1分共20分)1)風煙俱凈( )2)從流飄蕩( )3)任意東西( )4) 一百許里( )5) 天下獨絕( )6) 直視無礙( )7) 急湍甚箭( )8) 猛浪若奔( ) 9)負勢竟上( )( )10) 互相軒邈( )11) 爭高直指( )12)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 )( )13) 望峰息心( )14) 窺谷忘反( )15)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 )( )2. 解釋下列字詞的古今詞義(6分)⑴戾 古義: 今義:⑵經綸 古義: 今義:3.翻譯下列句子。(24分)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譯:2)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譯:3)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譯:4)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譯:5)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譯: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譯:7)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譯:8)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譯:4.問答題(每題4分共20分)1)文中哪一句話最能夠體現所寫景物的總體特征?并簡要分析富春江“奇山異水”表現在哪些方面?(4分)答:2)作者用“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寫山,參照你乘船或坐車時的體驗,說說這樣寫好在哪里?(4分)答:3)“鳶飛戾無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個句子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你如何評價作者的這種思想 (4分)答:4)第二段在寫景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試任找一角度加以指出,并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答:5)從寫景方面看,第三段文字的寫景順序是怎樣安排的?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景物的?(4分)答:《與朱元思書》拓展練習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乙: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1、 解釋下面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⑴以其境過清 ⑵乃記之而去 ⑶窺谷忘反 2、 翻譯下面句子:(4分)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________________②游魚細石,直視無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甲文和乙文中畫線的句子都描寫了水,分別突出了水的什么特點?各從什么角度描寫的?4、下面的句子分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②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與朱元思書》復習 教學案例 張瀟曉教學設計:《與朱元思書》一文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繪了自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秀麗的山水風光,表達了作者愛慕自然,厭棄名利,避世歸隱的高潔志向。文章句式整齊,駢散相間,簡練雋美,音韻和諧,是南朝山水小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因文章僅一百余言,篇幅短小,且全文以寫景為主,詞句多可意會,不必逐詞逐句計較,因而在指導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用一節課的時間指導自讀,基本可以學完。然而對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會減弱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致。我決定從朗讀、品味語言下手,并借助音樂或多媒體課件的表現效果,通過文章優美的語言和優美的畫面第一時間打動和感染學生。對于文章的難點“鳶飛戾天”兩句的理解,以學生現有的生活閱歷恐怕是勉為其難,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積累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文言詞語的含義和課文中的優美語句。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結合課下注釋閱讀理解簡短的文言文的能力、文言語感能力以及想象、聯想等創造思維能力。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水和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寄情山水的高潔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重難點:賞析作者優美的文辭及其筆下美好的自然風光。 (三)、過程安排: 1、 以多媒體課件展示富春江優美的風光,同時指導學生感受文章的配樂朗誦,以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課題。然后學生自讀,注意語速與停頓,感受文章的文美與景美。 2、 結合課下注釋譯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難于翻譯的詞句。仍難解決的,請教參考書籍或老師。 3、 小組合作,分析課文,完成閱讀練習:A.哪句話概括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的描述和評價?B.文章怎樣繪水,怎樣寫山(山有何奇,水有何異)?又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的?C.山水美景觸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對表現山水又有什么作用? 4、 繼續小組合作,展開聯想和想象,以各種形式(如以作者身份或導游的角色)向其他同學介紹富春江的美麗景色。 5、 結合課件的美麗畫面誦讀、背誦課文。 6、 鞏固積累課文重點文言詞匯和語句。7、 選取家鄉一處美景,認真觀察欣賞后以“風景這邊獨好”為題寫一個300字的片段。教學案例(片段實錄):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導入:同學們,中華民族是詩歌的國度,古人甚愛寫詩,有的詩寫給自己,壯思情懷;有的詩歌送給別人,傳情達意。那么,在我們中考考綱的48首古詩中有多少送給別人的詩呢?2、對比古代和現代書信的形式區別3.作者介紹和背景了解4.播放課文朗讀錄音5、個別學生閱讀,學生齊讀,老師對學生朗讀做出評價并在發音、停頓、重音、語調和情感等方面進行指導。如:每朗讀一小層可做稍長停頓,使其有鮮明的層次感。還要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應落在“箭”、“奔”上。二、合作交流師:這是一篇山水游記,《與朱元思書》寫的是哪個地方的風光呢?生1: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富春江師:作者是怎樣游覽的呢?生2:乘船師: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呢?生3: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師:《與朱元思書》中景物的特點用一句話來概括:生4: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師:在文中寫景的句子中,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句(哪幾句)?并談談理由。(提示:景物的特點、修辭方法、寫作手法描寫方式等)生5:我最喜歡:“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師:為什么?生5:這句寫出了山的動感,把山寫活了,是以動寫靜。生6:“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這一句用了對偶的修辭,還從聽覺上給我們享受。生7:“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也是從聽覺上寫上的樂趣。生8:“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此句寫出了水的清澈。師:那是什么描寫?用到了什么修辭沒有啊?生8:是正面描寫,還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生9:“游魚細石,直視無礙。”也寫出了水清。師9: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呢?生:是通過魚和石頭來側面寫出水的清。生10:“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寫出了水的湍急。師:用了什么修辭?生10:用了比喻的修辭。生11:“夾岸高山,皆生寒樹,”寫出了樹的多和茂盛。師:這個同學歸納得很好。這篇文章是作者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但六朝文人好在書信中用景語做點綴,我們所學的是寫景的部分。 那么作者寫這封書信的用意僅是為了給朱元思描繪山水嗎?生:不是,還是為了抒情 。師:那么從文中哪句可以看出來呢?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師:誰又能給我說說本文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討論后回答:生13:作者鄙棄功名。師: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呢?生1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生14:避世退隱師:從哪句話得出的結論?生14:“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師歸納總結:本文是吳均寫給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描寫了富春江富陽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表達了作者自然風光的喜愛,對追逐名利者的藐視,也流露出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老師點撥,共同探討。)三總結反思,拓展延伸師:本文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山水之美,抒發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這也是對友人的規勸。師:同學回憶我們復習過的其他山水游記,說說寫出了山水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手法?(學生回答,老師點撥,共同探討。)教學反思:本文是吳均寫給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選自歐陽詢等編的《藝文類聚》卷七。寥寥一百來字,把富春江富陽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后悠然神往,仿佛也親自領略了其間的山水之美。同時,帶給人們深深的思考。感覺有以下幾點收獲:1: 教師的課堂教學應堅定不移的貫徹“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要樹立“學生的需要就是老師的需要”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始終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摒棄舊的應試教育中以分數為目標,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思路,最終建立以生為本的“民主化課堂”。由于長期應試教育思潮的影響,我們很多教師還存在著人文觀念缺乏,不太注重學生內在需求與身心成長的問題,某種程度上還存在著只將學生當成獲取分數的工具,以至于在備課和講課中,還常常存有為完成課本內容和備課方案而教的思想,在有意無意間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存在,忽略了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這無疑是與新的課程改革理念相悖的。如果在本節課中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對學生的質疑不予理會或敷衍了事,學生不但將會失去一次深刻的思想情感教育過程,也勢必會挫傷其質疑、探究的積極性,以及對文章思想內容的深刻理解,那將是得不償失的。我們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和內在需要,無論是教材的使用還是教學內容、方法的選擇,都應該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中心目標;我們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也是學生成長的服務者和促進者,當我們發現我們的工作方案或計劃不能很好的服務于我們的學生時,我們便有責任和義務去主動改變和完善我們的工作計劃。2、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發現和處理課堂教學中那些轉瞬即逝的課程資源特別是生成性資源。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生一些教師事前無法預料的事情這是很正常的。學生群體是一座豐富的資源寶庫,學生活動本身更是蘊藏著無盡的課程資源;當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在雙邊活動中積極投入學習的時候,這些資源便可能被激發而顯現出來。從這個角度講,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這些意外事件的發生,反而不合乎常理。而這些事件,無論其發生時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有益還是不利,只要教師善加處理,都有可能將其轉化為積極的課程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因此,我們每個教師完全應該將這種生成性的教育活動看成是正常課堂教學活動的一部分,不必大驚小怪,驚惶失措。比如本課中那個向我質疑的學生,她提出的問題雖然打亂了我原來的授課部署,但我及時意識到了其問題的價值,并抓住這一疑問,引導全班學生展開了一場積極的思考和討論,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即使她提出的問題沒有太大價值,教師也不必斷然否定,因為學生敢于提問的本身,就是一種極其可貴的鍛煉和成長,是值得我們教師去及時肯定和善加鼓勵的。當然,這還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處理技巧,能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否則,撿到筐里的都是菜,課堂就成了沒有中心的大雜燴。此外,還要求教師要有豐厚的知識儲備和充分的課前準備,否則,面對學生的突然發問,我們就真的很可能亂了陣腳而手足無措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4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課內文言文復習·山水名勝游記復習專題·與朱元思書》人教版·張老師.flv 教學案例及反思.doc 教學課件.ppt 教案.doc 練習.doc W020080109516374246569.mp3 班得瑞 - 安妮的仙境 - 鋼琴曲.mp3 班得瑞、輕音樂 - 春野 - 放松心靈.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