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動物運動的方式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發展”。即“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一定教學情境下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去完成學習任務,即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和諧、均衡、個性化發展。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主動建構知識、不斷拓展能力、豐富知識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幫助者,更是學生的親密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指導學生在課堂中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二、教學背景分析(一)教學內容分析《動物運動的方式》是八年級生物課第五單元第15章《動物的運動》的第一節。本課題主要講述動物運動的方式及運動的運動對動物的意義。動物和人類的關系與動物本身具有運動和行為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所以本節內容是這一單元學習的基礎,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本課題的內容貼近生活,易于學生進行學習。(二)學情分析從學生知識結構來看,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再加之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所知,對于本節內容的學習來講,無疑已有了良好的基礎。關鍵是教師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自我學習,以期達到更佳的效果。從學生學習方法來看,盡管初中學生思維方式偏重感性,但經過不斷的訓練,也已具備初步的理性思維能力,這對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很重要。教師可提供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資料、影片讓他們感知,再引導其理性思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至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相互幫助、共同提高。(三)教學策略教法:教師講解、多媒體輔助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合作討論三、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能說出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并能說明動物運動方式與其生活環境的適應。2.能說出動物運動的意義。3.培養學生利用各種媒體收集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4.通過觀察動物的不同運動方式,提高學生觀察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通過對動物運動方式的了解,使學生能更加關注自然界的動物,并深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二)教學重點及難點1.教學重點:不同環境中動物的運動方式。2.教學難點:如何理解運動方式與環境相一致;如何理解運動的意義。(三)教學過程【教師活動】提出問題:絕大多數動物能迅速改變自身的位置,這一特征有別于植物。動物通過運動擴大了生存空間,增加了利用資源的機會,對生存和繁衍后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動物的生活環境多種多樣,它們的運動方式是否相同呢?【學生活動】學生展開討論。【教師活動】事先布置學生收集和整理有關動物運動方式的資料。教學時,先以學生獲得的資料為基礎,依據教材上的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動物的運動方式,不必評價正確與否。當學生對動物的運動方式做完分類后,要及時地導入水中動物的運動方式的教學。【學生活動】學生展開討論。【教學設計意圖】聯系實際生活,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來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及學習興趣。【教師活動】通過多媒體展示情景視頻。【學生活動】觀看視頻:填寫相關表格【教學設計意圖】學習本課題內容讓學生在聯系日常生活中了解常見動物的運動方式。更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活動】一方面,通過典型的實例幫助學生認識水中動物的運動方式;另一方面,通過相應的類比使學生認識到每種運動都需要一定的動力。最后,引導學生認識游泳是水中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并啟發他們 思索水對水中動物運動的影響。一、動物在陸地上的運動方式水母:靠身體的傘部在海洋中漂浮運動。烏賊:依靠漏斗噴水和腕的擺動進行快速的倒退運動。蝦、龜:蝦的腹部有許多附肢,海龜也具有鰭狀的附肢,這些動物依靠附肢劃水在水中運動。魚:絕大多數的魚身體呈紡錘形,有成對的胸鰭和腹鰭,還有發達的尾部和尾鰭,這樣的魚在水中是靠游泳運動的。【學生活動】討論:1.舉例說出哪些動物的活動范圍比較廣泛?2.動物的運動方式與它們的生活環境(如水、陸地、空中)有什么關系?3.說出動物與人造的機器(如飛機,汽車、輪船)的運動有什么異同 4.舉例說明動物的運動有什么意義?【教學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歸納能力【教師活動】提出問題:想一想,我們將一個充滿空氣但并沒有扎緊充氣口的氣球釋放后,氣球將怎樣運動?想一想,火箭升空前為什么要消耗大量燃料?你能找出它們與水母、烏賊等動物的倒退運動的相似之處嗎?想一想,龍舟上人造的劃水工具是櫓和槳,橫放在龍舟兩側的是槳,縱放在舟尾的是櫓。槳和擼有什么作用?想一想,魚的游泳和帶有擼和槳的木船在水中的運動有哪些相似之處呢?【學生活動】學生討論回答。【教學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學生活動】[活動]:觀察幾種動物的運動討論: 1.蝸牛是怎樣運動的?2.為什么龜、鱉等動物在陸地上的運動速度較慢?3.當貓、狗、鹿、馬等哺乳動物漫步行走時,四肢如何變化 當緩慢運動時,四肢是如何變化的 當快速奔跑時四肢變化又有什么特點?4.想一想,青蛙、袋鼠等善于跳躍的動物,它們的身體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與這種運動相適應?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討論結果。二、動物在陸地上的運動方式爬行:依靠肌肉收縮或者附肢的運動把貼近地面的身體推向前進。這種運動方式稱為爬行。行走:用四肢將身體支撐起來,并通過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蹬,使整個身體向前運動。這種運動方式稱為行走。如大象、虎等。奔跑:當行走速度加快時,在某一瞬間四肢都會離開地面,身體騰空,這種運動方式叫奔跑。跳躍:依靠后肢的彈跳,使身體騰空運動,這種運動方式叫跳躍。如袋鼠、蝗蟲等。三、動物在空中的運動方式滑翔:一些大型的鳥類能夠雙翅左右伸展不動,身體從某一高處向前下方飄行,好像滑雪一樣順坡而下。鼓翼飛行:鳥類飛行的基本方式。依靠雙翼快速、有力地上下扇動空氣而獲得上升和前進的動力。一般情況下,鳥類在飛行時交替使用鼓翼飛行、滑翔等方式。昆蟲的飛行:大多數昆蟲有雙對翅,翅能夠上下運動,從而使昆蟲具有飛行能力。蝙蝠的飛行:蝙蝠的前肢特化成翼手,在身體與側面、后肢與尾之間連成一個薄而柔韌的翼膜,蝙蝠借助翼膜實現飛行。【教師活動】以列舉鳥類、昆蟲和蝙蝠等實例為主,引導學生將有關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尤其是運動方式與其生活環境的適應,以及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適應。【教學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通過自己思考獲得結論,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求知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引導學生總結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展示探究結果。【教學設計意圖】在討論、交流中,吸取別人有益的意見,讓不同的意識在碰撞中相互同化。【教師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動物的運動方式1、水中運動的方式:游泳為主 (漂浮)2、陸地運動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躍3、空中運動的方式:飛行為主 (滑翔)課堂練習1.家鴿和蛇運動的主要方式分別是( )A.奔跑、爬行 B.飛行、攀援C.飛行、爬行 D.跳躍、爬行2.紅樹林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如白鷺在空中盤旋,魚兒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灘上“橫行”。上面所描述的幾種動物,它們的主要運動方式分別是( )A.飛行、游泳、爬行 B.飛行、跳躍、游泳C.奔跑、游泳、爬行 D.飛行、游泳、行走3.問答題兔子是歷屆小動物運動會的短跑冠軍,為了全面發展,小兔子進游泳培訓班訓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長時間都沒學會,很苦惱。培訓班教練野鴨說“我兩條腿都能游,你們四條腿還不能游?成功的90%來自于汗水。加油!呷呷!”(1)兔子是歷屆小動物運動會的短跑冠軍,它適于跳躍的結構特點______。(2)培訓班教練野鴨空中運動方式是_____,陸地運動方式是_____,水中運動方式是_____,這說明了動物運動方式是與__________相適應的。4.在競走運動中,運動員若出現奔跑動作就視為犯規。假如你是裁判員,你怎樣判斷運動員的動作是否犯規?板書設計第一節 動物運動的方式(一)動物的運動方式1、水中運動的方式:游泳為主 (漂浮)2、陸地運動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躍3、空中運動的方式:飛行為主 (滑翔)(二)動物運動的方式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三)動物運動的意義(1)可以主動出擊去獲取食物。(2)可以逃避敵害和遷移到適宜的棲息場所。(3)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有利于動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種族。四、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 方式 評價內容評價項目 評價等級A B C D自評 學習興趣 濃厚 較濃厚 一般 弱自主學習能力 強 較強 一般 弱學生實驗能力 強 較強 一般 弱與同伴合作 交流的程度 好 較好 一般 弱學習收獲 多 較多 一般 少同伴 互評 本節課回答 問題次數 多 較多 一般 少做題正確率 好 較好 一般 差自主糾錯能力 高 較高 一般 低科學探究能力 強 較強 一般 弱歸納總結能力 好 較好 一般 弱五、教學設計特色說明及教學反思新課程標準下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必要的基本知識和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在本課題中,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了真實的教學情景,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新見解和新方從總體上看,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通過事先安排學生收集有關動物運動方式資料的活動,培養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并通過對現有資料的討論,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勇于參與班級活動,積極合作。此外,教師在處理因課前無法預計學生的知識點的遷移方式和思維深度而暴露的問題時,能時刻關注并追隨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及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巧妙誘導。點撥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評價能力,達到了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