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第一節(ji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學習目標/教學目標1.說出組成細胞的元素都來自自然界但各元素相對含量又與無機環(huán)境不同。2.說出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和主要微量元素,說出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主要種類。3.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進行實驗操作、觀察結果,基于實驗簡述組成細胞的物質的特殊性。教學重點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教學難點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教學方法講授、演示、視頻播放、小組討論。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情景設置,導入新課】觀看視頻《生命的起源:生命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分析生命的起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講授】問題探究:通過問題探究,小組討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利用PPT展示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部分元素含量(%)表,引導學生觀察并比較兩個表格,分析表格中的問題,歸納總結,形成結論。表格對比:比較組成的細胞和組成地殼的元素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展示組成的細胞和組成地殼的元素成分對比圖,小組討論并回答下列問題。1.組成生物體的所有元素中,有沒有哪一些元素是生物體所特有的?提示:沒有。追問:這說明什么?學生回答: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2.生物體中的元素含量和無機環(huán)境中的含量有區(qū)別嗎?提示:有,相差很大。追問:這又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一、組成細胞的元素教師展示玉米細胞和人體細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質量分數(shù))表,通過表格列舉玉米和人體細胞部分元素含量,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分析不同細胞元素的種類和含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能力。提出疑問:玉米和人體細胞部分元素含量都相同嗎?學生歸納:生物與生物之間也存在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小組討論,問題探究1. 在玉米細胞和人體細胞中含量較多的四種元素一樣嗎 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 提示:在玉米細胞和人體細胞中含量較多的四種元素是一樣的, 都是C、H、 O、 N。這是因為玉米和人都是生物,組成它們的主要成分都是水、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等物質。這些物質含有C、H、O,蛋白質中還含有大量的N元素。2.細胞中有些元素含量很少,是否意味著它們不重要 提示:細胞中有些元素含量很少,但是卻有重要作用。如在玉米細胞中,S只有0.17%;Mg只有0.18%。但很多蛋白質都含有S。葉綠體中的葉綠體分子就含有Mg,如果缺少S或Mg,細胞就不能合成這些蛋白質或葉綠體。3.比較組成玉米細胞和人體細胞中的元素種類和含量,你還能得出哪些結論 提示:組成玉米細胞中氧元索的含量明顯高于人體細胞。而氮元素的含量明顯又低于人體細胞,這說明玉米細胞和人體細胞中的不同有機物的含量有差別,如玉來細胞中的糖類要多一些,而人體細胞中的蛋白質的含量要多一些。Ca元素的含量也有區(qū)別,這與玉米和人體的物質和結構組成有關。資料分析:(分析資料,分析缺少某種元素對人體的影響,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幾十年前,新西蘭有一個牧場的大片牧草長勢很弱,有的甚至發(fā)黃枯萎,即使使用了大量的N,P,K肥也無濟于事,后來,人們偶然發(fā)現(xiàn)牧場內(nèi)的一小片牧草長得十分茂盛,原來,這一片“綠洲”的附近有一座鉬礦,礦工每天上下班總是抄近路走,他們的鞋子個踩過的地方,牧草綠油油的,經(jīng)過科學家的化驗和分析,一公頃牧草只需150克鉬就足夠了。提出問題:通過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微量元素(鉬)是生物體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在生物體中含量很少,但其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圖片分析各種缺少元素帶來的疾病)缺Fe會使人患貧血等癥狀;缺Zn使人發(fā)育受影響,性器官的發(fā)育不良等;缺I會導致甲狀腺腫等;缺鈣Ca會出現(xiàn)抽搐;血鈣過高會出現(xiàn)肌無力。教師講授:細胞中化學元素的分類。細胞中常見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根據(jù)含量分為: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指生物生活所必需的。但是需要量卻很少的一些元素。如Fe、Mn、Zn、Cu、B、Mo等。 (記憶:鐵門碰新木桶)教師展示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占細胞鮮重的百分比和占細胞干重的百分比)比例圖,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并將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從多到少依次排序。學生回答:在人體細胞中,干重時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最多的四種元素按多到少排列是C>O>N>H; 在人體細胞中,鮮重時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四種元素按多到少排列是O>C>H>N。根據(jù)元素對生物體的作用劃分(圖片分析)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Fe、Mn、 B、 Zn、 Mo、 Cu微量元素追問:元素缺乏會導致哪些疾病?展示元素缺乏導致的疾病,引導學生說出元素缺乏容易導致的疾病。Fe2+ 是血紅蛋白的成份,人缺Fe:缺鐵性貧血;I 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Ca 是組成牙齒、骨骼、與肌肉收縮有關;Mg 是植物葉綠素的構成成分等;B 能夠促進花粉的萌發(fā)和花粉管的伸長,有利于受精作用;Zn 有助于人體細胞的分裂繁殖,促進生長發(fā)育,大腦發(fā)育和性成熟等;K 與植物中糖類(淀粉)的合成、運輸、貯存有關;知識點梳理:1.不同生物體的組成元素種類__________;但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______________.2.不管是大量元素還是微量元素都是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問題: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又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 學生回答:化合物。展示細胞中各種化合物占細胞鮮重的含量表格(表格分析),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完成填空。學生回答空格處的答案。細胞中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最多的有機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組成細胞中的化合物提出問題: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有什么區(qū)別 能舉例說明嗎 提示:是否含有C。學生舉例說明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的區(qū)別主要是是否含有C。學生回答:水、無機鹽、蛋白質、脂質、糖類、核酸追問:你挑食嗎?不同食物中營養(yǎng)物質的____________有很大差別,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___________。過渡:正因為不同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含量有很大差別,我們需要在日常上膳食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以滿足機體的營養(yǎng)需要。我們的食物來自各種生物組織,那么怎么鑒別不同生物組織中的營養(yǎng)物質呢?【探究 實踐】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1.原理:根據(jù)有機物與某些化學試劑所產(chǎn)生的_____________反應,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或蛋白質的存在。2.實驗:播放視頻《實驗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分析實驗過程及結構。知識點梳理: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性糖類(1)實驗原理: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chǎn)生特定的顏色反應。如:_____________(2)實驗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試劑:斐林試劑(甲乙液等量混合)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4)檢測的方法步驟①向試管內(nèi)注入_____________待測組織樣液。②向試管內(nèi)注入1mL________________(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后再注入)。③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約2min。④觀察試管中出現(xiàn)的顏色變化。實驗現(xiàn)象(圖片分析)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1)實驗原理:脂肪 + 蘇丹Ⅲ→ _________ 脂肪 + 蘇丹Ⅳ→_______(2)實驗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試劑:____________________(4) 檢測的方法步驟①方法一:向待測組織樣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__,觀察樣液被染色的情況。②方法二:制作子葉臨時切片,用_______________觀察子葉細胞的著色情況。(取材,切片,制片,觀察)實驗現(xiàn)象(如下圖)3.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1)實驗原理:蛋白質 + 雙縮脲試劑→___________(2)實驗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試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液:質量濃度為0.1g/mL的__________________B液:質量濃度為0.01g/mL的__________________(4)檢測的方法步驟①向試管內(nèi)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②向試管內(nèi)注入雙縮脲試劑_________ ,搖勻。③向試管內(nèi)注入雙縮脲試劑______________,搖勻。(5)實驗現(xiàn)象(如下圖)4.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淀粉(1)實驗原理:淀粉 + 碘→_____________(2)實驗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3)試劑:______________(4)檢測的方法步驟①向試管內(nèi)注入_____________待測組織樣液。②向試管內(nèi)滴加_______________,觀察顏色變化。(5)實驗現(xiàn)象(如下圖)與實驗相關的幾個問題1.在做還原糖、蛋白質鑒定的實驗時,為什么要留出一部分樣液?提示:作對照2.使用雙縮脲試劑時為什么B液只能加3~4滴而不能過量?提示:過量的雙縮脲試劑B會與試劑A反應,使溶液呈藍色,而掩蓋生成的紫色。3.為什么斐林試劑要現(xiàn)配現(xiàn)用,不能放置太久?提示:時間太長,Cu(OH)2懸濁液就沉淀在試管底部而無法參與反應。小組探究:比較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三、課堂練習1.人體內(nèi)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但是對人體的健康卻起著重要作用。下列各組元素全部是微量元素的是( )A.I、K、O、S B.B、Mo、Fe、Zn、CuC.N、H、O、P、C D.Fe、Ca、Cu、Mg、C提示:觀察比較可知,選項A中有O、S、K三種大量元素,選項B中全部都是微量元素,選項C中全部為大量元素,選項D中有C、Mg、Ca三種大量元素。2.在實驗室鑒定蛋白質時,需事先留出一些樣液的目的是( )A.與反應混合液的顏色做對照B.失敗后重做一遍C.鑒定還原糖用D.留作下一次實驗用提示:鑒定蛋白質的原理是雙縮脲試劑與蛋白質發(fā)生顏色反應,實驗時事先留出一些樣液是為了與反應后的混合液作對照,使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3.用斐林試劑檢測還原糖時,其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 )A.淺藍色→無色→棕色 B.淺藍色→棕色→磚紅色C.棕色→淺藍色→磚紅色 D.棕色→磚紅色→綠色提示:實驗中,剛加入的斐林試劑中CuSO4和NaOH反應生成Cu(OH)2,呈淺藍色,隨后,還原糖與Cu(OH)2反應生成Cu2O沉淀,隨著Cu2O的逐漸積累,顏色就由棕色(藍色和磚紅色的混合色)變成磚紅色。四、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中點講述了細胞中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分類及相關知識、化合物的分類及鑒定過程。板書設計第一節(jié)細胞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一、組成細胞的元素1.組成細胞的元素的重要作用2.元素的分類二、細胞中各種化合物1.細胞中中各種化合物的分類及含量2.各種有機化合物的鑒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