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遺傳病和人類健康【教材分析】《遺傳病和人類健康》是這章的最后一節,教材通過前面的介紹,學生對遺傳和變異是生命延續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及遺傳信息的傳遞、表達和改變則是遺傳和變異的實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認識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實質及規律,總是從性狀的遺傳和變異現象開始的。在此基礎上,特意將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遺傳病和人類健康》放在最后,是對新課程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的全方位體現,因此,本節內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遺傳病和人類健康》如果將其拓展開來,知識量是極大的,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是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關系到個體及家庭的幸福,關系到后代的健康、國人的素質等。這些內容學生很感興趣,渴望獲得相關知識的欲望也很強烈,為此鼓勵、支持、學生課前通過上網等多種途徑查閱、收集《遺傳病和人類健康》的知識,并開展走訪、調查等多種形式的探究,并在課上交流。通過學生豐富的感性體驗與深刻的感捂,既拓展了知識,又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的有效達成。【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說出遺傳病的特征和危害;(2)識別近親、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關系;(3)說出近親結婚的危害;認同優生優育。2.能力目標:(1)通過了解遺傳病的特征和危害知識,關注人類遺傳病的預防,培養學生應用學過的知識分析有關健康問題的能力;(2)通過小組合作、家長幫助的方式查找資料,進行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及小組協作的精神。3.情感目標:(1)通過對遺傳病和人類健康的學習,認識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以減少遺傳病的發病率,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和懷有感恩的心;(2)讓計劃結婚的男女青年懂得要先作婚前健康檢查及遺傳咨詢,這樣可以發現遺傳病和遺傳缺陷方面的問題,利于后代的身心健康,提高國人素質,利國利民為社會作一分貢獻。(3)以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形式走訪、查詢、查閱及請家長幫助獲得相關信息及資料,體會到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價值。【教學重難點】1.遺傳病的危害與預防;2.近親結婚及其危害;3.近親結婚及其危害原因。【教學設計】1.問題引入,從什么是可遺傳的變異的回顧,直接引入遺傳病的概念;2.列舉幾種遺傳病,從學生對色盲的調查,引入遺傳病就在我們身邊;(兩個論證是重點,展開學生討論,進一步了解其危害及生成的原因。)3.如何預防?措施之一為禁止近親結婚,措施之二為進行遺傳咨詢。【教學準備】1.教師收集遺傳病和近親結婚危害健康的圖片和資料,將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以文字圖表的形式串聯起來,以利于師生對本課主要知識點的清晰歸納與整合。2.以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形式,課前布置學生通過走訪、查詢、查閱及請家長幫助獲得相關信息及資料,以對本課知識點有所了解,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求知欲望。3.有可能的話可以請相關部門的人士或本教師以講座的形式舉行報告會。【教學方法】1.教法:引導啟發式總結歸納式教法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本節課一改過去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變為師生互動式教學,在課堂上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加強師生互動,在豐富的實物、案例、圖片等資料的情況下,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啟發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案例分析等,最后進行歸納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其主體作用。2.學法:觀察討論、思考對比、交流與協作等學習方式的改變 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案例分析等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教學過程】組織教學、傳授新知識。問題引入:1.大家知道,人類根據膚色特征可分為:白色人種、黃色人種和黑色人種。請問為什么不同人種的膚色會不同呢?提示:因為不同人種的膚色基因組成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基因型不同的個體,表現型也不同。2.什么叫做可遺傳的變異?請舉一例說明。提示:凡性狀的變異能在后代重復出現的叫做可遺傳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于遺傳物質,也就是基因組成的改變產生的。例:遺傳病是由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過配子在家族中傳遞,因而在患者家系中常常表現出一定的發病比例。如色盲、血友病等。展示色盲案例:據調查,某班色盲男同學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皆色覺正常,則此男同學的色盲基因來自祖輩中的外祖母?!?br/>列舉幾種遺傳病。一、遺傳病就在我們身邊。1.根據病因的不同,疾病可分為遺傳病和非遺傳病兩大類。2.遺傳病。遺傳病是由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能通過配子在家族中傳遞,因而在患者家系中常常表現出一定的發病比例。遺傳病對人類健康和人口素質有嚴重的影響,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問題。減少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是當今世界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3.小組討論:(1)遺傳病就在我們身邊。(2)遺傳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質。展示案例引入如何預防?二、近親結婚危害大。學生活動: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1.近親:指兩個人在幾代之內曾有共同的祖先。2.近親結婚:指三代之內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3.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是指:從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源而出的男女,如兄弟姐妹(包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為二代以內,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為三代以內。生討論分析:4.為什么禁止近親結婚?(1)因為血緣親近的夫婦,從共同祖先那里獲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中某些遺傳病基因是隱性基因。(2)近親結婚的夫婦雙方攜帶的隱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時傳遞給子女,大大提高了隱性遺傳病的發病率。例1 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與近親結婚有密切關系;例2 多基因遺傳病(如脊柱裂、無腦兒、先天性心臟病、精神分裂癥等)患者家族成員間如果近親結婚,其子女得病的機會較非近親結婚的子女高,而且流產率、新生兒及嬰幼兒死亡率均有所增加。(3)近親中,體內有很多基因是相同的,父母和親生子女之間(一等親血緣),有二分之一的基因相同;祖孫、同胞兄弟姐妹之間(二等親血緣),有四分之一的基因相同;伯叔姑舅與內外侄女之間和表兄弟姐妹之間(三等親血緣),有八分之一的基因相同;堂兄弟、姑表、姨表兄弟姐妹及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之間(四等親血緣),有十六分之一的基因相同;等級越低,血緣越近;反之越遠。三、遺傳咨詢。1.預防遺傳病。遺傳疾病是可防難治愈的疾病,它固然可怕,但如果早做預防,進行遺傳咨詢,就能成為幫助患者及患者親屬了解并認識遺傳病、指導婚育、避免或減少先天缺陷兒出生的有效方法。就可以相對地減少遺傳病的發病率和危害性。其實遺傳病早在胚胎期間(精子和卵子相融合時)就萌發了。因此在擇偶或生育的時候,就要想到如何預防遺傳病,這也是實現優生的一項重要內容。(1)擇偶:避免與患同種遺傳性疾病的人戀愛,防止同種遺傳病人相互婚配。因這類病人之間婚配,其子代患與其父母同種遺傳病的機會將顯著增加。例如:兩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婚配,其后代患原發性高血壓病的機率將高達47%以上。病案:原發性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重癥肌無力、脊柱裂、唇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先天性哮喘、先天性聾啞和高度近視等病。(2)生育:要選好受孕時機,夫妻雙方的年齡要適宜。女子超過35歲,子代患先天性愚型的機會可增加10倍左右;男子的年齡最好不要超過50歲。案例:適齡生育。(3)環境:注意受孕時男女雙方身體所處的“外環境”,避免與有毒物質密切接觸(如正接受放射線治療或正噴灑農藥等),或正在服用某種對胚胎可造成損害的藥物,都不能馬上受孕。避開有害的外環境一段時間后方可懷孕。2.禁止近親結婚、提倡優生優育。學生討論分析案例:(1)近親結婚的子代隱性遺傳病的發病率顯著高于一般人群。從而造成人口素質下降,家庭和社會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加重,影響社會和經濟發展。據調查,先天性遺傳病人父母的近親結婚率為37.5%,近親婚配子女患病率為41.6%。減少遺傳病發病率的主要措施有:保護環境、禁止近親結婚、遺傳咨詢、產前診斷等。(2)提倡優生優育,婚前檢查和遺傳咨詢可以發現遺傳病和遺傳缺陷方面的問題,對受檢者遺傳學材料加以分析指導;還可以發現一些不宜結婚的疾病,有利于男女雙方及后代的身心健康;對檢查發現的某些疾病,可以及時地處理和治療,避免婚后的麻煩。案例:廣州某地李女士遭遇的不幸是,兒子出生才三個月就被診斷患有地中海貧血病,每5天必須上醫院輸一次血來挽救孩子的生命,治療費用每月要花2000多元。但如果不輸血,孩子活不到5歲就會死于嚴重的貧血。而讓李女士悔之晚矣的是,她的不幸僅僅因一時的疏忽,在懷疑和擔心孩子會患地中海貧血癥時,存在僥幸心理,沒去進行遺傳咨詢,得不到醫學指導,也沒有進行產前診斷,兒子出生后便成為先天性的重度貧血患兒。3.遺傳咨詢服務的對象。(1)遺傳病或出生缺陷的病患。(2)患過遺傳病或出生缺陷兒的父母。(3)遺傳病或出生缺陷者的親屬。(4)有多次自然流產史的夫婦或高齡(指35歲以上)孕婦。(5)孕期接受過放射性照射、服用或接觸化學藥品或感染過疾病的孕婦。(6)慢性病患,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癲癇等或生活工作中長期接觸致畸物者。(7)要求指導優生者,如近親通婚者,例堂表兄妹或表叔與侄女結婚。四、歸納總結,課堂練習。(1)總結:1.遺傳病指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在上下代之間傳遞;2.遺傳病就在我們身邊,需要積極預防;3.遺傳病危害人類健康,降低人口素質,帶來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4.近親結婚大大提高遺傳病的發病率,要禁止近親結婚;5.遺傳咨詢配合產前診斷、選擇性流產等措施可以降低遺傳病發病率。(2)練習:思考與練習1.2題1.判斷下列各題正誤:(1)近親結婚容易患遺傳病的原因是,近親可能帶有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 )(2)遺傳病基因沒有在親代表達,就不會通過配子傳遞給后代( )(3)我們所有人都是遺傳病基因的攜帶者,每個人的全部基因中都可能有5~6個致病基因( )(4)所有的遺傳病都是在一出生就能表現出癥狀( )(5)遺傳病是先天就有的疾病,是目前醫療水平無法治愈的疾?。? )答案:(1)√(2)×(3)√(4)×(5)√2.先天性愚型病患者,是最常見的一種常染色體病,現已查明主要是第21號染色體多了一條,所以又稱為21—三體綜合癥。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1/600~1/800,患者天生智力低下,請問:(1)這一患者的父母是否是正常的?(2)假如這一患者的父母是正常的,那么其父母的什么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發生了異常變化?(3)如果這些患者生兒育女,這種病會遺傳給后代嗎?(4)這種病與傳染病有哪些區別?答案:(1)是正常的;(2)生殖;(3)會(4)患這種病的人遺傳物質發生了變化,但不會傳染【教學反思】1.課前學生通過走訪、查詢、查閱及請家長幫助獲得相關信息及資料,能對學習內容作認真的思考與準備,以對本課知識點有了充分的了解,把解決問題放在本節課的重要位置,從而提高學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2.在教學中,提供師生搜集的資料、每個知識點都給學生集體討論的機會并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倡導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表達交流的能力;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參與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識對其指導生活的重要性,使學習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有趣的、具有探索性的過程,提高了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要他學為他要學。3.重視學生知識的構建,突破難點。在學習“近親結婚及其危害原因”時,我安排了《科學家的悲劇》、閱讀課本小資料《人種學家摩爾根遺恨終生的婚姻》并進行歸納、總結,引發學生對將來的人生(戀愛、結婚、生子)加以思考。4.本課不足之處在于時間緊,學生的討論交流不能盡興;另外有限于學生的知識面,遺傳病與非遺傳病易混淆、難以理解,今后在教學中,針對實際問題加以引導、啟發,從多角度、多途徑為學生質疑解惑。母親生育年齡21三體綜合癥發病率<29歲1/15 00030~34歲1/80035~39歲1/27040~44歲1/100>45歲1/507/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