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遺傳的基本規律 【考試內容及要求】 熟悉孟德爾的豌豆的雜交實驗掌握基因的分離規律、基因自由組合規律的概念、實質了解基因的連鎖互換規律的概念、實質熟悉基因的分離規律、基因自由組合規律、基因的連鎖互換規律在動植物及醫學實踐中的應用了解分離現象的解釋、基因型與表現型、測交和孟德爾成功的原因一、基因的分離定律 1.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1) 選擇豌豆為實驗材料的原因 ① 豌豆是自花、閉花授粉②具有易于區分的性狀 (2)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2. 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理解實驗過程,分清下列幾個概念) (1) 顯性性狀:把雜種子一代中顯現出來的那個親本的性狀叫顯性性狀。(2)隱性性狀:把雜種子一代中未顯現出來的那個親本的性狀叫顯性性狀。(3)性狀分離 :在雜種后代中,同時顯現出不同性狀的現象。 3. 對分離現象的解釋(1) 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成對存在,有顯性,有隱性 (2) 形成配子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末期,成對的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 (3) 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4) 理解何為“純合子”和“雜合子” 4. 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測交實驗 讓子一代(F1)與隱形純合子雜交,用來測定F1基因型的方法。5. 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中,細胞內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 6. 基因型和表現型 (1)表現型: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 (2)基因型:與表現型有關的基因組成 (3)二者關系:基因型是表現型的內在因素,表現型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7.基因分離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通過做題練習) 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重點,需多下工夫理解) (一)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l)兩對相對性狀指哪兩對?(2)F1代為什么只有黃圓一種性狀?(3)F2代為什么會出現兩種新性狀,即綠圓與黃皺,而且四種表現的比值為9:3:3:1?(1)黃和綠、圓和皺這兩對相對性狀,是由兩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這兩對基因又分別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體上。(2)黃和綠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圓和皺由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兩親本基因型為YYRR、yyrr,它們產生的配子分別是YR和yr,F1的基因型為YyRr。這也是為什么F1表現為黃圓的原因。基因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互不干擾。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四、自由組合規律在實踐中的應用自由組合規律在動植物育種工作和醫學實踐中同樣有著重要意義。五、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果,這與他正確地選用了實驗材料和運用在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分不開的。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這是因為豌豆是自花傳粉的植物,而且是閉花傳粉,也就是在整整花還未開放時就已經完成了受精。所以在自然狀態下,豌豆是純種的。這樣就避免了天然雜交的干擾,使實驗結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選用豌豆作實驗材料,是孟德爾雜交實驗獲得成功的首要原因。這種由單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爾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基因的連鎖和互換規律:基因的連鎖互換現象測交后,在子代產生了與親代表現型相同類型的同時,也產生了與親代表現型不同的新類型。但是,為什么測交后代的數量比不是1:1:1:1呢?二、基因連鎖和互換的原因連鎖: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兩對以上)等位基因,在向下一代傳遞時,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常常連在一起不相分離的現象。互換: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有時可能會發生基因之間的交換,也就是在同源染色體中,來自父方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單體和來自母方染色體中的一條染色單體之間,相互交換了對應的一部分染色體,這個過程就叫做互換。基因連鎖和互換的實質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的不同基因,常常連在一起進入配子;在減數分裂形成四分體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有時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因而產生了基因的重組。應當說明的是,基因的連鎖和交換定律與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并不矛盾,它們是在不同情況下發生的遺傳規律: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多對)基因,是按照自由組合定律向后代傳遞的,而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或多對)基因,則是按照連鎖和交換定律向后代傳遞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