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浮力一、基礎知識及概念1.基礎知識重力常數g 10 N/kg力的描述:力有方向、作用點、大小 三個要素,是描述一個力的必要三項二力平衡的知識:在物體靜止或者勻速運動的狀態下,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所有力相加等于零,平衡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壓強:描述的是壓力的作用效果即力的作用效果中的形變。壓力是屬于一種彈力,因此討論壓強時通常討論物體的形變。公式液體壓強:描述的是液體中某一深度的壓強,要知道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某一點所處的深度。液體朝各個方向壓強大小都相等,也就是對各個方向(如果存在面積)都有壓力的作用。要注意壓強和壓力是不一樣的。公式。密度:描述物體單位體積所含物質的多少。公式2.浮力Step1:通過輪船浮在水面,人在死海里能不下稱,探索其中原因,為什么輪船和人可以在死海中上浮?Step2:通過按壓水瓶的實驗,通過實驗感受將水瓶按壓入水中時,手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力和手在進行對抗。學生通過體驗可以感受到有一個向上的力,這是通過生活體驗認識到的。Step3:此時學生應該已經知道了上浮的物體一定會受到一個浮力,進一步要知道下沉的物體是否會受到一個浮力?如何設計實驗進行探究?Step4:設計實驗,用彈簧測力計吊著物體從空氣進入水中時可以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同時用手托著物體使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變小,此時感受到手給了物體一個向上的力,通過這個實驗可以知道不管物體在水中最終是上浮的還是下稱的物體都會受到一下向上的力。Step5:此時學生應該知道物體浸沒在水中,水會給物體一個向上的力,那么對于其他的液體是不是也會是如此,因此還應該做一下在酒精,或者油中的實驗,看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否會發生變化。可以得出結論物體在液體中都會受到液體給物體一個向上的力。Step6:我們知道氫氣球會在空氣中上浮,那物體在氣體中是否也會受到浮力呢,可以同樣通過設計實驗來進行探究,將籃球和一個重物進行平衡,再在籃球上栓一個氣球,將氣球充氣,觀察杠桿如何變化。可以知道物體在空氣中也會受到浮力。Step7:結論:物體部分或全部 浸在液體或者氣體 中會受到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把他叫做浮力。Step8:然后通過實驗探究,來探究影響浮力的因素,物體密度,物體體積,物體質量,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Step9:實驗發現浮力的影響因素只與液體密度和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用溢水杯進行探究可以發現,排開液體的重力就是物體所受的浮力。此時可以引入阿基米德原理,即排開液體的重力就是物體所受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PS.密度是浸入的液體密度,不能用物體密度,同時也要注意平時用水的密度用多了,考試時候要注意題目里所講的液體是什么。g 是重力常數,重力常數的單位是N/kg 數值一般取用9.8 N/kg ,但在此篇浮力練習中重力常數一律取10 N/kg,且我們不可隨意改動重力常數,不能將單位和常數值進行改動,因此在公式計算時,我們一般會轉化V排的單位和密度的單位來進行統一。Step10:判斷物體的浮沉。如何判斷物體的浮沉,要從受力分析出發,討論的情況應該是物體完全浸沒的情況,當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關系,如果此時浮力大于重力,那么物體將會向上運動,知道達到平衡狀態,即物體會漂浮在水面上,如果重力大于浮力則物體會沉在水底,當物體沉在水底時,燒杯底部會給物體一個向上的支持力,使物體受平衡力。Step11:浮力產生的原因是液體或氣體的上下壓強差,因為壓強差的存在,及有一定的受力面積就會出現壓力差,又因為浸沒在水中的物體下表面壓強會大于物體上表面壓強,因此物體會受到液體對物體一個向上推的力,就是我們所說的浮力。通過壓強公式來推導阿基米德原理,設一個正方體浸沒在水中,求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則物體上下表面液體都會有一定值的壓強,下表面的壓強是對物體有一個向上的作用效果(壓強不等同于力,壓強和力是兩種具有不同物理含義的物理量,壓強是表示作用效果,力表述的是物體之間的作用大小)液體中的壓強只與深度有關,因此物體在液體中的不同深度,所受的壓力作用效果不同,又因為F=PS,上下表面積的液體對物體的力的大小可以計算。即3.二級結論阿基米德原理當物體浸入液體中時排開液體的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浮力。即冰山一角已知冰的密度為 海水的密度為,則浸沒在水中的體積,即排開水的體積為冰山總體積的,即 推導過程如下:當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時:Step1:物體此時保持靜止Step2: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物體受重力和浮力,重力等于浮力Step3: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條件判斷要判斷物體在液體中是浮是沉,關鍵是要知道物體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時,所受的力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要判斷是重力大還是浮力大。即判斷由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出兩個方法:方法 一:判斷方法 二:判斷密度計將密度計放入不同密度的液體中,可以在密度計上標上在不同密度液體中的密度。利用的是物體漂浮在水面上受平衡力的原理浮力秤在秤上放上不同質量的物體,分別在與水面相接處上做標記,利用的是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時,受平衡力的原理。浮沉子主要原理:要結合氣體壓強來考慮,當用手用力捏瓶子時,瓶子內氣體體積減小,壓強增大,會將水壓入小瓶子中,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浮力不變,但是小瓶子整體重力變大,小瓶子下沉。二、概念題(一)圖中小球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 )A. 1 B. 2 C. 3 D. 4(二)如圖所示,質量為30kg的小孩趴在游泳圈上,假設人體平均密度和水密度相近,則游泳圈受到的浮力大小最接近于( )A. 3000N B. 300N C. 30N D. 3N(三)在不久前的海上閱兵中,中國正式向外界公開了094級戰略核潛艇,這是我國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潛艇;當潛艇從深海中加速上浮而未露出水面的過程中,它受到的( )A. 浮力大于重力 B. 浮力小于重力 C. 浮力變大 D. 浮力變小(四)某物體重為0.5牛,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溢出重為0.3牛的水,則它受到的浮力( )A. 一定為0.3牛 B. 可能為0.2牛 C. 一定為0.5牛 D. 可能為0.4牛(五)把一個木球放入盛滿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50g酒精;若將此木球從酒精中取出,擦干后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則溢出的質量是( )A. 等于50g B. 小于50g C. 大于50g D. 無法確定(六)小陳泡腳時,很好奇盆內起按摩作用的凸起甲、乙(如圖所示)是否也受浮力作用。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甲、乙受到浮力作用 B. 甲、乙不受浮力作用C. 甲受浮力作用,乙不受浮力作用 D. 甲不受浮力作用, 乙受浮力作用(七)A、B是兩個質量完全相同的實心長方體,輕輕放入水中后,靜止時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兩物體的密度大小關系是:B. 兩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大小關系是: F浮AC. 兩物體排開水的體積大小關系是: V排A=V排BD. 兩物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大小關系是 PA>PB(八)如圖所示,體積相同的甲、乙、丙三個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浮沉情況,此時甲、乙、丙三個物體所受的浮力分別為 F甲、 F乙、 F丙,則下面關系正確的是( )A. F甲>F乙>F丙 B. F甲 F丙(九)如圖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滿水,用彈簧測力計掛一實心鐵塊,示數為F1將鐵塊緩慢浸沒于水中(未接觸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燒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水對溢水杯底部的壓強p甲B. 溢水杯對桌面的壓力保持不變C. 圖乙中鐵塊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壓力F壓=F1-F2D. 鐵塊受到的浮力與鐵塊受到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十)裝有一定體積水的密閉塑料瓶,靜止在A液體中,塑料瓶所受浮力為FA(如圖甲);倒置后靜止在B液體中,塑料瓶所受浮力為FB(如圖乙);若不計塑料瓶的質量及瓶壁、瓶蓋的體積,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FA<FB B. FA>FB C. ρA<ρB D. ρA>ρB(十一)如圖所示,將蘋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蘋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蘋果的質量、體積及受到的浮力為m1、V1和F1 ,梨子的質量、體積及受到的浮力為m2、V2和F2 ,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 若m1>m2 ,則F1一定小于F2 B. 若m1=m2 ,則F1一定小于F2C. 若V1=V2 ,則F1一定小于F2 D. 若V1>V2 ,則F1一定大于F2三、簡單計算題(沒有繩子拉著) (一)將一邊長是0.1m的實心正方體,緩慢放入盛滿水的燒杯內,待它靜止時,從杯中溢出0.6kg的水。(g取10N/kg,ρ水=1.0×103kg/m3).(1)求正方體受到的浮力;(2)求正方體排開水的體積;(3)判斷正方體在水中靜止時處于漂浮、懸浮、還是沉底,并寫出判斷依據;(4)求證方體的密度。四、復雜計算題1.有繩子拉著(一)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金屬零件,示數是7.4牛,當把零件浸沒在密度為0.8×103千克/米3的油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6.6牛,取g=10N/kg。求:(1)金屬零件所受浮力為多少?(2)金屬零件的體積為多少?(3)金屬零件的密度為多少?(二)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小球,示數為 4.2N。當把小球的一半體積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1.7N。已知 ρ 水=1.0×103kg/m3,g 取 10N/kg。問:(1)小球所受的浮力為多大?(2)把小球從彈簧測力計取下,浸沒在水中后放手,請你通過計算來說明小球為什么不能 懸浮在水中。(三)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水,水中有一個木塊被細線系著,已知水重200N,水深為0.5m,木塊的體積為4dm3 ,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 ,試求:(1)水對容器底面的壓強是多少?木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若繩子斷了,最終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時,所受的浮力為多大?(3)此時水對容器底的壓力與剪斷前變化了多少?(四)如圖所示,將一個體積為1.0×10-3m3、重6N的木塊用細線系在底面積為400cm2的圓柱形容器的底部.當容器中倒入足夠的水使木塊被浸沒時,求:(1)木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細線對木球的拉力;(3)剪斷細線后,木塊處于靜止時,木塊露出水面的體積多大 (五)如圖所示,在一個裝滿水的容器中,輕質彈簧的一端連著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已知小球的體積是500cm3 ,小球靜止時受到彈簧對它的作用力為4N。則:(1)此時小球受到的浮力為多少?(2)如果剪斷彈簧后,請分析小球的運動情況,并計算再次靜止后小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六)如圖所示,用細線將正方體A和物體B相連放入水中,兩物體靜止后恰好懸浮,此時A上表面到水面的高度差為0.12m。已知A的體積為1.0×10﹣3m3 ,所受重力為8N;B的體積為0.5×10﹣3m3 ,g取10N/kg,求:(1)A的密度;(2)細線對B的拉力大小;2.有繩子拉著,且有圖像(一)如圖甲所示,石塊在鋼繩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沒入水中,如圖乙所示是鋼繩拉力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若不計水的阻力(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1)石塊全部沒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石塊的體積是多少?(二)如圖1所示,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圓柱體,從盛水的燒杯上方某一高度緩慢下降,圓柱體浸沒后繼續下降,直到圓柱體底面與燒杯底部接觸為止,如圖2所示是圓柱體下降過程中彈簧測力計讀數F隨圓柱體下降高度h變化的圖象.根據題目條件,試求下列問題:(1) 圓柱體重力是多少 ________當彈簧測力計讀數為9N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________圓柱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________(2) 根據圖像BC段,可得出什么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根據圖像CD段,可得出什么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如圖甲所示是建設某大橋時使用的起吊裝置(圖中未畫出)的鋼纜繩拉著底面積為2m2實心圓柱體A在距江面某一高度處沿豎直方向勻速下降的情景。如圖乙所示是A下降到江底之前鋼纜繩對A的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江水的密度為ρ=1.0×103kg/m3)。求:(1)A全部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2)A的密度。(3)當A下降到水平的江底,卸下鋼纜繩后,A對江底的壓強。(四)圖甲是金屬塊在細繩豎直向上拉力作用下從水中開始一直豎直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上升到離水面一定的高度處。圖乙是繩子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求:(1)物體的質量。(2)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3)物體的密度。3.注水,放水(一)有一足夠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豎直放置一段圓木.圓木可近似看作一個圓柱體,底面積0.8m2 ,高5m,密度0.7×103kg/m3。(g=10N/kg)(1)未向水池內注水時,圓木對池底的壓力和壓強分別為多大?(2)向水池內緩慢注水,在水位到達1m時圓木受到水的浮力和圓木對池底的壓力分別為多大?(3)當向水池內注水深度達到4m時,圓木受到的浮力又為多大?(二)如圖所示,將密度為0.6克/厘米3、高度為10厘米、底面積為20厘米2的圓柱體放入底面積為50厘米2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內加水(g取10牛/千克)(1)當水加到2厘米時,求圓柱體對容器底的壓力大小(2)繼續向容器中加水,當圓柱體對容器底壓力為0時,求圓柱體在液面上方和下方的長度之比(三)如圖甲、乙所示,水平桌面上有兩個高為30cm的柱形容器,現將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金屬塊(重120N、高20cm底面積100cm2)分別置于柱形容器底部。其中,乙圖的金屬塊與容器底部之間用少量蠟密封(不計蠟的質量)。取g=10N/kg(1)計算甲圖中金屬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強。(2)乙圖中,向容器內加水至液面高度為10cm,求金屬塊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取大氣壓強p=1.0×105Pa)(3)若向甲圖中容器內加水,畫出從開始加水至容器裝滿水的過程中金屬塊對容器底部壓力F隨容器中液面高度h變化的圖像(需標注相應的數據)。(四)如圖所示,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有總體積的4/5浸在液體中,不可伸長的懸繩處于松馳狀態。已知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5牛,木塊邊長為0.1米,容器底有一閥門K。求:(1)木塊自由漂浮時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木塊的密度是多少?(3)打開閥門使水緩慢流出,當細繩斷裂前一瞬間關閉閥門,此時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多少立方米?(五)如圖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方形容器里有一個重為6N、邊長為10cm的立方體物塊M(開始時容器內無水)。已知容器高20cm,物塊M與容器底部不密合,且M底部與容器底部之間用一段5cm長的細線相連,假設細線足夠牢固。現以5ml/s的恒定水流向容器內注水,當注水時間t=130s時,可畫出容器中水的深度h隨注水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請解答下列問題:(1)當t=130s時,物塊在水中的狀態是________。(選填“完全浸沒”或“部分浸入”)(2)當t=130s時,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小是________N。(3)圖乙中a的值是多少?(要求寫出計算過程)(4)持續以原來的流速向容器內注水,則當t=________s時容器恰被注滿。(5)上述過程中容器內的深度h與注水時間t的關系最符合下列哪個選線(假設物塊始終保持水平)?________(選填字母代號)4.抽象模型,并做計算1.小金學了浮力的知識后,想制造一臺浮力秤。他將一段密度為0.5×103千克/米3 , 粗細均勻的木料,先進行不吸水處理,再將其豎立水中,如圖所示。這段木料長為40厘米,橫截面積為0.1米2 , 其上表面可以作為秤盤(g=10牛/千克),問:(1)質量為0的刻度線的位置在哪里? (2)距離上表面10厘米處的刻度對應的質量為多少?2.氣體的密度與壓強有關。為測量實驗室內空氣的密度,小明在實驗室按如圖所示步驟進行實驗:①如圖甲,將一打足氣的足球,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測得溢出水的體積為426毫升。②如圖乙,將500毫升裝滿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氣針和乳膠管將足球中的氣體慢慢排入該量筒,同時調整量筒的位置,當量筒內外水面都與500毫升刻度線相平時,停止排氣。共排氣10次。③如圖丙,拔除氣針和乳膠管,把排氣后的足球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測得溢出水的體積為420毫升。(1)圖乙中,當量筒內外水面都與500毫升刻度線相平時停止排氣,其目的是________。(2)根據測得的數據,計算實驗室中空氣的密度。3.如圖甲為一種具有自動給水功能裝置的簡化示意圖,其中A為能沿固定桿在豎直方向移動的圓柱體,B為壓力傳感器,當B受到2N壓力時,能控制進水口閥門迅速關閉,注水結束。不計A與桿的摩擦,圖乙為物體A所受浮力F隨容器內水面高度h的變化圖像。g取10 N/Kg 求:(1)注水至A恰能開始上浮時,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壓強;(2)物體A的重力;(3)注水結束時容器內水面的高度h0 。五、困難計算題(多個物體)(一)如圖,將含有一空心鋁球的冰塊投入平底水槽中,冰塊內空心鋁球的體積V鋁=10cm3 , 當冰塊(含空心鋁球)懸浮時,排開水的體積V排=45cm3 . 冰全部熔化后,浸沒在水中的空心鋁球沉入水底,已知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 , 求:(1)冰塊(含空心鋁球)在水中懸浮時的重力;(2)空心鋁球最終對水槽底部的壓力大小.(二)2020年4月23日,“雪龍”號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19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碼頭落錨。在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三種情況: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圖丙中鐵錨沉底。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它們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F甲=F乙=F丙 B. F甲>F乙=F丙 C. F甲>F乙>F丙 D. F甲(三)如圖所示,在一塊浮在水面的長方體木塊上放一質量為272克的鐵塊甲,木塊恰好浸沒在水中。拿掉鐵塊甲,用細線把鐵塊乙系在木塊下面,木塊也恰好浸沒在水中,則鐵塊乙的質量為(ρ鐵=7.9克/厘米3 , ρ水=1.0克/厘米3)( )A. 312克 B. 237克 C. 318克 D. 326克(四)如圖所示,在三個相同的容器中裝有質量相同的水,將木塊A、金屬塊B按不同的方式放入水中,待A、B靜止時,水面高度的大小關系相比較,正確的是( )A. h甲=h乙=h丙 B. h甲=h乙>h丙 C. h甲>h乙=h丙 D. h甲>h乙>h丙(五)4 個邊長均為 L 的相同的立方體木塊,用膠水(膠水質量不計)粘在一起放入水中,露 出水面的高度為 L/2,如圖所示。當膠水溶于水后,木塊散開,這時( )A. a、b 露出水面高度為 L/2,c、d 為零 B. a、b 露出水面高度為 L/2,c、d 沉入水底C. 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2 D. a、b、c、d 露出水面高度都是 L/4(六)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燒杯(底面積為S)等器材測量金屬球的體積和質量,他先在燒杯內放入適量水,再將塑料碗輕輕放入水中,如圖甲所示,測出此時燒杯內水的深度為h1;將金屬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狀態如圖乙所示,測出此時燒杯內水的深度為h2;將塑料碗中的金屬球輕放入燒杯中,如圖丙所示,測出此時燒杯內水的深度為h3。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 金屬球的體積是(h3一h2)S B. 丙中金屬球受到水的浮力是ρ水g (h2一hl)SC. 金屬球的質量是ρ水(h2一h1)S D. 金屬球的密度是ρ水(h3一hl)/ (h2一h1)(七)如圖所示,有一個中間均勻分布著四個相同空心圓的塑料球,在水下恰好能夠懸浮,若沿圖中實線位置將其分割成不等大的兩部分,則( )A. 兩部分仍然懸浮 B. 兩部分都下沉C. 左邊部分上浮、右邊部分下沉 D. 左邊部分下沉、右邊部分上浮(八)小明用礦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一個“浮沉子”(如圖),他將裝有適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礦泉水瓶內的水面上,礦泉水瓶內留有少量空氣,擰緊瓶蓋使其密封,用力擠壓礦泉水瓶側面時“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浮沉子”上浮時,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B. 無論怎樣擠壓礦泉水瓶,“浮沉子”不可能懸浮在水中C. “浮沉子”上浮時,小瓶內的壓縮空氣會將內部的水壓出D. 浮力秤與“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九)在“自制密度計”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小明按照教材的要求制作了簡易密度計,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鈉封口(如圖所示)。為了給密度計標上測度,他進行了如下操作: A.將其放入水中,豎立靜止后,在密度計上與水面相平處標上1.0g/cm3;b.將其放入密度0.9g/cm3植物油中,用同樣的方法在密度計上標上0.9g/cm3;c.接著他以兩刻度線間的長度表示0. 1g/cm3,整個飲料吸管均勻標上刻度;針對他的實驗步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小明制作的密度計,刻度0.9應該在B點B. 若所測的鹽水的實際密度為1. 1g/cm3 . 則實際液面處在此密度計B點的上方C. 若所測的酒精的實際密度為0.8g/cm3 ,則實際液面處在此密度計0. 8g/cm3刻度線的下方D. 在實驗步驟c中,小明這樣均勻標示刻度是正確的答案概念題(一)A (二)B (三)A (四)D (五)A (六)C (七)C (八)C(九)B (十)C (十一)B簡單計算題(一)(1)6N (2) (3)漂浮狀態 (4)復雜計算題1.有繩子拉著(一)(1)0.8N (2) (3)(二)(1)2.5N (2)F浮>G物(三)(1)0.5*104Pa 40N (2)24N (3)16N(四)(1)10N (2)4N (3)0.4*10-3m3(五)(1)5N (2)1N 或5N(六)(1) (2)2N2.有繩子拉著,且有圖像(一)(1)500N (2)(二)(1)12N 3N 8N (2)物體浸沒液體之前,浸入液體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3)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的深度無關(三)(1) (2) (3)(四)(1)23.7kg (2)30N (3)3.注水,放水(一)(1) 35000Pa (2) (3)(二)(1)0.8N (2)(三)(1)部分浸入 (2)12.5 (3)6 (4)300 (5)D(四)(1)(2)1120N(3)(五)(1)8N (2) (3)4.抽象模型,并做計算(一)(1)離下表面豎直距離20cm處為零刻度線位置 (2)10kg(二)(1)使量筒內的氣壓等于外界氣壓 (2)(三)(1)2000Pa (2)10N (3)0.39m困難計算題(多個物體)(一)(1) 0.45N (2) 0.035N(二)C(三)A(四)B(五)D(六)C(七)D(八)C(九)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