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科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教學指導書課 題 23.3 生物進化的原因(1課時)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⑴了解人工選擇的過程和條件 ⑵了解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兩種樺尺蛾的數量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事例 ⑶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教學重難點 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教學準備 多媒體、自主學習單教學課時 1課時教學過程 個人復備一、感情調節 一般來說,生物進化的總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種類產生,也有一些生物種類滅絕。各種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各自適應環境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推動生物不斷進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先學 自學:閱讀課本,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根據人們的需要和愛好,對生物發生的變異進行不斷選擇,從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叫做 。 2.達爾文把通過激烈的 ,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的過程,叫做 。 3.1859年,達爾文的 一書正式出版。 4.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 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活下來,并將這些變異給下一代,而具有 的個體則容易被 。 互幫:小組內互幫釋疑。 合作探究 人工選擇:閱讀P32及P40內容,據圖23-6原雞和幾個品種的雞對比,播放相關課件,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討論:1.原雞是各種雞的祖先。幾個品種的雞與原雞相比,它們發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這些品種的雞是怎樣產生的? 2.在生活中,用人工選擇的方法培育成的植物或動物的品種很多,你能說出幾種嗎? 自然選擇:引導學生閱讀P33-P34英國樺尺蛾數量變化內容,播放相關課件視頻,據圖23-7使學生對樺尺蛾的顏色數量變化和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有初步理解。據圖23-8中的樺尺蛾數量變化表對比使學生對這一現象有更科學直觀的了解。引導回答下列問題: 討論:1.從1890年到1960年,這個地區的兩種體色的樺尺蛾數量發生了什么規律性的變化? 2.工廠長期排放黑煙對兩種體色的樺尺蛾數量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3.加入樹林里沒有捕食樺尺蛾的小鳥,這兩種樺尺蛾數量還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嗎?這給了你什么啟示? 四.課堂小結 1.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用他提出的自然選擇的學說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 2.人工選擇的啟示:人工選擇是根據人們的需要和愛好,對生物發生的變異進行不斷選擇,從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3.自然選擇: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其內容包括a.過度繁殖b.生存競爭c.遺傳和變異d.適者生存 五、當堂檢測 1.從樺尺蛾體色變化可知自然界中生物進化的外在原因是( ) A.人工選擇 B.天敵的影響C.環境的改變 D.溫度的改變 2.澳大利亞東部有一種外形奇特、美麗的琴鳥,它們大都在冬季繁殖,這樣可以避免蛇類等前來偷食它們的卵和雛鳥,按照達爾文的理論這是( ) A.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應 B.變異所造成的 C.條件反射 D.自然選擇的結果 3.下列不屬于保護色對生物的作用的是( ) A.引起敵害警覺而被嚇跑 B.不易被其他動物發現 C.有利于躲避敵害 D.有利于捕食獵物 4.家禽、家畜新品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選擇 B.人工選擇 C.上帝創造 D.生存競爭 5.自然選擇能正確解釋生物的( ) A.生長和發育 B.遺傳和變異C.多樣性和適應性D.新陳代謝作用 6.自然界總生物,通過激烈的 斗爭, 生存下來, 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 、 和 ,不斷進化。布置作業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修訂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