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科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教學指導書課 題 專題五:植物體內物質的轉化 課型 復習中考要求 內容知識點要求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產物及場所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理解光合作用的意義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過程及意義了解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教學課時 一課時教學過程復習提綱 1、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產物及場所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儲藏能量的有機物(淀粉),并釋放氧氣過程。 2)公式: 光(條件) 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主要是淀粉) + 氧氣 (原料) 葉綠體(場所) (產物) 3)條件、原料、場所、產物: 原料(二氧化碳、水); 產物(有機物(主要為淀粉)、氧氣); 條件(光); 場所(葉綠體) (2)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適當延長、增強光照、在一定范圍內提高二氧化碳的濃度、合理密植、合理灌溉 (3)光合作用的意義 為人和動物提供有機物、動物及人生活所必需的能量、維持生物圈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相對平衡; (4)光合作用的實質 物質轉化:無機物 有機物 能量轉化:光能 化學能 (5)探究實驗 1)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產物是淀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 步驟:暗處理(去除原淀粉的影響)-遮光(對照,使該處不進行光合作用)-去黑紙片-酒精隔水加熱溶解葉綠素(使現象更明顯)-漂洗-加碘液-觀察現象(遮光處不變蘭色,未遮光處變蘭色) 結論: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2)探究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的實驗: 提出問題:是否只有綠葉才能進行光合作用? 作出假設:只有綠葉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原理:綠葉的葉肉細胞中有葉綠體,內有葉綠素,葉綠素能吸收光能。此外還有葉黃素、類胡蘿卜素、花青素等) 制定計劃: ①選取植物(銀邊天竺葵的葉片既有綠色處也有非綠色處)的根、莖、葉柄等非綠色部位,進行對照?!?②實驗用具和方法同上一實驗。 ③步驟:暗處理(去除原淀粉)-光照處理-酒精溶解葉綠素(使現象更明顯)-漂洗-加碘液-觀察現象(非綠色處不變蘭色,綠色處變蘭色) 結論:綠色植物含葉綠體的器官都能進行光合作用,葉片是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 注意:瀏覽書中恩吉爾曼水綿實驗 3)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的實驗: 原理:利用氫氧化納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其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如圖 清水 乙 4)探究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氧氣的助燃性;呼吸離不開氧氣) 5)探究水的實驗:海爾蒙特種柳樹的實驗 2、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2)公式: 線粒體 有機物 + 氧氣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4)意義:為生物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5)原理應用:果品、蔬菜儲藏,作物松土 實驗: 1)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的實驗:蘿卜糠了 2)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的實驗: 新鮮的菠菜和燙過的菠菜分別放在甲、乙兩個廣口瓶里一夜,然后用點燃的小蠟燭測定燃燒的時間。甲里時間短,乙里時間長。 3)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實驗:甲、乙兩只塑料袋,甲裝新鮮菠菜,乙空袋,放在黑暗處一夜。用氫氧化鈉或澄清的石灰水來檢測。 4)呼吸作用釋放能量:生活中剛收獲的谷子堆放在一起會發熱。 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比較 部位條件過程實質光合 作用有葉綠體 的細胞有光吸CO2 放O2(CO2 +水)無機物 →有機物(儲能)呼吸 作用所有 活細胞與光無關吸O2 放CO2有機物→無機物(CO2 +水)+能量↑兩者相互依存,一般情況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機物積累。 三、課堂即時訓練 1、將金魚藻放在裝滿水的玻璃杯中,用漏斗罩住金魚藻,并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裝滿水的試管(如圖1),將該裝置放在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當氣體充滿1/2試管時,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檢驗該氣體,小木條復燃。該氣體是在下列哪種過程中產生的?(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騰作用 2、小麥收割后要及時曬干存放,否則放置一段時間后,手插到濕糧食堆里會感到熱,其原因是( ) A.光合作用貯存能量 B.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C.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 D.種子里的水分蒸發 3、一綠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時,選擇一片綠葉, 把主葉脈剪斷(如圖所示),然后將植株放在陽光下照 射2~4小時,發現B區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 因是B區葉片缺少 ( ) A.葉綠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4、下圖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幾套實驗裝置,請認真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甲裝置可以用來驗證光合作用需要 。若此裝置需要一個對照實驗,對照實驗裝置的水槽中應裝有 。 (2)乙裝置可以用來驗證 。 (3)丙裝置是驗證 的實驗。 (4)丁裝置可以用來驗證植物的哪幾種現象? ,若用來驗證蒸騰作用,此裝置有無不妥之處? ,若有,應如何改進? 。若用來驗證呼吸作用,裝置應放在 的地方。布置作業 《生物復習指導》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修訂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