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單元復習學案(無答案) 2021-2022學年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單元復習學案(無答案) 2021-2022學年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

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專題一:認識生物
考點一: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共同(或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
舉例:a.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供給自身利用,還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動物提供營養物質。
b.動物間的捕食關系,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2)生物能進行_____。
舉例:絕大多數生物呼吸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但是呼吸不一定都是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如厭氧細菌呼吸不需要氧氣。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_____。
舉例:a.動物通過排泄(排尿、排汗、呼出氣體)和排遺(排便)排出廢物。b.植物通過落葉、呼吸等方式排出廢物。
(4)生物能對__________作出反應。
舉例:a.含羞草的葉片受到碰觸時會合攏。b.草履蟲能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舉例:a.________:一株幼苗長成一棵大樹。b.________: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舉例:a._____:龍生龍,鳳生鳳。b._____: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特別提醒】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提分必練 下列語句分別體現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獵豹發現獵物后迅速追擊。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木耳從朽木中獲取有機物。
2.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斷方法:關鍵看該物體是否同時具備生物的共同特征(即基本特征),而不能只根據某一特征來判斷,若同時具備,則為生物,否則為非生物。
★提分必練 下列物體屬于生物的是____________ 。
①鐘乳石  ②無機鹽  ③煙花 ④鼠婦 ⑤仙人掌 
⑥生石花  ⑦小溪   ⑧珊瑚 ⑨珊瑚蟲   ⑩七星瓢蟲
3.生命現象和非生命現象的判斷方法:依據表現出這一現象的物體是否屬于生物來判斷該現象為生命現象或非生命現象。若該物體屬于生物,則其表現出來的這一現象為生命現象;若該物體不屬于生物,那么表現出來的這一現象為非生命現象。
★提分必練 下列屬于生命現象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雨后春筍   ②鐵樹開花   ③母牛哺育小牛 ④潮起潮落   ⑤開水沸騰   ⑥蘑菇由小長大
⑦蜻蜓點水   ⑧機器人演奏  ?、崾澄锔瘮? ⑩鐘乳石慢慢長大
考點二:科學探究
1.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觀察法、調查法、比較法、推理法、實驗法、測量法等。
(1)觀察法: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進行觀察??茖W
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一般在野外自然狀態下進行,主要應用于觀察動植物的外形、研究動物的行為等。
(2)調查法: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________和調查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______,最后寫出調查報告。調查法包括普查法和抽查法。
a.普查法:對于精確度要求高的調查或事關重大的調查往往采用普查法,如人口普查。
b.抽查法:當選取的區域較大,無法一一調查時,應從整體中選取部分對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即進行抽樣調查。抽樣調查時應做到隨機取樣,保證樣本全面且具有代表性,樣本大小要合適,以減少誤差。如了解某市中學生的身體狀況應采用抽樣調查法。
(3)實驗法: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材料和器具通過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觀察、記錄和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主要包括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
a.對照實驗
◆概念: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對照實驗包括對照組和實驗組,________組是指能反映實驗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________組是指不進行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
◆遵循原則:__________原則和科學性原則(有時需設重復組、取平均值)。
b.模擬實驗:主要應用于難以直接用研究對象做實驗時,通過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的實驗。如米勒的模擬實驗、模擬精子與卵細胞隨機結合等。
2. 科學探究的六大環節:提出問題→_________→制定計劃→實施計劃→_________→表達和交流。
【特別提醒】
(1)科學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
(2)科學探究成功的關鍵是制定出恰當的科學探究計劃
??济}點突破 典型例題
命題點一:生物的特征的辨識
1. 讀清代詩人袁枚的優美詩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體會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 生物能進行呼吸 B. 生物有變異的特性 C. 生物都能繁殖 D. 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2. 在我國北方,梧桐樹一到冬天就落葉,說明生物體(  )
A. 能夠生長和發育 B. 成熟個體能夠繁殖后代 C. 具有遺傳和變異現象 D. 能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
命題點二:生物與非生物(生命現象與非生命現象)的判斷
3.下列屬于生物的是(  )
A. 鐘乳石 B. 機器人 C. 七星瓢蟲 D. 無機鹽
4.下列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
A. 蜜蜂采蜜 B. 蝌蚪發育成青蛙 C. 蜘蛛結網 D. 電腦感染病毒
5.下列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
A. 智能機器人阿爾法狗下圍棋 B. 生石花開黃花 C. 巖洞中的鐘乳石長大 D. 北京天壇回音壁發出回音
命題點三:科學探究方法的理解和判斷
6. 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及習性,他研究昆蟲的方法主要是(  )
A. 觀察法  B. 實驗法 C. 調查法 D. 模擬法
7. 調查是科學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中,下列有關事項不正確的是(  )
A. 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 B. 抽樣調查時選取全部調查對象作樣本
C. 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 D. 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
專題二:了解生物圈
考點一:環境中的生態因素
1. 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生態因素 舉例
非生物因素 ______ 光照影響鼠婦、黃粉蟲等的分布;葵花朵朵向太陽
溫度 南橘北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青蛙冬眠
_____ 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空氣 人時時刻刻都在呼吸
2. 生態因素的分類
生態因素 舉例
生 物 因 素 種間關系 ______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青蛙和害蟲
______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共生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螞蟻和金合歡
寄生 豬和豬肉絳蟲
種內關系 種內______ 螞蟻合作搬運食物
種內______ 同種植物不同個體間爭奪水、養分、光照等
3. 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以鼠婦為例)
考點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判斷方法:主要通過環境的改變是否影響了生物的生理活動進行判斷。
(2)舉例:沙漠中的駱駝排尿少;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昆蟲體表有外骨骼,可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等。
2.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1)判斷方法:主要通過生物自身的活動是否引起周圍環境的改變進行判斷。
(2)舉例:“大樹底下好乘涼”;“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地衣促使巖石不斷地風化;植樹造林可以防風固沙等。
3. 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判斷方法:主要通過生物的生活是否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進行判斷,當環境中一個或多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2)舉例:“蚯蚓爬上路,雨水亂如麻”;“燕子低飛要下雨”;“雨露滋 潤禾苗壯”等。
4. 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
(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不僅能適應環境,同時也能影響環境。
(2)舉例:沙漠中的植物通常葉都退化成針狀,根往往扎得很深,能夠防風固沙;植物的蒸騰作用是對陸生環境的一種適應,同時水分蒸發又可增加空氣的濕度。
考點三:生態系統的組成
1. 生態系統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如:一片森林,一塊農田等。
2. 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關系示意圖(如右圖)
【識圖要點】
(1)生態系統 _________: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___________:陽光、空氣、水分、溫度等
(2)______:在生態系統中起決定性作用,綠色植物能夠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供給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除綠色植物外,還包括一些自養型細菌(如光合細菌)。
(3)______: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不僅包括動物,還包括營寄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4)______:是聯系生物和環境的樞紐,能夠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主要包括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某些動物(如蚯蚓)。
【方法指導】判斷一個空間范圍是不是生態系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生態系統的概念進行判斷;另一種是利用生態系統的組成來進行判斷。
★提分必練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且解釋說明。
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魚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
(2)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等無機環境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
(3)生態系統中,所有植物都是生產者。(  )
考點四:食物鏈和食物網
1. 食物鏈
(1)概念: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__________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
(2)表示方法: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最高級消費者。如:草→鼠→蛇→鷹。
(3)食物鏈的書寫
a.任何一條食物鏈都開始于________,終止于最高級________。
b.食物鏈的箭頭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c.食物鏈不包括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反映生產者與消費者以及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而發生的聯系。
【特別提醒】“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不能構成食物鏈,原因是沒有生產者。
★提分必練 判斷下列食物鏈的書寫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且解釋說明。
(1)鼠→蛇→鷹(  ) (2)陽光→草→兔→狼(  )
(3)草→昆蟲→青蛙→蛇(  ) (4)草→蝗蟲→細菌和真菌(  )
(4)食物鏈中生物數量變化(以“甲→乙→丙”為例)
a.短時間內:如果乙的數量減少,則甲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_____;如果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減少,丙的數量______。
b.長時間內:如果乙的數量減少,則甲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丙的數量先______再______;如果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先減少后增加,丙的數量先_____再______。最終各種生物數量保持相對穩定。
2. 食物網
(1)概念: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
接,形成食物網。在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 _____,食物鏈越 _____,食物網就越復雜。
(2)食物網中食物鏈條數的計算
a.找到起點(生產者)和終點(最高級消費者),從生產者到最高級消費者才算作是一條食物鏈。
b.順著箭頭計算從起點到終點的通路,有幾條通路就有幾條食物鏈。
3. 生物富集
(1)概念:在生態系統中,一些有害物質如鉛、汞、銅等重 金屬或某些殺蟲劑可以通過_______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含量隨著 _______級別的升高而逐漸________。
(2)舉例:在“草→鼠→蛇→鷹”中, ________體內的有毒物質含量最高。
考點五:生態系統的功能和特點
1. 功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沿著_______和________流動的,能量流動是單方向的、__________的;物質是可以循環的。
【特別提醒】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起點是________固定的太陽能。
2. 特點: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干擾超過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特別提醒】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生態系統越________,自動調節能力越________;反之,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________。例如一般情況下,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________。
3. 幾類常見生態系統的特點
類型 特點 舉例
森林生態系統 能夠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有“綠色水庫”和“_________”之稱,生物種類繁多 熱帶雨林、福州森林公園、大興安嶺林區
草原生態系統 缺乏高大的植物,動植物種類較少 呼倫貝爾草原
海洋生態系統 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組成,動植物種類多 太平洋、渤海
淡水生態系統 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態系統 長江、黃河
濕地生態系統 具有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的作用,有“____________”之稱 沼澤、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農田生態系統 以農作物為主體的生態系統,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人的作用非常大 稻田、一塊菜地
城市生態系統 ______在城市生態系統中起重要的支配作用,消費者主要是人類,必須從外界輸入食物,同時要向外界輸出垃圾 北京市、長沙市
考點六: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1.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環境的總和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__________,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2. 生物圈的范圍:包括________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厚度大約______千米。
【特別提醒】生物圈只是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組成圈層的一小部分,不要錯誤地認為大氣圈、水圈、巖石圈三者組成生物圈。
??济}點突破
命題點一:生態因素與生物的關系
1. 農諺曰:“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清明時節影響播種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溫度 B. 陽光 C. 土壤 D. 空氣
2. 下列各組生物之間的關系屬于捕食關系的是(  )
A.田鼠和蛇 B. 一群蜜蜂 C. 雜草和小麥 D. 牛和羊
3. 下列敘述中,屬于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是(  )
A.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B. 雨露滋潤禾苗壯 C. 草盛豆苗稀 D.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4. 同一品種的西瓜栽種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兩地,產量相差很大。為了解其原因,有人進行了如下探究,你不認同的是(  )
A. 探究雜草對西瓜生長的影響 B. 探究害蟲對西瓜生長的影響
C. 探究土壤酸堿度對西瓜生長的影響 D. 探究蜜蜂對西瓜生長的影響
命題點二: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5.“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青山”中植被豐富,能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這體現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  )
A. 生物影響環境 B. 生物適應環境 C. 環境影響生物 D. 環境適應生物
6. 當你仔細觀察身邊的樹木,你會發現同一根枝條上相鄰的葉片是互不遮擋的,每個葉片都能接收到陽光的照射,這種現象表明(  )
A. 生物能適應環境 B. 環境不影響生物 C. 環境能適應生物 D. 生物不影響環境
7. 下列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實例是(  )
A.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B. 蚯蚓使板結的土壤疏松
C. 生活在沙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 D. 沙漠里的駱駝刺根系特別發達
命題點三:生物系統的組成及判斷
8. 生態系統中,下列不同于其他三項的生物成分是(  )
乳酸菌 B. 酵母菌 C. 光合細菌 D. 霉菌
9. 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到南極考察的科學工作者們不僅要把塑料等難以降解的垃圾帶離南極,還要把糞便等生活垃圾帶離南極。這主要原因是(  )
A. 南極生態系統中缺少生產者 B. 南極生態系統中缺少消費者
C. 南極生態系統中缺少分解者 D. 南極生態系統中缺少非生物成分
10. 下列各項,構成生態系統的是(  )
A. 草原中的全部植物B. 樹林中的全部昆蟲及它們的食物C. 農田中的全部莊稼D. 一個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命題點四:食物鏈的書寫及判斷
11. 在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中,對其中某一食物鏈表示正確的是(  )
A. 草→兔→狐 B. 光→草→兔 C. 兔→狐→細菌 D. 兔←草←狐
12.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描述了捕食關系,但不構成食物鏈,根本原因是(  )
A.無生產者 B. 無分解者 C. 無能量流動 D. 無物質循環
13. 如圖為一個生態系統中某些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甲、乙、丙三者中能量最多的是乙,這些生物構成了一條食物鏈,正確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 丙→乙→甲 D. 甲→丙→乙
14. 該食物網中,共有食物鏈(  )  
A.3條  B. 4條    C. 5條    D. 6條
命題點五:生態系統的綜合考察
15.某種植玉米的農場,其收獲的玉米籽粒既作為雞的飼料,也作為人的糧食,玉米的秸稈則加工成飼料喂牛,牛和雞供人食用。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農場中沒有分解者 B. 玉米屬于生產者,牛、雞、人屬于消費者
C. 由雞、牛、玉米和人組成的食物鏈共有兩條D. 如頻繁使用農藥,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是玉米
16. 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示意圖,A、B、C分別表示三種生物成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A→B→C可表示一條食物鏈B. 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關系
C. A表示生產者,它能夠將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
D. C是消費者,它對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起促進作用
17.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包含______條食物鏈,寫出其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
(2)在草、兔、鷹構成的食物鏈中,數量最多的是____,假如某一時期大量捕殺鷹,該食物鏈中_____的數量會顯著增加,導致生態平衡遭到破壞。
(3)若此生態系統的土壤中含有某種難以分解的有毒物質,在這個食物網中體內該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4)圖中只表示出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除此之外,該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還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生態農業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有效途徑之一。如圖是我市某一生態農場模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
(1)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生態系統中,大豆和根瘤菌之間的關系為________關系。
(3)沼氣池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了提高蔬菜產量,人們通常將蘑菇房與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______。
(5)請分析該生態農場模式有什么優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對一點即可)
如圖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成分關系示意圖,其中甲、乙、丙為該生態系統中的三種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吃與被吃關系的四種生物。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該草原生態系統的草場被難以分解、無法排出的有毒物質污染,圖中____(填字母)代表的生物體內有毒物質積累得最多。
(2)寫出該草原生態系統中存在的食物鏈:
_________________。
(3)山羊比綿羊好養,因為它連草根都啃食;一些牧區大量飼養山羊,造成草場被破壞。上述事實反映了生物對環境的__________。
(4)圖中A和B之間以及B個體之間信息交流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突破
實驗: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動物的影響(以鼠婦為例)
【提出問題】______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嗎?
【作出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
【制定和實施計劃】
1. 設置相同點:在鐵盤內放一層濕土,將10只鼠婦平均分為兩組,分別放入鐵盤兩側的中央。
2. 設置對照:在鐵盤內以橫軸中線為界,一側蓋上黑紙板,另一側蓋上玻璃板,在鐵盤內形成了陰暗和明亮兩種環境。
觀察記錄:待鼠婦靜置2分鐘后,每隔一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
【現象與結論】
明亮處 陰暗處
現象 鼠婦數量少 鼠婦數量多
結論 鼠婦喜歡生活在______的環境中
【實驗后材料處理】實驗結束后,將鼠婦放回大自然。
【偶然性誤差的避免】
1. 選材:選取生長狀況相近的鼠婦10只或10只以上而不是1只,目的是避免出現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增加實驗結論的準確性。
2. 采取多組平行或多組重復實驗,取平均值。
【實驗拓展】探究土壤濕度對鼠婦(或黃粉蟲)生活的影響
1. 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
2. 鐵盤內一側鋪干土,另一側鋪________。
3. 鐵盤上面全部蓋上黑紙板。
典例  某學習小組在探究光對鼠婦的影響實驗中,在紙盒內鋪上一層濕土,以如圖所示中線為界,一側蓋上不透明紙板,一側蓋上玻璃板,這樣兩側就形成了陰暗和明亮兩種環境。圖中5只鼠婦大小不一,且剛放入盒子明亮的一側。請根據題意回答有關問題:
(1)該探究實驗中所設置的變量是________。
(2)待鼠婦平靜后,開始觀察它們的動向,每分鐘統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小組計算出裝置甲和乙中鼠婦數量的________值為該實驗的結果。
(3)該實驗的方法步驟至少有2處錯誤,請你指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對其中兩點即可)
(4)若得出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根據實驗結果比較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數環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5 6 6 7 4 3 4 8 6 5
陰暗 5 4 4 3 6 7 6 2 4 5
(5)實驗過程中,待鼠婦平靜后,再開始觀察它們的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宿州市| 册亨县| 邵东县| 琼海市| 天镇县| 丰城市| 冷水江市| 渭南市| 遵义市| 垫江县| 博爱县| 河南省| 金山区| 禄劝| 英吉沙县| 洛隆县| 安溪县| 武乡县| 河源市| 丰宁| 益阳市| 贡觉县| 康乐县| 讷河市| 梁山县| 敦化市| 资溪县| 万安县| 鄂托克前旗| 银川市| 安康市| 绥宁县| 巴林左旗| 廊坊市| 新郑市| 凤翔县| 皮山县| 基隆市| 黔南|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