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2】浙江省科學中考一輪復習加分寶第4講 綠色植物的物質和能量轉換 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2】浙江省科學中考一輪復習加分寶第4講 綠色植物的物質和能量轉換 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4講 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
考點 常見題型 考試要求
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 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及簡要過程 a
認識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及其重要意義 b
描述呼吸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及其反應過程 a
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 a
說明農業生產(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種子處理等)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原理 b
一、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
1、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及簡要過程
(1)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 ,利用 ,把 和 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 ,并釋放 的過程。
(2)光合作用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2、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及其重要意義
(1)制造 ,一部分供自身利用,更多的則是提供給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釋放 ,遠遠大于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更多的則是散發到空氣中,供其他生物利用。
(3)維持 平衡,光合作用要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使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對穩定。
3、呼吸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及其反應過程
(1)概念: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氧呼吸)是指在 的參與下,通過植物細胞內有關酶的 作用,把糖類等 氧化分解,生成 和 ,同時放出大量 的過程。
(2)呼吸作用反應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場所:生物體的 。
(4)呼吸實質: (指有氧呼吸)。呼吸過程中物質轉變: 分解為 。呼吸過程中能量轉變: 轉變為 。
4、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原料 有機物和氧氣
場所 葉綠體
條件 光
產物 二氧化碳和水[
反應式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
物質變化 有機物→無機物
能量變化 光能→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貯存能量) 化學能→其他形式的能量(釋放能量)
相互關系 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賴。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了 和 ,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了 和部分原料 。
二、植物新陳代謝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
(1)水、無機鹽是細胞構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應根據植物的需求規律,適時、適量地進行灌溉、施肥。
(2)過多的水分會影響到根部等器官的 ,從而導致爛根等現象的出現。過多的無機鹽會引起燒苗,缺乏時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發育。
2.合理密植
根據 ,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應盡量讓陽光照射到農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盡量避免農作物之間的相互遮光。
3.種子處理
成熟的種子,時刻進行呼吸作用,為了有效提高種子的儲藏時間,可采取 、 等方法,降低種子的 。
考點1:植物的光合作用
例1:“勝哥”在給同學們上《八下3.6光合作用》一課時,為驗證“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要對圖甲的葉片進行脫色處理,處理方法如圖乙所示。圖乙中大燒杯內盛放液體A,小燒杯內盛放液體B。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液體A, B都是清水 B.液體A, B都是酒精
C.液體A是清水、液體B是酒精 D.液體A是酒精、液體B是清水
◆變式訓練
1.如圖表示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之間關系的曲線,該曲線是通過實測一片葉子在不同光照強度條件下的CO2吸收和釋放的情況。在下列四圖中能代表細胞中發生的情況與曲線中C點相符的一項是---( )
2.五月底的一個周末“勝哥”帶小科與小鬧一起去采摘草莓。小科發現種植草莓的大棚內,每隔一定距離貼地位置有一個釋放CO2的裝置 ,大棚內溫度明顯高于棚外,他聯想到有關知識進行了分析,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釋放CO2的裝置貼地放置,利于草莓進行更多的光合作用
B.大棚內CO2濃度較高,可增強大棚的保溫作用
c.適當增加棚內CO2的濃度,可促進草莓的生長
D.大棚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只有CO2一種
考點2:植物的呼吸作用
例2:用如圖裝置對植物呼吸作用進行探究。將數棵青菜放入黑色塑料袋,用繩子扎緊袋口,不使外界空氣進入,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后松開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導管,讓塑料袋中的空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對實驗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暗處放置一晚,是將青菜葉片上原有的有機物消耗或轉運掉
B.放入黑色塑料袋用繩子扎緊袋口,主要目的是停止青菜進行呼吸作用
C.若用一相同裝置放入等量高溫滅活后冷卻的青菜進行對照,可使實驗更為嚴謹
D.本實驗的結論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變式訓練
1. 如圖所示,瓶子內裝有正在萌發的種子,24小時后,“勝哥”把點燃的蠟燭放入瓶中,蠟燭立即熄滅,其原因是---( )
A.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氣
B.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C.種子進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氣
D.種子進行蒸騰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水蒸氣
2.“勝哥”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中,所用的保溫瓶已作滅菌處理,保溫瓶內的環境條件適宜。將適量、等質量的正在萌發和煮熟過的種子分別裝入兩個保溫瓶后密封,利用傳感器測得相關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就是在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曲線。下列判斷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
A.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則b表示萌發的種子
B.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表示萌發的種子
C.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
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
考點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的關系
例3: 如圖所示,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葉片的方向,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此葉片在白天只能進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進行呼吸作用
B.若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則①代表氧氣,④代表有機物
C.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蒸騰作用
D.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呼吸作用
◆變式訓練
1.西瓜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長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吸收的水分主要參與莖葉的生長和花果的發育
B.光合作用始終強于呼吸作用.
C.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騰作用
D.根能從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2.某同學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并將該裝置放在陽光下, 幾分鐘后觀察到U形管右側的液面明顯下降,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植物---( )
A.進行了光合作用 B.進行了蒸騰作用 C.進行了呼吸作用 D.吸收了紅墨水中的無機鹽
1.如圖為在陽光普照的白天,“勝哥”學校后花園中一棵老樟樹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的強度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曲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曲線AB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的增強而增強
B.曲線CD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逐漸減弱
C.曲線DE段表明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減弱而逐漸減弱
D.C點較B點低是由于正午的溫度過高、太陽光過強,葉片的氣孔關閉,吸入二氧化碳減少,葉片光合作用強度減弱
2.如圖所示,小科將原來置于黑暗環境中的綠色植物移至陽光下后,用儀器測得CO2的吸收量發生改變后繪制而成的,下列各項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AB段表示綠色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
B.曲線BC段表示綠色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
C.在B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D.整段曲線表明,隨著光照強度增強,光合作用增強,呼吸作用減弱
3.如圖所示為光合作用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表示氧氣
B.Y表示二氧化碳
C.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4.如圖是綠色植物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①過程向上運輸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③表示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
D.④過程能促進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5.如圖表示不同溫度條件下測得的光合作用效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所給出的信息正確的是---(  )
A.當溫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B.當光照強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C.當光照強度大于Q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D.當光照強度小于P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6.小科觀看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中的科學實驗視頻《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思考了下列問題,請認真回答: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0.TIF" \* MERGEFORMATINET
(1) 圖1表示“綠葉在陽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四個實驗過程步驟,那么,該實驗正確的操作步驟應該是___________。(按序號排列)
(2)圖1中步驟③的作用是脫色,為了使葉片中含有的____________溶解在酒精中,其目的是使實驗結果更明顯。
(3)圖2是探究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實驗,選擇實驗裝置組合甲和乙,其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
(4)圖2甲裝置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為了使該實驗結果在短時間內非常明顯,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說出一項措施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勝哥”利用如圖所示植物為實驗材料,設計如下實驗步驟:①將植物A、B兩張葉片分別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處48小時。②將植物置于光照下3~4小時③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_______加熱,至葉片褪成________色時,取出葉片并用清水洗凈后,滴上碘液,觀察顏色變化。
請你完善“勝哥”的實驗步驟并回答問題。
(1)將實驗步驟③補充完整: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2)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熱,這樣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外,請再列舉兩個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變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圖所示是大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根據其干重的變化而繪制的曲線,請分析回答:
(1)曲線a→b的變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線b→c的變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豆萌發一個月后,植物通過細胞呼吸作用,為物質吸收、細胞分裂、生長發育提供了____________和各種原料。
9. 如圖是小科探究種子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4.TIF" \* MERGEFORMATINET
(1)實驗前需要用手握住裝置乙的試管外壁,觀察紅色水滴能否移動,這是為了檢查裝置的__________性。設置乙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小科認為用天平分別稱出甲、乙整個裝置的質量,若前后質量有變化即可證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你認為他的想法正確嗎?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裝置內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導致氣壓減小,紅色水滴會向右移動。
10.“勝哥”對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做了以下研究。
實驗一:將某綠色植物放在黑暗裝置中,分別測定在不同溫度下植物對氧氣的吸收量,如圖中A所示,a、b分別表示10 ℃和20 ℃時植物吸收氧氣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實驗二:按圖B所示裝置進行黃豆種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實驗。
請分析回答:
(1)分析實驗一可知,溫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氣越________。
(2)由實驗一結果可推知:在實驗二中,當廣口瓶內黃豆種子溫度適當________時,就會促進玻璃罩內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聯系本實驗,試分析吐魯番瓜果特別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植物種子萌發成幼苗后,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制造有機物,在滿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時,也為生物圈中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5.TIF" \* MERGEFORMATINET
(1)圖甲表示花生葉片結構,與①細胞相比,②細胞在結構上的不同點是有________。
(2)圖乙是在封閉的環境中,花生幼苗一晝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釋放的相對含量圖。d點產生的原因與甲圖中結構________(填數字)的部分關閉有關,這一變化主要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內花生幼苗有機物積累最少和最多的點分別是乙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
12.如圖所示是小科在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示意圖,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該裝置放在20 ℃環境中。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 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30 min后,針筒的容量需要調至0.6 mL的讀數,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X的位置。據此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以釋放出的氧氣量來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mL/h。
(2)看到用這一方法,“勝哥”指出了這樣測量光合作用速率比實際的光合速率要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原實驗中只增加光照強度,則針筒的容量仍維持在0.6 mL讀數處。在另一相同實驗裝置中,若只將溫度提升至30 ℃,針筒容量需要調至0.8 mL讀數,才能使水滴維持在X的位置上。比較兩個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為研究光照強度對某種水草光合作用的影響,“勝哥”在20 ℃恒溫條件下,測定光照強度與二氧化碳吸收量的關系,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圖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2)圖中BC段曲線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響水草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除了光照強度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
14.小科在看到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的微課視頻《探究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的思維推理后,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有了很大的提升。下圖中,甲圖表示現代智能溫室,乙圖表示用傳感器測定的溫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一天中的變化,丙圖表示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夜間溫度控制在20 ℃和30 ℃時,分別測得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以下推理過程:
(1)新疆的水果為何特別甜,是因為含糖量高。同一種水果的含糖量是由其積累的有機物多少決定的。圖乙中,造成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的濃度上升的主要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__,通過該過程,水果內的有機物的含量會_______;造成BD段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降低的主要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水果內的有機物含量會______________。根據圖乙,增加甲圖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丙中,對比兩條曲線,相同時間內,溫度為________℃時,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高,實驗表明,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水果的______________越強。可見,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甲圖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15.“勝哥”設計了如圖的三個裝置,用以探究學習植物的生理作用。其中三個裝置中的植物、培養液、隔板、光照等條件都完全相同。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已知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
(1)實驗前應該將培養植物的裝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以將葉中的淀粉轉運或耗盡。
(2)甲、乙兩組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個裝置在光下照射幾個小時后,透明鐘罩內壁上有水珠出現,這些水珠是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_________散發出來的。
(4)分別將甲、乙、丙的葉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進行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
(5)甲、乙、丙的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葉片不會變藍的是_________。
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段時間后,甲、乙裝置中培養液的水分分別減少了100 mL、95 mL。甲比乙多減少的水分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
16.“勝哥”準備在學校的菜園里種植玉米,為保證水、肥等條件下,要讓玉米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光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如圖中甲所示為玉米葉片在陽光下進行一些生理活動;圖乙所示為葉面積指數與農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兩生理過程的關系(葉單位指數是指單位面積上植物的總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越大,葉片交錯重疊程度越大)。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葉面積指數為________時(從橫坐標已標數據選),對農作物的增產最有利。
(2)通過對圖乙曲線的分析,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020.金華麗水)為探究植物種子呼吸作用的產物,用如圖裝置進行對照實驗:先在A、B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試管中加入適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則試管B中應加入等量的---(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綠豆種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蠶豆種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蠶豆種子
2. (2021.麗水)我國宣布力爭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即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互相平衡(如圖)。下列途徑中屬 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燒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3. (2020.湖州)葉綠素是一類含鎂的有機物 ,是葉綠體中的重要色素,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葉綠素---( )
A.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綠光 B.存在于植物體的每個細胞中
C.能溶解在酒精中 D.含有的鎂用于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
4. (2020 溫州)植物光合作用在葉中合成有機物時,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物質進出葉片的是---( )
5.(2020 衢州)雷竹筍是一種常見的食材,肉質細嫩,營養豐富, 卻不宜多食。
(1)雷竹筍常帶有苦味是因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會產生有毒的氫氰酸( HCN) , HCN沸點為26℃。為避免食用雷竹筍時因HCN引起中毒,烹飪時應 。
(2)當雷竹筍從地下鉆出土壤,筍尖被陽光照射后會轉為綠色,俗稱“出青”。出青后的筍含有更多的氰苷。為避免雷竹筍在出土后繼續生長的過程中出青,農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如圖為竹子與竹筍的生長示意圖,箭頭表示糖類的運輸方向。 下列關于糖類的來源及其運輸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
A.蒸騰作用導管 B.光合作用導管 C.呼吸作用篩管 D.光合作用篩管
6. (2020 金華麗水)到19世紀末,經幾代科學家對光合作用的不斷探索,得到結論:光合作用反應物是H2O和CO2 ,產物是O2和有機物。為了探究產物O2中的O元素來源,科學興趣小組從元素守恒的角度進行了猜想。猜想一:O2全部來源于CO2;猜想二:O 2全部來源于H2O;猜想三:O同時來源于兩者。為了求證,他們查閱資料如下:
資料1:19世紀末,科學家普遍認為氣體之間更容易轉化,認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O2和O2,所以O2來自于同為氣體的CO2。
資料2: 1937年,英國化學家希爾通過實驗發現:離體葉綠體在光照條件下使水分解,釋放出O2,并還原電子受體。
資料3:1939年,已經發現了氧的同位素。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利用18O標記的H2 18O和C 18O2分別培養小球藻,光照相同時間后,檢測甲、乙兩試管中產生的氧氣是否含18O,如圖所示。
根據所學知識,結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資料2的實驗結論 (填“支持”或“不支持”)資料1的觀點;
(2)根據資料3的實驗結果,分析可得猜想 成立。
7. (2020 杭州)小金為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實驗:
(1)該實驗的目的是 。
(2)將錐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
(3)①②試管中的金魚藻在加入前要經過24小時暗處理,若暗處理后立即脫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觀察到金魚藻葉片變藍色 (選填“能”或“不能”)。
(4)②試管中金魚藻在光照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中的氣體主要是 。
8. (2021 臺州)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制造的有機物質量來表示。某同學按下列步驟測量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
①選取n張對稱性良好的樟樹葉片,將每張葉片標記為如圖的A、B兩部分;
②將葉片的A部分作遮光處理,B部分不作處理;
③光照小時后,在所選的每張葉片A、B的對應部位各截取面積為S的小方片,分別烘干,稱得A部分小方片總質量為mA,B部分小方片總質量mB;
④計算出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
(1)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步驟①中選取的樟樹葉片在數量上有什么要求 。
(2)另一同學認為,上述方法在測量時沒有考慮光合作用產物會運出葉片,這樣會使測量結果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減小偏差,在步驟②之前對葉片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
A.摘下葉片以切斷葉柄 B.環剝葉柄以切斷篩管 C.破壞葉柄木質部以切斷導管
(3)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為 。(用字母表示)
9.(2016紹興)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葉在29℃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_毫克。
(2)圖乙是29℃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b點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溫度由29℃改為27℃,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________方。
10.(2016金華)小科同學發現一個生活現象,道路兩旁的紅葉石楠春天長出紅色的嫩葉,到了夏天,這些紅色的葉片變成了綠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溫度高或光照強有關,于是,小科決定研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他借鑒“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組別 甲組 乙組
實驗材料 同種紅葉石楠多株 同種紅葉石楠多株
環境條件 陰暗、低溫 光照充足、適宜溫度
處理方法 將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實驗環境中一段時間
(1)交流評價:學習小組同學對該實驗方案討論后認為,因為實驗選材和環境條件設置沒有控制好變量,該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請你對該實驗方案進行改進:
①對實驗材料選擇的改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組的環境條件應該重新設置為____________。
(2)實驗預期;假如光照對葉片變綠確實有影響,預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7金華)圖1為探究CO2是否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其中a為實驗組,b為對照組。完成圖1所示探究后,將b裝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環境中一晝夜,用2張大小相等的鋁箔在該植株某一葉片綠色部分的相同位置從上下兩面蓋嚴,然后放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后,去掉鋁箔,摘下該葉片,將該葉片進行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處理,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2所示。請回答:
(1)圖1中用塑料袋扎緊花盆的實驗設計思路是______(選填字母)。
A.確保植株與玻璃鐘罩內空氣隔絕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干擾
C.防止NaOH溶液對植株根系的影響
D.排除土壤土質差異的干擾
(2)將圖1中b裝置放在某環境中培養一晝夜,測得這一晝夜內該玻璃鐘罩內CO2濃度下降。由此可知,該植株在這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強度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3)圖2中,A時刻葉片經酒精脫色后呈______色。B時刻葉片在陽光充足、條件適宜的環境中,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12.(2017紹興)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能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_________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的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_______點。
(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_________(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內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13.(2017衢州)小科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圖甲實驗設立B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乙,把數棵新鮮青菜裝入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在____________________環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松開袋口,插入導管立即扎緊袋口,并將導管口插入燒杯中,緩慢擠壓塑料袋,蠟燭熄滅。該現象能否說明青菜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7嘉興)農業生產中為了獲得高產,就要設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為此,某興趣小組開展了“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實驗研究。
【實驗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可以通過檢測氧氣的釋放速率來測定;產生的氧氣滯留在葉片,會使葉片在液體中上浮。
【實驗器材】長勢相似的綠蘿葉片、不同濃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釋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圖所示的實驗臺(不同高度放有三組燒杯)等。
【實驗步驟】
①用打孔器在綠蘿葉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圓葉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葉片細胞間隙的氣體,使葉片在蒸餾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組的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體積相同、濃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慮溶液密度差異),然后用鑷子將小圓葉片放入燒杯中,每個燒杯10片;
③點亮LED燈帶,記錄每個燒杯中8個葉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時間。時間越長,表示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可知,本實驗中設置的自變量有二氧化碳濃度和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葉片上浮的平均時間記錄如表。(單位:秒)
組 別 NaHCO3相對濃度
50 100 150
低光強組 968 801 720
中光強組 883 632 498
高光強組 767 476 358
【實驗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光照越強、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
【評價反思】
①本實驗的重要改進是用LED冷光源代替傳統的白熾燈,這一改進對該探究的主要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每個燒杯放10個小圓葉片,而統計時只選取前8個小圓葉片上浮的平均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7溫州)民以食為天,如何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與品質,是科研工作者長期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材料一: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喜高溫、多濕環境。
材料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或降低)相同溫度,吸收(或放出)熱量較多的,比熱較大。水的比熱比沙土大。
材料三:西北某地農民因地制宜,綜合應用多種“稻田怪招”,不施農藥與化肥,還能大大提高水稻的產量與品質(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①針對種植地土壤是顆粒細小、透氣性差的黏土這一狀況,種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摻入一定量的沙子。②水稻種植一段時間后,將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為2.5厘米。③每隔7~10天,給稻田斷水一段時間,形成缺水環境,以殺死稻田中的小動物及寄生蟲(對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沒有明顯影響),而后對稻田進行補水。
結合上述信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多種“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產量與品質作出解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4講 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
考點 常見題型 考試要求
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 描述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及簡要過程 a
認識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及其重要意義 b
描述呼吸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及其反應過程 a
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 a
說明農業生產(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種子處理等)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原理 b
一、綠色植物的物質與能量的轉換
1、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及簡要過程
(1)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__葉綠體__,利用__光能__,把__二氧化碳__和__水__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__有機物__,并釋放__氧氣__的過程。
(2)光合作用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2、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和能量的轉化及其重要意義
(1)制造__有機物__,一部分供自身利用,更多的則是提供給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釋放__氧氣__,遠遠大于自身呼吸作用對氧的需要,更多的則是散發到空氣中,供其他生物利用。
(3)維持__碳—氧__平衡,光合作用要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使空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對穩定。
3、呼吸作用中的物質變化及其反應過程
(1)呼吸作用概念: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氧呼吸)是指在__氧氣__的參與下,通過植物細胞內有關酶的__催化__作用,把糖類等__有機物__氧化分解,生成__二氧化碳__和__水__,同時放出大量__能量__的過程。
(2)呼吸作用反應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場所:生物體的__活細胞__。
(4)呼吸實質:__氧化反應__(指有氧呼吸)。呼吸過程中物質轉變:__有機物__分解為__無機物__。呼吸過程中能量轉變:__化學能__轉變為__其他形式的能__。
4、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機物和氧氣
場所 葉綠體 活細胞
條件 光 有光和無光均可以
產物 有機物和氧氣 二氧化碳和水[
反應式 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
物質變化 無機物→有機物 有機物→無機物
能量變化 光能→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貯存能量) 化學能→其他形式的能量(釋放能量)
相互關系 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賴。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了 有機物 和 氧氣 ,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了 能量 和部分原料 CO2
二、植物新陳代謝原理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
(1)水、無機鹽是細胞構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應根據植物的需求規律,適時、適量地進行灌溉、施肥。
(2)過多的水分會影響到根部等器官的__有氧呼吸__,從而導致爛根等現象的出現。過多的無機鹽會引起燒苗,缺乏時會影響植物的正常發育。
2.合理密植
根據__光合作用原理__,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應盡量讓陽光照射到農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盡量避免農作物之間的相互遮光。
3.種子處理
成熟的種子,時刻進行呼吸作用,為了有效提高種子的儲藏時間,可采取__低溫__、__干燥__等方法,降低種子的__呼吸作用__。
考點1:植物的光合作用
例1:“勝哥”在給同學們上《八下3.6光合作用》一課時,為驗證“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要對圖甲的葉片進行脫色處理,處理方法如圖乙所示。圖乙中大燒杯內盛放液體A,小燒杯內盛放液體B。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液體A, B都是清水 B.液體A, B都是酒精
C.液體A是清水、液體B是酒精 D.液體A是酒精、液體B是清水
解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步驟為: (1)暗處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晝夜。(2)遮光: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然后移到陽光下照射,幾小時后,摘下葉片,去掉遮光的紙片。
(3)脫色: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4)漂洗、 染色:用清水漂洗葉片,再把葉片放到培養皿里,向葉片滴加碘液。(5) 觀察: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掉碘液,觀察葉片顏色發生了什么變化。實驗現象:遮光部分沒有變藍色,未遮光部分變成藍色。
液體B是酒精,液體A是水,操作該實驗,酒精必須隔水加熱,葉綠素能夠溶解在酒精中,直接加熱酒精容易發生危險,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
◆變式訓練
1.如圖表示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之間關系的曲線,該曲線是通過實測一片葉子在不同光照強度條件下的CO2吸收和釋放的情況。在下列四圖中能代表細胞中發生的情況與曲線中C點相符的一項是---( )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強度間關系的相關知識。
由圖可知,光合作用所用的二氧化碳來自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外界的二氧化碳,說明此時光臺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與C點相符的是D圖,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
2.五月底的一個周末“勝哥”帶小科與小鬧一起去采摘草莓。小科發現種植草莓的大棚內,每隔一定距離貼地位置有一個釋放CO2的裝置 ,大棚內溫度明顯高于棚外,他聯想到有關知識進行了分析,其中不合理的是---( )
A.釋放CO2的裝置貼地放置,利于草莓進行更多的光合作用
B.大棚內CO2濃度較高,可增強大棚的保溫作用
c.適當增加棚內CO2的濃度,可促進草莓的生長
D.大棚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只有CO2一種
解析: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增多使氣溫升高加劇。
A.釋放CO2的裝置貼地放置,因為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所以該方法利于草莓進行更多的光合作用, 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大棚內CO2濃度較高,隨著二氧化碳的增多,大棚內的溫度會逐漸升高,因此該方法可增強大棚的保溫作用,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因此適當增加棚內CO2的濃度,可促進草莓的生長, 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大棚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并不是只有CO2一種,還有甲烷、氧等,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D 。
考點2:植物的呼吸作用
例2:用如圖裝置對植物呼吸作用進行探究。將數棵青菜放入黑色塑料袋,用繩子扎緊袋口,不使外界空氣進入,在暗處放置一個晚上后松開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導管,讓塑料袋中的空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對實驗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暗處放置一晚,是將青菜葉片上原有的有機物消耗或轉運掉
B.放入黑色塑料袋用繩子扎緊袋口,主要目的是停止青菜進行呼吸作用
C.若用一相同裝置放入等量高溫滅活后冷卻的青菜進行對照,可使實驗更為嚴謹
D.本實驗的結論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解析: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A.為防止新鮮青菜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應在黑暗或無光照環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不然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實驗現象不明顯, A不符合題意;
B.放入黑色塑料袋用繩子扎緊袋口,主要目的是使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不排放到空氣中,B不符合題意;
C.若用一相同裝置放入等量高溫滅活后冷卻的青菜不能進行呼吸作用再進行對照,可使實驗更為嚴謹,C符合題意;
D.本實驗的結論是植物呼吸作用產生- -氧化碳,嚇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
◆變式訓練
1. 如圖所示,瓶子內裝有正在萌發的種子,24小時后,“勝哥”把點燃的蠟燭放入瓶中,蠟燭立即熄滅,其原因是---( )
A.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放出了氧氣
B.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C.種子進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氣
D.種子進行蒸騰作用,放出了大量的水蒸氣
解析:呼吸作用是指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瓶內的氧氣,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將燃燒的蠟燭放入裝有正在萌發的種子的瓶子里,蠟燭熄滅,其原因是該瓶內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把玻璃瓶中的氧氣消耗盡了。
答案:B 。
2.“勝哥”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中,所用的保溫瓶已作滅菌處理,保溫瓶內的環境條件適宜。將適量、等質量的正在萌發和煮熟過的種子分別裝入兩個保溫瓶后密封,利用傳感器測得相關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就是在電腦屏幕上顯示的曲線。下列判斷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
A.若y表示種子的質量,則b表示萌發的種子
B.若y表示瓶內溫度,則a表示萌發的種子
C.若y表示瓶內氧氣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
D.若y表示瓶內二氧化碳量,則c表示煮熟過的種子
解析:生物細胞利用氧將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若a是萌發的種子,則a中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釋放出大量的熱量,所以瓶內溫度升高;進行呼吸作用會消耗氧并產生二氧化碳,所以瓶內的氧氣的含量逐漸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增多。
答案:B 。
考點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的關系
例3: 如圖所示,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物質,箭頭表示物質進出葉片的方向,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此葉片在白天只能進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進行呼吸作用
B.若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則①代表氧氣,④代表有機物
C.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蒸騰作用
D.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呼吸作用
解析: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同時放出氧氣,其中二氧化碳是通過葉片的氣孔進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來的,它合成的有機物由篩管自上向下運送。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氣體的形式散失到空氣中的過程叫蒸騰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響,因此植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在夜晚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A錯誤。
若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則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③代表水分,④代表有機物,B錯誤。
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氣,則表示植物進行蒸騰作用,C正確。
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氣,說明葉片正在進行光合作用,D錯誤。
答案:C 。
◆變式訓練
1.西瓜是很好的消暑佳品。在西瓜生長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吸收的水分主要參與莖葉的生長和花果的發育
B.光合作用始終強于呼吸作用.
C.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騰作用
D.根能從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無機鹽和有機物
解析:因為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主要用于蒸騰作用,大概是99%以上是用于蒸騰作用。所以A錯, C符合題意。B光合作用是在有光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因此在晚上時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所以不符合題意。D根能從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無機鹽,但不能吸收有機物,所以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
2.某同學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并將該裝置放在陽光下, 幾分鐘后觀察到U形管右側的液面明顯下降,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植物---( )
A.進行了光合作用 B.進行了蒸騰作用 C.進行了呼吸作用 D.吸收了紅墨水中的無機鹽
解析:蒸騰作用有其重要的意義,一是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 向上的動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跟著-起被吸收和運輸.二是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三是蒸騰作用能帶走植物體內的熱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熱的夏天被烤死。圖中的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使植物吸收水分,導致U形管右側的液面明顯下降。
故答案為: B 。
1.如圖為在陽光普照的白天,“勝哥”學校后花園中一棵老樟樹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的強度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曲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曲線AB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的增強而增強
B.曲線CD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逐漸減弱
C.曲線DE段表明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減弱而逐漸減弱
D.C點較B點低是由于正午的溫度過高、太陽光過強,葉片的氣孔關閉,吸入二氧化碳減少,葉片光合作用強度減弱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淀粉和氧氣,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分析圖示可知:7~10時隨光照增強光合作用強度明顯增加,氣孔開放,吸收二氧化碳增多,光合作用增強;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逐漸增強光合作用中光反應強度也隨著加強,.曲線DE段表明限制光合作用強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強度,下午2點以后,光照強度降低,光合作用強度下降。
答案:B 。
2.如圖所示,小科將原來置于黑暗環境中的綠色植物移至陽光下后,用儀器測得CO2的吸收量發生改變后繪制而成的,下列各項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AB段表示綠色植物沒有進行光合作用
B.曲線BC段表示綠色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
C.在B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D.整段曲線表明,隨著光照強度增強,光合作用增強,呼吸作用減弱
解析:曲線AB段,A點沒有光照,只能進行呼吸作用,AB段隨著光照強度逐漸增強,光合作用逐漸增強,但是小于呼吸作用強度,A錯誤;曲線BC段表示光照強度較高,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表現為吸收CO2,不只進行光合作用,B錯誤;B點表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表現為不吸收CO2也不釋放CO2,C正確;由曲線可知,隨光照強度遞增,光合作用增強,但達到一定程度時,光合作用強度不再隨之變化,而呼吸作用不變,D錯誤。
答案:C 。
3.如圖所示為光合作用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表示氧氣
B.Y表示二氧化碳
C.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解析:圖中X表示二氧化碳進入葉,A錯誤;Y表示氧氣被釋放到大氣中,B錯誤;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儲存著能量)和氧,C錯誤;根據光合作用的表達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是光照,C正確。
答案:D 。
4.如圖是綠色植物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①過程向上運輸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②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③表示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
D.④過程能促進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解析:①的箭頭向上,表示水分向上運輸,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②表示吸入氣體,應該是二氧化碳;③表示向根部運輸的物質,應是有機物.④過程表示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有其重要的意義,一是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動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跟著一起被吸收和運輸.二是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三是蒸騰作用能帶走植物體內的熱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熱的夏天被烤死。
答案:A 。
5.如圖表示不同溫度條件下測得的光合作用效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所給出的信息正確的是---(  )
A.當溫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
B.當光照強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
C.當光照強度大于Q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D.當光照強度小于P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解析:當溫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當到一定程度是,不再變化,A錯誤;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當光照強度一定時,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有溫度限制,B錯誤;據圖示可知,當光照強度大于Q時,溫度是限制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C正確;當光照強度小于P時,溫度對光合作用效率的影響不大,D錯誤。
答案:C 。
6.小科觀看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中的科學實驗視頻《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思考了下列問題,請認真回答: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0.TIF" \* MERGEFORMATINET
(1) 圖1表示“綠葉在陽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四個實驗過程步驟,那么,該實驗正確的操作步驟應該是___________。(按序號排列)
(2)圖1中步驟③的作用是脫色,為了使葉片中含有的____________溶解在酒精中,其目的是使實驗結果更明顯。
(3)圖2是探究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實驗,選擇實驗裝置組合甲和乙,其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
(4)圖2甲裝置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為了使該實驗結果在短時間內非常明顯,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說出一項措施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主要步驟:暗處理→遮蓋后,光照射→幾小時后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液→沖洗觀察葉色,實驗操作的正確順序是④→①→③→②;(2)酒精脫色:光照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3)圖2是探究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實驗,選擇實驗裝置組合甲和乙,兩者是陽光的有無,其實驗變量是陽光,目的是驗證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需不需要陽光;(4)圖2甲裝置試管中收集的氣體可以使帶火星的衛生香復燃,為了使該實驗結果在短時間內非常明顯,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金魚藻的數量,增加光照強度等。
答案:(1)④→①→③→②;(2)葉綠素;(3)陽光;(4)增加金魚藻的數量,增加光照強度等
7.“勝哥”利用如圖所示植物為實驗材料,設計如下實驗步驟:①將植物A、B兩張葉片分別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處48小時。②將植物置于光照下3~4小時③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_______加熱,至葉片褪成________色時,取出葉片并用清水洗凈后,滴上碘液,觀察顏色變化。
請你完善“勝哥”的實驗步驟并回答問題。
(1)將實驗步驟③補充完整: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2)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熱,這樣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外,請再列舉兩個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變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所以第二步應該是放在陽光下4小時。(2)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目的是用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消除顏色的干擾。(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沒有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所以葉片B的變為藍色,說明進行了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葉片A沒有變藍色,說明沒有進行光合作用。(4)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還有:水分、光照、葉綠體等。
答案:(1) 水浴 黃白 (2)脫去葉綠素 (3)A葉片加碘液后不變藍,B葉片加碘液后變藍 (4)葉的大小、生長狀況、石灰水質量、塑料袋體積、植物品種、環境溫度、光照強度、光照時間等(任選兩個)
8.如圖所示是大豆種子在萌發成幼苗的過程中,根據其干重的變化而繪制的曲線,請分析回答:
(1)曲線a→b的變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線b→c的變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豆萌發一個月后,植物通過細胞呼吸作用,為物質吸收、細胞分裂、生長發育提供了____________和各種原料。
解析:(1)由于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導致有機物減少,所以曲線a→b段干重減小。(2)幼苗形成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有機物不斷積累,所以曲線b→c段干重增加。(3)細胞呼吸的主要目的是釋放能量,為物質吸收、細胞分裂、生長發育提供能量,同時能夠提供原料。21*c
答案:(1)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 (2)幼苗形成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不斷積累,干重增加 (3)能量
9. 如圖是小科探究種子呼吸作用的實驗裝置。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4.TIF" \* MERGEFORMATINET
(1)實驗前需要用手握住裝置乙的試管外壁,觀察紅色水滴能否移動,這是為了檢查裝置的__________性。設置乙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小科認為用天平分別稱出甲、乙整個裝置的質量,若前后質量有變化即可證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你認為他的想法正確嗎?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裝置內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導致氣壓減小,紅色水滴會向右移動。
解析:(1)用手握住或利用熱毛巾捂容器對該儀器裝置微熱--觀察紅色水滴能否移動,這是為了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圖中兩個裝置中分別裝有萌發的種子和煮熟的種子,一段時間后,由于甲瓶中的種子在呼吸時,產生二氧化碳,乙瓶由于煮熟的種子,紅色水滴變化不大,因此乙裝置起到對照作用。(2)如圖所示:不論是甲裝置,還是乙裝置,它們的裝置密閉,前后質量沒有變化,因此不能通過質量的變化明種子進行了呼吸作用。(3)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內的氣減少,試管內壓強減少,紅色水滴向右移動,說明種子萌發時,分解有機物放出了二氧化碳。
答案:(1)氣密 做對照實驗 (2)不正確 (3)種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
10.“勝哥”對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做了以下研究。
實驗一:將某綠色植物放在黑暗裝置中,分別測定在不同溫度下植物對氧氣的吸收量,如圖中A所示,a、b分別表示10 ℃和20 ℃時植物吸收氧氣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實驗二:按圖B所示裝置進行黃豆種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實驗。
請分析回答:
(1)分析實驗一可知,溫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氣越________。
(2)由實驗一結果可推知:在實驗二中,當廣口瓶內黃豆種子溫度適當________時,就會促進玻璃罩內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聯系本實驗,試分析吐魯番瓜果特別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從圖A可知,同時間內,20 ℃時植物吸收氧氣量高于10 ℃。(2)種子的呼吸作用要適當地升高溫度,有利于增加種子的呼吸作用,能為植物提供更多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3)吐魯番白天溫度高,植物光合作用強;夜晚溫度低,植物呼吸作用弱,可以減少植物分解有機物。
答案:(1)快  (2)升高 (3)吐魯番白天溫度高,植物光合作用強;晚上溫度低,植物呼吸作用弱,有機物分解少(合理均可) 。
11.植物種子萌發成幼苗后,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制造有機物,在滿足植物自身需求的同時,也為生物圈中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5.TIF" \* MERGEFORMATINET
(1)圖甲表示花生葉片結構,與①細胞相比,②細胞在結構上的不同點是有________。
(2)圖乙是在封閉的環境中,花生幼苗一晝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釋放的相對含量圖。d點產生的原因與甲圖中結構________(填數字)的部分關閉有關,這一變化主要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天內花生幼苗有機物積累最少和最多的點分別是乙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
解析:(1)圖甲是花生葉片的結構示意圖,①是表皮細胞,透明、不含葉綠體,②是葉肉細胞,參與光合作用,含較多的葉綠體,②細胞與①細胞相比,細胞在結構上的不同點是含有葉綠體;(2)d點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減少,是因為中午溫度過高導致甲圖中④氣孔一部分關閉,這樣有利于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防止發生萎蔫現象。f點,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最多,b點,植物進行了一晚上的呼吸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最少。
答案:(1)葉綠體 (2)④ 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防止發生萎蔫現象 b、f 。
12.如圖所示是小科在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示意圖,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該裝置放在20 ℃環境中。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 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30 min后,針筒的容量需要調至0.6 mL的讀數,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X的位置。據此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以釋放出的氧氣量來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mL/h。
(2)看到用這一方法,“勝哥”指出了這樣測量光合作用速率比實際的光合速率要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原實驗中只增加光照強度,則針筒的容量仍維持在0.6 mL讀數處。在另一相同實驗裝置中,若只將溫度提升至30 ℃,針筒容量需要調至0.8 mL讀數,才能使水滴維持在X的位置上。比較兩個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照條件下,由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由緩沖液補充,同時釋放的出的氧氣導致密閉裝置內的氣體壓強增大,若是水滴X不移動,其針筒中單位時間內的氧氣容量的增加就代表表觀光合速率的大小,由題可知,若以釋放出的氧氣量來代表表觀光合速率,該植物的表觀光合速率是(0.6-0.2)×2=0.8(mL/h)。(2)比實際的光合速率要低,是由于細胞呼吸作用要消耗一部分氧氣。(3)如果在原實驗中只增加光照強度,則針筒的容量仍維持在0.6mL讀數處.在另一相同實驗裝置中,若只將溫度提升至30℃,針筒容量需要調至0.8mL讀數,才能使水滴維持在X的位置上.比較兩個實驗可以得出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提高溫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結論。
答案:(1)0.8 (2)植物同時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氣 (3)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溫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或在這兩個實驗中,光照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溫度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
13.為研究光照強度對某種水草光合作用的影響,“勝哥”在20 ℃恒溫條件下,測定光照強度與二氧化碳吸收量的關系,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圖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
(2)圖中BC段曲線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響水草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除了光照強度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B點二氧化碳相對吸收量為零,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2)BC段曲線對應的外界條件是光照強度越來越強,對應的光合作用強度就越來越強。(3)可以從光合作用的表達式,尋找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
答案:(1)等于 (2)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強度就越強,二氧化碳吸收量越多
(3)溫度(或二氧化碳濃度) 。
14.小科在看到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的微課視頻《探究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的思維推理后,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有了很大的提升。下圖中,甲圖表示現代智能溫室,乙圖表示用傳感器測定的溫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一天中的變化,丙圖表示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夜間溫度控制在20 ℃和30 ℃時,分別測得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以下推理過程:
(1)新疆的水果為何特別甜,是因為含糖量高。同一種水果的含糖量是由其積累的有機物多少決定的。圖乙中,造成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的濃度上升的主要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__,通過該過程,水果內的有機物的含量會_______;造成BD段二氧化碳濃度逐漸降低的主要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水果內的有機物含量會______________。根據圖乙,增加甲圖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丙中,對比兩條曲線,相同時間內,溫度為________℃時,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高,實驗表明,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水果的______________越強。可見,在白天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甲圖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圖乙中AB段和DE段二氧化碳的濃度上升的原因是植物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結果.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導致有機物含量下降.BD段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結果.由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使得有機物含量逐升高。(2)據圖可見:當溫度為30℃,二氧化碳含量多;當溫度為20℃,二氧化碳含量少.由此可見:在一范圍內,溫度越高,水果的呼吸作用越強.所以夜晚適當降溫,會抑制呼吸作用,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答案:(1)呼吸作用 下降 光合作用 增加 適當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
(2)30 呼吸作用 夜晚適當降溫 。
15.“勝哥”設計了如圖的三個裝置,用以探究學習植物的生理作用。其中三個裝置中的植物、培養液、隔板、光照等條件都完全相同。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已知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
(1)實驗前應該將培養植物的裝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以將葉中的淀粉轉運或耗盡。
(2)甲、乙兩組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個裝置在光下照射幾個小時后,透明鐘罩內壁上有水珠出現,這些水珠是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_________散發出來的。
(4)分別將甲、乙、丙的葉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進行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
(5)甲、乙、丙的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葉片不會變藍的是_________。
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段時間后,甲、乙裝置中培養液的水分分別減少了100 mL、95 mL。甲比乙多減少的水分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解析:(1)為了驗證光合作用的產物,實驗前應該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盡。(2)甲、乙兩組實驗的變量是二氧化碳。(3)三裝置在光下照射幾個小時后,透明鐘罩內壁上有水珠出現,它們是從葉片的氣孔處散發出來的。(4)分別將甲、乙、丙的葉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進行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5)甲裝置中有二氧化碳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主要是淀粉),乙、丙裝置中的氫氧化鈉和石灰水能構吸收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甲、乙、丙的葉片脫色后,滴入碘液,葉片不會變藍的是乙、丙。
(5)甲、乙、丙的培養液的水分分別減少了100ml、95ml、95ml。說明甲比乙、丙多減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1)黑暗的環境中 (2)二氧化碳 (3)氣孔 (4)葉綠素 (5)乙和丙 乙是因為缺少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丙是因為沒有光合作用的條件光照 (6)光合作用 。
16.“勝哥”準備在學校的菜園里種植玉米,為保證水、肥等條件下,要讓玉米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光能,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如圖中甲所示為玉米葉片在陽光下進行一些生理活動;圖乙所示為葉面積指數與農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兩生理過程的關系(葉單位指數是指單位面積上植物的總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越大,葉片交錯重疊程度越大)。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葉面積指數為________時(從橫坐標已標數據選),對農作物的增產最有利。
(2)通過對圖乙曲線的分析,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實際量隨葉面積的不斷增大而增大;當葉面積指數等于40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實際量相差最大。
答案:(1)40 (2)合理密植,對農作物的增產有利 。
1. (2020.金華麗水)為探究植物種子呼吸作用的產物,用如圖裝置進行對照實驗:先在A、B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再往A試管中加入適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則試管B中應加入等量的---( )
A.已浸水及消毒的綠豆種子
B.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
C.已浸水及未消毒的蠶豆種子
D.已煮熟及未消毒的蠶豆種子
考點: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對照實驗中需要控制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他因素都相同。根據探究的問題可以確定控制的變量。由題中信息"為探究植物種子呼吸作用的產物”可知,實驗需要研究種子的呼吸作用的產物,需要控制-組有種子進行呼吸作用另一組種子不進行呼吸作用,并使其他條件都相同。由A試管中加入適量的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可知, B試管中應加入等量的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煮熟的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其他條件與A相同。A. B形成對照, B選項正確,A. C. D錯誤。 故選B 。
2. (2021.麗水)我國宣布力爭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即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互相平衡(如圖)。下列途徑中屬 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燒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考點: 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故A正確;BCD、化石燃料的燃燒、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會消耗氧氣, 釋放二氧化碳;故BCD錯誤; 故答案為: A。
3. (2020.湖州)葉綠素是一類含鎂的有機物 ,是葉綠體中的重要色素,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葉綠素---( )
A.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綠光 B.存在于植物體的每個細胞中
C.能溶解在酒精中 D.含有的鎂用于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
考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解析: 1.物體的顏色由物體反射的光的顏色決定;2.植物體中只有部分植物細胞含有葉綠體結構,根、莖、葉的表皮等都沒有葉綠體結構。綠色的嫩莖和葉中的保衛細胞,葉肉細胞具有葉綠體結構;
3.葉綠素易溶解在酒精中;4.鎂是形成葉綠素結構的重要元素,沒有鎂的存在不能形成葉綠素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A.葉綠素呈綠色,是因為反射了綠光而顯示出的顏色, A錯誤;
B.植物體中的很多細胞其實也是沒有葉綠素的, B錯誤;
C.葉綠素能溶解在酒精中說法正確, C正確;
D.鎂是合成葉綠素的重要金屬元素,主要不是來調節植物的生命活動的, D錯誤。
故選C 。
4. (2020 溫州)植物光合作用在葉中合成有機物時,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物質進出葉片的是---( )
考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
解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制造有機物,并放出氧氣的過程。二氧化碳主要由葉從空氣中獲得,水主要由根吸收運輸到葉。
A.圖中葉片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這應該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A錯誤; .
B.二氧化碳和水進入葉片,氧氣離開葉片,符合光合作用過程, B正確;
C.光合作用時氧氣應該是離開葉片,水應該進入葉片, C錯誤
D.氧氣和二氧化碳符合光合作用,但水應該是進入葉片的,圖中是離開, D錯誤。
故選B 。
5.(2020 衢州)雷竹筍是一種常見的食材,肉質細嫩,營養豐富, 卻不宜多食。
(1)雷竹筍常帶有苦味是因為含有氰苷。氰苷在酶的催化下會產生有毒的氫氰酸( HCN) , HCN沸點為26℃。為避免食用雷竹筍時因HCN引起中毒,烹飪時應 。
(2)當雷竹筍從地下鉆出土壤,筍尖被陽光照射后會轉為綠色,俗稱“出青”。出青后的筍含有更多的氰苷。為避免雷竹筍在出土后繼續生長的過程中出青,農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如圖為竹子與竹筍的生長示意圖,箭頭表示糖類的運輸方向。 下列關于糖類的來源及其運輸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
A.蒸騰作用導管 B.光合作用導管 C.呼吸作用篩管 D.光合作用篩管
考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
解析: 1.根據題中信息" 氰苷在酶的催化下會產生有毒的氫氰酸( HCN ) , HCN沸點為26℃”可知,通過加熱可使HCN沸騰跑出;
2.由題意知,"出青“是因為受光照引起的,所以可通過避免使長高的雷竹筍受到光照;
3.蒸騰作用是將根吸收的水從葉中散發出去。呼吸作用是消耗有機物釋放能量的過程。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機物的過程。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
(1) 由題意可知,溫度只要達到或超過26°C時, HCN就會沸騰跑出,所以為避免食用雷竹筍時因HCN引起中毒,烹飪時應煮熟煮透(或開蓋煮、焯水浸泡等) ;
(2)”出青“是因為受光照引起的,所以可通過避免使長高的雷竹筍受到光照,所以為避免雷竹筍在出土后繼續生長的過程中出青,農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覆蓋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體 ;
(3)糖類是有機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其運輸的結構是篩管, D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 (1)煮熟煮透(或開蓋煮、焯水浸泡等,其他有加熱高溫處理方法的合理答案也給分) (2) 覆蓋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體(3) D 。
6. (2020 金華麗水)到19世紀末,經幾代科學家對光合作用的不斷探索,得到結論:光合作用反應物是H2O和CO2 ,產物是O2和有機物。為了探究產物O2中的O元素來源,科學興趣小組從元素守恒的角度進行了猜想。猜想一:O2全部來源于CO2;猜想二:O 2全部來源于H2O;猜想三:O同時來源于兩者。為了求證,他們查閱資料如下:
資料1:19世紀末,科學家普遍認為氣體之間更容易轉化,認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O2和O2,所以O2來自于同為氣體的CO2。
資料2: 1937年,英國化學家希爾通過實驗發現:離體葉綠體在光照條件下使水分解,釋放出O2,并還原電子受體。
資料3:1939年,已經發現了氧的同位素。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利用18O標記的H2 18O和C 18O2分別培養小球藻,光照相同時間后,檢測甲、乙兩試管中產生的氧氣是否含18O,如圖所示。
根據所學知識,結合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資料2的實驗結論 (填“支持”或“不支持”)資料1的觀點;
(2)根據資料3的實驗結果,分析可得猜想 成立。
考點:光合作用的原料、 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
解析:(1)根據資料2的描述可知, 02來源于水的分解,與加入的二氧化碳無關;而資料1的觀點是: O2來源于二氧化碳,因此資料2的實驗結論不支持資料1的觀點。
(2)兩個試管中都有氧4氣生成,關鍵是確定生成的氧汾子的種類來自于二氧化碳還是水。
根據資料3的圖片可知,
甲:生成氧氣的分子1802只能來自于水分子H2180 ,不能來自于CO2 ;
乙:生成氧氣的分子02只能來自于水分子H2O ,不能來自于c1802 ;
那么分析可得:猜想二成立。
故答案為: (1) 不支持 (2) 二 。
7. (2020 杭州)小金為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實驗:
(1)該實驗的目的是 。
(2)將錐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
(3)①②試管中的金魚藻在加入前要經過24小時暗處理,若暗處理后立即脫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觀察到金魚藻葉片變藍色 (選填“能”或“不能”)。
(4)②試管中金魚藻在光照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中的氣體主要是 。
考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
解析:(1)本實驗中①②兩試管中一個含二氧化碳,一個不含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為該實 驗唯一變量,實驗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因為實驗變量為二氧化碳,故需要實現將水煮沸以除去溶解其中的二氧化碳,并 立即加塞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金魚藻在加入前經過24小時的暗處理,其原有有機物已被消耗并運走,故立即脫 色并滴加碘液不能觀察到葉片變藍色;
(4)金魚藻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氣泡,氣體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氧氣。
故答案為:(1)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煮沸是為了除去錐形瓶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立即加塞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溶于水; (3)不能; (4)氧氣 。
8. (2021 臺州)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可以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制造的有機物質量來表示。某同學按下列步驟測量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
①選取n張對稱性良好的樟樹葉片,將每張葉片標記為如圖的A、B兩部分;
②將葉片的A部分作遮光處理,B部分不作處理;
③光照小時后,在所選的每張葉片A、B的對應部位各截取面積為S的小方片,分別烘干,稱得A部分小方片總質量為mA,B部分小方片總質量mB;
④計算出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
(1)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步驟①中選取的樟樹葉片在數量上有什么要求 。
(2)另一同學認為,上述方法在測量時沒有考慮光合作用產物會運出葉片,這樣會使測量結果存在較大的偏差。為了減小偏差,在步驟②之前對葉片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
A.摘下葉片以切斷葉柄 B.環剝葉柄以切斷篩管 C.破壞葉柄木質部以切斷導管
(3)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可表示為 。(用字母表示)
考點:控制變量法光合作用的原理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分解代謝是異化作用的別稱,是生物體將體內的大分子轉化為小分子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而有氧呼吸是異化作用的重要方式。
(1) 由于樹葉的質量較小,而只取一小塊稱量,質量會更小,因此在實驗中為了使實驗結果準確,要盡可能多的多選取樟樹葉片;
(2)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是通過葉柄中的篩管運出,因此通過環剝葉柄切斷篩管;
(3)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始終在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因此t小時后,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是;所以樟樹葉光合作用速率為 。
故答案為: (1)盡可能多; (2)B; (3) 。
9.(2016紹興)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同種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葉在29℃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_毫克。
(2)圖乙是29℃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b點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溫度由29℃改為27℃,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________方。
考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1)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9℃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3毫克;葉在29℃時光照1小時后與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是3毫克.葉在29℃光照1小時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時候還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3毫克.因此實驗中,葉在29℃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3+3+3═9(毫克)。(2)圖乙是29℃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b點的含義是29℃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3)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9℃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3毫克,葉在27℃時,暗處理1小時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1毫克,表明29℃時的呼吸作用比27℃時的呼吸作用強,產生的二氧化碳多,因此若溫度由29℃改為27℃,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上方。
答案:(1)9 (2)29℃時,此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相等(3)上 。
10.(2016金華)小科同學發現一個生活現象,道路兩旁的紅葉石楠春天長出紅色的嫩葉,到了夏天,這些紅色的葉片變成了綠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溫度高或光照強有關,于是,小科決定研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他借鑒“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實驗,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組別 甲組 乙組
實驗材料 同種紅葉石楠多株 同種紅葉石楠多株
環境條件 陰暗、低溫 光照充足、適宜溫度
處理方法 將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實驗環境中一段時間
(1)交流評價:學習小組同學對該實驗方案討論后認為,因為實驗選材和環境條件設置沒有控制好變量,該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請你對該實驗方案進行改進:
①對實驗材料選擇的改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組的環境條件應該重新設置為____________。
(2)實驗預期;假如光照對葉片變綠確實有影響,預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光合作用;科學探究。
解析:(1)①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為保證變量唯一,試驗中的材料應該是同一株紅葉石楠部分葉片。②該試驗是探究“光照能否影響葉片變綠”.變量是光照,所以甲組的環境條件應重新設置為陰暗、適宜的溫度。(2)試驗現象:甲組不變綠,乙組變綠。
答案:(1)①同一株紅葉石楠部分葉片 ②陰暗、適宜的溫度 (2)甲組不變綠,乙組變綠
11.(2017金華)圖1為探究CO2是否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其中a為實驗組,b為對照組。完成圖1所示探究后,將b裝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環境中一晝夜,用2張大小相等的鋁箔在該植株某一葉片綠色部分的相同位置從上下兩面蓋嚴,然后放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后,去掉鋁箔,摘下該葉片,將該葉片進行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處理,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2所示。請回答:
(1)圖1中用塑料袋扎緊花盆的實驗設計思路是______(選填字母)。
A.確保植株與玻璃鐘罩內空氣隔絕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干擾
C.防止NaOH溶液對植株根系的影響
D.排除土壤土質差異的干擾
(2)將圖1中b裝置放在某環境中培養一晝夜,測得這一晝夜內該玻璃鐘罩內CO2濃度下降。由此可知,該植株在這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強度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
(3)圖2中,A時刻葉片經酒精脫色后呈______色。B時刻葉片在陽光充足、條件適宜的環境中,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考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1)由題中裝置可看出,實驗中已經利用了密閉的玻璃鐘罩來確保植株與外界空氣進一步隔絕,而“用塑料袋扎緊花盆”只能確保花盆與外界隔絕氣體交換,A錯誤;用塑料袋扎緊花盆能確保花盆與外界隔絕氣體交換,因此可以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謝活動的干擾,B正確;放置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裝置中原有的或產生的二氧化碳,該溶液對植物根系無影響,C錯誤; 土壤土質不是氣體,塑料袋不會起到該作用,D錯誤。因此由圖1中用塑料袋扎緊花盆的實驗設計思路是排除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作用產生CO2的干擾,故選B。(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因此由“將圖1中b裝置放在某環境中培養一晝夜,測得這一晝夜內該玻璃鐘罩內CO2濃度下降”可知,該植株在這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3)“將b裝置中的植株取出,放在黑暗的環境中一晝夜”目的是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因此圖2中,A時刻葉片經酒精脫色后呈黃白色。B時刻葉片在陽光充足、條件適宜的環境中,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經脫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處理后葉片未遮光部分呈藍色。
答案:(1)B (2)大于 (3)黃白 能 。
12.(2017紹興)如圖甲,智能溫室大棚能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CO2濃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滿足大棚內作物生長發育的需求。乙圖表示大棚內A、B兩種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請分析回答:
(1)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于植物的_________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大棚內的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_______點。
(3)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_________(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內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考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
解析:(1)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內壁上經常出現小水珠”,這些小水珠部分來自植物的蒸騰作用,還有部分來自土壤水分的蒸發。(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長”,必須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因此大棚內光照強度至少應大于d點。(3)從圖乙中看出,當光照強度為f時,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當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A的二氧化碳釋放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釋放量大,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強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強度。因此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內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時間、晚上降溫等。
答案:(1)蒸騰 (2)d (3)多于 (4)增加光照時間 。
13.(2017衢州)小科利用如下實驗裝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1)圖甲實驗設立B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乙,把數棵新鮮青菜裝入塑料袋中,扎緊袋口,在____________________環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松開袋口,插入導管立即扎緊袋口,并將導管口插入燒杯中,緩慢擠壓塑料袋,蠟燭熄滅。該現象能否說明青菜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 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1)圖中兩個裝置中分別裝有萌發的種子和煮熟的種子,一段時間后,由于A瓶中的種子在呼吸時,產生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B瓶由于煮熟的種子,石灰水變化不大,因此B裝置起到對照作用。(2)圖乙,為防止新鮮青菜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應在黑暗或無光照環境中放置十二小時后,否則,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實驗現象不明顯.蠟燭熄滅,該現象不能說明青菜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燒杯中的燭焰熄滅只能說明塑料袋中的氧氣含量少,而不能說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不支持燃燒的氣體不僅有二氧化碳,還有其他氣體如氮氣、二氧化氮等氣體.證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進行檢驗。
答案:(1)與A組進行對照(或對照) (2)黑暗或無光照 不能,燒杯中的燭焰熄滅只能說明塑料袋中的氧氣含量少,而不能說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證明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進行檢驗 。
14.(2017嘉興)農業生產中為了獲得高產,就要設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為此,某興趣小組開展了“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實驗研究。
【實驗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可以通過檢測氧氣的釋放速率來測定;產生的氧氣滯留在葉片,會使葉片在液體中上浮。
【實驗器材】長勢相似的綠蘿葉片、不同濃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釋放CO2)、注射器、打孔器、如圖所示的實驗臺(不同高度放有三組燒杯)等。
【實驗步驟】
①用打孔器在綠蘿葉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圓葉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葉片細胞間隙的氣體,使葉片在蒸餾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組的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體積相同、濃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慮溶液密度差異),然后用鑷子將小圓葉片放入燒杯中,每個燒杯10片;
③點亮LED燈帶,記錄每個燒杯中8個葉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時間。時間越長,表示光合作用強度________。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可知,本實驗中設置的自變量有二氧化碳濃度和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果】葉片上浮的平均時間記錄如表。(單位:秒)
組 別 NaHCO3相對濃度
50 100 150
低光強組 968 801 720
中光強組 883 632 498
高光強組 767 476 358
【實驗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光照越強、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
【評價反思】
①本實驗的重要改進是用LED冷光源代替傳統的白熾燈,這一改進對該探究的主要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每個燒杯放10個小圓葉片,而統計時只選取前8個小圓葉片上浮的平均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 。
解析:【實驗步驟】③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可以通過檢測氧氣的釋放速率來測定;產生的氧氣滯留在葉片,會使葉片在液體中上浮.點亮LED燈帶,記錄每個燒杯中8個葉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時間.時間越長,表示光合作用強度越弱.觀察實驗裝置可知,該生物興趣小組是以二氧化和光照強度為變量設置的實驗來驗證光合作用的強弱。【評價反思】①本實驗的重要改進是用LED冷光源代替傳統的白熾燈,這一改進對該探究的主要意義是減小白熾燈發熱造成不同的溫度條件。②實驗中每個燒杯放10個小圓葉片,而統計時只選取前8個小圓葉片上浮的平均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排除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答案:【實驗步驟】越弱;光照強度 【評價反思】①減小白熾燈發熱造成不同的溫度條件;②排除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
15.(2017溫州)民以食為天,如何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與品質,是科研工作者長期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材料一: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喜高溫、多濕環境。
材料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或降低)相同溫度,吸收(或放出)熱量較多的,比熱較大。水的比熱比沙土大。
材料三:西北某地農民因地制宜,綜合應用多種“稻田怪招”,不施農藥與化肥,還能大大提高水稻的產量與品質(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①針對種植地土壤是顆粒細小、透氣性差的黏土這一狀況,種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摻入一定量的沙子。②水稻種植一段時間后,將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為2.5厘米。③每隔7~10天,給稻田斷水一段時間,形成缺水環境,以殺死稻田中的小動物及寄生蟲(對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沒有明顯影響),而后對稻田進行補水。
結合上述信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多種“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產量與品質作出解釋。
考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①針對種植地土壤是顆粒細小、透氣性差的黏土這一狀況,種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摻入一定量的沙子。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②水稻種植一段時間后,將灌溉后通常保護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為2.5厘米.降低水位即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溫度,促進水稻的光合作用,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溫,減弱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提高產量.③每隔7-10天,給稻田斷水一段時間,形成缺水環境,以殺死稻田中的小動物及寄生蟲(對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沒有明顯影響),而后對稻田進行補水.短暫的缺水期,能殺死稻田寄生蟲以及其他小動物,其尸體被分解者分解后被根吸收,為水稻提供豐富的元素,避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質。
答案: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水位即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溫度,促進水稻的光合作用,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溫,減弱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提高產量。短暫的缺水期,能殺死稻田寄生蟲以及其他小動物,其尸體被分解者分解后被根吸收,為水稻提供豐富的元素,避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質。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普兰店市| 新兴县| 安溪县| 灌云县| 博客| 离岛区| 徐闻县| 洛川县| 平凉市| 神木县| 即墨市| 绥化市| 彩票| 岗巴县| 汝州市| 石河子市| 长海县| 长武县| 江阴市| 龙陵县| 台山市| 门头沟区| 嘉禾县| 鹿泉市| 睢宁县| 涟源市| 南部县| 大新县| 兴仁县| 自治县| 灵台县| 托里县| 嵩明县| 延安市| 龙门县| 库尔勒市| 简阳市| 青河县| 仙游县|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