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地震中的避險與自救》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當地震等破壞力極大的災難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免遭不幸呢?結合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人和事,樹立正確的生命觀,了解地震中的逃生、自救知識,掌握地震中的逃生、自救方法,學會正確逃生、自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和嚴重危害;通過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自我保護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困難中的互助精神。二、教學目標通過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知識水平,生活學習環境,心理特點,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事實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壞性,知道面對地震時的避難方法。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地震發生時的避難方式,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地震防震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樹立認識自然,戰勝災害的堅定信念。(2)通過對學生進行地震災害的國情教育,培養學生的防災意識。三、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地震知識。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提高安全保護意識,珍愛生命。難點:知道在地震中如何自救及互救。四、教法設計和課時分配1、教法設計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體驗感悟法2、課時分配一課時五、教學媒體的選擇和運用本課使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圖片動畫等內容融合在一起,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 六、主要教學過程設計(一)導入活動在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音樂下,展示一組圖片,看過之后提問:此樂此景讓你有怎樣的感受?(1)我國四川等省就遭受了特大的地質災害,播放短片。(2)這次地震給人們帶來了多大的危害啊!能把你從電視、網絡、報紙上聽到、看到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嗎?(3)根據學生發言,點擊圖片(圖片共三張:一位婦女在變成廢墟的家園前哭泣的照片;數名小學生被壓在坍塌的教學樓下,永遠閉上了眼睛的照片;人們失去親人、失去家園后悲痛欲絕的臉)(二)講授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匯報)1、原因和危害(1)、學生匯報關于地震形成的原因相關資料。(來自于課前網絡搜集)原因:電腦演示由于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形成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烈,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2)、學生匯報地震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如:摧毀公路、鐵路、橋梁、水壩、樓房、傷害人和動植物等。(電腦演示說明)2、如何科學防護(1)、教師介紹大地震來臨時是有些征兆的,如地面顛動,人站立不穩,出現地聲、地光等。從地震發生到房屋遭到破壞,一般約有十幾秒鐘時間,如何利用這十幾秒鐘來進行科學防護,是非常重要的。(2)、以學校生活為例,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地震來臨時如何進行科學防護。(3)、學生討論交流結果,匯報方法。(4)、學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進行演練。根據實際情況相互評價找出不足,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互助精神。(三)教師總結,以演習結束活動。(拉響警笛 教師喊:地震啦。學生立即做出反應。)(四)教學延伸課后完成的活動主題:“我是小小宣傳員”,要求自己設計宣傳單,向大家宣傳有關地震、防震的知識和技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