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第3講 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作業)1、“3.29西昌木里森林火災”令人痛惜,究其原因,主要是氣候干燥和大量的枯枝敗葉堆積??葜∪~堆積未被分解,是因為生態系統中哪種角色沒有扮演好(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2、水稻田中,水稻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主要作用( )A.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B.為生態提供物質和能量,并促進大氣的碳氧平衡C.促進有機物分解D.給人們一種美麗賞受3、下列選項中,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br/>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樹木B.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等無機環境C.一片麥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陽光、空氣等無機物D.一個池塘中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 B.生產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C.能量在傳遞過程中逐級遞減 D.生態系統需要不斷輸入能量5、如圖表示某農田生態系統幾種生物的關系圖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能→水稻→蝗蟲→蛙”是一條食物鏈B.圖中所有生物可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C.圖中的蝗蟲和田鼠之間的關系是競爭關系D.生物難以分解的物質在蝗蟲體內積累最多6、如圖依次表示4個不同生態系統的有關數據或關系。①表示各營養級重金屬富集后的積累量,②表示各營養級有機物含量,③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關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據圖所繪的食物鏈,正確的是( )A .圖①:丙→甲→乙→丁 B.圖②:丙→乙→甲→丁C.圖③:丁→甲→乙→丙 D.圖④:戊→乙→丙→甲→丁7、冬天青蛙要冬眠( ?。?br/>A.生物能適應環境 B.青蛙不適應寒冷環境 C.生物能影響環境 D.生物要休息8、若把一片油菜花地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那么是( )A.油菜花地上所有的油菜花 B.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C.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無機環境 D.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9、某海灣淺水處生長著綠藻,稍深處生長著褐藻,再深處生長著紅藻。影響海洋植物分層分布的主要生態因素是( )A.陽光 B.溫度 C.鹽度 D.空氣10、圖中的甲是某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關系示意圖,乙是因某種原因導致在該食物網中三種生物體內有害物質相對含量的直方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乙中的c對應圖甲中的生物是草B.為了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必須保護好b,把a全部殺掉C.圖甲中生理過程②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D.在生理過程④中,分解者可以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1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能維持相對穩定狀態,是因為( )A.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 B.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C.生產者總數是最多的 D.人工控制的結果12、下表是某水域生態系統流進各營養級的能量數值表,表中a、b、c、d分別表示不同的營養級,其構成的食物鏈是( )生物種類 a b c d能量(J/M2) 141.1×105 15.9×105 0.88×105 871.3×105A. a→b→c→d B. d→c→b→a C. d→a→b→c D. c→b→a→d13、小濱做了個生態魚缸放于有陽光的窗邊,缸中有金魚藻、田螺、金魚等,請分析回答:(1)金魚藻的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由此可判定它屬于 植物。(2)金魚藻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因此它在生態系統中屬于 者。(3)魚缸中,金魚藻和金魚通過 關系形成食物鏈,通過食物鏈,魚缸生態系統進行著 循環和能量流動,能量流動具有 性和 兩個特點,缸中分解者除了田螺外,還有腐生的 。(4)該生態瓶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動態平衡,主要原因是:①具有穩定的 來源,②動物等生命活動產生 供植物光合作用。14、位于某市西郊的大楓湖是蘇中里下河地區最大最深的湖泊,湖區內各種植物多達120余種,野生動物50余種。尤以清水大閘蟹聞名四海。整個湖區風景旖旎,其蘆蕩迷宮更為全國之最,已入選中國吉尼斯記錄,與丹頂鶴自然保護區、麋鹿自然保護區并稱“鹽城最美自然景觀”。請根據以上資料回答:(1)蘆葦在生態系統的成分中屬于 ,蘆葦不能像蒼松那樣長得粗壯,是因為蘆葦的莖中沒有 。(2)從分類角度看,大閘蟹屬于 動物(選填“無脊椎”或“脊椎”);從進化角度看,大閘蟹比丹頂鶴和麋鹿 ;從能量流動角度看,大閘蟹生命活動所霜能量歸根到底源于 。15、草地貪夜蛾是一種危害農作物的昆蟲,目前對我國部分地區的農業已造成一定災情。(1)蘇云金芽孢桿菌可以用來防治草地貪夜蛾,這兩種生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2)如圖所示為一種防治方法:將草地貪夜蛾愛吃的草種在農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釋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貪夜蛾,進而降低災情。請寫出其中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3)草地貪夜蛾對農田生態系統會造成毀滅性破壞,而對森林生態系統卻影響相對較小,這說明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____________就越弱。16、湖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稱。湖州人創造了“?;~塘”的生態工程,通過桑葉養蠶、蠶糞養魚、塘泥肥地等農作方式,實現了物質的良性循環和多途徑利用。(1)蠶和魚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2)從能量流動的角度看,把蠶糞作為養殖魚類的食料,其目的是 。17、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生活著狐、蛇、鷹等多種生物,請根據圖1、圖2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圖1是該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 (填“老虎”、“兔子”);(2)圖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三類生物中的一類,甲對應的生物類別是 ?。?br/>(3)如果人類大量捕殺鷹,則短時間內數量一定減少的動物是 。18、鯨落是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是科學家研究深海生態系統演化的重要依據。2020年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號”科考船在南海深海處首次發現一個長約3米的鯨落(如圖)。 從鯨死亡,尸體開始下沉到鯨落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 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移動清道夫階段:在鯨尸下沉至海底的過程中,鯊魚等生物以鯨尸中的上皮組織、_______組織、部分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為食。(2)機會主義者階段:一些無脊椎動物以海底的鯨尸作為棲居地,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繁殖,同時這些棲居者也在啃食殘余鯨尸,說明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__________。(3)化能自養階段:大量厭氧細菌進入鯨骨,分解其中的有機物,產生硫化氫?;茏责B細菌利用硫化氫中的 進行生長繁殖,而與化能自養細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補充。(4)礁巖階段:當殘余鯨骨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后,鯨骨的礦物遺骸會化為礁巖,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________構成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19、請根據下列草原生態系統的圖示回答問題:(1)請寫出圖1中一條最長的食物鏈______;(2)若此生態系統受到鉛污染,一段時間后體內積存鉛最多的生物是______;(3)已知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效率為10%~20%,假如該草原只有綠色植物→鼠→鷹一條食物鏈,如果綠色植物固定在有機物中的能量為360千卡,若能量按20%傳遞,那么鷹最多可從中獲取______千卡的能量;(4)如圖2該生態系統中某些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這些生物構成了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方向是______;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5)草原生態系統比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強的原因是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第3講 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作業)1、“3.29西昌木里森林火災”令人痛惜,究其原因,主要是氣候干燥和大量的枯枝敗葉堆積。枯枝敗葉堆積未被分解,是因為生態系統中哪種角色沒有扮演好( )A.生產者 B.消費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解析]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現成的有機物如動物尸體和植物的枯枝敗葉等,如果生態系統中缺少分解者,是枯枝敗葉會堆積起來。[答案]C2、水稻田中,水稻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主要作用( )A.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B.為生態提供物質和能量,并促進大氣的碳氧平衡C.促進有機物分解D.給人們一種美麗賞受[解析] 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同時,釋放氧氣,促進大氣的碳氧平衡,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在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們能將動植物殘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促進了物質的循環,因此,水稻是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主要作用是:為生態提供物質和能量,并促進大氣的碳氧平衡,故選B。[答案]B3、下列選項中,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樹木B.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等無機環境C.一片麥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陽光、空氣等無機物D.一個池塘中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解析]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樹木,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沒有其它生物,也沒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構成生態系統,不符合題意;B、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等無機環境,只要非生物部分,沒有生物部分,不能構成生態系統,不符合題意;C、一片麥地上的所有生物和陽光、空氣等無機物,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是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是一個生態系統.符合題意;D、一個池塘中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只有生物部分,沒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構成生態系統,不符合題意。[答案]C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A.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 B.生產者的能量不能流向分解者C.能量在傳遞過程中逐級遞減 D.生態系統需要不斷輸入能量[解析] A.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正確;B.能量由生產者流向消費者,又由消費者流向分解者,不正確;C.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動要消耗能量,所以能量在傳遞過程中逐級遞減,正確;D.因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是逐級遞減的,所以生態系統需要不斷輸入能量,正確。[答案]B5、如圖表示某農田生態系統幾種生物的關系圖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能→水稻→蝗蟲→蛙”是一條食物鏈B.圖中所有生物可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C.圖中的蝗蟲和田鼠之間的關系是競爭關系D.生物難以分解的物質在蝗蟲體內積累最多[解析] A.“太陽能→水稻→蝗蟲→蛙”不是一條食物鏈,食物鏈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微生物,所以食物鏈中沒有太陽能,錯誤;B.圖中所有生物可構成一個生物群落,不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還要包括群落的無機環境,不正確;C.圖中的蝗蟲和田鼠之間的關系是競爭關系,正確;D.生物難以分解的物質在最高級別的消費者體內積累最多,所以蛇體內積累多于蝗蟲,錯誤。[答案]C6、如圖依次表示4個不同生態系統的有關數據或關系。①表示各營養級重金屬富集后的積累量,②表示各營養級有機物含量,③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關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據圖所繪的食物鏈,正確的是( )A .圖①:丙→甲→乙→丁 B.圖②:丙→乙→甲→丁C.圖③:丁→甲→乙→丙 D.圖④:戊→乙→丙→甲→丁[解析]A、①表示各營養級重金屬富集后的積累,生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增加,所以食物鏈:丁→乙→甲→丙;A不符合題意;B、②表示各營養級有機物含量,能量沿著食物鏈逐級遞減,營養級別越低,有機物的總量越多,所以食物鏈:丙→乙→甲→??;B符合題意;C、③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關系,由圖可知,丁為生產者,甲和乙為消費乾,丙為分解者,食物鏈為:丁→甲→乙或丁→乙,C不符合題意;D、④表示能量金字塔,能量流經生態系統各營養級蝗是逐級遞減的,所以營養級別越高,能量總量越少,故食物鏈:戊→乙→甲→丁或戊→丙→甲→丁,D不符合題意。[答案]B7、冬天青蛙要冬眠( ?。?br/>A.生物能適應環境 B.青蛙不適應寒冷環境 C.生物能影響環境 D.生物要休息[解析] 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樹必須種植耐旱樹種沙棘.沙棗才能容易成活,若種植需水較多的水蓮在很難成活.有些動物如青蛙在冬天要進行冬眠,變溫動物體溫隨著環境溫度而變化,冬天溫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因溫度過低而凍傷甚至凍死,因此青蛙在冬天要進行冬眠是變溫動物對冬季寒冷環境的一種適應,是生物適應環境。[答案]A8、若把一片油菜花地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那么是( )A.油菜花地上所有的油菜花 B.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C.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無機環境 D.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解析] 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環境,A、油菜花地上所有的油菜花:只有植物,沒有動物、細菌真菌等生物,也沒有環境,B、、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沒有環境,把生物與環境分割開了,所以ABC都不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因此不是生態系統;C、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無機環境,沒有生物,所以不是生態系統,D、油菜花地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既包括了森林這個環境,也包括了森林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是一個生態系統,故選D。[答案]D9、某海灣淺水處生長著綠藻,稍深處生長著褐藻,再深處生長著紅藻。影響海洋植物分層分布的主要生態因素是( )A.陽光 B.溫度 C.鹽度 D.空氣[解析]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淺到深越來越弱,最淺處光最強,有紅光也有藍紫光,有利于綠藻利用,所以是綠藻;往下一些紅光穿透性不強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來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藍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藍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藍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紅藻;最深處沒有光,因此沒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所以影響海洋植物分層分布的主要生態因素是陽光。[答案]A10、圖中的甲是某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關系示意圖,乙是因某種原因導致在該食物網中三種生物體內有害物質相對含量的直方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乙中的c對應圖甲中的生物是草B.為了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必須保護好b,把a全部殺掉C.圖甲中生理過程②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D.在生理過程④中,分解者可以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解析] A.圖甲中食物鏈為:草→羊→狼,有害物質沿著食物鏈逐級增加,所以圖乙中食物鏈為:c→b→a,因此圖乙中的c對應圖甲中的生物是草,A正確;B.為了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保護b羊而把a狼全部殺掉,會破壞生態平衡,B錯誤;C.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無機環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實現了從無機環境到有機環境的物質循環,圖甲中的②是光合作用,能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固定在有機物中,C正確;D.在生理過程④中,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將枯枝落葉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D正確。[答案]B1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它能維持相對穩定狀態,是因為( )A.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制約 B.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C.生產者總數是最多的 D.人工控制的結果[解析]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它自身結構特點,但生態系統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動調節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大,反之,調節能力就小,故選B。[答案]B12、下表是某水域生態系統流進各營養級的能量數值表,表中a、b、c、d分別表示不同的營養級,其構成的食物鏈是( )生物種類 a b c d能量(J/M2) 141.1×105 15.9×105 0.88×105 871.3×105A. a→b→c→d B. d→c→b→a C. d→a→b→c D. c→b→a→d[解析]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方向會逐漸減少的,根據能量從多到少依次是d、a、b、c,因此食物鏈是d→a→b→c.食物鏈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由于食物關系而構成鏈條.它表示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其寫法是:起點是生產者,依次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一直到最高消費者,中間用箭頭連接,箭頭總是指向捕食者。[答案]C13、小濱做了個生態魚缸放于有陽光的窗邊,缸中有金魚藻、田螺、金魚等,請分析回答:(1)金魚藻的種子外有果皮包被,由此可判定它屬于 植物。(2)金魚藻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因此它在生態系統中屬于 者。(3)魚缸中,金魚藻和金魚通過 關系形成食物鏈,通過食物鏈,魚缸生態系統進行著 循環和能量流動,能量流動具有 性和 兩個特點,缸中分解者除了田螺外,還有腐生的 ;(4)該生態瓶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動態平衡,主要原因是:①具有穩定的 來源,②動物等生命活動產生 供植物光合作用。[解析] (1)被子植物的特征是,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種子有果皮包被,金魚藻的種子外有果皮包被,所以屬于被子植物。(2)金魚藻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生產者;(3)金魚以金魚藻為食物,生物之間通過這種吃與被吃的食物關系形成食物鏈,生產者體內的能量是來自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生態系統進行著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動物植物死后的遺體遺物被細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無機鹽等,二氧化碳、水、無機鹽又被植物體利用,所以細菌和真菌屬于分解者。(4)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太陽能,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固定在它們所制造的有機物中,太陽能變成化學能,然后通過食物鏈依次傳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兩個相反的過程,動植物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是通過呼吸作用釋放的,呼吸作用能夠利用空氣中的氧氣,把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釋放能量,產生的二氧化碳又能夠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答案] (1)被子 (2)生產 (3)吃與被吃 物質 單向 逐級遞減 細菌和真菌(4)能量 二氧化碳14、位于某市西郊的大楓湖是蘇中里下河地區最大最深的湖泊,湖區內各種植物多達120余種,野生動物50余種。尤以清水大閘蟹聞名四海。整個湖區風景旖旎,其蘆蕩迷宮更為全國之最,已入選中國吉尼斯記錄,與丹頂鶴自然保護區、麋鹿自然保護區并稱“鹽城最美自然景觀”。請根據以上資料回答:(1)蘆葦在生態系統的成分中屬于 ,蘆葦不能像蒼松那樣長得粗壯,是因為蘆葦的莖中沒有 。(2)從分類角度看,大閘蟹屬于 動物(選填“無脊椎”或“脊椎”);從進化角度看,大閘蟹比丹頂鶴和麋鹿 ;從能量流動角度看,大閘蟹生命活動所霜能量歸根到底源于 。[解析] (1)生態系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分、土壤等,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必要的生存環境,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消費者主要指各種動物,分解者是指細菌和真菌等營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草本植物莖包括表皮、薄壁細胞、維管束,其中維管束由韌皮部和木質部組成,沒有形成層,蘆葦屬于草本植物,沒有形成層,所以不能像蒼松那樣長的粗壯。(2)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根本區別是體內有無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大閘蟹體內沒有脊柱,所以是無脊椎動物,大閘蟹屬于節肢動物,丹頂鶴屬于鳥類,麋鹿屬于哺乳動物,所以,從進化角度看,大閘蟹比丹頂鶴和麋鹿低等,生態系統中生物所需的能量來源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并且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向下流動的。[答案] (1)生產者 形成層 (2)無脊椎 低等 太陽15、草地貪夜蛾是一種危害農作物的昆蟲,目前對我國部分地區的農業已造成一定災情。(1)蘇云金芽孢桿菌可以用來防治草地貪夜蛾,這兩種生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____________。(2)如圖所示為一種防治方法:將草地貪夜蛾愛吃的草種在農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釋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貪夜蛾,進而降低災情。請寫出其中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3)草地貪夜蛾對農田生態系統會造成毀滅性破壞,而對森林生態系統卻影響相對較小,這說明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____________就越弱。[解析](1)桿菌是細胞,有細胞結構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2)食物鏈:草→草地貪夜蛾→捕食蝽;(3)生態系統自動調節平衡的能力與生態系統的成分是否復雜、生物種類是否多有關,農田生態系統因為生物種類相對單純,成分簡單,所以自動調節能力較弱,而森林生態系統成分復雜生物種類較多故自動調節能力較強,生態平衡不容易被破壞。[答案] (1)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2)草→草地貪夜蛾→捕食蝽(合理即可) (3)自動調節能力16、湖州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稱。湖州人創造了“桑基魚塘”的生態工程,通過桑葉養蠶、蠶糞養魚、塘泥肥地等農作方式,實現了物質的良性循環和多途徑利用。(1)蠶和魚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2)從能量流動的角度看,把蠶糞作為養殖魚類的食料,其目的是 。[解析](1)蠶和魚都是動物,在該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2)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隨營養級升高而逐級遞減的,所以蠶糞作為養殖魚類的焦,目的就是減少能量損耗,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類,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1)消費者 (2)使能量更多地流向魚類(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類,提高能量利用率等)17、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生活著狐、蛇、鷹等多種生物,請根據圖1、圖2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圖1是該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簡圖,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 ?。ㄌ睢袄匣ⅰ?、“兔子”);(2)圖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三類生物中的一類,甲對應的生物類別是 ?。?br/>(3)如果人類大量捕殺鷹,則短時間內數量一定減少的動物是 。[解析] (1)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一種吃與被吃的關系,叫食物鏈,所以,方框中的生物以植物為食,而狐以方框中的生物為食,因此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兔子;(2)若圖2中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所在食物鏈中各種生物體內有機物總量的相對含量,根據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植物的含量最多,肉食性動物含量最少,所以甲對應的生物是肉食性動物,乙對應的生物是植物,丙對應的生物是草食性動物;(3)如果人類大量捕殺鷹,則短時間內蛇和食蟲鳥因失去天敵而大量繁殖,會造成鼠和昆蟲數量的減少。[答案] (1)兔子; (2)肉食性動物; (3)鼠和昆蟲18、鯨落是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是科學家研究深海生態系統演化的重要依據。2020年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號”科考船在南海深海處首次發現一個長約3米的鯨落(如圖)。 從鯨死亡,尸體開始下沉到鯨落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演化過程, 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移動清道夫階段:在鯨尸下沉至海底的過程中,鯊魚等生物以鯨尸中的上皮組織、_______組織、部分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為食。(2)機會主義者階段:一些無脊椎動物以海底的鯨尸作為棲居地,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繁殖,同時這些棲居者也在啃食殘余鯨尸,說明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__________。(3)化能自養階段:大量厭氧細菌進入鯨骨,分解其中的有機物,產生硫化氫。化能自養細菌利用硫化氫中的 進行生長繁殖,而與化能自養細菌共生的生物也因此有了能量補充。(4)礁巖階段:當殘余鯨骨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后,鯨骨的礦物遺骸會化為礁巖,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________構成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解析] (1)鯨屬于動物,具有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2)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一些無脊椎動物以海底的鯨尸作為棲居地,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繁殖,同時這些棲居者也在啃食殘余鯨尸,說明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3)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需要能量,化能自養菌利用硫化氫中的化學能進行生長和繁殖,同時也使其他共處生物得到能量補充;(4)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即當殘余鯨骨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殆盡后,鯨骨的礦物遺骸會化為礁巖,居于其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構成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答案] (1)肌肉 (2)影響環境 (3) 化學能 (4)非生物 19、請根據下列草原生態系統的圖示回答問題:(1)請寫出圖1中一條最長的食物鏈______;(2)若此生態系統受到鉛污染,一段時間后體內積存鉛最多的生物是______;(3)已知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效率為10%~20%,假如該草原只有綠色植物→鼠→鷹一條食物鏈,如果綠色植物固定在有機物中的能量為360千卡,若能量按20%傳遞,那么鷹最多可從中獲取______千卡的能量;(4)如圖2該生態系統中某些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這些生物構成了一條食物鏈.在這條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方向是______;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丙→甲(5)草原生態系統比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強的原因是______。[解析] (1)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計算食物網中食物鏈的條數:從生產者開始,求出每個分支上所有食物鏈條數的和,書寫食物鏈格式是以生產者為起點,最高級消費者為終點,箭頭方向指向捕食者.該食物網中有4條食物鏈即:綠色植物→食草昆蟲→吃蟲的鳥→鷹;綠色植物→鼠→鷹;綠色植物→鼠→蛇→鷹;綠色植物→兔子→蛇→鷹.生物種數最多的食物鏈是最長的食物鏈.該食物網中最長的食物鏈是:綠色植物→食草昆蟲→吃蟲的鳥→鷹;綠色植物→鼠→蛇→鷹;綠色植物→兔子→蛇→鷹;(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環境中一些有毒物質(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的過程.因為這些有毒物質化學性質穩定,在生物體內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體無法排出的,這些有毒物質隨著食物鏈不斷積累,危害最大的是這一食物網的最高級消費者.由圖1可知,鷹是該食物網的最高級消費者,它體內積存鉛最多;(3)能量在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傳遞時,具有單向性和逐級遞減的特點,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傳遞效率為10%~20%,在食物鏈“綠色植物→鼠→鷹”中,如果綠色植物固定在有機物中的能量為360千卡,若按20%遞減,那么鷹最多可從中獲?。?60×20%)×20%═14.4千卡的能量;(4)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的.能量在沿食物鏈各個環節的傳遞過程中逐級遞減.在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生物的數量越少.生產者總是第一營養級,其數量最多.由圖2可知,能量流動的方向是:乙→丙→甲.選項D符合題意;(5)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穩定性也就越強.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強,所以草原生態系統比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強。[答案] (1)綠色植物→鼠→蛇→鷹(或綠色植物→食草昆蟲→吃蟲的鳥→鷹或綠色植物→兔子→蛇→鷹);(2)鷹;(3)14.4;(4)D;(5)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強。21清風明月(共26張PPT)2022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模 塊 一生 命 科 學2022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模塊一生命科學)第3講 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〇知識框架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概念: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特征: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概念: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結構: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生物與環境關系:適應與影響結構:功能: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食物鏈和食物網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〇回歸教材一、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1、種群:(1)概念:種群是指生活在 的 的總和。(2)種群不是同種個體的簡單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種群的 、 、 、 和 等。2、群落:(1)概念: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 的總和。(2)群落中各生物間存在著 或 的相互關系:有食物關系、棲息和寄生關系、繁殖關系等,其中 最主要。種群和群落的關系:a.區別:種群是同種生物個體總和,群落是所有生物個體總和;b.聯系:群落由不同種群構成,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種群的總和。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 死亡率所有生物種群直接間接食物關系3 、植被:生物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其他生物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它。我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植物的總和,稱為 ,把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 。植物植物群落植被二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1)適應性:生物只有 環境才能生存。現存的各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和生活方式,這是長期 的結果。(2)適應的相對性:適應的相對性表現在它是一種 的現象,而不是永久性的。當環境條件出現較大的變化時,適應就變成了 ,有時還成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適應自然選擇暫時不適應三 、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1、生態系統的組成:一個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組成了一個 。2、生態系統的結構:(1) :太陽能、空氣、水、土壤等;(2) :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綠色植物; (3) :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食肉動物; (4) :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5)各種生物通過 關系形成的聯系,叫食物鏈。很多食物鏈相互交錯形成的復雜的關系叫 。(6)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它包括地球上的 以及它們生活的環境中的 。它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下層、 、巖石圈的上層。生態系統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食物食物網生物圈一切生物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水圈3、生態系統的功能:(1)能量流動: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 。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且是逐級 的。(2)物質循環:物質不同于能量特點是 。全部生產者所固定下來的太陽能總量單向的 減少物質是不斷循環的4、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和食物網是_______和_______流通的渠道;食物鏈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能量流動的方向,食物鏈_______,傳遞到終極消費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鏈一般從生產者(綠色植物)開始,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5、種群、群落、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生物個體→ → →生態系統物質能量越短種群群落四、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生態平衡:(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個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保持 ,具有比較穩定的 和,在組成成分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 。(2)生態系統都具有一定的 能力,這種調節能力是有強有弱的,生態系統的成分越 ,生物種類越 ,自動調節能力越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相反,生物成分越單純,生物種類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越弱,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低。相對穩定食物鏈食物網相對穩定自我調節復雜多強2、生態平衡的破壞:(1)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為的干預或自然因素的變化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 就會被破壞。(2)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 (如火山噴發、地震、海嘯、泥石流等)和 (如對森林的過量采伐、對草原的過度放牧等),同時人為因素可以強化自然因素。3、應用生態系統的相關概念解釋生產、生活實際中一些簡單的問題:人們定期給農田除草是主動調整生態系統中 ,使之流向有益于人類的方向。穩定性自然因素人為因素能量的流動方向2、我國生物保護與自然保護的意義和措施:(1)保護自然的意義:人類要改造自然,更要 自然。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須 ,使生物圈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2)措施: 、設立 、立法保護生物資源等等。保護符合自然規律植樹造林自然保護區1、人口過度增長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后果:(1)人口過度增長的危害:a.過度消耗生物圈的資源:b.會產生資源與能源問題;c.地球變成一個大垃圾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2)啟示:自然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是 的,人口的增長必須符合 規律。有限生態五 、人類與生態環境〇典例剖析例1、為配合“一路一花,一路一品”鄉村建設,某鎮建成一條以月季為主要觀賞花卉的景觀大道。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的是( )A.月季是被子植物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開不同顏色的花D.該大道上的所有月季是一個生物群落D解析:A.月季是綠色開花植物,屬于被子植物,A正確;B.月季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中花是生殖器官,B正確;C.嫁接可以保持接穗的優良性狀,月季嫁接后,接穗開的花形態相對穩定,所以當同一株月季上嫁接不同月季時,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開不同顏色的花,C正確;D.群落是指某區域內所有生物的總和。該大道上不僅有月季還有其他生物,故該大道上的所有月季不是一個生物群落,而是一個種群,D錯誤。故本題答案:D。例2、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是( ?。?br/>A.竹節蟲的體形像竹節B.北極熊的體色與冰雪相似C.仙人掌的葉變成刺狀D.持久干旱導致植物大量死亡A解析: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A、持久干旱導致植物大量死亡,是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故符合題意。B、北極被冰雪覆蓋,環境顏色為白色,北極熊體色為白色,與環境顏色一致,不易被敵害發現,是北極熊對北極環境的一種適應,故不符合題意;C、仙人掌,葉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故不符合題意;D、竹節蟲的體形像竹節,不易被敵害發現,是竹節蟲對環境的適應,故不符合題意。所以本題答案:A 。D例3、下列說法中,能夠被看作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 A.一個池塘中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B.一片麥地里的空氣、土壤、陽光等環境因素C.一片森林中的樹木和小草及空氣D.一片草地上所有生物和環境因素D解析:A、一個池塘中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只有生物因素,沒有非生物因素,不符合生態系統的概念;B、一片麥地里的空氣、土壤、陽光等環境因素,只包括了環境部分,沒有生物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C、一片森林中的樹木和小草及空氣,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一部分,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D、一片草地上所有生物和環境因素,既包括了生物因素,有包括了非生物因素,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所以本題的答案是:D。例4、下列各項中不能直接體現溫度對生物影響的是( )A.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C.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D.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A解析;A.“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說明生物生長需要水分和光照,A不符合題意;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得晚,造成這一差異的環境因素是氣溫,B不符合題意;C.“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意思是春天溫度升高,鴨子開始下水游泳,體現了溫度對生物的影響,C不符合題意;D.“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橘喜歡生長在溫度較高的南方如淮南,若在溫度較低的北方種植,橘的品質就不好,主要是因為北方溫度較低,溫度是影響橘生長的主要非生物因素,D符合題意。所以本題的答案:A。例5、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包含的食物鏈為樹→蟲→鳥→細菌和真菌B.樹、蟲、鳥、細菌和真菌共同構成生態系統C.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D.該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自動調節能力C解析;A.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食物鏈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營養級結束,所以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是:樹→蟲→鳥,A錯誤;B.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樹、蟲、鳥、細菌和真菌共同構成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要構成生態系統還缺少非生物部分,B錯誤;C.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最重要聯系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一個整體,所以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渠道,C正確。D.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弱,D錯誤。所以本題答案:C。例6、假定在一個由草、兔和狐組成的相對封閉的草原生態系統中,如果把狐消滅了,則表示兔群的數量變化曲線圖是( )D解析:草原生態是一個生態系統,與狐有關的食物鏈如草→兔→狐,如果狐大量消滅,則開始時兔子會因食物豐富而大量繁殖,草會被大量啃食而減少,等兔子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又會因為食物草缺乏而大量減少。所以本題的答案是D。例7、為處理污水、改善水質,許多河道內放置了水生植物漂浮平臺——生態浮島。浮島按種植植物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單種植物型浮島和混合植物型浮島。如圖所示為某浮島示意圖。(1)寫出該生態浮島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的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__。(3)與單種植物型浮島相比,混合植物型浮島的穩定性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生植物→食草昆蟲→青蛙(合理即可)分解者成分復雜,生物種類多,自動調節能力強解析:浮島可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除了分解者(微生物)外,還有植物(水生植物等)、動物(食草昆蟲、青蛙等),其中青蛙等動物以昆蟲為食,昆蟲以草等植物為食,故食物鏈可寫成:水生植物→食草昆蟲→青蛙(合理即可);生態系統都有一定的自動調節平衡能力,這個能力與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的種類等有關,成分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平衡能力越強,生態系統越穩定。所以本題的答案:(1)水生植物→食草昆蟲→青蛙(合理即可) ;(2)分解者;(3)成分復雜,生物種類多,自動調節能力強。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模塊一 生命科學)第3講 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課堂講解)〇知識框架〇回歸教材一、常見的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1、種群:(1)概念:種群是指生活在 的 的總和。(2)種群不是同種個體的簡單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種群的 、 、、 和 等。2、群落:(1)概念: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 的總和。(2)群落中各生物間存在著 或 的相互關系:有食物關系、棲息和寄生關系、繁殖關系等,其中 最主要。種群和群落的關系:a.區別:種群是同種生物個體總和,群落是所有生物個體總和;b.聯系:群落由不同種群構成,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種群的總和。3 、植被:生物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其他生物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它。我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植物的總和,稱為 ,把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 。二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1)適應性:生物只有 環境才能生存?,F存的各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和生活方式,這是長期 的結果。(2)適應的相對性:適應的相對性表現在它是一種 的現象,而不是永久性的。當環境條件出現較大的變化時,適應就變成了 ,有時還成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三 、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和功能:1、生態系統的組成:一個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組成了一個 。2、生態系統的結構:(1) :太陽能、空氣、水、土壤等;(2) :利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綠色植物;(3) :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食草動物、食肉動物;(4) :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5)各種生物通過 關系形成的聯系,叫食物鏈。很多食物鏈相互交錯形成的復雜的關系 。(6)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它包括地球上的 以及它們生活的環境中的 。它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下層、 、巖石圈的上層。3、生態系統的功能:(1)能量流動: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 。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且是逐級 的。(2)物質循環:物質不同于能量特點是 。4、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和食物網是_______和_______流通的渠道;食物鏈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能量流動的方向,食物鏈_______,傳遞到終極消費者的能量越多;食物鏈一般從生產者(綠色植物)開始,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也不包括分解者。5、種群、群落、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生物個體→ → →生態系統四、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1、生態平衡:(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一個生態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保持 ,具有比較穩定的 和 ,在組成成分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 。(2)生態系統都具有一定的 能力,這種調節能力是有強有弱的,生態系統的成分越 ,生物種類越 ,自動調節能力越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相反,生物成分越單純,生物種類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越弱,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低。2、生態平衡的破壞:(1)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人為的干預或自然因素的變化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 就會被破壞。(2)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 (如火山噴發、地震、海嘯、泥石流等)和 (如對森林的過量采伐、對草原的過度放牧等),同時人為因素可以強化自然因素。3、應用生態系統的相關概念解釋生產、生活實際中一些簡單的問題:人們定期給農田除草是主動調整生態系統中 ,使之流向有益于人類的方向。五、人類與生態環境:1、人口過度增長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后果:(1)人口過度增長的危害:a.過度消耗生物圈的資源:b.會產生資源與能源問題;c.地球變成一個大垃圾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2)啟示:自然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是 的,人口的增長必須符合 規律。2、我國生物保護與自然保護的意義和措施:(1)保護自然的意義:人類要改造自然,更要 自然。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必須 ,使生物圈朝著有利于人類的方向發展。(2)措施: 、設立 、立法保護生物資源等等。〇典例剖析例1、為配合“一路一花,一路一品”鄉村建設,某鎮建成一條以月季為主要觀賞花卉的景觀大道。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的是( )A.月季是被子植物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開不同顏色的花D.該大道上的所有月季是一個生物群落例2、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是( )A.竹節蟲的體形像竹節B.北極熊的體色與冰雪相似C.仙人掌的葉變成刺狀D.持久干旱導致植物大量死亡例3、下列說法中,能夠被看作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 A.一個池塘中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B.一片麥地里的空氣、土壤、陽光等環境因素C.一片森林中的樹木和小草及空氣D.一片草地上所有生物和環境因素例4、下列各項中不能直接體現溫度對生物影響的是( )A.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C.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D.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例5、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示意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包含的食物鏈為樹→蟲→鳥→細菌和真菌B.樹、蟲、鳥、細菌和真菌共同構成生態系統C.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D.該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自動調節能力例6、假定在一個由草、兔和狐組成的相對封閉的草原生態系統中,如果把狐消滅了,則表示兔群的數量變化曲線圖是( )例7、為處理污水、改善水質,許多河道內放置了水生植物漂浮平臺——生態浮島。浮島按種植植物種類的多少,可以分為單種植物型浮島和混合植物型浮島。如圖所示為某浮島示意圖。(1)寫出該生態浮島的一條食物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的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__。(3)與單種植物型浮島相比,混合植物型浮島的穩定性更高的原因是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第3講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 (課堂講解).doc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第3講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作業(學生版).doc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第3講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作業(教師版).doc 2022浙江省中考科學一輪復習第3講種群、群落和生態系統(課堂講解).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