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開啟生物科學之門一、復習目標1.描述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2.概述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3.理解科學探究,發展科學探究能力。二、課時安排1課時三、復習重難點概述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四、教學過程(一)知識梳理知識點1 生物學探究的器具1、生物實驗室常用的實驗器具:屬于觀察器具的是:放大鏡屬于解剖器具的是:鑷子、解剖針、刀片屬于加熱器具的是:三角架和石棉網、酒精燈、屬于通用器具的是:滴管、燒杯、滴瓶、培養皿、蓋玻片、載玻片2、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鏡座:穩定鏡身;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鏡臂:握鏡的部位;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光線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又稱粗調):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又稱細調).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3.使用顯微鏡觀察的順序:(1)取鏡安放(2)對光:3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對準通光孔;轉動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反光鏡,將光線將光線反射到鏡筒里,用左眼注視目鏡,使視野明亮(3)安放裝片:把裝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使標本正好對準通光孔(4)調節焦距: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物鏡接近裝片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不要碰到玻片標本)(5)觀察:用左眼注視目鏡,同時逆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到物象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清晰(6)收放:觀察完畢,把顯微鏡按順序拆下收放至鏡箱里。知識點2 練習測量1、在用量筒量水的體積時,液面為中間低四周高的凹形,讀值時應視線水平,讀液面最低處2、測量時,由于測量工具和測量人的不同,可以采取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的方法,盡可能減少誤差3、測量人體體溫的部位有:口腔、腋窩、直腸三處, 直腸處 最準確;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留在被測液體中,不能取出來讀數,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下表面相平。注意:誤差不可避免,可采用多測量取平均值等方法,盡可能地去減少誤差。知識點3 探究的具體步驟第一,對事物進行詳細的觀察,提出問題:螞蟻愛吃什么樣的食物?第二,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作出假設:螞蟻可能愛吃甜食。第三,針對假設,制定計劃。第四,按計劃行事,實施計劃。第五,對完成的實驗進行實驗現象和數據的分析,得出結論。第六,對探究過程和結論進行表達與交流。注意:探究過程,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結果要反復論證。(二)題型、方法歸納類型一 生物學探究的器具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一取二放三安裝,四轉低倍五對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鏡筒細觀賞,看完低倍轉高倍,九退整理十歸箱。注意: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②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物象體積越大,細胞數目越少,視野越暗。③觀察像與實際標本方向相反(偏哪往哪移、旋轉180°)。④顯微鏡下觀察的標本應該薄而透明。⑤反光鏡調節 凹面鏡:光線弱時用平面鏡:光線強時用類型二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和變量的控制1 .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 .在對照實驗中,除了實驗變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A和B試管的變量是細菌不是玻璃管的曲直。(三)典例精講類型一 生物學探究的器具【例1】小強在使用酒精燈的過程中操作錯誤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A、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不能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A錯誤.B、用火柴點燃酒精燈,B正確;C、用酒精燈外焰給試管內的液體加熱,要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使試管內的液體受熱均勻,C正確;D、酒精燈不用的時候要蓋上燈帽,熄滅酒精燈一定要用燈帽蓋滅,D正確。類型二 探究的具體步驟【例2】a.小民發現池水中有“小白點”在浮動,仔細看了很久;b.小民心想:這是生物嗎 c.于是,小民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標本,用顯微鏡觀看;d.通過觀察,小民發現“小白點”原來是草履蟲。(1)以上敘述屬于提出問題的是( )。(2)屬于實驗的是( )。(3)以科學方法解決問題時,第一步是( )A.假設 B.推論 C. 實驗 D.觀察【答案】bcA【解析】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提出問題、進行假設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提出問題:池水中浮動的小白點是生物嗎?作出假設:池水中浮動的小白點是草履蟲。制定計劃:取一滴池水,做成玻片標本,用顯微鏡觀看。實施計劃:按計劃進行觀察、調查和實驗,收集數據,評價數據的可靠性。得出結論:池水中浮動的小白點是草履蟲。(四)歸納小結五、板書設計第1章 開啟生物學之門知識點1 生物學探究的器具知識點2 練習測量知識點3 探究的具體步驟六、作業布置完成本章單元測試七、教學反思顯微鏡的使用是初中生物課的重點實驗內容。通過教師演示,一生跟著操作,另外一位同學認真觀察后再操作。通過自主學習,讓學生認識顯微鏡的構造和了解顯微鏡使用的方法步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學效果好。.利用口訣與具體方法步驟相結合,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簡潔明快,利于學生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