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叫彈簧秤。閱讀彈簧測力計自薦書并觀察測力計思考:1.彈簧測力計由哪些結構組成。2.彈簧測力計各個部分分別有什么作用。3.刻度盤的刻度每一大格、每一小格分別是多大的力,最大測量多大的力。4.填寫記錄單“記錄一”。探索一:認識彈簧測力計提環彈簧指針刻度盤掛鉤(當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指示出力的大小)(受力時彈簧伸長)(標明力的刻度值)(掛被測量的物體)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常用單位:克、千克 、斤科學技術上統一用“牛頓”作為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每一大格代表_____;每一小格代表_____;最大測量_____。1N0.1N5N(量程)1N0.1N5N用力慢慢拉動掛鉤,彈簧是怎么變化的,指針是怎么移動的?測力計的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也就是利用“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看一看,讀一讀:1.兩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多少?2.兩個彈簧測力計所顯示的力是多多少?2.4N0.50.5111.51.5222.52.51.9N探索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正確使用測力計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的位置,若不是需要先調零;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量程。怎么做?估一估,比一比:誰是估重小能手在估重之前,用手拉一拉彈簧測力計,分別使指針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認真實驗,實事求是地進行記錄。測量完小木塊和鉤碼后,試著估測和測量其他物體。測量力的大小。估測物體重量,記錄;再測量該物體,記錄。研討思考:彈簧測力計是怎樣測量物體的?它的彈力是怎么產生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這些彈力是怎么產生的?蹦床是兒童經常接觸的娛樂及運動設施,它是由網面及四周的彈簧受力變形后產生彈力使上面的人高高彈起的。健身球是用橡膠制成的充氣球,富有彈性,能承重400千克,可以用來做健身球操,訓練胸、腹、背、臀、腿等處的肌肉。健身球的彈力是由橡膠及球內空氣受壓后產生的。跳板是跳水池邊伸出水面之上供跳水用的長板,它利用長板受壓彎曲后產生的彈力,將人彈起。用橡皮筋、硬紙板、回形針制作一個測力計。怎樣標畫出這個測力計的刻度呢 拓展先用鉤碼等已知重量的物體作重物,在硬紙板上標出1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間平均劃分10份或5份,標出數值。《彈簧測力計》教學設計【教材與學情分析】教材分析: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構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較簡單。本課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是認識彈簧測力計, 學生通過了解測力計的構造和讀數規律,掌握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前提;第二是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在這過程中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培養學生測量和讀數能力。研討部分引導學生思考得更為深刻,進一步認識彈力概念的內涵和實例。學情分析:本課作為單元的第四課,在學習了前面三課重力、彈力、反沖力的基礎上,讓學生意識到力是可以通過彈簧測力計測量的。雖然日常生活中學生常常接觸到用稱稱取物體的重量,但對于科學學習中的力的單位“牛頓”還是十分陌生,本節課即是讓學生在估測和實測物體力的大小活動中建立起對力的大小“牛頓”的感知。【學習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2.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作的。3.力的單位是牛頓。科學探究目標1.認識彈簧測力計的基本結構。2.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科學態度目標1.發展進一步研究力的興趣。2.樹立細致、有步驟工作的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體會到不同測量工具可以解決不同的現實問題。2.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物體的重力。【學習重難點】重點: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難點: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鉤碼、用于測量重力的小物體、班級記錄表、教學課件、彈簧拉力器。【預設流程】聚焦[材料準備:教學課件、彈簧拉力器]教師出示彈簧拉力器,簡單介紹后,讓兩位學生比一比誰的力氣大,交流:怎么看出誰的力氣大一些?預設:誰拉的長誰的力氣就大。談話:能不能測量出力的具體大小?教師揭示主題:要知道力的具體大小,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彈簧測力計又叫彈簧秤,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它。【設計意圖】:利用彈簧拉力器進行的小比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長驅直入地將學生思維聚焦于力的測量及它的測量工具,學生很快就會有疑問:怎么測量?如何測量?彈簧測力計又是什么?從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二、探索[彈簧測力計1個、木塊1塊、鉤碼3個、記錄單1張]活動一:認識彈簧測力計學生閱讀彈簧自薦書,思考:①彈簧測力計由哪幾個部分組成?②每個部分分別是什么作用?③刻度盤的刻度每一大格、每一小格分別是多大的力,最大測量多大的力?2.學生小組自行閱讀,并觀察測力計,填寫記錄單。3.學生小組代表匯報觀察結果。預設:測力計是由提環、彈簧、指針、刻度盤、掛鉤構成,并根據自薦書介紹各個構造不同的作用。4.談話:刻度盤有什么特點?預設:刻度盤的每一大格1N,每一小格0.1N,最大測量值是5N。在刻度盤上還有個字母”N”。5.教師出示力的單位及單位符號:科學技術上統一用“牛頓”作為力的單位,用“N”表示。6.談話:剛才在觀察的過程中有些小組有拉動掛鉤,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輕輕拉動談話測力計,在拉動掛鉤的時候,彈簧是怎么變化的?指針是怎么移動的?預設:越用力彈簧伸得越長,指針跟著彈簧一起移動。教師小結: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科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薦書”的方式,對彈簧測力計有個全面的了解。再由教師引導,將自薦書中的重要部分----各個部分及其作用、刻度盤特點、彈簧測力計原理提取出來,加深學生對彈簧測力計的了解。活動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量談話:接下來要用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量,在測量之前,我們要學會讀數。學生觀察課件展示的兩個彈簧測力計,思考: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都一樣嗎?怎么判斷?預設: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最底部或最上部,不同的測力計測量范圍可能不同。3.學生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最大測量范圍和所顯示的力。4.學生閱讀正確使用測力計注意事項,交流:使用彈簧測力計要注意哪些?預設:學生回顧注意事項。5.交流:怎么做才不容易使重物超過測量范圍?預設:測力時慢慢提起物品,不要用力過猛,等到指針已經達到最大數值還沒有提起物體,就應該停止測量或換更大范圍的測力計。6.學生觀看測量物體的視頻。思考:①測量物體有哪些重要的步驟?②如果估算不準確怎么辦?預設:學生回顧測量步驟------要先估算,再測量。在估重之前,用手拉一拉彈簧測力計,分別使指針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大小的力。7.教師提醒:測量完小木塊和鉤碼后,試著估測和測量其他物體。學生根據實驗要求進行實驗。小組匯報實驗結果。學生根據不同的實驗分析討論:有些小組的物體重量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了,怎么辦?預設:換一個量程更大的彈簧測力計。11.教師分發量程更大的彈簧測力計,學生對個別物體進行重新測量,記錄。【設計意圖】:這個活動先讓學生回顧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方法,再在學習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的直觀性原則,通過微視頻更直觀地讓學生學習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最后學生以二人為一組進行估測物體,既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又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研討[材料準備:教學課件]交流總結:彈簧測力計是怎樣測量物體的?它的彈力是怎么產生的?預設:彈力是由彈簧被拉伸而產生的。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這些彈力又是怎么產生的?預設: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彈力。學生觀看課件中彈力的例子-----蹦床、健身球、跳板,了解它們產生彈力的原理。學生小結:這些彈力都是由物體變形產生的。【設計意圖】:從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延伸到生活中的彈力產生,依據理論結合實踐的原則,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生活中的科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探究精神。四、拓展[材料準備:橡皮筋1根、硬紙板1張、回形針2個]1.交流:用橡皮筋、硬紙板、曲別針制作一個測力計。怎樣標畫出這個測力計的刻度呢 預設:先用鉤碼等已知重量的物體作重物,在硬紙板上標出1N、2N、3N等一大格刻度,然后在每一大格間平均劃分10份或5份,標出數值。【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思考如何標畫測力計的刻度使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測力計刻度的規律,再通過學生動手制作,在制作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對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板書設計】實驗記錄單小組:________記錄一:(1)在空格中填寫彈簧測力計各個部分的名稱。(2)將你的觀察結果填入下列表格中。記錄二:測量力的大小。測量完小木塊和鉤碼后,試著估測和測量其他物體。估計重力的大小(N) 實際重力的大小(N) 估計和實測的差距(N)小木塊三個鉤碼彈簧測力計自薦書同學們好,我叫彈簧測力計,右邊的圖片就是我的證件照!在生活中我常常被成為彈簧秤。我是由提環、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組成的,我的每個部分都有它們自己的作用和功能。先說提環吧,它的作用就是當拉手,方便人們提拉重物。彈簧就很神奇啦,它可以在受力的時候伸長,不受力的時候又回到原來的形狀。還有指針,它的作用就很大啦,它可以指示力的大小,而刻度板的作用就是標明力的刻度值。最后就是“大力士”掛鉤,它可是用來掛被測物體的呢!我的刻度盤也很有特點哦,我有很多小伙伴,但我們總是有所不同,我們的“力氣”也不一樣,比如我最多可以舉起5N的物體,而我的另一個小伙伴最多只能舉起1N的,所以如果你們要用我們來測量物體,需要先了解我們的“力氣大小”!另外如果想要讓我發揮最大的作用,需要正確的使用方法:拿起我時,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的位置,若不是需要先調零;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使用我時一定要了解我的量程哦,否則我可能會受傷!你記住我了嗎,我在生活中的用處可多了,快來了解我更多吧!【教學反思】這節課是通過對彈簧測力計這一科學工具的了解和使用,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以及小組合作中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有效達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在情境中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科學知識的傳授相對會比較枯燥和抽象,但如果將理論知識與生活日常相結合,學生便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在聚焦和研討環節都充分發揮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讓學生體會生活的過程中探究其中的科學知識。在層層遞進的活動探索中激活科學思維本節課從認識彈簧測力計結構到使用彈簧測力計,由表及里地熟悉彈簧測力計,并且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將“力”這樣的抽象概念具體化,意識到力是可以測量的,為后續學習測量摩擦力奠定基礎。但在測量過程中還是有學生沒有做到正確使用測力計,所以有必要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及時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在啟發中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究學習學習不是機械的被動接受學習,因此本節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活動一中,由學生自主閱讀《彈簧測力計自薦書》,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提取信息能力,也將傳統的教師主導轉變為學生主導,使學生轉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有效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亦可使學生的科學思維得以提升。總的來說,本節課目標基本達成,稍有不足的地方是由于數據太多和時間限制,無法讓所有的小組結果得到展示,小學生樂于表現自己,如果讓他們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相信他們對于會有更高的積極性。彈簧測力計自薦書同學們好,我叫彈簧測力計,右邊的圖片就是我的證件照!在生活中我常常被成為彈簧秤。我是由提環、彈簧、指針、刻度板、掛鉤組成的,我的每個部分都有它們自己的作用和功能。先說提環吧,它的作用就是當拉手,方便人們提拉重物。彈簧就很神奇啦,它可以在受力的時候伸長,不受力的時候又回到原來的形狀。還有指針,它的作用就很大啦,它可以指示力的大小,而刻度板的作用就是標明力的刻度值。最后就是“大力士”掛鉤,它可是用來掛被測物體的呢!我的刻度盤也很有特點哦,我有很多小伙伴,但我們總是有所不同,我們的“力氣”也不一樣,比如我最多可以舉起5N的物體,而我的另一個小伙伴最多只能舉起1N的,所以如果你們要用我們來測量物體,需要先了解我們的“力氣大小”!另外如果想要讓我發揮最大的作用,需要正確的使用方法:拿起我時,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的位置,若不是需要先調零;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使用我時一定要了解我的量程哦,否則我可能會受傷!你記住我了嗎,我在生活中的用處可多了,快來了解我更多吧!實驗記錄單小組:________記錄一:(1)在空格中填寫彈簧測力計各個部分的名稱。(2)將你的觀察結果填入下列表格中。記錄三:測量力的大小。測量完小木塊和鉤碼后,試著估測和測量其他物體。估計重力的大小(N) 實際重力的大小(N) 估計和實測的差距(N)小木塊三個鉤碼附件6: 溫州市小學各學科“新常規·新設計”評比承諾書題目 《彈簧測力計》教師姓名 管蓓蓓 性別 女 職稱單位全稱 平陽新紀元學校 郵編 325401聯系電話 辦公: 手機:18868195571電子信箱 Email:519150270@個人誠信承諾 (在括號內打“√”)1.我承諾:參評教學設計為本人原創,沒有抄襲他人( √ )。2.主辦單位若將我的作品公示、上網、發表、出版,我表示:同意( √ )不同意( )承諾人簽字: 年 月 日單位意見 單位負責人簽字:(蓋公章) 年 月 日縣︵市、區︶教研室意見 縣(市、區)教研室部門領導或學科教研員簽字: 年 月 日說明:縣(市、區)教研部門意見,以縣(市、區)教研員推薦上傳默認視為“同意”,平臺上傳材料可以不再補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彈簧測力計》教學設計.docx 《彈簧測力計》教學課件.pptx 實驗記錄單.docx 彈簧測力計自薦書.docx 承諾書.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