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年科學知識清單給動物分類1、生物學家根據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分為( )和( )兩大類!脊椎是人的( )骨骼,是身體的( ),有負重、( )、保護和( )等功能。2、我國( )多樣,動物資源( ),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3、我國聞名世界的珍稀動物有幾百種,如大熊貓、( )、( )、金絲猴、( )、鸚鵡螺、寬尾鳳蝶等!以上動物中,除( )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外,其余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給動物分類,可以根據某些特征,如( )、運動方式、( )、有無脊椎等,給動物分類。5、像生物學家一樣,將這些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有:青蛙、鳥、猴、鯊魚、( )、( )。無脊椎動物有:蚊子、蝸牛、水母、河蚌、( )、( )。6、以( )為食物的動物叫作食草動物。以其他( )為食物的動物叫作肉食動物。2、魚類1、教材6頁圖中四種魚的共同點:身體呈( )型,身體表面有( )、有( )、有( ),( )總是不停的開合,( )長在頭部兩側、生活在( )中等!2、魚類的共同點:魚類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用鰭運動,以頜取食的( )脊椎動物。3、認識魚的鰓和鰭,猜想他們的作用。( )決定運動方向產生前進動力。( )起平衡和轉換方向的作用。背鰭、( )起平衡作用。( )協調其它各鰭的作用。魚游動時,他的各種鰭是配合運動的,( )不斷擺動,在魚前進時起主要作用;胸鰭和腹鰭配合劃動,在魚( )時起主要作用。魚游動時主要發揮作用的是( )和( )!4、研究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體驗魚腮的作用:現象隨著魚嘴一張一合紅色液體進入魚嘴,然后從( )下方流出來。 根據現象得出結論魚用( )呼吸。水流由口進入、經過鰓后流出的過程中進行氣體交換,從而完成呼吸!3、鳥類1、鷹、畫眉鳥、燕鷗、鴿子、鴕鳥、翠鳥、孔雀、企鵝、鴨、雞這些鳥的共同點:身體表面有( ),有( )、有兩只腳、有又硬又尖的嘴、( )等。2、鳥類的共同特點:身體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恒溫、卵生的脊椎動物。3、( )是覆蓋在鳥身體上的大型羽片,鴿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長有( )。( )緊貼鳥的身體,細小而柔軟。4、羽毛通常分為( )( )和毛狀羽三種,具有( )( )( )等功能。5、研究鴿子的羽毛:觀察正羽,我發現正羽呈( )排列,對鴿子的作用是便于扇動空氣;剪斷正羽羽根后,我發現正羽羽管中間是( )的,對鴿子的作用是可以減輕羽毛的( );在正羽上滴水后,我發現羽毛( ),對鴿子的作用是飛行時可以抵擋小雨;用放大鏡觀察絨羽,我發現像棉花一樣( ),對鴿子的作用是幫助鴿子在飛行時保持( )。6、鳥的喙的外形與鳥吃的食物息息相關,吃( )的鳥有著扁扁的喙,有的喙兩旁還長有一些齒梳結構,可以幫助他們在捉魚時防止魚逃脫。吃( )的鳥長有鋒利的彎鉤狀喙,非常適合用來撕碎獵物。吃( )的鳥大多有著圓錐形的喙,這種喙就像老虎鉗那樣可以咬碎種子的硬殼,吃到里面的種子。吃( )的鳥長著尖而細長的喙,這樣的喙利于它們從枝干、地面的縫隙中捉出蟲子。吃( )的鳥的喙也是尖細的,便于鳥兒將喙伸到花朵里去。7、鳥的足短,趾尖有發達的蹼,適合( );在水中或近水邊生活。鳥的足強健有力,趾有銳利的鉤爪,適合捕食( );大多在高山( )生活。鳥的足粗壯有力,適合( );常在( )荒原生活。鳥的足和趾都細長,適合( );一般在水邊生活。4、哺乳動物1、鯨、虎、貓、豬、牛這些動物的共同點:身體表面有毛(鯨由于在海洋中生活,毛已退化)、( )、哺乳、( )、脊椎動物。2、哺乳動物主要特點:身體表面有毛、胎生、哺乳、恒溫、有脊椎。體溫( )皮毛的作用:( )、保護。脂肪的作用:保溫、( )。3、哺乳動物是一類恒溫脊椎動物,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他們的體溫始終保持相對( )。北極熊身體表面有厚厚的皮毛,他的皮膚是( )的,皮下有很厚的( )層,可以幫助北極熊保持( )。4、體驗脂肪的作用:沒有包裹脂肪的手指會感覺非常冷,包裹脂肪的手指感覺沒那么冷。5、獵豹的運動方式是( ),與它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有:狗、( )、獅子等。 蝙蝠的運動方式是( ),沒有與它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袋鼠的運動方式是( ),與它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有:兔、跳羚。虎鯨的運動方式是( ),與它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有:( )、海豚等。5.運動與位置1、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 )的( )有沒有發生變化。2、汽車在運動,因為它在公路上的( )發生了變化。自行車與騎手在運動,因為在第二幅圖中才出現,說明是順著公路( )到此的。湖里的鴛鴦在運動,因為它們在湖面的位置發生了( )。湖邊小路上的( )在運動,因為它在小路上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天空中的( )在運動,因為它在天空中的位置發生了變化。3、怎么判斷乘電梯的人是否在運動:以( )為參照物乘電梯的人沒有運動,因為乘電梯的人在電梯里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以電梯外的人或物為參照物,乘電梯的人在( ),因為乘電梯的人相對于電梯外的人或物的( )發生了變化。4、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 )和( )來描述。小汽車在乘客的( )方向,距離乘客0.2千米,2分鐘車程,正從玄武門由( )向( )駛來。5、沒有絕對( )的物體。我們通常認為( )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改變,對物體( )的描述也可能改變,所以說靜止是( )的。6、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一般以( )為參照物。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相對于地面來說,( )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人感覺房子與樹沒有運動。我們也感覺不到地球在( )。但是如果我們將視角轉換到宇宙中,以( )為參照物,那么地球轉動時,房子與樹都在隨( )轉動。6.不同的運動1、把物體運動的路徑連成線,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 )。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做( )軌跡。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 )運動,如電梯上的人的運動、蘋果落地的運動;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 )運動,如( )的轉動、( )的斜拋運動。2、①前進:物體從( )往( )運動。②后退:物體從( )往( )運動。③擺動:物體以一個基點或樞軸點( )??梢栽诰€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鉤碼、長尾夾、打孔橡皮塞),使重物擺動。④振動:物體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 )運動。還可以使橡皮筋振動。⑤繞圈:一個物體繞另一個物體做( )運動。⑥旋轉:物體繞一個點或軸做圓周運動。可以向葉輪( ),使葉輪旋轉。還可以用線系著橡皮塞,使其繞圈。⑦滾動:( )的平面復合運動。可以使線軸、干電池在桌面上滾動。3、包含了兩種以上的運動形式的有:竹蜻蜓: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動、轉動的( )運動,上面的( )做旋轉運動。手鋸:手鋸做( )的往復運動。直升機:直升機( )做旋轉運動,( )向前運動。旋轉木馬:旋轉木馬設施整體繞( )做( )運動,一個個的木馬繞中軸在繞圈的同時做( )運動。7.運動的快慢1、設置起點與終點是為了( )。跑相同的路程,先到達終點者( ),因為先到達終點者用時少,速度( )。2、不是同場賽跑的運動員怎么比快慢:看他們跑( )的路程,用了多少( )??此麄冊谕欢危? )里跑了( )。通常用( )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 )通過的( )。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 )。自然界中,有些物體的運動速度非常大。例如,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 ),而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 )米/秒。3、同一種物體,運動時速度越大,( )也越大喲!高空拋物時,物體越接近地面速度( ),能量( ),容易對地面的人或物造成( ),甚至會( )生命安全。4、不能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是因為:運動的物體具有( ),速度越快,能量( )。人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時具有很大的能量,( )止住腳步,而( )他人或自己跌倒,造成傷害。5、有些物體乍看上去( ),其實它們一直在運動。例如:可以根據一段時間后指甲( ),判斷指甲在運動;可以以樹木或( )為參照物,判斷月亮在運動!6、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 )千米/時,兒童由于步幅與體力原因,速度慢一些約為( )千米/時,即1.1~1.25米/秒。每個人由于身高(主要是腿長)、運動習慣的影響,走路速度是不一樣的,但差別也不是( ),一般走路速度在( )米/秒左右。8、力與運動1、力可以使( ) 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 ),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 )與( )。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 )。2、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問題:拉力大小與( )是否有關?假設:拉力大,小車前進( );拉力小,小車前進( )。保持不變的是:( )、( )。需要改變的是:( )(與末端掛鉤上鉤碼的數量有關)。實驗設計:(1)組裝好實驗裝置,確保小車在( )的作用下能夠( )前進。(2)畫好( )與( ),先掛1個鉤碼,記錄下小車行進固定( )的時間。(3)重復剛才的實驗步驟兩次,記錄小車行進時間,計算( )。(4)分別掛2個,3個鉤碼,多次實驗記下小車( )并計算平均值。實驗結論:( )會影響小車前進的快慢。( )大,小車前進快;( )小,小車前進慢。3、探究小車質量(載重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實驗方法:每次實驗都掛( )的鉤碼。通過往小車上加重物的方法來改變小車的質量,小車行進的( )不變,記錄小車行進的時間。實驗結論:往小車上加的重物越多,說明( )越大,小車運動的速度( )。4、研究磁力能否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1)讓鋼珠從斜面頂端滾下,記錄鋼珠的運動路徑。(2)在路徑的一側放一塊( )。(3) 再次讓鋼珠從斜面頂端滾下,觀察并記錄鋼珠的運動路徑。第一次鋼珠撞到木框前其運動路徑與斜坡基本保持一條( ),第二次放了磁鐵后,鋼珠朝著( )的方向偏轉,其運動路徑是一條( )。9、彈力1、橡皮筋、鋼尺和彈簧的形狀發生變化,撤去外力后( ),海綿的形狀與體積都發生變化,撤去外力后恢復原狀。握力器、拉力器的形狀發生變化,在緊握握力器時手受到向外的( ),在拉拉力器時手受到向內的( )。 通過上面的操作,得出下面的結論: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 )會發生改變,撤去外力后又恢復原來的( ),這種性質叫作( )。能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做( )。2、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拉伸長度與( )成正比,每增加一個鉤碼彈簧會拉伸( )的長度。無限制的掛鉤碼,彈簧所受的拉力將會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彈簧不能( )。3、人們根據彈簧拉伸長度隨拉力大小變化的規律,制成了( )。利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 )的大小。力的單位是( ),用字母“( )”表示。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檢查指針是否在“( )”刻度處。(2)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 )。(3)被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 )。4、( )是實驗室常用的彈簧測力計,實驗室常用的規格有( )N和( )N兩種。實驗室常見的還有( )測力計和( )測力計。10、摩擦力1、滑滑梯:身體與滑梯的( )部分存在摩擦。人推箱子:箱子與( )間存在摩擦,鞋子與地面間存在摩擦。跳傘:傘面與( )間存在摩擦。游泳運動員游泳:人體與( )間存在摩擦。通過上面的現象,我們得出下面的結論: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 )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 )會產生一種( )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 )。物體在液體或空氣中運動時也會產生摩擦力,這種摩擦力是一種( )。2、測量摩擦力。(1)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調到“0”刻度處。(2)用彈簧測力計( )拖動物體,使物體在桌面上做( )直線運動。(3)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對物體的( )大小,它與物體受到的( )的大小相等。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假設:與接觸面的( )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 ),摩擦力越大。保持不變的是:物體本身和接觸面的大小。需要改變的是:( )。實驗設計:(1)在桌面上用測力計水平拖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測力計的拉力。也就是摩擦力大小,重復三次計算( )摩擦力。(2)在細砂紙上用測力計( )拖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摩擦力并計算( )。(3)在粗砂紙上做同樣的實驗,記錄( )并計算平均值。實驗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 )有關,接觸面越( ),摩擦力越??;接觸面越( ),摩擦力越大。4、摩擦力的大小,還與壓力的大小有關,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 ),摩擦力越大。5、( )形體有利于減小液體或空氣的阻力。6、摩擦力的應用:增大摩擦力(功)的事例:擰瓶蓋時( )、鞋底有( )(加深輪胎花紋深)、抹( )粉、道路上的減速帶以及防滑紋、冬天在冰雪上行走的車要安裝( ) 等。減小摩擦力(過):肥皂水戴手鐲、軸承抹油加( )、冰壺比賽中( )。11、浮力1、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 )向上托舉的力,這種力叫作( )。正因為有( ),物體才能( )在水面。2、如果石塊在水中受到浮力,那么( )+ 石塊在水中受到的( )=石塊在( )中受到的拉力,所以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比在空氣中測得的提起石塊的力要( )。3、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實驗之前要先( )。問題一:( )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的沉浮狀態一樣嗎?作出預測:體積相同的物體質量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重的下沉,輕的上浮。實驗材料:中心塑料球、橡皮泥、一盆水。實驗設計:(1)給三個同樣大小的( )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2)1號球內( )橡皮泥,2號球內裝( )橡皮泥,3號球內裝( )橡皮泥。(3)把三個塑料球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沉浮狀態。實驗結果:(1號球下沉,2號球可能下沉、懸浮或漂浮,3號球漂浮。)說明同樣( )的物體,( )越小越容易( )。問題二:質量相同、( )不同的物體的沉浮狀態一樣嗎?對實驗作出預測:質量相同的物體,( )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體積小的( ),體積大的( )。實驗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 )、一盆水實驗設計:(1)給三個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2)在空心塑料球中裝入橡皮泥,用天平稱量,確保裝入橡皮泥后,三個塑料球的( )相同。(3)把三個塑料球放入水中,觀察他們的沉浮狀態。實驗結果:大球漂浮,小球下沉,中球可能( )、( )或( )。說明同樣質量的物體( )越大的越容易上浮。通過上面的實驗,我發現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的因素有:物體的( )和( )。4、同樣重的物體,改變它的形狀,將它的( )適當變大,能( )更多的水,就會浮在水面,就能承載更多的物體。5、曹沖稱象的科學道理:漂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該物體( )的重力。12、點亮小燈泡1、手電筒里有什么?猜一猜它們是怎么工作的。我猜測手電筒里有( )、( )、( )、( )等。2、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連接一個簡單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這里要注意:電池( )與( ),小燈泡( )和底部的( )。3、觀察同學畫的電路示意圖,我發現用電器導線和電源等電路元件都有( )連接點,相互連接時中間不能斷開。我還發現起點和終點分別是電池的( )和( )。4、開關的作用就是控制小燈泡的( ),也就是控制電路的( )?;蛘哒f是控制電流的( )!5、做個簡單開關連接到電路中:在一塊木板上把( )的一端用一枚( )固定,并使回形針的另一端能夠搭到另一枚( )上。通過轉動( )來控制電流的( )。6、連接燈泡的導線兩端應分別連接電池的( )和( ),形成( ),燈泡才會亮起來。7、手電筒由( )、( )、( )、( )等組成,塑料外殼起( )作用,反光杯起( )作用。手電筒的各部分通過直接( )或導線(銅片)連接,( )閉合后形成通路。13、導體和絕緣體1、導線包括( )和( )兩部分。導線的( )一般用銅或鋁制成,起( )作用;外面是用塑料和絕緣漆包裹起來的( ),可防止人直接觸碰到內芯而發生( )傷害事故。2、容易導電的物品有:( )、( )、鐵釘、硬幣( )、( )等。不容易導電的物品有:( )、竹簽、( )、瓷勺、木筷、( )( )等。具體的物品對應不同的( )。3、根據( )原理,安裝一個( )裝置,再將物品分別接入檢測裝置,觀察小燈泡是否( ),如果物品接入檢測裝置后,小燈泡能發光,說明該物品( )導電。得出結論:像鐵釘、鋁箔等物品,容易導電,被稱為( );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簽等物品,不容易導電,被稱為( )。4、電工材料和工具中有可能和人體直接接觸的部分,一般使用( )制造,如螺絲刀的把手、開關的拉繩、絕緣膠帶、插座的面板等,保護人體免受( );需要導電的部分使用( )制造,如測電筆筆桿、開關銅片觸頭、插座接線端子等。5、用( )做人體導電實驗,實驗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 )可以通過人體。6、人體、來水和鹽水都是( ),( )水不容易導電。不同的液體導電性能不同,改變鹽水濃度或電壓,它的導電性能也會發生變化。14、電路暗箱1、可以利用一個簡單電路來判斷握在手心里的導線是連著的還是斷開,當把拳頭兩端露出的導線接入簡單電路后,小燈泡( )表示手心的導線是連著的,( )則表示是斷開的。2、在簡單電路中增加( )和( ),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有沒有變化。增加( )小燈泡會更亮,增加一個( ),原來的小燈泡會變暗。這是在串聯電路中。如果在簡單電路中,并聯接入一個小燈泡或一節電池時,小燈泡亮度( )變化。3、電路暗箱有四個觸點,觸點之間可能連接了導線、小燈泡或電池等,根據外接小燈泡的變化,判斷暗箱里兩個觸點之間的情況。小燈泡亮,說明電路是( ),觸點間有電路元件;那燈泡不亮,說明電路是( ),觸點間可能什么也沒有,也可能有一個斷開或損壞的電路元件;小燈泡更亮,說明觸點間可能串聯進了( );小燈泡更暗,說明觸點間可能串聯進了一個( );小燈泡亮度基本( )變化,說明很可能只是一段導線,或是( )進了電池和小燈泡。15、生活中的電1、手表、遙控賽車、計算器、遙控器由( )供電;電腦、取暖器、電飯煲由( )供電。由發電廠供電的用電器一般都有( ),需要從( )里取電。沒有電線插頭的,一般都由( )供電。2、電池提供( ),發電廠提供( )。( )是指電流方向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的電,與( )相區分。3、( )來自發電站,如火電廠、太陽能電廠、核電站、水電站等,發電站利用火力、太陽能、核能、水力等發電。發電廠產生的電都是交流電,方便( )傳輸,( )輸電過程中的損耗。交流電通過電網傳輸到不同地方以供使用,如工廠、農場、( )、( )等。4、( )是聯系發電和用電的設施和設備的統稱,主要由連接成網的輸電線路、( )、配電所和配電線路組成。5、高壓線下放風箏危險是因為:高壓輸電線的電壓最高達( ),風箏線雖然大多是用絕緣材料制成的,但在高壓下也可能( ),造成人員傷亡。雷雨天在大樹下避雨的危險是因為:雷雨天氣時空曠處的高大物體容易被( ),在大樹下避雨是危險的行為。不能用濕抹布擦( )是因為:濕布是( ),用濕布擦燈泡時容易發生觸電危險。6、把許多用電器連接在( )上,或用電器連續使用時間( ),都可能因絕緣體過熱而引發( )。特別是在同一插座上過多使用電水壺、吹風機等大功率加熱電器時,更容易引發( )。7、橙子,蘋果,番茄,土豆都可以做水果( ),建議使用( )較強的水果或蔬菜。如果燈不亮,可以多用一些水果。8、LED燈,為單向導電的器件連接時注意正負極方向,一般引角長的為( ),引腳短的為( )。銅片一端連( ),鋅片一端連( )。16、常見的巖石1、我在山上、沙漠、溶洞、海底、土壤下方、海岸邊見過( )。2、黃山上有巖石,石頭都很大,有( );假山有巖石,是灰色的,表面比較( ),形狀不( ),多凹陷;河里有( )圓圓的、很光滑;海邊有黑黑的( );溶洞里有( ),粗粗的,從洞頂垂下來……3、( )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 )覆蓋著。覆蓋在地球表面的( )部分稱為巖石。巖石是組成( )的主要物質,他們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中。通常我們說的石頭,就是巖石( )后的樣子。少部分巖石裸露在地表,大部分被( )或( )、土壤覆蓋著,所以在某些地區我們直接看到的巖石沒有那么多。4、( )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巖石。通常有粉紅、半透明、黑三種粗細不同的顆粒緊密結合構成。質地堅硬,聲音( ),沒有氣孔,吸水性( )。5、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1)( )(2)( )(3)( )(4)( )(5)( )。6、四種常見巖石的特征:(1)花崗巖:斷口顏色有( );顆粒大小是( );劃痕顏色( );敲擊的聲音( );不吸水無氣孔無條紋無( )痕跡。(2)砂巖:斷口顏色是( );顆粒大小是( );劃痕顏色是( );敲擊的聲音( );不( ),無( ),無條紋,無動植物痕跡。(3)大理巖:斷口顏色是( );顆粒大小是( );劃痕顏色是( );敲擊的聲音( );吸水,有氣孔,有層次,可能有( )。(4)石灰巖:斷口顏色是( );顆粒大小是( );劃痕顏色是( )色;敲擊的聲音( );吸水、保水,無氣孔,有條紋,可能有動植物痕跡。17、認識礦物1、礦物不同于巖石的特征:顏色相近,成分比較( ),有一定的( )結構……2、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約( )種礦物。礦物是構成巖石的“( )”。礦物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如花崗巖中每種顏色的顆粒代表一種( )。3、黃鐵礦:因其淺黃銅色和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 ),故又稱為“愚人金”。常有完好的( ),呈立方體八面體五角12面體及其聚形。黃金礦: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 )。純金為( )色,具有耀眼的光澤,含有雜質時其顏色可相應變化。天然良好晶型極為少見,常成( )粒狀、團塊狀、片狀、纖維狀等。石英:石英是由( )組成的礦物,主要造巖礦物之一,無色透明,含有少量雜質后常變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體,質地堅硬。常見帶尖頂的六方柱狀晶體或晶簇。廣泛用于( )耐火材料,冶金鑄造,化工等工業。4、花崗巖由粉紅色顆粒的( )、半透明顆粒的( )、黑色顆粒的黑( )組成。長石是一種鋁硅酸鹽礦物,在地殼中含量高達60%,是幾乎所有( )的主要礦物成分。它們都具有( )光澤,本身應該是無色透明的,之所以有色或不完全透明,是因為含有其他( )。晶體形狀有些呈塊狀,有些呈板狀,有些呈柱狀或針狀等。黑云母是花崗巖中最常見的鎂鐵質礦物之一,顏色從黑到褐、紅、綠都有,具有玻璃光澤,形狀為板狀或柱狀。黑云母被廣泛用在真石漆等裝飾( )中,黑云母細片也常用作建筑材料填充物。5、用不同的方法觀察、描述礦物的特征。(1)將礦物在白砂紙上劃一劃,觀察粉末的顏色。石墨和赤鐵礦很容易在白砂紙(白色無釉瓷板)上留下粉末顏色,不需要用很大力氣。石墨條痕顏色為( )色或( )色;赤鐵礦條痕顏色為( )色或( )色。(2)用( )觀察礦物晶體的形狀。石英晶體形狀為帶尖頂的正( )柱;螢石晶體形狀為( )體或( )體,并呈粒狀、塊狀集合體。具體視給定的實物而定,要能描述出晶體有一定形狀。(3)觀察礦物斷口處的光澤。礦物的光澤通常用某種材料的光澤來描述,如金屬、玻璃、絲綢等。光澤指礦物表面反射可見光的能力。觀察礦物斷口處光澤利用光澤描述卡讓學生對照著進行類比描述。方鉛礦為( )光澤;水晶為( )光澤;石膏為( )、玻璃或珍珠光澤(視給定的實物而定)。6、云母為( );方解石為( ),含雜質后偏向( ),毫無雜質為( ),視實物而定;褐鐵礦為( )。7、礦物硬度被簡化為四個等級 ,應選用硬度差別較明顯的幾種礦物進行觀察比較,如石墨、螢石、赤鐵礦、石英。本課根據礦物在刻劃時的表現為硬度下了描述性定義:指甲能留下劃痕的為( ),如石墨、石膏、滑石;指甲不能而銅鑰匙能留下劃痕的為( ),如螢石;銅鑰匙不能而鐵釘能留下劃痕的為( ),如赤鐵礦;鐵釘也不能留下劃痕的為( ),如石英。8、石墨:劃痕顏色是黑色或黑灰色;晶體形狀是六方片狀;斷口光澤是( )光澤;不透明;硬度是軟;主要用途是( )導電材料9、云母:劃痕顏色是黑色或灰白色;晶體形狀是六方片狀;斷口光澤是( )光澤;透明;硬度是軟;主要用途是( )、( );10、赤鐵礦:劃痕顏色是櫻紅色;晶體形狀是板狀或塊狀;斷口光澤是土狀或金屬;不透明;硬度是硬;主要用途是( )、( );11、石膏:劃痕顏色是白色;晶體形狀是板狀或纖維狀;斷口光澤是絲絹或珍珠、玻璃;半透明、透明;硬度是軟;主要用途是( )、( )。18、礦物與我們的生活1、鉛筆芯用到了石墨( )、( )的特性;爽身粉用到了滑石軟、容易( )的特性;銅芯導線用到了黃銅礦( )的特性;赭石顏料用到了赤鐵礦能做( )的特性;水晶杯用到了石英硬、容易( )的特性。2、將礦物和它的用途連線,并寫出用到的礦物特性。(1)石膏做( ),起( )作用;(2)滑石制( ),( )、吸水性( );(3)明礬( )水中雜質,溶于水凈水( );(4)黃銅礦制銅火鍋,( )能強;(5)( )制玻璃器皿,硬、透光性好;(6)硫磺制( ),粉末易( )。3、了解從鐵礦石到鐵制品的生產過程。(1)開采( )(2)粉碎( )(3)高爐煉出( )(4)分離鐵水和( )(5)澆鑄( )成型(6)( )成鐵制品。4、從鐵礦石到鐵制品的核心環節是( )。煉鐵的主要原料是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鐵礦石有( )、( )、( )等。5、體會石膏的作用。(1)將石膏粉加水調成( )。(石膏糊易塑形,凝固后強度較大。模具石膏粉初凝約需6分鐘,終凝約需30分鐘。石膏糊一般按照石膏粉與水的質量比約100:45均勻調制。)(2)把一根手指插入石膏,再取出。(3)過一會兒,彎一彎手指,體會石膏的作用。石膏用途廣泛,材料簡單易得,無毒安全可靠,是認識非金屬礦物多種功能的良好載體。石膏,可用于制造水泥、建筑、模型,還用于( )、( )等行業。6、凝固后的石膏糊強度較大,能更好地貼合病人骨折部位實現( )并減少移動、分散外部( ) ,為骨骼( )創造良好的條件。7、人類很早就認識到礦物的用途,采礦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采礦活動有:古代( )模擬場景、采硫磺礦、開采( )、( )。8、礦物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在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均來自( ) 。然而,礦物資源是有限的,用一點就少一點。面對日益枯竭的礦物資源,人們正在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進行保護。我國部分礦物資源可開采年限:( )100年;鋅、錫、鎢礦( )年;銀、鉛、錳、鋁礦( )年。查資料,了解人們正采取保護日益枯竭的礦物資源的措施有:(1)制定( );(2)實行( )開采;(3)推廣先進( )技術;(4)實施( )。專項學習——像工程師那樣1、不同職業門類的工程師雖然從事的具體工作不同,但它們具有某些共同的素養。(這里的工程師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完成某一工程任務的工程師團隊。個人或團隊都具有這些基本素養。)(1)能( )繪圖(2)會制作產品( )(3)能運用( )知識來解決問題(4)會使用各種( )。2、工程師告訴我們:工程活動需要有不同的環節,從三年級開始,工程活動就有三個環節擴展為六個環節。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經歷工程活動的全過程。(1)( ):很多女孩喜歡佩戴手環,還希望晚上戴時能閃閃發光。于是LED手環應運而生。a怎樣讓LED亮起來?b怎么加入開關?c可以選用哪些材料做裝飾?(2)( ):(前期研究是為設計方案打下良好基礎的重要環節,前期研究有助于更加有效的設計和制作。首先要列出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后通過多種途徑查閱資料,或者做實驗獲得可以解決問題的更多儲備。)&、要列出完成這個任務,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哪些。&、用多種方法查找,有助于完成任務的資料,了解別人是怎么做的。&、想一想這些資料對自己有什么啟示。(3)( ):a、向前面學過的簡單電路一樣,做實驗來探究正確的連接方法。b、查查資料,看看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導線和開關。(回顧《簡單電路》單元所學的知識,讓學生以探究實驗的方法嘗試連接LED,總結LED的特點及連接方式,為后續做個性化LED手環掃清技術障礙。)(4)( ):a、制作的模型可以用來檢測未來產品的實際效果。b、根據任務的具體情況確定模型的大小、應重點呈現的部分等。c、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依照設計方案進行制作。(5)( ):可以從外觀、性能、成本等方面對展示的產品提出意見和建議。(6)( ):可以采用PPT模型文字等多種形式展示成果,交流的內容包括:完成任務的程序、實際制造的步驟 、測試改進的過程等;還要解答他人的疑問,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3、我來展示我們小組做的手環,歡迎大家提意見:可以從( )、( )、( )等方面對展示的產品提出意見和建議!4、測試時一定不能將LED手環戴在手上進行,因為既不( ),也不( ),可以擺在桌上進行。四年科學知識清單給動物分類1、生物學家根據動物是否有脊椎將它們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是人的中軸骨骼,是身體的支撐,有負重、減震、保護和運動等功能。2、我國自然環境多樣,動物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3、我國聞名世界的珍稀動物有幾百種,如大熊貓,東北虎,揚子鱷,金絲猴,朱鹮,鸚鵡螺,寬尾鳳蝶等!以上動物中,除寬尾鳳蝶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外,其余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4、給動物分類,可以根據某些特征,如生活環境、運動方式、外形特點、有無脊椎等,給動物分類。5、像生物學家一樣,將這些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有:青蛙、鳥、猴、鯊魚。無脊椎動物有:蚊子、蝸牛、水母、河蚌、蚯蚓。6、以(植物)為食物的動物叫作食草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物的動物叫作肉食動物。2、魚類1、教材6頁圖中四種魚的共同點:身體呈流線型、身體表面有鱗、有鰭、有鰓、嘴總是不停的開合、眼睛長在頭部兩側、生活在水中等!2、魚類的共同點:魚類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用鰭運動,以頜取食的變溫脊椎動物。3、認識魚的鰓和鰭,猜想他們的作用。尾鰭:決定運動方向產生前進動力。胸鰭:起平衡和轉換方向的作用。背鰭、腹鰭:起平衡作用。 臀鰭:協調其它各鰭的作用。魚游動時,他的各種鰭是配合運動的,尾鰭不斷擺動,在魚前進時起主要作用;胸鰭和腹鰭配合劃動,在魚拐彎時起主要作用。魚游動時主要發揮作用的是軀干和尾鰭!4、研究水進出魚身體的情況,體驗魚腮的作用:(現象)隨著魚嘴一張一合紅色液體進入魚嘴,然后從鰓蓋下方流出來。 (根據現象得出結論) 魚用鰓呼吸。水流由口進入、經過鰓后流出的過程中進行氣體交換,從而完成呼吸!3、鳥類1、教材8頁圖中的鳥從上至下,從左至右,分別是鷹、畫眉鳥、燕鷗、鴿子、鴕鳥、翠鳥、孔雀、企鵝、鴨、雞。圖中鳥的共同點:身體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有兩只腳、有又硬又尖的嘴、卵生等。2、鳥類的共同特點:身體表面有羽毛、有翅膀、恒溫、卵生的脊椎動物。3、正羽是覆蓋在鳥身體上的大型羽片,鴿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長有正羽。絨羽緊貼鳥的身體,細小而柔軟。4、羽毛通常分為(正羽)(絨羽)和毛狀羽三種,具有(保溫)(護體)(飛翔)等功能。5、研究鴿子的羽毛:觀察正羽,我發現正羽呈扇形排列,對鴿子的作用是便于扇動空氣;剪斷正羽羽根后,我發現正羽管中間是空的,對鴿子的作用是可以減輕羽毛的重量;在正羽上滴水后,我發現羽毛防水,對鴿子的作用是飛行時可以抵擋小雨;用放大鏡觀察絨羽,我發現像棉花一樣蓬松,對鴿子的作用是幫助鴿子在飛行時保持體溫。6、鳥的喙的外形與鳥吃的食物息息相關,吃魚的鳥有著扁扁的喙,有的喙兩旁還長有一些齒梳結構,可以幫助他們在捉魚時防止魚逃脫。吃肉的鳥長有鋒利的彎鉤狀喙,非常適合用來撕碎獵物。吃種子的鳥大多有著圓錐形的喙,這種喙就像老虎鉗那樣可以咬碎種子的硬殼,吃到里面的種子。吃蟲子的鳥長著尖而細長的喙,這樣的喙利于它們從枝干、地面的縫隙中捉出蟲子。吃花蜜的鳥的喙也是尖細的,便于鳥兒將喙伸到花朵里去。7、教材10頁圖1中鳥的足短,趾尖有發達的蹼,適合游水;在水中或近水邊生活。圖2中鳥的足強健有力,趾有銳利的鉤爪,適合捕食小動物;大多在高山草原生活。圖3中鳥的足粗壯有力,適合奔跑;常在沙漠荒原生活。圖4中鳥的足和趾都細長,適合涉水;一般在水邊生活。4、哺乳動物1、教材11頁圖中的動物從上至下,從左到右,分別是:鯨、虎、貓、豬、牛。圖中動物的共同點:身體表面有毛(鯨由于在海洋中生活,毛已退化)、胎生、哺乳、恒溫、脊椎動物。2、哺乳動物主要特點:身體表面有毛、胎生、哺乳、恒溫、有脊椎。體溫:恒溫。皮毛的作用:保溫、保護。脂肪的作用:保溫、提供能量。3、哺乳動物是一類恒溫脊椎動物,當環境溫度發生變化時,他們的體溫始終保持相對穩定。北極熊身體表面有厚厚的皮毛,他的皮膚是黑色的,皮下有很厚的脂肪層,可以幫助北極熊保持體溫。4、體驗脂肪的作用:沒有包裹脂肪的手指會感覺非常冷,包裹脂肪的手指感覺沒那么冷。5、獵豹的運動方式是奔跑,與它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有:狗、羚羊、獅子等。 蝙蝠的運動方式是飛翔,沒有與它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袋鼠的運動方式是跳躍,與它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有:兔、跳羚?;ⅥL的運動方式是游泳,與它有相同運動方式的哺乳動物有:白鰭豚、海豚等。5.運動與位置1、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可以看這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有沒有發生變化。2、汽車在運動,因為它在公路上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自行車與騎手在運動,因為在第二幅圖中才出現,說明是順著公路運動到此的。湖里的鴛鴦在運動,因為它們在湖面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湖邊小路上的烏龜在運動,因為它在小路上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天空中的鷹在運動,因為它在天空中的位置發生了變化。3、怎么判斷乘電梯的人是否在運動:以電梯為參照物乘電梯的人沒有運動,因為乘電梯的人在電梯里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以電梯外的人或物為參照物,乘電梯的人在運動,因為乘電梯的人相對于電梯外的人或物的位置發生了變化。4、運動的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可以用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方向和距離來描述。小汽車在乘客的東北方向,距離乘客0.2千米,2分鐘車程,正從玄武門由北向南駛來。5、沒有絕對不動的物體。我們通常認為靜止的物體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參照物改變,對物體運動狀態的描述也可能改變,所以說靜止是相對的。6、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一般以地面為參照物。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相對于地面來說,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人感覺房子與樹沒有運動。我們也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但是如果我們將視角轉換到宇宙中,以太陽為參照物,那么地球轉動時,房子與樹都在隨地球轉動。6.不同的運動1、把物體運動的路徑連成線,可以表示物體運動的軌跡。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叫做運動軌跡。運動軌跡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如電梯上的人的運動、蘋果落地的運動;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如風車的轉動、鉛球的斜拋運動。2、前進:物體從后往前運動。后退:物體從前往后運動。擺動:物體以一個基點或樞軸點搖擺。可以在線的一端系上重物(如鉤碼、長尾夾、打孔橡皮塞),使重物擺動。振動:物體的全部或一部分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往復運動。還可以使橡皮筋振動繞圈:一個物體繞另一個物體做圓周運動。旋轉:物體繞一個點或軸做圓周運動??梢韵蛉~輪吹氣,使葉輪旋轉。還可以用線系著橡皮塞,使其繞圈。滾動:平動與轉動的平面復合運動??梢允咕€軸、干電池在桌面上滾動。3、包含了兩種以上的運動形式的有:竹蜻蜓: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動、轉動的復合運動,上面的旋翼做旋轉運動。手鋸:手鋸做前進后退的往復運動。直升機:直升機旋翼做旋轉運動,機身向前運動。旋轉木馬:旋轉木馬設施整體繞中軸做旋轉運動,一個個的木馬繞中軸在繞圈的同時做上下運動。7.運動的快慢1、設置起點與終點是為了確保公平。跑相同的路程,先到達終點者獲勝,因為先到達終點者用時少,速度快。2、不是同場賽跑的運動員怎么比快慢:看他們跑相同的路程,用了多少時間。看他們在同一段時間里跑了多遠。通常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自然界中,有些物體的運動速度非常大。例如,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40米/秒,而光在空氣中的速度約為3億米/秒。3、同一種物體,運動時速度越大,沖擊力也越大喲!高空拋物時,物體越接近地面速度越快,能量越大,容易對地面的人或物造成傷害,甚至會威脅生命安全。4、不能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是因為: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速度越快,能量越大。人從樓梯上快速跑下來時具有很大的能量,不易止住腳步,而沖撞他人或自己跌倒,造成傷害。5、有些物體乍看上去似乎不動,其實它們一直在運動。例如:可以根據一段時間后指甲變長,判斷指甲在運動;可以以樹木或房屋為參照物,判斷月亮在運動!6、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約為5千米/時,兒童由于步幅與體力原因,速度慢一些約為4~4.5千米/時,即1.1~1.25米/秒。每個人由于身高(主要是腿長)、運動習慣的影響,走路速度是不一樣的,但差別也不是很大,一般走路速度在1.1米/秒左右。8、力與運動1、力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還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快慢與方向。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2、探究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問題:拉力大小與小車前進快慢是否有關?假設:拉力大,小車前進快;拉力小,小車前進慢。保持不變的是:小車的載重、小車行進的路程。需要改變的是:小車的拉力(與末端掛鉤上鉤碼的數量有關)。實驗設計:(1)按圖組裝好實驗裝置,確保小車在拉力的作用下能夠自由前進。(2)畫好起點與終點,先掛1個鉤碼,記錄下小車行進固定路程的時間。(3)重復剛才的實驗步驟兩次,記錄小車行進時間,計算平均值。(4)分別掛2個,3個鉤碼,多次實驗記下小車行進時間并計算平均值。實驗結論:拉力的大小會影響小車前進的快慢。拉力大,小車前進快;拉力小,小車前進慢。3、探究小車質量(載重量)與小車前進快慢的關系:實驗方法:每次實驗都掛,同樣多的鉤碼。通過往小車上加重物的方法來改變小車的質量,小車行進的路程不變,記錄小車行進的時間。實驗結論:往小車上加的重物越多,說明載重量越大,小車運動的速度越慢。4、研究磁力能否改變鋼珠的運動方向。(1)讓鋼珠從斜面頂端滾下,記錄鋼珠的運動路徑。(2)在路徑的一側放一塊磁鐵。(3) 再次讓鋼珠從斜面頂端滾下,觀察并記錄鋼珠的運動路徑。第一次鋼珠撞到木框前其運動路徑與斜坡基本保持一條直線,第二次放了磁鐵后,鋼珠朝著磁鐵的方向偏轉,其運動路徑是一條曲線。9、彈力1、橡皮筋、鋼尺和彈簧的形狀發生變化,撤去外力后恢復原狀,海綿的形狀與體積都發生變化,撤去外力后恢復原狀。握力器、拉力器的形狀發生變化,在緊握握力器時手受到向外的壓力,在拉拉力器時手受到向內的拉力。 通過上面的操作,得出下面的結論: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或體積會發生改變,撤去外力后又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這種性質叫作彈性。能使物體恢復原來的形狀或體積的力,叫做彈力。2、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彈簧拉伸長度與拉力成正比,每增加一個鉤碼彈簧會拉伸相同的長度。無限制的掛鉤碼,彈簧所受的拉力將會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彈簧不能恢復原狀。3、人們根據彈簧拉伸長度隨拉力大小變化的規律,制成了彈簧測力計。利用彈簧測力計可以測量力的大小。力的單位是牛頓,用字母“N”表示。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檢查指針是否在“0”刻度處。(2)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齊平。(3)被測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值。4、條形盒測力計是實驗室常用的彈簧測力計,實驗室常用的規格有五N和2.5N兩種。實驗室常見的還有平板測力計和圓筒測力計。10、摩擦力1、滑滑梯:身體與滑梯的接觸部分存在摩擦。人推箱子:箱子與地面間存在摩擦,鞋子與地面間存在摩擦。跳傘:傘面與空氣間存在摩擦。游泳運動員游泳:人體與水間存在摩擦。通過上面的現象,我們得出下面的結論: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摩擦力。物體在液體或空氣中運動時也會產生摩擦力,這種摩擦力是一種阻力。2、測量摩擦力。(1)將彈簧測力計的指針調到“0”刻度處。(2)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拖動物體,使物體在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3)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對物體的拉力大小,它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相等。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問題: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假設: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保持不變的是:物體本身和接觸面的大小。需要改變的是: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實驗設計:(1)在桌面上用測力計水平拖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測力計的拉力。也就是摩擦力大小,重復三次計算平均摩擦力。(2)在細砂紙上用測力計水平,拖動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摩擦力并計算平均值。(3)在粗砂紙上做同樣的實驗,記錄摩擦力并計算平均值。實驗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唤佑|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4、摩擦力的大小,還與壓力的大小有關,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5、( 流線型)形體有利于減小液體或空氣的阻力。6、摩擦力的應用:增大摩擦力(功)的事例:擰瓶蓋時墊抹布、鞋底有花紋(加深輪胎花紋深)、抹鎂粉、道路上的減速帶以及防滑紋、冬天在冰雪上行走的車要安裝防滑鏈等。減小摩擦力(過):肥皂水戴手鐲、軸承抹油加滾珠、冰壺比賽中刷冰、流線型形體、飛機火車等的車頭設計成流線型等。11、浮力1、浸入水中的物體會受到水豎直向上托舉的力,這種力叫作浮力。正因為有浮力,物體才能漂浮在水面。2、如果石塊在水中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石塊在水中受到的拉力=石塊在空氣中受到的拉力,所以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比在空氣中測得的提起石塊的力要小。3、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狀態的因素。實驗之前要先預測。問題一: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的沉浮狀態一樣嗎?作出預測:體積相同的物體質量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重的下沉,輕的上浮。實驗材料:中心塑料球、橡皮泥、一盆水。實驗設計:(1)給三個同樣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2)1號球內裝滿橡皮泥,2號球內裝一半橡皮泥,3號球內裝少許橡皮泥。(3)把三個塑料球放入水中,觀察它們的沉浮狀態。實驗結果:(1號球下沉,2號球可能下沉、懸浮或漂浮,3號球漂浮。)說明同樣體積的物體,質量越小越容易上浮。問題二:質量相同、體積不同的物體的沉浮狀態一樣嗎?對實驗作出預測:質量相同的物體,體積會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體積小的下沉,體積大的上浮。實驗材料:空心塑料球、橡皮泥、天平、一盆水實驗設計:(1)給三個大小不一的塑料球,分別貼上標簽1、2、3。(2)在空心塑料球中裝入橡皮泥,用天平稱量,確保裝入橡皮泥后,三個塑料球的質量相同。(3)把三個塑料球放入水中,觀察他們的沉浮狀態。實驗結果:大球漂浮,小球下沉,中求可能下沉、懸浮或漂浮。說明同樣質量的物體體積越大的越容易上浮。通過上面的實驗,我發現影響物體的沉浮狀態的因素有:物體的質量和體積。4、同樣重的物體,改變它的形狀,將它的體積適當變大,能排開更多的水,就會浮在水面,就能承載更多的物體。5、曹沖稱象的科學道理:漂浮在水面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該物體排開水的重力。12、點亮小燈泡1、手電筒里有什么?猜一猜它們是怎么工作的。我猜測手電筒里有開關、導線、電池、小燈泡等。2、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連接一個簡單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這里要注意:電池正極與負極,小燈泡金屬側面和底部的錫點。3、觀察同學畫的電路示意圖,我發現用電器導線和電源等電路元件都有兩個連接點,相互連接時中間不能斷開。我還發現起點和終點分別是電池的正極和負極。4、開關的作用就是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也就是控制電路的通和斷?;蛘哒f是控制電流的通斷!5、做個簡單開關連接到電路中:在一塊木板上把回形針的一端用一枚圖釘固定,并使回形針的另一端能夠搭到另一枚圖釘上。通過轉動回形針來控制電流的通和斷。6、導線應該接觸小燈泡的什么部位,怎樣與電池連接?連接燈泡的導線兩端應分別連接電池的正極和負極,形成通路,燈泡才會亮起來。7、觀察手電筒的結構,它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是如何連接的?手電筒由電池、開關、導線、小電珠等組成,塑料外殼起固定作用,反光杯起反射聚光作用。手電筒的各部分通過直接接觸或導線(銅片)連接,開關閉合后形成通路。13、導體和絕緣體1、導線的個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們各起什么作用?導線包括內芯和絕緣層兩部分。導線的內心一般用銅或鋁制成,起導電作用;外面是用塑料和絕緣漆包裹起來的絕緣層,可防止人直接觸碰到內芯而發生電擊傷害事故。2、P39容易導電的物品有:鉛筆芯(石墨)、鋁箔、鐵釘、硬幣(人體、大地)等。不容易導電的物品有:塑料尺、竹簽、橡皮、瓷勺、木筷、玻璃(陶瓷、橡膠)等。具體的物品對應不同的制作材料。3、安裝檢測裝置,檢測物品是否容易導電方法:根據簡單電路原理,安裝一個檢測裝置,再將物品分別接入檢測裝置,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如果物品接入檢測裝置后,小燈泡能發光,說明該物品容易導電。得出結論:像鐵釘、鋁箔等物品,容易導電,被稱為導體;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簽等物品,不容易導電,被稱為絕緣體。4、電工材料和工具中有可能和人體直接接觸的部分,一般使用絕緣體制造,如螺絲刀的把手、開關的拉繩、絕緣膠帶、插座的面板等,保護人體免受電擊;需要導電的部分使用導體制造,如測電筆筆桿、開關銅片觸頭、插座接線端子等。5、用驗電球做人體導電實驗,實驗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電流可以通過人體。6、檢驗不同液體的導電性能,多放點鹽或多加幾節電池試試。人體自來水和鹽水都是導體,純凈水不容易導電。不同的液體導電性能不同,改變鹽水濃度或電壓,它的導電性能也會發生變化。14、電路暗箱1、怎樣判斷握在手心里的導線是連著的還是斷開的?可以利用一個簡單電路來判斷,當把拳頭兩端露出的導線接入簡單電路后,小燈泡亮表示手心的導線是連著的,不亮則表示是斷開的。2、在簡單電路中增加一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有沒有變化。在簡單電路中增加一節電池或一個小燈泡,有多種接入方法,對小燈泡亮度的影響也不同。增加一節電池小燈泡會更亮,增加一個小燈泡,原來的小燈泡會變暗。這是在串聯電路中。如果在簡單電路中,并聯接入一個小燈泡或一節電池時,小燈泡亮度不會變化。3、解電路暗箱。電路暗箱有四個觸點,觸點之間可能連接了導線、小燈泡或電池等,根據外接小燈泡的變化,判斷暗箱里兩個觸點之間的情況。小燈泡亮,說明電路是通的,觸點間有電路元件;那燈泡不亮,說明電路是斷的,觸點間可能什么也沒有,也可能有一個斷開或損壞的電路元件;小燈泡更亮,說明觸點間可能串聯進了一節電池;小燈泡更暗,說明觸點間可能串聯進了一個小燈泡;小燈泡亮度基本沒有變化,說明很可能只是一段導線,或是并聯進了電池和小燈泡。15、生活中的電1、P44手表、遙控賽車、計算器、遙控器由電池供電;電腦、取暖器、電飯煲由發電廠供電。由發電廠供電的用電器一般都有電線插頭,需要從插座里取電。沒有電線插頭的,一般都由電池供電。2、電池提供直流電,發電廠提供交流電。交流電是指電流方向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的電,與直流電相區分。3、交流電來自發電站,如火電廠、太陽能電廠、核電站、水電站等,發電站利用火力、太陽能、核能、水力等發電。發電廠產生的電都是交流電,方便遠距離傳輸,減少輸電過程中的損耗。交流電通過電網傳輸到不同地方以供使用,如工廠、農場、鐵路交通、居民小區等。4、電網是聯系發電和用電的設施和設備的統稱,主要由連接成網的輸電線路、變電站、配電所和配電線路組成。5、P46高壓線下放風箏危險是因為:高壓輸電線的電壓最高達上萬伏,風箏線雖然大多是用絕緣材料制成的,但在高壓下也可能導電,造成人員傷亡。雷雨天在大樹下避雨的危險是因為:雷雨天氣時空曠處的高大物體容易被閃電擊中,在大樹下避雨是危險的行為。不能用濕抹布擦點亮的燈泡是因為:濕布是導體,用濕布擦燈泡時容易發生觸電危險。6、把許多用電器連接在同一個插座上,或用電器連續使用時間過長,都可能因絕緣體過熱而引發火災。特別是在同一插座上過多使用電水壺、吹風機等大功率加熱電器時,更容易引發火災。7、橙子,蘋果,番茄,土豆都可以做水果電池,建議使用酸性較強的水果或蔬菜。如果燈不亮,可以多用一些水果。8、LED燈,為單向導電的器件連接時注意正負極方向,一般引角長的為正極,引腳短的為負極。銅片一端連正極,鋅片一端連負極。16、常見的巖石1、我在山上、沙漠、溶洞、海底、土壤下方、海岸邊見過巖石。2、黃山上有巖石,石頭都很大,有裂縫;假山有巖石,是灰色的,表面比較光滑,形狀不規則,多凹陷;河里有鵝卵石圓圓的、很光滑;海邊有黑黑的大礁石;熔洞里有鐘乳石,粗粗的,從洞頂垂下來……3、巖石組成地球的外殼。一些巖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巖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覆蓋在地球表面的堅固部分稱為巖石。巖石是組成地殼的主要物質,他們處于不斷運動、變化中。通常我們說的石頭,就是巖石破碎后的樣子。少部分巖石裸露在地表,大部分被水或泥沙、土壤覆蓋著,所以在某些地區我們直接看到的巖石沒有那么多。4、花崗巖是一種分布非常廣泛的巖石。通常有粉紅、半透明、黑三種粗細不同的顆粒緊密結合構成。質地堅硬,聲音清脆,沒有氣孔,吸水性不好。5、采集并制作巖石標本:(1)搜集(2)清理(3)判斷(4)裝盒(5)貼標簽。6、四種常見巖石的特征:(1)花崗巖:斷口顏色有肉紅、白、黑;顆粒大小是粗粒;劃痕顏色肉紅色;敲擊的聲音稍渾濁;不吸水無氣孔無條紋無動植物痕跡。(2)砂巖:斷口顏色是灰,有點亮;顆粒大小是中粒;劃痕顏色是灰色;敲擊的聲音稍清脆;不吸水,無氣孔,無條紋,無動植物痕跡。(3)大理巖:斷口顏色是土黃、白;顆粒大小是粗粒;劃痕顏色是黃色;敲擊的聲音稍渾濁;吸水,有氣孔,有層次,可能有動植物痕跡。(4)石灰巖:斷口顏色是灰、白;顆粒大小是細粒;劃痕顏色是灰白色;敲擊的聲音稍清脆;吸水、保水,無氣孔,有條紋,可能有動植物痕跡。7、(1)搜集:戶外采集安全第一,要有成人陪同。地點可以選擇山上的陡坡、河流兩側、附近的礦山等地方,帶上地質錘、護目鏡等工具。延時挑選有新鮮斷面的。大塊的盡量輕砸成約3cm*6cm*9cm大小,以能裝進標本盒為宜。(2)清理:清理是為鑒定做準備。先用軟毛刷清除松散的泥土或雜質,有的巖石還需要用自來水浸泡、清洗后再晾干。(3)判斷:對照已經學習的四種巖石的主要特征,辨識出這塊巖石的名稱,如果不確定或辨認不出來,可以查閱專業書籍,《巖石和礦物》彩色圖鑒,或登錄國家巖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臺進行標本搜尋或系統礦物學綜合查詢。(4)裝盒:裝入盒子。(5)貼標簽:在標本盒醒目位置貼上標簽,需要標注的信息至少有:巖石的名稱、采集地點、采集日期、采集人。也可以在盒內附一頁紙介紹該巖石的特征。17、認識礦物1、礦物不同于巖石的特征:顏色相近,成分比較集中,有一定的晶體結構……2、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約4000種礦物。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礦物使巖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如花崗巖中每種顏色的顆粒代表一種礦物。3、黃鐵礦:因其淺黃銅色和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黃金,故又稱為“愚人金”。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體八面體五角12面體及其聚形。黃金礦: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礦石。純金為金黃色,具有耀眼的光澤,含有雜質時其顏色可相應變化。天然糧好經省極為少見,常成不規則粒狀、團塊狀、片狀、纖維狀等。石英:石英是由二氧化硅組成的礦物,主要造巖礦物之一,無色透明,含有少量雜質后常變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體,質地堅硬。常見帶尖頂的六方柱狀晶體或晶簇。廣泛用于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冶金鑄造,化工等工業。4、花崗巖由粉紅色顆粒的長石、半透明顆粒的石英、黑色顆粒的黑云母組成。長石是一種鋁硅酸鹽礦物,買地殼中含量高達60%,是幾乎所有火成巖的主要礦物成分。它們都具有玻璃光澤,本身應該是無色透明的,之所以有色或不完全透明,是因為含有其他雜質。晶體形狀有些呈塊狀,有些呈板狀,有些呈柱狀或針狀等。黑云母是花崗巖中最常見的鎂鐵質礦物之一,顏色從黑到褐、紅、綠都有,具有玻璃光澤,形狀為板狀或柱狀。黑云母被廣泛用在真石漆等裝飾涂料中,黑云母細片也常用作建筑材料填充物。5、用不同的方法觀察、描述礦物的特征。(1)將礦物在白沙紙上劃一劃,觀察粉末的顏色。石墨和赤鐵礦很容易在白沙紙(白色無釉瓷板)上留下粉末顏色,不需要用很大力氣。石墨條痕顏色為黑色或灰黑色;赤鐵礦條痕顏色為棕紅色或褐紅色。(2)用放大鏡觀察礦物晶體的形狀。石英晶體形狀為帶尖頂的正六棱柱;螢石晶體形狀為立方體或八面體,并呈粒狀、塊狀集合體。具體視給定的實物而定,要能描述出晶體有一定形狀。(3)觀察礦物斷口處的光澤。礦物的光澤通常用某種材料的光澤來描述,如金屬、玻璃、絲綢等。光澤指礦物表面反射可見光的能力。觀察礦物斷口處光澤利用光澤描述卡讓學生對照著進行類比描述。方鉛礦為金屬光澤;水晶為玻璃光澤;石膏為絲絹、玻璃或珍珠光澤(視給定的實物而定)。6、云母為透明;方解石為半透明,含雜質后偏向不透明,毫無雜質為透明,視實物而定;褐鐵礦為不透明。7、小學生觀察透明度時,可將激光筆緊貼在礦物一側,用白紙屏在另一側接收光線,如能明顯透過礦物在紙屏上留下清晰光斑,為透明;如能留下光暈,為半透明;如無光斑或光暈,則為不透明。8、用不同的硬物刻、劃礦物,辨別礦物的硬度。硬度是指礦物抵抗刻、劃或摩擦的能力,它是礦物的重要特征之一。9、礦物硬度被簡化為四個等級 ,應選用硬度差別較明顯的幾種礦物進行觀察比較,如石墨、螢石、赤鐵礦、石英。本課根據礦物在刻劃時的表現為硬度下了描述性定義:指甲能留下劃痕的為軟,如石墨、石膏、滑石;指甲不能而銅鑰匙能留下劃痕的為較軟,如螢石;銅鑰匙不能而鐵釘能留下劃痕的為硬,如赤鐵礦;鐵釘也不能留下劃痕的為很硬,如石英。10、礦物的基本特征是:礦物是天然形成的,礦物是構成巖石的“積木”。記錄幾種礦物的特征,以及它們的主要用途。(1)石墨:劃痕顏色是黑色或黑灰色;晶體形狀是六方片狀;斷口光澤是金屬光澤;不透明;硬度是軟;主要用途是鉛筆芯導電材料(2)云母:劃痕顏色是黑色或灰白色;晶體形狀是六方片狀;斷口光澤是玻璃光澤;透明;硬度是軟;主要用途是涂料、油漆;(3)赤鐵礦:劃痕顏色是櫻紅色;晶體形狀是板狀或塊狀;斷口光澤是土狀或金屬;不透明;硬度是硬;主要用途是煉鐵、顏料;(4)石膏:劃痕顏色是白色;晶體形狀是板狀或纖維狀;斷口光澤是絲絹或珍珠、玻璃;半透明、透明;硬度是軟;主要用途是建筑、醫用。18、礦物與我們的生活1、P54下面物品各是用哪種礦物制成的?利用了這種礦物的什么特性?鉛筆芯用到了石墨軟、黑的特性;爽身粉用到了滑石軟、容易吸水的特性;銅芯導線用到了黃銅礦導電的特性;赭石顏料用到了赤鐵礦能做顏料的特性;水晶杯用到了石英硬、容易透明的特性。2、將礦物和它的用途連線,并寫出用到的礦物特性。(1)石膏做豆花,起凝固作用;(2)滑石制爽身粉,軟吸水性強;(3)明礬沉淀水中雜質,溶于水凈水滅菌;(4)黃銅礦制銅火鍋,導熱性能強;(5)石英制玻璃器皿,硬、透光性好;(6)硫磺制火藥,粉末易爆炸。3、了解從鐵礦石到鐵制品的生產過程。(1)開采鐵礦(2)粉碎鐵礦石(3)高爐煉出鐵水(4)分離鐵水和礦渣(5)澆鑄冷卻成型(6)加工成鐵制品。4、從鐵礦石到鐵制品的核心環節是煉鐵。煉鐵的主要原料是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鐵礦石有赤鐵礦、磁鐵礦、褐鐵礦等。5、體會石膏的作用。(1)將石膏粉加水調成糊狀。(石膏糊易塑形,凝固后強度較大。模具石膏粉初凝約需6分鐘,終凝約需30分鐘。石膏糊一般按照石膏粉與水的質量比約100:45均勻調制。)(2)把一根手指插入石膏,再取出。(3)過一會兒,彎一彎手指,體會石膏的作用。石膏用途廣泛,材料簡單易得,無毒安全可靠,是認識非金屬礦物多種功能的良好載體。石膏,可用于制造水泥、建筑、模型,還用于醫療、食品等行業。6、你知道醫生用石膏固定骨折,病人患處的原因嗎?凝固后的石膏糊強度較大,能更好地貼合病人骨折部位實現固位并減少移動、分散外部壓力,為骨骼修復創造良好的條件。7、人類很早就認識到礦物的用途,采礦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認識四幅圖片:古代采礦模擬場景、采硫磺礦、開采鐵礦、淘金。8、礦物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在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均來自礦物資源。然而,礦物資源是有限的,用一點就少一點。面對日益枯竭的礦物資源,人們正在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進行保護。我國部分礦物資源可開采年限:鐵礦100年;鋅、錫、鎢礦40~50年;銀、鉛、錳、鋁礦20~30年。查資料,了解人們正采取保護日益枯竭的礦物資源的措施有:(1)制定法律法規;(2)實行保護性開采;(3)推廣先進適用技術;(4)實施回收與再利用。專項學習——像工程師那樣1、不同職業門類的工程師雖然從事的具體工作不同,但它們具有某些共同的素養。(這里的工程師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完成某一工程任務的工程師團隊。個人或團隊都具有這些基本素養。)(1)能精確繪圖(2)會制作產品模型(3)能運用數學和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4)會使用各種工具和儀器。2、工程師告訴我們:工程活動需要有不同的環節,從三年級開始,工程活動就有三個環節,擴展為六個環節。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經歷工程活動的全過程。(1)明確問題:很多女孩喜歡佩戴手環,還希望晚上戴時能閃閃發光。于是LED手環應運而生。a怎樣讓LED亮起來?b怎么加入開關?c可以選用哪些材料做裝飾?(2)前期研究:(前期研究是為設計方案打下良好基礎的重要環節,前期研究有助于更加有效的設計和制作。首先要列出可能遇到的問題,然后通過多種途徑查閱資料,或者做實驗獲得可以解決問題的更多儲備。)&、要列出完成這個任務,可能遇到的問題有哪些。&、用多種方法查找,有助于完成任務的資料,了解別人是怎么做的。&、想一想這些資料對自己有什么啟示。(3)設計方案:a、向前面學過的簡單電路一樣,做實驗來探究正確的連接方法。b、查查資料,看看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導線和開關。(回顧《簡單電路》單元所學的知識,讓學生以探究實驗的方法嘗試連接LED,總結LED的特點及連接方式,為后續做個性化LED手環掃清技術障礙。)(4)制作模型:a、制作的模型可以用來檢測未來產品的實際效果。b、根據任務的具體情況確定模型的大小、應重點呈現的部分等。c、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依照設計方案進行制作。(5)測試改進:可以從外觀、性能、成本等方面對展示的產品提出意見和建議。(6)展示交流:可以采用PPT模型文字等多種形式展示成果,交流的內容包括:完成任務的程序、實際制造的步驟 、測試改進的過程等;還要解答他人的疑問,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3、我來展示我們小組做的手環,歡迎大家提意見:可以從外觀、性能、成本等方面對展示的產品提出意見和建議!4、測試時一定不能將LED手環戴在手上進行,因為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可以擺在桌上進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年科學基礎知識考核.docx 四年科學知識清單.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