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課 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發展 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對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標,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可在報經上級機關批準后,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材料體現了我國實行( )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 C. 經濟特區優惠政策 D. “一國兩制”方針政策2.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我國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據此,新中國確定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全面依法治國 B. 民族區域自治 C. 堅持民族平等 D. 加強民族團結3.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對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共同繁榮發展 B. 民族區域自治 C. 西部大開發 D. 尊重宗教信仰4.我國共有5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 西藏自治區 B.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C. 內蒙古自治區 D. 廣西壯族自治區5.全國已建立的省級民族自治區有( ) A. 5個 B. 6個 C. 7個 D. 8個6.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共有多少個民族組成( ) A. 50 B. 56 C. 49 D. 757.民族區城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此政策下,民族自治區享有( ) A. 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 B. 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的權利C. 外交權利 D. 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權利8.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意義是() ①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③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奠定了基礎;④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9.1949年,中國共產黨提出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綱要》公布實施;1954年,《綱要》的內容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一過程反映出( ) A. 各地區的少數民族基本實現自治 B. 少數民族地區跨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C. 民族區域自治成為一項基本國策 D. 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10.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少數民族當家作主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 民族平等 D. 西部大開發戰略11.河池市有“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巴馬瑤族自治縣”等,它們的設置與我國一項政治制度有關,這項制度是( ) A. 政治協商制度 B. 社會主義制度 C.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 按勞分配制度12.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是( ) A.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B. 廣西壯族自治區 C. 西藏自治區 D. 內蒙古自治區13.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 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材料反映出新中國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A. 村民選舉“海選”制度 B. 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C. “一國兩制”的構想 D.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二、材料分析題1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世界上的多民族國家在處理民族問題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國采用的是A。A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實行A,中國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民主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保證了中國各民族不論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權利,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國家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民族關系。 ——摘自《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國對少數民族實施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請寫出它的名稱。結合材料說出實行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義。 (2)如今我國不斷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額投資,得益于20世紀末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的哪一項戰略政策? 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一制度的實行,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材料二:1990年9月.江澤民在新疆視察時提出“三個離不開”的思想,他說:“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多個民族構成的。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里,各個民族的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鐵路全線開通,長期制約西藏發展的交通“瓶頸”得以解決。如今,西藏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一體化的立體交通網絡。(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國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據材料回答這一制度實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是怎樣的?(3)2015年是西藏自治區政府成立50周年,習近平親題匾額“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結合實際,說一說新中國成立后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有利條件。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 A解析: 根據“命令和指標,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可在報經上級機關批準后,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可知材料體現了我國實行民族區城自治制度。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選項A符合題意; 和平共處的外交政策屬于外交政策,排除B;經濟特區優惠政策是針對經濟特區,排除C; “一國兩制”方針政策是針對港澳臺,排除D;故選A。2. B解析:我國共有56個民族,民族分布特點為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居住,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針對形成的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符合題意; 全面依法治國不是針對少數民族的措施,A排除;我國堅持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但這不是基本政治制度,CD排除。故答案為:B。3. B解析: A:共同繁榮發展 ,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目的,不符合題干內容; 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此項符合題意; C:西部大開發,是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措施,不符合題干內容;D:尊重宗教信仰,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之一,不是題干反映的本質問題;故答案為:B。4. C解析: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可知,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召開,會議決定5月1日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紀念日,我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地方誕生, C 符合題意; ABD 三項的自治區不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C 。5. 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故選項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6. B解析: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目前我國已經識別和認定的民族共有56個。各民族不論大小,一律是平等。故B符合題意; A、C和D數字不符合事實。排除。故答案為:B。7. B解析:A. 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不符合史實; 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 民族區城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此政策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故選項B符合題意;C.外交權利,不符合史實;D. 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權利,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B。8. 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即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這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 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奠定了基礎, 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故選項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9. C解析:由材料可知,這一過程反映出民族區域自治成為一項基本國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C符合題意; 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A排除;材料沒有體現少數民族地區跨入到了社會主義社會,B排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D排除。故答案為: C。10. B解析: A:少數民族當家作主 ,不符合史實; 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為了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實現民族平等,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于是,國家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此項符合題意;C:民族平等,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之一,不符合題干設問要求;D:西部大開發,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城市之一,不符合題干設問要求;故答案為:B。11. 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新中國籌建時,中國共產黨就提出了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得到了各民族的熱烈歡迎。現如今,我國已經建立了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和許多自治州、自治縣、河池市有“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等 ,它們的設置與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治制度有關,ABD三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12. 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成立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ABC三項都不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不符合題意;D項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3. D解析:A. 村民選舉“海選”制度,不符合題意; B. 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不符合題意;C. “一國兩制”的構想,不符合題意;D.依據題干信息“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故選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二、材料分析題14.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2)西部大開發戰略。解析:(1)據材料可知,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并逐漸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中國共產黨提出少數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二十一世紀初,黨中央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西部地區出現了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 故答案為:(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2)西部大開發戰略。15. (1)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2)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3)有利條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一五”計劃期間,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實行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解析:(1)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依據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等”可知,這是新中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據“這一制度的實行,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民族互助的原則,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即在國家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地區和自治機關,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 (2)本題考查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和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依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我國少數民族的分布是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依據材料二“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里,各個民族的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得出,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是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3)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后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有利條件。新中國成立后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有利條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一五”計劃期間,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實行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 故答案為:(1)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2)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3)有利條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在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一五”計劃期間,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實行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