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2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第一次月考檢測卷社會思品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C D B D C D D B C C A D D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B A C D D C D C B B D A二.材料題(26題12分,27題10分,28題8分,29題11分,30題9分,共50分)26.我國農村60年發展見證了共和國風雨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2分)(1)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別是“一五”期間,我國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答出任意一項得2分)1978年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2)圖一反映了大躍進運動,圖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運動(4分)。(3)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減少城鄉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調動了農民和地方的積極性等。(任意答出一點得1分,共2分)(4)必須不斷堅持改革,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從我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必須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增加農業投入等。(言之有理即可給分,任意答出一點得1分,共2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0分)(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建設。(4分)(2)改革開放。(2分)(3)“閩粵故事”是指1980年我國設立經濟特區。(2分)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促進生產力的發展。(2分)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8分)(1)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2分)(2)甲午戰爭;“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或盧溝橋事變)。(答出一點得2分,共4分) (3)東海。(1分)該圖比例尺是1:5000000。(1分)29.(共10分)(1)說明了“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等。(2分)(2)甲同學的話不正確,乙同學的話是正確的(1分)。雖然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但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所以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屬于發展中國家(3分)。(3)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分)(4)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分)。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分)30.(共10分)(1)改革開放;(1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2分)(2)堅持和完善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了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原則;堅持了黨的領導;實施了西部大開發,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寫出兩點即可,每點2分,共4分)(3)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 (每點1分,共3分)2012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第一次月考檢測卷社會思品答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二.材料題(26題12分,27題10分,28題8分,29題11分,30題9分,共50分)26.我國農村60年發展見證了共和國風雨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2分)(1)材料一中我國農民收入在這兩個時期快速增長分別得益于哪些農業政策?(4分)(2)材料二中的圖一和圖二各反映了哪兩大歷史事件?(4分)(3)說說中央下發的一號文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哪些影響?(2分)(4)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農村60年的發展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2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0分)(1)“30年前的那一次會議”是指哪一次會議?上述詩歌反映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4分)(2)“東方的濤聲”是指哪一項偉大的決策?(2分)(3)詩歌中 “閩粵故事”這一重大創新實踐活動是指什么歷史事件?(2分)并簡述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2分)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8分)(1) 原則。(2分)(2)請列舉中國近現代史上所發生的日本侵華戰爭,至少兩次。(4分)(3) 海。(1分)該圖比例尺是 (1分)29.(10分)(1)信息一中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說明了什么?(2分)(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甲和乙的話進行評析。(4分)(3)我國能夠取得信息二中這些勝利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4)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依據是什么?(1分)要實現信息三中的目標,國家的根本任務是什么?(1分)30.(10分)(1)聯系材料一,你認為西部地區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是什么?(1分)劃線部分表明我國各民族形成了怎么樣的新型關系?(2分)(2)結合所學知識,聯系材料二思考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發生如此巨大變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3)結合所學知識,聯系材料三談談為維護民族團結,我們應怎樣自覺履行責任和義務?(3分)2012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第一次月考檢測卷社會思品問卷考生須知: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70分鐘。2.試卷分為試題卷和答題卷,答案做在相應的答題卷上,做在試題卷上無效。3.答題前,應先在答題卷上填寫學校、班級、姓名和學號。一.請你選擇一個最佳答案(每小題2分,共50分)1.“東西方對峙格局”形成開始是( )A.美蘇爭霸 B.“杜魯門主義” C.北約與華約的建立 D.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2.下列對美國建立“北約”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北約”的建立是美國實施稱霸全球戰略的產物②“北約”的建立是美國為了更好地進行軍事交流與合作③”北約”建立的目的是美國為了更好地反蘇反共④“北約”的建立是東西方對峙格局形成后的結果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最具有世界意義的變化之一是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下列事件表述不正確的是( )A.印度的獨立,對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產生了巨大沖擊B.亞非會議的召開,表達了發展中國家對現代化的追求C.納米比亞的獨立,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終結D.1960年因為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4.1949年-1953年。,新中國在鞏固新生政權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②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③大陸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歷史結論的提出,必須言之有理、論之有據。下列歷史結論,正確的是( )A.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標志著中國全部獲得解放B.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C.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被粉碎,標志著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D.1978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6.下列成就屬于“一五計劃”期間的是( )①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 ②鞍山鋼鐵公司的恢復和擴建③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成功 ④沈陽飛機制造廠的建成A.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 D.②④7.“人民公社化運動“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①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②破壞了生態平衡③損害了群眾利益,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④民主與法制遭受嚴重踐踏A.②④ B. ①② C.③④ D.③8.2009年10月31日,“兩彈一星”科學家錢學森在京逝世。半個世紀前,他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國,投身祖國建設。從材料中最能體現他身上具有的民族精神是( )A.團結統一 B.愛國主義 C.愛好和平 D.改革創新9.中國塵封已久的大門首先在哪里打開( )A.農村 B.城市 C.沿海 D.內地10.流行標語往往帶有時代的烙印。下列標語流行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時期,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以階級斗爭為綱” 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③“與時俱進,科學發展” 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11.中學生冬雪在上學路上,發現馬路上的井蓋破碎,成了一個陷阱,行人都在繞行,冬雪停下車找了些磚塊在危險處圍了個警戒圈,并及時向有關部門打電話反映情況。結果她上學遲到了。下列對冬雪的行為評論正確的是( )A. 關愛他人,自覺承擔社會責任 B. 費力不討好,不值得去做C.超出了自己的責任范圍 D.沒有時間觀念,不自覺遵守學校紀律12.2012年3月27 日,胡錦濤主席在首爾核安全峰會上的講話指出,中國高度重視國家核安全能力建設,嚴格履行國際義務,廣泛開展核安全國際合作。這表明我國( )A.已經躋身于世界強國的行列 B.科技發展水平總體處于世界領先地位C.已經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D.展現出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國際形象13.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列對初級階段的理解錯誤的是( )A.所謂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B.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基本的國情C.是逐步擺脫不發達階段,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D.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這一階段14.下列選項能體現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是( )①春運期間交通緊張,外出的民工回家難②優質教育資源有限,很多學生難以升入優質學校享受受教育的權利③我國衛生狀況總體落后,難以滿足群眾的健康需求④我國糧食市場長期面臨國際競爭的壓力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右邊的漫畫表明( )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②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取得重大成就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6.預計到2015年,我省老年人口將從目前的760多萬增加到880多萬,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0%,這給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沉重的壓力。當前要緩解這個壓力的根本措施是( )A.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B.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D.堅持改革開放17.黨的基本路線與我國的基本國情的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A. 基本路線是制定基本國情的依據 B.基本國情是基本路線的體現C.基本路線決定基本國情 D.基本國情是制定基本路線的依據18.漫畫《變遷》是我國30多年來人民生活發生顯著變化的一個縮影: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我國: ( )①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②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中心③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④我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9..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 )A.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B.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政治基石C.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D.生命之線,是我們黨、我們國家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1956年 2000年 2009年 2020年 2050年A B C D E20.從A點到E點這一段時間內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把我國建設成為全面的小康社會B.實現共產主義社會C.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1949年翻兩番D.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1.由于歷史原因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經兩岸三地文化人的努力,于2011年6月在臺北合璧展出。這表明( )①實現兩岸統一已無羈絆 ②加強交流,是兩岸民眾的共同愿望③“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④兩岸血脈相連、文化薪火相傳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22.2012年1月底,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日本擬對釣魚島附屬島礁命名一事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日方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采取任何單方面舉措都是非法和無效的。這表明我國( )A.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 B.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C.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D.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23.黨和政府一貫重視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且成效顯著。在今后的扶貧攻堅中,西藏、新疆甫疆三地州等少數民族集中地區仍將作為主戰場。這說明( )①國家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 ②我國堅持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西藏自治區1959年至2011年GDP和人均GDP變化情況表項目 年份 1959 1978 2001 2009 2011GDP(億元) 1.74 21.65 117.4 441 605人均GDP(元) 142 305 5063 15540 17498以上統計數據反映了西藏自治區(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 ②與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消除③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④已經基本實現現代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5.在解決臺灣問題上,我國三代領導集體都主張,既要有堅定的原則性,又要有高度的靈活性.這里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是指( )A.一個中國;一國兩制 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高度自治;兩種制度 D.兩種制度;和平統一二.材料題(26題12分,27題10分,28題8分,29題11分,30題9分,共50分)26.我國農村60年發展見證了共和國風雨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2分)材料一: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別是“一五”時期,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率達10%。1978年后,農民人均收入更是大幅度提高,年均增長率達到12.7%。(1)材料一中我國農民收入在這兩個時期快速增長分別得益于哪些農業政策?(4分)材料二:下面兩幅圖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出現的失誤與挫折。(2)材料二中的圖一和圖二各反映了哪兩大歷史事件?(4分)材料三:新世紀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下發9個關于“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使我國糧食生產“八連增”、農民收入“八連快”。(3)說說中央下發的一號文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哪些影響?(2分)(4)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農村60年的發展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2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10分)30年呵,你細細地聽/30年前的那一次會議孕育了東方的濤聲/濤聲的壯懷激烈里從此有了春天的故事……那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某一個深夜/東方的濤聲在中國的土地上翻山越嶺/有竹子的拔節的聲音,也有鮮嫩的蘇醒/那是上個世紀的80年代,東方的濤聲回響在閩粵的海岸邊/遠行的帆船滿載著閩粵的故事……“人民富裕了”的捷報傳遍神州/“中國強大了”的聲音響徹寰宇/在東方的濤聲里我們的明天更美好。(1)“30年前的那一次會議”是指哪一次會議?上述詩歌反映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4分)(2)“東方的濤聲”是指哪一項偉大的決策?(2分)(3)詩歌中 “閩粵故事”這一重大創新實踐活動是指什么歷史事件?(2分)并簡述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2分)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共8分)人民網東京9月10日電(記者 趙松)據《產經新聞》報道,日本政府10日下午在首相官邸就釣魚島問題舉行閣僚會議,最終通過對釣魚島實施所謂“國有化”的方針。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將交由日本海上保安廳“管理”。據悉,此次“國有化”的對象是釣魚島5個島嶼中的釣魚島(主島)、北小島和南小島。目前,日本政府與“土地所有者”簽有“租借”合同。(1)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這一行為是違背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的哪一項原則?(2分)(2)請列舉中國近現代史上所發生的日本侵華戰爭,至少兩次。(4分)(3)讀上圖,釣魚諸島位于我國四大瀕臨海域中的什么海?(1分)釣魚島距離臺北市約200千米,在圖上量得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約4厘米,則該圖比例尺為多少?(1分)29.(10分)為了更好地學習領會“十二五”規劃綱要,某校九(2)班分為兩個小組,圍繞“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這一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實踐活動。【回眸“十一五”】A組同學收集到以下信息:信息一:2011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2%.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8萬億元,超過德國、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圍繞信息一,甲同學說:“哇,真爽快!我們終于超過了日本,躋身于世界發達國家行列啦!”;而乙同學說:“你不要太激動啦。知道嗎?日本的人均GDP仍是中國的10倍,我國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百位之后,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1)信息一中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說明了什么?(2分)(2)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甲和乙的話進行評析。(4分)信息二:“十一五”期間,雨雪冰凍災害、金融危機、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西南干旱等特大災難不期而至。但是我國人民萬眾一心,不僅經受住了這一系列突如其來的嚴峻考驗,同時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3)我國能夠取得信息二中這些勝利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展望“十二五”】B組同學收集到以下信息:信息三:“十二五”規劃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4)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依據是什么?(1分)要實現信息三中的目標,國家的根本任務是什么?(1分)30.(10分)在西部大開發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多項舉措,把西部大開發提高到新水平。下面是同學們搜集到的有關資料,讓我們一起思考、一起感悟。材料一:最近十年是西部經濟發展最快,人民群眾受惠最多的時期。藍天、白云、雪山等美景生機盎然。各族兄弟姐妹辛勤耕作、相互扶持,充滿活力地澆灌民族關系之花,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材料二:西部大開發十年是新疆歷史上發展最快、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大、各族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一是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到2010年生產總值末達5000億元。二是基礎設施突飛猛進,到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達12000億元。三是民生投入大。2010年民生支出突破1000億元,達1198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71%。材料三:在少數民族中,藏族信仰喇嘛教(藏傳佛教),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信仰伊斯蘭教,還有不少民族信仰原始宗教……(1)聯系材料一,你認為西部地區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是什么?(1分)劃線部分表明我國各民族形成了怎么樣的新型關系?(2分)(2)結合所學知識,聯系材料二思考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發生如此巨大變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3)結合所學知識,聯系材料三談談為維護民族團結,我們應怎樣自覺履行責任和義務?(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2九年級第一次月考社會思品問卷.doc 社會思品答卷.doc 社會思品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