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2】浙江省科學中考一輪復習加分寶第5講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2】浙江省科學中考一輪復習加分寶第5講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講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考點 常見題型 考試要求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看圖指認綠色植物根、莖、葉的結構 a
知道缺失氮、磷、鉀等礦物質元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a
說出植物體對無機鹽的吸收、運輸過程 a
說出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 a
一、綠色植物根莖葉的結構
1、植物根的結構和功能
根尖由 、 、 、 組成。 是植物吸水最主要的部位。
2、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
(1)結構:莖由 、 、 、 、 等組成。
(2)加粗原因: 中的細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的 部,向內分裂形成新的 部。
(3)功能:篩管位于 中,自上而下運輸 物;導管位于 中,自下而上運輸 。
(4)分類:植物的莖按生長習性分: 、 、 、 。
按質地分: 、 、 。
3、植物葉的結構和功能
(1)結構:葉是由葉柄和葉片組成的,葉片由表皮、 和 組成,其中,表皮又包括 和 ,葉表皮上有 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
(2)功能:葉是 作用的主要器官,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能通過此作用制造有機物;同時也是 作用的主要器官,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以 狀態從氣孔中散發出去。
二、礦物質元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植物的一生中需要量最大的是 等元素。不同的元素對植物生長會起不同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期需求量也不同。
無機鹽 對植物的作用 缺乏的癥狀
氮 使枝葉茂盛 矮小瘦弱,葉片發黃
磷 促進幼苗生長發育和開花,提早果實種子成熟 生長緩慢,矮小,葉暗綠,花、果實、種子少
鉀 使莖稈粗壯,塊根肥大 莖稈細弱、易倒伏,葉黃
三、植物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
1.吸收
(1)吸收方式:主要是 。
(2)吸收部位:器官—— ,主要區域——根尖的 。
(3)吸收條件:根毛細胞中的細胞液濃度 土壤溶液濃度。
2.運輸
(1)運輸的部位是木質部中的 。
(2)植物體內的水分運輸是自下而上的,從根→莖→葉。
3.利用和散失
(1)利用:約1%用于 。
(2)散失:約99%用于 。
4.蒸騰作用
(1)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表面(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
(2)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是植物吸收 、運輸 的主要動力;
②促進 向上運輸;
③降低葉片的 。
(3)氣孔和保衛細胞:氣孔是由成對的保衛細胞控制的,是 、 和 進出的“門戶”。
考點1:根、莖、葉的結構
例1:豇豆的莖,雖沒有卷須、吸盤等特殊的附屬結構,但它的莖卻又沿著其他物體呈螺旋狀纏繞的本領,它的莖屬于---( )
A.纏繞莖 B.匍匐莖 C.攀援莖 D.直立莖
◆變式訓練
1.兩株長勢相同的同種幼苗, “勝哥”按如圖方法處理后,分別放入等量等濃度的土壤浸出液中,該實驗是為了研究---( )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B .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條件
C.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D.根毛區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教材上有一個探究植物葉片氣孔數目哪一面多的實驗,如圖。將一片新鮮的樹葉,浸在盛有熱水(60"C左右)的燒杯中。結合相關知識分析可得---( )
A.氣泡中的氣體全是葉從外界吸收進來的
B.該實驗必須設置一個對照組
C.氣體是通過葉表皮細胞間的空隙出來的
D.葉片背面產生的氣泡比正面的多說明背面氣孔數目較多
考點2: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例2:“勝哥”在校園里的勞動實踐基地種了青菜,過了一段時間后發現植株矮小、葉色發黃,于是馬上施用了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種---( )
A.復合肥 B.氨肥 C.磷肥 D.鉀肥
◆變式訓練
1.“勝哥”建議同事們在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中要合理使用化肥,這樣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和減少環境污染。下列有關化肥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化肥雖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但要適量使用
B. 提倡將農家肥與化肥綜合使用
C. 磷酸二氫銨(NH4H2PO4)是一種復合肥料
D. 將銨態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效果更佳
2. “勝哥”發現菜園里的植物葉發黃,植株易倒伏, ,那么“勝哥”得施用下列哪種化肥可以“對癥下藥”---( )
A. KCI B. KNO3 C. NH4NO3 D. Ca(H2PO4)2
考點3:植物體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過程
例3: "有收無收在于水 ,收多收少在于肥”, 植物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這是“勝哥”在給管理校園勞動實踐基地的植物時常常說的一句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和散失的主要途徑為:根部成熟區的導管→莖中的導管→葉中的導管→氣孔→大氣
B .若“勝哥”種植的玉米出現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的現象,則可能需要補充氮肥
C.沒有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就無法進行
D .在移栽植物的過程中有時需要給植物打針輸液,主要目的是為植物提供水和無機鹽
◆變式訓練
1. “勝哥”家種了幾棵臺灣桑樹,它結的果呈長條形,甜度很高,如圖是桑樹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按要求填寫 :
(1)若此過程表示桑樹的光合作用,則a表示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
(2)由圖可知, d物質在桑樹的莖中是由______運輸的。
(3)桑樹葉片表皮上分布有氣孔,它的開閉是由兩個半月形的_控制的。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_________________。
(4)桑樹栽種過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議施用_______________(填“農家肥”或“化肥”),以提供植株生長所需的_____________ (填“無機鹽”或“有機物”),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可避免對環境的破壞。
考點4: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
例4:“勝哥”告訴同學們:“其實樹木喝水時也會發出聲音。”有同學上網查詢到科學家曾經利用儀器錄制了樹木的"喝水”聲,那么以下關于樹木"喝水”的討論,不正確的是---( )
A. 樹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
B. "喝水”時,無機鹽-定會"搭便車”,“跑”到樹木的各個部分
C. 聽到"喝水”聲時,排出葉片氣孔的氣體必定有水蒸氣
D.“喝”進的水一定會沿著根、莖、葉中的篩管運送到樹木各處
◆變式訓練
1. “勝哥”在微信公眾號群發了一個科學視頻,如圖所示,“勝哥”在天平兩端托盤上各放置一個盛水燒杯,杯內都插著一根同品種的桂花枝條,兩根枝條上的葉片數目不同。開始時天平兩邊平衡,后將此裝置移至陽光下,經過一段時間后,天平左邊將會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杯內水分蒸發量不等
B.兩邊枝條呼吸作用的強弱不同
C.兩邊枝條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量不同
D.兩邊枝條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量不等
2. 小科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
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片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臨時裝片。
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 ℃左右的熱水中(如圖所示),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____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細胞。
(2)方案二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科采用方案三進行實驗,貼上濾紙后經過較長時間,發現兩張藍色濾紙顏色變為一樣紅。小科同學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實驗結論不一致。于是去問“勝哥”,“勝哥”讓小科介紹了實驗的詳細過程后,指出小科用方案三所做實驗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勝哥”這樣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勝哥”用甲、乙兩組試管(甲組盛有肥沃土壤的浸出液,乙組盛有蒸餾水),各培養一棵大小相同的健壯青菜幼苗。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甲組的青菜幼苗長得健壯、顏色鮮綠;乙組的青菜幼苗生長得矮小、顏色發黃。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實驗表明:植物的生長需要從土壤溶液中吸收無機鹽
B.該實驗表明:植物的生長不需要從土壤溶液中吸收水
C.該實驗表明:生長在土壤中的植物,從土壤溶液中吸收的主要是有機物
D.以上說法都正確
2. “勝哥”從同一個蘿卜同一位置切下一塊蘿卜,再將它切成大小形狀相同的兩塊,標記為甲、乙,再將兩根新鮮蘿卜條分別放入濃鹽水和清水,經一段時間浸泡后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根據蘿卜條發生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蘿卜條在濃鹽水中浸泡后細胞吸水
B.甲蘿卜條在濃鹽水中浸泡后細胞失水
C.乙蘿卜條在濃鹽水中浸泡后細胞失水
D.乙蘿卜條在濃鹽水中浸泡后細胞吸水
3.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了《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的課程后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如圖是植物根尖模式圖,小科也明白了以前的四個認識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那么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B.②處的細胞具有較強的分裂能力
C.③處的細胞沒有細胞壁
D.④具有保護作用,主要由導管細胞構成
4.如圖表示以玉米的幼根為實驗材料:“勝哥”將幼根根毛區以上部分標記為a區,測得長度為2 cm,根毛區標記為b區,測得長度為1 cm,根毛區以下標記為c區,測得長度為0.5 cm。幾天后測量該幼根增長了約3 cm,則此時a、b、c三區的長度依次為---(  )
A.5 cm、1 cm、0.5 cm
B.2 cm、4 cm、0.5 cm
C.3 cm、2 cm、1.5 cm
D.2 cm、1 cm、3.5 cm
5.“勝哥”的家鄉在某一高溫的晴天,早上6點日出,下午18點日落。那么如圖能正確表示綠色植物蒸騰作用強度變化的是---(  )
A   B C   D
6.如圖表示“勝哥”校園后花園中的一棵老樟樹在24小時內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mg/h),據圖推斷下列正確的是---(  )
A.在暗處,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B. 在暗處,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C. 在光下,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D. 在光下,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7.農村有句諺語“雷雨發莊稼”, 這是由于在放電的條件下,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經過各種復雜的化學變化,最后生成了易被農作物吸收的硝酸鹽。可以說,雷雨給莊稼施加了---( )
A.氮肥 B.鉀肥 C.磷肥 D.復合肥料
8.“勝哥”截取三根相同大小的桂花樹枝條,分別標記為A、B、C。枝條A、C保留葉片且枝葉情況一樣,枝條B摘除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三個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并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這三個裝置放在相同光照條件下,C裝置用電風扇吹風,24小時后,觀察量筒中液面的變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實驗現象是A裝置液面高度低于B裝置液面高度
B.試管內水面上一層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因蒸發而減少
C.實驗證明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蒸騰作用散失大量水分
D.24小時后,可觀察到A、C兩裝置液面高度一樣
9.在油菜開花前營養器官旺盛生長期,出現了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的現象,缺少的無機鹽是--(  )
A.含氮的無機鹽 B.含磷的無機鹽
C.含鉀的無機鹽 D.含硼的無機鹽
10.植物葉表皮上的氣孔結構如圖所示,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當保衛細胞含水量多時氣孔大,含水量少時氣孔小甚至關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將葉片浸入濃鹽水,氣孔會逐漸增大
B.保衛細胞形狀能改變是因為沒有細胞壁
C.植物體光合作用強弱與保衛細胞含水量無關
D.蒸騰作用能帶走葉片的部分熱量,避免高溫灼傷
11.“勝哥”為了同學們能深刻理解鹽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特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進行探究。
從圖中可以看出實驗結果是:兩周后,________瓶中的幼苗長得健壯,__________瓶中的幼苗長得矮小。此實驗說明植物生長不僅需要水,還需要__________。
12.看到同事在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中所種的植物有“燒苗”現象。為了讓同事能更好的科學施肥。“勝哥”特做了科學視頻并群發到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勝哥”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A蘿卜洞內裝上濃鹽水,在B蘿卜洞內裝上等量的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蘿卜洞內液面的變化(如圖中甲所示)。
(1) “勝哥”的實驗是為了研究 對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影響。
(2)過了12小時后觀察發現:A蘿卜洞里的水變多,蘿卜變軟。那么,此時A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乙中__________(填序號)所示的變化,細胞失水。B蘿卜洞里的水則變少,蘿卜變硬。
(3)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蘿卜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
(4)根據以上實驗結論,我們可以解釋“勝哥”同事所種植物的“燒苗”現象,這是因為__________。
A.土壤溶液的濃度過大,根細胞失水 B.土壤溫度太高,根細胞死亡
C.水分太多,根無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夠的營養
13.科學探究不僅能幫我們解決問題,還能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勝哥”曾經在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中群發了《四步探究法》,讓同學們對原本繁雜的科學步驟不再害怕而樂于探究。下面就跟著“勝哥”一起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 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的哪部分運輸的?
[作出假設] 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的木質部運輸的。
[驗證假設] ①取一段桂花樹的枝條,將其下部處理成只有木質部后,插入裝有土壤浸出液(用紅墨水染紅,其成分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的廣口瓶中(如圖所示)。
②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勝哥”作出假設的依據是:莖的木質部中有____________,是上下相互連通的。
(2)該實驗必須用帶葉的枝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枝條橫切面上變成紅色的部位是_________。
(4)縱切枝條,觀察發現紅色越往上越淺是因為________。
A.上面水太多,把紅色沖淡了
B.水分是自下而上運輸的,越往上就越淺
C.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水分引起的
(5)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快更明顯,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放在黑暗環境中 B.放在陽光下
C.讓紅墨水的濃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風的環境中
[得出結論]
(6) 從實驗中可知,植物體負責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是________中的_______。
14.如圖是葉片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
(1)葉片由表皮、________、葉脈三部分組成。
(2)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細胞內的________________;產生的有機物通過葉脈中的________(填結構)運輸到其他器官,除自身利用外,還能為其他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通過根吸收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的________散失到大氣中,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4)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要用于自身其他生命活動,需要通過________作用才能釋放出來。
15.小歡在研究某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取了如下方法:
方法1:用顯微鏡觀察該植物同一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并統計氣孔的數目。
方法2:取3株大小、來源相同、具有等量葉片的該植物嫩枝依圖甲所示方法處理。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15.TIF" \* MERGEFORMATINET
請回答問題:
(1)在方法1中,若要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則圖乙中關于顯微鏡的部分操作,正確的順序是________(填寫圖乙中的序號)。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保衛細胞比葉片表皮細胞多了________(填細胞內的結構名稱),故能進行光合作用。
(2)在方法2中,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量調至80 g,其后每隔4小時測一次各裝置的質量,直至實驗結束。
(3)①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該實驗結束時,A、B、C裝置的總質量分別為mA、mB、mC。若該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則mC-mB________(選填“>”“<”或“=”)mB-mA。
1.(2021杭州)在杭州市余杭區仁和街道新橋村有一棵千年樹齡的古銀杏樹,它的“樹心”已經朽爛,變成了一棵“空心樹”可是,這棵古樹在當地政府和村民的保護下還是枝繁葉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斷,朽爛掉的“樹心”是這棵樹的---( )
A.全部韌皮部 B.全部木質部 C.部分韌皮部 D.部分木質部
2. (2020 紹興)扭葉松屬于裸子植物,它的樹皮薄,莖、葉中含有機物一-松脂, 易燃燒。 發生火災時,堅固而緊閉的松果將種子保護起來。火災過后,松果崩裂開來,種子撒播在滿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關扭葉松說法正確的是---( )
A.松脂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 B.種子外部起保護作用的是果皮
C.對種子的保護是對環境的適應 D.火災后的草木灰為種子萌發提供有機物
3.(2020 衢州)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縱切片,視野如圖所示。視野中的區域位于根尖結構的---( )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根毛區
4. (2018金華)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痛癥”,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寄生在木質部,破壞細胞,導致松樹枯死。 如圖為松樹莖的橫切面,松材線蟲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18 嘉興)卷柏是一種奇特的蕨類植物。在水分不足時,它的根會從土壤里“拔”出來,身體縮卷成一個圓球,隨風而動,一旦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圓球就會迅速打開,根重新鉆到土壤里,繼續生長。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卷柏的生存環境僅限于平原與海灘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沒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這種生存方式體現了它對環境的適應
D.卷柏的根從土壤中不僅吸收水分,還吸收有機營養
6.(2020 臺州)某地區發現一種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學家通過技術手段確定該植物葉片在生命活動中總是處于卷曲狀態,右圖為其顯微結構示意圖。
(1)該葉片中的葉綠體主要分布在 (選填“上”或“下”)表皮附近,這樣更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
(2)科學家猜測該植物具有很強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這一猜測的有 。
A.氣孔著生部位向內凹陷
B.葉片卷起,水蒸氣可以積聚在卷起的葉片內
C.葉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絨毛,能降低葉下表皮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
7. (2020湖州)小明觀察了海帶、睡蓮、銀杏和蕨四種植物,設計了右側的檢索表。
(1) 2a和2b的空格中應分別填上 。
(2)海帶在檢索表中的位置是 (選填"P”“Q”"R”或"S”)。
(3)銀杏是湖州市的市樹。長興小浦鎮生長著許多樹齡千年以上的銀杏。銀杏在生長過程中,必須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8. (2020 嘉興)如圖,菟絲子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其莖黃色、葉退化,遇到適宜的植物就纏繞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體內吸取有機養料。
(1)莖黃色、葉退化,說明菟絲子的細胞中缺少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 成有機物。
(2)菟絲子要獲得有機物,其吸根必須插入植物A莖的 。菟絲子與植物A之間屬于寄生關系,這在高等植物中極為罕見。
9. (2020 寧波)小科發現,校園內的繡球與公園里同一品種繡球的花色不同。針對這一發現,小科思考:同品種繡球的花色是否與土壤條件有關 小科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猜想]繡球花色可能與土壤溶液的酸堿性有關。
[實驗過程]
選擇30株品種相同,栽種于相同條件下,生長狀況相近,均處于花蕾期的繡球,隨機均分為三組。在花開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堿性的溶液澆灌,每周一次,直至花開(其他種植條件相同)。花開后觀察并記錄花色,如下表: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澆灌的溶液濃度過高會使根毛細胞 (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繡球植
株損傷甚至死亡。
(2)實驗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堿性不同,其他種植條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寫出兩個)
(3)確定繡球花色與土壤溶液的酸堿性有關后,小科思考:實驗中的花色變異是否可以遺傳 為了繼續探究這一問題,他用扦插的方法獲得實驗樣本,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填"有性”或“無性”)生殖。
10.(2017益陽)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個枝條,分別標記為A、B、C。枝條A保留全部葉片,枝條B摘除部分葉片,枝條C摘除全部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三個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圖甲)。在每個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這三個裝置放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24小時后,觀察量筒中液面的變化。
(1)以下哪一項可以作為該實驗探究的問題________。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過葉進行的嗎? B.油滴對植物吸水有影響嗎?
C.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進行的嗎? 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過葉進行的嗎?
(2)該探究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現象:A、B、C三個裝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
(4)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圖乙是觀察該植物葉橫切面顯微鏡下的一個視野。蒸騰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過圖中標注的________(填數字)部位散失的。
11.(2017杭州)如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的示意圖。
(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 實驗中,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那么圖中的A是植物莖中哪一部分結構?________。
(4)隨著蒸騰作用的進行,植物體內的水不斷發生________(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會吸收周圍大氣的熱量。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講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考點 常見題型 考試要求
無機鹽和水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看圖指認綠色植物根、莖、葉的結構 a
知道缺失氮、磷、鉀等礦物質元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a
說出植物體對無機鹽的吸收、運輸過程 a
說出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 a
一、綠色植物根莖葉的結構
1、植物根的結構和功能
根尖由 根冠 、 分生區 、 伸長區 、 根毛區 組成。 根毛區 是植物吸水最主要的部位。
2、植物莖的結構和功能
(1)結構:莖由__樹皮__、__韌皮部__、__形成層__、__木質部__、__髓__等組成。
(2)加粗原因:__形成層__中的細胞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外分裂形成新的__韌皮__部,向內分裂形成新的__木質__部。
(3)功能:篩管位于__韌皮部__中,自上而下運輸__有機__物;導管位于__木質部__中,自下而上運輸__水分和無機鹽__。
(4)分類:植物的莖按生長習性分:直立莖 、纏繞莖 、匍匐莖 、 攀緣莖 。
按質地分:草質莖 、木質莖 、 肉質莖 。
3、植物葉的結構和功能
(1)結構:葉是由葉柄和葉片組成的,葉片由表皮、__葉脈__和__葉肉__組成,其中,表皮又包括__上表皮__和__下表皮__,葉表皮上有__保衛__細胞,控制氣孔的開閉。
(2)功能:葉是__光合__作用的主要器官,葉肉細胞中含有大量的葉綠體,能通過此作用制造有機物;同時也是__蒸騰__作用的主要器官,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以__氣體_狀態從氣孔中散發出去。
二、礦物質元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植物的一生中需要量最大的是__氮__、磷、鉀__等元素。不同的元素對植物生長會起不同的作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期需求量也不同。
無機鹽 對植物的作用 缺乏的癥狀
氮 使枝葉茂盛 矮小瘦弱,葉片發黃
磷 促進幼苗生長發育和開花,提早果實種子成熟 生長緩慢,矮小,葉暗綠,花、果實、種子少
鉀 使莖稈粗壯,塊根肥大 莖稈細弱、易倒伏,葉黃
三、植物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
1.吸收
(1)吸收方式:主要是__滲透吸水__。
(2)吸收部位:器官——__根__,主要區域——根尖的__根毛區__。
(3)吸收條件:根毛細胞中的細胞液濃度__大于__土壤溶液濃度。
2.運輸
(1)運輸的部位是木質部中的__導管__。
(2)植物體內的水分運輸是自下而上的,從根→莖→葉。
3.利用和散失
(1)利用:約1%用于__光合作用__。
(2)散失:約99%用于__蒸騰作用__。
4.蒸騰作用
(1)蒸騰作用的概念:水分從活的植物表面(主要是葉片)以氣體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
(2)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是植物吸收__水分__、運輸__水分__的主要動力;
②促進__無機鹽__向上運輸;
③降低葉片的__溫度__。
(3)氣孔和保衛細胞:氣孔是由成對的保衛細胞控制的,是__二氧化碳__、__氧氣__和__水蒸氣__進出的“門戶”。
考點1:根、莖、葉的結構
例1:豇豆的莖,雖沒有卷須、吸盤等特殊的附屬結構,但它的莖卻又沿著其他物體呈螺旋狀纏繞的本領,它的莖屬于---( )
A.纏繞莖 B.匍匐莖 C.攀援莖 D.直立莖
解析:植物的莖按生長習性分:直立莖、纏繞莖、匍匐莖、 攀緣莖。按質地分:草質莖、木質莖、肉質莖。回答此題的關鍵是要明確各種莖的概念。豇豆的莖有沿著其它物體呈螺旋狀纏繞的本領,屬于纏繞莖。
故選: A。
◆變式訓練
1.兩株長勢相同的同種幼苗, “勝哥”按如圖方法處理后,分別放入等量等濃度的土壤浸出液中,該實驗是為了研究---( )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B .根毛細胞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條件
C.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D.根毛區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解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 ,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實驗中控制了其他條件都相同,但是一組幼苗的根沒有經過處理,而另一組幼苗的根經過“勝哥”修剪,變量是根尖,兩組作對照,因此該實驗是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A 。
2.教材上有一個探究植物葉片氣孔數目哪一面多的實驗,如圖。將一片新鮮的樹葉,浸在盛有熱水(60"C左右)的燒杯中。結合相關知識分析可得---( )
A.氣泡中的氣體全是葉從外界吸收進來的
B.該實驗必須設置一個對照組
C.氣體是通過葉表皮細胞間的空隙出來的
D.葉片背面產生的氣泡比正面的多說明背面氣孔數目較多
解析:氣孔是由一 -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處就是能夠自動開閉,氣孔的張開和閉合受保衛細胞的控制,保衛細胞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 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探究植物葉片氣孔數目哪-面多的實驗,由葉片背面產生的氣泡比正面的多說明背面氣孔數目較多,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D 。
考點2: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例2:“勝哥”在校園里的勞動實踐基地種了青菜,過了一段時間后發現植株矮小、葉色發黃,于是馬上施用了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種---( )
A.復合肥 B.氨肥 C.磷肥 D.鉀肥
解析: 氮磷、鉀為植物生長的營養素,只含有氮元素的為氮肥,只含有磷元素的為磷肥,只含有鉀元素的為鉀肥,同時含有多種營養素的叫復合肥。根據化學式CO(NH2)2可知,尿素富含氮元素,為氮肥,故B正確,而A. C. D錯誤。故選B 。
◆變式訓練
1.“勝哥”建議同事們在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中要合理使用化肥,這樣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和減少環境污染。下列有關化肥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化肥雖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但要適量使用
B. 提倡將農家肥與化肥綜合使用
C. 磷酸二氫銨(NH4H2PO4)是一種復合肥料
D. 將銨態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施用效果更佳
解析:根據物質中含有氮、磷、鉀至少兩種元素的物質屬于復合肥,銨態氮肥與堿性物質可發生反應,不能混用。
A.化肥過量使用會造成水體污染,不可大量使用,不符合題意。
B.農家肥和化肥性能互補,提倡將農家肥與化肥綜合使用,不符合題意。
C.磷酸=二氫銨中含有植物所需磷元素和氮元素,屬于復合肥,不符合題意。
D.銨態氮肥與堿性物質可發生反應產生氨氣,降低肥效,可混合施用,符合題意。 故選D。
2. “勝哥”發現菜園里的植物葉發黃,植株易倒伏, ,那么“勝哥”得施用下列哪種化肥可以“對癥下藥”---( )
A. KCI B. KNO3 C. NH4NO3 D. Ca(H2PO4)2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葉發黃說明植物缺氮,植株易倒伏說明缺鉀,只有KNO3既有氮元素又有鉀元素,故選B 。
考點3:植物體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過程
例3: "有收無收在于水 ,收多收少在于肥”, 植物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這是“勝哥”在給管理校園勞動實踐基地的植物時常常說的一句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和散失的主要途徑為:根部成熟區的導管→莖中的導管→葉中的導管→氣孔→大氣
B .若“勝哥”種植的玉米出現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的現象,則可能需要補充氮肥
C.沒有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生物圈中的水循環就無法進行
D .在移栽植物的過程中有時需要給植物打針輸液,主要目的是為植物提供水和無機鹽
解析:A.水分在植物體內運輸和散失的主要途徑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細胞→表皮內的層層細胞→根內的導管→莖內的導管→葉脈的導管→葉片的導管→葉肉細胞→氣孔→大氣(水蒸氣) , 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所以無機鹽是植物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種植玉米時,若生長期出現了植株矮小瘦弱,葉片發黃的現象,應采用的措施是補充含氮肥的無機鹽, 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綠色植物能通過蒸騰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絕大多數以水蒸的形式蒸發到大氣中,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如果地球上沒有綠色植物,水循環仍然可以進行。海洋,湖泊等蒸發的水蒸氣進入大氣中,形成云,繼而形成雨、雪、或冰看,再回到海洋或陸地,但是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生物園中的水循環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C不正確,符合題意。
D.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有水、無機鹽和有機物,水和無機鹽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有機物是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在移栽植物的過程中有時需要給植物打針輸液,主要目的是為植物提供水和無機鹽,水和無機鹽能促進植物體的生長和成活,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
◆變式訓練
1. “勝哥”家種了幾棵臺灣桑樹,它結的果呈長條形,甜度很高,如圖是桑樹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按要求填寫 :
(1)若此過程表示桑樹的光合作用,則a表示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
(2)由圖可知, d物質在桑樹的莖中是由______運輸的。
(3)桑樹葉片表皮上分布有氣孔,它的開閉是由兩個半月形的_控制的。可以通過氣孔進入葉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氣體有_________________。
(4)桑樹栽種過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議施用_______________(填“農家肥”或“化肥”),以提供植株生長所需的_____________ (填“無機鹽”或“有機物”),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可避免對環境的破壞。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莖是根和葉之間起輸導和支持作用的植物體重要的營養器官。葉,是維管植物營養器官之-.其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并有蒸騰作用,提供根系從外界吸收水和礦質營養的動力。
(1)由圖可知,CO2進入葉片,釋放O2,該過程是光合作用;
(2) d物質由上往下運輸,是有機物,是由篩管運輸的;
(3)葉片的氣孔是由保衛細胞控制開閉的;通過葉片進入葉片的氣體是O2和CO2 ;
(4)桑樹的栽種過程中,施用的肥料最好是農家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農家肥是為植物生長提供無機鹽;
故答案為: (1) 二氧化碳 氧氣; (2)篩管; (3)保衛細胞; CO2和O2; (4)農家肥;無機鹽。
考點4: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過程
例4:“勝哥”告訴同學們:“其實樹木喝水時也會發出聲音。”有同學上網查詢到科學家曾經利用儀器錄制了樹木的"喝水”聲,那么以下關于樹木"喝水”的討論,不正確的是---( )
A. 樹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
B. "喝水”時,無機鹽-定會"搭便車”,“跑”到樹木的各個部分
C. 聽到"喝水”聲時,排出葉片氣孔的氣體必定有水蒸氣
D.“喝”進的水一定會沿著根、莖、葉中的篩管運送到樹木各處
解析:
A. 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因此樹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 A不符合題意。
B. 無機鹽溶于水中,因此“喝水”時,無機鹽-定會“搭便車”,“跑” 到樹木的各個部分, B不符合題意;。
C. 聽到“喝水”聲時,排出葉片氣孔的氣體可能是水蒸氣、或二氧化碳、或氧氣,不符合題意。
D. “喝”進的水-定會沿著根、莖、葉中導管運送到樹木各處,而篩管運輸有機物,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D。
◆變式訓練
1. “勝哥”在微信公眾號群發了一個科學視頻,如圖所示,“勝哥”在天平兩端托盤上各放置一個盛水燒杯,杯內都插著一根同品種的桂花枝條,兩根枝條上的葉片數目不同。開始時天平兩邊平衡,后將此裝置移至陽光下,經過一段時間后,天平左邊將會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杯內水分蒸發量不等
B.兩邊枝條呼吸作用的強弱不同
C.兩邊枝條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量不同
D.兩邊枝條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量不等
解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可見葉片是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體利用,99%都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去了,因此植物體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會使植物體的重量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而使植物體重量增加和減少則比較緩慢。如圖可知,右側的葉片多,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較多,左側葉片少,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較少,因此,經過一段時間后,天平的左邊會下降.可見C符合題意。
答案:C 。
2. 小科同學在研究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進行實驗。
方案一:用顯微鏡觀察同一片蠶豆葉片的上、下表皮臨時裝片。
方案二: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 ℃左右的熱水中(如圖所示),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觀察貼在葉片上、下表皮上的濾紙,哪一張先變色,哪一張的顏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____可以觀察到葉片的保衛細胞。
(2)方案二中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科采用方案三進行實驗,貼上濾紙后經過較長時間,發現兩張藍色濾紙顏色變為一樣紅。小科同學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實驗結論不一致。于是去問“勝哥”,“勝哥”讓小科介紹了實驗的詳細過程后,指出小科用方案三所做實驗的結論不可靠。你認為“勝哥”這樣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葉的保衛細胞很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夠看達到;(2)把新鮮的蠶豆葉片浸沒在60℃左右的熱水中(如圖所示),觀察葉片兩面的氣泡數目.下表皮氣泡的數目比上表皮多;(3)在一株生長旺盛的蠶豆植株上選取一片蠶豆葉,用濾紙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將兩張浸有氯化鈷溶液的藍色濾紙(遇水會變紅)相對應地貼在葉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針將其固定,貼上濾紙后經過較長時間,發現兩張藍色濾紙顏色都變為一樣紅.小科同學認為蠶豆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同樣多,與方案二實驗結論不一致。原因是,實驗時間過長導致兩張濾紙都吸收了足夠的水分。
答案:(1)一 (2)下表皮氣泡的數目比上表皮多 (3)實驗時間過長導致兩張濾紙都吸收了足夠的水分
1. “勝哥”用甲、乙兩組試管(甲組盛有肥沃土壤的浸出液,乙組盛有蒸餾水),各培養一棵大小相同的健壯青菜幼苗。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甲組的青菜幼苗長得健壯、顏色鮮綠;乙組的青菜幼苗生長得矮小、顏色發黃。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實驗表明:植物的生長需要從土壤溶液中吸收無機鹽
B.該實驗表明:植物的生長不需要從土壤溶液中吸收水
C.該實驗表明:生長在土壤中的植物,從土壤溶液中吸收的主要是有機物
D.以上說法都正確
解析:如圖可知,甲試管中盛有肥沃土壤浸出液,含有大量的無機鹽,因此幼苗長得旺盛幼苗健壯且顏色鮮綠。乙蒸餾水中沒有無機鹽,因此幼苗生長不良,長得弱小發黃;由此證明,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故B符合題意。
答案:B 。
2. “勝哥”從同一個蘿卜同一位置切下一塊蘿卜,再將它切成大小形狀相同的兩塊,標記為甲、乙,再將兩根新鮮蘿卜條分別放入濃鹽水和清水,經一段時間浸泡后發生了如圖所示的變化,根據蘿卜條發生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蘿卜條在濃鹽水中浸泡后細胞吸水
B.甲蘿卜條在濃鹽水中浸泡后細胞失水
C.乙蘿卜條在濃鹽水中浸泡后細胞失水
D.乙蘿卜條在濃鹽水中浸泡后細胞吸水
解析:由圖可知,甲裝置放入的是濃鹽水,由于蘿卜細胞液的濃度小于濃鹽水溶液的濃度,會導致蘿卜細胞失水,從而導致蘿卜皺縮變小、變軟;在乙裝置中是清水,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細胞會吸水,蘿卜會因為吸水而硬挺。
答案:B
3.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了《植物的莖與物質運輸》的課程后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如圖是植物根尖模式圖,小科也明白了以前的四個認識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那么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B.②處的細胞具有較強的分裂能力
C.③處的細胞沒有細胞壁
D.④具有保護作用,主要由導管細胞構成
解析:①是根毛區,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A正確;②是伸長區,該處的細胞不再分裂,開始伸長,B錯誤;③處的細胞是分生區細胞,細胞具有較強的分裂能力,此處的細胞具有細胞壁,C錯誤;④根冠具有保護作用,不是導管細胞組成的,導管細胞有輸導作用,沒有保護作用,D錯誤。
答案:A 。
4.如圖表示以玉米的幼根為實驗材料:“勝哥”將幼根根毛區以上部分標記為a區,測得長度為2 cm,根毛區標記為b區,測得長度為1 cm,根毛區以下標記為c區,測得長度為0.5 cm。幾天后測量該幼根增長了約3 cm,則此時a、b、c三區的長度依次為---(  )
A.5 cm、1 cm、0.5 cm
B.2 cm、4 cm、0.5 cm
C.3 cm、2 cm、1.5 cm
D.2 cm、1 cm、3.5 cm
解析:根尖生長主要靠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伸長。根毛區以下主要是分生區和伸長區,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伸長使根長長,而根毛區的細胞隨年齡的增長,表面的根毛逐漸萎縮、脫落形成a區部分,幾乎不發生變化。因此幾天后測得該幼根增長了約3 cm,此時a、b、c三區的長度依次約為2 cm、1 cm、3.5 cm。
答案:D 。
5.“勝哥”的家鄉在某一高溫的晴天,早上6點日出,下午18點日落。那么如圖能正確表示綠色植物蒸騰作用強度變化的是---(  )
A   B C   D
解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光照強度影響氣孔的開閉,在一定的范圍內光照強度的增加,能促進氣孔的開啟,利于水蒸氣的外出,使蒸騰作用加強.到了溫度最高時氣孔就會關閉,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然后植物的蒸騰作用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
答案:C 。
6.如圖表示“勝哥”校園后花園中的一棵老樟樹在24小時內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mg/h),據圖推斷下列正確的是---(  )
A.在暗處,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B. 在暗處,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C. 在光下,吸收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速率
D. 在光下,蒸騰作用速率總是大于吸收速率
解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把由根吸收來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如圖,向日葵在24 h內的水分吸收和蒸騰作用速率分了三個部分:黑暗、光照、黑暗,由圖可知,在黑暗處,吸收水分的速率總是大于蒸騰作用的速率;在光下,中間部分蒸騰作用的速率大于水分吸收的速率,而兩邊部分是水分吸收的速率大于蒸騰作用的速率。
答案:A 。
7.農村有句諺語“雷雨發莊稼”, 這是由于在放電的條件下,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經過各種復雜的化學變化,最后生成了易被農作物吸收的硝酸鹽。可以說,雷雨給莊稼施加了---( )
A.氮肥 B.鉀肥 C.磷肥 D.復合肥料
解析:根據含氮元素的物質可作氮肥分析。在放電的條件下,空氣中的氧氣和氮氣化合生成了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再經過各種復雜的化學變化,最后生成了易被農作物吸收的硝酸鹽,所以為植物提供了氮元素,施加了氮肥。 故選:A。
8.“勝哥”截取三根相同大小的桂花樹枝條,分別標記為A、B、C。枝條A、C保留葉片且枝葉情況一樣,枝條B摘除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三個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并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這三個裝置放在相同光照條件下,C裝置用電風扇吹風,24小時后,觀察量筒中液面的變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實驗現象是A裝置液面高度低于B裝置液面高度
B.試管內水面上一層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因蒸發而減少
C.實驗證明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蒸騰作用散失大量水分
D.24小時后,可觀察到A、C兩裝置液面高度一樣
解析:枝條A保留葉片,枝條B摘除葉片,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片,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是,枝條A所在量筒的液面下降較多,低于B裝置液面高度,A正確;量筒內水面覆蓋植物油,作用是防止水分蒸發,B正確;枝條A保留葉片,枝條B摘除葉片,通過比較量筒中散失水分的多少,可以證明葉是植物的主要蒸騰作用器官,C正確;蒸騰作用受空氣流動狀況的影響,所以將A、C兩個裝置都放在光下,其中一個用電風扇吹風,過一段時間,兩裝置液面高度不一樣,用電風扇吹風的裝置液面高度低于另一個,D錯誤。
答案:D 。
9.在油菜開花前營養器官旺盛生長期,出現了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的現象,缺少的無機鹽是--(  )
A.含氮的無機鹽 B.含磷的無機鹽
C.含鉀的無機鹽 D.含硼的無機鹽
解析: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莖、葉(營養生長)生長茂盛,葉色濃綠.土壤缺氮時,植株矮小,葉片黃化,花芽分化延遲,花芽數減少;缺磷時,幼芽和根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暗綠,無光澤,背面紫色;缺鉀時,植物易倒伏,葉片脈間缺綠,且沿葉緣逐漸出現壞死組織,漸呈焦枯狀. 由上可知,油菜開花前營養器官旺盛生長期,出現了植株矮小、葉片發黃的現象,缺少含氮的無機鹽.
答案:A 。
10.植物葉表皮上的氣孔結構如圖所示,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當保衛細胞含水量多時氣孔大,含水量少時氣孔小甚至關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將葉片浸入濃鹽水,氣孔會逐漸增大
B.保衛細胞形狀能改變是因為沒有細胞壁
C.植物體光合作用強弱與保衛細胞含水量無關
D.蒸騰作用能帶走葉片的部分熱量,避免高溫灼傷
解析:鹽水的濃度比較大,將葉片浸入濃鹽水,細胞會失水,氣孔將會變小甚至關閉,A錯誤;由分析知道:保衛細胞形狀能改變與細胞的含水量有關,B錯誤;植物的三大作用有關的二氧化碳、水蒸氣、氧氣進出植物體的門戶是氣孔,C錯誤;在汽化過程中要吸熱,所以植物進行蒸騰作用能帶走葉片的部分熱量,D正確。
答案:D 。
11.“勝哥”為了同學們能深刻理解鹽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特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進行探究。
從圖中可以看出實驗結果是:兩周后,________瓶中的幼苗長得健壯,__________瓶中的幼苗長得矮小。此實驗說明植物生長不僅需要水,還需要__________。
解析:B瓶蒸餾水中沒有無機鹽,因此幼苗長得矮小;A瓶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無機鹽,因此幼苗長得健壯。由此證明,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多種無機鹽,無機鹽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運輸。
答案:A  B  無機鹽 。
12.看到同事在學校的勞動實踐基地中所種的植物有“燒苗”現象。為了讓同事能更好的科學施肥。“勝哥”特做了科學視頻并群發到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勝哥”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A蘿卜洞內裝上濃鹽水,在B蘿卜洞內裝上等量的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蘿卜洞內液面的變化(如圖中甲所示)。
(1) “勝哥”的實驗是為了研究 對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影響。
(2)過了12小時后觀察發現:A蘿卜洞里的水變多,蘿卜變軟。那么,此時A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乙中__________(填序號)所示的變化,細胞失水。B蘿卜洞里的水則變少,蘿卜變硬。
(3)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蘿卜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
(4)根據以上實驗結論,我們可以解釋“勝哥”同事所種植物的“燒苗”現象,這是因為__________。
A.土壤溶液的濃度過大,根細胞失水 B.土壤溫度太高,根細胞死亡
C.水分太多,根無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夠的營養
解析:(1)此實驗探究的是: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對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影響,因此變量是外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A蘿卜洞內裝上濃鹽水,外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于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細胞就失水,細胞失水時細胞膜和細胞壁分離,此時A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乙中②所示的變化。(3)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蘿卜細胞液溶質質量分數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4)根據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濃度大于根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植物細胞失水,外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小于根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時植物細胞吸水。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現“燒苗”現象。
答案:(1)外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2)② (3)小于  (4)A 。
13.科學探究不僅能幫我們解決問題,還能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勝哥”曾經在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中群發了《四步探究法》,讓同學們對原本繁雜的科學步驟不再害怕而樂于探究。下面就跟著“勝哥”一起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 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的哪部分運輸的?
[作出假設] 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的木質部運輸的。
[驗證假設] ①取一段桂花樹的枝條,將其下部處理成只有木質部后,插入裝有土壤浸出液(用紅墨水染紅,其成分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的廣口瓶中(如圖所示)。
②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勝哥”作出假設的依據是:莖的木質部中有____________,是上下相互連通的。
(2)該實驗必須用帶葉的枝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枝條橫切面上變成紅色的部位是_________。
(4)縱切枝條,觀察發現紅色越往上越淺是因為________。
A.上面水太多,把紅色沖淡了
B.水分是自下而上運輸的,越往上就越淺
C.這是枝條自身的一個特點,不是水分引起的
(5)如果想使實驗效果更快更明顯,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放在黑暗環境中 B.放在陽光下
C.讓紅墨水的濃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風的環境中
[得出結論]
(6) 從實驗中可知,植物體負責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是________中的_______。
解析:(1) “勝哥”探究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的哪部分運輸的。作出假設: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莖的木質部運輸的。依據是莖的木質部中有導管,而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2)該實驗必須用帶葉的枝條,原因是要通過葉片的蒸騰作用來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3) 莖中的輸導組織有木質部中的導管和韌皮部中的篩管,木質部中的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故被染紅的應該是木質部。 (4) 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方向是從下往上運輸的,所以越往上就越淺,故B正確。(5)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蒸騰作用的強弱受光照強度、環境溫度、空氣濕度、空氣流動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可見A錯誤。(6)莖中的輸導組織有木質部中的導管和韌皮部中的篩管,木質部中的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韌皮部中的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
答案:(1)導管 (2)要通過葉片的蒸騰作用來促進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3) 木質部 (4)B (5)A (6) 木質部 導管。
14.如圖是葉片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
(1)葉片由表皮、________、葉脈三部分組成。
(2)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細胞內的________________;產生的有機物通過葉脈中的________(填結構)運輸到其他器官,除自身利用外,還能為其他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通過根吸收的水分,主要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的________散失到大氣中,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4)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要用于自身其他生命活動,需要通過________作用才能釋放出來。
解析:(1)植物的葉片由1、3表片,2葉肉,4葉脈三部分組成;(2)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產生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其他器官,除供自身利用外,還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來源;(3)在表皮上分布的5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4)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需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動需要;
答案:(1)葉肉 (2)葉綠體 篩管 (3)氣孔 (4)呼吸 。
15.小歡在研究某植物葉片上、下表皮氣孔密度(單位面積氣孔數目)時,采取了如下方法:
方法1:用顯微鏡觀察該植物同一葉片的上、下表皮裝片并統計氣孔的數目。
方法2:取3株大小、來源相同、具有等量葉片的該植物嫩枝依圖甲所示方法處理。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馬濤\\word\\中考特訓方案浙江專版科學-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15.TIF" \* MERGEFORMATINET
請回答問題:
(1)在方法1中,若要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則圖乙中關于顯微鏡的部分操作,正確的順序是________(填寫圖乙中的序號)。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保衛細胞比葉片表皮細胞多了________(填細胞內的結構名稱),故能進行光合作用。
(2)在方法2中,實驗開始時,先將各裝置的質量調至80 g,其后每隔4小時測一次各裝置的質量,直至實驗結束。
(3)①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該實驗結束時,A、B、C裝置的總質量分別為mA、mB、mC。若該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則mC-mB________(選填“>”“<”或“=”)mB-mA。
解析:(1)“在方法1中,若要觀察到清晰的物像,則圖乙中關于顯微鏡的部分操作步驟是”②對光、放置玻片標本、①鏡筒下降,注視物鏡、③鏡筒上升尋找物像,因此正確的順序是②①③(填寫圖乙中的序號).保衛細胞有葉綠體,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因此“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保衛細胞比葉片表皮細胞多了葉綠體(填細胞內結構的名稱),故能進行光合作用。(3)①該實驗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發②A葉片不處理蒸騰作用最大,因此mA最小,B葉片下表面涂上凡士林,只用氣孔少的上表面進行蒸騰作用,因此mB大于mA,C葉片兩面涂上凡士林,不進行蒸騰作用,因此mc最大.因此“該實驗結束時,A、B、C裝置的總質量分別為mA、mB、mC.若該植物葉片的下表皮氣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則mC-mB<mB-mA(選填“>”、“<”或“=”)。
答案:(1)②①③ 葉綠體 (3)①防止水分蒸發 ②< 。
1.(2021杭州)在杭州市余杭區仁和街道新橋村有一棵千年樹齡的古銀杏樹,它的“樹心”已經朽爛,變成了一棵“空心樹”可是,這棵古樹在當地政府和村民的保護下還是枝繁葉茂、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斷,朽爛掉的“樹心”是這棵樹的---( )
A.全部韌皮部 B.全部木質部 C.部分韌皮部 D.部分木質部
考點:莖的形態結構
解析:植物是通過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導管和篩管分別位于樹表皮的木質部和韌皮部。
植物是通過導管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導管和篩管分別位于樹表層的木質部和韌皮部,沒有樹心的樹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質部,而剩余的木質部中的導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同時韌皮部中的篩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所以沒有樹心的樹,仍然可以獲得養料,還能繼續活下去。但是一-旦樹木沒有 了樹皮(或韌皮部),也就割斷了向下運輸有機物的篩管,時間長了樹木的根系無法獲取營養而死亡,進而樹木會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樹怕傷皮,不怕空心”的說法。因此朽爛掉的“樹心” 主要是古樹的部分木質部。 故答案為: D 。
2. (2020 紹興)扭葉松屬于裸子植物,它的樹皮薄,莖、葉中含有機物一-松脂, 易燃燒。 發生火災時,堅固而緊閉的松果將種子保護起來。火災過后,松果崩裂開來,種子撒播在滿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關扭葉松說法正確的是---( )
A.松脂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 B.種子外部起保護作用的是果皮
C.對種子的保護是對環境的適應 D.火災后的草木灰為種子萌發提供有機物
考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莖的運輸作用 種子的結構 土 壤的組成與形成
解析:生物機體通過自身適應環境變化以爭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現象從進化的角度定義為“能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的現象”,生物體在構造上或功能上能產生變化適應環境。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可分兩種:表現型適應和基因型適應.
A.松脂是有機物,所以是通過韌皮部的篩管運輸的;故A錯誤。
B.扭葉松屬于裸子植物,沒有果實,所以其種子外起到保護作用的是種皮;故B錯誤。
C.扭葉松莖、葉中含有機物一松脂 ,易燃燒,如果種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松樹這個物種就滅絕了,這是生物對環境的-種適應;故C正確。
D.草木灰對種子的萌發沒有任何作用,草木灰能為植物生長提供無機鹽;故D錯誤。
故答案為: C 。
3.(2020 衢州)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縱切片,視野如圖所示。視野中的區域位于根尖結構的---( )
A.根冠 B.分生區 C.伸長區 D.根毛區
考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1.細胞分裂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細胞核中出現了染色體。染色體是遺傳物質它的本質是DNA和蛋白質,細胞不分裂時,遺傳物質以絲狀存在于細胞核內。當細胞進入分裂狀態時,遺傳物質高度螺旋化,形成諸如"X的形狀這時的遺傳物質叫做”染色體" .可根據圖中出現了染色體判斷此處細胞在進行分裂,再確定此處的結構是什么;
2.根尖結構分為根冠區、分生區、伸長區和根毛區,分生區細胞能不斷進行分裂。
由圖示中細胞核內出現了染色體可知,此處細胞在進行分裂,據此可知此處是根尖的分生區, B選項正確。故選B 。
4. (2018金華)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痛癥”,松材線蟲通過松褐天牛傳播,寄生在木質部,破壞細胞,導致松樹枯死。 如圖為松樹莖的橫切面,松材線蟲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樹皮木栓層,靠近樹皮的外側,具有保護作用;表皮:具有儲存營養的作用;韌皮部:篩管,運輸有機物的通道;韌皮纖維:富有彈性,對莖有支持作用;形成層:細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木質部;木質部: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木纖維:對莖有很強的支持作用;髓:由薄壁細胞組成,具有儲存營養的作用。
由圖可知,甲為樹皮;乙為韌皮部;丙為髓;丁為木質部;由題干信息可知,松材線蟲寄生在木質部,所以應該在丁; 故答案為: D 。
5.(2018 嘉興)卷柏是一種奇特的蕨類植物。在水分不足時,它的根會從土壤里“拔”出來,身體縮卷成一個圓球,隨風而動,一旦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圓球就會迅速打開,根重新鉆到土壤里,繼續生長。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卷柏的生存環境僅限于平原與海灘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沒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這種生存方式體現了它對環境的適應
D.卷柏的根從土壤中不僅吸收水分,還吸收有機營養
考點:孢子植物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植物的根系及 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根是植物的營養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負責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無機鹽,并且具有支持、繁殖、貯存合成有機物質的作用。
A.由題干信息可知,卷柏在水分充足時即可生存,不定在平原和海灘;故A錯誤;
B.植物的根除了吸收水和無機鹽之外,還有固定植株的功能;故B錯誤;
C.卷柏在水分不足時,縮成圓球進行遷移,水分充足時即可生存;這是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故C正確;
D.植物的根從土壤中吸取水和無機鹽 ,不會吸收有機物;故D錯誤;
故答案為: C 。
6.(2020 臺州)某地區發現一種未知植物的化石,科學家通過技術手段確定該植物葉片在生命活動中總是處于卷曲狀態,右圖為其顯微結構示意圖。
(1)該葉片中的葉綠體主要分布在 (選填“上”或“下”)表皮附近,這樣更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
(2)科學家猜測該植物具有很強的保水能力,以下支持這一猜測的有 。
A.氣孔著生部位向內凹陷
B.葉片卷起,水蒸氣可以積聚在卷起的葉片內
C.葉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絨毛,能降低葉下表皮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
考點:葉的形態結構蒸騰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汽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是與物理學的蒸發過程不同,蒸騰作用不僅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而且還受植物本身的調節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種復雜的生理過程。
(1)由該植物的葉片的結構可知,其上表皮能夠接受光照,而其他地方難以接受光照,所以其葉綠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附近;
(2) A.氣孔向內凹陷,植物的蒸騰作用相對會弱許多,可以較好的保水;故A正確;
B.葉片卷起,這樣水蒸氣拒絕在葉片內,可以減少水分的散失;故B正確;
C.葉片下表皮的表面分布有大量絨毛,能降低葉下表皮附近的空a流動速度,可以減少葉片下表面水的蒸發,從而減少水分散失;故C正確;
故答案為: (1)上; (2) ABC 。
7. (2020湖州)小明觀察了海帶、睡蓮、銀杏和蕨四種植物,設計了右側的檢索表。
(1) 2a和2b的空格中應分別填上 。
(2)海帶在檢索表中的位置是 (選填"P”“Q”"R”或"S”)。
(3)銀杏是湖州市的市樹。長興小浦鎮生長著許多樹齡千年以上的銀杏。銀杏在生長過程中,必須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
考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植物的根系及 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1.海帶是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睡蓮是被子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銀杏是裸子植物有根、莖、葉、種子,無花、無果實。蕨是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無花、無果實、無種子;
2.二歧式分類檢索表把同一類別的動植物,根據一對或幾對相對性狀的區別,分成相對應的兩個分支。接著,再根據另一對或幾對相對性狀,把上面的每個分支再分成相對應的兩個分支,好像二歧式分枝一樣,如此,逐級排列下去,直到編制出包括全部生物類群的分類檢索表;
3.根據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是根部根尖的根毛區。
(1)根據四種植物的特點可知, 2a與2b都是有根的,睡蓮、銀杏、蕨符合要求。其中睡蓮和銀杏都是有種子的蕨是無種子的,可利用有無種子的特點將這三種植物分成兩類。所以2a和2b的空格中應分別填上無種子、有種子;
(2)海帶是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所以具有無根特點的P應該就是海帶;
(3)銀杏是湖州市的市樹。長興小浦鎮生長著許多樹齡千年以上的銀杏。銀杏在生長過程中,必須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
故答案為: (1)無種子、有種子(2)P (3) 根毛區 。
8. (2020 嘉興)如圖,菟絲子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其莖黃色、葉退化,遇到適宜的植物就纏繞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體內吸取有機養料。
(1)莖黃色、葉退化,說明菟絲子的細胞中缺少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 成有機物。
(2)菟絲子要獲得有機物,其吸根必須插入植物A莖的 。菟絲子與植物A之間屬于寄生關系,這在高等植物中極為罕見。
考點:細胞的結構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1.菟絲子葉退化(無葉) , 利用吸根從別的植物中吸取有機養料。從菟絲子莖黃色、無葉可知菟絲子的細胞結構中是不含葉綠體的;
2.植物運輸有機物的結構是韌皮部中的篩管。
(1)根據題中信息"菟絲子是-種特殊的植物,基黃色、葉退化”可知,菟絲子這種植物是不含葉綠體結構的,所以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2)植物運輸有機物的結構在韌皮部的篩管,所以菟絲子要獲得有機物,其吸根必須插入植物A莖的篩管。 故答案為: (1) 葉綠體(2) 篩管 。
9. (2020 寧波)小科發現,校園內的繡球與公園里同一品種繡球的花色不同。針對這一發現,小科思考:同品種繡球的花色是否與土壤條件有關 小科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猜想]繡球花色可能與土壤溶液的酸堿性有關。
[實驗過程]
選擇30株品種相同,栽種于相同條件下,生長狀況相近,均處于花蕾期的繡球,隨機均分為三組。在花開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堿性的溶液澆灌,每周一次,直至花開(其他種植條件相同)。花開后觀察并記錄花色,如下表:
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澆灌的溶液濃度過高會使根毛細胞 (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繡球植
株損傷甚至死亡。
(2)實驗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堿性不同,其他種植條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寫出兩個)
(3)確定繡球花色與土壤溶液的酸堿性有關后,小科思考:實驗中的花色變異是否可以遺傳 為了繼續探究這一問題,他用扦插的方法獲得實驗樣本,這種繁殖方式屬于 (填"有性”或“無性”)生殖。
考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 植物的無性生殖
解析:1.當細胞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細胞液濃度小于土壤溶液濃度時細胞失水;
2.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有水分、光照和溫度等。在研究繡球花與土壤溶液的酸堿性有關的實驗中,控制土壤溶液的酸堿性不同,而使其他因素相同;
3.扦插是剪取植物上帶芽的枝段,插入士中,久這些枝段就會生根發芽,長成新的植株。有性生殖是指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無性生殖是指不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繁殖新個體的方式。
(1)實驗中澆灌的溶液濃度過高時,會使根毛細胞會失水,而造成繡球植株損傷甚至死亡;
(2)實驗中,除控制土壤溶波酸堿性不同,其他種植條件要保持相同,例如:光照、溫度;
(3)扦插是利于植物的莖長成新的植株,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
故答案為: (1)失水(2) 光照、溫度(3 )無性 。
10.(2017益陽)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個枝條,分別標記為A、B、C。枝條A保留全部葉片,枝條B摘除部分葉片,枝條C摘除全部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三個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圖甲)。在每個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將這三個裝置放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24小時后,觀察量筒中液面的變化。
(1)以下哪一項可以作為該實驗探究的問題________。
A.光合作用主要是通過葉進行的嗎? B.油滴對植物吸水有影響嗎?
C.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進行的嗎? D.呼吸作用主要是通過葉進行的嗎?
(2)該探究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現象:A、B、C三個裝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
(4)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圖乙是觀察該植物葉橫切面顯微鏡下的一個視野。蒸騰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過圖中標注的________(填數字)部位散失的。
解析:(1)題中A、B、C的變量是葉片,其它條件都一樣,因此是一組對照實驗.A的葉片多,B的葉片少,C沒有葉片,觀察三個裝置中液面的下降情況.因此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蒸騰作用主要是通過葉進行的嗎?(2)該實驗中A枝條有葉片,B枝條沒有葉片,C沒有葉片,因此變量是葉的數量。(3)A、B、C作為一組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葉的數量,A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快,B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慢、C所在的量筒中液面下降的最慢.原因是,A枝條葉的數量多,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通過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散失的水分是來自量筒中的水。(4)實驗結論: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5)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6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散布在表皮細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的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過4氣孔來完成的。
答案:(1)C (2)葉的數量 (3)A>B>C (4)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5)4
11.(2017杭州)如圖甲是研究植物蒸騰作用實驗的示意圖。
(1)該實驗的關鍵在于保證裝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與U形管連接處的密封性。 實驗中,判斷此裝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后,在此莖的基部上方橫切,觀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紅色,如圖乙。那么圖中的A是植物莖中哪一部分結構?________。
(4)隨著蒸騰作用的進行,植物體內的水不斷發生________(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會吸收周圍大氣的熱量。
解析:(1)檢查裝置氣密性良好的依據是: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2)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人們大多選用闊葉的法國梧桐的枝葉而不是松樹的枝葉進行實驗,原因是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強,實驗現象明顯。(3)圖乙中C是樹皮,B是木質部,A是髓。(4)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蒸發到大氣中,能有效地散熱降溫。
答案:(1)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時間 (2)闊葉植物的蒸騰作用比針葉植物強,實驗現象明顯 (3)髓 (4)蒸發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吉市| 公主岭市| 焦作市| 江源县| 苏尼特左旗| 华宁县| 广宁县| 孟州市| 北宁市| 玉田县| 天长市| 宁蒗| 伊宁县| 石林| 嘉义市| 米林县| 仁怀市| 日喀则市| 黄大仙区| 奇台县| 名山县| 万年县| 怀安县| 崇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通化市| 泸溪县| 蒲城县| 孟州市| 朝阳区| 高淳县| 铜鼓县| 叙永县| 聂拉木县| 闵行区| 武冈市| 兴和县| 罗平县| 富裕县| 榕江县|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