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4.9 維護世界和平 促進共同發展(必修2)【高考新動向】考點集結 考向動態1 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1)歷史的沉思,時代的啟示;(2)呼喚和平、渴望發展的歷史潮流;(3)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途徑; 2 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1)透視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2)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3)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3 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1)中國外交碩果累累;(2)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譜寫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1.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實質、危害,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必要性及我國的主張。 2.認識多極化趨勢下國際競爭的實質,理解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必要性。 3.結合中國對國際問題的主張、舉措,理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基本立場和基本原則。 4.理解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內涵、原因與意義。【考綱全景透析】一、時代的主題1.和平問題(1)和平成為時代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成為時代潮流。(2)當今世界仍很不 安寧 ,爭取和維護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2.發展問題(1)發展成為時代主題,_____________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征。(2)當今世界仍是 貧富懸殊 的世界,全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南北發展___________。二、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1.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1)發展:將是一個 漫長曲折 的充滿復雜斗爭的演變過程。(2)意義:①是___________的要求,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②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基礎上,有利于世界 和平與發展 。2.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1)實質:以經濟和_________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2)對策:世界多數國家以發展 經濟和科技 作為國家的戰略重點。三、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基本立場(1)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 獨立和主權 ,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2)宗旨:維護___________、促進共同發展。(3)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即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2.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 五項原則。3.我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1)成就: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_______因素和______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的 建設性 作用。(2)原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 以來,我國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調整,更加成熟和完善。4.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1)決定因素:中國根據 時代發展潮流 和自身_________作出的戰略抉擇。(2)內涵:通過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創新,采取 和平 的方式,增加財富,實現自身的發展。(3)意義: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_________維護世界和平,將對世界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熱點難點全析】一、正確把握世界經濟政治發展基本趨勢問題引導:隨著美歐債務危機,利比亞、敘利亞等中東北非局勢的發展,世界經濟政治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兩大主題。(1)如何看待和平與發展的關系?(2)如何全面認識政治多1.和平與發展的內在聯系(1)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各國才能保持正常的經濟交往和順利實現本國的發展計劃。(2)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世界經濟的發展加強了各國的交流與合作,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穩定的因素,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補充: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問題并未得到解決,因此和平與發展問題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了嗎?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是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嗎?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主題是指和平與發展成為了當今時代的主流,而不是和平與發展問題得到徹底的解決。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成為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說它們是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仍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正確把握世界多極化(1)從意義看,多極化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但從現狀看,世界多極化是一個發展著的趨勢,仍是一個漫長曲折的充滿復雜斗爭的演變過程。(2)隨著多極化發展,各國之間合作在加強,競爭也在加劇。必須增強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在多極化格局中維護國家利益,提升國際影響力。(3)經濟全球化與政治多極化是當今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基本特征,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多極化有助于建立國際新秩序,推動經濟全球化中矛盾和問題的解決,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加深了各國間的聯系,有助于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推動政治多極化。關于世界政治經濟發展趨勢,應注意認清一些錯誤觀點:(1)不能將和平與發展問題與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混為一談。不能認為當今時代主題已經發生了改變。(2)不能認為多極化格局已經建立。(3)不能認為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基礎。例1.(2012·泰興模擬)2011年7月20日中國—東盟高官會就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后續行動指針達成一致,這有助于推動這一地區未來的務實合作,緩解相關國家之間的緊張關系,但如何弱化主權問題紛爭等仍面臨挑戰。材料說明( )①我國已經形成在“南海問題”上的主導地位②我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③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主題④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解析】選B。我國在“南海問題”上處于主導地位的說法錯誤,①排除;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④觀點錯誤。材料表明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說明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二、正確把握我國的外交政策問題引導:問題導引我國國家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多次明確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表明中國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我國為什么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正確理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內容(1)區分宗旨和目標。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而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2)區分基本目標與首要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包含在基本目標之中。(3)區分基本立場與基本準則。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明確這一立場包含了不結盟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準則。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提高了中國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能力。因此有人認為,一國綜合國力越強大,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越大。這一觀點正確嗎?正確認識綜合國力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影響一國能否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取決于一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我國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在這種情況下,綜合國力越強大,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貢獻越大;反之,一國奉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奉行對外侵略政策,則其綜合國力越強大,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威脅就越大。例2.(2012·南京模擬)因為中國是一個具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和六萬萬人口的國家,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 ——毛澤東我們國家經濟困難,但是我們還得拿出必要數量的援外資金。我們真正發展起來了,要用相當數量來援助,中國發展以后不要忘記這一點。 ——鄧小平不能因為我們自己的經濟發展了,或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而忘記窮朋友。 ——江澤民中國是中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道路上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將盡最大努力支持和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 ——胡錦濤我國幾代領導人的上述言論是如何體現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我國外交政策的理解。注意對幾代領導人的言論應該進行歸納分析,防止答成逐一進行點評的方式,否則會導致答案的重復和啰嗦。答案:幾代領導人共同強調我國應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幫助和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促進各國共同發展,體現了我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宗旨和基本目標;我國對國際問題自主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我國尊重并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積極發展同各國的友好關系,堅持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高考零距離】1、(2011·北京高考)31.近年來,在黨中央領導下,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接連成功舉辦,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得到國內外高度贊譽。成功舉辦這兩次盛會的重要原因是我國政治制度能夠① 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② 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③ 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④ 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解析】本題以成功舉辦這兩次盛會為背景材料,體現了高考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充分理解政治制度,要充分把握與政治制度相關知識點。本題從我國的政治制度角度考查成功舉辦這兩次盛會的重要原因。①項明顯不合題意;②③兩項觀點正確符合題意;④項偏離了設問要求。【答案】選C。2、(2011·福建高考)39.材料二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外界有人對中國的發展展現出復雜心態:一方面對中國積極承擔國際責任表示認可;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的巨大規模和發展模式感到恐懼,甚至提出了“中國威脅論”。(2)請你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對材料二中的“復雜心態”進行評析。(10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綜合使用題目提供的信息、課堂學習或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方法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思考時,一定明確評析,要既有評價又有分析。一個問題一般有三部分組成:答題范圍、答題針對對象、答題方向(即題型)。本題答題范圍為政治生活;答題針對對象指材料二中的“復雜心態”,分析材料二,可知外國對中國既“認可”又“恐懼”,涉及外國對中國的態度,我們可將考查范圍縮小為政治生活“國際社會”知識;評析,有評價有分析,思路基本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認可的是承擔國際責任,為什么能承擔;中國威脅論是不成立的,我們堅持和平發展。【答案】(2)①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②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對舊的國際秩序產生了沖擊,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③中國的發展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對世界構成威脅。3、(2011·廣東高考)36.(27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社科院人口專家認為,中國正面臨一個勞動力從過剩到短缺的轉折點——“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在2010年至2015年處于峰值,隨后將不斷下降,中國經濟享受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過去。材料二: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目前面臨著生產要素成本攀升、低附加值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原有競爭優勢日趨弱化的挑戰。如果不能實質性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有可能陷入經濟學家所說的“中等收入陷阱”,即當一國或地區收入達到中等水平時,各類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勞動密集型生產的比較優勢減少,經濟增長因缺乏新的動力而速度下降或長期停滯。材料三:“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3)結合材料三,運用“當代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簡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有利和不利國際形勢。(11分)【解析】本題材料信息只起到了引導性作用,對回答問題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提示。此類問題,應結合教材基礎知識和時政信息加以分析。首先明確限定的知識范圍;其次結合教材說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有利的國際形勢,即和平與發展、多極化趨勢、穩定的國際環境、國際競爭的實質、國際新秩序的發展等;不利因素主要有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國際經濟舊秩序、和平與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以及金融危機后的保護主義抬頭等。【答案】(3)有利形勢: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家形勢總體穩定,有利于我國的和平發展。不利形勢: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解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2分)國家間貧富差距加大,國際經濟秩序不公正和不合理,競爭日益加劇,保護主義抬頭。4、(2011·重慶高考)35.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國平均每年進口6870億美元商品,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1400多萬個就業崗位,并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這表明,我國積極①推動經濟全球化 ②促進世界和平穩定③維護世界各國的利益 ④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題以我國通過進口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就業崗位并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對相關政治常識道理的理解和應用。解答此題,關鍵在于正確理解和應用教材基本理論知識。我國平均每年進口6870億美元商品,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1400多萬個就業崗位,這表明我國順應時代潮流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①符合題意。我國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這表明我國積極促進世界和平穩定、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②④符合題意。任何一個國家所實行的對外政策都是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的,③觀點錯誤。【答案】選B。5、(2011·全國高考)35.2011年4月,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國在中國三亞舉行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就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討論,達成廣泛共識。金磚國家合作機制①以成員國利益完全一致為基礎②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力量③是當今時代主題發展變化的產物④是新興市場國家對話合作的平臺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解析】本題以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為背景材料設計問題,體現了對國際重大社會熱點的關注和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既要求對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有所了解,又要求對考點內容的靈活運用。目前金磚五國面積、人口、經濟總量等在世界舞臺上舉足輕重,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金磚國家合作將有利于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新秩序,②符合題意;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也為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加強合作提供了平臺和橋梁,④符合題意;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礎,①項錯誤;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順應了當今時代的主題,有利于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③項與題意不符,所以選C。【答案】選C。6、(2011·四川高考)32.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各成員國所持有的份額決定其發言權。2010年,IMF執行董事會通過改革方案,發達國家總體份額降至57.7﹪,發展中國家總體份額升至42.3﹪;美國在IMF中的份額降至17.41﹪,仍然擁有對重大事項的否決權。這反映出A.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 B.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已經形成C.國家經濟中南北發展達到平衡 D. 發展中國家經濟影響力在增強【解析】本題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發達國家總體份額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總體份額上升這一事實,考查考生對政治常識中重要觀點的把握。解答此題,需牢牢把握經濟決定政治這一基本原理,同時要看題干與題肢的聯系,還要看題肢正確與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各成員國所持有的份額決定其發言權。題干第一句話就揭示了經濟決定政治的政治學道理。由發達國家總體份額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總體份額上升這一事實,可以推知發展中國家將會擁有更多的發言權,這也反映出發展中國家經濟影響力在增強,因此D符合題意,應當選。A與題意不符,B、C說法錯誤。【答案】選D。在國家災后重建政策的指導下,經歷了“5·12”特大地震傷痛的阿壩州汶川縣水磨鎮涅槃重生,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災后重建最佳范例”。7、(2010·安徽高考)5.2009年12月,在歌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中國政府呼吁參會各方凝聚共識、加強合作,共同推進對氣候變化的歷史進程。這表明① 維護國家利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③ 國際關系健康發展需要協調國家間利益 ④當代國際競爭實質是綜合國力的較量A. 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④【解析】本題以各國應對全球變暖為背景,考查考生對國際社會的有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中國政府的呼吁反映了各國需要為了共同利益加強合作與協調,故②③符合題意。維護國家利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目標,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①說法錯誤;④不合題意。【答案】C8、(2010·廣東高考)30.胡錦濤在第六十四屆聯大的講話中提到,中國已向120多個國家提供了援助,累計免除49個窮國債務,對40多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商品給予零關稅待遇。這些措施①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反映了全球最突出的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③表明了國際舊秩序已經瓦解 ④體現了我國積極承擔力所能及的國際義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B 本題考查我國外交政策即我國的義務。②材料中未涉及,③不符合實際情況,國際舊秩序依然存在,正確答案為B。【答案】B【考點提升訓練】一、選擇題1.(預測題)為應對國內外復雜形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中求進”定為2012年經濟工作主基調,穩增長已替代控物價,上升為未來一段時間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這表明( )A.發展是各國當前的中心任務B.解決發展問題具有重要意義C.發展由此成為了時代主題D.發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2.導致當前南北差距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是( )A.國際貿易摩擦加大B.和平問題未能有效解決C.不合理的舊的國際秩序的存在D.國家間發展程度不同3.(2012·揚州模擬)2011年11月10日至14日,APEC成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夏威夷舉行。本次領導人會議的主題是“緊密聯系的區域經濟”。中方希望APEC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提升各成員特別是發展中成員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這表明( )①國際社會要努力消除國家間利益差異以實現利益一致化②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③亞太經合組織已經成為協調各國活動的中心④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預測題)2011年中國“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相繼成功發射并對接,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空中對接技術的國家。我國積極實施航空航天工程的政治意義在于( )①增強科技實力,不斷提升國際地位②維護我國的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③發展高新技術,促進產業結構優化④確保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5.(2012·南通模擬)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于世界負一個大責任。”這啟示我們( )A.積極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睦鄰友好關系B.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基本立場C.把維護各國共同利益作為對外活動的基本目標D.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6.(易錯題)2011年拉登被擊斃被看做是反恐斗爭取得的重大勝利,但恐怖主義并沒有消失。美國等西方國家無法徹底擊敗“基地”組織等激進團伙,你認為原因可能有( )①西方國家的軍事戰略錯誤、武器不先進②恐怖組織得到廣泛的擁護③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下的國際舊秩序依然存在④發展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法新社報道,“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引起了美國國會的高度關注,有議員認為,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速度令人震驚,給美國的國家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科技進步利于增強國家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影響力②綜合國力的強大必然導致對外侵略和擴張③美國議員沒有真正理解中國的外交政策和理念④航天技術的競爭成為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胡錦濤主席本著對歷史、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向國際社會提出四項創造性的建議,強調在不同領域積極推動全球經濟社會合作發展、協調發展、穩定發展、平衡發展。這表明( )①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②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主導作用③中國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發展④經濟全球化要求各國放棄本國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2012年1月29日,賈慶林應邀出席非盟第十八屆首腦會議開幕式,中非務實互利合作步入2012年。《中國對非洲政策文件》中提出了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伙伴就是合作者,并非施援與受援的關系。中國的非洲政策表明( )①中國在中非關系發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②中國積極對非洲進行無償援助③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④中國切實貫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2012·泰興模擬)2011年8月14日上午10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海軍通過改裝前蘇聯航母“瓦良格”號的首艘中國航母平臺從海試海域回到大連。相關人士表示,如果中國建造一艘航空母艦,世界不應對此感到意外。這主要是因為( )A.我國國際地位提高 B.自衛權是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C.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我國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11.(2012·濟南模擬)2011年9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表示,中國承認“過渡委”為利比亞執政當局和利比亞人民的代表,中國愿與其共同努力,推動中利關系平穩過渡和發展,希望中利雙方此前簽署的各項條約及協議繼續有效并得到認真執行。我國政府的這一立場( )①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以及國家利益決定的②是我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體體現③表明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④履行了不侵犯別國、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國際義務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12.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我們愿同世界各國一道,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增進各國人民的福祉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而不懈努力。“和諧世界”作為中國外交的新主張,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新安全觀”等重大理念的延續。這反映了( )①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②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就是維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④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宗旨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④二、非選擇題13.(26分)胡錦濤就上海合作組織未來發展提出四點意見。第一,堅持睦鄰友好,構建和諧地區。第二,增強本組織抵御現實威脅的能力,確保地區長治久安。第三,推動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地區各國共同發展。第四,加強人文合作,推動人民世代友好。我們應該弘揚“上海精神”,深化互利合作,保障和平發展,鞏固世代友好。運用國際社會和我國外交政策的知識評價胡錦濤的講話。14.(26分)(創新題)南沙群島是歷史上中國固有的領土。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是,主權歸屬不能談判,這是底線;南海資源的合作開發可以協商,但是這種協商不能把中國排除在外。近幾個月來,南海問題持續升溫,先是越南海軍在中國南沙群島畢生礁周邊海域舉行實彈演習,擺出挑釁姿態,接著菲律賓與美國舉行聯合海上軍演。有關中國南海能否保持穩定的擔憂不斷加劇,越南勘探船和中國巡邏船之間的一系列沖突逐步升級,中國和菲律賓之間也經常發生口水戰。依據我國外交政策的有關知識,談談應怎樣處理當前敏感的南海問題。答案1.【解析】選B。“穩增長”成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體現了解決發展問題的重要性,B正確。A觀點錯誤;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并非由此開始,C錯誤;和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D觀點錯誤。2.【解析】選C。南北差距問題是發展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影響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就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即舊的國際秩序,C正確。A、B、D皆與題意不符。3.【解析】選D。國家間的利益差異不能消除,①觀點錯誤;聯合國是協調各國活動的中心,③觀點錯誤。材料強調國家間的合作,說明存在國家間的共同利益,這是合作的基礎,反映出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②④符合題意。4.【解析】選A。實施航空航天工程可以增強科技實力,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①②正確。③不是政治意義,④夸大了其作用。5.【解析】選D。孫中山的話強調中國要勇于承擔國際責任,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A項不符合題意;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是獨立自主,B項錯誤;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C錯誤。6.【解析】選D。發展問題會影響和平問題的解決,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解決和平、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因此③④符合題意。①②觀點錯誤。7.【解析】選C。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帶來的震動正表明了科技對綜合國力的意義,①正確;但綜合國力的強大并不必然導致侵略和擴張,美國議員的觀點正是不理解中國外交政策和理念的體現,③正確。②④皆是錯誤觀點。【知識拓展】評價“弱國無外交”的觀點(1)綜合國力是捍衛一國利益、推行一國外交政策、執行對外職能的能力,因而綜合國力的強弱對一國的外交活動有著重要影響,其綜合國力越強越有利于推行本國的外交政策,反之其在國際舞臺上的行為能力就越弱,不利于推行本國的外交政策。從這一點來看,“弱國無外交”的觀點有其合理性。(2)一國的對外政策是由其國家利益和國家性質決定的,綜合國力的強弱會對對外政策產生影響,但不是直接決定因素,特別是隨著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發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推進、國際新秩序的逐步建立,弱國也可以發展對外交往,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從這一點來看,“弱國無外交”的觀點是錯誤的。8.【解析】選B。中國的建議,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體現了中國的建設性作用,也體現了中國推動國際合作與發展,①③正確。②“主導”、④“放棄”說法錯誤。9.【解析】選D。①“主導作用”說法錯誤;材料并未強調無償援助的問題,而是平等對待的問題,②與題意不符。材料體現的是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④正確。10.【解析】選B。主權國家根據國際法的規定享有自衛權,B項正確。A、C、D不是原因。11.【解析】選B。中國的立場是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體現,這是由我國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的,①②正確。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③錯誤;④與題意不符,不選。12.【解析】選A。強調“和諧”,體現了求和平、促發展,③④正確。①②與題意不符。【變式備選】2012年1月24日,中國與以色列國家領導人互通電話,慶祝兩國建交20周年,并稱雙方一直都是朋友。過去20年中,中國和以色列成功構筑了牢固而多樣化的伙伴關系。雙方共同表示愿意繼續加強雙方的合作關系。這表明( )A.中以兩國的根本利益趨于一致B.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C.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D.中以兩國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解析】選C。中以雙方加強合作、發展伙伴關系體現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C正確。A、D觀點錯誤,B與題意不符。13.【解析】“評價”包括為什么和怎么樣。因此結合胡錦濤講話的具體內容,從時代主題、多極化趨勢、增強綜合國力、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角度評價回答。注意材料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答案:(1)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睦鄰友好,確保地區長治久安,加強合作,推動發展,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標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準則,有利于為我國的發展創設良好的國際環境,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和成員國的共同利益。(2)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構建和諧地區、增強本組織抵御現實威脅的能力,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有利于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3)世界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促進上合組織的發展,符合世界多極化趨勢。(4)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推動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有利于促進我國和各成員國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影響力。14.【解析】本題范圍為“外交政策”,應該聯系外交政策的相關知識,從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目標、立場、基本準則等方面分別分析回答出應該怎么做,同時表明我國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稱霸但也要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答案:(1)我國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南海問題上堅決維護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同時履行主權國家的基本義務。(2)堅持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標。在南海問題上努力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努力維護地區和平,促進地區發展。(3)堅持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處理南海問題,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干涉。(4)堅持我國處理外交關系的基本準則。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積極發展同南海周邊國家的合作關系,努力化解分歧。(5)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南海問題上中國不稱霸,但也絕不放棄國家利益。www.教學資源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