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3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3.6 我們的中華文化(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3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3.6 我們的中華文化(必修3)

資源簡介

2013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3.6 我們的中華文化(必修3)
【高考新動向】
考點集結 考向動態
1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1)古代輝煌的歷程;(2)薪火相傳,一脈相承(3)創造中華文化的輝煌; 2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關注“漢語熱”和考古發現。2.重視中華民族文化成就,理解中華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系。3.重視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今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
【考綱全景透析】
一、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源遠流長的見證
(1)漢字:中華文明的 重要標志 。
(2)史書典籍: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____________。
2.博大精深的表現
(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體現:___________和 科學技術 。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
①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 區域特征。
②不同區域的文化,既漸趨_______,又保持著各自的______。
(3)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①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 民族文化 的豐富色彩。
②中華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
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含義:即 求同存異 和__________。
2.要求:(1)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 和睦相處 。
(2)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成分。
3.意義: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 交流 ,增強對自身文化的________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
三、中華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1.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 共性 ,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
2.各民族文化 相互交融 、__________,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熱點難點全析】
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問題引導: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韻味傳神的青花瓷穿越了千年的歷史。中華剪紙藝術是一種民間藝術,流傳深遠,是民間文化和民俗生活的完美結合。
材料反映的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關系
(1)區別:
①側重點不同:源遠流長側重于從動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明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側重于從靜態上即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明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②表現不同:漢字和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我國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見證。
(2)聯系:
①都是中華文化區別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
2.理解中華文化、民族文化、區域文化
補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僅僅得益于漢字和史學典籍的延續嗎?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不僅得益于漢字和史學典籍的延續,還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得益于漢字和史學典籍的延續,這種說法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的發展軌跡和豐富成果。數千年來,漢字這種獨具特色的“方塊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史書典籍的出現,能夠使大量的歷史經驗、資料史實得以記錄流傳下來。
(2)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還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它使中華文化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強中國人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例1.(2011·廣東文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強弱是動態的、可以浮動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尤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這段話的合理內涵有(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文化有頑強的生命力
③傳統文化不因時而變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選A。①符合材料中“五千年歷史”這一信息。②符合“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這一信息,①②入選;③否認了文化的發展與創新,材料也沒有涉及文化與經濟的關系,③④排除,故選A。
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中華各民族文化
問題引導:
閩南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中華
文化的包容性、統一性、鄉土情誼、家族本位和崇儒
重德等典型特征,在閩南文化中都有體現。但閩南文
化不僅包含了中華文化的傳統內涵,而且還具有自身
典型的特色。
(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我們的優秀文化能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鑒,這一說法正確嗎?
(2)閩南文化不僅包含了中華文化的傳統內涵,而且還具有自身典型的特色,說明了什么?
1.正確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前者指它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后者指它能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2)兼收并蓄指的是中華文化吸收、借鑒其他民族的文化,不是中華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吸收、借鑒。
2.中華文化不是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總和
(1)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2)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而不是簡單地相加和堆砌。各民族之間的特色文化在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補充:如何理解中國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中國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1)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榮的意識,具有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就是中國各民族不斷融合、共同發展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的親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斷增強的歷史。
(2)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表現在它具有歷久彌堅的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具體表現為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地域、超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早在西周時期,中華先民就具有文化心理的自我確認。到了近代,中國人更自覺地認識到:中華之名,不僅非一地域之國名,而且非一血統之種名,實乃一文化之族名。
(3)今天,我國56個民族親如一家,共同發展。華僑華裔的文化臍帶仍然與中華母親血肉相依,他們一刻也未曾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
高考對中華文化包容性和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考查側重對其基本內涵和關系的準確理解。應注意以下幾個易錯點:
(1)認為“中華文化由各少數民族文化融合而成”是錯誤的。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保留著本民族文化的個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融合”說法錯誤。
(2)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個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而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3)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也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間文化無共性。
例2.(2011·海南單科)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廣東的“圍村”、陜西的“窯洞”、福建的“土樓”等民居建筑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財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①決定于各地千差萬別的自然條件
②蘊涵著中華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④長期相互借鑒而日趨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選C。本題考查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的知識點。自然條件不能決定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不能同一,①④說法錯誤。
【高考零距離】
1.(2012高考天津卷2) 初到臺灣的大陸游客,常會因臺灣民眾把“花生”叫“土豆”,把“熊貓”叫“貓熊”,把“公共汽車”叫“公車”,把“窩心”解釋為“溫馨、貼心”,而引發一些“美麗的誤會”。兩岸民眾對詞語使用的差異反映了
A.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B. 中華文化底蘊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答案】C
【解析】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陸和臺灣對于同一事物稱呼的稱謂是有所區別的,這體現出文化的不同點,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區域性特點,那表現出的就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所以選擇C。
【考點定位】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有關中華文化的內容。
2.(2012高考天津卷11) 由我國著名藝術家楊麗萍領銜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亞演出,引起轟動。這個蘊含現代文化觀念、充滿美麗安寧意境、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劇,在澳大利亞觀眾中產生了認同感和親切感。該劇引發澳大利亞觀眾共鳴的根本原因是
A.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構成的
B. 中華文化與澳大利亞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 不同國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懷
D. 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認可
3.(2012高考新課標全國卷21)在澳門,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登幾百年來和睦相處,中式建筑與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禮與西式婚禮、中餐與西餐相映成趣。這表明
①澳門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具有多樣性
②澳門文化的性質是由其地理環境決定的
③澳門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以西方文化為輔
④澳門文化具有包容性、開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2高考山東卷22)茂腔是山東獨特的地方戲曲。由茂腔經典劇目《墻頭記》改編制作而成的茂腔動漫劇日具有濃郁的民俗風情又不乏時尚元素,深受觀眾喜愛。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B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
C大眾傳媒是實現傳統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徑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著共性和普遍發展規律
5.(2012高考福建卷32)杜甫是“大地的詩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視著吾土吾民。他對公正的關切,對天下蒼生的關懷,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體驗。杜甫活著,他依然行走于大地……。這表明
A以人為本,維護人民利益始終是中華文化的價值追求
B立足實踐,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才能獲得藝術的永恒
C中華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華民族仁愛、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華傳統美德以其先進性推動中華文化從歷史走向未來
6.(2012高考江蘇卷23)穿越劇以“穿越”的手法演繹歷史,滿足了不少人的欣賞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讀歷史也引來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評。這就要求影視作品的創作要能夠
A.滿足足大眾的娛樂化需求 B.提高人們辨別異質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們基本文化權益 D.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7.(2012高考福建卷31)表3是某地不同群體對所喜愛的文化活動的選擇情況
群體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少年
喜愛的文化活動 聽戲曲、打太極拳… 看電視、閱讀書報… 上網、聽音樂…
某班同學分配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議,你認為合理的是
A倡導高雅文化,引領人們的精神生活
B提高文化素養,縮小人們鑒賞水平的差異
C發展大眾文化,滿足人們不同的文化需求
D增加經濟收入,改變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選擇
8.(2012高考浙江卷40)近年來,W村在村民收入不斷提高的同時,開展了群眾性的“一碑兩譜五星”鄉村文化創建活動。所謂“一碑”,即樹立一座精神豐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輩在革命戰爭時期的英雄事跡;“兩譜”,即撰寫時代風范譜、尊老愛幼譜,主要收錄在鄉村發展、家庭鄰里關系中的先進典型;“五星”,即創評“讀書、創業、誠信、法紀、勤儉”等五項星級文明戶。村民們以極大熱情參與了這一活動,講身邊事、樹身邊人、自評自薦、互評互薦,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1)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發展的中心環節的有關知識,說明該村開展“一碑兩譜五星”活動取得成功的道理。(10分)
9.(2012高考北京卷39)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目標與責任。
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內容。試舉文化惠民工程的一個實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相關知識加以簡要說明。(4分)
10.(2011·廣東文綜T31)“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強弱是動態的、可以浮動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尤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這段話的合理內涵有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文化有頑強的生命力
③傳統文化不因時而變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的相對獨立性和中華文化的特征。解答本題要特別關注兩點材料信息:一是經濟是動態的而文化卻是永遠的王牌,二是中國擁有五千年歷史。
選項 具體分析 結論
① 符合材料中“五千年歷史”這一信息 入選
② 符合“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這一信息 入選
③ 否認了文化的發展與創新 排除
④ 材料主要強調了文化的相對獨立性,沒有涉及文化與經濟的交融 排除
【答案】選A。
11.(2011.海南單科T14)“公期”是海南的傳統民俗節目。以前每逢“公期”,人們都要拜祭“公祖”,舉行“過火山”、“上刀梯”、“貫鐵杖”等儀式。今天,人們移風易俗,利用這一民俗節日“賽紅歌”、“賽書法”、“賽技能”,建設和諧文化,倡導文明新風。這表明民俗節日
①體現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韻味
②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相對穩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區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④是長期社會實踐的產物,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解答本題時應能夠對材料有全面、整體的把握,注意把材料分清層次。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以前慶祝傳統民俗節日活動,體現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特色,①符合題意;今天慶祝民俗節日,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相對獨立性特征,②符合題意;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動力,③④錯誤。故選A。
【答案】選A。
12.(2011.海南單科T1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廣東的“圍村”、陜西的“窯洞”、福建 的“土樓”等民居建筑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財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決定于各地千差萬別的自然條件 ②蘊涵著中華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④長期相互借鑒而日趨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解答本題時應全面理解中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了解文化地域性產生的原因,注意不同的地域文化與中華文化是個性與共性的關系。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理環境是形成文化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①錯誤,③正確;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僅具有鮮明的特色,而且是中華文化共有的文化財富,可以相互借鑒、包容但不是日趨同一,②正確,④錯誤。
【答案】選C。
13.(2011·山東文綜·T19)2011年,國家旅游局推出“中華文化游”主題旅游年活動,主要圍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將中國的旅游資源推向世界,這一活動有利于
①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②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內涵
③增強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借鑒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本題以“中華文化游”主題旅游年活動為背景材料,體現了高考對重大文化時政的關注。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充分理解將中國的旅游資源推向世界的意義。要理解設問的角度是“為什么”,要注意各選項本身是否嚴謹準確。將我國的文化旅游資源推向世界,增進世界對我國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強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故①④正確;中外文化的交流能夠豐富中華文化,但不僅僅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排除②;③與材料重復,排除。
【答案】選B。
14.(2010·天津卷高考7)目前,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有22個民族的人口在10萬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區范圍小,其文化傳承的狀況堪憂。面對這一現象,當務之急是
A.提高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能力 B.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C.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強與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解析】C 針對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困境,急需要我們做的是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以維護文化的多樣性。A項與現實狀況不符;B項不能解決當前問題;D項與題意不符。
【答案】C
15.(2010·廣東卷高考32)當前,在大力弘揚中華文化過程中,廣東省重點打造“嶺南文化、活力商都、黃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這表明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獨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間沒有共性
D.中華文化在性質上是全國地域文化的總和
【解析】A 我國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特色。故A正確,B, C錯、,D混淆了中華文化與地域文化在整體與部分,共性與個性方面的關系.
【答案】A
【考點提升訓練】
一、選擇題
1.(2012·合肥模擬)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要培養高度的文化自信,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自信,就是要對中華文化充滿自信。中華文化自信的底氣在于( )
①中華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③中華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優越
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強大生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1年9月28日上午,“2011孔子文化節祭孔大典”在山東濟寧曲阜孔廟大成殿隆重舉行。據此回答2、3題:
2.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這一思想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和而不同”反映了中華文化具有的特點是( )
A.包容性 B.階級性
C.民族性 D.區域性
3.孔子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收集整理編成《論語》一書,這本書成為儒家學派的經典。這說明( )
A.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B.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C.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為中華文化的縮影
4.(預測題)2011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的文章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旗幟。在五千年獨一無二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收獲了燦爛輝煌的悠久文明,也留下了不同于任何民族的歷史課題——古老文化如何中興? ”在這里“五千年獨一無二的歷史長河中,我們收獲了燦爛輝煌的悠久文明”指的是中華文化的( )
①源遠流長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博大精深 ④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12·泰興模擬)一個小兒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頂下,這便是漢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圖可以理解為,把新生命領到天地、祖先面前,通過某種命名儀式,希望他承擔起溝通的使命。下列關于漢字的認識,正確的是( )
①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之一②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③漢字是我國現階段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④漢字是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傳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北京京劇,河南豫劇,山東呂劇,四川川劇,上海滬劇,浙江越劇等反映了
( )
A.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B.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C.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 D.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7.18世紀英國著名建筑師威廉·查布斯說:“中國人設計園林的藝術確實是無與倫比的。歐洲人在藝術方面無法和東方燦爛的成就相提并論,只能像對太陽一樣盡量吸收它的光輝而已。”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 )
A.中華文化中的園林藝術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B.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C.中華文化對世界的貢獻最大
D.中國園林藝術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
8.2011年10月20日,第九屆中國臨沂書圣文化節在王羲之故居盛大開幕。臨沂市高度重視弘揚書法藝術,連續舉辦了九屆書圣文化節,建設了一批書法主題文化設施,掛牌了一批書法學校,擁有各類書法團體和書法藝術教育機構千余家,在全國形成了令人矚目的臨沂書法文化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書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④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所特有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預測題)2012年2月22日至26日,河南省武陟縣嘉應觀舉辦大型廟會,民間藝人通過敲鑼打鼓、扭秧歌、踩高蹺、撐旱船、舞獅子、趕“毛驢”等喜聞樂見的民俗表演來祭祀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治河功臣,祈求風調雨順,萬事平安。民族民俗文化展演讓游玩的市民紛紛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具體表現在( )
①園林設計 ②天文歷法應用
③漢字 ④史書典籍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0.(2012·九江模擬)在《海峽西岸建設》特種郵票中,有兩枚以“閩臺緣博物館”和“湄洲媽祖”為題材,展現了“閩臺關系”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和法緣久的特點。“五緣”顯示了閩、臺文化之間( )
①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鑒
③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易錯題)“恰克恰克”是一種維吾爾族的極具特色的民族口頭語言藝術形式。它是由兩人或多人參與完成的互動性極強的對話性的表演活動,幽默、風趣,與相聲頗為相似,具有極強的中國文化特色。這說明(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寓于中華文化之中
B.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有利于消除民族文化差異
C.發展民族文化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D.民族文化既具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12.(2012·青島模擬)皮影戲又稱“燈影戲”,這門比京劇還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藝術,融繪畫、刻紙、說唱、戲曲于一體,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化石”。這表明( )
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②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④傳統文藝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13.(26分)“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風歌》傳唱了兩千年,傳頌出古老中國雄渾博大的情懷和百折不撓的意志。漢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漢代的文化、科技、天文、歷算、發明創造等均創造了歷史的高度。在制度、文化、治國理念,乃至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對今天都有著深遠、重大的影響。
沛縣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是聞名遐邇的古箏之鄉,生產的古箏曾遠銷海內外,遠遠超過了文化色彩的影響。
從文化生活的角度,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14.(26分)(創新題)我們的春節,有著太豐富、太多樣的傳統與風俗,各地的百姓總是會把“過年”這件最喜慶的事兒帶上自己最濃郁的地方色彩。有人說:“‘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千差萬別,所以,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
談談你對上述觀點的看法。
答案
1.【解析】選D。中華文化自信的底氣在于中華文化的自身特點和優越性,②④符合題意。①不是原因,各民族文化沒有優劣之分,③觀點錯誤。
2.【解析】選A。和而不同,兼收并蓄體現的是其包容性。
3.【解析】選C。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故選C。A、B、D不符合題意。
4.【解析】選B。“五千年”體現源遠流長,“燦爛輝煌”體現博大精深。②④只是體現博大精深。
5.【解析】選C。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③觀點錯誤;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傳媒是口語,④觀點錯誤。
6.【解析】選C。本題考查的是各地文化的區域特征,所以A、D不符合題意。B項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如C項準確。
【變式備選】“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這幾句歌詞十分恰當地說明了中華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這種說法表明
( )
①我國各民族文化的總和就是中華文化
②我國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具有多樣性
③各民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④中華文化是由漢族人民創造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B。中華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故①排除。中華文化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不只是由漢族人民創造的,④觀點錯誤。
7.【解析】選A。“中國人設計園林的藝術確實是無與倫比的”說明了中華文化中的園林藝術獨樹一幟、獨領風騷,故A項符合題意;題干并沒有強調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故B項不符合題意;C項說法錯誤;D項本身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8.【解析】選C。①錯誤,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④說法錯誤。
9.【解析】選D。本題考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現,讓學生作較全面的認知。①②都是其表現,③④表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故選D。
【知識拓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
(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就在于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還在于它在世界文化中能夠獨樹一幟并獨領風騷,在于其明顯的區域性和鮮明的民族特征。不同區域的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吸收,造就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10.【解析】選A。題干強調閩、臺文化之間的關系,①②符合題意。③④反映的是其特點。
11.【解析】選D。材料強調“恰克恰克”是維吾爾族的極具特色的民族口頭語言藝術形式,又具有極強的中國文化特色,D符合題意。A、C兩項不能體現;B項中的“消除差異”說法錯誤。
12.【解析】選C。皮影戲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流傳至今具有穩定性。③④觀點不科學。
13.【解題指南】做好本題要仔細審讀材料,把握材料主旨,明確設問要求,“認識類”試題主要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思考。在選取角度時,要根據具體的材料確定答題的思路。本題主要從“是什么”和“怎么做”的角度組織答案。
【解析】本題考查中華文化的特點和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的知識。在遷移知識時一定要緊密結合材料,提高答案的針對性。
答案:(1)上述材料說明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大風歌》傳唱了兩千年,在制度、文化、治國理念,乃至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等方面對今天都有著深遠、重大的影響,說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同時也能體現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漢代的文化、科技、天文、歷算、發明創造等均創造了歷史的高度,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對待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既要繼承,又要加以弘揚和發展創新。若想使該地文化資源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就需要我們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
(3)要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
14.【解析】本題是一道辨析題,主要考查文化的獨特性和民族性。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個性,要全面分析題干觀點。
答案:(1)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2)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中華文化。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3)因此,認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的觀點是
正確的,但認為各民族的文化一定不同則是錯誤的。
www.
教學資源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尔津县| 正定县| 南木林县| 稻城县| 塔城市| 临湘市| 三都| 兴宁市| 蒙山县| 鞍山市| 互助| 安丘市| 瓦房店市| 壤塘县| 依安县| 稻城县| 台北市| 西吉县| 凌海市| 梅河口市| 崇仁县| 武鸣县| 福州市| 安新县| 德格县| 武陟县| 衡水市| 图木舒克市| 即墨市| 永寿县| 宣城市| 瑞丽市| 皋兰县| 陈巴尔虎旗| 弥勒县| 博白县| 广丰县| 巴林右旗| 阜平县| 文山县| 卢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