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2.3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必修3)【高考新動向】考點集結 考向動態1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1)異彩紛呈,交相輝映;(2)透視文化多樣性(3)尊重文化多樣性; 2 文化在交流中傳播(1)生活中的文化傳播 (2)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3)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1.上海世博會與文化的多樣性。2.“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關注中國舞臺的世界文。3.關注世界足球賽等大型體育文化活動,理解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4.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關注俄羅斯“漢語年”。5.重視網絡、手機登媒體,理解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考綱全景透析】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1)民族節日:民族歷史文化 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____________的集中展示,也是 民族情感 的集中表達。(2)文化遺產:①地位: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②作用:不僅對于研究____________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 多樣性 具有獨特作用。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1)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 基本特征 ,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___________。(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個性 和_______;文化又是_________,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1)是發展_____________的內在要求。(2)是實現 世界文化繁榮 的必然要求。二、文化傳播1.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1)重要途徑:商業貿易 、__________、________。(2)其他途徑:親朋聚會、外出旅游 、各種________、________、文化活動等。2.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1)傳媒的發展階段:口語、文字、印刷 、電子和_____等。(2)大眾傳媒出現的標志:___________的推廣。(3)大眾傳媒的特點: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 時空 的局限,匯集來自 世界各地 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3.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1)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2)促進外域文化的傳入和中華文化的發展。(3)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熱點難點全析】一、文化的多樣性問題引導:你能說出圖畫中顯示的文化現象所承載的不同的文化內涵嗎?1.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的比較補充:有同學認為,文化是民族的,就不是世界的;是世界的,就不是民族的,二者不可能統一,是這樣嗎?正確認識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1)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是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的關系,它們反映了世界各種文化的差異性和統一性的辯證關系。(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種文化普遍具有的屬性,即世界各種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種文化的個體性、獨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區別開來。(3)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過文化的民族性表現出來。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4)民族性與世界性具有相對性,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2.全面理解文化的多樣性(1)基本內涵: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即人類文化表現形式的豐富多彩。(2)社會作用:對人類社會來說,正是有了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3)對其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高考中對文化多樣性知識的考查需要特別注意兩點:(1)認為世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總和是錯誤的。任何文化都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2)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并不是搞“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例1.(2011·福建文綜)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國文化遺產的一朵奇葩,有過“清明上河圖”般的絢麗,孕育出林則徐、嚴復、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響著人們,保護三坊七巷正在進行中。保護文化遺產( )A.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B.根本上在于發掘其經濟價值C.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D.實質在于保護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血脈【解析】選D。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有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保護文化遺產不是重要途徑,故A不選;B項說法錯誤,不是經濟價值;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故C不選;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文化遺產自然屬于民族文化,故選D。二、文化的傳播問題引導:你能說出圖畫中這些行為對文化傳播的意義嗎?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活動可以促進文化的交流和傳播?1.文化傳播的途徑與文化傳播的手段(1)文化傳播的途徑指的是與人們文化傳播相關聯的社會交往活動,如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此外還有留學、訪問、聚會、旅游等。主要強調的是文化怎樣傳播的問題。(2)文化傳播的手段是指文化傳播所借助的物質技術手段。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主要強調的是文化靠什么傳播的問題。(3)文化傳播以大眾傳媒為載體,通過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等途徑傳播,實現文化的交流與發展。2.文化多樣性與文化交流的關系(1)文化多樣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使得世界文化呈現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時也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鑒、學習提供了可能。(2)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承認世界文化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3)開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文化的交流,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來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的過程。補充:傳媒就是大眾傳媒,大眾傳媒就是傳媒,二者沒什么兩樣。傳媒與大眾傳媒的關系(1)傳播媒介,簡稱傳媒。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2)大眾傳媒是指面向大眾的傳播媒介,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形式。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3)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大眾傳媒的出現,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傳媒,各種傳媒都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考中對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考查會集中在大眾傳媒和文化交流的意義上,其中需要特別注意兩點:(1)大眾傳媒的發展,并不意味著舊的傳媒將被淘汰,各種傳媒形式在文化傳播中都將發揮自己的作用。(2)文化交流活動不只是為了傳播本民族文化。文化的交流從來都是雙向的。例2.2011年紀念建黨90周年大片《建黨偉業》借助網絡等傳媒風靡一時。這說明大眾傳媒能夠( )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限制,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②確保世界文化的多樣性③較大程度地實現文化傳遞、溝通和共享④消除各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別與沖突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選B。②錯誤,大眾傳媒不能確保文化的多樣性;④錯誤,不可能消除各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別。題干材料強調大眾傳媒的作用,①③正確。【高考零距離】1.(2012高考北京卷26)隨著國際和程度不斷提高,北京越來越多的中餐館開始提供英文菜單,但一些菜單的譯法鬧出不少笑話。近來有關部門出版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一書,將2158道中餐菜名翻譯成外國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稱。此舉有助于A.豐富中華飲食文虎的內涵 B.促進中西飲食文化傳播C.展現中華飲食文化的魅力 D.減少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2.(2012高考江蘇卷20)彩色動畫影片《大鬧天宮》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影響幾代中國人,其后通過錄像帶、VCD、電視重播使其影響更加廣泛,甚至登陸法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如今人們還可以在網絡上觀看3D版的《大鬧天宮》這表明A.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B.科技進步促進了文化的傳播C.通俗化是文化發展的方向 D.文學藝術是傳統文化的瑰寶【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經濟與文化的關系。題干體現的是先進的技術加快了文化的傳播,體現了科技對文化的影響,故選B。AD說法題干沒有體現。C本身錯誤,社會主義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方向。3.(2012高考廣東卷37)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二:當前,我國文化“走出去”的行動不斷加強,但還存在較多問題,如某些國產電影因缺乏想像力,制作工藝粗糙、營銷手段落后等,在國際電影界備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國交響樂團在德國演奏了改編制作的交響京劇《貴妃醉酒》,以德國人喜愛的形式充分展現了中國京劇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應“走進去”。(2)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交流與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談談對中國文化要“走出去”,更應“走進去”的認識。(11分)4.(2012高考北京卷38)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實施“走出去”戰略成為對外開放階段的重大舉措。作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中要面對東道國語言、風俗習慣、價值觀、宗教信仰等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4)運用《文化生活》中相關知識,淡淡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應對上述挑戰應有的正確態度。(6分)5.(2010·安徽卷高考9)截至2009年10月,我國已有昆曲、端午節等29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躍居世界第一。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是因為①文華遺產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②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③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④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B 本題考查考生對文化遺產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文化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②③正確,④錯誤。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①錯誤;【答案】B6.(2010·福建卷高考31)福建省惠安女服飾以其“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的特色,在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它適應了當地勞動的需要,汲取了閩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這體現了A.傳統服飾文化對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產生影響B.繼承傳統文化必須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飾文化使中華文化呈現出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D.堅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解析】D 本題涉及考點包括文化的多樣性、傳統文化的特點與作用。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解讀材料要抓住中心和關鍵詞“獨樹一幟”和“汲取精華”,綜合之,說明堅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護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AC本身正確,但只說明第一層意思;B項與題意無關。【答案】D7.(2010·浙江卷高考27)150多年來,一些重大發明,如照明、通信、汽車燈技術,都是在世博會上面世后才逐漸轉化為主流產業的。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是因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C.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D.現代大眾傳媒超越時空的強大功能加速了文化傳播【解析】C 本題以世博會為背景考查文化交流的作用。世博會就是文化交流的平臺,一些重大發明通過“在世博會上面世后才逐漸轉化為主流產業”表明文化交流借鑒的作用,故C項符合題意。A、B、D項說法本身正確,但不符合題意。【答案】C8.(2010·江蘇卷高考20)近年來,中國民樂在歐洲的主流音樂廳多次上演,為歐洲聽眾帶去了充滿中國韻味的音樂享受,受到了較高的評價。這表明A.不同國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國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解析】B 本題考查考生的解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題干表明中國音樂受到歐洲的好評,故B符合題意。A材料未涉及;C表述片面,各國文化既有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文化既有通俗的又有高雅的,D表述不準確。【答案】B9.(2010·山東卷高考28)材料三 上海世博會上,各國展館紛紛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獨特風采,如丹麥的“小美人魚”、盧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時,許多外國展館也都嵌入了中華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館的“福”字、挪威館的“中國紅”……結合材料三從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答案】①各民族間的經濟、政治、歷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上海世博會各展館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②世界各民族社會實踐的共性和普遍規律,決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規律。上海世博會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③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民族文化、繁榮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考點提升訓練】一、選擇題1.目腦縱歌即目腦節。“目腦縱歌”,景頗語音,意為“大伙跳舞”,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于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慶祝目腦節是( )①景頗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景頗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③中華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預測題)2011年11月1日至3日,銅陵舉行第二屆中國安徽民俗文化節,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說明( )①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②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本上在于發掘其經濟價值③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實現人類文明的趨同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3.中國的舞龍、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現形式具有( )①民族性 ②多樣性③交融性 ④繼承性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4.(2012·長沙模擬)2011年9月27日,第四屆世界儒學大會在孔子故里曲阜舉行。儒學仁、義、智、信的道德標準和儒家文化傳統被西方世界稱頌并吸收利用,儒學現在已經超越了國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從文化角度看,儒學能從中國走向世界,是因為( )①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同和普遍規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2012·濟寧模擬)“在和西方人打交道時,別動不動就一臉羨慕的樣子,一廂情愿地去套近乎,還是要培養一下自己的文化優越感。”這種觀點( )A.錯誤,缺乏對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B.錯誤,違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C.正確,看到了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D.片面,不懂得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6.(2012·棗莊模擬)近年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穩,越來越快。現要求圍繞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意義寫一篇政治小論文,你認為比較合理的理論視角是( )①文化與綜合國力②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播③文化繼承④經濟全球化與文化一元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7.2012年3月5日,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在北京對記者表示,應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化,盡早簽訂兩岸文化交流協議。文化交流有多種途徑,下面屬于文化交流的途徑的是( )①商業貿易 ②人口遷徙③教育活動 ④旅游活動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預測題)2011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6屆會議決定,把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說明( )①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每個民族的文化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吸收④不同民族文化不可能有共性和普遍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2012·太原模擬)文化交流像“茶與咖啡的對話”: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對茶的喜好并不妨礙我們也嘗試一下咖啡,對咖啡的依戀也不妨礙我們品品茶的韻味。這啟示我們文化往來應( )A.平等交流、相互借鑒B.積極促進不同文化的融合C.相互尊重、日漸趨同D.尊重發展好本民族文化10.(2012·衡水模擬)胡錦濤指出:辛亥革命的爆發,是當時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振興中華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當時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而前赴后繼、頑強斗爭的集中體現。這體現了( )A.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B.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C.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D.思想運動是社會變革的先導11.(2012·鹽城模擬)孔子學院是推廣漢語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目前已在世界許多地區“生根發芽”,并有“茁壯成長”的趨勢。這一趨勢有利于( )①中華文化向外輻射,為世界文化發展作出貢獻②吸收世界優秀文化,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③中華文化成為世界的主流文化④增進世界各國對中華文化的了解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12.(易錯題)我國著名翻譯學家許鈞在談到中西翻譯的逆差問題時說:“解決這種問題需要文學界、翻譯界,對外漢語言文化推廣和傳播機構的努力,也需要不斷加強中外語言文化交流。”從文化的角度看,開展中外語言文化交流是( )①文化傳播的基本途徑,擴大了各自文化的影響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標志,標示著世界文化的趨同③文化上相互學習、借鑒,以實現共同繁榮的重大舉措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體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13.(30分)材料一 “如果全世界都吃漢堡包,那將是人類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國電影,那將是世界文化的毀滅。”材料二 “和而不同”是中國人自古尊崇的處世之道,在國際文化關系上我們應堅持“和而不同”,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視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應提倡不同文化間的和諧共處,取長補短。伊斯蘭文明蘊含著崇尚和平、倡導寬容的理念。在多樣中求同一,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求發展,是人類社會應有的文明觀。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回答下列問題:(1)在國際文化關系上,我國為什么堅持“和而不同”?(15分)(2)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時,應如何做到“和而不同”?(15分)14.(22分)(創新題)文化外交已經成為我國繼經濟外交、政治外交之后的又一大亮點,是中國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舉辦的“俄羅斯年”、在美國舉辦的“中國文化節”、在意大利舉辦的“中國天津周”、在荷蘭舉辦的“中國文化藝術節”,另外還有“中華文化非洲行”、“海灣中國文化周”等大型中外文化交流活動。這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國熱”,擴大了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談談你對上述現象的認識。答案1.【解析】選A。目腦節是景頗族的民族節日,主要是景頗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景頗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故選A。③④夸大了其意義。2.【解析】選C。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目的不在于發掘其經濟價值,②觀點錯誤;人類文明不能趨同,④觀點錯誤。【知識拓展】全面對待文化遺產(1)既要發展。保護文化遺產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文化的傳播。發展文化產業是經濟發展和文化現代化的需要,也是維護民族文化的需要。(2)更要保護。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要有民族責任心,生財有道,高度自律,不做有損文化遺產的事情,積極保護好文化遺產。3.【解析】選C。各民族的文化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有各自的文化個性,①②正確;③文化交融性是從文化交流的角度說的,材料沒有體現;④文化具有繼承性,但材料不能體現。4.【解析】選D。儒學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說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③符合題意。②④不符合題意。5.【解析】選C。觀點強調要重視我們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A、B、D認識錯誤。6.【解析】選A。題干要求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意義, ①②符合要求。③不是從文化“走出去”的角度講的,④“一元化”的說法錯誤。7.【解析】選D。本題考查文化交流的途徑,以上四種途徑都可以促進文化交流。8.【解題指南】本題實質上是考查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皮影戲是中國的民族文化,具有獨特性、民族性,但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說明文化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規律。【解析】選A。各民族的文化有精華與糟粕之分,不是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吸收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規律,③④觀點錯誤。9.【解析】選A。開展文化交流,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故應選A;B應是不同國家優秀文化的交流融合;C錯在“日漸趨同”;D與題意不符。10.【解析】選D。“集中反映”、“集中體現”說明思想運動是社會變革的先導。A、B不能體現;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C項觀點片面。11.【解析】選C。孔子學院是推廣漢語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對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積極的影響。②觀點不符合題意;③觀點是錯誤的。12.【解析】選D。開展中外語言文化交流可實現文化的學習和借鑒,促進合作,故③④正確;①錯誤,語言文化交流并不是文化傳播的基本途徑;②錯誤,世界文化繁榮不是文化的趨同。【變式備選】(易錯題)2011年9月22日,作為“2011感知中國·俄羅斯行——吉林文化周”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中俄文化新聞界座談會在俄羅斯俄中友好協會舉行。座談會指出,中俄雙方在文化交流中要實現雙贏,為此應該( )A.平等交流、和睦相處、認同外來文化B.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汲取外來文化C.求同存異、相互借鑒、尊重文化的多樣性D.取長補短、積極創新、弘揚傳統文化【解析】選C。中俄雙方在文化交流中應堅持求同存異、相互借鑒、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的原則,故C正確;A中“認同外來文化”的觀點錯誤;B中“汲取外來文化”的說法錯誤;題干強調的是中外文化交流,沒有涉及傳統文化,故D不符合題意。13.【解析】本題以“和而不同”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關于第(1)問,實質上就是要求回答我們為什么要尊重和維護文化的多樣性;關于第(2)問,實質上就是要求回答怎樣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主要從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和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兩個角度回答。答案:(1)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①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我們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14.【解析】本題以中國外交中的文化外交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對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在作答時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文化外交對于政治和經濟外交的影響,也就是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如何進行對外文化交流等。答案:(1)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文化與經濟、政治之間也具有相互交融的特點,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特點日益顯著。我國通過文化外交促進國際關系的發展正體現了這一特點。(2)文化應該是多元的,任何一種民族文化都是在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中發展壯大的。中華文化也是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融合各民族文化,同時與外來文化不斷碰撞、不斷交融、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而成長起來的。開展文化外交有利于擴大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有利于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3)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又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趨勢明顯加快的今天,我們必須發展文化外交,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www.教學資源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