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課標要求解析價值觀差異與沖突產生的社會根源,能夠進行合理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2.科學精神: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含義、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1)含義:人們對事物能否滿足________的需要以及滿足的________作出判斷,稱為價值判斷。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________的基礎上作出的。(2)產生:是________在不同人的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在________的基礎上形成的。(3)要求: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________,遵循社會發展的________,走歷史的必由之路。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1)內涵: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變化而不同。(2)意義:①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________和________傾向。②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________,從而作出正確的________,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從縱向看,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不同時間階段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有差別的。這要求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必由之路。價值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一致性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1.影響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因素(1)人們的________不同、________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3)人們站在不同的________上,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就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2.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1)根本的衡量尺度,這就是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2)自覺站在________的立場上,牢固樹立________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________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3.正確處理個人與人民群眾之間的利益關系(1)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________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2)要把個人、集體、社會利益三者的________作為選擇的標準。(3)當個人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________的立場上進行選擇。(4)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________。從橫向看,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主體差異性,不同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有區別的。這要求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個人利益≠個人主義我們應當尊重每個人的正當利益,但反對個人主義。承認個人利益絕不等同于認可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把個人的特殊利益凌駕于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核心。議題探究議題一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有何特點?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變化,這些都使得大學生的求職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說80年代大學生擇業時注重社會價值的話,追求“三高六點”式職業(“三高”即起點高、薪水高、職位高;“六點”即名聲好一點、牌子響一點、效益高一點、工作輕一點、離家近一點、管理松一點)。到了現在,大學生擇業更注重經濟價值,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社會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探究1:結合就業形勢,說明大學生轉變擇業觀念的原因是什么?探究2:從上述原因中可以得出什么哲學道理?議題二 當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沖突時怎么辦?經濟發展是人民實現小康的必由之路,綠色發展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訴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民群眾改善環境的迫切性與環境治理長期性的矛盾更加尖銳。但是,生態治理投入多、產出小,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生態治理短時間看不到顯性經濟效益。對于生態治理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經濟發展一定會產生環境污染,這是經濟發展必然要付出的沉重代價。生態治理是一個不堪重負的包袱,越是注重生態治理,越是要拖累經濟發展。有人認為:生態治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必須在全社會培育綠色文化,進一步普及綠色政績觀、綠色生產觀、綠色消費觀,引導人民群眾崇尚節約、低碳生活,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自然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濃厚文化氛圍。探究1:不同的人對于生態治理的態度不同,反映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何種特點?探究2:你同意哪一種觀點?你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是什么?重難突破1.價值觀、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一致性2.怎樣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3)以社會實踐為基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隨堂檢測1.價值是人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概念。下列屬于哲學范疇價值判斷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兒開了 ②這些花兒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樹掛滿了果實 ④這些水果真香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是完成無報酬的社團工作還是承擔一份帶薪的兼職?是遵守交通規則還是闖紅燈將病人送到醫院?生活是復雜的,人們在履行自己的責任時,往往會出現沖突。關于如何在相互沖突的責任中選擇,下列建議中合理的是( )①應具體分析不同責任的特殊性,優先考慮更為緊迫和重要的責任②當緊迫的責任和重要的責任發生沖突時,任何一種選擇都是正確的③客觀決定主觀,因此責任的履行依賴于良好的外部條件④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應審視責任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3.針對珠算是否進課堂,有人認為此舉有利于弘揚珠算文化,但也有人認為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珠算已經失去了用武之地。從哲學角度看,這種爭論表明( )①事物的內在屬性決定其價值 ②價值判斷與選擇具有主觀性 ③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 ④價值觀對實踐具有導向作用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4.看到一位老人跌倒在身邊,你扶還是不扶?如今這個問題讓不少人陷入糾結。伴隨著恩將仇報的見義勇為、惹禍上身的助人為樂,傳統美德陷入了一種莫名的尷尬。針對這種情況,很多人認為還是該出手時就出手,有人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上述材料說明( )①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 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 ③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應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5.漫畫《前“工”盡棄》啟示我們要( )前“工”盡棄A.堅持辯證否定觀,樹立創新意識B.認識到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C.看到真理的具體性和條件性D.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課時2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學新知】一、1.(1)主體 程度 價值判斷 (2)社會存在 社會實踐 (3)真理 客觀規律2.(1)時間 地點 條件 (2)簡單化 片面化 與時俱進 價值判斷二、1.(1)社會地位 需要 (3)立場2.(2)最廣大人民 為人民服務 人民的利益3.(1)最大多數人 (2)統一 (3)人民群眾 (4)正當選擇議題探究議題一探究1:提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社會存在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實質是社會意識,必然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由于當前的就業形勢的變化決定了大學生的擇業觀念必然發生變化。探究2:提示: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議題二探究1:提示: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價值評價,說明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因人而異,具有主體差異性。探究2:提示:同意加強生態治理的觀點。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自然發展規律。治理生態遵循了社會和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②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滿足人民群眾改善環境的需求。牢固確立綠色生態經濟觀,促進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隨堂檢測1.答案:D2.解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在相互沖突的責任中作出正確選擇,應具體分析不同責任的特殊性,優先考慮更為緊迫和重要的責任,①符合題意;當緊迫的責任和重要的責任發生沖突時,應該抓住重點,作出正確選擇,②表述錯誤;認為“責任的履行依賴于良好的外部條件”的說法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③表述錯誤;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因此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審視責任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④符合題意。故選C。答案:C3.答案:B4.答案:D5.答案: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