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4.3《輸送血液的泵──心臟》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下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說出心臟的位置和形態。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3.描述心臟的工作過程。(二)能力目標1.進一步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2.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3.培養學生運用己有的知識和經驗構建新知識并進行創新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進一步強化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2.加強學生對心臟的生命意義的認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難點: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工作過程。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講述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萌萌的事例,引出萌萌的心臟出現了什么問題。 學生認真聽講,觀察圖片,猜測。 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今天學習的課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感知心臟 將右手放在胸部,尋找心跳的部位,描述心臟的位置;利用聽診器聆聽心臟跳動的聲音,感知心臟。 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兩肺之間。形似桃子,拳頭大小。 利用聽診器聆聽心臟跳動的聲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構建準確的心臟基本知識。心臟的結構 閱讀教材61頁,結合心臟解剖圖,小組合作,思考并解決下列問題:1.心臟有哪些腔室?2.與心臟相連的血管有哪些?你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嗎?3.從心臟壁的厚薄來看,心房與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與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請試著解釋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4.心臟中的血液為什么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動?血液流動的方向是怎樣的? 1、心臟有四個腔,同側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不同側的心房和心室不相通。2、左心室——主動脈,左心房——肺靜脈,右心室——肺動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3、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心臟壁越厚,肌肉越發達,收縮和舒張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的毛細血管或肺部的毛細血管,而心房收縮只需把血液送入心室。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縮把血液輸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輸送血液的距離長。 4、心房與心室之間有房室瓣,心室與動脈之間有動脈瓣。這些瓣膜能開能閉,控制著血流方向。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動脈瓣只能朝向動脈開,保證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而不能倒流。 進一步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心臟的功能 運用簡易水泵實驗,啟發學生,理解心臟工作原理。引導學生閱讀教材62頁,結合圖4-39,小組討論,嘗試描述心臟工作的過程。 心房收縮——心室收縮——全心舒張過程中血液在心臟的流動過程。 初步了解心臟的功能,進一步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拓展創新 引導學生思考“心臟灌流實驗”,進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作用。 討論、思考水流的情況,并能舉一反三,提出問題并解決。得出房室瓣和動脈瓣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培養學生運用己有的知識和經驗構建新知識并進行創新的能力。課堂小結 運用人體心臟模型總結心臟的結構,描述心臟工作過程;播放心臟視頻,對知識進行歸納。 根據教師的引導回答問題,觀看視頻。 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四、板書設計輸送血液的泵──心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