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
1.(2020九上·江干期末)胡適先生曾說:《新青年》雜志代表和創造了一個新時代。對這一“新時代”的特點理解正確的是(  )
A.民主科學 B.民主共和 C.驅除韃虜 D.獨立統一
【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據“《新青年》雜志代表和創造了一個新時代。”及所學知識可知,這個“新時代”指的是民主、科學時代。
A項民主科學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新文化運動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2.(2020九上·江干期末)2020年是孫中山逝世95周年。下面表格中的史實能佐證史論的有(  )
史實 史論
①創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②宣傳革命理論,領導辛亥革命
③創建中華民國,擔任臨時大總統
④領導北伐戰爭,擊潰軍閥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25年孫中山去世,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因此孫中山并未領導北伐戰爭,排除含④的選項。
A項①②③能佐證史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重點識記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3.(2020九上·江干期末)有學者認為,中共一大選擇在.上海召開,有三個主導因素: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第三個因素最有可能上海是(  )
A.五四運動爆發之地 B.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C.辛亥革命首義之地 D.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
【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1915年起,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發起新文化運動,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介紹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基地,是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
A項五四運動爆發之地是北京,不符合題意;
B項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符合題意;
C項辛亥革命首義之地是武昌,不符合題意;
D項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最有可能是中共一大選擇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個因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選擇在上海召開的原因。注意準確識記新文化運動與中共一大的有關內容。
4.(2020九上·江干期末)歷史事件的發展往往存在一定聯系。下列歷史事件按邏輯關系排列正確的是(  )
①井岡山會師,開展土地革命
②國民革命失敗,國共合作破裂
③發動南昌起義,創建人民軍隊
④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長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先后背叛革命,導致革命統一戰線破裂,大革命失敗,這給中國共產黨留下的最為深刻的教訓是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必須堅持工人階級對于革命武裝的領導權,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發動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南昌起義受挫后,南昌起義部隊到達中共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建立了中共領導的第一支堅強隊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領導下,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斷增多和擴大,引起國民黨的恐慌,于是連續發動了對中央根據地的五次圍剿。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被迫進行長征。
C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的邏輯關系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2020九上·江干期末)下面是某學生的學習筆記。該學習內容最適合的主題應是(  )
◎日軍: 向盧溝橋一帶中國駐軍發起進攻,炮轟宛平縣城
◎共產黨:通電全國,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
◎政府: 蔣介石發表演講“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A.十四年抗戰的開始 B.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到來
C.全面抗戰階段到來 D.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
【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蓄意挑動戰爭的日軍軍隊悍然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起進攻,并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盧溝橋事變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國發表號召抗戰的宣言;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的談話,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成立。
A項十四年抗戰的開始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不符合題意;
B項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到來是在1924年,不符合題意;
C項全面抗戰階段到來應是最適合的主題,符合題意;
D項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是在1945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全面抗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6.(2020九上·江干期末)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下列中共近代的重要會議與其內容匹配正確的是(  )
A.中共一大——通過《共同綱領》
B.八七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
C.遵義會議——通過了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主張
D.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A項中共一大——通過《共同綱領》錯誤,1921年7月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大會制定了《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不符合題意;
B項八七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錯誤,遵義會議集中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在軍事最高指揮權,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不符合題意;
C項遵義會議——通過了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主張,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倒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就在中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不符合題意;
D項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正確,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重要會議的內容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黨在社會主義新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
7.(2020九上·江干期末)“前程無限光輝…….,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開始自己當權管理國家,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揭開了歷史的新的巨冊。”該社論評論的歷史事件為(  )
A.中國共產黨成立 B.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題干社論評論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的成立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8.(2020九上·江干期末)羅斯福新政期間,國家出臺了700多個法令,實行以“3R工程”(復興、救濟、改革)為核心的新政。由此可見,新政的“新”體現在(  )
A.推行救濟工作 B.堅持自由放任
C.轉向社會主義 D.國家干預經濟
【答案】D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33年羅斯福上臺后,改變了原來“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逐步走出了經濟危機,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國家干預經濟是新政的“新”的體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識記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9.(2020九上·江干期末)“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上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和反思。”以下年代尺對兩次世界大戰重大史實的梳理,正確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遇刺死亡,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標志著歷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失敗告終;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5年8月15日,走投無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終。
B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重大史實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兩次世界大戰的重大史實。
10.(2020九上·江干期末)歷史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圖片反映的兩大歷史事件,其共同點有(  )
①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努力
②都發生于民族命運關鍵抉擇時期
③都促成國共內戰基本結束
④國共兩黨都沒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兩者的相似之處有都是民族前途面臨抉擇的關鍵時候;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故①②正確。
促成國共內戰基本結束只適用于西安事變,不適用于重慶談判,故③錯誤。
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國共兩黨都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故④錯誤。
D項①②是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的共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兩者的相似之處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安事變與重慶談的相關史實。
11.(2020九上·江干期末)1948年底,著名建筑學大師梁思成曾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要盡可能地保護故宮、頤和園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戰爭對文物的損壞。這里的“戰爭”是指(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C
【知識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1948年11月,東北解放軍又揮師入關與華北解放軍合力進行平津戰役,1949年初,國民黨軍隊在總司令傅作義的率領下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保護了北平這座馳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戰爭破壞,1949年1月平津戰役結束,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1948年底,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大師梁思成先生曾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要盡可能地保護故宮、頤和園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平津戰役對文物的損壞。
ABD三項均與故宮等北京古代建筑沒有直接關系,不符合題意;
C項平津戰役是題干材料里的“戰爭”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平津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北平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
12.(2020九上·江干期末)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某學習小組收集了“鐵幕演說”“歐共體的成立”“蘇聯解體”“萬隆會議”等材料。其探究主題最有可能是(  )
A.殖民體系的瓦解 B.二戰后的世界格局
C.社會主義的發展 D.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答案】B
【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表了“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1949年北約的成立,進一步加劇了冷戰的程度;為了應對來自北約的威脅,蘇聯于1955年組建了化約組織,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20世界60年代以來伴隨著日本的崛起和歐共體的成立,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濟上出現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結束。20世紀50年代萬隆會議對兩極格局和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秩序發起了沖擊。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二戰后的世界格局最有可能是其探究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后的世界格局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二戰后二戰后世界格局演變的歷程與影響。
二、非選擇題
13.(2020九上·江干期末)道路探索,關乎民族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西化之路]
材料一: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之間不許稱“老爺”“大人”,而改稱為“先生”“同志”等……
——人教版高中教材《歷史(選修4)》
[以俄為師]
材料二:1917年的這次革命,幫助了全世界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
——摘自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
[自己的路]
材料三:1927年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工農革命軍先后攻占茶陵、遂川、寧岡等地,建立縣區鄉工農兵政府;各級政府沒收土豪的一切土地,發動群眾開展分田運動;邊界建立了赤衛隊、暴動隊、獨立團等地方武裝。
——摘編自楊河主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讀本》
(1)材料一中“天子被打倒”指哪-歷史事件?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什么變化?
(2)材料二中的“這次革命”指的是什么?“這次革命”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3)從材料三中提煉中國革命走“自己的路”的具體做法。
(4)綜上所述,歸納中國三條發展道路的“同”與“不同”。
【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溥儀退位自由平等思想受到推崇/宣傳民主共和思想/平等思想
(2)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思想條件(基礎)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使中國正在尋求救國真理的先進分子不約而同地把眼光從西方轉向俄國。中國人真正認識科學社會主義,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3)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民建立革命政權(政府)、開展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四選三)(革命道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得2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具體內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得3分/抄材料里具體事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工農兵政府,開展分田運動,建立地方武裝”只得1分/如果既有提煉又有具體事件則按照提煉內容給分
(4)同:為了中華民族復興、挽救國家危亡、都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一定影響(促進作用)、救亡圖存、富國強兵、采取武裝斗爭
不同:從向西方學習到向俄國學習到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學習對象不同),前兩者道路選擇沒有基于國情(國情不同),指導思想不同,領導階級不同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辛亥革命迫使清帝退位,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專制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據“人們之間不許稱‘老爺’‘大人’,而改稱為‘先生’‘同志’等……”可知人們在稱呼、思想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反映出平等的趨向。
(2)根據材料二中的“1917年的這次革命......”可知,材料二中的“這次革命”指的是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不約而同地把眼光從西方轉向俄國,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3)材料三“1927年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工農革命軍先后攻占茶陵、遂川、寧岡等地,建立縣區鄉工農兵政府“說明中國革命走“自己的路”的具體做法是: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民建立革命政權;材料三“各級政府沒收土豪的一切土地,發動群眾開展分田運動“說明中國革命走“自己的路”的具體做法是:開展土地革命;材料三“邊界建立了赤衛隊、暴動隊、獨立團等地方武裝“說明中國革命走“自己的路”的具體做法是:開展武裝斗爭。
(4)三則材料反映的中國三條發展道路都是為了中華民族復興、挽救國家危亡、都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一定影響;都采取武裝斗爭等。三則材料反映的中國三條發展道路從向西方學習到向俄國學習到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前兩者道路選擇沒有基于國情,因此也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溥儀退位。自由平等思想受到推崇;宣傳民主共和思想;平等思想。
(2)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思想條件(基礎)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使中國正在尋求救國真理的先進分子不約而同地把眼光從西方轉向俄國。中國人真正認識科學社會主義,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3)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民建立革命政權(政府)、開展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四選三)(革命道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得2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具體內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得3分/抄材料里具體事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工農兵政府,開展分田運動,建立地方武裝”只得1分/如果既有提煉又有具體事件則按照提煉內容給分。
(4)同:為了中華民族復興、挽救國家危亡、都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一定影響(促進作用)、救亡圖存、富國強兵、采取武裝斗爭。不同:從向西方學習到向俄國學習到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學習對象不同),前兩者道路選擇沒有基于國情(國情不同),指導思想不同,領導階級不同。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史實。
14.(2020九上·江干期末)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力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學生獲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
——1919年《上海學聯告同胞書》
材料二:1937年7 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通電,向全國人民呼吁:“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人民群眾中的哪些社會階層參與其中?
(2)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
(3)材料三中圖一、圖二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答案】(1)五四運動工人階層,學生階層,商人階層(三選二,2分)或(工人階級、資產階級)
(2)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臺兒莊保衛戰: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捐款捐物,華僑青年回國參戰:抗日民族統戰線形成
(3)土地改革后,廣大農民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踴躍參軍、參戰,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寫土地改革的意義)或者圖一是土地改革, 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農民踴躍參軍參戰促進圖二解放軍兵力由弱變強,國共兵力對比發生變化
【知識點】五四運動;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 “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學生獲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1919年《上海學聯告同胞書》”可知,反映的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由于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著名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的前期在北京,主力是學生。6月3日以后,為支援學生的愛國運動,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因此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的愛國運動。
(2)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積極捐款捐物,支援抗戰;數萬華僑青年回國參戰;文藝界:成立各種抗戰協會,通過文藝作品宣傳抗戰,振奮士氣。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解放區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經過土地改革,解放區有1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后的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可靠保證。
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工人階層,學生階層,商人階層(三選二,2分)或(工人階級、資產階級)。
(2)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臺兒莊保衛戰;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捐款捐物,華僑青年回國參戰;抗日民族統戰線形成。
(3)土地改革后,廣大農民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踴躍參軍、參戰,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寫土地改革的意義)或者圖一是土地改革, 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農民踴躍參軍參戰促進圖二解放軍兵力由弱變強,國共兵力對比發生變化。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握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15.(2020九上·江干期末)2020年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慕尼黑會議以后歸國的英國首腦張伯倫受到民眾的歡迎,他揮舞文件,稱其為“我們時代的和平”。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教材
材料二:1942年,在美國華盛頓由26個國家代表簽署了一份文件: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合作,并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協定或和約。
(三) ……
(1)慕尼黑會議反映了英國對德國實行了哪一政策?在這一政策下,英國取得了“時代的和平”嗎?請列舉史實加以說明。
(2)材料二最有可能出自哪一份文件?結合所學,分析該文件的意義。
(3)綜上所述,你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答案】(1)綏靖政策 (或綏靖) 沒有不列顛空戰(或敦刻爾克大撒退,或德國突襲波蘭)
(2)《聯合國家宣言》。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或者增強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從根本上扭了二戰的戰局,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3)啟示:團結合作,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正義戰勝邪惡,必勝信心。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1938年,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召開會議,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場情況下,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史稱“慕尼黑陰謀”,它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頂峰。在綏靖政策下,英國并未取得“時代的和平”。法國首先遭到德國入侵,法國潰敗投降;英法軍隊被逼敦刻爾克撤退;1940年德軍對英國進行狂轟濫炸,不列顛空戰開始。
(2)根據材料二中的“1942年,在美國華盛頓由26個國家代表簽署了一份文件......”,聯系所學,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它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形成,增強了反法西斯人民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保障。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團結合作,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正義戰勝邪惡,必勝信心。
故答案為:(1)綏靖政策 (或綏靖)。 沒有,不列顛空戰(或敦刻爾克大撒退,或德國突襲波蘭)。
(2)《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或者增強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從根本上扭了二戰的戰局,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3)啟示:團結合作,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正義戰勝邪惡,必勝信心。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1 / 1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區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期末統考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
1.(2020九上·江干期末)胡適先生曾說:《新青年》雜志代表和創造了一個新時代。對這一“新時代”的特點理解正確的是(  )
A.民主科學 B.民主共和 C.驅除韃虜 D.獨立統一
2.(2020九上·江干期末)2020年是孫中山逝世95周年。下面表格中的史實能佐證史論的有(  )
史實 史論
①創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②宣傳革命理論,領導辛亥革命
③創建中華民國,擔任臨時大總統
④領導北伐戰爭,擊潰軍閥主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0九上·江干期末)有學者認為,中共一大選擇在.上海召開,有三個主導因素: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第三個因素最有可能上海是(  )
A.五四運動爆發之地 B.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C.辛亥革命首義之地 D.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
4.(2020九上·江干期末)歷史事件的發展往往存在一定聯系。下列歷史事件按邏輯關系排列正確的是(  )
①井岡山會師,開展土地革命
②國民革命失敗,國共合作破裂
③發動南昌起義,創建人民軍隊
④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長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5.(2020九上·江干期末)下面是某學生的學習筆記。該學習內容最適合的主題應是(  )
◎日軍: 向盧溝橋一帶中國駐軍發起進攻,炮轟宛平縣城
◎共產黨:通電全國,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
◎政府: 蔣介石發表演講“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A.十四年抗戰的開始 B.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到來
C.全面抗戰階段到來 D.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
6.(2020九上·江干期末)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下列中共近代的重要會議與其內容匹配正確的是(  )
A.中共一大——通過《共同綱領》
B.八七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
C.遵義會議——通過了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主張
D.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7.(2020九上·江干期末)“前程無限光輝…….,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開始自己當權管理國家,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揭開了歷史的新的巨冊。”該社論評論的歷史事件為(  )
A.中國共產黨成立 B.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
C.西藏的和平解放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8.(2020九上·江干期末)羅斯福新政期間,國家出臺了700多個法令,實行以“3R工程”(復興、救濟、改革)為核心的新政。由此可見,新政的“新”體現在(  )
A.推行救濟工作 B.堅持自由放任
C.轉向社會主義 D.國家干預經濟
9.(2020九上·江干期末)“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上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和反思。”以下年代尺對兩次世界大戰重大史實的梳理,正確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0九上·江干期末)歷史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以下圖片反映的兩大歷史事件,其共同點有(  )
①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努力
②都發生于民族命運關鍵抉擇時期
③都促成國共內戰基本結束
④國共兩黨都沒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0九上·江干期末)1948年底,著名建筑學大師梁思成曾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要盡可能地保護故宮、頤和園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戰爭對文物的損壞。這里的“戰爭”是指(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12.(2020九上·江干期末)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某學習小組收集了“鐵幕演說”“歐共體的成立”“蘇聯解體”“萬隆會議”等材料。其探究主題最有可能是(  )
A.殖民體系的瓦解 B.二戰后的世界格局
C.社會主義的發展 D.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二、非選擇題
13.(2020九上·江干期末)道路探索,關乎民族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西化之路]
材料一: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之間不許稱“老爺”“大人”,而改稱為“先生”“同志”等……
——人教版高中教材《歷史(選修4)》
[以俄為師]
材料二:1917年的這次革命,幫助了全世界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
——摘自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
[自己的路]
材料三:1927年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工農革命軍先后攻占茶陵、遂川、寧岡等地,建立縣區鄉工農兵政府;各級政府沒收土豪的一切土地,發動群眾開展分田運動;邊界建立了赤衛隊、暴動隊、獨立團等地方武裝。
——摘編自楊河主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讀本》
(1)材料一中“天子被打倒”指哪-歷史事件?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什么變化?
(2)材料二中的“這次革命”指的是什么?“這次革命”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3)從材料三中提煉中國革命走“自己的路”的具體做法。
(4)綜上所述,歸納中國三條發展道路的“同”與“不同”。
14.(2020九上·江干期末)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力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學生獲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
——1919年《上海學聯告同胞書》
材料二:1937年7 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通電,向全國人民呼吁:“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人民群眾中的哪些社會階層參與其中?
(2)運用所學知識,說明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
(3)材料三中圖一、圖二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15.(2020九上·江干期末)2020年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慕尼黑會議以后歸國的英國首腦張伯倫受到民眾的歡迎,他揮舞文件,稱其為“我們時代的和平”。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教材
材料二:1942年,在美國華盛頓由26個國家代表簽署了一份文件: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合作,并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協定或和約。
(三) ……
(1)慕尼黑會議反映了英國對德國實行了哪一政策?在這一政策下,英國取得了“時代的和平”嗎?請列舉史實加以說明。
(2)材料二最有可能出自哪一份文件?結合所學,分析該文件的意義。
(3)綜上所述,你可以獲得哪些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據“《新青年》雜志代表和創造了一個新時代。”及所學知識可知,這個“新時代”指的是民主、科學時代。
A項民主科學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新文化運動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2.【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25年孫中山去世,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因此孫中山并未領導北伐戰爭,排除含④的選項。
A項①②③能佐證史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重點識記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3.【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1915年起,陳獨秀、李大釗等人發起新文化運動,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是介紹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基地,是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
A項五四運動爆發之地是北京,不符合題意;
B項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不符合題意;
C項辛亥革命首義之地是武昌,不符合題意;
D項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最有可能是中共一大選擇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個因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選擇在上海召開的原因。注意準確識記新文化運動與中共一大的有關內容。
4.【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右派先后背叛革命,導致革命統一戰線破裂,大革命失敗,這給中國共產黨留下的最為深刻的教訓是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必須堅持工人階級對于革命武裝的領導權,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發動南昌起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南昌起義受挫后,南昌起義部隊到達中共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建立了中共領導的第一支堅強隊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領導下,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斷增多和擴大,引起國民黨的恐慌,于是連續發動了對中央根據地的五次圍剿。由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1936年間,中國工農紅軍被迫進行長征。
C項②→③→①→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件的邏輯關系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蓄意挑動戰爭的日軍軍隊悍然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起進攻,并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盧溝橋事變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國發表號召抗戰的宣言;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的談話,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成立。
A項十四年抗戰的開始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后,不符合題意;
B項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到來是在1924年,不符合題意;
C項全面抗戰階段到來應是最適合的主題,符合題意;
D項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是在1945年,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全面抗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6.【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A項中共一大——通過《共同綱領》錯誤,1921年7月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大會制定了《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不符合題意;
B項八七會議——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錯誤,遵義會議集中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在軍事最高指揮權,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不符合題意;
C項遵義會議——通過了反對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的主張,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倒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就在中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不符合題意;
D項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正確,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重要會議的內容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黨在社會主義新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
7.【答案】D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題干社論評論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的成立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8.【答案】D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33年羅斯福上臺后,改變了原來“自由放任”的政策,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逐步走出了經濟危機,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國家干預經濟是新政的“新”的體現,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識記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9.【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遇刺死亡,這就是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標志著歷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失敗告終;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5年8月15日,走投無路的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告終。
B項①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的重大史實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兩次世界大戰的重大史實。
10.【答案】A
【知識點】西安事變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兩者的相似之處有都是民族前途面臨抉擇的關鍵時候;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故①②正確。
促成國共內戰基本結束只適用于西安事變,不適用于重慶談判,故③錯誤。
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國共兩黨都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故④錯誤。
D項①②是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的共同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兩者的相似之處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安事變與重慶談的相關史實。
11.【答案】C
【知識點】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1948年11月,東北解放軍又揮師入關與華北解放軍合力進行平津戰役,1949年初,國民黨軍隊在總司令傅作義的率領下接受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保護了北平這座馳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戰爭破壞,1949年1月平津戰役結束,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1948年底,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大師梁思成先生曾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要盡可能地保護故宮、頤和園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平津戰役對文物的損壞。
ABD三項均與故宮等北京古代建筑沒有直接關系,不符合題意;
C項平津戰役是題干材料里的“戰爭”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平津戰役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北平和平解放的相關史實。
12.【答案】B
【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表了“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1949年北約的成立,進一步加劇了冷戰的程度;為了應對來自北約的威脅,蘇聯于1955年組建了化約組織,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20世界60年代以來伴隨著日本的崛起和歐共體的成立,資本主義世界在經濟上出現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結束。20世紀50年代萬隆會議對兩極格局和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秩序發起了沖擊。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二戰后的世界格局最有可能是其探究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后的世界格局及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二戰后二戰后世界格局演變的歷程與影響。
13.【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溥儀退位自由平等思想受到推崇/宣傳民主共和思想/平等思想
(2)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思想條件(基礎)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使中國正在尋求救國真理的先進分子不約而同地把眼光從西方轉向俄國。中國人真正認識科學社會主義,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3)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民建立革命政權(政府)、開展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四選三)(革命道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得2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具體內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得3分/抄材料里具體事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工農兵政府,開展分田運動,建立地方武裝”只得1分/如果既有提煉又有具體事件則按照提煉內容給分
(4)同:為了中華民族復興、挽救國家危亡、都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一定影響(促進作用)、救亡圖存、富國強兵、采取武裝斗爭
不同:從向西方學習到向俄國學習到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學習對象不同),前兩者道路選擇沒有基于國情(國情不同),指導思想不同,領導階級不同
【知識點】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辛亥革命迫使清帝退位,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專制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據“人們之間不許稱‘老爺’‘大人’,而改稱為‘先生’‘同志’等……”可知人們在稱呼、思想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反映出平等的趨向。
(2)根據材料二中的“1917年的這次革命......”可知,材料二中的“這次革命”指的是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不約而同地把眼光從西方轉向俄國,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3)材料三“1927年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工農革命軍先后攻占茶陵、遂川、寧岡等地,建立縣區鄉工農兵政府“說明中國革命走“自己的路”的具體做法是: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民建立革命政權;材料三“各級政府沒收土豪的一切土地,發動群眾開展分田運動“說明中國革命走“自己的路”的具體做法是:開展土地革命;材料三“邊界建立了赤衛隊、暴動隊、獨立團等地方武裝“說明中國革命走“自己的路”的具體做法是:開展武裝斗爭。
(4)三則材料反映的中國三條發展道路都是為了中華民族復興、挽救國家危亡、都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一定影響;都采取武裝斗爭等。三則材料反映的中國三條發展道路從向西方學習到向俄國學習到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前兩者道路選擇沒有基于國情,因此也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溥儀退位。自由平等思想受到推崇;宣傳民主共和思想;平等思想。
(2)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思想條件(基礎)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使中國正在尋求救國真理的先進分子不約而同地把眼光從西方轉向俄國。中國人真正認識科學社會主義,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3)建立革命根據地、領導人民建立革命政權(政府)、開展土地革命、開展武裝斗爭(四選三)(革命道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得2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具體內容“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得3分/抄材料里具體事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工農兵政府,開展分田運動,建立地方武裝”只得1分/如果既有提煉又有具體事件則按照提煉內容給分。
(4)同:為了中華民族復興、挽救國家危亡、都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一定影響(促進作用)、救亡圖存、富國強兵、采取武裝斗爭。不同:從向西方學習到向俄國學習到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學習對象不同),前兩者道路選擇沒有基于國情(國情不同),指導思想不同,領導階級不同。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革命道路的相關史實。
14.【答案】(1)五四運動工人階層,學生階層,商人階層(三選二,2分)或(工人階級、資產階級)
(2)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臺兒莊保衛戰: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捐款捐物,華僑青年回國參戰:抗日民族統戰線形成
(3)土地改革后,廣大農民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踴躍參軍、參戰,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寫土地改革的意義)或者圖一是土地改革, 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農民踴躍參軍參戰促進圖二解放軍兵力由弱變強,國共兵力對比發生變化
【知識點】五四運動;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 “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學生獲釋,工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1919年《上海學聯告同胞書》”可知,反映的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由于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著名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的前期在北京,主力是學生。6月3日以后,為支援學生的愛國運動,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因此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的愛國運動。
(2)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積極捐款捐物,支援抗戰;數萬華僑青年回國參戰;文藝界:成立各種抗戰協會,通過文藝作品宣傳抗戰,振奮士氣。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解放區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經過土地改革,解放區有1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后的農民踴躍參軍,積極支援前線,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為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可靠保證。
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工人階層,學生階層,商人階層(三選二,2分)或(工人階級、資產階級)。
(2)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英勇抵抗,取得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臺兒莊保衛戰;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捐款捐物,華僑青年回國參戰;抗日民族統戰線形成。
(3)土地改革后,廣大農民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踴躍參軍、參戰,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寫土地改革的意義)或者圖一是土地改革, 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農民踴躍參軍參戰促進圖二解放軍兵力由弱變強,國共兵力對比發生變化。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把握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運用所學,具體分析作答。
15.【答案】(1)綏靖政策 (或綏靖) 沒有不列顛空戰(或敦刻爾克大撒退,或德國突襲波蘭)
(2)《聯合國家宣言》。 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或者增強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從根本上扭了二戰的戰局,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3)啟示:團結合作,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正義戰勝邪惡,必勝信心。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1938年,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召開會議,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場情況下,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史稱“慕尼黑陰謀”,它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頂峰。在綏靖政策下,英國并未取得“時代的和平”。法國首先遭到德國入侵,法國潰敗投降;英法軍隊被逼敦刻爾克撤退;1940年德軍對英國進行狂轟濫炸,不列顛空戰開始。
(2)根據材料二中的“1942年,在美國華盛頓由26個國家代表簽署了一份文件......”,聯系所學,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它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后形成,增強了反法西斯人民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保障。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團結合作,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正義戰勝邪惡,必勝信心。
故答案為:(1)綏靖政策 (或綏靖)。 沒有,不列顛空戰(或敦刻爾克大撒退,或德國突襲波蘭)。
(2)《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或者增強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志,從根本上扭了二戰的戰局,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3)啟示:團結合作,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正義戰勝邪惡,必勝信心。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定县| 阳泉市| 临朐县| 新安县| 宜宾县| 仪征市| 忻城县| 巩义市| 博湖县| 顺义区| 库车县| 安徽省| 沁源县| 海丰县| 双柏县| 龙陵县| 福州市| 敦煌市| 内黄县| 富顺县| 新巴尔虎右旗| 湖口县| 景洪市| 民乐县| 奉化市| 延安市| 客服| 双江| 贵南县| 华坪县| 寻乌县| 涿州市| 广灵县| 大厂| 平武县| 家居| 宁波市| 德阳市| 汉阴县| 乌兰县| 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