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4 地形多樣、氣象萬千一、單選題1.“芒果黃了叫人愛,芭蕉熟了任你摘,菠蘿大了任人采……”《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首歌詞描繪的地方的氣候類型屬于( ?。?br/>A.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答案】A【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歌詞中的信息看,這里有熱帶的水果,芒果,菠蘿,芭蕉等,應該屬于熱帶的氣候類型。題中只有第一項是熱帶氣候。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以及中國云南西雙版納地區、臺灣省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2.讀下邊某市氣溫降水量圖。關于該市的氣候類型,判斷正確的是( )A.溫帶季風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亞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答案】C【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氣溫曲線判斷,這里最低溫度在0°以上,屬于亞熱帶;再看這里的降水,發現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出現在北緯25°~35°亞熱帶的大陸東岸,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類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于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無明顯干季。3.房屋墻體厚實,室內有壁爐或火坑,窗小或有雙層窗。這種房屋主要分布在( )A.炎熱多雨區 B.寒冷干燥區C.溫暖多雨雪區 D.溫暖濕潤區【答案】B【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房屋墻體厚實,室內有壁爐或火炕,說明所處的區域非常寒冷,窗小或有雙層,防止寒冷氣流進入,說明所處區域非常寒冷,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4.圖示意格陵蘭島的冰原面積在縮小。其主要原因是( ?。?br/>A.板塊運動加劇 B.人類大量鏟雪C.日照時間增長 D.全球氣候變暖【答案】D【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圖示意格陵蘭島的冰原面積在縮小。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故答案為:D【點評】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現象。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因此每個人都應具備環保意識,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5.隨著全球氣溫變暖,北極熊捕食海豹的區域日趨變小,面對食物短缺,北極熊為了填飽肚只能同類相殘.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 ?。?br/>A.地球距太陽越來越近B.人類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C.各地的夏天變得越來越長D.人類生產生活排放大量的廢氣【答案】B【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致使全球氣候變暖的人為影響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人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通過燃燒化石燃料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近年來,主要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引起溫室效應增強,使全球氣候變暖;另一面,砍伐森林,耕地減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間接改變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也可使氣候變暖。故答案為:B。【點評】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為此人類應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進而減少煤、石油、天然氣的使用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能、氫能等;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6.下列有關氣候與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事例中,你認為符合事實的是( ?。?br/>A.推銷員去西亞推銷雨衣B.東南亞的房屋墻壁厚,窗子小,多平頂C.巴西人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欣賞足球賽D.寒冷的冬季,人們喜歡吃火鍋【答案】D【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西亞主要為熱沙漠氣候,降水稀少,不應去推銷雨衣,故A錯誤;東南亞屬于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氣候,多降雨,屋頂為尖頂,故B錯誤;巴西屬于熱帶氣候類型,終年炎熱,故C錯誤;冬天寒冷,人們喜歡吃火鍋,故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氣候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首先氣候對人類活動有一定影響,不同地區氣候不一樣,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也表現出極大的差異。而人類活動也可以反過來影響氣候狀況,如不合理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等。身為地球家族的成員,我們要時刻保護好周邊的環境,做到可持續發展,順應自然發展規律。7.“非洲之巔”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頂終年積雪,但雪峰奇景正以驚人的速度逐漸消亡,主要影響因素是( ?。?br/>A.緯度位置 B.海陸分布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答案】D【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洋流因素及人類活動等.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故答案為:C.【點評】人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大氣中的四季嬗變、風霜雨雪都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以至人類的衣食住行都與氣候息息相關。同時人類活動也會影響氣候的變化,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會破壞氣候的自然規律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破壞性天氣和氣候。8.下列氣候類型與當地特有動物對應正確的是( ?。?br/>①熱帶雨林氣候——非洲猩猩②地中海氣候——黃羊、旱獺③熱帶草原氣候——斑馬、長頸鹿④熱帶沙漠氣候——單峰駝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羊和旱獺主要分布于溫帶草原地區,對應的氣候類型是溫帶草原氣候。其他對應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黃羊棲息于半沙漠地區的草原地帶,性喜群棲,一般隨著牧草的生長情況而遷徙。黃羊,即b蒙古原羚,偶蹄目??圃鐚?,分布區主要屬溫帶草原氣候。旱獺,也叫土拔鼠,屬于嚙齒目松鼠科旱獺屬,全世界共有11種,中國有3種。分布與全北界(即古北界和新北界)。屬溫帶草原、溫帶大陸、溫帶落葉林、溫帶沙漠、高山氣候等氣候類型。9.傳統聚落的建筑風格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自然環境的烙印。據下圖中的民居特色推斷,下列關于當地自然環境的判斷,最準確的是( ?。?br/>A.當地位于炎熱干旱的沙漠 B.當地屬于炎熱多雨的氣候C.當地位于終年嚴寒的地區 D.當地位于地勢高峻的高原【答案】B【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 傳統聚落的建筑風格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自然環境的烙印。據右圖中的民居特色推斷, 當地的自然環境是炎熱多雨的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高腳屋就是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的亞熱帶地區一種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一般的高腳屋不是多層樓房,只是分上、下兩層。最初,高腳屋用竹子蓋建,后來逐漸發展為以木材為主。屋的上層住人,下層無墻,只有數根木樁,用于放置家具和其他物品。10.這里的氣候非常寒冷,平原上有很多的沼澤地,河流眾多,還有大面積耐寒的針葉林?!斑@里”是( )A.長江三角洲地區 B.西西伯利亞平原C.內蒙古高原 D.南極洲【答案】B【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這里的氣候非常寒冷,平原上有很多的沼澤地,河流眾多,還有大面積的耐寒的針葉林,這是我國的東北地區北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此環境。長江三角洲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是常綠闊葉林;內蒙古高原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是草原;南極洲氣候寒冷,是一片冰雪高原。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俄羅斯的自然地理環境。11.北美地形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西部山地由幾條平行山脈組成,山間有寬廣的盆地和平原B.科迪勒拉山系是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相撞造成的C.中央大平原南部是由密西西比河沖積而成D.東部高原、山地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答案】C【知識點】世界自然景觀的類型及分布【解析】【分析】北美地形分為三大縱列帶,西部是高山,中部是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原和山地。故答案為:C。【點評】北美洲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東面隔丹麥海峽與歐洲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大部分面積都為發達國家,經濟發達。地形明顯分三部分,東部山地和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12.亞洲最明顯的特點是地勢高俊,高差很大,既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有世界陸地最低點是( ?。?br/>A.貝加爾湖 B.紅海 C.死海 D.里海【答案】C【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世界陸地最低點是死海,該湖泊也是世界上含鹽度很高的湖泊。故答案為:C。【點評】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亞洲與歐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為界,亞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峽為界。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地區,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亞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低點死海。13.世界最大的高原( ?。?br/>A.巴西高原 B.東非高原 C.青藏高原 D.南非高原【答案】A【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故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世界最大的高原,屬于基礎知識,牢記即可。但學生很容易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混淆。14.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 )A.喜馬拉雅山脈 B.安第斯山脈C.落基山脈 D.阿爾卑斯山脈【答案】B【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世界最長的山脈是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長度約9000千米,是由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擠壓形成的。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世界最長的山脈,屬于記憶類知識點,比較簡單。做好本題需要平時學習中要做有心人,多積累。15.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高原是( ?。?br/>A.青藏高原 B.巴西高原 C.內蒙古高原 D.黃土高原【答案】A【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故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是我國第二大高原;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16.成群的羚羊、斑馬在奔跑,長頸鹿在悠閑地吃著樹梢上的嫩葉,大象在嬉水,鴕鳥在散步,偶見兇猛的獅子和豹子。這種景象最可能出現在________地區。( ?。?br/>A.熱帶沙漠 B.溫帶荒漠 C.溫帶草原 D.熱帶草原【答案】D【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非洲中部被赤道穿過中部地區,絕大部分位于熱帶,有“熱帶大陸”之稱,氣候類型呈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的特點,其中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非洲的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區從北、東、南三面圍著熱帶雨林氣候區,在各大洲同類氣候區中,其分布面積最廣,在草原上,能看到羚羊在奔跑,鴕鳥在散步,大象在戲水,長頸鹿伸著長長的脖子在吃樹梢上的嫩枝嫩葉,地面上還有成群的斑馬和兇猛的獅子…。故答案為:D。【點評】非洲大陸棲息著許多其他大陸所沒有的奇特動物,一向被稱為“天然動物園”。尤其是東非高原有遼闊的熱帶草原,是非洲野生動物的集聚地區。東非許多國家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都在動物集聚區建立了天然野生動物園或野生動物保護區。坦桑尼亞最大天然動物園是北部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最為集中。17.下列示意圖表示非洲大陸的熱帶雨林分布的地區是( )A.① B.② C.③ D.②③【答案】A【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據圖分析,①是位于非洲大陸的剛果盆地,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分布區;②是南亞與中國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該山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是高山高原氣候;③是南美的安第斯山脈,氣候復雜多樣,垂直地帶性顯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非洲的降水地區分布很不均衡,赤道附近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年降水量非常豐富,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北回歸線兩側大多干旱少雨,形成熱帶沙漠氣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讀圖可知,①是剛果盆地,所以非洲大陸的熱帶雨林分布在該地區。18.小薇暑假隨父母去非洲旅游,到了下圖所示的四個地點。下面關于這四個地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①地很熱,滴雨未下,滿眼是一望無際的沙漠B.②地陽光明媚,種植著葡萄、柑橘等作物C.③地很悶熱,幾乎天天下雨,到處是茂密的森林D.④地正值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答案】B【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氣候考點的理解。1位于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多雨。因此,A錯誤。3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因此,C錯誤。4是熱帶草原氣候,沒有冬季。因此,D錯誤。2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這種氣候適合普通、柑橘的種植。因此,B正確。【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特點。19.下列山脈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的是( ?。?br/>A.小興安嶺 B.秦嶺 C.賀蘭山 D.昆侖山【答案】C【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中國季風氣候區面積廣大。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以東一線為界,把中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在季風區內,冬、夏風向有規律地更替。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冬季勁吹來自亞洲大陸內部的偏北風。這種冬夏相反的盛行風向變化,在相當程度上帶來了明顯的氣候季節變化。故答案為:C。【點評】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因非季風區不受夏季風影響,所以西北內陸受季風影響不明顯,降雨較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氣候干旱。20.下列高原與它們各自的地形特點的連線組合,正確的是( ?。?br/>A.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B.內蒙古高原——地面崎嶇,喀斯特地貌C.云貴高原——地勢平坦D.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凍土廣布,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雪山連綿,冰川廣布,A正確;內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戈壁廣布,B錯誤;云貴高原位于南方受降水和石灰巖的影響,地形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C錯誤;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流水侵蝕嚴重,千溝萬壑,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該題主要考查中國主要地形區的自然地理特征,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一望無際;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水土流失十分嚴重;云貴高原氣候四季如春,自然環境良好;內蒙古高原草原廣布,是我國主要的畜牧業產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雪山連綿。21.我國陸地五種地形類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br/>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丘陵【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我國地形類型中山地所占的面積最廣,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33%。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山區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的總稱。我國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3,平原面積僅占10%多一點。除此以外,還有廣闊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種類齊全,地質構造復雜。22.“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所描述的地形區是( ?。?br/>A.四川盆地 B.云貴高原 C.東北平原 D.東南丘陵【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我國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其中“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所描述的地形區是云貴高原。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地貌特征,難度不大,是??嫉幕A考點,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我國主要地形區的位置及地貌特征。23.我國某省位于季風區,喀斯特地貌典型,山區面積廣,不少地方山高坡陡,土層瘠薄,加上過度開墾,使水土流失,石漠化現象嚴重。該省位于( ?。?br/>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云貴高原【答案】D【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貴州位于季風區,喀斯特地貌典型,不少地方山高坡陡,土層瘠薄,加之人口眾多,過度開墾,使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災害嚴重,主要位于云貴高原上。故答案為:D。【點評】云貴高原屬亞熱帶濕潤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差別顯著。該區石灰巖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和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峽谷、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24.為了使我國“神舟號”系列宇宙飛船安全著陸,一般選擇地形開闊、云量少、晴天多、人口稀疏的地點,你覺得下列地點較為適合的是( )A.成都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C.華北平原 D.內蒙古高原【答案】D【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飛船一般選擇地形開闊、云量少、晴天多、人口稀疏的地點。A.成都平原陰雨天多、人口稠密,A不符合題意;B.長江中下游平原陰雨天多、人口稠密,B不符合題意;C.華北平原人口稠密,B符合題意;D.內蒙古高原地形開闊、云量少、晴天多、人口稀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內蒙古高原位于我國北部邊疆,開闊坦蕩,地面起伏和緩,是我國地勢最平坦的高原;華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瀕臨渤海和黃海,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沖積而成,也稱黃淮海平原。黃河是塑造華平原的主力。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東抵海濱,主要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泥沙沖積而成,東西延伸呈狹長形,河汊縱橫交織,湖蕩星羅棋布,有“水鄉”之稱。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地墾田耕地、開溝挖渠,使這里河渠如網,水田成片,成為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25.這道題倒是沒有《水滸傳》,不過有“二人轉”這個地方被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環繞,面向渤海,號稱“林海雪原黑土地”那么這個地方是( ?。?br/>A.長江中下游平原 B.華北平原C.寧夏平原 D.東北平原【答案】D【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中國地形圖可知,被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環繞,面向渤海的地形區是東北平原。故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東北平原西北、東三面分別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所環繞,南臨渤海,包括黑、吉、遼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各一部分。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遼河平原和東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組成,平原中部有一條稍隆起的分水嶺高地。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坦蕩,沃野千里。平原上有些低地常年積水,成為沼澤地。二、材料分析題26.讀圖,回答問題。(1)結合亞洲地形圖說說葉尼塞河、湄公河的流向,并分析地形對河流的影響。(2)從亞洲的氣候圖可知A地是高原山地氣候,B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寫出導致這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分別指出A、B兩地適宜發展的農業。(4)地形影響地理環境其他各要素。綜上分析,在結構圖中①、②、③處補充適當內容。【答案】(1)葉尼塞河是自南向北。湄公河是自西北向東南。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水往低處流);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分布等。(2)地形(3)A地:畜牧業;B地:種植業(4)氣候、河流(流向)、農業生產。【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河流與湖泊對人類累生產、生活的影響【解析】【分析】(1)、結合亞洲地形圖可知,葉尼塞河是自南向北。湄公河是自西北向東南。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水往低處流);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分布等。(2)、從亞洲的氣候圖可知,A地是高原山地氣候,B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寫出導致這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A地適宜發展的農業是畜牧業;B地:種植業。(4)、地形影響地理環境其他各要素。綜上分析,在結構圖中①、②、③處補充適當內容是氣候、河流(流向)、農業生產。【點評】地形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地形對氣溫的影響:地勢低的地方氣溫比較高,地勢高的地方氣溫比較低;高大山地面迎冷空氣的一側,冬季氣溫很低,杯子冷空氣一側比較溫暖。(2)地形對降水的影響:高大山地面迎暖濕空氣的一側,降水比較豐富,背風一側降水較少。例如臺灣山脈東側的降水明顯比西側多。(3)地形對光照的影響:山地面迎暖濕空氣的一側,陰雨天氣多,光照不足。背風一側降水比較少,光照比較充足。高大山地或高原的頂部,空氣稀薄,光照充足。例如我國的青藏高原上氣溫低,熱量不足,但是光照充足。高大山地的陽坡光照充足,陰坡光照不足。(4)地形對植物分布的影響:緯度相同的情況下,海拔低的地方熱量充足,可以試著喜溫植物。高海拔地區熱量不足,只能生長耐低溫的植物。由山麓到山頂,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帶。(5)地形影響氣壓:高海拔地區氣壓低,空氣稀薄。低海拔地區氣壓高,地勢引起的氣壓差異,會形成熱力環流,影響當地氣候。27.(研究性學習)課題名稱: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課題資料:我國地形分布示意圖。課題思考:(1)寫出圖中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上的山脈C、D的名稱。(2)寫出圖中A山峰、B盆地、F平原的名稱。(3)分析圖中E處降水少的原因和G地夏季氣溫低的原因。(4)說出①、②兩處適合建水電站和適合發展內河航運的分別是哪處?【答案】(1)C是大興安嶺;D是雪峰山(2)A是珠穆朗瑪峰;B是塔里木盆地;F是長江中下游平原(3)E處降水少的原因是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幾乎不受夏季風的影響;G地夏季氣溫低的原因是海拔高(4)①處適合建水電站;②處適合發展內河航運【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1)我國地勢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其中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自北向南分別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圖中C是大興安嶺,D是雪峰山。(2)由圖可知,圖中A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B是我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F是南方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3)由圖可知,E處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由于該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難以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稀少、氣候干旱;G地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夏季氣溫低。(4)圖中①地是位于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適合修建水電站;而②處地勢平坦,水流平緩,航運價值高,適合發展內河航運。【點評】(1)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為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二、三級階梯的分界。(2)第一級階梯主要是青藏高原;第二級階梯以高原、盆地地形為主,主要包括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等地形區;第三級階梯以平原、丘陵為主,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東南丘陵等地形區。(3) 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勢、緯度、海陸位置、洋流及人類活動等。具體表現為:隨緯度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沿海地區溫差小,內陸地區溫差大;暖流流經地區氣溫高,降水多,寒流流經地區氣溫低,降水少;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4)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被稱為我國“第一大河”,其上游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被稱為“水能寶庫”,中游河道特別彎曲,被稱為“九曲回腸”,下游江闊水深,被譽為“黃金水道”。28.(2020九下·臺州開學考)材料一:瀾滄江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在中國境內流經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出境后始稱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入海。材料二:材料三:“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召開。與會國家領導人圍繞“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的會議主題,共商瀾湄合作發展大計。六國面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務,以及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環境問題等共同挑戰。會議同意瀾湄合作包括三大支柱,即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判斷: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我國① ?。ǖ匦螀^)。流向為② 。胡志明市為湄公河流域典型城市,請根據圖二描述湄公河的流量季節變化情況為③ ;B處的海域是④ 。(2)請根據圖一,圖二,結合湄公河流域的自然條件,說明該地區的生產特點。(3)根據材料三,分析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的合理性。【答案】(1)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或西北——東南);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小(或5—10月水量大,11月—次年4月水量?。?;南海(2)自然條件:該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南部地區平原多,土壤肥沃;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3)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有利于南南合作;符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有利于區域經濟優勢互補;有利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解析】【分析】(1)湄公河,發源于中國唐古拉山的東北坡,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后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褰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根據圖9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可知,該地的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雨季主要是5-10月, 河流徑流量大,旱季主要是11月--4月,徑流量小。(2)自然條件:該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南部地區平原多,土壤肥沃;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3)根據材料三,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2主題;有利于南南合作;符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有利于區域經濟優勢互補;有利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故答案為:(1)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或西北——東南);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ɑ?—10月水量大,11月—次年4月水量?。?;南海。(2)自然條件:該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南部地區平原多,土壤肥沃;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3)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有利于南南合作;符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有利于區域經濟優勢互補;有利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湄公河的相關知識。東南亞地區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亞洲與大洋洲的十字路口.上,地理位置+分優越;流域內熱帶經濟作物豐富,物種豐富;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如熱帶季雨林,民族風俗等.湄公河是一條國際性河流 ,流經多個國家,航運價值高;上游地區,山高谷深,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湄公河( 中國境內段稱瀾滄江)是亞洲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水能開發需要協調上中下游之間的關系,所以開發水能資源應該本著互惠原則,全流域各國積極合作,統籌兼顧, 共同開發;既要開發水能,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29.【認識世界】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是世界著名的環球帆船賽。2017—2018賽季已于2017年10月22日出發,船隊將航行45000海里(約合83340千米),穿越四大洋六大洲12座城市,中國東風隊參加了本賽季比賽。下圖是本賽季的航線。據圖,回答問題。(1)阿利坎特和里斯本都位 洲。賽道①從阿利坎特出發穿過著名的 海峽到達里斯本。(2)賽道②經過的大洋A是 洋,終點到達 洲南端城市開普敦。(3)賽道③、④兩段跨越的大洋8是 洋,途經的墨爾本屬于 氣候類型。(4)賽道⑦從 (填國家)的伊塔雅伊出發,終點是 洲東部城市紐波特,東風隊如果在紐波特靠岸補給最適合交流的語言是 。該賽段連接的兩個洲的分界線是著名的 運河。【答案】(1)歐;直布羅陀(2)大西;非(3)太平;溫帶海洋性(4)巴西;北美;英語;巴拿馬【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利坎特和里斯本都位于歐洲。 賽道①從阿利坎特出發穿過著名的直布羅陀海峽到達里斯本。(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賽道②經過的大洋A是大西洋,終點到達非洲南端城市開普敦。(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賽道③、④兩段跨越的大洋8是太平洋,途經的墨爾本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賽道⑦從 巴西的伊塔雅伊出發,終點是北美洲東部城市紐波特, 東風隊如果在紐波特靠岸補給最適合交流的語言是英語。 該賽段連接的兩個洲的分界線是著名的巴拿馬運河。【點評】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積大?。禾窖?、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該緯線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是大陸部位。30.(2019七上·長興期中)五一節期間,5名驢友穿越虎山時遭遇大暴雨,被困在深山中等待救援。如圖為虎山附近的等高線地形圖,請你根據該圖回答問題。(1)已知5名驢友被困在山中的溶洞口下坡約200米遠的地方,那么5名驢友被困地方位于圖中A,B,C,D四地中的 地。(2)圖中白水河的兩支流都發源于 ?。ǖ匦尾课唬?br/>(3)圖中所示區域的最高處的海拔在 之間。(4)圖中民居點分布特點為 ,形成聚落的有利條件是 。(5)圖中上方的山峰位于居民點的 方向,若兩山峰圖上直線距離為5厘米,則實地水平距離為 千米。如果要在圖示區域建一個視野廣闊的瞭望臺,那么瞭望臺應該建在哪座山峰上 。【答案】(1)A(2)山谷(3)900~1000(4)分布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運輸便利、地形平坦(5)西北;1;右下方山峰【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溶洞口下坡約200米處,符合的有A。B在溶洞口下坡的100米處,C和溶洞口位于同一條等高線。D在溶洞口的上坡處。(2)等高線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的是山谷。(3)根據圖示信息,此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100米,最接近山峰的等高線是900米,因此山峰的海拔高度在900-1000米之間。(4)根據地圖的圖例和注記,可以得知居民點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帶,地勢平坦,河流能提供充足的水源,交通便利。(5)本圖采用的是一般定向法,可以判定上方山峰位于居民點的西北方向。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可以計算出實地水平距離。建視野遼闊的瞭望臺,那么應該選擇制高點,沒有遮擋物的山峰。故答案為:(1)A(2)山谷(3)900-1000(4)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勢平坦(4)西北、1、右下方山峰【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運用相關知識,屬于運用類型題目。難度不大,學生能掌握基本的判定方法即可解題。1 / 1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4 地形多樣、氣象萬千一、單選題1.“芒果黃了叫人愛,芭蕉熟了任你摘,菠蘿大了任人采……”《請到天涯海角來》這首歌詞描繪的地方的氣候類型屬于( ?。?br/>A.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2.讀下邊某市氣溫降水量圖。關于該市的氣候類型,判斷正確的是( )A.溫帶季風氣候 B.熱帶沙漠氣候C.亞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3.房屋墻體厚實,室內有壁爐或火坑,窗小或有雙層窗。這種房屋主要分布在( ?。?br/>A.炎熱多雨區 B.寒冷干燥區C.溫暖多雨雪區 D.溫暖濕潤區4.圖示意格陵蘭島的冰原面積在縮小。其主要原因是( ?。?br/>A.板塊運動加劇 B.人類大量鏟雪C.日照時間增長 D.全球氣候變暖5.隨著全球氣溫變暖,北極熊捕食海豹的區域日趨變小,面對食物短缺,北極熊為了填飽肚只能同類相殘.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是( ?。?br/>A.地球距太陽越來越近B.人類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C.各地的夏天變得越來越長D.人類生產生活排放大量的廢氣6.下列有關氣候與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事例中,你認為符合事實的是( )A.推銷員去西亞推銷雨衣B.東南亞的房屋墻壁厚,窗子小,多平頂C.巴西人穿著厚厚的羽絨服,欣賞足球賽D.寒冷的冬季,人們喜歡吃火鍋7.“非洲之巔”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頂終年積雪,但雪峰奇景正以驚人的速度逐漸消亡,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 B.海陸分布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8.下列氣候類型與當地特有動物對應正確的是( ?。?br/>①熱帶雨林氣候——非洲猩猩②地中海氣候——黃羊、旱獺③熱帶草原氣候——斑馬、長頸鹿④熱帶沙漠氣候——單峰駝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傳統聚落的建筑風格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自然環境的烙印。據下圖中的民居特色推斷,下列關于當地自然環境的判斷,最準確的是( ?。?br/>A.當地位于炎熱干旱的沙漠 B.當地屬于炎熱多雨的氣候C.當地位于終年嚴寒的地區 D.當地位于地勢高峻的高原10.這里的氣候非常寒冷,平原上有很多的沼澤地,河流眾多,還有大面積耐寒的針葉林?!斑@里”是( )A.長江三角洲地區 B.西西伯利亞平原C.內蒙古高原 D.南極洲11.北美地形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西部山地由幾條平行山脈組成,山間有寬廣的盆地和平原B.科迪勒拉山系是美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相撞造成的C.中央大平原南部是由密西西比河沖積而成D.東部高原、山地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12.亞洲最明顯的特點是地勢高俊,高差很大,既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有世界陸地最低點是( )A.貝加爾湖 B.紅海 C.死海 D.里海13.世界最大的高原( ?。?br/>A.巴西高原 B.東非高原 C.青藏高原 D.南非高原14.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 ?。?br/>A.喜馬拉雅山脈 B.安第斯山脈C.落基山脈 D.阿爾卑斯山脈15.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高原是( ?。?br/>A.青藏高原 B.巴西高原 C.內蒙古高原 D.黃土高原16.成群的羚羊、斑馬在奔跑,長頸鹿在悠閑地吃著樹梢上的嫩葉,大象在嬉水,鴕鳥在散步,偶見兇猛的獅子和豹子。這種景象最可能出現在________地區。( ?。?br/>A.熱帶沙漠 B.溫帶荒漠 C.溫帶草原 D.熱帶草原17.下列示意圖表示非洲大陸的熱帶雨林分布的地區是( ?。?br/>A.① B.② C.③ D.②③18.小薇暑假隨父母去非洲旅游,到了下圖所示的四個地點。下面關于這四個地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①地很熱,滴雨未下,滿眼是一望無際的沙漠B.②地陽光明媚,種植著葡萄、柑橘等作物C.③地很悶熱,幾乎天天下雨,到處是茂密的森林D.④地正值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19.下列山脈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的是( ?。?br/>A.小興安嶺 B.秦嶺 C.賀蘭山 D.昆侖山20.下列高原與它們各自的地形特點的連線組合,正確的是( ?。?br/>A.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布B.內蒙古高原——地面崎嶇,喀斯特地貌C.云貴高原——地勢平坦D.黃土高原——一望無際21.我國陸地五種地形類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br/>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丘陵22.“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所描述的地形區是( ?。?br/>A.四川盆地 B.云貴高原 C.東北平原 D.東南丘陵23.我國某省位于季風區,喀斯特地貌典型,山區面積廣,不少地方山高坡陡,土層瘠薄,加上過度開墾,使水土流失,石漠化現象嚴重。該省位于(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云貴高原24.為了使我國“神舟號”系列宇宙飛船安全著陸,一般選擇地形開闊、云量少、晴天多、人口稀疏的地點,你覺得下列地點較為適合的是( ?。?br/>A.成都平原 B.長江中下游平原C.華北平原 D.內蒙古高原25.這道題倒是沒有《水滸傳》,不過有“二人轉”這個地方被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環繞,面向渤海,號稱“林海雪原黑土地”那么這個地方是( ?。?br/>A.長江中下游平原 B.華北平原C.寧夏平原 D.東北平原二、材料分析題26.讀圖,回答問題。(1)結合亞洲地形圖說說葉尼塞河、湄公河的流向,并分析地形對河流的影響。(2)從亞洲的氣候圖可知A地是高原山地氣候,B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寫出導致這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分別指出A、B兩地適宜發展的農業。(4)地形影響地理環境其他各要素。綜上分析,在結構圖中①、②、③處補充適當內容。27.(研究性學習)課題名稱:我國多種多樣的地形課題資料:我國地形分布示意圖。課題思考:(1)寫出圖中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上的山脈C、D的名稱。(2)寫出圖中A山峰、B盆地、F平原的名稱。(3)分析圖中E處降水少的原因和G地夏季氣溫低的原因。(4)說出①、②兩處適合建水電站和適合發展內河航運的分別是哪處?28.(2020九下·臺州開學考)材料一:瀾滄江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在中國境內流經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出境后始稱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經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入海。材料二:材料三:“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海南三亞召開。與會國家領導人圍繞“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的會議主題,共商瀾湄合作發展大計。六國面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共同任務,以及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環境問題等共同挑戰。會議同意瀾湄合作包括三大支柱,即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判斷:瀾滄江—湄公河發源于我國① ?。ǖ匦螀^)。流向為② 。胡志明市為湄公河流域典型城市,請根據圖二描述湄公河的流量季節變化情況為③ ??;B處的海域是④ 。(2)請根據圖一,圖二,結合湄公河流域的自然條件,說明該地區的生產特點。(3)根據材料三,分析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的合理性。29.【認識世界】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是世界著名的環球帆船賽。2017—2018賽季已于2017年10月22日出發,船隊將航行45000海里(約合83340千米),穿越四大洋六大洲12座城市,中國東風隊參加了本賽季比賽。下圖是本賽季的航線。據圖,回答問題。(1)阿利坎特和里斯本都位 洲。賽道①從阿利坎特出發穿過著名的 海峽到達里斯本。(2)賽道②經過的大洋A是 洋,終點到達 洲南端城市開普敦。(3)賽道③、④兩段跨越的大洋8是 洋,途經的墨爾本屬于 氣候類型。(4)賽道⑦從 (填國家)的伊塔雅伊出發,終點是 洲東部城市紐波特,東風隊如果在紐波特靠岸補給最適合交流的語言是 。該賽段連接的兩個洲的分界線是著名的 運河。30.(2019七上·長興期中)五一節期間,5名驢友穿越虎山時遭遇大暴雨,被困在深山中等待救援。如圖為虎山附近的等高線地形圖,請你根據該圖回答問題。(1)已知5名驢友被困在山中的溶洞口下坡約200米遠的地方,那么5名驢友被困地方位于圖中A,B,C,D四地中的 地。(2)圖中白水河的兩支流都發源于 ?。ǖ匦尾课唬?。(3)圖中所示區域的最高處的海拔在 之間。(4)圖中民居點分布特點為 ,形成聚落的有利條件是 。(5)圖中上方的山峰位于居民點的 方向,若兩山峰圖上直線距離為5厘米,則實地水平距離為 千米。如果要在圖示區域建一個視野廣闊的瞭望臺,那么瞭望臺應該建在哪座山峰上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歌詞中的信息看,這里有熱帶的水果,芒果,菠蘿,芭蕉等,應該屬于熱帶的氣候類型。題中只有第一項是熱帶氣候。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以及中國云南西雙版納地區、臺灣省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2.【答案】C【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氣溫曲線判斷,這里最低溫度在0°以上,屬于亞熱帶;再看這里的降水,發現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出現在北緯25°~35°亞熱帶的大陸東岸,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類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于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無明顯干季。3.【答案】B【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房屋墻體厚實,室內有壁爐或火炕,說明所處的區域非常寒冷,窗小或有雙層,防止寒冷氣流進入,說明所處區域非常寒冷,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4.【答案】D【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圖示意格陵蘭島的冰原面積在縮小。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故答案為:D【點評】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現象。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會使全球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因此每個人都應具備環保意識,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5.【答案】B【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致使全球氣候變暖的人為影響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人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通過燃燒化石燃料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近年來,主要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引起溫室效應增強,使全球氣候變暖;另一面,砍伐森林,耕地減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間接改變了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也可使氣候變暖。故答案為:B。【點評】全球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為此人類應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進而減少煤、石油、天然氣的使用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能、氫能等;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6.【答案】D【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西亞主要為熱沙漠氣候,降水稀少,不應去推銷雨衣,故A錯誤;東南亞屬于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氣候,多降雨,屋頂為尖頂,故B錯誤;巴西屬于熱帶氣候類型,終年炎熱,故C錯誤;冬天寒冷,人們喜歡吃火鍋,故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氣候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首先氣候對人類活動有一定影響,不同地區氣候不一樣,人類生產生活活動也表現出極大的差異。而人類活動也可以反過來影響氣候狀況,如不合理活動造成的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等。身為地球家族的成員,我們要時刻保護好周邊的環境,做到可持續發展,順應自然發展規律。7.【答案】D【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洋流因素及人類活動等.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故答案為:C.【點評】人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大氣中的四季嬗變、風霜雨雪都對人體產生各種影響,以至人類的衣食住行都與氣候息息相關。同時人類活動也會影響氣候的變化,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會破壞氣候的自然規律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破壞性天氣和氣候。8.【答案】C【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羊和旱獺主要分布于溫帶草原地區,對應的氣候類型是溫帶草原氣候。其他對應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黃羊棲息于半沙漠地區的草原地帶,性喜群棲,一般隨著牧草的生長情況而遷徙。黃羊,即b蒙古原羚,偶蹄目牛科原羚屬,分布區主要屬溫帶草原氣候。旱獺,也叫土拔鼠,屬于嚙齒目松鼠科旱獺屬,全世界共有11種,中國有3種。分布與全北界(即古北界和新北界)。屬溫帶草原、溫帶大陸、溫帶落葉林、溫帶沙漠、高山氣候等氣候類型。9.【答案】B【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 傳統聚落的建筑風格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自然環境的烙印。據右圖中的民居特色推斷, 當地的自然環境是炎熱多雨的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高腳屋就是氣候濕潤、雨量充沛的亞熱帶地區一種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一般的高腳屋不是多層樓房,只是分上、下兩層。最初,高腳屋用竹子蓋建,后來逐漸發展為以木材為主。屋的上層住人,下層無墻,只有數根木樁,用于放置家具和其他物品。10.【答案】B【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這里的氣候非常寒冷,平原上有很多的沼澤地,河流眾多,還有大面積的耐寒的針葉林,這是我國的東北地區北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此環境。長江三角洲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植被是常綠闊葉林;內蒙古高原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植被是草原;南極洲氣候寒冷,是一片冰雪高原。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俄羅斯的自然地理環境。11.【答案】C【知識點】世界自然景觀的類型及分布【解析】【分析】北美地形分為三大縱列帶,西部是高山,中部是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高原和山地。故答案為:C。【點評】北美洲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相分,東面隔丹麥海峽與歐洲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大部分面積都為發達國家,經濟發達。地形明顯分三部分,東部山地和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北美洲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復雜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為主。12.【答案】C【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世界陸地最低點是死海,該湖泊也是世界上含鹽度很高的湖泊。故答案為:C。【點評】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亞洲與歐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為界,亞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峽為界。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地區,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亞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低點死海。13.【答案】A【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故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世界最大的高原,屬于基礎知識,牢記即可。但學生很容易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混淆。14.【答案】B【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世界最長的山脈是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長度約9000千米,是由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擠壓形成的。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世界最長的山脈,屬于記憶類知識點,比較簡單。做好本題需要平時學習中要做有心人,多積累。15.【答案】A【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故A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是我國第二大高原;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形成了“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16.【答案】D【知識點】自然景觀【解析】【分析】非洲中部被赤道穿過中部地區,絕大部分位于熱帶,有“熱帶大陸”之稱,氣候類型呈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的特點,其中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非洲的熱帶稀樹草原氣候區從北、東、南三面圍著熱帶雨林氣候區,在各大洲同類氣候區中,其分布面積最廣,在草原上,能看到羚羊在奔跑,鴕鳥在散步,大象在戲水,長頸鹿伸著長長的脖子在吃樹梢上的嫩枝嫩葉,地面上還有成群的斑馬和兇猛的獅子…。故答案為:D。【點評】非洲大陸棲息著許多其他大陸所沒有的奇特動物,一向被稱為“天然動物園”。尤其是東非高原有遼闊的熱帶草原,是非洲野生動物的集聚地區。東非許多國家為了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都在動物集聚區建立了天然野生動物園或野生動物保護區。坦桑尼亞最大天然動物園是北部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最為集中。17.【答案】A【知識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據圖分析,①是位于非洲大陸的剛果盆地,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分布區;②是南亞與中國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該山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是高山高原氣候;③是南美的安第斯山脈,氣候復雜多樣,垂直地帶性顯著。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非洲的降水地區分布很不均衡,赤道附近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年降水量非常豐富,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北回歸線兩側大多干旱少雨,形成熱帶沙漠氣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區面積最大的一個洲。讀圖可知,①是剛果盆地,所以非洲大陸的熱帶雨林分布在該地區。18.【答案】B【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氣候考點的理解。1位于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多雨。因此,A錯誤。3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因此,C錯誤。4是熱帶草原氣候,沒有冬季。因此,D錯誤。2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這種氣候適合普通、柑橘的種植。因此,B正確。【點評】要求學生理解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及其特點。19.【答案】C【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中國季風氣候區面積廣大。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以東一線為界,把中國劃分為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在季風區內,冬、夏風向有規律地更替。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冬季勁吹來自亞洲大陸內部的偏北風。這種冬夏相反的盛行風向變化,在相當程度上帶來了明顯的氣候季節變化。故答案為:C。【點評】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既有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也有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因非季風區不受夏季風影響,所以西北內陸受季風影響不明顯,降雨較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氣候干旱。20.【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凍土廣布,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雪山連綿,冰川廣布,A正確;內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戈壁廣布,B錯誤;云貴高原位于南方受降水和石灰巖的影響,地形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C錯誤;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流水侵蝕嚴重,千溝萬壑,D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該題主要考查中國主要地形區的自然地理特征,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一望無際;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水土流失十分嚴重;云貴高原氣候四季如春,自然環境良好;內蒙古高原草原廣布,是我國主要的畜牧業產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雪山連綿。21.【答案】A【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我國地形類型中山地所占的面積最廣,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33%。故答案為:A。【點評】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山區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的總稱。我國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3,平原面積僅占10%多一點。除此以外,還有廣闊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種類齊全,地質構造復雜。22.【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我國高原,山地面積廣大,其中“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廣布”所描述的地形區是云貴高原。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地貌特征,難度不大,是??嫉幕A考點,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我國主要地形區的位置及地貌特征。23.【答案】D【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貴州位于季風區,喀斯特地貌典型,不少地方山高坡陡,土層瘠薄,加之人口眾多,過度開墾,使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災害嚴重,主要位于云貴高原上。故答案為:D。【點評】云貴高原屬亞熱帶濕潤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差別顯著。該區石灰巖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和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峽谷、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24.【答案】D【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飛船一般選擇地形開闊、云量少、晴天多、人口稀疏的地點。A.成都平原陰雨天多、人口稠密,A不符合題意;B.長江中下游平原陰雨天多、人口稠密,B不符合題意;C.華北平原人口稠密,B符合題意;D.內蒙古高原地形開闊、云量少、晴天多、人口稀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內蒙古高原位于我國北部邊疆,開闊坦蕩,地面起伏和緩,是我國地勢最平坦的高原;華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瀕臨渤海和黃海,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三大河流的泥沙沖積而成,也稱黃淮海平原。黃河是塑造華平原的主力。長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東抵海濱,主要由長江及其支流的泥沙沖積而成,東西延伸呈狹長形,河汊縱橫交織,湖蕩星羅棋布,有“水鄉”之稱。千百年來,人們不斷地墾田耕地、開溝挖渠,使這里河渠如網,水田成片,成為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25.【答案】D【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根據中國地形圖可知,被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環繞,面向渤海的地形區是東北平原。故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東北平原西北、東三面分別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所環繞,南臨渤海,包括黑、吉、遼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各一部分。由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遼河平原和東北部的三江平原三部分組成,平原中部有一條稍隆起的分水嶺高地。東北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勢坦蕩,沃野千里。平原上有些低地常年積水,成為沼澤地。26.【答案】(1)葉尼塞河是自南向北。湄公河是自西北向東南。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水往低處流);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分布等。(2)地形(3)A地:畜牧業;B地:種植業(4)氣候、河流(流向)、農業生產。【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世界主要河流與湖泊名稱與特點;河流與湖泊對人類累生產、生活的影響【解析】【分析】(1)、結合亞洲地形圖可知,葉尼塞河是自南向北。湄公河是自西北向東南。地勢的高低決定了河流的流向(水往低處流);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分布等。(2)、從亞洲的氣候圖可知,A地是高原山地氣候,B地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寫出導致這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A地適宜發展的農業是畜牧業;B地:種植業。(4)、地形影響地理環境其他各要素。綜上分析,在結構圖中①、②、③處補充適當內容是氣候、河流(流向)、農業生產。【點評】地形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地形對氣溫的影響:地勢低的地方氣溫比較高,地勢高的地方氣溫比較低;高大山地面迎冷空氣的一側,冬季氣溫很低,杯子冷空氣一側比較溫暖。(2)地形對降水的影響:高大山地面迎暖濕空氣的一側,降水比較豐富,背風一側降水較少。例如臺灣山脈東側的降水明顯比西側多。(3)地形對光照的影響:山地面迎暖濕空氣的一側,陰雨天氣多,光照不足。背風一側降水比較少,光照比較充足。高大山地或高原的頂部,空氣稀薄,光照充足。例如我國的青藏高原上氣溫低,熱量不足,但是光照充足。高大山地的陽坡光照充足,陰坡光照不足。(4)地形對植物分布的影響:緯度相同的情況下,海拔低的地方熱量充足,可以試著喜溫植物。高海拔地區熱量不足,只能生長耐低溫的植物。由山麓到山頂,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帶。(5)地形影響氣壓:高海拔地區氣壓低,空氣稀薄。低海拔地區氣壓高,地勢引起的氣壓差異,會形成熱力環流,影響當地氣候。27.【答案】(1)C是大興安嶺;D是雪峰山(2)A是珠穆朗瑪峰;B是塔里木盆地;F是長江中下游平原(3)E處降水少的原因是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幾乎不受夏季風的影響;G地夏季氣溫低的原因是海拔高(4)①處適合建水電站;②處適合發展內河航運【知識點】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1)我國地勢是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其中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自北向南分別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圖中C是大興安嶺,D是雪峰山。(2)由圖可知,圖中A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B是我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F是南方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3)由圖可知,E處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由于該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難以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稀少、氣候干旱;G地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氣稀薄,夏季氣溫低。(4)圖中①地是位于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適合修建水電站;而②處地勢平坦,水流平緩,航運價值高,適合發展內河航運。【點評】(1)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為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二、三級階梯的分界。(2)第一級階梯主要是青藏高原;第二級階梯以高原、盆地地形為主,主要包括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云貴高原等地形區;第三級階梯以平原、丘陵為主,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東南丘陵等地形區。(3) 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勢、緯度、海陸位置、洋流及人類活動等。具體表現為:隨緯度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沿海地區溫差小,內陸地區溫差大;暖流流經地區氣溫高,降水多,寒流流經地區氣溫低,降水少;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4)長江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被稱為我國“第一大河”,其上游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資源豐富,被稱為“水能寶庫”,中游河道特別彎曲,被稱為“九曲回腸”,下游江闊水深,被譽為“黃金水道”。28.【答案】(1)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或西北——東南);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小(或5—10月水量大,11月—次年4月水量?。?;南海(2)自然條件:該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南部地區平原多,土壤肥沃;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3)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有利于南南合作;符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有利于區域經濟優勢互補;有利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解析】【分析】(1)湄公河,發源于中國唐古拉山的東北坡,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后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褰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根據圖9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可知,該地的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雨季主要是5-10月, 河流徑流量大,旱季主要是11月--4月,徑流量小。(2)自然條件:該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南部地區平原多,土壤肥沃;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3)根據材料三,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2主題;有利于南南合作;符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有利于區域經濟優勢互補;有利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故答案為:(1)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或西北——東南);雨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小(或5—10月水量大,11月—次年4月水量?。荒虾?。(2)自然條件:該地區地勢北高南低,南部地區平原多,土壤肥沃;氣候:地處熱帶,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農業生產以種植水稻為主。(3)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有利于南南合作;符合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有利于區域經濟優勢互補;有利于環境保護資源利用,有利于可持續發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湄公河的相關知識。東南亞地區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亞洲與大洋洲的十字路口.上,地理位置+分優越;流域內熱帶經濟作物豐富,物種豐富;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如熱帶季雨林,民族風俗等.湄公河是一條國際性河流 ,流經多個國家,航運價值高;上游地區,山高谷深,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 湄公河( 中國境內段稱瀾滄江)是亞洲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水能開發需要協調上中下游之間的關系,所以開發水能資源應該本著互惠原則,全流域各國積極合作,統籌兼顧, 共同開發;既要開發水能,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29.【答案】(1)歐;直布羅陀(2)大西;非(3)太平;溫帶海洋性(4)巴西;北美;英語;巴拿馬【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解析】【分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利坎特和里斯本都位于歐洲。 賽道①從阿利坎特出發穿過著名的直布羅陀海峽到達里斯本。(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賽道②經過的大洋A是大西洋,終點到達非洲南端城市開普敦。(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賽道③、④兩段跨越的大洋8是太平洋,途經的墨爾本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賽道⑦從 巴西的伊塔雅伊出發,終點是北美洲東部城市紐波特, 東風隊如果在紐波特靠岸補給最適合交流的語言是英語。 該賽段連接的兩個洲的分界線是著名的巴拿馬運河。【點評】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積大?。禾窖蟆⒋笪餮蟆⒂《妊蟆⒈北螅嗟朗堑厍蛏献铋L的緯線,該緯線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是大陸部位。30.【答案】(1)A(2)山谷(3)900~1000(4)分布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運輸便利、地形平坦(5)西北;1;右下方山峰【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比例尺;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溶洞口下坡約200米處,符合的有A。B在溶洞口下坡的100米處,C和溶洞口位于同一條等高線。D在溶洞口的上坡處。(2)等高線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的是山谷。(3)根據圖示信息,此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100米,最接近山峰的等高線是900米,因此山峰的海拔高度在900-1000米之間。(4)根據地圖的圖例和注記,可以得知居民點主要集中在沿河地帶,地勢平坦,河流能提供充足的水源,交通便利。(5)本圖采用的是一般定向法,可以判定上方山峰位于居民點的西北方向。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可以計算出實地水平距離。建視野遼闊的瞭望臺,那么應該選擇制高點,沒有遮擋物的山峰。故答案為:(1)A(2)山谷(3)900-1000(4)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勢平坦(4)西北、1、右下方山峰【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運用相關知識,屬于運用類型題目。難度不大,學生能掌握基本的判定方法即可解題。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4 地形多樣、氣象萬千(學生版).docx 七年級上學期人文地理期末復習專題:04 地形多樣、氣象萬千(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