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精品教學示范課(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學案+反思+單元分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精品教學示范課(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學案+反思+單元分析)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小結與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共有六篇課文,第9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課《燦爛的宋元文化》。課文概述了民族政權并立時代的情況,反映了民族之間的矛盾;分析了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列舉了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會風貌,介紹元朝大一統的出現及民族大融合的發展情況;最后介紹了宋元時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但教材沒有說明宋代的積貧積弱,沒有把解決這一問題的改革活動呈現出來,也沒有把宋代的積貧積弱與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高度發展有機地融合。
學情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歷史教學要客觀地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要求克服專業化和成人化傾向,提倡使用平等對話式和啟發式的語言表述方式,避免說教式和灌輸式的語言表達方式。在本單元教學過程中,我們基于自己對宋史的認識,補充教材,強調了宋代的立國艱難、和約多簽、“三冗”問題及由此而致的“積貧積弱”,將自己成人化和個人化的觀點和對宋代歷史的片面認識,說教式地灌輸給了學生。這和單元內容中呈現出的宋朝的發達似乎對立起來。學生們對“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及“怎樣總結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宋朝”等問題深感不解。
教學設想:有了學生疑問,如何讓學生正確、全面地了解宋朝并認同宋朝,進而培養他們的歷史意識?如何在平等的氣氛中,啟發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如何開展以討論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學會探究問題、與別人合作?為此,特設計小結。
學生:了解和閱讀有關宋代人物的故事。如范仲淹、王安石、楊家將、包拯、水滸人物、岳飛、文天祥等,從他們身上體會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查閱相關史書。
教師:查閱有關資料。主要有白壽彝新版的《中國通史》、柏楊的《中國人史綱》、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相關章節,李華瑞《建國以來的宋史研究》《宋史研究的新視點》、王曾瑜《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李裕民《宋代“積貧積弱”說商榷》、鄧小南《近年來宋史研究的新進展》等宋史研究論文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
教學目標:1.通過學生自己收集的資料,構建論據,獨立思考,對宋代歷史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做出自己解釋。
2.嘗試課堂討論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在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大歷史觀的視野下,把宋代的民族政權并立、積貧積弱,與宋朝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巨大成就統一起來,指導學生用現代視角分析歷史,用歷史眼光觀照現實,力求全面客觀的認識宋朝形成對宋代社會認同感。
教學方法:討論法
課后反思:
一、通過本小結課的處理,學生用“閱讀----體會----討論----總結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的模式,全面了解了宋朝。整個學習過程,讓我和學生形成全面認識歷史事物的意識,也提醒我今后教學要有全面意識,不能以偏蓋全,要慎之又慎,不能按自己的觀點進行灌輸。今后教學類似內容時,將會組織得更好。
二、歷史教師要有扎實的史學功底,要不斷通過閱讀、網絡等各種形式,更新、重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要廣泛涉獵不同體例、不同版本、不同風格的通史、斷代史、專題史等史學著作,改變自身視野的狹隘和單一,要有大歷史觀,這樣才可能讓學生了解到的歷史更接近于“歷史的真實” 。歷史教師還應在自身知識體系不斷更新和對教材精心處理的基礎上,并把對歷史不同的解喻呈現給學生,培養學生在全面視野和現代意識下認識歷史、分析歷史的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三、新課程、新教材給學習者和施教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教師應該根據學術研究的成果和學生實際,開發課程資源,精心處理教材結構,把歷史全面、生動地呈現給學生。這種處理可以針對一課、一個單元,也可以在不同章節、甚至是幾冊教材中進行。如本課中有關經濟重心南移的內容,就分散在七年級上、下兩冊之中,在適當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利用期刊、圖書館、電子數據庫等資源,了解學術研究的成果,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引用。
四、教學過程中,學術成果、教材、學生等諸多因素匯聚于教師這一個點位上,通過教師的精心處理,教材借鑒了學術成果,趨于完善,學術成果被應用和傳播;學生通過教師和教材,了解了更全面的歷史,積淀著自己知識和素養。這樣,學術、教材又在教師這個點位上發散出去,最終進入學生的視角,實現了與學習者融合,歷史教學變得“有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樞紐作用,是聯通學術、教材和學生的橋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講授過程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也提高了,氣氛活躍,使課堂效果煥然一新。設問激疑,引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能運用發展性教學評價來評價學生、幫助學生,使學生個性得以培養,還能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教學過程,大大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大膽放手,充當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是參與者、發展者,師生平等,使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實現教學相長。值得提出的是,課前搜集、整理資料需要老師作出認真的指導、引導;學生討論、辯論需要做好充分準備,需要有效的組織、時間的控制。否則,本課在課堂中開放與高效可能難兩不誤,會導致有限的課堂時間和教學內容發生矛盾。另外,其中有些[小結]可放手由學生來進行。當然,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我一定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有更大的進步。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學設計
備課組 歷史 授課人 李鈺萍 主備人 李鈺萍
課 題 第12課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課 時 一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大都的繁榮、頻繁的中外往來、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發展等基本史實。2、過程與方法:嘗試學生通過體驗歷史的認識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 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3、情感態度和價值感: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高尚的氣節。4、隱性知識的挖掘: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幾次高潮
教學重點 內容 “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解決方法 1.總括法。2、問題探究法。3.圖片示意法。
教學難點 內容 行省制度
解決方法 1、引導評價法。2、史料分析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欣賞蒙古草原圖片,談感受,回答問題:此組圖片反映的是哪個民族的生活情景?(由此導入,打出課題) 二、讀史設疑,讀書釋疑(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蒙古秘史》中有這樣一首詩歌:“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戰。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①12世紀時,蒙古人民過著怎樣的生活?②假如你是當時的一位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③由誰來實現人們的這一愿望呢?他被尊稱為什么 他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 2、欣賞毛澤東的《沁園春 . 雪》:“惜 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引導學生客觀評價歷史上幾個重要皇帝,總結出成吉思汗最大的歷史功績。(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通過觀察地圖,了解元朝統一全國的過程2、南宋滅亡后,抗戰派的大臣文天祥繼續抗元。小組討論如何元朝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趨,而文天祥組織了抗元斗爭,卻又受到后人的敬佩,這是為什么?過渡: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很有建樹,那么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中外交往的情況如何? (三)元朝的政治、經濟和民族關系的發展 1、農業:水陸交通運輸:元朝的運河與隋朝的運河相對比 2、商業:中外交往:馬可波羅來華,用多媒體圖片加強記憶 過渡:元朝疆域空前遼闊,是當時亞洲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元朝是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管轄 和統治的?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主要內容有那些?行省制度和我們今天的行政機構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由學生進行討論,得出結論。仔細閱讀《元朝疆域圖》指出今天哪些行省的名稱元朝時已經確定。行省從此成為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保留至今。管理藏族事務的宣政院和澎湖巡檢司管轄的臺灣。引導學生聯系當前西藏和臺灣問題的現狀。 過渡:由于元朝的大統一,促進了民族關系的發展,使我國的民族融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4、元朝的民族融合 閱讀材料:“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思考:這則材料反映了什么問題?民族融合的表現:①漢人開發邊疆。②邊疆各族內遷。③契丹、女真等族漢化。④回族開始形成。5、引導學生回憶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時期以及民族融合的方式三、課堂小結:利用板書進行小結四、課堂練習 五、布置作業:學習輔導選擇題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歷史地圖冊、歷史練習冊
作業設計 基礎題 書本P70練一練
選做題 新課程《學習輔導》P25第12課第1-9小題
思考題 我國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回族形成于哪個朝代?怎樣形成的?
板書設計 社會經濟發展蒙古的興起—→ 統一蒙古—→統一全國—→民族融合 行省制度
《初中歷史隱性知識的開發與利用》課題組成員意見 列舉具體的歷史史實證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國領土,引導學生認識任何分裂祖國的行為都是可恥的,作為中國人一定要自覺維護祖國領土的完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 學案
一、學習目標
掌握蒙古族的興起、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大都的繁榮、頻繁的中外往來、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發展等基本史實。
二、小組合作學習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蒙古秘史》中有這樣一首詩歌:“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戰。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br/>①12世紀時,蒙古人民過著怎樣的生活?
②假如你是當時的一位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③由誰來實現人們的這一愿望呢?他被尊稱為什么 他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
2、你覺得成吉思汗是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學到什么精神?
3、元朝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但文天祥組織了抗元斗爭,并且受到后人的敬佩,這兩者矛盾嗎?為什么?
4、為了解決大都的糧食供應問題,元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5、元朝民族融合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6、什么是行省制度,實行行省制度有什么意義?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12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課堂實錄
老師:各位同學,我們上一節課分別學習了契丹族、黨項族和女真族。那么他們分別建立了什么政權呢?
學生:分別是遼、西夏和金。
老師:那么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外一個少數民族,它建立的政權是什么呢?
學生:元朝。
老師:提到蒙古族,你們會聯想到什么?請同學們先欣賞一組圖片。
學生:欣賞圖片。
老師:對這個少數民族,你們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草原、牛羊、蒙古包……
老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12課,共同來了解蒙古族的興起和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大一統的政權——元朝。
老師:首先進入我們本課的第一個環節:請同學們先閱讀一段材料,它出自于蒙古史詩里面的一首詩:沒有……
老師:十二世紀的時候,蒙古人民過得是一種怎樣的生活?
學生:混戰
老師:好!第二個問題,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學生:我希望蒙古草原沒有戰亂,個個生活安居樂業。
老師:還有其他的嗎?
學生:國家統一,農民安安穩穩地過生活。
老師:那么到底這個愿望,是由誰幫助人民實現的呢?
學生:鐵木真
老師:那么鐵木真被后人尊稱為什么?
學生:成吉思汗
老師:那成吉思汗最大的歷史貢獻是什么呢?
學生:統一蒙古,建立蒙古國。
老師:時間是什么時候?
學生:公元1206年。
老師:那么,建立了蒙古國有什么意義呢?
學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給人民創造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
老師:那你們舉得成吉思汗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通過他的一些言論來了解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同學們讀一遍上面的材料。
學生:(朗讀材料)
老師:通過以上材料,你認為成吉思汗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學生1:很勇敢
學生2:很有耐心
學生3:堅強,善于帶兵的人。
老師:這些品質在我們身上是不是應該有?我們把這些精神用在學習上,我們也會向成吉思汗一樣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老師:偉人毛澤東更是在他的著名詩篇《沁園春、雪》中給予了成吉思汗高度的評價,稱他為 “一代天驕“。請同學們齊讀感受一樣這首詩。
學生:朗讀《沁園春、雪》。
老師:成吉思汗發動了大規模的擴張戰爭,西夏、維吾爾先后臣服于他,他的子孫的擴張一直到達歐洲的多瑙河流域。但是,很可惜,在蒙古軍滅西夏之前成吉思汗就病逝了,那統一的大業由誰了繼承呢?
學生:忽必烈
老師:請同學們看書67頁,然后找出忽必烈統一全國的過程。
學生:自由讀書
投影:顯示《元朝建立和統一全國》的線索圖
學生:自由讀書后回答
老師:現在老師把你所說的內容梳理歸納如下:1206年蒙古國建立-----滅西夏、金-----忽必烈繼承汗位----于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最后滅掉南宋。
引導學生畫簡圖。
思考:中國封建社會有幾次結束大分 裂之后的大統一局面?
學生:秦、西晉、隋、元。
老師:不錯,總共4次,這些史實闡明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時也說明了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統一一直是主旋律。
老師:1276年在元軍大舉進攻南宋的時候,南宋軍民浴血奮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文天祥拒降”的故事。請同學朗讀《過零丁洋》。
學生:朗讀《過零丁洋》。
老師:文天祥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具有崇高民族氣節的人,面對文天祥你有什么話要對他說,我們可以結合他的詩詞來談談你對他的看法。
投影:文天祥畫像
老師:文天祥是不是民族英雄?為什么?
學生:不是,因為不是抵御外來侵略。
老師:他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
學生1:“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學習”
學生2:“被囚獄中寧死不降,了不起!”
學生3:“國家雖然滅亡了,可是還有活著的百姓啊,文天祥只要活著就還可以為原來南宋的百姓做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什么選擇死?”
老師::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愛國方式。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氣節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愛祖國不是一句空談的口號,它包括愛我們這個民族,愛同胞、愛語言、文化、山川、河流、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希望同學們把對祖國的熱愛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轉化為做身邊小事中去。例如:熱愛學習;關心集體;助人為樂;團結同學;尊老愛幼等。
老師: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元朝于1276年實現了統一。
投影:顯示《元疆域圖》
老師:元朝的疆域比我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遼闊,是當時一個強大的封建國家,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怎樣進行有效管轄呢?先回想歷史上有哪些分裂時期。
學生1:“制定有效措施”
學生2:“用軍隊統治”
學生3:“制定法律”
老師:我們看看元朝的統治者是如何進行有效管轄的,請同學們看書,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出來。
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學生:“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族圈占農田做牧場,還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開鑿新運河,還開辟了規模空前的海運”
老師:設疑對比隋朝和元朝運河的不同。
學生:“縮減了航道,節省了費用”
老師:除了以上措施,元世祖為對全國實行有效地統治,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這就是延續至今的省級行政制度。
投影:顯示《元疆域圖》
老師:同學們能不能在圖中找出臺灣、西藏的位置,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到臺灣和西藏是什么時候?
學生1:指圖“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到臺灣是在三國時,孫權派萬人船隊抵達夷州,夷州就是今天的臺灣”
學生2:“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到西藏是在唐朝時,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唐與吐蕃合同為一家”
學生3:“那時候關系很好”
學生4:“一家人”
老師:你如何看待臺灣,西藏問題
學生1:“臺獨分子想分裂祖國”
學生2:“他們很早就是祖國的一部分,元朝時,西藏就是宣政院轄地,臺灣是琉球行省?!?br/>學生3:“想不認祖宗了嗎?”
老師::我們從史書中可知:臺灣和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圖分裂祖國的行為都是可恥的。不會得逞的。
行省制度,進一步鞏固了元朝的疆域,尤其將西藏和臺灣正式納入中央管轄之下,加強了內地和邊疆各族的聯系,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疆域,我們今天的省級行政區劃與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一脈相承的,可見影響深遠。
由于采取這些措施,使得元朝國力強大,元大都成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為文明世界的商業大都市,有人曾做過這樣的描述:這個地方遍地黃金,滿地香料,皇宮的屋頂上的瓦紅黃綠藍各種顏色,想水晶一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是誰的描述?意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在他的《馬克波羅行記》中就描述了元大都的繁榮景象。由此激發了西方人對東方的向往,歐洲掀起了到東方尋求財富的熱潮,成為新航路開辟的因素之一。
老師:經濟的繁榮,政治的穩定使這一時期的民族關系逐漸融洽,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老師:這些有利于各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從而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老師:看材料:“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提問學生這段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民族融合)。
讓學生在課本中找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具體表現和作用。
學生:回答。
老師::( 1、漢人開發邊疆。 2、邊疆各族內遷。 3、契丹、女真等族漢化。4、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民族融合得到加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學生經過討論,自然會得出:國家的統一是元朝民族融合得到加強的根本原因。國家統一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這樣的結論。
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白:只有國家統一,才能經濟發展,文化昌盛,民族繁榮,以達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老師:最后,讓我們重溫這個勤勞質樸的民族在700多年前所創造的輝煌歷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結束了蒙古草原的混戰局面,元朝統一全國,疆域空前遼闊,經濟繼續發展,行省制度將各民族統一在一個中央政權管轄之下,民族融合發展,加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45張PPT)
他們屬于哪個少數民族?你對這個民族還有哪些了解?
七年級(下) 第12課
《蒙古秘史》中有這樣一首詩歌:“沒有逃避地方,只有沖鋒打戰。沒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殺伐?!?br/>①12世紀時,蒙古人民過著怎樣的生活?
②假如你是當時的一位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③由誰來實現人們的這一愿望呢?他被尊稱為什么 他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
功績:
1、統一了蒙古
2、1206年,建立蒙古國。
作用:
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發動大規模擴張戰爭,西夏、畏兀爾先后臣服。成吉思思汗和他的子孫們的擴張戰爭一直打到歐洲多瑙河流域。
古代蒙古騎兵
內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1227年蒙古軍隊滅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
2、“打仗時,我若是率眾脫逃,你們可以砍斷我的雙腿;戰勝時,我若是把戰利品揣進私囊,你們可以斬斷我的手指。”
3、“拼殺沖鋒的時候,要像雄鷹一樣;在明亮的白晝要像雄狼一樣深沉細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烏鴉一樣有堅強的忍耐力。 ”
1、“不要想有人保護你,只有學會靠自己的力量活下來!”
——成吉思汗
我們可以從成吉思汗身上學到什么?
獨立、勇敢、堅強、耐心、機敏……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元朝統一全國
蒙古(元)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大都

蒙古族是如何統一全國的?
滅西夏,金,大理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國號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攻占臨安,南宋滅亡。元朝于1279年統一全國。
思考:
元朝的統一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趨,而文天祥組織了抗元斗爭,卻又受到后人的敬佩,這是為什么?
文天祥(1236-1283年)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國封建社會有幾次結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統一局面?

西晉


(春秋戰國)
(三國)
(南北朝)
(遼宋西夏金)
二、元朝的統治
1、 經濟
為了解決大都的糧食供應問題,元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元朝的運河
隋朝大運河
會通河
通惠河
大都
杭州
余杭
涿郡
洛陽
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時在中國呆過多年。他的《馬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
2、 對外交往
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
元大都的描繪:
“百物輸入之眾,有如川流之不息,僅絲一項,每日入城者計有千車”,“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之比?!?br/>到處是金銀財寶,遍地是綢緞,非常富饒。
3、行省制度的設立
目的:
作用:
加強了對全國各地的管轄,密切了內地和邊疆的聯系,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后世影響深遠
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
中央 中書省
宣政院(管轄西藏)
內容: 行中書省
地方 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臺灣)
元朝疆域
中書省
大都
遼陽行省
甘 肅 行 省
嶺 北 行 省
(北至北海)
宣政院轄地
云南行省
湖廣行省
四川行省
陜西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江浙行省
江西行省
“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
元朝的統一促進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①漢人開發邊疆。
②邊疆各族內遷。
③契丹、女真等族漢化。
④回族開始形成。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漢人
畏兀兒
蒙古人
民族融合的表現:
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時期:
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②五代、遼宋夏金時期
③元朝
民族融合的方式:
一、戰
二、和
①冊封少數民族首領:
⑤社會改革和國家統一:
④議和、訂盟:
③設置機構管理:
②和親:
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
元朝
澶淵之盟、宋金和議
西漢設西域都護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吐蕃
一、統一蒙古和建立元朝
1、鐵木真(成吉思汗)
統一蒙古,建立蒙古國
2、忽必烈(元世祖)
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滅亡南宋,統一全國
二、元朝的統治
1、經濟——開鑿元朝大運河
3、政治——行省制度
4、民族融合
課堂小結
2、對外交往——馬可波羅來華
課堂練習
1.成吉思汗的功績主要是(   )
A.滅亡西夏 B.統一蒙古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下列有關元朝民族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蒙古族長期處于分裂狀態,他們受契丹族的壓迫
B.元朝的統一局面,為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C.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D.元朝時,境內人口大規模流動,客觀上加強了民族融合


3.現在我國實行省、市、縣、鄉四級行政區劃設置,其中省級行政區劃始于( ) A.秦 B.隋 C.唐 D.元
4.元世祖開鑿兩段新運河的直接目的( ) A. 加強政治統治 B.灌溉大片良田 C.疏通水道以防洪灌溉 D.便利南糧北運
D
D
5.一位生活在元大都的商人 不可能經歷的是( )
A.從江南販運棉布 B.經運河到杭州瀏覽 C.受到錦衣衛盤查審訊 D.與回族人共進午餐
6.下列關于我國結束分裂割據,實現大統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確的一組為( )
A.隋--西晉--秦--元 B.西晉--隋--元--秦
C.秦--隋--西晉--元 D.秦--西晉--隋--元
C
D
7.我國歷史上,西藏成為中央政府轄上的正式行政區,是在( ?。?br/>A.唐  B.元   C.明   D.清
8.元朝形成一個新的民族是( ?。?br/>A .蒙古族B. 畏兀爾 C. 回族 D .藏族


9.閱讀下列材料:
“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
請回答:
(1)這兩句詩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況?
(2)元朝還有哪些內容反映了相同的情況?
答:民族融合情況
答:元朝時,又有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遷入中國。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进贤县| 东乌| 咸宁市| 莫力| 观塘区| 巴青县| 铜鼓县| 武威市| 齐河县| 佛冈县| 井冈山市| 云阳县| 普宁市| 温州市| 砀山县| 静宁县| 南丰县| 德阳市| 获嘉县| 通辽市| 四川省| 喜德县| 新津县| 临城县| 乐都县| 宿州市| 清远市| 东兴市| 五寨县| 黎川县| 永平县| 喀喇| 恩施市| 克东县| 涞水县| 夹江县| 五河县| 孝昌县| 辽源市| 昭平县| 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