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關注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引發新的技術革命(教材P78~P79)1.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18世紀末,以蒸汽機為標志。(2)第二次:19世紀中葉,以電機的發明和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3)第三次:20世紀中后期以來,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 的應用為標志。2.調查:生物技術與生產生活的關系。(1)學生6人一組,確定調查方向。(2)可選地點:制藥廠、 、農科站、良種場、醫院、 、超市、農貿市場等。(3)調查整理,匯報交流。3.生物技術的應用:(1)發揮作用的領域: 、農業、 、醫藥等。(2)舉例。①工業:應用 生產酒、面包和轉基因食品。②醫藥:克隆動物及其 用于醫學研究、生產藥品。③環境保護:應用生物技術進行 、污水凈化。④其他:親子鑒定、 等。4.請寫出【情境思考】的答案。【生活中的生物學】 我國科學家把生長激素基因轉入鯉魚的受精卵內,該魚受精卵發育成特大的胖鯉魚。為什么要把生長激素基因轉入鯉魚的受精卵內 【微點思考】 目前對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尚存在爭議,為什么還要種植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呢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教材P80~P81)1.討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目的:說出 。(2)指導:學生4人一組,快速閱讀《轉基因技術的應用與安全性》,交流討論:“目前,對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尚存在爭議,為什么還要種植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呢 ”2.現代生物技術的影響:醫藥、農業、畜牧業及 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并產生了巨大的 。3.關注生物技術的安全:制定并逐步完善用于規范管理以確保 的法規。【圖解知識】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安全:(1)因為所轉入的基因都是功能已知的基因。(2)轉基因食品被食用多年,尚未發現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事例。2.不安全:(1)轉基因是將不同生物之間的基因進行重組,可能會產生新的變異,導致人體患病。(2)現已發現某些轉基因食品中的蛋白質能夠使某些人產生過敏反應。(3)可能是因為轉基因技術應用到科技與生活中的時間尚短,目前人們還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生物技術引發新的技術革命1.(2021·深圳質檢)實施基因工程的最終目的是 ( )A.定向提取生物體的DNA分子B.定向地對DNA分子進行人工剪切C.在生物體外對DNA分子進行改造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技術在工業、農業、環境保護和醫藥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B.利用生物技術可以促進化石能源的開發,但不能開發生物能源C.生物技術可以克隆生物體,但不能克隆生物的器官D.生物技術給人類的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對人類日常生活沒有影響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生物技術日新月異,下列哪項不是利用生物技術制作的產品 ( )A.轉基因番茄 B.磁懸浮列車C.克隆猴中中和華華 D.巨型鼠4.轉基因技術可以應用到 ( )A.環境保護 B.農業C.制藥 D.以上都是5.干擾素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因此,它是一種抗病毒的特效藥。但傳統的干擾素生產方法是從人血液的白細胞中提取,運用這種方法生產干擾素的缺點是獲得量少、成本高。1980年到1982年,科學家將人的干擾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及酵母菌細胞內獲得了干擾素,降低了成本并實現了工廠化生產。這種生產干擾素的方法運用的生物技術是 ( )A.克隆技術 B.轉基因技術C.仿生技術 D.組織培養技術生物技術的安全性6.對轉基因食品及其他產品,人們應保持的正確態度是 ( )A.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予以足夠重視B.轉基因食品是安全有益的食品,不需要做任何檢測,可以放心食用C.凡是轉基因食品都應堅決拒絕D.放慢轉基因產品的研究速度,只生產別國已研發過的轉基因產品7.(2021·濟源質檢)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轉基因技術可以有目的地改變生物性狀B.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待關注和解決C.克隆羊多莉的性狀與代孕母羊最相似D.克隆技術引起的倫理之爭還未解決8.(2020·龍東學業考)下列對現代生物技術引發的社會問題,敘述正確的是 ( )A.防范轉基因生物對環境具有的潛在威脅是必要的B.轉基因抗蟲棉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一定能使人致癌C.轉基因可以給人類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可以暫時不考慮其他危險因素D.因為轉基因食品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我們應極力阻止轉基因技術的發展9.下列事例中,不能體現生物技術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產生的正面影響的是 ( )A.清理泄漏的油污,進行環境保護B.克隆動物及其器官用于醫學研究C.制造細菌武器用于促進軍事發展D.制造人干擾素,實現藥品商業化生產10.(2021·衡陽質檢)下列不是生物技術在生活中應用的是 ( )A.人工生產乙肝疫苗B.克隆組織、器官進行人體組織和器官的移植C.利用轉基因技術培養抗蟲番茄D.計算機網絡快速發展,提高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和廣度11.(生活鏈接題)轉基因食品是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其安全性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我國法律規定,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B.每種轉基因食品都應該進行安全性評價和監控C.我國對轉基因食品的進口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測D.目前尚未發現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證明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問題12.下列關于克隆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克隆就是不經過受精過程而獲得新個體的方法B.克隆帶來的好處很多,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克隆一切可以克隆的東西C.利用人體細胞克隆器官,可以減少人體器官移植中的排異反應D.克隆技術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3.作為一種常用的現代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當中。你的生活中有轉基因產品嗎 你了解轉基因產品的生產原理嗎 你對轉基因產品持什么態度 請閱讀下面的資料并回答問題。資料1:蘇云金芽孢桿菌是一種細菌,體內有“殺蟲蛋白”基因(簡稱“BT基因”)。將該基因轉入水稻中,可以生產出含有BT蛋白的大米,名為“BT大米”。BT蛋白能使食用它的昆蟲幼蟲死亡,但目前尚未發現BT蛋白對哺乳動物有明顯的毒害作用。資料2:一般來說,DNA和蛋白質徹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吸收,即使食用了“BT大米”,人體內也不會有BT基因和蛋白。然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存在未經消化的蛋白質被吸收進入人體的現象。(1)轉基因技術依據的科學原理是 。“BT大米”中被轉入的基因是來自 的基因。(2)“蛋白質徹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質”是指蛋白質被消化成 。“未經消化的蛋白質被吸收進入人體”是指進入了人體的 。(3)你對轉基因大米的推廣持怎樣的觀點 請根據題中的資料和你了解的信息,表明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并列舉一條事實支持你的觀點: 。 五顏六色的斑馬魚 斑馬魚是一種非常容易飼養的觀賞魚,它們原產于恒河流域,由于生命力強、繁殖快、再生能力強等特點,也被生物學家大量用于各種實驗。生物學家通過把一種熒光基因轉入斑馬魚體內,讓這些小魚變幻出了各種非常鮮艷的色彩,看上去好像染上了熒光一樣。我們在水族市場也能見到這種轉基因斑馬魚,通常有綠色、黃色和橘紅色等。用來給觀賞魚染色的熒光基因來源于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在熒光蛋白基因的作用下,它能夠合成熒光蛋白(GFP),這種蛋白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開動大腦思考:(1)不同顏色的斑馬魚的培育利用的是什么技術 (2)斑馬魚的培育過程說明了什么 PAGE第二節 關注生物技術生物技術引發新的技術革命(教材P78~P79)1.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18世紀末,以蒸汽機為標志。(2)第二次:19世紀中葉,以電機的發明和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3)第三次:20世紀中后期以來,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技術的應用為標志。2.調查:生物技術與生產生活的關系。(1)學生6人一組,確定調查方向。(2)可選地點:制藥廠、發酵廠、農科站、良種場、醫院、環保部門、超市、農貿市場等。(3)調查整理,匯報交流。3.生物技術的應用:(1)發揮作用的領域:工業、農業、環境保護、醫藥等。(2)舉例。①工業:應用生物技術生產酒、面包和轉基因食品。②醫藥:克隆動物及其器官用于醫學研究、生產藥品。③環境保護:應用生物技術進行油污清理、污水凈化。④其他:親子鑒定、刑偵破案等。4.請寫出【情境思考】的答案。提示:應用生物技術可以生產酒、面包和轉基因食品;克隆動物及其器官可用于醫學研究等領域。【生活中的生物學】 我國科學家把生長激素基因轉入鯉魚的受精卵內,該魚受精卵發育成特大的胖鯉魚。為什么要把生長激素基因轉入鯉魚的受精卵內 提示:鯉魚是受精卵經過分裂、生長和分化形成的,把生長激素基因轉入受精卵內可以使每個細胞都有轉入的基因。【微點思考】 目前對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尚存在爭議,為什么還要種植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呢 提示:①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產量高,可以解決人類日益增長的需求。②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對轉基因生物的管理法規,設有專門機構負責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③人們可以自由選擇是否食用轉基因食品。生物技術的安全性(教材P80~P81)1.討論: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目的:說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指導:學生4人一組,快速閱讀《轉基因技術的應用與安全性》,交流討論:“目前,對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尚存在爭議,為什么還要種植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呢 ”2.現代生物技術的影響:醫藥、農業、畜牧業及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3.關注生物技術的安全:制定并逐步完善用于規范管理以確保生物技術安全性的法規。【圖解知識】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安全:(1)因為所轉入的基因都是功能已知的基因。(2)轉基因食品被食用多年,尚未發現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事例。2.不安全:(1)轉基因是將不同生物之間的基因進行重組,可能會產生新的變異,導致人體患病。(2)現已發現某些轉基因食品中的蛋白質能夠使某些人產生過敏反應。(3)可能是因為轉基因技術應用到科技與生活中的時間尚短,目前人們還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生物技術引發新的技術革命1.(2021·深圳質檢)實施基因工程的最終目的是 ( D )A.定向提取生物體的DNA分子B.定向地對DNA分子進行人工剪切C.在生物體外對DNA分子進行改造D.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生物技術在工業、農業、環境保護和醫藥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B.利用生物技術可以促進化石能源的開發,但不能開發生物能源C.生物技術可以克隆生物體,但不能克隆生物的器官D.生物技術給人類的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但對人類日常生活沒有影響3.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生物技術日新月異,下列哪項不是利用生物技術制作的產品 ( B )A.轉基因番茄 B.磁懸浮列車C.克隆猴中中和華華 D.巨型鼠4.轉基因技術可以應用到 ( D )A.環境保護 B.農業C.制藥 D.以上都是5.干擾素幾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因此,它是一種抗病毒的特效藥。但傳統的干擾素生產方法是從人血液的白細胞中提取,運用這種方法生產干擾素的缺點是獲得量少、成本高。1980年到1982年,科學家將人的干擾素基因導入大腸桿菌及酵母菌細胞內獲得了干擾素,降低了成本并實現了工廠化生產。這種生產干擾素的方法運用的生物技術是 ( B )A.克隆技術 B.轉基因技術C.仿生技術 D.組織培養技術生物技術的安全性6.對轉基因食品及其他產品,人們應保持的正確態度是 ( A )A.對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予以足夠重視B.轉基因食品是安全有益的食品,不需要做任何檢測,可以放心食用C.凡是轉基因食品都應堅決拒絕D.放慢轉基因產品的研究速度,只生產別國已研發過的轉基因產品7.(2021·濟源質檢)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C )A.轉基因技術可以有目的地改變生物性狀B.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待關注和解決C.克隆羊多莉的性狀與代孕母羊最相似D.克隆技術引起的倫理之爭還未解決8.(2020·龍東學業考)下列對現代生物技術引發的社會問題,敘述正確的是 ( A )A.防范轉基因生物對環境具有的潛在威脅是必要的B.轉基因抗蟲棉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一定能使人致癌C.轉基因可以給人類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可以暫時不考慮其他危險因素D.因為轉基因食品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我們應極力阻止轉基因技術的發展9.下列事例中,不能體現生物技術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產生的正面影響的是 ( C )A.清理泄漏的油污,進行環境保護B.克隆動物及其器官用于醫學研究C.制造細菌武器用于促進軍事發展D.制造人干擾素,實現藥品商業化生產10.(2021·衡陽質檢)下列不是生物技術在生活中應用的是 ( D )A.人工生產乙肝疫苗B.克隆組織、器官進行人體組織和器官的移植C.利用轉基因技術培養抗蟲番茄D.計算機網絡快速發展,提高人們獲取信息的速度和廣度11.(生活鏈接題)轉基因食品是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其安全性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此說法不正確的是 ( D )A.我國法律規定,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B.每種轉基因食品都應該進行安全性評價和監控C.我國對轉基因食品的進口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測D.目前尚未發現任何科學證據可以證明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問題12.下列關于克隆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B )A.克隆就是不經過受精過程而獲得新個體的方法B.克隆帶來的好處很多,因此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克隆一切可以克隆的東西C.利用人體細胞克隆器官,可以減少人體器官移植中的排異反應D.克隆技術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3.作為一種常用的現代生物技術,轉基因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生產當中。你的生活中有轉基因產品嗎 你了解轉基因產品的生產原理嗎 你對轉基因產品持什么態度 請閱讀下面的資料并回答問題。資料1:蘇云金芽孢桿菌是一種細菌,體內有“殺蟲蛋白”基因(簡稱“BT基因”)。將該基因轉入水稻中,可以生產出含有BT蛋白的大米,名為“BT大米”。BT蛋白能使食用它的昆蟲幼蟲死亡,但目前尚未發現BT蛋白對哺乳動物有明顯的毒害作用。資料2:一般來說,DNA和蛋白質徹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吸收,即使食用了“BT大米”,人體內也不會有BT基因和蛋白。然而,近年來科學家發現,存在未經消化的蛋白質被吸收進入人體的現象。(1)轉基因技術依據的科學原理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BT大米”中被轉入的基因是來自蘇云金芽孢桿菌的基因。(2)“蛋白質徹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質”是指蛋白質被消化成氨基酸。“未經消化的蛋白質被吸收進入人體”是指進入了人體的循環系統。(3)你對轉基因大米的推廣持怎樣的觀點 請根據題中的資料和你了解的信息,表明你是支持還是反對,并列舉一條事實支持你的觀點: 支持的事實:BT蛋白能使食用它的昆蟲幼蟲死亡;轉基因食品中的蛋白質和基因被徹底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吸收;但目前尚未發現BT蛋白對哺乳動物有明顯的毒害作用。反對的事實:未經消化的蛋白質可被吸收進入人體;BT蛋白能使食用它的昆蟲幼蟲死亡(根據事實說出自己的觀點即可) 。 五顏六色的斑馬魚 斑馬魚是一種非常容易飼養的觀賞魚,它們原產于恒河流域,由于生命力強、繁殖快、再生能力強等特點,也被生物學家大量用于各種實驗。生物學家通過把一種熒光基因轉入斑馬魚體內,讓這些小魚變幻出了各種非常鮮艷的色彩,看上去好像染上了熒光一樣。我們在水族市場也能見到這種轉基因斑馬魚,通常有綠色、黃色和橘紅色等。用來給觀賞魚染色的熒光基因來源于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在熒光蛋白基因的作用下,它能夠合成熒光蛋白(GFP),這種蛋白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開動大腦思考:(1)不同顏色的斑馬魚的培育利用的是什么技術 提示:轉基因技術。(2)斑馬魚的培育過程說明了什么 提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教版生物 八年級下冊 第9單元 第二十四章 第二節 關注生物技術 學案(學生版).doc 蘇教版生物 八年級下冊 第9單元 第二十四章 第二節 關注生物技術 學案(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