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精粹】2022高考生物二輪學案熱點3 細胞的生命歷程(含減數分裂)【考綱要求】1.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Ⅱ)。2.細胞的無絲分裂(Ⅰ)。3.細胞的有絲分裂(Ⅱ)。4.細胞的減數分裂(Ⅱ)。5.動物配子的形成過程(Ⅱ)。6.動物的受精過程(Ⅱ)。7.細胞的分化(Ⅱ)。8.細胞的全能性(Ⅱ)。9.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Ⅱ)。10.癌細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要點一、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1.細胞周期中需要關注的知識點2.抓住關鍵點,快速判斷二倍體生物的細胞分裂方式(1)(2)(3)(4)“三看”染色體與核DNA數目變化速判細胞分裂方式3.細胞分裂與受精過程中核DNA和染色體變化曲線要點二、細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變1.細胞分化與全能性(1)細胞分化的機理和過程 合成(2)細胞分化的判斷標準①細胞水平同一來源的細胞是否形成 形態、功能 不同的組織細胞(且細胞器種類、數量也有差異)。 ②分子水平a.是否有特殊基因(奢侈基因)的表達。b.是否含有特殊(或特有)化學成分如血紅蛋白、抗體、胰島素等。(3)細胞全能性的判斷標準①起點——是否為“ 離體 ”的器官、組織或細胞。 ②終點——是否為“ 完整個體 ”。 2.細胞的衰老與凋亡(1)衰老細胞的特征(2)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比較a.從“方式”看b.從“機制”看c.從“結果”看3.細胞癌變 4.細胞生命歷程各過程中的遺傳物質變化(1)細胞分裂:遺傳物質復制后均分。(2)細胞分化、衰老、凋亡過程中,遺傳物質不發生變化。(3)細胞癌變過程中,遺傳物質發生變化。考點一 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典型例題】(2021·浙江·鎮海中學模擬預測)某二倍體高等動物(2n=4)基因型為AABb,其體內一個性原細胞(DNA被32P全部標記)在含31P培養液中先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再進行減數分裂過程中形成1個如圖所示細胞,其中①②分別代表染色體(不考慮染色體畸變)。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①和②分別含有A和a,一定是基因突變的結果B.該細胞中一定含5個32P標記的核DNA分子數C.圖中各染色體一定與細胞一極發出的紡錘絲相連D.形成該細胞的過程一定發生了基因重組【分析】減數分裂過程:(1)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2)減數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經常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分裂。(3)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詳解】A、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生堿基的替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A和a屬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體上,題干中給出該動物基因型為AABb,新出現的a一定是基因突變的結果,A正確;B、DNA全部被32P標記的含有4條染色體的性原細胞在含31P的培養液中先進行一次有絲分裂,產生新的性原細胞中,染色體上的DNA都是一條鏈含32P,一條鏈含31P,該性原細胞再進行減數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因為圖中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含32P的DNA有4條,基因突變不影響DNA的標記情況,B錯誤;C、該細胞正在進行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向細胞兩極移動,因此各染色體一定與細胞一極的紡錘絲相連,C正確;D、該細胞的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上面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所以該細胞的形成過程一定發生了基因重組,D正確。故選B。【點睛】點評本題查減數分裂、有絲分裂過程以及DNA半保留復制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判斷能力,屬于考綱中理解、應用層次的考查。【變式訓練】(2021·河南·鶴壁高中模擬預測)對性腺組織細胞進行熒光標記,等位基因M、m(常染色體上)都被標記為黃色,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下列有關推測合理的是A.若觀察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則在赤道板附近會出現4個黃色熒光點B.若觀察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則某條染色體上一定有2個黃色點C.若觀察處于四分體時期的細胞,則所有四分體都有4個黃色熒光點D.若觀察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細胞,則一定會出現含2個黃色熒光點的染色體【分析】DNA復制后基因數量也加倍,一個相應基因會出現一個黃點,沒有該基因的位置不出現黃點,據此答題。【詳解】由于染色體經過復制,基因也隨之加倍,使每個四分體(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含有4個,即2個M和2個m,有絲分裂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的細胞中均含2個M基因,2個m基因,故細胞中會出現4個黃點,但并不是所有四分體都有4個黃點,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若還沒有進行DNA復制,則含該基因的一條染色體上只有1個黃色點,減數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著絲點的分裂,細胞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故含有該基因的染色體上只有一個黃點,綜上分析,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考查減數分裂過程中四分體的相關知識以及對等位基因的理解,解題關鍵是理解有絲、減數分裂的過程,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考點二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典型例題】(2021·重慶·模擬預測)下列關于細胞的生命歷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是橫向分裂還是縱向分裂是由中心體決定的B.分化、衰老和癌變的細胞都發生了形態、結構和功能的改變C.細胞通過減數分裂將一半的遺傳物質傳遞給生殖細胞D.細胞生命活動中產生的自由基會攻擊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分析】1、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衰老細胞的特征: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但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細胞色素隨著細胞衰老逐漸累積;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減慢,新陳代謝減慢。3、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編程序死亡的過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歷程,對生物體是有利的,而且細胞凋亡貫穿于整個生命歷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發育的基礎,能維持組織細胞數目的相對穩定,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成熟的生物體內,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詳解】A、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時,兩組中心體移到上下兩極,細胞橫裂,移到左右兩極,細胞縱裂,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是橫向分裂還是縱向分裂是由中心體決定的,A正確;B、細胞分化、細胞衰老和細胞癌變都會使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B正確;C、細胞通過減數分裂將一半的細胞核中遺傳物質傳遞給生殖細胞,C錯誤;D、細胞生命活動中產生的自由基會攻擊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產物同樣是自由基,這個過程屬于正反饋,D正確。故選C。【變式訓練】(2021·河北·保定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模擬預測)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皮膚生發層細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對生物遺傳有重要意義B.細胞衰老時,細胞核體積增大,多種酶的活性下降C.胰島細胞和胰腺腺泡細胞都含有指導胰島素合成的mRNAD.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導致癌細胞易分散和轉移【分析】1、衰老細胞的特征:(1)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但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2)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物質運輸功能降低。(3)細胞色素隨著細胞衰老逐漸累積。(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 )呼吸速度減慢,新陳代謝減慢。2、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其中原癌基因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詳解】A、只有連續分裂的細胞才具有細胞周期,如根尖分生區細胞 、皮膚生發層細胞等,細胞分裂對生物遺傳有重要意義,A正確;B、細胞衰老時,細胞內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但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有些酶的活性降低,B正確;C、胰腺腺泡細胞不含有指導胰島素合成的mRNA,C錯誤;D、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的作用是與周圍的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相互識別,并且具有黏性;癌細胞由于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和周圍細胞的粘滯性降低,所以易于分散和轉移,D正確。故選C。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1.(2021·浙江·高考真題)在 DNA 復制時,5-溴尿嘧啶脫氧核苷(BrdU)可作為原料,與腺嘌呤配對,摻入新合成的子鏈。用 Giemsa 染料對復制后的染色體進行染色,DNA分子的雙鏈都含有 BrdU 的染色單體呈淺藍色,只有一條鏈含有 BrdU 的染色單體呈深藍色。現將植物根尖放在含有BrdU的培養液中培養,取根尖用 Giemsa 染料染色后,觀察分生區細胞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色情況。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第一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都呈深藍色B.第二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的兩條染色單體著色都不同C.第三個細胞周期的細胞中染色單體著色不同的染色體均為1/4D.根尖分生區細胞經過若干個細胞周期后,還能觀察到深藍色的染色單體2.(2021·浙江·高考真題)秀麗新小桿線蟲發育過程中某階段的體細胞有1090個,而發育成熟后體細胞只有959個。體細胞減少的原因是( )A.細胞凋亡 B.細胞衰老 C.細胞癌變 D.細胞分裂3.(2021·福建·上杭一中模擬預測)研究發現,細胞中染色體的正確排列、分離與染色單體之間的粘連蛋白有關。動物細胞內存在一種SGO蛋白,其主要集中在染色體的著絲點位置,保護粘連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壞,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粘連蛋白和SGO蛋白結構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它們合成的基因不同B.該水解酶將粘連蛋白分解,而對染色體蛋白沒有影響,這體現了酶的專一性C.如果阻斷正在分裂的動物體細胞內SGO蛋白的合成,則圖示過程會推后進行D.圖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可發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4.(2021·遼寧·一模)如圖表示某生物的紡錘體,紡錘體由動粒微管,極微管和星體微管組成,細胞分裂后期需要馬達蛋白的作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此圖一定不是高等植物的分裂圖B.如圖所示的時期可能為細胞分裂中期C.微管的化學本質是纖維素D.馬達蛋白的運動需要消耗能量5.(2021·寧夏中衛·二模)科學家在研究細胞周期調控機制時發現了一種促使核仁解體的蛋白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蛋白質是一種水解酶,在分裂間期活性最高B.衰老細胞中該蛋白質合成速率變快C.核仁解體后,細胞中不進行轉錄與翻譯D.抑制癌細胞中該蛋白的活性,可降低癌細胞增殖速度6.(2021·重慶市綦江中學模擬預測)下表為人體不同細胞的壽命和分裂能力的比較,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細胞種類 小腸.上皮細胞 癌細胞 紅細胞 白細胞壽命 1~2天 不死性(無限增殖) 120天左右 5~7天能否分裂 能 能 不能 大多數不能A.白細胞的凋亡比紅細胞快,可能與白細胞吞噬病原體有關B.細胞的分裂能力越強,細胞的壽命就越長C.癌細胞的無限增殖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D.小腸上皮細胞壽命最短,這與基因控制的細胞凋亡有關7.(2021·山東省實驗中學西校區模擬預測)細胞周期是靠細胞內部一系列精確調控實現的。在此過程中各種周期蛋白(Cyclin)與不同的蛋白激酶(Cdk)結合形成復合物,促進細胞進入下一個階段。如Cdk2—Cyclin E負責檢查G1到S期,檢查通過則細胞周期繼續進行,不通過則細胞進入G0期(不生長、不增殖)。不同時期細胞各種蛋白復合體的含量變化如圖,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A.可設計藥物通過抑制Cyclin E基因的表達來治療癌癥B.Cdk2—Cyclin A復合物可能與細胞內DNA和中心體的復制有關C.若將G2期細胞與M期細胞融合,G2期細胞進入M期的時間會延后D.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功能與Cdk—Cyclin復合物的功能類似8.(2021·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中學一模)在動物的睪丸細胞中,由 A.C.T 三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共有X 種;DNA分子結 構穩定性最低的時間是Y 期;DNA分子復制出的兩個DNA 分子彼此分離發生在Z 期。下列分別針對 X、Y、Z 的答案正確的是( )A.5、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B.5、分裂間期、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C.3、分裂間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或第二次分裂后期D.6、分裂間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9.(2021·福建泉州·模擬預測)下列關于生命現象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B.突變與基因重組使種群基因頻率改變,導致生物朝一定方向進化C.群落的演替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D.穩態的實現是機體在自身調節下,各器宜、系統協調作用的結果10.(2021·廣西玉林·二模)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衰老細胞內染色質收縮,細胞核體積變小,細胞呼吸速率減慢B.細胞發生癌變后,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會發生異常變化C.二倍體動物的體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時,細胞的每一極均不含同源染色體D.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導致的細胞凋亡不受基因調控,但胞內溶酶體功能增強11.(2021·遼寧沈陽·模擬預測)下列關于多細胞生物體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抑癌基因突變為原癌基因,導致細胞發生癌變B.細胞分化使生物體中細胞的功能趨向專門化C.衰老細胞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了改變,物質運輸功能下降D.細胞凋亡由基因決定,有利于生物體的正常發育12.(2021·江蘇南通·模擬預測)人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它們都經歷生長、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歷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人的血細胞都由造血干細胞經無絲分裂形成B.不同的血細胞中核酸和蛋白質種類基本一致C.血細胞凋亡時能形成凋亡小體,與膜的流動性有關D.衰老、凋亡的血細胞需經過細胞免疫將其清除13.(2021·遼寧·模擬預測)腫瘤患者經常會聽到類似“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等專業術語。所謂分化程度就是指腫瘤細胞接近于正常細胞的程度。分化程度越高(高分化)就意味著腫瘤細胞越接近相應的正常發源組織;而細胞分化程度越低(低分化或未分化)和相應的正常發源組織區別就越大,腫瘤的惡性程度也相對較大。以下關于細胞分化和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A.分化和癌變的細胞形態都有改變,其實質相同B.高度分化的細胞若衰老、凋亡;細胞核體積會變大C.腫瘤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突變的基因不完全相同D.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越低,分裂能力可能越強14.(2021·湖北·黃岡中學三模)如圖為細胞的重大生命活動圖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圖中只能表示真核生物細胞的重大生命活動過程B.細胞識別是細胞信號傳導的前提,它主要是通過細胞膜實現的C.人的幼年時期體內只能進行①②③④四項生命活動中的①②D.①②③④四項生命活動過程都與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有關二、多選題15.(2021·遼寧·三模)隨著年齡的增長,負責維持骨骼質量和免疫功能的細胞變得枯竭。最新研究發現,運動或跑步產生的力量會被成骨細胞感知,并誘導其增殖形成新的骨細胞。同時,成骨細胞還能分泌一種生長因子,促使淋巴樣祖細胞增殖,進而產生更多的淋巴細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成骨細胞和淋巴樣祖細胞的增殖方式相同B.運動可強身健體與新的骨細胞形成及免疫力提高有關C.淋巴樣祖細胞增殖產生的淋巴細胞包括吞噬細胞、B細胞和T細胞D.負責維持骨骼質量和免疫功能的細胞枯竭實質是發生了細胞衰老凋亡16.(2021·河北·模擬預測)某同學在觀察某種哺乳動物生殖器官的細胞裝片時,不小心與其他動物細胞分裂裝片混在一起,將觀察結果繪制成如下示意圖后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有( )A.圖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①②③B.圖中①③細胞所含的染色體組數量相同C.圖中①與②③與④細胞所含染色體上DNA分子總數相同D.圖中②與④細胞可能來自同一個體17.(2021·江蘇揚州·模擬預測)二甲雙胍(Met)是廣泛應用于臨床的降血糖藥物,近年來發現它可降低腫瘤發生的風險,為癌癥患者帶來福音。為探究Met對肝癌細胞增殖的影響,用含不同濃度Met的培養液培養肝癌細胞,結果如圖1所示。用流式細胞儀測定各組處于不同時期的細胞數量,結果如圖2所示。研究人員用含1mmol/LMet的培養液培養肝癌細胞12h后,結果發現呼吸鏈復合物的活性下降,呼吸鏈復合物Ⅰ位于線粒體內膜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1實驗的自變量是二甲雙胍(Met)的濃度B.細胞發生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C.由圖2結果可推測二甲雙胍(Met)可將肝癌細胞的增殖阻滯在G1期D.由實驗結果推測Met可通過減少ATP供應,抑制肝癌細胞的有絲分裂第II卷(非選擇題)18.(2021·湖北武漢·模擬預測)圖中細胞A為某二倍體動物的正常體細胞,此細胞可能發生如圖所示的過程。請完成下列問題:(1)如細胞A可進行有絲分裂,則在中期染色單體與核DNA分子數之比為________。(2)經過③過程產生了形態、結構、功能不同的細胞,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通過④⑤⑥⑦過程可以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4)②過程在生物學上稱為____________,如果用藥物抑制癌細胞的DNA復制,會將癌細胞的細胞周期阻斷在分裂________期。19.(2021·上海金山·一模)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會經歷生長、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進程。下圖是人體不同細胞的形成示意圖,其中①- 表示細胞,I-IV表示過程。(1)圖中表示細胞分化過程的是__________。A.過程Ⅰ B.過程Ⅱ C.過程Ⅲ D.過程IV(2)圖中既能進行有絲分裂又能進行減數分裂的細胞是__________(編號),其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中細胞①-⑧的主要差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形態結構B.DNA的堿基序列C.mRNA的種類D.細胞器的種類及數目E.蛋白質的種類F.磷脂分子的結構(4)細胞①和細胞④的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方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A.B.C.D.若細胞分裂失去控制而不斷生長和分裂則形成癌細胞。科學家研究發現槲皮素有潛在的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下圖為槲皮素處理一定數量的胃癌細胞24h后,統計處于、S、和M期細胞數目的比例,其中未處理組為對照。(5)據圖推測,槲皮素可將胃癌細胞的分裂阻斷在___________期,從而抑制其增殖。(6)試結合已有知識推測槲皮素抑制胃癌細胞增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1.C【分析】DNA復制的特點為半保留復制,復制一次,每個DNA都有1條模板母鏈和1條新合成的子鏈(含有 BrdU),得到的每個子細胞的每個染色體都含有一半有BrdU的DNA鏈;復制二次產生的每條染色體的染色單體中就只有1/2的DNA帶有1條模板母鏈,其他全為新合成鏈,當姐妹單體分離時,兩條子染色的移動方向是隨機的,故得到的子細胞可能得到雙鏈都是含有 BrdU 的染色體,也可能隨機含有幾條只有一條鏈含有 BrdU 的染色體;繼續復制和分裂下去,每個細胞中染色體的染色單體中含有BrdU的染色單體就無法確定了。【詳解】A、根據分析,第一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的染色單體都只有一條鏈含有 BrdU,故呈深藍色,A正確;B.第二個細胞周期的每條染色體復制之后,每條染色體上的兩條染色單體均為一條單體雙鏈都含有 BrdU呈淺藍色,一條單體只有一條鏈含有 BrdU呈深藍色,故著色都不同,B正確;C.第二個細胞周期結束后,不同細胞中含有的帶有雙鏈都含有 BrdU的染色體和只有一條鏈含有 BrdU 的染色體的數目是不確定的,故第三個細胞周期的細胞中染色單體著色不同的染色體比例不能確定,C錯誤;D.根尖分生區細胞可以持續進行有絲分裂,所以不管經過多少個細胞周期,依舊可以觀察到一條鏈含有BrdU的染色單體,成深藍色,D正確。故選D。2.A【分析】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編程性死亡的過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發育的基礎、能維持組織細胞數目的相對穩定、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成熟的生物體內,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詳解】A、細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現象,秀麗新小桿線蟲個體發育過程中有細胞凋亡發生。秀麗新小桿線蟲發育過程中某階段的體細胞有1090個,而發育成熟后體細胞只有959個,體細胞減少是細胞凋亡導致的,A正確;B、細胞衰老會導致細胞大小和形態改變,但細胞數目不會減少,衰老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實現的,B錯誤;C、癌變的細胞會導致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導致細胞數目增多而非減少,C錯誤;D、細胞分裂會導致細胞數目增多而非減少,D錯誤。故選A。3.C【分析】有絲分裂的后期的特點是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形成兩條子染色體,并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向兩極移動。【詳解】A、 蛋白質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因此粘連蛋白、SGO 蛋白結構與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它們合成的基因不同,A正確;B、根據題意可知,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會產生水解酶將粘連蛋白分解,使姐妹染色單體能夠分離,但水解酶對染色體上的其他蛋白質沒有影響,這體現了酶的專一性,B 正確;C、根據題意可知,SGO 蛋白是保護粘連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壞的,如果阻斷正在分裂的動物體細胞內 SGO 蛋白的合成,則染色單體間的粘連蛋白會提前被破壞,染色單體會提前分離,C 錯誤;D、題圖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主要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均會發生上述變化,D正確。故選C。4.C【分析】1、中心體存在于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2、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整齊的分布在赤道板。3、微管的本質是蛋白質。【詳解】A、高等植物細胞不含有中心體,A正確;B、細胞中期染色體著絲粒整齊的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確;C、微管的化學本質為蛋白質,其基本單位氨基酸,C錯誤;D、馬達蛋白運動時需要消耗能量,D正確。故選C。5.D【分析】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其中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mRNA的過程,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發生在核糖體上。【詳解】A、由題干信息可知,該蛋白質可以促進核仁的解體,說明該蛋白質具有催化作用,是一種酶,核仁的解體發生在分裂期的前期,故此時該酶的活性最高,A錯誤;B、衰老的細胞不再進行細胞分裂,細胞內決定該蛋白質的基因不能表達,B錯誤;C、核仁解體后,雖然核基因無法轉錄,但是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的DNA可以轉錄;而且能翻譯形成蛋白質,C錯誤;D、該蛋白質與細胞的分裂有關,若抑制該蛋白質的合成,則會降低癌變細胞的分裂速度,D正確。故選D。6.B【分析】細胞的分裂能力與分化程度有關,一般分化了的細胞不再分裂,未分化的細胞如分生組織的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據圖示數據可知,細胞的壽命與分裂能力無關,與細胞種類有關。【詳解】A、白細胞吞噬病原體,會被免疫細胞裂解,從表格中可以發現,白細胞的凋亡比紅細胞快,A正確;B、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細胞的壽命與分裂能力無關,B錯誤;C、原癌基因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細胞的無限增殖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引起的,C正確;D、細胞凋亡是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小腸上皮細胞壽命最短,與細胞凋亡有關,D正確。故選B。7.C【分析】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間期: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體。兩級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染色質高度螺旋化變成光鏡可見的染色體形態,散亂排列在紡錘體內。每條染色體由連接在一個中心體上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構成。中期: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時染色體螺旋化程度最高,是觀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最佳時期。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被紡錘絲牽引著分別移向兩極。末期:在兩極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現,形成新的細胞核,紡錘絲消失,染色體解螺旋恢復為染色質絲形態,在原來赤道板的位置出現細胞板,細胞板向四周延伸成為新的細胞壁,原來一個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詳解】A、可設計藥物通過抑制Cyclin E基因的表達進而抑制DNA的復制,最終來治療癌細胞增殖,A正確;B、Cdk2—Cyclin A復合物在S期含量達到高峰,因而可能與細胞內DNA和中心體的復制有關,B正確;C、由于G2期細胞含Cdk1,周期蛋白cyclinB與蛋白激酶Cdk1結合形成復合物MPF后,被激活的Cdk1促進細胞由G2期進入M期,所以G2和M期細胞融合,則可促使G2細胞進入M期,使其進入M期提前,C正確;D、原癌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功能與Cdk—Cyclin復合物的功能類似,使得細胞增殖,D正確。故選C。8.A【分析】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構成核酸的堿基共有五種,A、C、G、T、U,其中T是DNA中特有的堿基,U是RNA中特有的堿基。DNA分子復制時需要打開雙鏈,此時DNA分子穩定性最低。DNA分子復制以后每條染色體上的兩個DNA分子在著絲點分裂時分開。【詳解】動物睪丸細胞中含有DNA和RNA兩種核酸,由A參與構成的核苷酸有2種(腺嘌呤脫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由C參與構成的核苷酸有2種(胞嘧啶脫氧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由T參與構成的核苷酸有1種(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因此,由A、C、T三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共有5種;DNA分子復制時,DNA分子結構穩定性最低,DNA的復制發生在細胞分裂間期;著絲點分裂后,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在紡錘絲的牽引下移向兩極,此時DNA分子復制出的兩個DNA分子彼此分離,著絲點分裂發生在有絲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故B、C、D錯,選A。9.B【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詳解】A、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都是細胞正常的生理過程,A正確;B、突變與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B錯誤;C、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叫做群落的演替,C正確;D、機體穩態的實現是機體在神經-體液-免疫調節下,各器官、系統協調活動的結果,D正確。故選B。10.B【分析】1、細胞凋亡的概念: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又稱細胞編程性死亡,屬于正常死亡;2、癌變細胞具有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變化以及糖蛋白減少等特點;3、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依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4、有絲分裂后期,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平均分配到了細胞的兩極,使細胞的兩極各有一套與親代完全一樣的一套染色體。【詳解】A、衰老細胞內染色質收縮,細胞核體積增大,細胞代謝減慢,錯誤;B、 細胞發生癌變后,細胞形態結構發生顯著改變,細胞表面發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導致細胞間的黏著性降低,易分散與轉移,故癌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會發生異常變化,B正確;C、 二倍體動物的體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時,不發生同源染色體的聯會配對分離,細胞的每一極均含同源染色體,C錯誤;D、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導致的細胞凋亡是受基因調控的,吞噬病原體時細胞內溶酶體功能增強,D錯誤。故選B。11.A【分析】1、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其中原癌基因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2、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決定的細胞編程序死亡的過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歷程,對生物體是有利的,而且細胞凋亡貫穿于整個生命歷程。細胞凋亡是生物體正常發育的基礎、能維持組織細胞數目的相對穩定、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成熟的生物體內,細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詳解】A、細胞癌變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并且是多個基因突變積累的結果,A錯誤;B、細胞分化實質是基因的而選擇性表達,細胞種類變多,使生物體中細胞的功能趨向專門化,B正確;C、衰老細胞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了改變,物質運輸功能下降,C正確;D、細胞凋亡又叫細胞編程性死亡,由基因決定,有利于生物體的正常發育,D正確。故選A。12.C【分析】細胞分化是指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分化導致的穩定性差異一般是不可逆轉的。細胞增殖是通過細胞分裂產生新的細胞。造血干細胞屬于體細胞,先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增殖,再進行細胞分化形成各種血細胞。【詳解】A、人的血細胞都由造血干細胞經有絲分裂和分化形成,A錯誤;B、不同的血細胞中DNA基本一致,但轉錄出的的RNA及翻譯出的蛋白質并不相同,B錯誤;C、血細胞凋亡時能形成凋亡小體,吞噬細胞吞噬凋亡小體被吞噬細胞內的溶酶體酶水解,與細胞膜的流動性直接相關,C正確;D、衰老、凋亡的血細胞需經過吞噬細胞將其清除,D錯誤。故選C。13.A【分析】1、細胞分化:在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細胞分化過程遺傳物質不變,只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2、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其中原癌基因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詳解】A、分化和癌變的細胞形態都有改變,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癌變的實質是基因突變,其實質不同,A錯誤;B、衰老和凋亡細胞的細胞核體積會變大,B正確;C、分析題干信息,腫瘤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其突變的基因不完全相同,C正確;D、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越低,和相應的正常發源組織區別就越大,分裂能力可能越強,D正確。故選A。14.C【分析】分析題圖可知,圖示為細胞內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動,其中細胞分裂、細胞分化、細胞衰老和細胞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歷程,對生物的發育起主要作用的過程是細胞分化。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相比,只有真核細胞含有染色體。【詳解】A、通過圖中“染色體的變化與基因表達表達”說明細胞內含有染色體,所以該圖只能表示為真核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A正確;B、細胞識別是細胞信號傳導的前提,它主要是通過細胞膜實現的,因為細胞膜上有糖蛋白,具有識別作用,B正確;CD、①細胞分裂有助于細胞數目的增多,對生物個體的生長有利,②細胞分化有助于細胞形成功能不同的細胞,③衰老的細胞被新細胞替代,能夠更好的執行相應的功能,④細胞的凋亡有利于生物結構的形成,這些過程在人幼年時期都能發生,并且對機體有積極意義,而且都與“染色體結構動態變化與基因表達”有關,C錯誤,D正確。故選C。2、多選題15.ABD【分析】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種: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其中有絲分裂是體細胞增殖的方式,減數分裂是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的分裂方式。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核免疫活性物質,免疫細胞包括吞噬細胞、B細胞和T細胞;免疫活性物質包括溶菌酶、抗體和淋巴因子等,淋巴細胞包括B細胞和T細胞。【詳解】A、成骨細胞和淋巴樣祖細胞的增殖方式相同,都為有絲分裂,正確;B、題意顯示,運動或跑步產生的力量會被成骨細胞感知,并誘導其增殖形成新的骨細胞。同時,成骨細胞還能分泌一種生長因子,促使淋巴樣祖細胞增殖,進而產生更多的淋巴細胞,據此可推測,運動可強身健體與新的骨細胞形成及免疫力提高有關,B正確;C、淋巴樣祖細胞增殖產生的淋巴細胞包括B細胞和T細胞,吞噬細胞不屬于淋巴細胞,C錯誤;D、負責維持骨骼質量和免疫功能的細胞枯竭,即數量減少,實質是這些細胞發生了細胞衰老凋亡的緣故,D正確。故選ABD。16.ABD【分析】分析題圖,①圖中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體;②圖中細胞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質不均等分裂,屬于初級卵母細胞,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③圖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圖中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且細胞質不均等分裂,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屬于次級卵母細胞。【詳解】A、圖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①和②,A錯誤;B、圖中①含有4個染色體組,③含2個染色體組,B錯誤;C、圖中4個細胞所含染色體上DNA分子數都是8,C正確;D、②圖中細胞所在個體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為4,而④圖中細胞所在個體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應為8,且染色體形態差別也較大,故不可能來自同一個體,D錯誤。故選ABD。17.BCD【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分析,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Met對肝癌細胞增殖的影響,結合圖1、圖2可知該實驗單一變量是Met濃度、時間,因變量是細胞增值存活率、不同時期細胞的相對數量。據圖1分析可知,Met的濃度越高,細胞增殖存活率越低,處理時間越長,細胞增殖存活率也越低,說明二甲雙胍(Met)的濃度越高、處理時間越長,對肝癌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強;據圖2分析,與對照組相比,兩種Met濃度處理后的G1期的細胞都增多了,而S期、G2期和M期的細胞都減少了,說明Met可將肝癌細胞的增殖阻滯在G1期。【詳解】A、由圖1可知,不同二甲雙胍(Met)的濃度和不同的處理時間是該實驗的自變量,A錯誤;B、細胞發生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造成的,B正確;C、據圖2分析,與對照組相比,兩種Met濃度處理后的G1期的細胞都增多了,而S期、G2期和M期的細胞都減少了,說明Met可將肝癌細胞的增殖阻滯在G1期,C正確;D、研究人員用含1mmol/L Met的培養液培養肝癌細胞12h后,結果發現呼吸鏈復合物Ⅰ的活性下降,說明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產生的ATP減少了,即Met通過減少能量供應,抑制肝癌細胞的增殖,D正確。故選BCD。第II卷(非選擇題)18.1∶1(或1) 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細胞癌變 間(S期)【分析】分析題圖:圖中的1表示細胞衰老,2表示細胞癌變,3表示細胞分化,4、5、6、7表示核移植形成克隆動物。【詳解】(1)有絲分裂,每條染色體上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染色單體與核DNA分子數之比為1∶1。(2)③是細胞分化,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執行情況不同(或基因的選擇性表達)。(3)④⑤⑥⑦是細胞核移植實驗,該實驗可以說明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4)②過程表示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為細胞癌變過程;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DNA的復制發生在分裂間期,因此如果用藥物抑制惡性腫瘤細胞的DNA合成,會將癌細胞的細胞周期阻斷在分裂間期。【點睛】本題是一道綜合題,涉及細胞的衰老、增殖、分化、癌變、核移植、細胞培養等相關的知識,屬于中檔題。19.(1)C(2) ① 精原細胞 (3)ACDE (4) C A (5) (6)抑制組裝紡錘體的蛋白質的合成、抑制中心體的分離、抑制紡錘體的形成、抑制著絲粒的分裂、抑制染色體的分離等【分析】1、分析題圖:圖中Ⅰ表示受精作用,Ⅱ表示有絲分裂,Ⅲ表示細胞分化,Ⅳ表示減數分裂。2、一個細胞周期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兩個部分,細胞間期較長,約占整個細胞周期的90%~95%,而細胞分裂期較短,分裂間期占細胞周期的大部分時間,為細胞分裂做好物質準備。分裂期可分為四個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分裂間期可分為G1、S、G2三個階段,分裂期稱為M期。(1)人體所有的體細胞都是由 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形成的,經過Ⅱ過程形成兩個相同的子細胞,則Ⅱ表示有絲分裂,經過Ⅲ過程形成各種細胞,則Ⅲ表示細胞分化。故選C。(2)圖中①為原始的生殖細胞,可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據圖可知,⑩為精子,故①細胞為精原細胞。(3)所有細胞中磷脂分子的結構都相同,另外圖中細胞①~⑧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因此所含DNA的堿基序列相同;但它們選擇表達的基因不同,因此細胞的形態結構、mRNA的種類、細胞器的種類及數目、蛋白質的種類都不同,故選ACDE。(4)據圖分析:細胞①是精原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細胞內能進行DNA的自我復制,也能以DNA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在核糖體中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④為高度分化的神經細胞,只能進行轉錄和翻譯過程,故細胞①和細胞④的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方式分別是C、A。(5)根據圖中用槲皮素處理一定數量的胃癌細胞24h后,處于G1、S、G2和M期細胞數目的比例,未處理組G2+M期的細胞比例較低,而處理組G2+M期的細胞比例卻較高,所以可推測槲皮素可將胃癌細胞的分裂阻斷在G2+M期,從而抑制其增殖。(6)槲皮素可將胃癌細胞的分裂阻斷在G2+M期,說明槲皮素抑制胃癌細胞增殖的可能原因是抑制組裝紡錘體的蛋白質的合成、抑制中心體的分離、抑制紡錘體的形成、抑制著絲粒的分裂、抑制染色體的分離等。【點睛】本題結合圖解,考查細胞分化、細胞分裂、細胞衰老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細胞分化的實質;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答題。考綱解讀知識網絡圖重點拓展典例精講精準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