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教學反思這節課的特點就是內容多而且雜。因此,根據“基于問題的學習”,精心設計小問題,引導學生看書、找答案、討論,學生回答問題,然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分別補充、重點講述不同的內容。實踐證明感覺效果還是比以往的教師講——學生回答的情況要好一些。另外,西周還有一項重要的制度——分封制,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突破時我在講解的基礎上利用分封制的示意圖。不過,在講解的時候,稍微有點亂,沒有把握好,感覺備課很清楚,但今天講起來并不是那么簡單,沒有真正的下工夫去備課,熟悉教材,掌握大量史料。真的很難上一堂滿意的歷史課。所以,備課還是需要多點資料,多點向優秀教師學習,才能提高個人教學水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教學建議(一)本課程適用的教育對象:七年級的學生(二)本課程使用的條件:多媒體開展教學。(三)使用者可以在教學實際中進行調整和變通的地方:1、課程的設計理念是基于問題的教學,注重了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挖掘,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對課程的設計作出調整,如果是學生能力一般,如農村學校的學生,由于學生的知識面一般比較窄,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與城市學生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設計小問題時,先從基礎知識下手,先以書本上的顯性知識為重點,再利用課堂生成的素材進行隱性知識的挖掘,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課堂效率,而城市學校較好的學生群體,只需很少時間解決基礎知識,就可以直接往深層次挖掘。或者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問題。我們以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一課為例,如果學生的理解能力偏差的,可以先將顯性知識的問題先行解決,再視實際情況選取難度適中的問題,來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可以將“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對今天有哪些歷史啟迪?”這個問題的第二個小問題去掉,還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孟子曾說過:‘春秋無義戰’,對這句話,你怎樣看?”另一個是:戰國時期的戰爭和春秋時期的戰爭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又說明了什么?這兩個問題也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刪掉。如果面對層次較高的學生,可以在保留這三個問題的基礎上再設計一些更能提高學生能力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問題,然后小組或全班共同解決。2、課程中的課堂鞏固使用了游戲的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在檢查學生掌握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參與熱情總是很高。在使用的時候,可以用分組的方式進行,最終用所獲得的分數高低決出名次,分出高低,宣布獲勝的小組,如果能夠象征性地頒發小獎品,效果就會更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整體規劃【單元時段】從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夏、商、周時期的歷史。【單元特點】本單元是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說明由夏朝開始出現國家,到商與西周時期創造青銅文明、春秋戰國進入鐵器時代,先進技術推動了生產發展和社會變革,進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經濟變革又促進了思想的解放和學術的繁榮。【教材分析】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時期。春秋時期我國奴隸社會瓦解,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一些政治經濟實力較強的諸侯國,先后起來爭當霸主,號稱"春秋五霸"。這一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社會生產力提高,促使奴隸制瓦解。戰國時期,七雄并立,各國相繼變法,社會急劇變化,封建制度形成。夏商周三代是國家產生和社會變革的轉型時期,不僅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而且文化繁榮昌盛:學術領域百家爭鳴、甲骨文、青銅藝術、醫學、天文和歷法等科技也取得突出成就。【學習主題內涵】第一,如何理解國家的“產生”與“形成”?國家的產生和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是這部分中的一個基本問題。一般認為中國古代國家的產生以夏朝的建立為標志,盡管有爭論,但多數學者還是接受這個觀點的。中學歷史教學可以不去理會這個爭論,但從事中學歷史教學的教師應該知道,討論中國古代國家產生的問題,關鍵在于如何界定國家的概念以及如何把握國家“產生”或“形成”的階段性和全過程。前面的問題比較難,不宜把學生牽扯進來;后面的問題卻有必要讓老師和學生都要明確,那就是國家的“產生”和“形成”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成。第二,國家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變革有什么關系?在中國古代史上,國家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革的過程是一致的,有時甚至是同一的。國家可能是最重要的社會現象之一,許多社會變革其實就是國家制度的變革。當然,也有許多社會變革并非國家制度的變革,但卻與國家制度的變革有關,或源于國家制度的變革,或導致國家制度的變革。我們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歷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歷史資料說明國家制度與社會制度變革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切實了解這個學習主題的真正內涵。【內容標準】1、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說出西周分封制的重要性。3、知道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的史實。4、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5、以司母戊鼎等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6、以都江堰為例,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7、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8、知道孔子,了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掌握夏商周時期的更迭過程和基本歷史史實;掌握分封制、商鞅變法、百家爭鳴等歷史概念的意思和內容;掌握夏商周時期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成就。通過學習夏商周時期的興亡,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掌握正確計算歷史年代的能力;通過識讀“周初分封略圖”、“春秋戰國形勢圖”等,培養學生正確識別和使用歷史地圖的能力;通過對青銅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學習,讓學生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學習,初步具備閱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收集資料和獨立思考,讓學生能夠對歷史現象進行初步的歸納、比較和概括,產生對人類歷史的認同感,加深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解;通過討論、辯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樂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通過創設一些歷史情境,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運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對歷史的理解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夏商周時期的歷史,逐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通過對歷史人物的了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通過了解科技文化成就,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重點】1、夏、商、西周興亡過程,分封制。2、著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水利工程都江堰、甲骨文。3、齊、晉爭霸、商鞅變法。4、孔子,百家爭鳴。【難點】1、世襲制與禪讓制的區別。2、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的特點及歷史影響。3、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4、各位思想家的主張。【課時】6課時【課型】知新課、活動課【方式與方法】啟發式教學 、問題式教學、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多種形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4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和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脈絡,對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滅亡時間、亡國者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2、了解和掌握夏啟、夏桀、商湯、盤庚、商紂、周文王、周武王等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3、理解和掌握西周的分封制。能力目標:通過學習夏朝的建立、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培養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歷史發展線索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2、教學難點:西周分封制【教學方法】“基于問題的教學”。設問、解疑、講述等。【教材分析】夏、商、西周的交替興亡,構成了本課的主要線索。本課首先簡要地敘述了約公元前2070年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和夏桀無道為湯所滅、商朝建立的史實。其次,敘述了盤庚遷殷后,商朝疆域不斷擴大以及商紂的奢靡殘暴和武王伐紂,西周的建立。最后,敘述了周初為鞏固奴隸制政權而實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滅亡。【學情分析】本年級主要是來自農村的學生,學習習慣不是很好,知識面比較窄,所以,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實施有效教學,結合“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需要精心設計小問題,讓學生合作學習,在教師引導下記憶基礎知識,并逐步得以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投影:“嫦娥奔月”的圖片)引導學生觀看圖片,結合“導入框”的內容和自己的知識,請一個學生講“嫦娥奔月”的小故事。(教師總結、過渡)相傳嫦娥、后羿都是夏朝時的著名人物,在前面我們學習過中國第一個王朝就是——夏朝(學生回答)。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20頁,我們今節課來學習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二、新課講授(一)夏朝的興衰投影小問題,請同學們根據小問題快速地閱讀第20——21頁相關知識點,把找到的答案劃在書本上。1、禹死后,誰繼承了王位?這標志著什么?2、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什么?3、夏朝的統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處?4、夏朝有哪些國家機構?實質是什么?5、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國君?(請學生逐一回答,有錯誤的要及時糾正,讓學生在書本上準確標注知識點。)(復習一遍知識點并加以點撥。)教師引導:引導回憶:什么是“禪讓制”?被推選的人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學習過哪些通過“禪讓”選舉出來的部落聯盟首領?(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禪讓”就是原始社會后期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 德才兼備;堯、舜、禹。)繼續引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貧富分化,私有財產更多了。部落聯盟首領的權力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氏族貴族,他們逐步脫離了勞動,依靠剝削和掠奪生活,發展成為早期的奴隸主。而那些戰俘、犯罪的平民、欠債的氏族成員等,也逐步地轉化為早期的奴隸。這樣,對立的階級產生了,國家也出現了。因此,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這是我國第一個王朝,禹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為奴隸制國家的國王。夏朝的建立也標志著……?(由學生回答)而在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這也就標志著……?(學生回答)(過渡:學完了夏朝建立、發展的內容后,下面我們來學習夏朝的衰落)(投影夏桀把人當坐騎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并說出夏朝最后的一個國王是誰?他的暴政表現在哪些方面?(教師過渡)我們俗語說“多行不義必自斃”,桀的暴政引發了平民和奴隸的反抗,最后導致了夏朝的滅亡。下面我們進入第二部分的學習:商朝(二)商朝的興衰投影小問題,請同學們根據小問題快速地閱讀第21頁相關知識點,把找到的答案劃在書本上。1、夏朝什么時候滅亡?被誰滅亡?2、商湯是一個怎樣的國君?他重用哪個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強大起來?3、商朝又叫什么名稱?“盤庚遷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4、商朝最后一個國王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國君?使用什么酷刑?(請學生逐一回答,有錯誤的要及時糾正,讓學生在書本上準確標注知識點。)(復習一遍知識點并加以點撥。)(教師總結,過渡)商紂的暴政加速了商朝的滅亡,就在紂王沉湎于酒池肉林,貪圖享樂的時候,一個小國發展起來了。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小問題快速地閱讀第22——23頁相關知識點,把找到的答案劃在書本上。(三)西周的建立(投影小問題)1、周國位于什么流域?國君是誰?任用什么人使國力強盛?2、“牧野大戰”發生在什么時候?對陣的雙方是誰?結果是什么?3、西周什么時候由誰建立?都城何處?(請學生逐一回答,有錯誤的要及時糾正,讓學生在書本上準確標注知識點。)(復習一遍知識點并加以點撥。)(教師總結,過渡)在學完了夏商西周更替的歷史后,下面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學生討論,并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能夠取勝的原因有:第一,暴政引起民憤。第二,商湯和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第三,重用賢臣。(強調“民心所向”是成功關鍵。)我們能得到的啟示有:第一,成由勤儉敗由奢。第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教師過渡)(投影夏、商、西周的地圖)引導學生思考:國土面積不斷擴大,假如你是統治者,面對廣袤的疆域,你會采取什么措施來鞏固統治?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小問題快速地閱讀第24頁相關知識點,把找到的答案劃在書本上。(四)分封制1、分封制是哪個朝代實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對象是誰?2、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3、分封制的實行起到了什么作用?4、“國人暴動”發生在什么時候?原因是什么?5、西周什么時候滅亡?(請學生逐一回答,有錯誤的要及時糾正,讓學生在書本上準確標注知識點。)(投影:分封制等級示意圖)教師利用示意圖,再次設問引導學生討論,回答,理解:(1)圖中最高一層是誰?第二層是什么人?(2)圖中人數最多的是什么人?處境是怎樣的?(3)請根據小字部分標注每一層人。(4)哪些層的人是統治階級?哪些層是被統治階級?(教師總結)西周通過分封制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但是到了西周后期,由于政治混亂,出現了“國人暴動”,周王室逐漸衰微,出現了諸侯爭霸的局面。這些內容我們將留待第6課來學習。(五)課堂小結:前面我們學習完了夏商西周更替的歷史知識,下面我們利用表格來進行歸納和復習。(投影表格,并讓學生填表格、回答)朝代 建立時間 結束時間 開國國王 最后國王 都城夏商西周三、課堂練習投影練習題,提問學生進行回答,以進行教學反饋。【例題分析】下列內容不屬于分封制的是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 B、諸侯服從周天子命令,向天子繳納貢品 C、諸侯在戰國時派兵隨周天子作戰 D、諸侯要按田畝數向周天子納稅本題考查學生對分封制內容的認識,基本上記住分封制的主要內容即可,也可進行簡單的分析。既然繳納了貢品,也就不必再納稅了,所以,本題答案應該選D。( B )1、下列內容中,標志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A、禹傳位給伯益 B、禹傳啟家天下C、舜傳位給禹 D、啟打敗有扈氏( C )2、商朝被后人稱為“殷朝”,與此有關的事件是A、商湯滅夏 B、牧野大戰 C、盤庚遷殷 D、武王伐紂( B )3、暴君亡國,明君興政。下列四人中,與其他三人明顯不同的是A、商湯 B、商紂 C、周文王 D、周武王( D )4、小飛是西周時期的一名諸侯王,他獲取這個職位的途徑有可能是①世襲繼承 ②選舉產生 ③ 考試獲得 ④ 周王分封A、① ② B、③ ④ C、② ③ D、① ④( A )5、“公天下”變成“私天下”的標志是A、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B、分封制取代禪讓制C、分封制取代世襲制 D、世襲制取代分封制( D )6、盤庚遷殷的原因是A、商王活動范圍廣 B、由于外敵入侵C、由于旱災 D、由于水患和政治動亂( D )7、下面內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B、諸侯服從周天子命令,向天子繳納貢品C、諸侯在戰時派兵隨周天子作戰D、諸侯要按田畝數向周天子納稅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23張PPT)南頭初級中學歷史精品課程第4課一、夏朝1、禹死后,誰繼承了王位?這標志著什么?2、夏朝的建立標志著什么?3、夏朝的統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處?4、夏朝有哪些國家機構?實質是什么?5、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國君?2、夏朝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1、禹死后啟繼位,標志著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禹建立夏朝,標志著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3、夏朝統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都城在陽城。4、夏朝國家機構有:城堡、宮殿、政府機構、軍隊、刑法、監獄等。夏朝的國家機構,實質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這是夏朝最后一位國王桀,你認為他是怎樣一位國君?你能預見到他統治的結果嗎 桀是夏朝最后的國君,他是一個暴君二、商朝1、夏朝什么時候滅亡?被誰滅亡?2、商湯是一個怎樣的國君?他重用哪個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強大起來?3、商朝又叫什么名稱?“盤庚遷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4、商朝最后一個國王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國君?使用什么酷刑?4、商朝最后的國君是紂,他是一個暴君,使用炮烙等酷刑。1、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商朝建立。2、商湯是有作為的國君,任用伊尹等人。3、商朝又叫殷,是因為盤庚把都城遷到殷。盤庚遷殷的原因是:因為水患和政治動亂。作用是:商朝統治區域擴大,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6、荒淫無度1、殘暴統治2、政治腐敗3、殘害忠良4、賦稅沉重5、連年征戰7、貪財好利8、貪圖享樂三、西周1、周國位于什么流域?國君是誰?任用什么人使國力強盛?2、“牧野大戰”發生在什么時候?對陣的雙方是誰?結果是什么?3、西周什么時候由誰建立?都城何處?1、周國位于渭水流域,國君是周文王,任用姜尚等人,國力逐漸強大。2、牧野大戰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對陣雙方是商紂與周武王。結果是商軍倒戈,商紂身亡,商朝滅亡。3、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都城在鎬。動腦筋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取勝的原因有:第一,暴政引起民憤。第二,商湯和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第三,重用賢臣。啟示有:第一,成由勤儉敗由奢。第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假如你是統治者,面對廣袤的疆域,你會采取什么措施來鞏固統治?四、分封制1、分封制是哪個朝代實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對象是誰?2、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什么?3、分封制的實行起到了什么作用?4、“國人暴動”發生在什么時候?原因是什么?5、西周什么時候滅亡?1、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分封的對象是親屬,功臣等。2、分封制的主要內容:P243、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4、西周后期發生了“國人暴動”,原因是政局混亂。5、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夏、商、西周更替表格朝代 建立時間 結束時間 開國國王 最后國王 都城練一練1、下列內容中,標志著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A、禹傳位給伯益B、禹傳啟家天下C、舜傳位給禹D、啟打敗有扈氏2、商朝被后人稱為“殷朝”,與此有關的事件是A、商湯滅夏 B、牧野大戰C、盤庚遷殷 D、武王伐紂3、暴君亡國,明君興政。下列四人中,與其他三人明顯不同的是A、商湯 B、商紂C、周文王 D、周武王4、小飛是西周時期的一名諸侯王,他獲取這個職位的途徑有可能是①世襲繼承 ②選舉產生 ③ 考試獲得 ④ 周王分封A、① ② B、③ ④C、② ③ D、① ④( )5、“公天下”變成“私天下”的標志是A、世襲制取代禪讓制B、分封制取代禪讓制C、分封制取代世襲制D、世襲制取代分封制( )6、盤庚遷殷的原因是A、商王活動范圍廣B、由于外敵入侵C、由于旱災D、由于水患和政治動亂( )7、下面內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B、諸侯服從周天子命令,向天子繳納貢品C、諸侯在戰時派兵隨周天子作戰D、諸侯要按田畝數向周天子納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夏、商、西周的興亡》視頻課堂教學實錄.flv 教學反思.doc 教學建議.doc 教學設計.doc 整體規劃.doc 第4課 夏商周的興亡.ppt 孔子的一生.wmv 孫子及其故居.wmv 韓非的老師---荀子.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