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北京人、山頂洞人時期使用的主要生產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時期使用的主要生產工具又是什么?磨制石器石器時代夏商西周時期用的主要生產工具又是什么呢?青銅器青銅時代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中山市南頭鎮初級中學 李建華一、手工業(一)青銅鑄造 :出現時間:燦爛時期:青銅代表:特點:(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青銅制造業開始于: 2、青銅制造業燦爛于: 3、青銅制造中的代表有: 4、青銅制造業的特點: 原始社會末期商朝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文化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分布廣泛司母戊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1.33米1.1米重832.84千克每個坩堝(gān guō用來熔化金屬的器皿)能冶煉銅12.5千克,鑄造該鼎需要70多個坩堝。這說明了什么?特點一:規模大酒 器盥(guàn)水器樂器銅鏡食器兵 器農 具特點二:品種多四羊方尊蕉葉形紋理清晰四只大卷角羊羊的前腿三、工藝精美雙角龍頭點綴在羊頭之間學者們認為三星堆文化距今約三千多年,是商朝時期我國西南成都平原上古蜀人的文化。特點四:分布地區廣泛商周青銅器為什么沒有完全相同的?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人認為祭祀和打仗是國家頭等重要的事情,目前青銅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廟中使用的器物,即禮器。青銅器大量用于祭祀是哪個朝代?鼎“鼎”是古代貴族烹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為圓形,多為三足兩耳,也有四足兩耳。西周時,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貴族的身份等級。《公羊傳》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或一。”“鼎”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與鼎有關的成語呢?一言九鼎、人聲鼎沸、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革故鼎新、問鼎中原、鐘鳴鼎食等除了青銅制造業外,當時的手工業還有哪些?這說明當時的青銅文化具有什么特點?并非一枝獨秀,而是全面發展陶瓷業、玉器制造業(二)陶瓷業特征 :(三)玉器制造業特征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china)的國家,商朝時就有燒制原始青瓷的瓷窯。雕刻工藝達到很高水平商朝的玉虎和玉象夏、商、西周的手工業規模龐大,占用了大量的勞動力,專門生產糧食的人就少了。大家想一下,手工業發展的基礎是什么?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二、農業和畜牧業(1)農業農作物:農業技術:新的農具:(2)畜牧業家禽品種:牲畜:牧場 :五谷選種、施肥、治蟲害青銅農具今天的主要品種,商朝時都有了今天的主要品種,商朝時都有了,還有圈欄王室和貴族有專門的牧場三、商業發展情況:商業繁華、交通發達、沿途有旅舍《詩經·大雅·大東》曾形容西周的大道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思考:青銅文明等于青銅器或青銅制造業嗎?青銅文明它不是青銅器,也不是青銅制造業,它是青銅時代人們所制造的物質文化(包括所有手工業、農業、畜牧業、商業上的成就)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于是史學界就把人類制造工具的水平作為劃分歷史時期的標準,我們把人類使用青銅制作生產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質文化發展階段稱為青銅時代而在這個時代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思考:既然那時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商業都很發達,為什么要以“青銅”作為文明的象征呢?燦爛的青銅文明是誰制造的?奴隸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圖片資料1:白天:在奴隸主的監督下,在暴日下辛勤的勞動;夜里:奴隸主將奴隸的雙手用木枷鎖起來說明奴隸沒有人身自由四、奴隸的悲慘命運四、奴隸的悲慘命運說明奴隸牛馬不如,可以隨意買賣或轉讓,地位低下。圖片資料2:在西周一件青銅器上,記載著一個奴隸主向另外一個奴隸主買5名奴隸,標價是一匹馬加一束絲。3、文字資料: 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一座大型祭祀坑,其中有三百多具骨骸,他們是作為祭品被殺奴隸。 另:在安陽的一座商王大墓中,有四百多具奴隸作為殉葬品被活埋或殺死。他們有的和車馬、狗同葬。說明奴隸被任意殺死或活埋,作奴隸主的殉葬品,地位和豬狗一樣,命運悲慘。有位考古學家說:商代文化實在是一個燦爛的文明。不對,那時候多么黑暗,奴隸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我認為考古學家說得很對,這是祖國歷史上一個光輝時代探究:經過這節課的學習,青銅文明確實很燦爛,但是奴隸們的生活卻是十分的悲慘,那么你覺得奴隸社會與原始社會相比,是進步呢還是倒退?社會進步與否的終極標準是看它能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總結:青銅文明水平高, 鼎尊三星三代表。農牧工商有發展, 奴隸命運很悲慘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會生活的是( )ABCDB2010年4月1日起,為期三個月的“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珍寶展”在寧波博物館舉行。其中下圖的展品出自中國的( )A.商周時期 B.隋唐時期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A《周禮》載“金有六齊(配方),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銅器的鑄造工藝C.金文的形成與發展D.鐵農具的制造技術B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雄偉,紋飾古樸。下列青銅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AABCD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一、課題在教材中的地位中國古代史以中華文明為基本內容,而青銅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課以司母戊鼎等為例,介紹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展現了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二、中考命題分析本部分在中考命題中所占比重很小。一般以選擇題和列舉題的形式出現,通常結合圖片和新情景來命制試題。主要考查的內容有:青銅鑄造業在商周手工業部門中的地位,青銅器的發展階段,青銅器中的精品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青銅文化的分布等。【學情分析】初一學生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較強,渴望親身體驗。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我順應學生的特點,讓他們主動學習、探究合作,給學生以充分肯定,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注重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對初一學生也是十分必要的。【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教學目標】1.比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器鑄造業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包括手工業、農業、畜牧業發展的狀況;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生活。2.提煉“青銅文明”的本質特征及概念,培養歸納、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3.通過了解奴隸的悲慘生活,認識到夏、商、西周奴隸制文明的高度發達是建立在對奴隸的殘酷剝削的基礎上,從而培養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來揭示奴隸制文明本質及全面認識歷史發展過程的能力。【重點和難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課的重點子目。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這一概念是本課的難點問題。我們往往容易將“青銅文明”與青銅器或者青銅制造業簡單地等同起來。【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讓學生回顧人類生產工具的變化及相應的時代稱謂:(1)★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使用的主要生產工具是什么?(打制石器)(2)★河姆渡人、半坡人使用的主要生產工具是什么?(磨制石器)(3)★主要使用石器作為生產工具的時代被稱為什么時代?(石器時代)(4)★石器有何缺點?(難制造、使用不方便、效率不高等)從石器的缺點引出夏商西周時人類的生產工具變化。主要生產工具是青銅器,人們把這個時代稱為青銅時代。講授新課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一、手工業:基礎知識目標:(讓學生看書本相應內容,解決顯性知識)(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青銅制造業開始于:(原始社會末期)2、青銅制造業燦爛于:(商朝)3、青銅制造中的代表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文化)4、青銅制造業的特點:(讓學生結合教師所投影的圖片進行歸納----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分布廣泛) 認知目標:(讓學生分組討論,挖掘隱性知識)1、★商周青銅器為什么沒有完全相同的?(讓學生學習課后自由閱讀卡后歸納)2、★“鼎”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與鼎有關的成語呢?3、★除了青銅制造業外,當時的手工業還有哪些?(陶瓷業、玉器制造業)4、★這說明當時的青銅文化具有什么特點?(并非一枝獨秀,而是全面發展)(二)陶瓷業基礎知識目標:(讓學生看書本相應內容,解決顯性知識)特征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china)的國家,商朝時就有燒制原始青瓷的瓷窯。)(三)玉器制造業基礎知識目標:(讓學生看書本相應內容,解決顯性知識)特征 :(雕刻工藝達到很高水平)認知目標:(讓學生分組討論,挖掘隱性知識)★夏、商、西周的手工業規模龐大,占用了大量的勞動力,專門生產糧食的人就少了。大家想一下,手工業發展的基礎是什么?(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從而過渡到下一內容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二、農業和畜牧業基礎知識目標:(讓學生看書本相應內容,解決顯性知識)(1)農業農作物:(五谷)農業技術:(選種、施肥、治蟲害)新的農具:(青銅農具)(2)畜牧業家禽品種:(今天的主要品種,商朝時都有了)牲畜:(今天的主要品種,商朝時都有了,還有圈欄)牧場 :(王室和貴族有專門的牧場)三、商業發展情況:(教師投影史料:《詩經·大雅·大東》曾形容西周的大道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然后讓學生歸納:商業繁華、交通發達、沿途有旅舍)認知目標:(讓學生分組討論,挖掘隱性知識)1、★青銅文明等于青銅器或青銅制造業嗎?(青銅文明它不是青銅器,也不是青銅制造業,它是青銅時代人們所制造的物質文化-----包括所有手工業、農業、畜牧業、商業上的成就)2、★既然那時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商業都很發達,為什么要以“青銅”作為文明的象征呢?(會不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于是史學界就把人類制造工具的水平作為劃分歷史時期的標準,我們把人類使用青銅制作生產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質文化發展階段稱為青銅時代而在這個時代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3、★燦爛的青銅文明是誰制造的?(奴隸)4、★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過渡到下一內容:奴隸的悲慘命運)四、奴隸的悲慘命運基礎知識目標:(讓學生看書本相應內容,并結合教師投影材料及圖片,解決顯性知識)★材料一:白天:在奴隸主的監督下,在暴日下辛勤的勞動;夜里:奴隸主將奴隸的雙手用木枷鎖起來(說明奴隸沒有人身自由)★材料二:在西周一件青銅器上,記載著一個奴隸主向另外一個奴隸主買5名奴隸,標價是一匹馬加一束絲。(說明奴隸牛馬不如,可以隨意買賣或轉讓,地位低下。)★材料三: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一座大型祭祀坑,其中有三百多具骨骸,他們是作為祭品被殺奴隸。另:在安陽的一座商王大墓中,有四百多具奴隸作為殉葬品被活埋或殺死。他們有的和車馬、狗同葬。(說明奴隸被任意殺死或活埋,作奴隸主的殉葬品,地位和豬狗一樣,命運悲慘)認知目標:(讓學生分組討論,挖掘隱性知識)1、★有位著名考古學家說:商代文化實在是一個燦爛的文明。對話:男孩:我認為考古學家說得很對。這是祖國歷史上的一個光輝時代。女孩:不對!那時候多么殘酷,奴隸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這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商代歷史的認識。奴隸制固然非常殘酷,但這是隨著生產力發展、私有制出現的必然。在奴隸社會中,奴隸主占有大量奴隸,就可以組織大規模的生產,進行簡單協作和分工,提高生產效率;奴隸社會內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組織大規模的生產過程,推動生產力發展;由于大批奴隸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提供大量剩余產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擺脫體力勞動,專門從事腦力勞動。綜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較全面地體現了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在諸多方面的進步,因此可稱得上是“燦爛的文明”。當然這又是建立在廣大奴隸極其悲慘的命運基礎上的“文明”。)2、★經過這節課的學習,青銅文明確實很燦爛,但是奴隸們的生活卻是十分的悲慘,那么你覺得奴隸社會與原始社會相比,是進步呢還是倒退?(社會進步與否的終極標準是看它能否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鞏固小結】教師投影順口溜:“青銅文明水平高,鼎尊三星三代表。農牧工商有發展,奴隸命運很悲慘”,讓學生具體解釋其含義。【典型例題】1.(2008年,廣東省)商周時期,手工業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紡織業 B.制瓷業 C.青銅制造業 D.造紙業解析:本題是一個最佳選擇題,旨在考查對歷史知識理解掌握的準確性,考查辯證思維能力。在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處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做題時可運用優選法,逐個比較、分析備選項,找出最佳答案。在本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造紙業在商周時期還沒有出現,故D項排除,紡織業和制瓷業在當時雖也比較發達,但相對于青銅制造業來講,還是處于次要地位,因為青銅器及青銅文化是夏、商、周時期文明的重要標志,其工藝技術處于世界前列,因此成為商周手工業中最重要的部門。答案:C2.(2008年,成都市)寫出下面著名文物遺產的名稱和出土地點。圖名稱 出土地點解析:本題為圖片式列舉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以及對歷史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兼有考查鄉土史的目的。解題時一定要抓住“著名文物遺產”這一特征,同時要根據其顏色和圖像來判斷。答案:圖名稱:青銅面具(青銅人頭像)出土地點:四川廣漢三星堆【課堂鞏固練習】1、(2010·安徽)1.文物是鮮活的歷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會生活的是( )A. 兵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簡 D. 青花瓷2、(2010·浙江寧波)6.2010年4月1日起,為期三個月的“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珍寶展”在寧波博物館舉行。其中右圖的展品出自中國的( )A.商周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3、(2010·山東濰坊)1.《周禮》載“金有六齊(配方),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銅器的鑄造工藝C.金文的形成與發展 D.鐵農具的制造技術4、(2010·湖南株洲)1.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雄偉,紋飾古樸。下列青銅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A B C 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0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1、夏朝的建立時間和建立者分別是( )A.公元前2700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2007年;啟 D.公元前2070年;啟2、《左傳》中記載:在一個重要的儀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賜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賜平民、奴隸。這一儀式反映出西周實行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奴隸制 D.分封制3、下列反映西周歷史的電影場景,明顯不符合史實的是( )A.周王使用青銅器祭祀 B.奴隸使用鐵農具勞動生產C.王宮中擺放著一玉器 D.都城鎬京商業繁榮4、從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歷史教訓是國君應該( )A.重視教育 B.勤政愛民 C.發展經濟 D.增強軍事力量5、下面各項中,最能反映我國古代青銅工藝水平和成就的是: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馬俑 D.敦煌莫高窟6、晉文公稱霸,三家分晉等歷史現象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A.社會變革與爭霸稱雄 B.統一國家的建立C.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7、“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偉業。”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齊桓公 C.晉文公 D.楚莊王8、作家余秋雨曾寫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著涓涓清流。修筑這個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9、春秋戰國時期的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主要是因為( )A.農業重視使用肥料 B.青銅器在農業中的廣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興修 D.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10、戰國時期的商鞅變法為那國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A.魏國 B.吳國 C.秦國 D.晉國11、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農具,對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12、某校七年級二班的同學在學習“商鞅變法”這課中,表演了一出歷史短劇。下列各項,錯誤的是( )A.甲同學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變法B.乙同學扮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獲得獎勵C.丙同學扮演獲得軍功的大將接受爵位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學向全國頒旨:廢除土地私有制13、中國歷史上的改革推動了杜會發展的進程。有關商鞅變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變法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 ②“獎勵軍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體現了法家思理 ④商鞅被殺說明改革違背了歷史發展潮流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4、通過“甲骨卜辭”、殷墟等遺物、遺跡,可以了解( )A.夏朝歷史 B.商朝歷史C.秦朝歷史 D.漢朝歷史15、春秋戰國盛行“鐘鼓之樂”,在湖北隨州出土的大量鐘鼓樂器中,最為珍貴的是( )A.司母戊鼎 B. 整套編鐘C. 青銅神樹 D.四羊方尊16、小明感冒了,到醫院去看病,醫生先看了小明的臉色,又聽了他的胸部,然后問了一下他的感覺。請問,這種診斷疾病的方法是由誰總結出來的?( )A. 張仲景 B.李時珍 C.華佗 D. 扁鵲17、右圖是某電視劇中出現的一塊匾額。匾額題字中“仁”的思想源自哪一學派?(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18、戰國末期,主張“君主應憑借權力和威勢,保證法令的貫徹執行,以鞏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A.孔子 B.老子 C.韓非子 D.孫子19、主張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的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莊子20、戰國時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張是( )A.“為政以德” B.“兼愛”“非攻”C.“無為而治” D.“法治”21、學習歷史有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現實的反映”。“百家爭鳴”學術局面反映的社會現實是( )A.孔子“有教無類”,使社會上有學問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聲四起C.西周滅掉商朝,實行分封制D.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22、儒家學派對我國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創始人是( )A.孟子 B.莊子 C.孔子 D.墨子23、以下是小麗同學對《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學習內容進行的整理,其中錯誤的是( )A.夏朝出現甲骨文 B.西周實行分封制C.孔子創立儒家學派 D.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24、下列成語出自城濮之戰的是( )A.臥薪嘗膽 B.圍魏救趙 C.退避三舍 D.紙上談兵25、下列關于我國歷法方面知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今天的農歷,又叫“殷歷”,是比較完備的歷法B.戰國時期,將一年分為12個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閏月之說C.相傳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國就已有了完備的歷法D.戰國時期,人們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這是歷法上的重大成就2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民為貴”,“君為輕”。請回答:(1)孔子和孟子是什么學派的代表?這一學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材料一被推薦為2008北京奧運會的迎賓語之一。請你說說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它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方面給我們什么啟示?(3)材料二中“民貴君輕”的思想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中得到了怎樣的體現?2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A帶領人們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材料二:B和兒子一起,帶領人民在化害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兩位水利專家A和B分別指的誰?(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3)這兩位水利專家能夠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哪些精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6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優質課展示上冊《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_人教版.flv 單元測試題.doc 第5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李建華).ppt 配套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