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4課《難忘九一八》精品教學示范課(視頻實錄+配套課件+配套教案+反思)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4課《難忘九一八》精品教學示范課(視頻實錄+配套課件+配套教案+反思)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難忘九一八》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中山市第一中學 史俊堯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九一八事變或西安事變經過的講述,培養學生講述歷史事件的能力;通過探討東北迅速淪亡的原因,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材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介紹九一八事變,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從而激發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和對蔣介石“絕對不抵抗”政策的義憤,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通過對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向學生進行熱愛共產黨的教育,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歷史的意識。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內容和意義
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人教版)上冊的第四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的第一課。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送了九一八事變,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僅四個多月,東北三省淪陷。而九一八事變是近代中日關系的轉折點,是日本帝國主義要把中國變為其獨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驟。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成為主要矛盾。西安事變的發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預示聯合抗日局面的到來,是中華民族的大興。
2、教材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通過音樂、電視和圖片等資料設置歷史情境,引導學生過感受歷史;通過補充九一八事變背景的文字資料,重新整合課本內容,使歷史事件完整。通過層層設問,分組討論,前后聯系,培養知識遷移能力,突出重點。
教學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通過閱讀教材和補充材料,辯論分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對當時時局的重大影響,從而培養學生閱讀歷史材料的能力,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使難點得以突破。
(三)教學對象分析
初二學生的認知水平決定對一些復雜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理解,需要借助生動直觀的感性材料。而學生對于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了解比較少,因此在教學中引用一些視頻資料是有必要的。而面對初二學生在思維上較于簡單,歸納能力還不高的情況下,在講解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結合直觀教材,通俗的講授,同時有目的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歸納歷史史實的能力。通過此種教學模式的探索,培養學生從情境中感知歷史的能力,從而加深對這段歷史的理解。
(四)教學方法
1、情境導入法:通過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創設歷史情境,重溫歷史事件,感受歷史。
2、問題教學法:提出與本節課相關的問題,環環相扣,調動思維,溫故知新。探究新知。
3、小組合作法:分組合作探究,思維碰撞,同時伴以老師引導,培養團隊精神。
4、史料教學法:通過提供史料,客觀真實地反映歷史,培養學生閱讀材料的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播放2010年9月18日《新聞聯播》中新聞報道:《各地紀念“九·一八”事變79周年》:在沈陽,12位愛國志士得后代將一份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罪證材料的副本捐獻給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為紀念“九·一八”,今天,全國各地紛紛拉響警報:天津、西安、安徽宿州、四川瀘州等城市拉響警報,提醒國人勿忘國恥,珍愛和平。……
[教師導入]:同學們,一個優秀的民族必是一個牢記歷史的民族,到底79年前的9月18日發生了什么事?讓我們中國人沒齒難忘,痛心疾首?它給東北人民帶來了哪些沉重災難?對當時中國的政局有哪些影響?讓我們一起走近歷史,走近《難忘九一八》來尋找答案。
【講授新課】
一、九一八事變
1、九一八事變的原因(背景)
[教師引導]:在79年前的9月18日到底發生了什么?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0頁第一段文字,了解整個事變的基本過程,找出九一八事變的時間、具體地點和策劃者。
[學生閱讀教材并回答]:時間:1931年9月18日。地點:沈陽南滿鐵路柳條湖段。策劃者:日本。
[教師引導]:那么為什么日本侵略軍要發動九一八事變來侵略中國?同學們請看一組材料:請同學們從中提煉出主要觀點,概括九一八事變的背景。
[學生回答];①日本很早就作好了侵略中國的準備;②三十年代大危機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③蔣介石忙于在南方“圍剿”紅軍,無心北顧。
[教師引導]:同學們歸納的已經很全面了,下面我把這個問題展開講一下。
1931年發生的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蓄謀已久變中國為其獨占殖民地的一個重要步驟。早在明治維新以后,日本就開始制定對中國的侵略擴張政策,強調日本未來“權利上擴張方向應為中國”,并逐漸形成以滅亡中國為首要目標,進而吞并亞洲的大陸政策。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內閣召開“東方會議”,確定了“使滿蒙脫離中國本土,置于日本勢力之下,由日本來參予該地的主權,并由日本擔當該地的治安工作,”以建立全國侵華陣地的侵華方針。
東方會議后,日本首相田中在向天皇上呈的秘密奏折(即所謂《田中奏折》)中,又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基本國策,露骨地表示了狂妄的侵略野心。
1929年下半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擺脫由于經濟危機造成的政治經濟困難,決心乘歐美各國忙于內部事務和南京政府忙于擴大“剿共”內戰之機,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準備活動。他們大造侵略輿論,宣稱:“滿蒙并非中國的領土”。叫嚷:“今天之滿蒙地位……不僅在我國國防上,就是在經濟上,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生命線。”日本本部和關東軍曾先后多次以“參謀旅行”為掩護,到我國東北進行軍事偵察。并以我國東北資源豐富,土地遼闊進行蠱惑人心的宣傳,以取得日本各界對侵華戰爭的支持。
1931年6月,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解決滿洲問題方案大綱》,規定一年為期對華“采取軍事行動”。與此同時,加緊擴軍備戰,1931年,日本政府軍費開支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30.8%,到“九一八”前,已擁有現代化裝備的軍隊達23萬人,舉行全國總動員演習,加強全國軍需生產。由此可知,侵華是日本的既定國策。
(課件展示柳條湖的地理位置)
[教師引導]:請大家想一想,日本侵略軍侵略東北,為什么先制造柳條湖事件?請同學們觀察柳條湖的地理位置思考一下。
[學生回答]:回答一:占領中國東北,進而獨霸中國,這是日本蓄謀已久的。
回答二:給侵略戰爭制造一個借口,以便師出有名。
回答三:為了欺騙世界輿論,給人造成一種是中國軍隊挑起事端的假象。
回答四:柳條湖距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很近,離東北重鎮沈陽也很近,便于日軍在事件后對這兩個戰略要地進行攻擊。
[教師小結]:柳條湖事件就是日本為了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而制造的一個借口。而沈陽是當時東北三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東北軍主力的駐地,這些使其成為首要中的首要。
[教師過渡]:九一八事件以后,全國要求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這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應該作出什么樣的反應?
[學生回答]:抵抗日本侵略。
[教師引導]:可是這時,南京政府、蔣介石的態度是這樣嗎?他們作出了什么決定?請同學們看一段有關這方面材料:
[學生回答]:蔣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2.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其后果
[教師過渡]:那么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給東北、給中國帶來了什么災難性后果?
(課件展示圖片:東三省淪陷過程、偽滿洲國的建立)
[學生回答]:東北三省淪陷,東北人民過上了亡國奴生活;日本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教師小結]: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僅僅4個月的時間就被日軍奪取。并且,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東北三千萬同胞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128萬平方千米的錦繡河山,相當于3.5個日本領土,從此淪入敵手。東北人民逃到關內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1936年,西安一位教師張寒暉目睹了西安街頭同胞的凄慘,感受到民族災難的深重,寫了一首歌,名字叫做《松花江上》,讓我們一起從歌聲中聆聽歷史感受歷史。
(課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展示一些日軍在東北的罪惡行徑的圖片)
[教師過渡]:這一曲《松花江上》既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日寇野蠻侵占我國東北的憤怒,我也相信這首歌一定唱到同學們的心里去了。
[教師過渡]: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中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是否其他社會階層也在坐以待斃呢?我們說不是,與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對應的是,九一八后,全國很快掀起了一個全國性的抗日高潮。我們來看一看東北的抗戰。
3、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三段大字內容和嫩江大橋大戰的內容,當時東北的抗日軍隊主要由那些隊伍組成。
[學生回答]: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到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
(課件展示楊靖宇、馬占山、趙一曼的圖片)
[教師引導]:那有沒有同學來幫我們介紹一下楊靖宇將軍事跡?
[學生回答]:(介紹楊靖宇將軍)
[教師引導]:那還有沒有同學來幫我們介紹女英雄趙一曼的事跡?
[學生回答]:(介紹趙一曼)
[教師小結]:在我看來,趙一曼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而東北人民抗日斗爭的展開,標志著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
[教師過渡]:中華兒女齊抗戰,共同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中華民族的抗戰沒有阻擋日本步步緊逼的侵略,日本制造了華北事變,進逼華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人民是該站起來了,同學們,請聽:
(課件播放《義勇軍進行曲》)
[教師引導]:我們大家一起唱。
[學生齊聲高唱國歌]
[教師引導]:大家知道這首《義勇軍進行曲》是誰創作的嗎?
[學生回答]:聶耳。
[教師過渡]:偉大的音樂家聶耳就是在這個時刻,這個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候創作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這是一首中華民族的民族贊歌。那么在這個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什么主張?
[學生回答]: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教師引導]:那么蔣介石這個時候仍然執行什么政策?
[學生回答]: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教師過渡]: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并且也感動了國民黨內部的兩名將領,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學生回答]:張學良、楊虎城。
[教師過渡]: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聯手發動了西安事變,我們先來觀看一段有關西安事變的視頻資料。
(課件播放有關西安事變的視頻)
二、西安事變
1、西安事變的原因
[教師引導]:我們已經看完了有關西安事變的全過程,首先了解幾個基本知識點,西安事變發生的時間、主要人物和目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時間是1936年12月12日;主要人物是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目的是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
[教師引導]:那么老師有一個疑問,張學良、楊虎城是蔣介石的部下,他們為什么會“以下犯上”扣押蔣介石?請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一下,提示從中華民族危機,大眾呼聲,張、楊二人自身的愛國品質以及蔣介石的態度等方面來分析。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回答一: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頭,民族危機加深。
回答二:東北軍將士身負國仇家恨,不愿意和共產黨作戰,他們希望上前線抗日。
回答四:蔣介石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回答五:全國人民的抗日呼聲高漲。
……
[教師小結]:同學們講得都很好,我們把大家說的合到一塊,做一點簡化處理。西安事變的爆發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直接原因在于蔣介石既剿共又妥協的反動政策。
[教師引導]:張學良、楊虎城把蔣介石捉起來后,每個派別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你希望怎么樣處理蔣介石,到底是殺了他還是放了他。我們通過分組分別代表不同政治集團的利益來討論一下該怎么辦:第一大組代表日本侵略者的利益;第二大組代表國民黨內部親日派的利益;第三大組代表國民黨內部親英美派的利益,第四大組代表中國共產黨的利益。請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代表日本小組回答:殺掉蔣介石,國共之間又會發生大規模內戰,那只會對日本有利。
代表國民黨親日派回答:殺掉蔣介石,親日派何應欽好取而代之。
代表國民黨親英美派回答:不能殺蔣介石,如果殺掉蔣介石,國共之間又會發生大規模內戰,那只會對日本有利。
代表中國共產黨回答一:殺掉蔣介石,因為從1927年開始,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
代表中國共產黨回答二:和平解決,逼迫他答應抗日,因為當時中日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階級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
[教師小結]: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那么,西安事變到底是怎樣解決的呢?下面我們看一下具體內容。
2、西安事變的結果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最后一段內容,了解西安事變解決的真相及意義。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西安事變最后是如何解決的?
[學生回答]:蔣介石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解決。
[教師提問]: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誰在中間起到了關鍵作用?
[學生回答]:中國共產黨。
[教師引導]:在十年內戰中,蔣介石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西安事變捉住了蔣介石,中國共產黨不僅主張不殺他,反而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這是為什么?
[學生回答]:當時中日民族矛盾占主導地位,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的目的也是逼蔣抗日。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
[教師小結]: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挽救了中國的時局,也挽救了中國的命運。在民族大義面前,國共兩黨終于捐棄前嫌,攜手合作,共赴國難,中華民族在大敵之前表現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教師過渡]:對于張學良將軍,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張學良逝世的時候曾這樣評價他:“張學良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說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
3、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
[教師小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在于它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它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本課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到,九一八事變以后,面對日本的侵略,國共兩黨分別采取了不同的態度,一直到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國共兩黨才終于達成一致,共同抗日,實乃民族大幸。而歷史不容忘卻,面對歷史,相信大多數人的心情難于平靜,對于抗日烈士們!我們應深深地緬懷他們。如果沒有他們的前仆后繼,沒有他們付出的鮮血,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祥和的生活。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死者的血,生者的淚,提醒每一位中國人銘記歷史的屈辱,并在銘記中奮進!在奮進中崛起!
(六)板書設計
一、九一八事變(1931、9、18)
1、原因:1)侵華是日本的基本國策(大陸政策);
2)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
3)蔣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機可乘
2、過程:柳條湖事件(借口)—進攻北大營—炮轟沈陽城
3、后果: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4、影響:中國人民局部抗戰開始
二、西安事變(1936、12、12)
1、原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直接原因: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目的:逼蔣抗日
3、結果:和平解決
4、意義:1)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七)教學反饋
在本課教學中,我針對本課的三維目標,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方式已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在導入的時候采取了一段新聞視頻,而在本課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當講到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人民凄慘的亡國奴生活時,我采用了歌曲《松花江上》,并且制作了幾張日軍暴行的圖片伴隨音樂展示,在講臺上,我隱約看到了有些同學眼中閃著淚花;在從九一八事變過渡到西安事變的時候,我采用了國歌,并且和同學們一起高唱國歌,在這個時候,我看到同學們都很自然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這一目標我覺得是完成的比較出色的。蒞臨指導的老師都感覺這堂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把握非常出色,尤其是對兩首歌曲的運用,并且和同學們一起高唱國歌,這是很多老師沒有嘗試過的,反響非常好;而對于西安事變的內容采取了兩個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尤其是在分析對蔣介石的處理的時候,學生討論非常激烈;當然這堂課也有些不足之處,在討論之前的準備工作上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是指示,略顯唐突。
二、教學反思
本課是抗日戰爭的第一課,只有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兩個主要內容,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本課的關鍵點。在本課教學中,需要充沛的感情,需要對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著重的教育,當然同時也需要理性的思考。我就以本課為案例,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得到的一些感悟和發思。其中有值得繼續保持、發揚的地方,當然也有需要改進、提高的地方。
做的比較好的地方:
1、本課的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有一點:通過介紹九一八事變,使學生認識到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從而激發起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在這一點的處理上我選擇了兩首歌曲《松花江上》和《義勇軍進行曲》:在講到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的慘狀時,我引入《松花江上》這首歌,伴隨著音樂與日軍暴行的圖片,讓同學感受到日本在東北所犯下的罪惡;在講到華北事變引入西安事變之前,我利用《義勇軍進行曲》,與同學們一起高唱國歌,讓同學感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中國人民是該站起來了。
2、在教學中采用兩段視頻資料的選用起到了導入新課,承上啟下的作用。首先在導入中我采用了2010年9月18日《新聞聯播》中關于紀念九一八事變79周年的報道來導入新課,用最新的新聞報道來引入回到歷史,讓歷史與現實相結合,讓學生感覺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其次在西安事變中,我采用了一個關于西安事變過程的視頻,避免了老師對眾多歷史史實的用空洞的語言簡單講述的方式來處理的弊端,拉近了歷史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真正來感知歷史、了解歷史。
3、在分析問題時采用歷史史料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能力。在分析日本為什么發動九一八事變時,我采用了三則材料分別分析日本的大陸政策、經濟危機的影響和蔣介石的態度,讓同學們閱讀材料自主分析,更加容易理解九一八事變發生的原因所在。
4、西安事變是本課的重點,本課的難點是分析西安事變的原因以及和平解決。在這里我設置了討論:為什么張、楊二人要扣押蔣介石,要學生理解其性質首要的前提是對當時中國的國情有清楚的了解,東北淪陷,華北危及,外敵入侵,中華民族處在亡國滅種的時刻,中日矛盾已經上升為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張、楊多次力勸蔣介石抗日,但都被蔣介石否定并批評,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另外一個難點是為什么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特別是中共和平解決的態度,為什么?這個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在討論中把學生引導到另外一面,如果殺了蔣介石會怎樣?學生能分析出結果來:紛爭四起、群雄割據,便利了日本的侵略。所以說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這不僅復習以前內容,而且也是進行愛黨教育的好時機。所以在整個歷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前后聯系,整體把握,合理引導,開闊學生思維。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1、時間的把握方面還有待提高,本課設計的活動比較多,有2段視頻,2段音樂,因此課堂是非常緊湊的,因為活動占據了一定的時間,在最后分析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的時候顯得比較倉促,甚至沒有分析到位,這是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對時間安排要更準確些,所有有助于完成教學目標的內容要重點學習。
2、在視頻、音樂的使用上,應該更加多的思考,使用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讓學生得到什么,而不是為了播放而播放,關鍵是這些對學生是否有所啟發,有所思考,我認為這點我做的還不夠好。
3、需要更加多的對學生進行學法上的輔導與啟發,尤其是在材料的使用和問題的設計時,應該多考慮的是學生的接受能力,設問應該層層遞進,這樣才能更好的啟發學生進行思考,才能更好的讓學生進行理解。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一些思考與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需要多多總結經驗教訓,以期教學越來越成熟。
材料一:東方會議以后,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遺策,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等,皆已實現。惟第三期之滅亡滿蒙,以便征服中國領土尚未實現。
材料二: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促使其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統治階級侵略中國東北的對外戰爭來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材料三:20世紀30年代初,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忙于應付本國經濟危機,無暇東顧;中國內部,蔣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圍剿”紅軍,無心北顧,這給日本帝國主義以可乘之機。
“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于不顧。”
——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8 頁 (共 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29張PPT)
1、九一八事變發生在什么時候?
2、事變的具體地點在哪里?
3、是誰制造了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
沈陽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
日本侵略軍
思考:日本為什么發動九一八事變?
材料一:東方會議以后,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密奏:按明治大帝遺策,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等,皆已實現。惟第三期之滅亡滿蒙,以便征服中國領土尚未實現。
材料二: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促使其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統治階級侵略中國東北的對外戰爭來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材料三:20世紀30年代初,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忙于應付本國經濟危機,無暇東顧;中國內部,蔣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圍剿”紅軍,無心北顧,這給日本帝國主義以可乘之機。
侵華是日本基本國策(大陸政策)
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
蔣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機可乘
為給侵略戰爭制造借口,欺騙世界輿論。另外,柳條湖距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東北重鎮沈陽很近,便于日軍在事件后迅速對這兩個戰略要地進行攻擊。
日本侵略軍侵略
中國東北,為什么
先制造柳條湖事件呢?
柳條湖事件(借口)—進攻北大營
—炮轟沈陽城
2.經過
一、九一八事變
(1931.9.18)
1.原因
1)侵華是日本基本國策
2)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
3)蔣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機可乘
國民政府的態度
不抵抗政策
從這份密電可以看出蔣介石對九一八事變采取了什么樣的政策呢?
 
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
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
——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
東三省淪陷
東北淪陷后,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
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帶來怎樣的嚴重后果?
1、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完全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2、1932年,日本在長春扶植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3、東北人民開始了漫長(14年)的亡國奴生活。
讓我們在歌聲中
感受歷史,銘記歷史…
楊 靖 宇
馬 占 山
趙 一 曼
柳條湖事件(借口)—進攻北大營
—炮轟沈陽城
2.經過
一、九一八事變
(1931.9.18)
1.原因
1)侵華是日本基本國策
2)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
3)蔣介石政府全力“剿共”,日本有機可乘
3.后果
東北三省完全淪陷
4.影響
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32年一、二八事變
1935年華北事變
華北危急!!!
中華民族危急!!!
1、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共提出
什么主張?
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主張建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2、蔣介石仍然執行:
“攘外必先安內”
的錯誤主張。
二、西安事變(1936、12、12)
張學良
楊虎城
張學良、楊虎城是蔣介石的部下,他們
為什么會“以下犯上”扣押蔣介石?
(點撥:從民族危機、大眾呼聲、自身的
愛國品質、蔣介石的態度等方面分析)
直接原因: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二、西安事變(1936.12.12)
1.原因
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直接原因: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目的
逼蔣抗日
張學良、楊虎城把蔣介石捉起來后,你希望怎么樣處理蔣介石,為什么?
蔣介石 “兵諫”亭
在十年內戰中,蔣介石殺害了成千上萬的
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西安事變捉住了蔣
介石,中國共產黨不僅不主張殺他,反而
主張和平解決,釋放他。說明了什么?
二、西安事變(1936.12.12)
1.原因
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直接原因: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目的
逼蔣抗日
3.結果
和平解決
張學良先生親屬: 驚悉張學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謹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張學良先生是偉大的愛國者。……堪稱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永遠懷念張學良先生。  張學良先生千古!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江澤民                                   
         2001年10月15日
1
二、西安事變(1936.12.12)
1.原因
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直接原因: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目的
逼蔣抗日
3.結果
和平解決
4.意義
①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九一八事變
蔣介石不抵抗
中共和人民奮勇抵抗
西安事變
(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課堂檢測
1、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時間是:
A、1927年 B、 1931年 C、 1928年 D、 1936年
B
2、張學良由于執行了蔣介石的何種命令而背上了“不抵抗將軍”的“美名”?
A、沈陽日軍行動,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
B、《剿匪》手令 C、攘外必先安內 D、新生活運動
A
C
3、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提出的解決方案是:
A、以牙還牙,處死蔣介石
B、逼蔣介石下臺,長期寓居海外
C、以民族利益為重,和平解決
D、長期關押蔣介石
課堂檢測
4、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又將魔爪伸向中國的何方
A、華南地區 B、華北地區
C、東北三省 D、西南地區
B
A
D
5、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是
A.逼蔣抗日 B.聯蔣抗日
C.反蔣抗日 D.殺蔣抗日
6、張學良是“中華民族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的真摯朋友”.下列哪一史實最能證明這一觀點
A.第一次國共合作 B.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C.九一八事變 D.西安事變
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
俄總統視察俄日爭議島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宁市| 安康市| 越西县| 济宁市| 醴陵市| 阿拉善左旗| 南通市| 昂仁县| 正蓝旗| 霍州市| 石棉县| 哈巴河县| 霍林郭勒市| 旺苍县| 小金县| 宁河县| 扶余县| 壤塘县| 连山| 浙江省| 平罗县| 铁岭市| 东方市| 广宗县| 武冈市| 抚顺市| 阜新市| 普洱| 阳西县| 九龙坡区| 新乐市| 化州市| 德钦县| 江油市| 呼和浩特市| 乐东| 阿拉善盟| 泽库县| 青浦区| 从化市|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