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7講 生命活動的調節考點 考試內容 考試要求植物的感應性 列舉植物的感應性現象 a知道植物生長素的作用 a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說出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a識別神經系統的組成層次和主要功能 a說出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說出反射弧的組成 a列舉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作用 a以體溫調節為例,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b一、植物的感應性1.植物對 所作出的適應性的反應稱為感應性,常以運動的形式表現出來。植物最常見的運動是 運動和感性運動。前者有 、 、 、 、 等。2.生長素是常見的植物激素,最明顯的作用是促進生長,但對莖、芽、根生長的促進作用因濃度而異。 濃度時可以促進生長, 濃度時則會抑制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另外,生長素還能促進扦插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3.向光性實質:植物受 照射,生長素分布 。背光側生長素分布 ,植物生長 ,所以植物的莖會向著有光照的方向生長。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1.神經元的結構、功能(1)神經元:也叫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 。(2)神經元的結構包括 和 ,突起有 和 。(3)神經元的功能: ,產生并傳導 。(4)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樹突→細胞體→軸突。2.神經系統的組成層次和主要功能(1)人體的神經系統包括 神經系統和 神經系統。前者指 、 ,后者是由腦、脊髓發出的神經組成。(2)神經系統最高級的部分是腦,它主要可分為 、 和 三部分。 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 主要控制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活動。 是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3) 是腦以下的低級神經中樞,具有 和 的功能。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弧的組成(1)反射是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的應答性反應,包括對信息的 、 、 ,是神經系統活動的 方式。反射包括 是低級的反射活動,神經中樞在 和 (是高級的反射活動,神經中樞在 )。(2)反射是通過 來實現的,其類型有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對應的動物行為有 行為和 行為。(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4.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作用(1)激素:人體中的激素是由 _分泌的,是對生命活動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微量化學物質。(2)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功能主要激素 主要作用 缺乏或過多時的病癥控制人的生長發育 幼年時分泌不足: 幼年時分泌過多:巨人癥成年時分泌過多:肢端肥大癥促進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換,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幼年時分泌不足: 分泌過多:甲亢5.胰島素胰島素由胰腺中的 分泌,能調節血糖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時,細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會減弱,從而導致血糖濃度超過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形成 ,即人體患糖尿病。6.以體溫調節為例,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1)人體體溫的調節是通過 等的調節作用來實現的,調節體溫的中樞在 。(2)體溫調節主要依靠 和 的過程得以實現。人在安靜時的產熱器官主要是 ,勞動或運動時的產熱器官主要是 。人體散熱的器官主要是 。(3)低溫環境下:皮膚冷覺感受器感受刺激→傳入神經→腦干的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骨骼肌戰栗、血管收縮→增加產熱、減少散熱→回到正常體溫。(4)高溫環境下:皮膚熱覺感受器感受刺激→傳入神經→腦干的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汗液分泌、血管舒張→減少產熱、增加散熱→回到正常體溫。(5)在 和 的調節下,人體是一個 的整體。考點1:植物的感應性現象例1:“勝哥”任教的學校里有許多銀杏樹,一到秋冬季節,銀杏葉子會變黃掉落,為校園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種現象是植物對---( )A.溫度刺激的感性運動 B.水分刺激的向性運動C.光照刺激的向性運動 D.機械刺激的感性運動◆變式訓練1.暑假到了,同學們很快就要升到八年級了,科學老師推薦同學們去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八上的課程。小科通過“勝哥課程”學習了《八上3.1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課程后對向性與感性有了深刻的認識。下列現象屬于植物感性運動的是---( )A.“勝哥”臥室的招財樹枝條朝窗口一側彎曲B.郁金香的花在溫度升高時開放,在溫度降低時閉合C.樟樹的根系朝著水源處生長D.牽牛花的卷須接觸到竿類物體就會纏繞在它們上面2.“勝哥”一直向同學們宣揚:“我們中華的漢語言是全球最優秀的語言,沒有之一。只要熟記三千字左右就能通讀文章;由字就知詞的含義。”比如:生長素,顧名思義,促進生長的激素。下圖表示生長素濃度對植物根、芽和莖生長的影響,從此圖中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A.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濃度敏感,成熟的細胞對生長素濃度不敏感B.A、B、C三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是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宜濃度C.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能促進莖和芽的生長,抑制根的生長D.生長素對三種器官的作用都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考點2: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例2:“勝哥”為驗證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動物個體發育的功能,將一正常生長的幼年家兔的甲狀腺摘除并縫合后進行觀察。請問,如何設立對照組---( )A.用一成年的家免做相同的實驗B.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的環境中觀察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頸部切開傷口處縫合,在相同的環境中觀察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實驗,外源補充甲狀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環境之中觀察◆變式訓練1.小科留意到一個現象:“靠海的人們很少患大脖子病。”于是問“勝哥”。“勝哥”從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中發了《八上3.2人體的激素調節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I2OTY2MDAyMQ==&mid=2247510630&idx=3&sn=f4cee457de3c74b441ed52dad53f45bb&chksm=eade107cdda9996a6b9ae493250ea67809197ad76f53356f42f9bb268c95ed225973b61cf649&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課程給小科,讓他學習一下。小科終于明白了這是因為人們食用的海產品中含有豐富的碘,碘是合成某種激素的重要成分,那么該激素是---( )A.胰島素 B.生長激素 C.甲狀腺激素 D.腎上腺激素2.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成了同學們學習科學的“良師益友”。下列關于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引起糖尿病 B.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患巨人癥C.排尿反射是通過神經系統來調節的 D.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考點3: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例3: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群發了一個安全教育視頻《轉彎逆向行駛釀酒慘禍》,某人因不遵守交通規則,在右轉彎時來了個大轉彎而駛上左側車道,結果被對向正常駛來的槽罐車所撞,結果脊髓從胸部折斷后, 不僅毀了自己的后半生還得承擔事故的損失,那么他一般情況下---( )A.膝跳反射存在,針刺足部有感覺 B.膝跳反射不存在,針刺足部有感覺C.膝跳反射不存在,針剌足部無感覺 D.膝跳反射存在,針刺足部無感覺◆變式訓練1.珍愛生命,安全出行,我國新交通法明確規定不得酒后駕車, 不得闖紅燈,但是“酒駕" .、“闖紅燈” 現象屢見不鮮,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酒精會麻醉人的小腦,導致駕車人動作不協調,易引發交通事故B.醉酒的人,語無倫次,說明酒精麻醉了人的大腦C.“紅燈停、綠燈行”該反射屬于簡單的反射D.“勝哥”見紅燈停車,參與的反射弧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2.如圖是與縮手反射有關的神經結構,若醫生用麻醉劑阻斷圖示中的某一個位點,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若阻斷位點①,病人手能動,也有感覺B.若阻斷位點②,病人手能動,但無感覺C.若阻斷位點③,病人手不能動,但有感覺D.若阻斷位點④,病人手不能動,也無感覺考點4:體溫調節例4:如圖表示在不同環境溫度下某動物體溫的變化情況,則圖中的動物最不可能的是---( )A.鯨 B.蝙蝠 C.麻雀 D.魚◆變式訓練1.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了《體溫的控制》的課程后,歸納了以下四句話,其中不太恰當的是---( )A.人體的正常體溫不管在冬天還是夏天,都相對恒定在37℃左右B.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C.當外界溫度低于體溫時,汗液蒸發是主要的散熱方式D.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來調節和控制的1. “勝哥”用青菜的幼苗進行了四項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②③對照可以證明植物生長具有向光性B.實驗③進行一段時間后,青菜葉片發黃的原因是無光照條件,不能合成葉綠素C.實驗④的生長結果可以證明根具有向地性D.實驗①的目的是作為對照2.“勝哥”把燕麥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瓊脂薄片上,幾小時之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將瓊脂小塊放在去頂的胚芽鞘一側,然后置于黑暗條件下培養,胚芽鞘逐漸向放置瓊脂小塊的對側彎曲生長(如圖)。該實驗結果不能直接證明的問題是---( )A.胚芽鞘頂端能產生影響生長的物質B.單側光使該物質在胚芽鞘內呈不均勻分布C.該物質能促進胚芽鞘的生長D.影響生長的物質自頂端向下運輸3. a、b兩人在空腹狀態下,同時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50克,然后每隔1小時測定一次血糖含量,將結果繪成下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是糖尿病患者B.a在1—2小時下降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元所致C.b代表正常人D.b在2小時后下降主要是血糖加速分解所致4.“勝哥”做了如下實驗,那么能得出的結論是---(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結果1 取生長狀態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為A、B兩組2 A組小鼠注射適量的胰島素溶液,B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 A組小鼠出現四肢無力,活動減少甚至昏迷等癥狀;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3 分別給A、B兩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A組小鼠癥狀緩解;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A.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 B.胰島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C.胰島素能促進葡萄糖儲存在肝臟中 D.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5.如圖為縮手反射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B.該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C.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是:e→d→a→b→cD.若b處受損,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該反射也不能正常進行6.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群發了科學視頻《膝跳反射》,它可以用來檢測相關反射弧是否完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時,小錘應叩擊膝蓋下面的韌帶B.膝跳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為⑥→④→B→③→⑤C.若①處受損,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擊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D.膝跳反射屬于簡單反射,不受大腦控制7.如圖所示為神經系統的模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反射弧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有反射弧就能產生反射B.感覺有異物向自己飛來,人會眨眼,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是:D→C→E→B→AC.針刺手時,手感覺到疼痛后縮回,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是:A→B→G→H→F→E→C→DD.某人睜眼時走路平穩,閉上眼睛走路就搖搖晃晃,說明該人的G結構受損8.如圖表示的是“勝哥”在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四種器官的相對速度大小。據圖分析,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A.不管休息還是運動時,腦的血流量基本不變B.運動時人體血量增加C.飯后立即運動,消化器官血流量減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運動時骨骼肌產熱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熱9.人體有恒定的體溫,主要是機體的產熱和散熱能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下面是小科、小鬧兩位同學在某狀況下的產熱統計圖,根據圖表判斷他們所處的狀況分別是---( )A.小科處在安靜狀態,小鬧處在運動狀態 B.小科、小鬧都處在安靜狀態C.小科處在運動狀態,小鬧處在安靜狀態 D.小科、小鬧都處在運動狀態10.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了浙教科學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的課程后想出了許多使植物“朔形”的方法,那么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長(如右圖)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在花盆右側的土壤中多澆水施肥B.把花盆放在窗臺讓它受單側光照射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長D.把花盆在室外空曠處橫放一段時間后再正放11.如圖為“勝哥”在野外考察時手指被薔薇刺扎到后迅速縮手的反射孤,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反射屬于簡單反射B.該人被薔薇刺扎到后的疼痛感覺形成于脊髓C.該反射中,神經沖動傳導的方向是:①→③→④→⑤→②D.若某人只是⑤處受損,用針刺①處,此人有痛覺,無縮手反射12.下列有關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B.神經元的結構包括軸突和樹突兩部分C.幼年時期,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會患呆小癥D.植物的向光性生長是由于植物體內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引起的13.為研究光照對植物胚芽生長的影響,“勝哥”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圖中所示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胚芽鞘的生長具有向光性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單側光使胚芽鞘內生長素分布不均勻D.生長素能促進胚芽鞘向光生長14.植物幼苗向光彎曲生長有外因作用,也有內因作用。為了了解植物生長素與向光性的關系,“勝哥”根據實驗方案繪出實驗設計示意圖(甲乙幼苗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瓊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幼苗尖端提供的生長素),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A.甲乙對照實驗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單側光照射B.乙丙對照實驗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的內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關C.用戊裝置和甲對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彎曲生長與生長素在兩側的分布量有關D.丁和戊的結果分別是丁向右彎曲生長(或彎向光源生長);戊彎向瓊脂塊對側生長)15.呼吸道感染、皮膚損傷等都易引起發熱,發熱其實是人體抵抗疾病的一種生理性防御反應。發熱時,體內白細胞數目增多,代謝速度加快,有利于身體戰勝疾病。但持續高燒是有危險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正常人體產熱與散熱保持動態平衡時,體溫一般維持在 ℃左右。這個動態平衡的調節過程受人體腦干中的 控制。(2)根據有關酶的知識,簡述持續高燒帶來的危害: 。16.“勝哥”告訴同學們:“運動過程中蘊含著許多科學知識。”如長跑測試中,當同學們聽到發令槍響,就迅速起跑,完成該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稱為 。長跑過程中骨骼肌劇烈收縮、舒張,呼吸加深,心跳加快,產熱增加;同學們面紅耳赤,大汗淋漓,散熱增加,這是一個在________ 參與下的調節過程,說明人體是一個_________的整體。17.如圖表示外界氣溫改變時,皮膚中血管的收縮和舒張情況,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甲、乙兩圖 ,可知甲圖中情況發生時,外界氣溫_______,皮膚內大多數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皮膚的溫度會_______,由皮膚直接散失的熱量會________。(2)乙圖是在________情況下發生的,同時汗液的分泌減少,從而使人體的散熱量________,這樣,可使人的體溫保持正常。18.我國是地震多發國,某次地震后,小王在廢墟中被發現,一根木梁壓在他的腰部,動彈不得,下肢有創傷,頭部、面部未見明顯外傷,神志清醒。救援人員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對其進行診斷、救治和護理。請結合圖示回答問題:甲 乙(l)醫生用棉棒刺激小王的足底皮膚,小王的足立即縮回,說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據圖甲所示,寫出縮足反射的途徑 (用數字和箭頭表示)。(2)醫生在檢查小王腦部是否受傷時,要求小王在閉眼狀態下用食指觸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終不能準確觸摸,由此判斷受傷部位是 。(3)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小王的血糖濃度出現如圖乙所示的變化,那么BC段變化的原因是 ,調節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4)當醫生對小王進行心理疏導談及地震情景時,小王表現出恐懼、四肢顫抖和語無倫次等緊張現象,參與上述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 。1. (2021.衢州)近日教育部發布”睡眠令”, 以扭轉目前中小學生睡眠嚴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導致身體分泌的某種激素減少,影響人體生長。這種激素是---( )A.性激素 B.胰島素 C.生長激素 D.腎上腺素2. (2021湖州)當手指無意中碰到高溫物體時,我們的手就會立即縮回。在此反射活動中,對信息進行處理的部位是---( )A.手指上的皮膚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經中樞 D.手臂中的神經3. (2021湖州)下圖表示3小時內小明同學血糖含量和胰島素含量的變化。下列有 關敘述錯誤的是---( )A.小明同學在進食前0.5小時內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B.進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腸吸收了葡萄糖C.進食后胰島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起的D.第1.5小時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島素含量減少引起的4. (2020 衢州)小科無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 立即縮手,卻沒有感覺到痛。如圖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經系統部分結構,箭頭表示信息傳導的方向。小科受損傷的結構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5. (2020 湖州)下列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中, 錯誤的是---( )A.寒冷時,皮膚血管舒張,散熱減少 B.運動時,心率加快,氧氣供應增加C.進食后,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現6.(2020.湖州)下列是人體內某些器官的自述,符合事實的是---( )7. (2020 寧波)如圖為氣溫上升時,人體的體溫調節示意圖。以下關于人體各效應與其產生的主要結果,判斷錯誤的是( )A.效應①可使散熱增加 B.效應②可使產熱減少C.效應③可使產熱減少 D.效應④可使產熱減少8. (2020 溫州)圖甲表示人縮手反射的過程,圖乙是反射弧各組成部分的關系示意圖。圖甲中"e"對應圖乙中的---( )A.① B.② C.④ D.⑤9. (2020 嘉興)小到細胞大到生態系統,從物理運動到化學變化,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如你在劇烈運動后就會汗流浹背,此時大量流汗主要為了維持人體的---( )A.體溫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氣平衡 D .水分平衡10. (2020 杭州)健康人的正常體溫調節過程如下:環境溫度高于體溫→感受器-→體溫調節中樞- +效應器一+調節活動X。下列關于活動X的說明,合理的是---( )A.皮膚血管收縮 B.汗液分泌增加 C.渾身肌肉顫抖 D.適當增添衣褲11.同一現象背后往往隱藏著不同的科學道理。如圖為某同學在不同情況下手背的對比圖,乙圖中鼓起的血管是 (填血管名稱)。關于血管鼓起的成因可能有: 。Ⅰ.血液流動是 (選填“單”或“雙”)向的,當手腕或前臂處血管被擠壓時,血液流動受阻,血管鼓起。Ⅱ.劇烈運動時,產熱增加,為加快散熱,以維持體溫恒定,血管 (選填“舒張”或“收縮”),血流量增大,血管鼓起。12. (2021 寧波) 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區電梯內發生-起電瓶車自燃事故。(1)電瓶車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是由于電源短路,形成大電流并產生大量的熱。這一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再轉化為_______能。(2)針對上述電梯內電瓶車自燃隱患,寧波市未雨綢繆,早就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其中“阻車感應系統”已在多個小區推行。如圖所示某阻車感應系統在電梯轎廂內的信息傳遞示意圖,一旦電瓶車進入電梯,就會被攝像頭檢測到,語音告警器將進行語音提示,同時電梯門不會關閉。這一信息傳遞過程與反射弧類似,圖中的__________ (填序號)類似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3)電動汽車一般由電池包供電。若電池包意外進水,可能引發電動汽車自燃,其機理如下:水電解→可燃性氣體累積→遇明火,氣體燃燒→引燃整車這里的可燃性氣體是__________。13. (2021寧波) 2021年5月22日13 : 00左右,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進行到高海拔賽段20km至31km處,出現了冰雹、凍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部分參賽人員出現了失溫現象: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并產生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癥狀。(1)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是由于人體的產熱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熱。(2)請寫出失溫時及時施救的措施: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14. (2021 杭州)我們生活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 當環境條件改變時,人體往往會發生相應的生理變化,以維持機體內部環境的穩定與平衡。如:(1)長期居住低海拔區域(如杭州)的人剛進入高海拔區域(如青藏高原)其呼吸頻率將________, 以適應氧氣稀薄的高原環境。(2)人體從常溫環境進人低溫環境中時,皮膚血管的管腔將_________從而降低皮膚溫度,以利于減少散熱,維持體溫恒定。(3)從常溫進入高溫環境中時,人體會大量出汗,未及時補充水分的情況下,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將____________, 以利于維持體內的水鹽平衡。(4)人們從明亮的環境進入黑暗的場所,眼球的瞳孔將___________以增加進入瞳孔的光線適應黑暗的環境。15. (2021 金華)如圖是縮手反射過程的神經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該縮手反射活動的途徑是: e→d→c→b→a,其中“a”屬于反射弧結構中的_______;(2)在該反射中,手會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覺到痛,說明,除了反射外,脊髓還有______的功能。16. (2021 麗水K) 2021年4月18日,半程馬拉松賽在遂昌湖山鄉開跑。請回答:(1)運動員在奔跑時感到小腿酸脹,是由小腿中的肌肉細胞_______呼吸引起的。(2)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雖然大汗淋漓,但體溫能維持恒定,原因是機體的產熱_____散熱(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 (2021 嘉興)如圖為能捕捉昆蟲的豬籠草 ( https: / / mp.weixin. / s / tPHOB_BKeTO-BZ30h6vyhw ),其葉片 的葉中脈延伸成卷須,卷須的頂端膨大為捕蟲襄。( https: / / mp.weixin. / s / tPHOB_BKeTO-BZ30h6vyhw )(1)當有昆蟲落入捕蟲襄時,襄口的囊蓋就會合上,這屬于植物的_______ (選填“感性”或“向性”)運動。(2)捕蟲襄只是把昆蟲轉變為含氮的無機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彌補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蟲襄,豬籠草也不會死亡。從生態系統成分看, 豬籠草屬于______。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7講 生命活動的調節考點 考試內容 考試要求植物的感應性 列舉植物的感應性現象 a知道植物生長素的作用 a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說出神經元的結構、功能 a識別神經系統的組成層次和主要功能 a說出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說出反射弧的組成 a列舉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作用 a以體溫調節為例,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b一、植物的感應性1.植物對__外界刺激__所作出的適應性的反應稱為感應性,常以運動的形式表現出來。植物最常見的運動是__向性__運動和感性運動。前者有__向光性__、__向地性__、__向水性__、__向觸性__、__向化性__等。2.生長素是常見的植物激素,最明顯的作用是促進生長,但對莖、芽、根生長的促進作用因濃度而異。__低__濃度時可以促進生長,__高__濃度時則會抑制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另外,生長素還能促進扦插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3.向光性實質:植物受__單側光__照射,生長素分布__不均勻__。背光側生長素分布__較多__,植物生長__較快__,所以植物的莖會向著有光照的方向生長。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1.神經元的結構、功能(1)神經元:也叫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__基本單位__。(2)神經元的結構包括__細胞體__和__突起__,突起有__樹突__和__軸突__。(3)神經元的功能:__接受刺激__,產生并傳導__興奮__。(4)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樹突→細胞體→軸突。2.神經系統的組成層次和主要功能(1)人體的神經系統包括__中樞__神經系統和__周圍__神經系統。前者指__腦__、__脊髓__,后者是由腦、脊髓發出的神經組成。(2)神經系統最高級的部分是腦,它主要可分為__大腦__、__小腦__和__腦干__三部分。__小腦__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__腦干__主要控制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活動。__大腦__是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3)__脊髓__是腦以下的低級神經中樞,具有__反射__和__傳導__的功能。3.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弧的組成(1)反射是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的應答性反應,包括對信息的__接受__、__傳導__、__處理__,是神經系統活動的__基本__方式。反射包括__非條件反射__是低級的反射活動,神經中樞在__腦干或脊髓(或大腦皮層以下)__和__條件反射__(是高級的反射活動,神經中樞在__大腦皮層__)。(2)反射是通過__反射弧__來實現的,其類型有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對應的動物行為有__后天學習__行為和__先天性__行為。(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4.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作用(1)激素:人體中的激素是由__內分泌腺__分泌的,是對生命活動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微量化學物質。(2)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及功能主要激素 主要作用 缺乏或過多時的病癥生長激素 控制人的生長發育 幼年時分泌不足:侏儒癥幼年時分泌過多:巨人癥成年時分泌過多:肢端肥大癥甲狀腺激素 促進體內物質和能量的轉換,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幼年時分泌不足:呆小癥分泌過多:甲亢5.胰島素胰島素由胰腺中的__胰島__分泌,能調節血糖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時,細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會減弱,從而導致血糖濃度超過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形成__糖尿__,即人體患糖尿病。6.以體溫調節為例,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1)人體體溫的調節是通過__神經系統__等的調節作用來實現的,調節體溫的中樞在__腦干__。(2)體溫調節主要依靠__產熱__和__散熱__的過程得以實現。人在安靜時的產熱器官主要是__內臟__,勞動或運動時的產熱器官主要是__骨骼肌__。人體散熱的器官主要是__皮膚__。(3)低溫環境下:皮膚冷覺感受器感受刺激→傳入神經→腦干的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骨骼肌戰栗、血管收縮→增加產熱、減少散熱→回到正常體溫。(4)高溫環境下:皮膚熱覺感受器感受刺激→傳入神經→腦干的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汗液分泌、血管舒張→減少產熱、增加散熱→回到正常體溫。(5)在__神經系統__和__激素__的調節下,人體是一個__統一__的整體。考點1:植物的感應性現象例1:“勝哥”任教的學校里有許多銀杏樹,一到秋冬季節,銀杏葉子會變黃掉落,為校園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種現象是植物對---( )A.溫度刺激的感性運動 B.水分刺激的向性運動C.光照刺激的向性運動 D.機械刺激的感性運動解析: 植物的感應性分為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向性運動是指植物受單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其運動方法與刺激的方向有關;感性運動是指由外界某種因素的刺激或者內部的生理機制引起的運動,運動方向與剌激方向無關。“勝哥”學校里的銀杏樹, 一到秋冬季節,銀杏葉子會變黃掉落,通過這句話可知銀杏葉掉落主要是因為到了秋冬季節,溫度降低,而且溫度對銀杏樹的刺激是沒有方向的,為感性運動,所以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A 。◆變式訓練1.暑假到了,同學們很快就要升到八年級了,科學老師推薦同學們去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八上的課程。小科通過“勝哥課程”學習了《八上3.1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課程后對向性與感性有了深刻的認識。下列現象屬于植物感性運動的是---( )A.“勝哥”臥室的招財樹枝條朝窗口一側彎曲B.郁金香的花在溫度升高時開放,在溫度降低時閉合C.樟樹的根系朝著水源處生長D.牽牛花的卷須接觸到竿類物體就會纏繞在它們上面解析:高等植物的運動可分為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向性運動是指植物器官對環境因素的單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運動。感性運動是指無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勻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 官所引起的運動。ACD、室內植物的枝條朝向窗口的一側生長、牽牛花的卷須接觸到竿、棍之類的物體就會纏繞在它們的上面和橫放的蠶豆種子的根向下彎曲生長,樟樹的根系朝著水源處生長都是由于環境因素對其的刺激而作出了定向運動,它們都屬于向性運動。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溫度升高時開放,在溫度降低時閉合,屬于感性運動, 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B 。2.“勝哥”一直向同學們宣揚:“我們中華的漢語言是全球最優秀的語言,沒有之一。只要熟記三千字左右就能通讀文章;由字就知詞的含義。”比如:生長素,顧名思義,促進生長的激素。下圖表示生長素濃度對植物根、芽和莖生長的影響,從此圖中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A.幼嫩的細胞對生長素濃度敏感,成熟的細胞對生長素濃度不敏感B.A、B、C三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分別是促進根、芽、莖生長的最適宜濃度C.D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能促進莖和芽的生長,抑制根的生長D.生長素對三種器官的作用都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解析:由圖可知,無論對哪一種器官,均表現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體現了生長素的兩重性。A、B、C三點對應的生長素濃度三種器官促進生長最大,是最適宜的濃度。D點對應的濃度促進芽、莖生長,抑制根的生長。生長素濃度對幼嫩和成熟細胞的影響,圖中沒有體現。答案:A 。考點2: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例2:“勝哥”為驗證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動物個體發育的功能,將一正常生長的幼年家兔的甲狀腺摘除并縫合后進行觀察。請問,如何設立對照組---( )A.用一成年的家免做相同的實驗B.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相同的環境中觀察C.用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在頸部切開傷口處縫合,在相同的環境中觀察D.用另一相似的幼年家兔做相同實驗,外源補充甲狀腺激素并在相同的環境之中觀察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動物的激素調節,意在考查學生對甲狀腺激素的作用以及科學探究實驗設計的理解掌握。科學實驗需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控制無關變量,需要使用長勢和大小相同的同種幼年家兔,自變量是甲狀腺激素的有無,據此分析解答。該實驗的目的是驗證甲狀腺激素的作用,自變量是甲狀腺激素的有無,由于實驗組是一組正常幼年家兔的甲狀腺摘除并縫合后進行觀察。所以對照實驗應是用一組相似的幼年家兔摘除甲狀腺后再補充甲狀腺激素然后在相同的環境中進行觀察。故選: D 。◆變式訓練1.小科留意到一個現象:“靠海的人們很少患大脖子病。”于是問“勝哥”。“勝哥”從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中發了《八上3.2人體的激素調節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I2OTY2MDAyMQ==&mid=2247510630&idx=3&sn=f4cee457de3c74b441ed52dad53f45bb&chksm=eade107cdda9996a6b9ae493250ea67809197ad76f53356f42f9bb268c95ed225973b61cf649&scene=21" \l "wechat_redirect )》課程給小科,讓他學習一下。小科終于明白了這是因為人們食用的海產品中含有豐富的碘,碘是合成某種激素的重要成分,那么該激素是---( )A.胰島素 B.生長激素 C.甲狀腺激素 D.腎上腺激素解析:大脖子病是因為患者的食物中缺碘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癥,據此解答。由于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的作用,而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材料,因此食用該海產品不易患上大脖子病, 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2.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成了同學們學習科學的“良師益友”。下列關于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引起糖尿病 B.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患巨人癥C.排尿反射是通過神經系統來調節的 D.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解析: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引起糖尿病,A正確;幼年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患巨人癥,成年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患肢端肥大癥,B錯誤;排尿受神經系統的調節,人體的排尿同時受大腦皮層和脊髓排尿中樞的控制,排尿反射是由反射弧來完成的,C正確;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特有的,D正確。答案:B 。考點3: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例3: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群發了一個安全教育視頻《轉彎逆向行駛釀酒慘禍》,某人因不遵守交通規則,在右轉彎時來了個大轉彎而駛上左側車道,結果被對向正常駛來的槽罐車所撞,結果脊髓從胸部折斷后, 不僅毀了自己的后半生還得承擔事故的損失,那么他一般情況下---( )A.膝跳反射存在,針刺足部有感覺 B.膝跳反射不存在,針刺足部有感覺C.膝跳反射不存在,針剌足部無感覺 D.膝跳反射存在,針刺足部無感覺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結構和功能,脊髓和腦的結構及其功能,膝跳反射實驗。脊髓包括灰質和白質兩部分,灰質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質里,有許多低級的神經中樞(如排尿中樞、排便中樞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脊髓里的神經中樞是受大腦控制的。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是位于脊髓里的低級中樞,其活動受大腦皮層的調節。脊髓從胸部折斷后的病人,處于脊髓下部的神經中樞還完好,如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只是脊髓的傳導功能被破壞,使低級的神經中樞失去了大腦的控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還完整,因此膝跳反射存在;而感覺是在大腦皮層的感覺中樞形成的,因此針刺足部無感覺。故答案為: D 。◆變式訓練1.珍愛生命,安全出行,我國新交通法明確規定不得酒后駕車, 不得闖紅燈,但是“酒駕" .、“闖紅燈” 現象屢見不鮮,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酒精會麻醉人的小腦,導致駕車人動作不協調,易引發交通事故B.醉酒的人,語無倫次,說明酒精麻醉了人的大腦C.“紅燈停、綠燈行”該反射屬于簡單的反射D.“勝哥”見紅燈停車,參與的反射弧是: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解析: A.小腦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并保持平衡,而酒精會麻醉人的小腦,導致駕車人動作不協調,易引發交通事故, A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B.醉酒的人,語無倫次,是因為酒精麻醉了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 B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C.“紅燈停 ,綠燈行”是人通過后天學習而得到的較為復雜的反射, C敘述錯誤,符合題意。D.“勝哥”見到紅燈后停車,參與這一過程的反射弧是: 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D敘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C 。2.如圖是與縮手反射有關的神經結構,若醫生用麻醉劑阻斷圖示中的某一個位點,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A.若阻斷位點①,病人手能動,也有感覺B.若阻斷位點②,病人手能動,但無感覺C.若阻斷位點③,病人手不能動,但有感覺D.若阻斷位點④,病人手不能動,也無感覺解析:①表示由脊髓傳向大腦皮層的神經上的一點,若阻斷位點①,病人手能動,也沒有感覺,A錯誤;②表示傳入神經上的一點,若阻斷位點②,病人手不能動,也無感覺,B錯誤;③表示傳出神經上的一點,若阻斷位點③,病人手不能動,但有感覺,C正確;④表示由脊髓向下傳的神經上的一點,若阻斷位點④,病人手能動,也有感覺,只是大腦發出的命令不能執行。答案:C 。考點4:體溫調節例4:如圖表示在不同環境溫度下某動物體溫的變化情況,則圖中的動物最不可能的是---( )A.鯨 B.蝙蝠 C.麻雀 D.魚解析:體溫不因外界環境溫度而改變,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的動物,叫做恒溫動物,如絕大多數鳥類和哺乳動物。體溫隨著外界溫度改變而改變的動物,叫做變溫動物。圖中某動物體溫的變化是一直線表示甲動物是恒溫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它們的體表大都被毛(羽毛) ,循環路線有體循環和肺循環,體內有良好的產熱和散熱的結構,所以能維持正常的體溫,為恒溫動物;而魚類、兩棲類、 爬行類,它們的體溫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都屬于變溫動物。鯨、蝙蝠是哺乳動物,是恒溫動物;麻雀是鳥類,是恒溫動物;魚類屬于變溫動物。因此圖中的某動物最不可能的是魚。 故選D。◆變式訓練1.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了《體溫的控制》的課程后,歸納了以下四句話,其中不太恰當的是---( )A.人體的正常體溫不管在冬天還是夏天,都相對恒定在37℃左右B.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C.當外界溫度低于體溫時,汗液蒸發是主要的散熱方式D.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來調節和控制的解析:人是恒溫動物,人體的正常體溫不管在冬天還是夏天,都相對恒定在37℃左右,A正確;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趨于平衡,從而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B正確;當氣溫低時,汗腺分泌的汗液減少,流經體表的血液減少,就能減少體內熱量的散失,保持體內的熱量,C錯誤;人的體溫一般都為37℃左右,這是人體通過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控制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人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趨于平衡,D正確。 答案:C 。1. “勝哥”用青菜的幼苗進行了四項實驗,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②③對照可以證明植物生長具有向光性B.實驗③進行一段時間后,青菜葉片發黃的原因是無光照條件,不能合成葉綠素C.實驗④的生長結果可以證明根具有向地性D.實驗①的目的是作為對照解析:實驗設計需要遵循對照原則和實驗變量的原則,②與③做對照,證明植物具有向光性,故A正確;③中的青菜葉片由于得不到光照而無法合稱葉綠素,所以表現黃色,故B正確;④與①做對照,證明植物具有向重力性和莖具有負向重力性,故C錯誤;實驗①是空白對照組,目的是與②③④做對照作用,故D正確。 答案:C 。2.“勝哥”把燕麥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瓊脂薄片上,幾小時之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將瓊脂小塊放在去頂的胚芽鞘一側,然后置于黑暗條件下培養,胚芽鞘逐漸向放置瓊脂小塊的對側彎曲生長(如圖)。該實驗結果不能直接證明的問題是---( )A.胚芽鞘頂端能產生影響生長的物質B.單側光使該物質在胚芽鞘內呈不均勻分布C.該物質能促進胚芽鞘的生長D.影響生長的物質自頂端向下運輸解析:在去掉尖端的左側放被尖端處理過的瓊脂塊,胚芽鞘彎向右側生長,說明胚芽鞘頂端能產生影響生長的物質,A正確;該實驗不能證明單側光對該物質的影響,因為實驗中無光照作用,B錯誤;圖中胚芽鞘彎向右側生長,說明胚芽鞘頂端能產生影響生長的物質,且該物質能促進胚芽鞘生長,C正確;圖中胚芽鞘彎向右側生長,說明胚芽鞘頂端能產生影響生長的物質,且這些物質能自頂端向下運輸,D正確。 答案:B 。3. a、b兩人在空腹狀態下,同時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50克,然后每隔1小時測定一次血糖含量,將結果繪成下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是糖尿病患者B.a在1—2小時下降主要是血糖合成糖元所致C.b代表正常人D.b在2小時后下降主要是血糖加速分解所致解析:正常人的血糖濃度在80-120mg/dL,糖尿病人的血糖濃度高于正常人,從曲線看出,a應該表示正常人的,b表示糖尿病患者的,AC錯誤;正常人飯后1-2小時,由于大量吸收葡萄糖,血糖濃度升高,此時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可合成糖原,轉化成氨基酸等非糖物質,B正確;b在2小時后下降主要是葡萄糖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形成尿糖,D錯誤。 答案:B 。4.“勝哥”做了如下實驗,那么能得出的結論是---(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結果1 取生長狀態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為A、B兩組2 A組小鼠注射適量的胰島素溶液,B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 A組小鼠出現四肢無力,活動減少甚至昏迷等癥狀;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3 分別給A、B兩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 A組小鼠癥狀緩解;B組活動狀況無變化A.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 B.胰島素注射比口服效果好C.胰島素能促進葡萄糖儲存在肝臟中 D.胰島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解析:本題考查胰島素的功能和對照實驗的分析。AB兩組實驗的變量是胰島素,根據實驗結果,注射胰島素能夠使小鼠出現與對照組不一致的一些癥狀,這些癥狀能隨著注射葡萄糖溶液而緩解,可見注射胰島素能夠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A、B、C雖然表述的也是科學事實,但是與本探究實驗沒有直接的邏輯關系。 答案:D 。5.如圖為縮手反射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B.該反射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C.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是:e→d→a→b→cD.若b處受損,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該反射也不能正常進行解析:反射活動是由反射弧完成的,A正確;完成縮手反射的神經中樞在脊髓.B錯誤;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圖中反射傳導的順序e感受器→d傳入神經→a神經中樞→b傳出神經→c效應器.C正確;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一個人b傳出神經受損,其他環節正常.即使有適宜的刺激人體也不會作出反應,因為效應器接收不到神經傳來的神經沖動;但是感受器產生的神經沖動能通過傳入神經傳到脊髓內的神經中樞,在經過脊髓的白質能上行傳到大腦皮層,形成感覺.D正確。 答案:B 。6.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群發了科學視頻《膝跳反射》,它可以用來檢測相關反射弧是否完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時,小錘應叩擊膝蓋下面的韌帶B.膝跳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途徑為⑥→④→B→③→⑤C.若①處受損,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擊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D.膝跳反射屬于簡單反射,不受大腦控制解析:膝跳反射實驗時,小錘叩擊的部位是膝蓋下面的韌帶,A正確;完成膝跳反射的途徑⑥是感受器(位于膝蓋下方的韌帶),能接受刺激并產生興奮,傳導的興奮就是神經沖動;④是傳入神經,能將神經沖動傳至神經中樞;B是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質內(神經元細胞體集中的部位),③是神經中樞,能接受神經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是傳出神經,能將來自神經中樞的神經沖動傳至⑤效應器引起反射;由此可見神經沖動傳導的途徑是:⑥→④→B→③→⑤,B正確;若①上行傳導束處受損,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擊后能完成膝跳反射,因為反射弧是完整的,但是不能產生感覺,C錯誤;膝跳反射是比較低級的反射活動,是由脊髓控制的,屬于簡單反射,D正確。 答案:C 。7.如圖所示為神經系統的模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反射弧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有反射弧就能產生反射B.感覺有異物向自己飛來,人會眨眼,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是:D→C→E→B→AC.針刺手時,手感覺到疼痛后縮回,該反射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是:A→B→G→H→F→E→C→DD.某人睜眼時走路平穩,閉上眼睛走路就搖搖晃晃,說明該人的G結構受損解析: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有反射弧不一定能產生反射,還得有適宜的刺激,A錯誤;圖示中B上有神經節,因此B是感覺神經即傳入神經,能將神經沖動傳至E神經中樞,因此眨眼反射神經沖動傳導方向是正確的應是:A→B→E→C→D,B錯誤;圖示I是神經纖維集中的部位叫白質,位于脊髓內部的周圍,有傳導功能,分為上行傳導G和下行傳導F,產生痛覺的部位是H大腦半球,皮膚內只有感受器,而感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因此當你的手被刺著時,手感覺到疼痛后縮回的神經傳導途徑是:A感受器→B傳入神經→E神經中樞→G白質內的上行傳導束→H大腦半球軀體感覺中樞(形成感覺)→F白質內的下行傳導束→C傳出神經→D效應器,C正確;小腦使運動協調、準確并維持身體平衡;若某人睜眼時走路平穩,閉上眼睛走路就搖搖晃晃,說明該人的小腦結構受損.而G上行神經不是小腦,D錯誤。 答案:C 。8.如圖表示的是“勝哥”在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四種器官的相對速度大小。據圖分析,下列推斷中錯誤的是---( )A.不管休息還是運動時,腦的血流量基本不變B.運動時人體血量增加C.飯后立即運動,消化器官血流量減少,不利于食物消化D.運動時骨骼肌產熱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熱解析:人體運動時血量不會改變,血液速度會發生變化,A錯誤;由分析可知,休息及運動時,血液流經腦的速率基本不變,因此,腦的血流量基本不變,B正確;飯后立即劇烈運動,會使肌肉內的血流量增大,流經消化器官的血液減少,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C正確;運動時骨骼肌產熱量增加,皮膚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熱,D正確。答案:A 。9.人體有恒定的體溫,主要是機體的產熱和散熱能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下面是小科、小鬧兩位同學在某狀況下的產熱統計圖,根據圖表判斷他們所處的狀況分別是---( )A.小科處在安靜狀態,小鬧處在運動狀態 B.小科、小鬧都處在安靜狀態C.小科處在運動狀態,小鬧處在安靜狀態 D.小科、小鬧都處在運動狀態解析:人體在安靜狀態下主要的產熱器官為內臟,運動時主要的產熱器官是骨骼肌。 答案:A 。10.小科通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學習了浙教科學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的課程后想出了許多使植物“朔形”的方法,那么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右上方生長(如右圖)的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在花盆右側的土壤中多澆水施肥B.把花盆放在窗臺讓它受單側光照射C.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長D.把花盆在室外空曠處橫放一段時間后再正放解析:植物的根向地生長和向水性、向肥性,在花盆右側的土壤中多澆水施肥,會看到澆水施肥一側的根長得旺盛,而植株不會向右上方生長.故A錯誤;植物的葉有向光性,把花盆放在窗臺讓其單側(光源位于右上方)照光,幼嫩植株會向有光源的右上方生長.故B正確;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長,也能達到目的,故C正確;把花盆在室外空曠處橫放一段時問后再正放,也能達到目的,故D正確; 答案:A 。11.如圖為“勝哥”在野外考察時手指被薔薇刺扎到后迅速縮手的反射孤,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反射屬于簡單反射B.該人被薔薇刺扎到后的疼痛感覺形成于脊髓C.該反射中,神經沖動傳導的方向是:①→③→④→⑤→②D.若某人只是⑤處受損,用針刺①處,此人有痛覺,無縮手反射解析:縮手反射是人生來就有的反射活動,神經中樞在脊髓,屬于簡單的反射,A正確;當手受到薔薇刺傷后,感覺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B錯誤;反射弧的五個組成部分依次是:感受器、傳入神經(感覺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運動神經)和效應器.手指被薔薇針刺扎到后迅速縮回的神經傳導導途徑為①感受器→③傳入神經→④神經中樞→⑤傳出神經→②效應器,C正確;圖示⑤是傳出神經,如果此處受損,神經中樞產生的神經沖動就不會沿著傳出神經傳到③效應器,但神經沖動會沿上行的神經纖維傳達到腦,腦中有軀體感覺中樞,能夠感覺到疼痛,但不會出現縮手這種現象,D正確。 答案:B 。12.下列有關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B.神經元的結構包括軸突和樹突兩部分C.幼年時期,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不足會患呆小癥D.植物的向光性生長是由于植物體內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引起的解析:這是一道關于生命活動調節的綜合性試題。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故A錯誤。神經元的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由軸突和樹突兩部分構成,故B錯誤。幼年時期,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會患呆小癥,而不是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故C錯誤。生長素是植物激素之一,它能加快植物細胞生長的速率,并且生長素具有向光一側分布少,背風一側分布多的特點。當光照射到植物莖尖的某一側時,生長素就移向背光的一側,使背光一側的莖比向光的一側生長得快,結果,莖就向生長慢的一側彎曲,即向光源的一側彎曲,故D正確。答案:D 。13.為研究光照對植物胚芽生長的影響,“勝哥”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根據圖中所示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胚芽鞘的生長具有向光性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單側光使胚芽鞘內生長素分布不均勻D.生長素能促進胚芽鞘向光生長解析:該實驗變量是光照,目的是研究光照對植物胚芽生長影響,從這個實驗能得出胚芽的生長具有向光性.所以A符合題意;如果研究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還需設置對照在胚芽鞘尖端和胚芽鞘下方分別用錫箔罩住,所以B不符合題意;本題的實驗目的是研究光照對植物胚芽生長的影響,所以實驗變量是光照所以C不符合題意;本題的實驗目的是研究光照對植物胚芽生長的影響,所以實驗變量是光照所以D不符合題意。 答案:A 。14.植物幼苗向光彎曲生長有外因作用,也有內因作用。為了了解植物生長素與向光性的關系,“勝哥”根據實驗方案繪出實驗設計示意圖(甲乙幼苗完整,丙、丁、戊切去尖端,丁戊瓊脂中含有等量的、由玉米幼苗尖端提供的生長素),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A.甲乙對照實驗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單側光照射B.乙丙對照實驗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的內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關C.用戊裝置和甲對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彎曲生長與生長素在兩側的分布量有關D.丁和戊的結果分別是丁向右彎曲生長(或彎向光源生長);戊彎向瓊脂塊對側生長)解析:甲乙兩組的自變量是:有無單側光照,因變量是:幼苗是否彎向光源生長,兩組對照,實驗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單側光照射,A正確;乙丙兩組的自變量是:有無尖端,因變量是:幼苗是否彎向光源生長,兩組對照,實驗目的是了解玉米幼苗產生向光性的內因是胚芽鞘尖端的存在有關,B正確;戊裝置中,幼苗左側含有生長素,向右彎曲生長,甲組實驗中幼苗尖端產生的生長素在兩側分布均勻,直立生長,用戊裝置和甲對照,可以了解玉米幼苗彎曲生長與生長素在兩側的分布量有關,C正確;瓊脂塊不能感受光刺激,故丁組直立生長,戊含生長素的一側生長快,彎向瓊脂塊對側生長,D錯誤。 答案:D 。15.呼吸道感染、皮膚損傷等都易引起發熱,發熱其實是人體抵抗疾病的一種生理性防御反應。發熱時,體內白細胞數目增多,代謝速度加快,有利于身體戰勝疾病。但持續高燒是有危險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正常人體產熱與散熱保持動態平衡時,體溫一般維持在 ℃左右。這個動態平衡的調節過程受人體腦干中的 控制。(2)根據有關酶的知識,簡述持續高燒帶來的危害: 。解析:(1)人的正常體溫是37℃,體溫調節中樞位于腦干內。(2)食物的消化需要消化酶的參與,而消化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低溫和高溫都會抑制消化酶的活性;人體在發燒時,過高的體溫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進入體內的食物不能及時得到消化,因此持續高燒往往伴有消化不良。答案:(1)37 體溫調節中樞 (2)抑制了消化酶的活性,使進入體內的食物不能及時得到消化,因此持續高燒往往伴有消化不良。16.“勝哥”告訴同學們:“運動過程中蘊含著許多科學知識。”如長跑測試中,當同學們聽到發令槍響,就迅速起跑,完成該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稱為 。長跑過程中骨骼肌劇烈收縮、舒張,呼吸加深,心跳加快,產熱增加;同學們面紅耳赤,大汗淋漓,散熱增加,這是一個在________ 參與下的調節過程,說明人體是一個_________的整體。解析: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當情緒激動時,大腦皮層就會特別興奮,并通過支配腎上腺的神經促使腎上腺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素等。這些激素能夠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并且促使皮膚因血管擴張而顯得面紅耳赤。因此在神經系統的調節控制下,激素通過血液循環的運輸,也參與調節人體的生命活動,因此題干中長跑過程中骨骼肌劇烈收縮、舒張、呼吸加深,心跳加快,產熱增加;同學們面紅耳赤,大汗淋漓,散熱增加是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共同作用。 答案:反射弧 神經系統和激素 統一。17.如圖表示外界氣溫改變時,皮膚中血管的收縮和舒張情況,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比較甲、乙兩圖 ,可知甲圖中情況發生時,外界氣溫_______,皮膚內大多數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皮膚的溫度會_______,由皮膚直接散失的熱量會________。(2)乙圖是在________情況下發生的,同時汗液的分泌減少,從而使人體的散熱量________,這樣,可使人的體溫保持正常。解析:(1)在炎熱環境中,皮膚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加,皮膚溫度因而上升,同時起到了增強發散體熱的作用。(2)在寒冷環境中,由于皮膚血管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皮膚溫隨之降低,體熱散失因此減少。答案:(1)較高 升高 增多 (2)寒冷 減少 。18.我國是地震多發國,某次地震后,小王在廢墟中被發現,一根木梁壓在他的腰部,動彈不得,下肢有創傷,頭部、面部未見明顯外傷,神志清醒。救援人員搬走他身上的木梁,然后對其進行診斷、救治和護理。請結合圖示回答問題:甲 乙(l)醫生用棉棒刺激小王的足底皮膚,小王的足立即縮回,說明他的脊髓反射功能正常,根據圖甲所示,寫出縮足反射的途徑 (用數字和箭頭表示)。(2)醫生在檢查小王腦部是否受傷時,要求小王在閉眼狀態下用食指觸摸自己的鼻尖,他始終不能準確觸摸,由此判斷受傷部位是 。(3)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后,小王的血糖濃度出現如圖乙所示的變化,那么BC段變化的原因是 ,調節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4)當醫生對小王進行心理疏導談及地震情景時,小王表現出恐懼、四肢顫抖和語無倫次等緊張現象,參與上述反射的神經中樞位于 。解析:(1)圖示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所以完成該反射的途徑為:5感受器→4傳入神經→3神經中樞→2傳出神經→1效應器。(2)腦位于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小腦的主要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因此因車禍受傷的病人,閉眼時手指不能準確地指正自己地鼻尖,是小腦受傷的緣故。(3)人體內血糖濃度升高,胰島素分泌也增多,從而使血糖下降并維持在正常范圍用。(4)當醫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談及地震情景時,王某表現出恐懼、四肢顫抖和語無倫次等緊張現象,這種反射活動由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和語言中樞參與的反射。答案:(l)5→4→3→2→1 (2)小腦 (3)胰島分泌胰島素 (4)大腦皮層 。1. (2021.衢州)近日教育部發布”睡眠令”, 以扭轉目前中小學生睡眠嚴重不足的局面。睡眠不足導致身體分泌的某種激素減少,影響人體生長。這種激素是---( )A.性激素 B.胰島素 C.生長激素 D.腎上腺素考點:激素對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解析:激素對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繁殖、性別、性欲和性活動等起重要的調節作用。影響人體生長的激素是生長激素; 故答案為: C 。2. (2021湖州)當手指無意中碰到高溫物體時,我們的手就會立即縮回。在此反射活動中,對信息進行處理的部位是---( )A.手指上的皮膚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經中樞 D.手臂中的神經考點: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 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解析:反射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指人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種比較低級的神經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如腦干、脊髓)參與即可完成,也稱為簡單反射,如:縮手反射等。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結構,反射弧必須完整,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經沖動的傳導過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然后神經沖動由傳入神經傳導神經中樞,神經中樞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質內(神經元細胞體集中的部位) ,能接受神經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即做出指令) , 傳出神經再將來自神經中樞的神經沖動傳至效應器,最后由效應器接受神經沖動并作出相應的反應,因此由圖可知,對信息進行處理的部位是脊髓中的神經中樞, 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3. (2021湖州)下圖表示3小時內小明同學血糖含量和胰島素含量的變化。下列有 關敘述錯誤的是---( )A.小明同學在進食前0.5小時內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B.進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腸吸收了葡萄糖C.進食后胰島素含量增加是由于血糖含量升高|起的D.第1.5小時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島素含量減少引起的考點:胰島素與血糖含量解析:(1) 正常人的血糖濃度總是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 上,原因是胰島分泌的胰島素能調節體內糖的代謝。胰島素的作用:促進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濃度。(2)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 -段,是吸收的主要器官。與其相適應的特點是:小腸很長,約5-6米,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和小腸絨毛,使小腸的消化吸收面積大大增加,小腸絨毛壁很薄,只有- -層上皮細胞構成,而且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小腸將淀粉分解為葡萄糖后血糖含量上升。(3)在血糖濃度升高后胰鳥素分泌將增加,正常人胰島素濃度會隨著血糖的升高而上升,當血糖濃度恢復正常時,分泌量下降。A.根據血糖含量和胰島素含量圖可知,小明同學在進食前0.5小時內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 A不符合題意;B.食用含淀粉的食物后,血糖含量會大幅度上升,由于該時間段在消化道的小腸內淀粉被徹底分解成葡萄糖,并完成了吸收過程,不符合題意;C.進食后血糖含量升高,導致胰島分泌的胰島素增加,加速了血糖的分解,促進了血糖合成糖原,從而使血糖濃度下降, C不符合題意;D.第1.5小時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島素含量增加引起的, 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D 。4. (2020 衢州)小科無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 立即縮手,卻沒有感覺到痛。如圖所示,甲、乙、丙、丁表示神經系統部分結構,箭頭表示信息傳導的方向。小科受損傷的結構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考點: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非條件 射和條件反射解析:1.條件反射是后天訓練形成的,需要大腦參與的反射活動。非條件反射是先天具有的不需要大腦參與,由脊髓神經中樞控制的反射;2.感覺的形成在大腦皮層,四肢與軀干部位受到的刺激能通過脊髓傳導到大腦形成感覺。根據題中信息”小科無意中被碎玻璃扎破食指,立即縮手,卻沒有感覺到痛”, 說明非條件反射能完成,以脊髓為神經中樞的反射弧結構是正常的,所以乙、丙、丁結構正常.感是大腦形成的,應該是圖示中脊髓中的.上行傳導索甲出現了損傷,刺激無法傳到大腦估不能形成感覺, A選項正確。故選:A 。5. (2020 湖州)下列有關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敘述中, 錯誤的是---( )A.寒冷時,皮膚血管舒張,散熱減少 B.運動時,心率加快,氧氣供應增加C.進食后,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 D.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現考點:器官和系統 胰島素與血糖含量 體溫的控制 人的發育、衰老和死亡解析:1.當外界的氣溫低于人體正常體溫時,血液溫度降至低于37°C ,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戰栗和使皮膚的血管收縮以減少失熱,血溫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溫;2.人體是一一個統-的整體,當人在運動時,人的代謝速度加快,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工作也相應加強;3.正常人的血糖濃度能保持穩定。進食后,葡萄糖吸收進入血液,血液中血糖含量上升,此時胰島分泌出胰島素使血糖含量下降;4.進入青春期,性激素能激發和維持第二性征。A.冷時,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散熱減少,敘述錯誤,A正確;B.人體是一一個統一的整體,運動時,心率加快,氧氣供應增加,敘述正確,B錯誤;C.正常人能維持血糖濃度的穩定,進食后,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含量下降,敘述正確, C錯誤;D.青春期, 性激素能刺激第二性征的出現,敘述正確, D錯誤。故選:A 。6.(2020.湖州)下列是人體內某些器官的自述,符合事實的是---( )考點:消化系統的組成 心臟和血管 泌尿系統 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解析:1.心臟瓣膜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血液倒流; 2.經腎小球濾過作用之后,能形成原尿,再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之后形成終尿也就是尿液;3.胃酸具有多種作用 :激活胃蛋白酶原;供給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環境;使食物中的蛋白蛋變性,易于分解;殺菌作用;反饋性抑制胃竇G細胞分泌胃泌素;胃酸進入十二指腸可促進胰液、膽汁、腸液的分泌和胰泌素、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促進小腸對鐵和鈣的吸收。胃酸的殺菌作用屬于第一道防線,是非特異性免疫;4.完成反射的神經中樞分脊髓和腦。A.圖示心臟中的瓣膜主要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作用, A錯誤;B.腎小球有濾過作用,經濾過作用后形成原尿而不是尿液, B錯誤;C.胃腺能分泌鹽酸,鹽酸能殺滅細菌,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 C正確;D.控制人體反射活動的神經中樞有腦和脊髓, D錯誤。 故選:C 。7. (2020 寧波)如圖為氣溫上升時,人體的體溫調節示意圖。以下關于人體各效應與其產生的主要結果,判斷錯誤的是( )A.效應①可使散熱增加 B.效應②可使產熱減少C.效應③可使產熱減少 D.效應④可使產熱減少考點:體溫的控制解析:1.皮膚血管舒張后能使血流量增大;2.汗波蒸發能帶走熱量有利于散熱;3.骨骼肌的緊張性收縮能產生熱量,這種收縮減少后產生的熱量減少;4.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腎上腺素可以增強心臟活動,能讓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氣) , 心跳與血液流動加速,瞳孔放大,為身體活動提供更多能量,使反應更加快速。A:效應①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加,可使散熱增加,判斷正確, A錯誤;B :效應②汗液分泌增加,汗液蒸發能帶走熱量,有利于散熱,但不可使產熱減少,判斷錯誤, B正確;C :效應③骨骼肌收縮減少后,可使產熱減少,判斷正確, C錯誤;D :效應④甲狀腺和腎上腺素都能促進人體產熱,激素減少后可使產熱減少,判斷正確, D錯誤。故選:B 。8. (2020 溫州)圖甲表示人縮手反射的過程,圖乙是反射弧各組成部分的關系示意圖。圖甲中"e"對應圖乙中的---( )A.① B.② C.④ D.⑤考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解析:完整反射弧結構和信息傳導的過程為: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效應器般為一 些肌肉或腺體。由圖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過程是:手部熱感受器e-→傳入神經b→脊髓處的神經中樞c→傳出神經d→手部肌肉a,完成縮手反射。所以e應該是指感受器。由圖乙反射弧中箭頭的方向可知,①是反射弧的起點應該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與①對應, A選項正確。故選:A 。9. (2020 嘉興)小到細胞大到生態系統,從物理運動到化學變化,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如你在劇烈運動后就會汗流浹背,此時大量流汗主要為了維持人體的---( )A.體溫平衡 B.血糖平衡 C.氧氣平衡 D .水分平衡考點:體溫的控制解析:人體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產熱和散熱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當外界的氣溫低于人體正常體溫時,血液溫度降至低于37°C ,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戰栗和使皮膚的血管收縮以減少失熱,血溫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溫;當外界的氣溫高于人體正常體溫時,血液溫度升至高于37°C ,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膚的血管舒張以增加散熱,血溫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溫。根據體溫調節的知識可知,流汗可帶走熱量,主要是維持人體的體積平衡, A選項正確。B、 C. D錯誤。故選:A 。10. (2020 杭州)健康人的正常體溫調節過程如下:環境溫度高于體溫→感受器-→體溫調節中樞- +效應器一+調節活動X。下列關于活動X的說明,合理的是---( )A.皮膚血管收縮 B.汗液分泌增加 C.渾身肌肉顫抖 D.適當增添衣褲考點:體溫的控制解析:人體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產熱和散熱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當外界的溫低于人體正常體溫時,血液溫度降至低于37°C ,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戰栗和使皮膚的血管收縮以減少失熱,血溫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溫;當外界的氣溫高于人體正常體溫時,血液溫度升至高于37°C ,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膚的血管舒張以增加散熱,血溫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溫。由題意可知,當環境溫度高于體溫感受器時,血液溫度升至高于37°C ,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膚的血管舒張以增加散熱,血溫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溫。所以B汗液分泌增加正確, B選項正確, A. C、D錯誤。 故選:B 。11.同一現象背后往往隱藏著不同的科學道理。如圖為某同學在不同情況下手背的對比圖,乙圖中鼓起的血管是 (填血管名稱)。關于血管鼓起的成因可能有: 。Ⅰ.血液流動是 (選填“單”或“雙”)向的,當手腕或前臂處血管被擠壓時,血液流動受阻,血管鼓起。Ⅱ.劇烈運動時,產熱增加,為加快散熱,以維持體溫恒定,血管 (選填“舒張”或“收縮”),血流量增大,血管鼓起。考點:心臟和血管 體溫的控制解析:靜脈是收集回流血液入心臟的血管,常同相應的動脈伴行,數目比動脈多,管徑較粗,容血量多。體溫調是指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活動,相應地引起內分泌腺、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恒定的水平。手背上鼓起的血管是靜脈;當手腕或前臂處血管被擠壓時,血液流動受阻,血管鼓起,說明此處血波流動是單向的; 當劇烈運動時,產熱增加,散熱也會增加,這時血管會舒張,從而增大血流量,增加散熱;故答案為:靜脈;單;舒張。12. (2021 寧波) 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區電梯內發生-起電瓶車自燃事故。(1)電瓶車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是由于電源短路,形成大電流并產生大量的熱。這一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再轉化為_______能。(2)針對上述電梯內電瓶車自燃隱患,寧波市未雨綢繆,早就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其中“阻車感應系統”已在多個小區推行。如圖所示某阻車感應系統在電梯轎廂內的信息傳遞示意圖,一旦電瓶車進入電梯,就會被攝像頭檢測到,語音告警器將進行語音提示,同時電梯門不會關閉。這一信息傳遞過程與反射弧類似,圖中的__________ (填序號)類似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3)電動汽車一般由電池包供電。若電池包意外進水,可能引發電動汽車自燃,其機理如下:水電解→可燃性氣體累積→遇明火,氣體燃燒→引燃整車這里的可燃性氣體是__________。考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 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解析:能量轉化是指各種能量之間在一定條件 下互相轉化過程。-個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1) 電瓶車自燃過程,能量轉化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轉化為內能(或熱能) ;(2)感受器是接受外界刺激的,而圖中的電瓶車識別預警攝像頭起到的作用類似感受器;(3)水電解產生氫和氧兩種氣體,有可燃性的是氫氣;故答案為: (1)內; (2)①; (3)氫氣(H2)。13. (2021寧波) 2021年5月22日13 : 00左右,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進行到高海拔賽段20km至31km處,出現了冰雹、凍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部分參賽人員出現了失溫現象: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并產生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癥狀。(1)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是由于人體的產熱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熱。(2)請寫出失溫時及時施救的措施:_____________。(寫出一條)考點:體溫的控制解析:體溫調節是指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活動,相應地引起內分泌腺、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恒定的水平。(1) 人體體溫降低,說明產熱小于散熱,導致體溫無法維持恒溫;(2)失溫施救措施可以從產熱和散熱兩方面考慮,增加產熱,減少散熱,這樣可以讓失溫者體溫慢慢恢復;增加熱的措施有:補充熱糖水、高能量的食物;減少散熱的措施有:增加衣物;更換濕衣服;尋找遮擋的場所;對于心肺功能衰竭的失溫者要及時進行心肺復蘇;故答案為: (1)小于; (2)從減少散熱角度:脫掉濕衣服,換上干衣服;增加衣服;尋找有遮蔽的場所等。從增加產 熱角度:補充熱糖水、高能量等食物。必要時進行心肺復蘇等救助措施。(合理即可)。14. (2021 杭州)我們生活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 當環境條件改變時,人體往往會發生相應的生理變化,以維持機體內部環境的穩定與平衡。如:(1)長期居住低海拔區域(如杭州)的人剛進入高海拔區域(如青藏高原)其呼吸頻率將________, 以適應氧氣稀薄的高原環境。(2)人體從常溫環境進人低溫環境中時,皮膚血管的管腔將_________從而降低皮膚溫度,以利于減少散熱,維持體溫恒定。(3)從常溫進入高溫環境中時,人體會大量出汗,未及時補充水分的情況下,腎小管對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將____________, 以利于維持體內的水鹽平衡。(4)人們從明亮的環境進入黑暗的場所,眼球的瞳孔將___________以增加進入瞳孔的光線適應黑暗的環境。考點:動物的呼吸作用 體溫的控制 眼球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解析:(1)當海拔高度越高時,氣壓力就越低,空氣變的較稀薄,所以空氣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2)低溫環境中,皮膚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進而減少散熱量; 低海拔地區氧氣含量高,高海拔地區氧氣含量低,所以在青藏高原地區,要加快呼吸。人在低溫環境,為了減少散熱,減小血管官腔的面積,可以減少散熱。(3)腎對水有強大的調節功能。體內缺水時,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加,尿比重上升,尿液濃縮;反之,體內水過多時,腎排水量增加。人在高溫環境,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水分不足,腎小管重吸收作用可以減少尿液,來維持身體內鹽水平衡。(4)瞳孔能調節進入眼內的光量,強光下瞳孔縮小,減少進入眼內的光量,以保護視網膜不受過強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擴大,增加進入眼內的光量,使視網膜得到足夠光的刺激。眼球的瞳孔可以控制進光量,瞳孔越大,進光量越多,瞳孔越小,進光量越少。外界環境黑暗,所以進光量比較少,所以要增加進光量,瞳孔要變大。故答案為: (1)變快(2)變小(3)增強(4)大 。15. (2021 金華)如圖是縮手反射過程的神經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該縮手反射活動的途徑是: e→d→c→b→a,其中“a”屬于反射弧結構中的_______;(2)在該反射中,手會立即收回,然后才感覺到痛,說明,除了反射外,脊髓還有______的功能。考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解析: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圖中反射傳導的順序e感受器→d傳入神經→C神經中樞→b傳出神經→a效應器,其中a屬于反射弧結構中的效應器.(2)手臂受到刺激,手會立即縮回來并感覺疼痛,此反射沒有經過大腦,神經中樞位于脊髓內,說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痛覺是在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中樞形成的,這說明脊髓內的神經中樞能將神經沖動通過脊髓的白質上行傳導到大腦,表明脊髓(白質)具有傳導功能。故答案為: (1)效應器(2)傳導。16. (2021 麗水K) 2021年4月18日,半程馬拉松賽在遂昌湖山鄉開跑。請回答:(1)運動員在奔跑時感到小腿酸脹,是由小腿中的肌肉細胞_______呼吸引起的。(2)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雖然大汗淋漓,但體溫能維持恒定,原因是機體的產熱_____散熱(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考點:動物的呼吸作用 體溫的控制解析:體溫調節是指溫度感受器接受體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活動,相應地引起內分泌腺、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等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恒定的水平。無氧呼吸是指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細胞把有機物分解成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1) 運動員奔跑后小腿酸脹,是因為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乳酸;(2)體溫恒定是產熱等于散熱的結果;故答案為: (1)無氧; (2)等于 。17. (2021 嘉興)如圖為能捕捉昆蟲的豬籠草 ( https: / / mp.weixin. / s / tPHOB_BKeTO-BZ30h6vyhw ),其葉片 的葉中脈延伸成卷須,卷須的頂端膨大為捕蟲襄。( https: / / mp.weixin. / s / tPHOB_BKeTO-BZ30h6vyhw )(1)當有昆蟲落入捕蟲襄時,襄口的囊蓋就會合上,這屬于植物的_______ (選填“感性”或“向性”)運動。(2)捕蟲襄只是把昆蟲轉變為含氮的無機物加以吸收利用,以彌補從土壤中吸收養分的不足,因此即使剪掉所有的捕蟲襄,豬籠草也不會死亡。從生態系統成分看, 豬籠草屬于______。考點:生態系統的成分 植物的感應性解析:(1)向性運動是植物受單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感性運動是指植物體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運動,稱為感性運動,根據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的特征解答.(2)植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屬于消費者,細菌和真菌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1)豬籠草的捕蟲囊接收到昆蟲落入的刺激后,產生囊口的囊蓋合攏的運動,這是屬于豬籠草的感性運動。(2)豬籠草屬于植物,因此它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故答案為: (1)感性 (2)生產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7講 生命活動的調節 原卷版.doc 第7講 生命活動的調節 解釋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