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1)具體分歧: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主張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2)根本分歧: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例1:“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終日乾乾,與時偕行”的觀點,與“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反映了( )A.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B.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C.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分歧D.唯心論與形而上學的聯系考點2: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1、聯系的含義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2、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表現在:(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2)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3)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3、事物的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既無法否定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客觀聯系,也無法割斷事物的昨天與今天、今天與明天的關系。否定事物聯系的客觀性,就會犯唯心主義的錯誤。聯系是客觀的,但不是不可改變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否認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就會陷入機械論。4、事物的聯系具有多樣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提示:最容易出差錯的有兩點:一是認為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著聯系。聯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說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因為聯系是有條件的,只有條件存在,才會產生某種聯系;二是把聯系的客觀性等同于聯系不可改變。盡管聯系是客觀的,但并不意味著聯系不可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例2:(09北京)“蝴蝶效應”由氣象學家洛倫茲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不僅體現驚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魅力,更蘊涵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它揭示了①世界上萬事萬物無不處于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③世界上萬事萬物的普遍聯系都是大膽想象和合理推論的結果④某個微小因素的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會對系統產生決定性影響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例3:(09江蘇)2009年京滬高鐵投資600億元,這將帶動200萬噸鋼材和1200萬噸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還可以帶動沿線地方的建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消費等。這表明①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③事物的聯系是人為的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例4:為滿足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國運動員對蔬菜種類與營養的不同需求,中國農藝師引進了多種新品種洋菜,根據北京地區及周邊省市的海拔高度來確定各種蔬菜的種植與運輸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觀念。農藝師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為A.主觀聯系是對客觀聯系的反映B.客觀聯系是主觀聯系的外在表現C.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改變事物固有的聯系D.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建立事物新的具體聯系★ 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重點) 【原理內容】:(1)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方法論】:(總)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1)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2)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 【運用說明】:1、材料語言特征:如果考題材料中出現“關系到……,關系到……”、“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有機整體”、“正確處理XX、XX和XX的關系”、“統籌……”之類的語言,大都能體現聯系的觀點。2、用途:這一原理主要應用于分析說明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五個統籌”;中國共產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關系;載人航天是一個系統工程等等。★ 聯系的多樣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方法論】(總)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具體):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傊磺幸詴r間、地點、條件為轉移?!?br/>例5:2008年下半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不斷惡化,對世界金融市場形成強烈的沖擊,國際經濟增速放緩。2008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建筑博物館舉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發表了宣言,強調在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面臨嚴重挑戰之際,與會國家決心加強合作,努力恢復全球經濟增長,實現世界金融體系的必要改革。宣言說,在金融市場已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監管當局在履行自身職責的同時,必須加強國際合作,支持市場競爭與創新,加強金融市場透明度及監管機制,確保所有金融市場、產品和參與者都受到相應監管或監督。用唯物辯證法聯系的有關知識,談談“二十國集團加強合作,努力恢復全球經濟增長”的必要性。(12分)考點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二者的區別和聯系; 注意幾個理解要點:1、“整體”指什么:在空間角度是“全局”,在時間角度是“發展的全過程”。2、“誰決定誰”:是整體決定部分,而不是部分決定整體。書上所說的“處于關鍵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辈荒芎唵蔚乩斫鉃椤瓣P鍵的部分決定整體?!睉⒁饧由稀肮δ堋倍?,這只能理解為部分對整體有影響作用。3、整體和部分的角色是相對的,可以轉化的:比如“班級”對于同學個人而言是“整體”,而對于“學校”而言是“部分”;但二者的轉化是有條件的。★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重點)【原理內容】:(1)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br/>(2)二者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方法論】: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要求我們:(1)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于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2)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動整體的發展?! ?br/>【運用說明】:這一原理主要應用于分析說明一事舉而三役畢;一招不慎,全盤皆輸;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兩個大局;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反對地方保護主義;反對民族分裂勢力,實現祖國統一;堅持集體主義等等?!?br/>例6:“100-1=0”被一些管理學家奉為定律,意在提醒人們防止因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00-1=0”蘊含的哲理是①部分決定整體,整體的性質決定于部分的性質②整體決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決于其在整體中的地位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關鍵部分的功勇關系整體的成敗④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部分的作用有時大于整體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點4:系統優化的方法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1、含義: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要素是組成一個整體而相互作用的部分。2、系統的特征:第一,整體性。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第二,有序性。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第三,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即1+1>2。3、要求——掌握系統優化方法①在解決問題時:第一,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第三,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學會優化結構)。②在認識事物時: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系統和要素的辯證關系原理(系統優化的方法)【原理內容】:(1)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2)系統具有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等特征。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具有它的每一個要素都不能單獨具有的功能;系統的各要素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向發生作用。整體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方法論】:——掌握系統優化方法(1)在解決問題時:第一,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第二,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第三,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2)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誤區: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與系統與要素的關系,二者完全等同。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與要素的關系。使用“一定意義上”就是說這兩對關系還是有區別的,不能完全等同。這里講的 “一定意義上”主要是指兩對關系具有共性的方面,即兩對關系強調整體性原則,都是相互依賴等方面。至于系統論中講的層次性原則等,整體和部分、系統和要素是相互區別的:例8【典型例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把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循環型社會看做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方式。傳統經濟是一種“資源---產品---廢棄物”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復循環流程,做到生產和消費“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分析說明循環經濟所倡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如何體現聯系觀點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