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奇妙的水》【活動目標】能用多種感官認識水,了解水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存在形式,認識水的變化。通過實驗,認識水的浮力。培養學生學會觀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寫小實驗報告。【活動重點】通過觀察、實驗認識水的形態、沉浮特點。【活動難點】培養學生學會觀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寫小實驗報告。【活動準備】水、冰、氣球、土豆等【活動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過程。學生采用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經過預測、實驗、觀察、匯報交流的探究過程。【活動過程】(課前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何”,介紹自己。)何:一、設疑導入,引起興趣:1、瞧,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熟悉的朋友,出示一瓶水。談談你在哪里見過它?談話:水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板書:水),河水、雨水、自來水。對了,何老師課前還把水請到了黑板上,咦?我的姓怎么不見了?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水,感受水的奇妙吧!(板書:奇妙的水)【設計意圖:由生活中常見的水,喚醒孩子對水的初步感知,引發學習興趣。】活動一:體驗奇妙1、黑板上的水悄悄地揮發掉了,孩子們,想想看,你還在哪里見過水蒸發呢?2、調皮的水跑到空氣中,變成了水蒸氣。何老師今天還帶來了水的另一個好兄弟,誰想摸摸它?什么感覺?它是誰?(板書:冰)3、同桌討論水和冰的區別,水是怎樣變成冰,冰又是怎樣變成水的呢?4、小結:水:無色無味,柔軟,可以流動;冰:無色無味,不能流動,溫度低,堅硬。5、水在自然界中就像一只孫悟空,來回變化,你想知道水是怎么變化的嗎?我今天請來了一位科學老師,有請王老師。王:1、出示視頻,介紹水循環:同學們,上午好!現在我們來聊聊自然界中的水循環。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三種水循環:海陸間循環、海上循環、內陸循環。在海陸間循環這個系統中,海水在太陽照射下,蒸發成水汽升入大氣,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形成降水落到地面。降落的水一部分沿地面形成地表徑流,流入海洋,另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第二種,海上循環,從海洋蒸發的水汽、上升。遇冷凝結,在重力作用下,直接降落在海洋上,形成了海上循環。第三種,內陸循環,植物上的水分或湖泊、河流中的水在太陽能和大氣的驅動下,蒸騰成水汽,在一定的天氣條件下,形成降水又落回地面。這就是內陸循環。水的這種周而復始的不斷轉化、遷移和交替的現象被稱為“水循環”。水的循環給人類提供了可以使用的淡水。2、小結,板書。【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各種感官的體驗,擴大認知范圍,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活動二:奇妙體驗何:1、同學們,你們可不要小瞧我今天帶來的水,它可是帶著任務來的,要跟四(1)班的孩子比力氣!誰覺得自己的力氣比較大,你敢和它比一比嗎?在水盆中放氣球,學生用力按壓。采訪學生談感受。(板書:浮力)王何:1、水的浮力真的很神奇啊,今天我準備了兩個個土豆,既有土豆“大哥”(大土豆)也有土豆“小弟”(小土豆),如果把它們放在你們裝水的燒杯里可能會怎樣?2、學生推測。(沉!浮 )3、渡:究竟是沉還是浮,讓我們試試吧。4、演示:誰愿意上前面來試一試,請大家認真觀察,看你能發現什么?(板書:觀察,發現)師:怎樣放馬鈴薯?扔進去嗎?(生操作:輕輕放)5、學生觀察沉浮狀況:6、老師提問:土豆放在水中怎樣了?7、學生觀察后交流。(沉)渡:看樣子,不管是土豆“大哥”還是土豆“小弟”,放進水中以后它們都沉了。可今天我要給大家表演一個有趣的節目,給你們的土豆施一點小“魔法”8、演示實驗:⑴、將學生剛才沉入水中的馬鈴薯拿出來擦干了再放進另一杯溶液中。⑵、提問:你們認為我的“魔法”在哪里?9觀察兩杯液體有什么不同。10、做液滴加熱實驗,教師分別從兩個杯子里各取幾滴液體,分別滴在不銹鋼調羹上加熱,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11、學生觀察兩種留下的痕跡,有什么不一樣,12、推測兩種液體是否一樣嗎 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有什么特點 (水中有物質溶解在里面了)13、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能讓馬鈴薯上浮的液體中溶解了一種白色物質,那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呢?鹽、糖、堿都可以溶解在水中,你能用其中一種材料做實驗去驗證你的猜測嗎?你打算怎樣調一杯能讓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呢?需要什么材料?每種材料用來做什么?1)師生討論:調制鹽水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杯中鹽是一次性加入,還是分批加入?生:一勺一勺地加。師:一勺鹽是多少呢?生:一平勺。師:加入后還要做些什么? 生:加入后要用筷子攪拌,使鹽充分溶解,再放入馬鈴薯看它是不是浮起來了?2)投影:溫馨提示調制鹽(或糖、堿)水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1)每次加一平勺。(2)每加一勺,都要攪拌至完全溶解,停下來觀察,看看馬鈴薯的沉浮情況,在表格上做好記錄。(3)夾出馬鈴薯,繼續加鹽(或糖、堿)攪拌至完全溶解,再放入馬鈴薯,再繼續觀察記錄。3、小組合作:調制一杯能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鹽水、糖水、堿水任選其一)4、匯報:師:說一說你們調制的過程和發現。(生匯報使馬鈴薯浮起來的鹽水調制的方法和過程。)師: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就能使馬鈴薯浮起來呢?生:不是的。5、教師小結:水中溶解了足夠多的食鹽(糖)等物質時,馬鈴薯能夠浮起來。足夠多就是液體達到了一定的濃度(板書:一定濃度)也就是說,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許多種。 【設計意圖:通過對水的感知認識,放手讓學生帶著疑惑,自己動手尋找答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何:四、總結升華,作業拓展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2、課后制作與水有關的玩具、日常用品。【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課后動手能力,也是對本課學習的一個拓展延伸】五、整理用品、養成習慣【板書設計】奇妙的水水水蒸氣冰浮力【活動記錄表】實驗記錄水的量 食鹽的量 沉浮情況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100毫升【活動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