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學反思基于問題的學習,就是要在學習中有提問、有設問,以提出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因此在設計“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時候,整一節課我都圍繞了問題的設置來進行,有學生課前預習的提問,也有教師課堂上的設問。在上課前我給每一個學生發了一張“學生提疑·提問卡”,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就本課的內容進行提問。學生提的問題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基礎知識性的提問,例如南昌起義的內容,歷史意義等;一類是發散性思維的提問,例如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為什么要選擇去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假如沒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國的革命又會如何發展等等。第二類的提問里,有一些是我或是教學參考上從來沒有涉及到的。因為有課前的預習,我有一些時間去準備學生的提問,還可以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加工整理,拓展課堂的內容。本身涉及的內容不是特別多,一節課下來有很多需要展開的地方作補充。很多老師在講這一課時都感到內容少,其實這一課的很多內容是需要展開的,通過問題的方式讓學生思考,也可以讓這節課的內容更充實。而且學生課前的提問也幫助教師預先了解學生的興趣和疑點所在,對拓展課文內容是很有幫助的。關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內容,其實從深層挖掘,就是中國共產黨放棄走攻打城市奪取政權的道路,改為走農村包圍城市,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這是中國革命史上重要的開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國情出發,保留實力并到農村發展力量的做法,對中國革命有深遠的影響。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一定能理解其中的聯系。雖然課堂討論中圍繞毛澤東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定開展討論,但由于初二的學生對當時中國的國情和中國的革命發展史是缺乏聯系的認識,因此一時間不能理解走農村包圍城市這一決定的重要性。基于問題的提出來進行學習,最大好處在于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由始至終的貫穿,但最大的缺點是一節課下來主要解決問題,每個問題都講一講的話,重點就難以突出。會給人一種流水帳的感覺。在上這節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讓我始料不及的地方,就是課本上的一首紅軍歌謠,在學生朗讀了這一歌謠之后我提問這首歌謠里反映了紅軍戰士在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生活情況,學生的回答竟是紅軍在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生活很舒適,吃得好穿的暖。明明歌謠講的是艱苦的生活條件下紅軍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經學生這么一講,倒成了去農村就是為了這個。看來我們的學生真的很缺乏對艱苦革命生活的了解,才會在課堂上鬧出這么大的笑話。我自己在這一節課下來,最大的不足就是時間的把握,解決問題時間拖的太長,導致后面沒有時間做準備好的練習。大概是因為上課講的習慣沒有改過來,對學生的回答總是要加上兩句,而且時間確實沒把握好。這個問題也一直是我教學上弱點,看來以后一定要在這方面加強鍛煉才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①通過學習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內容,使學生了解起義的背景,掌握兩次起義的領導人、時間、地點結果等。②掌握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③了解毛澤東、朱德井岡山會師,以及工農紅軍的建立。④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特點,讓學生明白中國敵人的主要力量分布在城市,故而攻打大城市這條路走不通,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⑤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歸納中國共產黨早期對革命道路的探索,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2、過程與方法:①教師課前安排學生填寫“自學探究”,就本課內容提出問題。課堂上教師將學生的提問整理分類,讓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的過程進行學習。②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將與本課有關的圖片資料用投影清晰地展示給學生看。③教師課前制作歷史視頻,直觀地再現當年起義情景。④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各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毛澤東把部隊引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想結合的光輝典范。②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中國革命從走蘇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朱德等為此作出了偉大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目標明確、具體,具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二、教學內容分析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與意義:“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的第3課時。本課內容應圍繞毛澤東的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一主線來學習,認識中國共產黨從國民革命失敗到獨立領導武裝起義,從走城市武裝起義到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這一和過程。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走俄國革命的道路——城市武裝起義,獨立領導武裝斗爭,武裝起義失敗后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從而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這是一個將中國革命同國情實際相結合,并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的重要過程??梢娺@一課也是起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2、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①教材的編排特點:本課在編排上按歷史事件發展的先后順序,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起義,在探索中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開辟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革命道路。內容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可讀性強,圖文并茂。通過本課的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進取、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②教學重點: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這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領導武裝起義的最初嘗試。③教學難點:毛澤東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的原因。城市武裝起義已有一定的成果,為什么還要到農村去呢?而且這與俄國的革命經驗不一致,毛澤東憑什么放棄城市選擇農村呢?三、教學對象分析1、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已經學習了中國近代史,對近代中國反抗外來侵略及封建統治斗爭的艱巨性有一定認識。學生對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八一建軍節和井岡山風景名勝區,但是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革命道路的探索并不了解,不知道南昌起義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之間的聯系。2、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學生在課前要按教師布置的要求來自學,課堂上要把握自主學習的權利,積極思考問題,做好課堂筆記,參與課堂和小組討論,并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四、教學策略1、教學設計思路:用情景導入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課堂以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為主,體現新課標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第一部分安排學生自學預習,對課程內容有大致的了解。第二部分,教師一邊檢查學生自學效果,一邊擴充知識。在講解中插入視頻,讓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了解更直觀,學習興趣更濃。分組討論,活躍學生思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討論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歷史問題多方位思考的素養,同時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歷史辨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教學流程圖:2、教學方法:圖象法、提問講解法、故事穿插法、討論法,詩詞輔助法3、媒體的選擇與運用:PPT、錄像、錄音4、板書設計: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南昌起義: 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1、目的 1、秋收起義概況:2、概況 2、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和井岡山會師3、歷史意義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自學提綱:一、南昌起義1、南昌起義的背景 。2、南昌起義概況:時間: ,地點: ,領導人:過程: 。3、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二、秋收起義和井岡會師1、秋收起義概況時間: ,地點: ,領導人:過程: 。2、井岡山會師:時間: ,地點: , 與 會師后,改編為 。三、歷史意義:。自學探究:預習第12課內容,就本課內容提出你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1、2、3、6、教學過程教學 模塊 教師主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 布置學生預習,填寫“自學探究”收集后整理到課件中。 學生預習,寫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讓學生提前對本課內容有了解。課堂導入 在課件中展示解放軍軍旗,播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板書課題。提問:1、哪位同學知道剛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2、軍旗上的“八一”的來歷?南昌起義是怎么一會事?這就要進入今天的新課《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欣賞、觀看答:《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答:紀念南昌起義 音樂情境的導入激起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從一個比較直觀的方式來了解放軍與南昌起義的關系。一、南昌起義 學生在之前的認真預習中大概了解了本課,并提出了問題,下面我們將同學們的問題分類為三大塊。一、南昌起義(板書)播放南昌起義視頻,幫助學生學習南昌起義的歷史。問題1、南昌起義的背景是什么?(圖片展示《國民黨在屠殺革命志士》)國民黨右派的血腥屠殺并沒有把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嚇倒,相反共產黨獨立開展武裝斗爭,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問題2、南昌起義概況和歷史意義是什么?請學生回答南昌起義時間、地點、領導人、過程、歷史意義。(圖片展示《南昌起義中的周恩來》) 觀看視頻答: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換救中國革命。答:時間:1927年8月1日地點:南昌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過程:南昌起義—南下廣東—受挫分兵 讓學生通過視頻、圖片等進一步了解南昌起義概況。本課的設計以問題為主,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本課的知識點。教學 模塊 教師主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南昌起義 問題3、南昌起義成功后,起義軍為什么要南下廣東?問題4什么是“八七會議”?根據八七會議的決定,毛澤東回湖南領導秋收起義。(轉入第二部分) 歷史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答:敵人圍攻,南下重建革命根據地。答:“八七”會議——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這次會議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板書)播放秋收起義視頻,幫助學生學習秋收起義的歷史。問題1、為什么要選在秋收后發動起義?問題2、秋收起義的的概況怎樣?(板書)學生從時間、地點、領導人、過程、結果(板書)五點來回答。 觀看視頻答:因為對農民的生活來說,依靠莊稼的收成,秋收后起義可以讓農民放下心理上包袱,積極參加起義。答:時間:1927年9月地點:湘贛邊界領導人:毛澤東 在設計中學生自行掌握本課的知識點,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此老師是一個組織者,也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把握課堂節奏。教學 模塊 教師主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問題3、三灣改編的目的是什么?問題4、毛澤東為什么選擇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板書)(展示井岡山圖片)問題5、你認為毛澤東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定是否正確?為什么?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教師下到小組參與學生的討論。教師總結:1、城市敵強我弱;2、中國是農業國,農民力量大。農村里面遠離大城市,敵人力量薄弱,可以保存力量;群眾基礎好;可以繼續發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目的井岡山上,紅軍戰士的生活怎樣?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55頁的“紅軍歌謠”,從中能得出什么認識?或有什么啟示? 過程:從修水、銅鼓、安源進攻→文家市會合→三灣改編→井岡山結果:放棄長沙改向井岡山答: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答: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位置偏僻,地勢險要,群眾基礎好。小組討論,分組反饋討論成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發言。答:農村和城市相比,條件是艱苦的,可是紅軍戰士在艱苦的環境下卻充滿了革命的樂觀精神。 學生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加深這一問題的理解,老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應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討論情況,也要引導他們的討論。這首歌謠的設置為的是讓學生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希望學生在對比自己的生活,從而學生珍惜生活。教學 模塊 教師主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 問題6、如果沒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國的革命會如何發展?問題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根據地創始人中央革命根據地朱德毛澤東鄂豫皖根據地徐向前等閩浙贛根據地方志敏洪湖湘鄂邊根據地賀龍等左右江根據地鄧小平等海陸豐根據地彭湃 學生發言:觀點一,即使沒有這兩次起義,中國共產黨也在其它地方發動起義。觀點二,如果中國共產黨真的不獨立發動起義運動的話,中國的革命前途將會是一片黑暗。指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建立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從而體現了新課標要求中學生思維多樣化。知識梳理 1 、朗讀歌謠,找出本課的內容: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井岡山會師、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通過歌謠來幫助學生整理本課的知識點,讓學生學習更有條理更清晰。結束 2、練習(后續)3、小結 鞏固學習成果。五、教學反饋(課堂練習)(1)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B)A 中央根據地 B 井岡山根據地C 左右江根據地 D 海陸豐根據地(2)下列誰沒有參加井岡山會師(D)A 毛澤東 B 朱德 C 陳毅 D 賀龍(3)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地位是在(B)A 南昌起義 B 三灣改編C 秋收起義 D 北伐戰爭(4)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D)A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 B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C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 D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5)中國共產黨從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中得到的教訓是(B)A 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B 必須把工作的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C 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D 必須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6) 1927年 8月 1 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 南昌 舉行武裝起義。(7)1927年, 毛澤東 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 秋收起義 。(8)井岡山會師時毛澤東和朱德相見的地方是 龍江書院 。四、創設情境 共同探究一、創設情境五、知識梳理二、學生自主探究三、師生共識六、練習反饋 應用所學七、課堂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22張PPT)3、南昌起義成功后,起義軍為什么要南下廣東?2、南昌起義的經過和意義是怎樣的?大家來幫忙一、南昌起義1、南昌起義的背景是什么?4、什么是“八七會議”?國民黨在屠殺革命志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毛澤東時間:地點:領導:過程:1927年8月1日南昌周恩來、賀龍、朱德南昌起義→南下廣東→受挫分兵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概況歷史意義南昌起義中的周恩來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F在,我們起義成功了。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1927年周恩來在 歡慶勝利時講話摘選思考:南昌起義軍占領了南昌城,為什么要南下廣東?A、敵人從四面八方來包圍南昌,敵強我弱,不撤離必然導致全軍覆沒。B、廣東曾經是革命根據地,群眾覺悟較高,南下準備奪取廣州,重建革命根據地,然后再進行北伐。“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這次會議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你說我說1、為什么要選在秋收后發動起義?2、秋收起義概況怎樣?3、三灣改編的目的是什么?5、什么是井岡山會師?會師后我黨軍隊發生了什么變化?4、毛澤東為什么選擇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6、你認為毛澤東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定是否正確?為什么?時間:地點:領導人:過程:結果:1927年9月湘贛邊界毛澤東放棄長沙改向井岡山從修水、銅鼓、安源進攻→文家市會合→三灣改編→井岡山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朱德、陳毅的南昌起義隊伍和湘南的農民武裝毛澤東的工農革命軍會師1928.4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你認為毛澤東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定是否正確?為什么?正確。因為在城市中敵人的力量強,而農村中敵人的力量相對較弱,并且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數的絕大部分。因此,只有先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積蓄革命力量,發展革命勢力,然后才能由農村包圍城市,奪取城市政權。頭腦風暴-----紅軍歌謠這首紅軍歌謠體現了紅軍戰士的一種什么精神?如果沒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國的革命會如何發展呢?“星星之火” 指什么呢?土地革命時期的根據地根據地 創始人中央革命根據地 朱德毛澤東鄂豫皖根據地 徐向前等閩浙贛根據地 方志敏洪湖湘鄂邊根據地 賀龍等左右江根據地 鄧小平等海陸豐根據地 彭湃知識梳理: 在下面的這首歌謠里涉及了本課的哪些內容?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1)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 )A 中央根據地 B 井岡山根據地C 左右江根據地 D 海陸豐根據地(2)下列誰沒有參加井岡山會師( )A 毛澤東 B 朱德 C 陳毅 D 賀龍(3)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地位是在( )A 南昌起義 B 三灣改編C 秋收起義 D 北伐戰爭BDB(4)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 )A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 B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C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 D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5)中國共產黨從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中得到的教訓是( )A 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B 必須把工作的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C 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D 必須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DB(6) 年 月 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 舉行武裝起義。(7)1927年, 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 。(8)井岡山會師時毛澤東和朱德相見的地方是 。192781南昌毛澤東秋收起義龍江書院 自從1927年8月1日清晨,南昌城頭那一聲清脆的槍聲,普天下第一支工農群眾自己的武裝從此誕生在東方大地。從井崗山下的血火鏖戰,到長征路上的斬關奪隘,從拯國救民的抗日烽火,到轉天換地的解放戰爭,從保家衛國的異域戰場,到東南海疆的利劍沖霄,這一支雄壯的軍隊已經走過了82年的光輝歷程……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寄 語-----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學實錄【課前準備】布置學生預習,填寫“學生提疑”,寫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收集后整理到教學課件中。學生提疑:(課前完成,教師收集)預習第12課內容,就本課內容提出你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1、2、3、【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師:在課件中展示解放軍軍旗,播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板書課題。提問:1、哪位同學知道剛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2、軍旗上的“八一”的來歷?生:《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師:南昌起義是怎么一會事?這就要進入今天的新課《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板書: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義)同學們在之前的認真預習中大概了解了本課,并提出了問。我們今天這節課的內容將按照同學提出的疑問分兩大板塊進行學習。下面請同學以自學的成果來完成自學提綱。【學生自學探究】一、南昌起義1、南昌起義的背景 。2、南昌起義概況:時間: ,地點: ,領導人:過程: 。3、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 。二、秋收起義和井岡會師1、秋收起義概況時間: ,地點: ,領導人:過程: 。2、井岡山會師:時間: ,地點: , 與 會師后,改編為 。三、歷史意義:。自學探究:預習第12課內容,就本課內容提出你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1、2、3、【師生共識】一、南昌起義師:下面我們播放南昌起義視頻,幫助同學們了解南昌起義的歷史。生:(觀看視頻)師:看完視頻下面進入我們的問題學習:問題1、南昌起義的背景是什么?哪位同學來幫忙解決這個問題?(板書:1、南昌起義背景)生:1926年,在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時候,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士,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這種血腥屠殺政策,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走上了起義的道路。師:說得很好,毛澤東同志曾這樣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師:問題2、南昌起義概況和歷史意義是什么?請同學們就南昌起義時間、地點、領導人、過程、歷史意義來回答。(板書:2、南昌起義概況、3、歷史意義)生:時間:1927年8月1日地點:南昌領導人:周恩來、賀龍、朱德等過程:南昌起義—南下廣東—受挫分兵歷史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師:謝謝這位同學的回答。請同學們看圖片《南昌起義中的周恩來》,在理解南昌起義的歷史時,我們不防看看周恩來同志的一段話: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F在,我們起義成功了。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1927年周恩來在 歡慶勝利時講話摘選)因此說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師:預習中很多同學提問到:問題3、南昌起義成功后,起義軍為什么要南下廣東?哪位同學知道呢?生:敵人援軍圍攻南昌,死守會有覆亡的危險。生:廣東革命基礎好,南下重建革命根據地再北伐。師:這兩位同學的回答非常正確。其實南下廣東的決定是南昌起義前就做好的,起義隊伍只是按原計劃進行。師:有同學在預習過程中十分細心,提問了小字部分的八七會議,問題4什么是“八七會議”?生:“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這次會議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師:在這次會議中,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主張,。根據八七會議的決定,毛澤東回湖南領導秋收起義。(轉入第二部分)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師:(板書)二、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播放秋收起義視頻,幫助學生學習秋收起義的歷史。)問題1、為什么要選在秋收后發動起義?生:秋收時天氣晴朗,對起義有利。生:秋收后有糧草充足。師:因為對農民的生活來說,依靠莊稼的收成,秋收后起義可以讓農民放下心理上包袱,積極參加起義。師:問題2、秋收起義的的概況怎樣?(板書:1、秋收起義概況)生:時間:1927年9月地點:湘贛邊界領導人:毛澤東過程:從修水、銅鼓、安源進攻→文家市會合→三灣改編→井岡山結果:放棄長沙改向井岡山師:有同學提出關于三灣改編的問題:問題3、三灣改編的目的是什么 生: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師:秋收起義的隊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到達井岡山,并在那里建立了中國第一農村革命根據地,問題4、毛澤東為什么選擇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展示井岡山圖片)(板書: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生: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位置偏僻,敵人力量薄弱。生:井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生:井岡山群眾基礎好。師:結合三位同學的發言,就是毛澤東到井岡山去的原因了。師: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走的就蘇聯十月革命武裝奪取城市政權的道路,而毛澤東卻放棄城市改向農村,問題5、你認為毛澤東到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決定是否正確?為什么?這是本課的一個難點,這個問題也是關系到中國革命前途的關鍵,下面同學們分小組進行討論這個問題。(教師下到小組參與學生的討論)【創設情境,共同探究】生:(小組討論,分組反饋討論成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發言。)生:中國是農業國,農民力量大,當然要去農村生:農村里吃唱不成問題,保證革命糧草。生:城市敵強我弱,農村敵人力量相對弱。生:在中國農民受的壓迫最深,生活最苦,農民參加革命的積極性高。師:(教師總結)1、城市敵強我弱;2、中國是農業國,農民力量大。農村里面遠離大城市,敵人力量薄弱,可以保存力量;群眾基礎好;可以繼續發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目的。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55頁的“紅軍歌謠”,從中能得出什么認識?或有什么啟示?生:農村和城市相比,條件是艱苦的,可是紅軍戰士在艱苦的環境下卻充滿了革命的樂觀精神。師:有同學在提問中大膽假設,問題6、如果沒有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國的革命會如何發展?大家也大膽的說說你的“預測”吧。生:即使沒有這兩次起義,中國共產黨也在其它地方發動起義。生:如果中國共產黨真的不獨立發動起義運動的話,中國的革命前途將會是一片黑暗。師:歷史不可能重來一次,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共產黨絕對是唯一可以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力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師:在同學們的提問中還有這么一個問題,問題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星星之火指的是什么?同學們在思考前請看這個表格根據地 創始人中央革命根據地 朱德毛澤東鄂豫皖根據地 徐向前等閩浙贛根據地 方志敏洪湖湘鄂邊根據地 賀龍等左右江根據地 鄧小平等海陸豐根據地 彭湃生:指的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建立的農村革命根據地。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知識梳理】師:下面我們朗誦歌謠,小結課本的內容。(幻燈展示)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湘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生: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井岡山會師、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師:學習了這一課的內容了,讓我們一起來考考自己掌握的怎樣?【練習反饋:比一比,誰更快更準】(1)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 B )A 中央根據地 B 井岡山根據地C 左右江根據地 D 海陸豐根據地(2)下列誰沒有參加井岡山會師( D )A 毛澤東 B 朱德 C 陳毅 D 賀龍(3)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地位是在( B )A 南昌起義 B 三灣改編C 秋收起義 D 北伐戰爭(4)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 D )A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 B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C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 D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5)中國共產黨從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中得到的教訓是( B )A 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B 必須把工作的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C 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D 必須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6) 1927年 8月 1 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 南昌 舉行武裝起義。(7)1927年, 毛澤東 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 秋收起義 。(8)井岡山會師時毛澤東和朱德相見的地方是 龍江書院 。【課堂小結,情感升華】師:“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后,白色恐怖猖獗,革命陷入低潮,需要以武裝起義反擊國民黨政府的鎮壓。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井岡山會師壯大了紅軍力量,鞏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并推動了其他根據地的發展。生:謝謝老師。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同步練習一、填空題1、南昌起義的時間是 。2、南昌起義的領導人是 、 、 。3、革命軍占領南昌后,準備南下 ,起義失敗后, 、 領導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轉戰到 。4、 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是 。5、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的是 。6、秋收起義的時間是 ,地點在 。領導人是 。起義的部隊的名稱是 。7、 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是 ,建立者 。8、江澤民總書記曾親筆書寫“紅旗升起的地方”這幾個大字,這里的地方是指 。9、毛澤東決定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是在 后。10、井岡山會師的時間是 ,會師的隊伍是 、 領導的南昌起義的隊伍和 的農民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11、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是 。12、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 、 、 的開始。13、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而進行的第一次武裝起義發生在 。14、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沒有取得預期目標的決定性原因是 。15、為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揭開了序幕的是 。16、秋收起義時,起義軍公開打出的旗號是 。17、中國共產黨從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中吸取的最深刻的教訓(或寶貴經驗、或啟示)是 。18、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 、 的道路。19、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建軍節起源于 。二、簡答題1、毛澤東為什么要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我們在通過這件事要學習他什么樣的精神?井岡山創立的過程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2、電影《秋收起義》中有這樣的一個鏡頭,在進攻受挫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后,決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隊伍進入井岡山地區,毛澤東的舉措遭到當時的黨中內和前敵委員會的極力反對,認為此舉是要“落草為寇”毛澤東要做“山大王”,你同意誰的觀點?試簡述理由? 3、國民革命(大革命)運動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做了哪些努力?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教訓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或啟示)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題1、材料“講起‘八一’歷史長,南昌打響第一槍;工人士兵齊暴動,紅軍戰士最光榮;朱德率領隊伍走,進軍湖南改紅軍;秋收暴動毛澤東,鬧得湘東遍地紅;井岡山上朱毛合,創建四軍建奇功。”請回答:(1)這段歌謠涉及到哪幾個歷史事件? (2)材料中說“講起‘八一’歷史長”,請你計算一下“八一”歷史至今有多長?2、材料:閱讀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 ——紅軍歌謠請回答:(1)請回答,你從上面的歌謠中能獲得哪些信息? (2)這首詩反映了紅軍什么樣的精神? (3)我們應該如何學習這種精神?3、材料一: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注以上。井岡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64%,景區內擁有各種植物3800多種。 材料二:(井岡山)反動力量薄弱,這里還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和黨的組織基礎,并且留有一定數量的農民自衛軍。 ——《中國近代史》請回答:(1)毛澤東當初選擇井岡山作為根據地的原因。 (2)從毛澤東領導軍隊進攻中心城市受挫后,進軍井岡山成功開辟革命根據地的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四、識圖題書57頁《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要求能添出南昌、井岡山根據地、和長沙等地點。 參考答案一、填空題答案1、1927年8月1日 2、周恩來、賀龍、朱德 3、廣東、朱德、陳毅、湘南4、南昌起義5、南昌起義6、1927年9月、湘贛邊界、毛澤東、工農革命軍7、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8、南昌9、秋收起義10、1928年4月、朱德、陳毅、湘南11、工農紅軍第四軍12、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13、南昌起義14、城市里敵人力量很大,敵強我弱15、南昌起義、秋收起義16、工農革命軍17、必須把工作重點從城市轉入農村18、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19、南昌起義。二、簡答題答案1、原因:因為城市里敵人的力量強大,在當時敵強我弱,革命處于低潮情況下,加上起義部隊遭到嚴重挫折,攻打和占領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作為落腳點,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這是當時惟一的正確的選擇。 學習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精神。 啟示: 現代化建設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能領導中國人民走向富強。2、(1)我同意毛澤東的觀點。 (2)理由:1中國反動勢力的力量比較的強大,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里。因而不能照搬外國“城市包圍農村”的革命路線。2中國的無產階級要想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積蓄革命力量,而井岡山位于湘贛邊界,那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附近農產品豐富;離大城市較遠,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眾革命基礎好。是理想的場所。由此可見,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在深入分析中國國情后作出的選擇,并不是所謂的“占山為王”,而是點燃了中國革命的熊熊烈火。3、(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后向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3)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隊伍和湘南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這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 (4)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啟示:中國共產黨必須把工作重點從城市轉入農村。三、材料分析答案1、(1)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創建工農紅軍第四軍(2)2004-1927=77年。2、(1)我能材料中得到以下信息○1工農紅軍在井岡山的生活條件很艱苦;○2紅軍在艱苦的條件下,保持著高漲的革命樂觀態度;○3井岡山的物產比較的豐富。 (2)體現了紅軍以苦為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今天這種精神仍值得我們學習,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長期而艱巨,需要我們有艱苦奮斗、以苦為樂的精神。3、(1)這里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物產比較豐富,敵人統治力量薄弱,有較好的革命基礎。 (2)啟示:我們要學習毛澤東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我們做事情要有長遠眼光、要從中國革命實際出發,要符合中國國情。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5 頁 (共 5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歷史優質課展示上冊《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_人教版_阮老師 00_00_09-.flv 教學反思.doc 教學實錄.doc 教學設計.doc 配套練習.doc 井岡山會師.flv 南昌起義.flv 秋收起義.flv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ppt 解放軍軍歌.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