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第一節 發現問題一條線和一萬美元一個小故事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有的發明和創造源于對問題的發現。愛因斯坦1.什么是問題 :2.問題的分類 :生活中為我們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話題,這就是問題。科學問題、社會問題、技術問題問題的種類 例子 備注科學問題 太陽為何總是東升西落?社會問題 大學生就業為什么這么難?技術問題 怎樣使賽車速度更快?怎樣的椅子讓我們坐起來更舒服? 我們重點關注與解決的問題是永遠存在的問題從哪里來?人類的需求和愿望必然碰到的別人給出的主動發現的: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例如:為了解決進食,中國人設計了筷子,西方人設計了刀叉。第一種:由別人給出問題,設計者必須針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例如:當汽車的速度超過200Km/h時,空氣阻力的問題越來越明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設計了外觀呈流線型的汽車。第二種流線型設計的交通工具:1876年3月10日,貝爾通過送話機喊道:“沃森先生,請過來!我有事找你!” 在實驗室里的沃森助手聽到召喚,像發瘋一樣,躍出實驗室,奔向貝爾喊話的寢室去。他一路大叫著:“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我聽到了貝爾在叫我!”……這樣,人類有了最初的電話,揭開了一頁嶄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電話發出的新聞電訊稿被發送到波士頓《世界報》,標志著電話為公眾所采用。1878年,貝爾電話公司正式成立。 1892年紐約和芝加哥的電話線路開通。電話發明人貝爾第一個試音:“喂,芝加哥”,這一歷史性聲音被記錄下來。案例分析:電話的發明: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設計者自己主動地發現問題,并試圖解決它。例如:閱讀案例:電話的發明。思考:貝爾的設計針對的是什么問題?這個問題從何而來?第三種第一、第二種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較明確,主要是針對一般的和已有的問題提出的。第三種問題是全新的,需要我們積極主動的思考、細致入微的工作、獨具慧眼的發現。它既可以挑戰和拓展我們的能力,又有可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要,推進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必然碰到的別人給出的主動發現的生活(衣、食、住、行等)需要(別人發現不足)主動思考(開發新產品)問題來源集體討論:我們的教室里存在的問題瑞士發明家喬治喜歡帶著狗外出散步,一次散步回家,發現自己褲腿上和狗身上都粘滿了一種蒼耳。蒼耳粘在狗毛上很牢,要花一定功夫才能把蒼耳拉下來。喬治感到很奇怪,他運用了敏銳的觀察力,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終于發現,蒼耳的纖維與狗毛是交叉在一起的,他想,如果采用這兩種形狀的結構不就可以發明一個搭扣嗎?從此,人們的生活中多了一個好幫手——喬治發明的尼龍搭扣。今天,我們穿的鞋有的就是用尼龍搭扣扣上的,背的書包有的也是用尼龍搭扣扣上的。1. 觀察日常生活——對生活中的人或物的偶然一瞥,都可能引發一個問題的發現。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過無意中發現問題的經歷嗎?你知道下面這些問題的發現引發了哪些設計和發明嗎?當人生病需要躺著用直吸管吸取杯中飲料時,如果管子彎折了,就喝不到飲料。人們在喂嬰兒食物的時候不知道冷熱,會燙著孩子。3. 在使用折疊剃須刀時很不安全,常常刮破皮膚。觀察的一般要求:1.養成觀察習慣,邊觀察邊思考。2.制定好觀察計劃(提綱)。3.按計劃(提綱)實行觀察,作好紀錄,最后整理、分析、概括觀察結果,作出結論。對于日常生活的問題還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實行觀察2. 收集和分析信息——信息時代,信息層出不窮。通過對文獻、網絡、媒體信息的收集、檢索和分析可能會發現有價值的問題,通過問卷、訪談也會有驚人的發現。1.文獻法:對文獻信息進行收集、分析的方法。2.詢問法:以詢問的方式收集和獲取信息、發現問題的方法。3.問卷法:用問卷的方式進行實際調查,獲取信息、發現的問題的方法。收集信息的途徑:文獻法、問卷法、詢問法。A.開放式問卷:根據自己的意愿填寫相關內容B.封閉式問卷:在設計好的答案中選擇自己最認可的一項C.混合式問卷:一份問卷中,既有開放式的欄目,又有封閉式的欄目1.家長每月一共給你的零用錢一般為多少?( )A. 250元以下 B .250-400元 C .400-600元 D. 600元2.你每月用于學習用品的消費 ( )A .20元以下 B.20-50元 C.50-100元 D.100元以上3.你每月用于零食方面的消費( )A.20元以下 B.20-50元 C.50-100元 D.100元以上4.你平時的消費觀念是( )A.名牌是身份的象征,穿名牌當然更有自信B.花的畢竟是父母的血汗錢,學生還是應有節儉的美德C.同學們都有(如手機),我也要有,不然多丟臉。5.家長給零花錢的態度( )A.除了必要的開支,不會隨便給零花錢 B.一般是要多少,給多少C.聽自己說別的同學都有,就會很爽快地掏錢6.平均每個月有剩余的生活費嗎?( )A.經常有 B.偶爾有 C.少的可憐 D.入不敷出7.如果你中了50萬大獎,你會如何花費?謝謝合作!調查問卷請問:右邊是何種類型的問卷 假設你是一個杯子的生產廠家,你想了解大眾對杯子的材料、形狀、色彩、價格等 方面的喜愛情況,現在高佳佳同學已經對兒童、中學生、上班族、老人進行了問卷調查,請依據課本P81數據表進行分析,并提煉出你發現的問題。高一(1)班孫宇等同學設計臺燈為例,具體講述從發現與明確問題到制作模型或原型的整個設計過程。依據課本P81相關內容,討論與思考。討論:設想孫宇是怎樣就使用臺燈產生的苦惱展開詢問的,并與同桌進行情景模擬(一人提問一人回答)。思考:假設你詢問的內容涉及對方的隱私,應怎么辦?3. 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在技術研究與試驗的過程中獲得靈感、體悟,進而發現新的問題。案例分析—伽利略與體溫計討論:請你談談技術試驗對發現問題有什么重要作用?(一) 問題的來源1.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2.由別人給出問題,設計者必須針對問題尋求解決方3.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設計者自己主動地發現問題,并試圖解決它。(二) 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1.觀察日常生活。2.收集與分析信息。3.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1.“盲人防溢水杯”的發明者,是在看到他的一個盲人朋友倒水時,用手指插進杯里試探水的高度,他認為這樣既不方便也不衛生,從而萌生了發明“盲人防溢水杯”的動機。這個事例說明( )。A、因為和盲人是朋友而產生發明動機B、觀察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他萌生發明動機C、受盲人之托而萌生發明動機D、只要看到盲人倒水就能產生發明動機2.為了解決人們如何吃東西的問題,中國人設計出了筷子,而西方人設計出了刀叉。技術問題來源而言,這個例子主要體現了 ( )A、偶爾遇到的問題B、由別人給出問題,設計者必須針對問題尋求解決方案C、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設計者自己主動地發現問題,并試圖解決它D、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遇到的問題3.下列那種發現問題的能力是發明家的潛質,更具有挑戰性,更利于技術的進步( )A、人類生存活動自然遇到的問題B、別人提出需要設計者解決的問題C、設計者自主發現并要解決的問題D、以上都是課堂練習BD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