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化學九上《分子和原子》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反思建議+整體規劃+教學論文+單元測試(鄧老師)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化學九上《分子和原子》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反思建議+整體規劃+教學論文+單元測試(鄧老師)

資源簡介

(共33張PPT)
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掌握分子的特性、以及應用。
1、糖放入水中為什么不見了?
2、衣柜中樟腦片為什么不見了?
3、同學們為什么會聞到花的香味?
P49實驗3-2:
小結: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或原子構成的
在靜止的水中品紅為什么能擴散呢?
一、肉眼看不見的分子有何特點?
我們知道:
1、花香能聞到,但卻看不到。
2、能看到整塊糖,卻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分子的特性之一: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一、肉眼看不見的分子有何特點?
P50 活動與探究
結論:
溶液變紅
氨水有刺激性氣味
酚酞溶液遇蒸餾水不變色,遇濃氨水變紅色。
蒸餾水中加入酚酞的現象
再加入濃氨水的現象
無現象
燒 杯 A 燒 杯 B
現象
解釋
溶液逐漸變紅。
溶液不變色。
氨分子運動進入 A 燒杯中,使酚酞溶液變紅。
思考: 實驗觀察到什么
現象 得到什么結論
氨分子沒有運動到B燒杯中,
一、肉眼看不見的分子有何特點?
分子的特性之二:分子在不斷運動。
(溫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快。)
一、肉眼看不見的分子有何特點?
實驗: 50mL酒精與50mL水的混合
思考:為什么1+1≠2
分子的特性之三:分子間有間隔
(氣體的分子間間隔最大,容易壓縮;
固體的分子間間隔最小,難壓縮。)
思考:用分子的觀點來分析
1、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香?
2、為什么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易涼干?
3、物質為有何三態的變化?
4、夏天給自行車充氣能不能充得太多?
分子在不斷運動!
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快
分子間有間隔
不能,受熱膨脹,分子間隔增大,車胎容易爆胎
分子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如:
氧氣分子是由氧原子構成的。
一個氧氣分子是由二個氧原子構成的。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構成的。
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二個氧原子構成的。
小結:
1、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或原子構成的
2、分子的特性:
(2)分子在不斷運動。
(3)分子間有間隔
3、分子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鞏固分子的特性的應用。
2、認識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3、分子、原子的定義、區別、聯系
從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析下列問題:
1. 濕衣服在陽光下和通風處比在陰涼處易于晾干。
2. 香水、汽油為什么要密封保存?
3.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香?
4.25cm3的石油氣在加壓的情況下可裝入容積為
0.024Cm3的鋼瓶中。
復習
1、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
---分子或原子構成的
2、分子的特性:
(2)分子在不斷運動。
(3)分子間有間隔
3、分子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二、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
1、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2、氫氣在氯氣中燃燒和水在電解反應中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推論在化學變化中發生的變化的是分子還是原子?
討論P51:
1、從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發和水的電解有什么不同?

水蒸氣
加熱
通電

氫氣
氧氣
二、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的變化,僅僅是分子的間隔發生變化,它們的化學性質也沒有變化; 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別的分子,新的分子構成了新的物質,它們的化學性質也發生了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沒有生成新的分子.
生成了新的分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
純凈物:是由同種分子構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
二、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
2、混合物和純凈物
討論P51:
2、如圖分析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分子還是原子?
分子、原子的本質區別:
分子、原子的聯系: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而原子不可分,只是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分子由原子構成
結論: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物質不同,化學性質不同;同種物質的分子
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重新組合
O
H
H
O
H
H
水分子
(H2O)
氧分子
(O2)
氫分子
(H2)
O
O
H
H
H
H
O
O
H
H
通電
H
H
分為氫原子和氧原子
電解水:
結論: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課堂練習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氣泄漏,很多人中毒。這說明了(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分子很小 D、分子間有間隔
2、下列變化能證明分子在化學反應中可分的是( )
A、碘受熱升華 B、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
C、鐵礦石磨成粉末 D、加熱水有水蒸氣生成
B
D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區別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間有間隔,原子間沒有間隔
C、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地運動,而原子不運動
4、關于分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它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B、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C、只要分子不改變,物質就不會變化
D、分子小到肉眼看不見,但真實存在
C

5.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
1、分子大,原子小。
2、分子可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則先構成分子后再構成物質
3、分子的質量比原子的質量要大。
4、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6.根據下列的圖形給物質分類(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
純凈物、化合物
純凈物、單質
混合物
純凈物、單質
本課題小結:
一、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構成的。
二、分子的特性:
1、分子很小,質量很輕
2、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3、分子之間有間隔
三、分子、原了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課題小結:
四、分子、原了的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而原子
不可分,只是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的分子;
化學變化:生成了新的分子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2 分子和原子素材
沙溪中學 鄧雪英
早在公元500年前,印度哲學家就認為物質是由最小的質點構成的,這種質點又由比它本身還小的和不能再分割的某些質點所組成。而在公元前5世紀,希臘哲學家卻認為宇宙萬物皆由大量極微小的、硬的、不可穿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所組成,他稱這些粒子為原子(希臘文“不可分割”)。
到了中世紀后,原子概念受到了不少科學家的重視。隨著生產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原子學說也得到了發展。 英國化學家道爾頓(1766~1844)。首先研究了法國化學家普魯斯特于1806年發現的有趣結論:參與化學反應的物質質量都成一定的整數比(定比定律),例如1克氫和8克氧化合成9克水,假如不按這個一定的比例,多余的就要剩下而不參加化合。道爾頓自己又發現:當兩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具有兩種以上時,在這些化合物中,如果一種元素的量是一定的,那么與它化合的另一種元素的量總是成倍數地變化的(倍比定律)。
  為什么元素間的化合總是成整數和倍數的關系呢?道爾頓豐富的想象力,給他以激勵。他感到,這一事實暗示物質是由某種可數的最小單位構成的。于是,道爾頓把這些事實總結概括加以分析,提出了關于原子的著名論斷:物質是由具有一定質量的原子構成的;元素是由同一種類的原子構成的;化合物是由構成該化合物成分的元素的原子結合而成的;原子是化學作用的最小單位,它在化學變化中不會改變。
  道爾頓的原子論同過去的原子論相比,已有雄厚的科學依據。但是,道爾頓的原子論提出以后,在新的實驗事實面前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矛盾。
  1809年,法國科學家蓋·呂薩克發現,在氣體的化學反應中,在同溫同壓下參與反應的氣體的體積成簡單的整數比;如果生成物也是氣體,它的體積也和參加反應氣體的體積成簡單的整數比(氣體反應定律)。例如,兩公升的氫和一公升的氧化合時,生成兩公升的水蒸汽。蓋·呂薩克想,如果不論哪種氣體在同溫同壓下,在相同體積內部含有相同的原子數,不就可以用道爾頓的原子論解釋氣體反應定律了嗎?
  這樣,經過不同國家的許多人的努力,才逐步地建立了原子分子學說。
  這個學說認為:(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保留原物質性質的微粒。例如,糖溶解在一杯水里,糖分子遍及全杯水,水就有了甜味。(2)分子是由原子組成,原子則是用化學方法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它已失去了原物質的性質。例如,我們平時食用的食鹽(氯化鈉)的分子是由鈉原子和氯原子組成的,氯是有毒的,顯然食鹽的性質與氯和鈉的性質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完全無害的元素碳和氮,組成的化合物卻可以是劇毒的氣體氰(CN)化物。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整體規劃
沙溪中學 鄧雪英
一、整體內容分析
在學習第三單元之前,我們已經了解化學實驗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實驗基本操作,并在科學探究的基礎上熟悉了空氣的成分,特別是氧氣的性質和制法。作為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的學習當然要體現初中化學知識的連續性和綜合性,既要認識實驗探究思路的一致性: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數據分析及實驗誤差分析等;也要了解相關化學概念的異同對比和綜合運用:如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及含氧化物的區別和聯系等。從社會要求注重理解本單元所涉及的知識點內涵,然后歸納出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因此本單元的特點是將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緊密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的內容之中。從知識結構上看,本單元的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從社會學角度認識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資源狀況及其保護等;二是一些化學基本概念;三是幾項化學實驗操作。
本單元有4個課題:
課題1《水的組成》: 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分析水的組成;理解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重要概念;了解氫氣的性質及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等拓展性知識。其中電解水實驗的原理、裝置、實驗數據分析將是歷年中考試題考查的重點。
課題2《分子和原子》:認識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比較及性質特征;能夠運用分子的觀點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會用分子的觀點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能通過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分析問題。
課題3《水的凈化》: 能較深刻地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常見的凈化水的方法及通常的凈化步驟;能熟練掌握過濾和蒸餾操作;能區分明礬、活性炭和漂白粉等物質的凈水原理;能鑒別出硬水和軟水以及常見的軟化水的方法。
課題4《愛護水資源》了解地球水資源的概況;了解水污染的原因;掌握節約水資源的措施和防止水體污染的措施。
二、學生分析
通過小學科學,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不僅知道水是我們身邊存在的常見的物質之一,而且對水的物質性質有一定的了解。但關于水的組成,學生是完全陌生。在生活中學生對于飲用水的來源是有了解的,對硬水、軟水在生活中的危害是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兩者的區別、以及水的凈化過程和方法是不太了解的。不過在已學的知識中已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在物理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一些關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識,知道分子和原子體積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但其確實客觀存在。因此本課題的引入并不斷,但涉及的一些化學微觀概念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學生能熟練掌握的是物理學上常提到的一些變化,如蒸發、擴散、物質三態以及熱脹冷縮。
通過第二單元的學習,學生對身邊的化學物質“空氣”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接著又認識了另一種物質身邊的化學物質“水”,并學習了水的組成、性質及凈化,最后展開“愛護水資源”這樣一個社會課題,不僅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八Y源狀況”一方面說明水資源的豐富,另一方面又說明水的短缺,學生可能不會辯證地看待這兩方面的問題,培養學生用辯證的方法來認識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本課題的難點。
因此學習本單元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練結合等方法。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能明確說出水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理解單質和化合物,能區分已學物質中的單質與化合物;
2、認識分子與原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軟水的區別;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
4、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掌握水體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止水體污染的措施。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水的介紹,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觀念;同時通過物質分類的學習,正確認識物質和世界,形成正確的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2、認識物質世界是運動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觀粒子運動的行為表象,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培養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
3、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增強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的欲望;在課堂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探究精神。
4、增強學生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內容】
1、通過電解水實驗認識水的組成;了解人與水的關系,經及人在其中的能動作用。
2、分子、原子、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化學概念的建立。
3、了解硬水、軟水的區別;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凈水方法。
【難點內容】
1、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斷
2、建立微觀粒子想象表象,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
3、初步學會過濾的實驗操作技能。
五、教學理念、內容、模式與方法說明
【教學理念】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發揮學科自身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在本節的教學上做如下的嘗試:
1.注重以生為本,給學生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實踐。由實驗的過程,到重難點的突破,教師始終關注每位學生,參與探索的全過程,完成教師角色的改變,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咨詢者與合作者,只有完成這樣的轉換,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實踐能力。
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本節課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學習化學的親身體驗,進而內化為化學思維方式及化學觀念,盡力做到使學生感悟到、體驗到、經歷到和收獲到,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學習內容】
1、水電解的實驗現象及結論
2、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區分;
3、分子、原子的定義及區別;
4、利用分子、原子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變化;
5、掌握過濾的基本操作,學會區分軟水與硬水;
【學習層次及教學模式的選擇】
知識點 基礎知識 知識聯想 綜合提升
水的組成 水的組成 單質、化合物、氧氣、氫氣、水的性質 物質的簡單分類
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的概念 分子、原子的特點、區別和聯系 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客觀事實
水資源 硬水和軟水;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治理 硬水、軟水的區別;硬水的軟化 混合物的分離
實驗基本操作和實驗探究 過濾、蒸餾;電解水實驗 電解水實驗探究 探究物質組成元素的方法
【學習預期成果】
1、學生通過探究總結出電解水的結論、分子與原子的區別及定義。
2、學生能運用知識解答有關生活中各種現象
3、學生自學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對本章主要采用“實驗探究”、引導啟發式、討論法、邊講邊練等方法的教學模式。
通過實驗探究化學變化中存在的客觀規律,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實現以觀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導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按“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解釋反思—交流應用”的程序來探究。整個設計不僅注重了科學知識的獲取,更注重了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以實驗探究為主,多次采用討論交流的方式,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本節課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主動參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使每位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課堂中,體驗化學的再發現過程,學習化學家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真正做到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六、中考分析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質、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別以及水的組成、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水的污染與防治等內容是本單元考查的重點;凈化水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淀、蒸餾也是本單元考查的重點內容。有關本單元的內容多以聯系現代科技成果、生活生產實際的選擇題、填空題等題型出現,有關水資源的利用、保護、開發及分子的基本性質是開放性簡答題及探究題命題的熱點,是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科學探究能力的較好題材。
七、本單元課時安排
課題1…………………………………………………………………1課時
課題2 …………………………………………………………………2課時
課題3 …………………………………………………………………1課時
課題4 …………………………………………………………………1課時
單元復習 ………………………………………………………………1課時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3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2 分子和原子教學建議
沙溪中學 鄧雪英
分子、原子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對初學化學的初中學生來說的確有些抽象、難明。學生學起來往往感到難于理解,難于掌握,難于應用。如何讓學生在腦子里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如何使學生掌握好分子、原子的知識,如何使學生運用好分子、原子的知識,教學中我們可從多個側面讓學生去感覺,去體會,去認知,去學習。
教材中例舉了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1.67×1021這個數是個什么概念?學生比較難理解,可以通過計算,讓學生體會到分子的大小:以全世界人口60億計,那么1.67×1021是60億的多少倍?
分子、原子這些名詞學生雖然在生物和物理上已聽說進,但并沒建立這些概念。對這些微觀的粒子感到陌生,感到抽象,感到難于理解甚至懷疑。通過對課本兩幅-----苯分子的及在晶體硅表面移走硅原子獲得當今最小的兩個漢字“中國”。這兩張圖片的講解,將微觀世界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認識到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打消懷疑的思想。
教材中安排了一個品紅擴散的演示實驗和一個濃氨水揮發的學生實驗。演示品紅擴散實驗的效果差,只能是前幾行的學生能觀察到實驗現象,建議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將實驗過程進行實物投影,讓學生仔細觀察品紅的擴散。從而為學習分子、原子的知識奠定事實基礎。
運用好教材中的插圖,最好以投影的方式投影出來,引導學生去認知、去分析、去理解?;瘜W反應中分子、原子的情況是肉眼看不到的,但通過圖片就可使這些微觀的東西以宏觀的方式展現出來,從而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變得直觀,變得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學了分子、原子的知識不要只停留在解釋幾個實驗現象和事例上。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現象和問題可用分子、原子的知識來解釋。例如:走到加油站附近可聞到汽油味,走到花店附近可聞到花香味,打開香水瓶會聞到香水味,走到面包店、麥當勞、肯得基會聞到相關的氣味……等等這些都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運動。再如:氣體加壓時體積縮小,減壓時體積增大;物體受時體積彭脹,遇冷時體積收縮;不同液體混合時體積不能相加……等等這些都說明了分子間有間隔。不惜時間列舉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例給予啟發式地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去體會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知識的力量。
化學變化、物理變化、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這些概念學生已在前面建立,但前面是從宏觀方面建立的,如何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這些概念,可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口頭匯報。讓錯誤的觀點,錯誤的認識,錯誤的理解全部暴露出來,讓學生去爭論,讓學生去評說,最后教師歸納總結。過通學生的討論、爭論、評說,使學到的知識得到升華。
學完本課題后可向學生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見而又有趣的問題:如濕衣服在陽光下為什么比在陰涼處易干?相同條件下,為什么汽油比水揮發得快?生活中有無象汽油一樣能“揮發”的固體。鐵和石頭為什么不“揮發”?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思索和查閱資料,學生會進一步認識到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與分子本身的大小有關……等等,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堂小測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生活中的“水”能看成純凈物的是 ( )
A海水 B礦泉水 C糖水 D部分結冰的蒸餾水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B.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叫化合物 D.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3.為了讓燈泡通電發熱時,消耗燈泡內的氧氣,達到保護鎢絲的目的,通常在白熾燈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層物質,該物質是 ( )
A.紅磷 B.氧化汞 C.二氧化錳 D.氯酸鉀
4、 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該氣體具有的性質是 ( )
A 易溶于水 , 密度比空氣小 B 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C 易溶于水 , 密度比空氣大 D 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5、臭氧(O3)主要分布在離地面l0 km~50 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屬于 (   )
A.混合物   B.單質   C.化合物   D.稀有氣體
6、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符號:
水 氫氣 氮氣 氯酸鉀 錳酸鉀
7、某班興趣小組用一瓶泉水進行有關探究:一組同學用右圖的裝置進行了水的性質的實驗,請根據圖回答:
(1)電源中A為_____極,B為______極,
C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氣體名稱是_____,
D試管收集到的氣體能_______ __ __,氣體名稱是_______。
(2)根據以上實驗事實該同學能得出的結論是:
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
(3)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 __ _____。
8、現有鐵絲, 氮氣, 二氧化碳, 氧化鎂, 高錳酸鉀, 汽水, ⑦冰水混合物⑧石灰水等8種物質,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單質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屬于氧化物的是__ __. (填序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自然界的水》教學總結
沙溪中學 鄧雪英
水雖然是教師和學生都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怎樣以化學的眼光認識水,學生是陌生和不習慣的,而本單元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并展開,符合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縮小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距離感、陌生感,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的實驗內容及特點的研究,總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實驗內容
(1)《水的組成》:水的電解實驗;氫氣的驗純。
(2)《分子和原子》:品紅在水中擴散實驗;活動與探究氨氣的運動;家庭小實驗:1+1是否一定等于2。
(3)《水的凈化》:過濾液體;用肥皂水區分軟水和硬水;制取蒸餾水;家庭小實驗自制簡易凈水器。
二、實驗內容的特點
(一)實驗選材的生活化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科學,化學知識滲透在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了彌補學生所學知識及社會生活經驗的不足,教材充分發揮了實驗的作用。如課題2,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水在常溫下的揮發及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實驗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再如課題3中用肥皂水區分軟水和硬水,從生活用水的角度引出過濾和蒸餾等實驗操作的學習。實驗的生活化還體現在實驗用品上,如課題2中“家庭小實驗”利用黃豆與綠豆、水與酒精等體積相混合探究“1+1是否一定等于2”;課題3中利用飲料瓶、紗布、砂石等自制簡易的水的凈化器。
(二)實驗呈現方式的多樣化
能力的培養是與活動密切相關的,在化學學科中,實驗是最主要的活動手段。本單元的實驗內容編排,改變了以往主要由教師演示為主,輔以少量重復性的學生實驗的格局,淡化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界限,倡導課堂實驗由教師指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的原則;擴充了趣味性較強的家庭小實驗,如自制簡易凈水器,乙醇與水的混合等;增加了以實驗為載體的探究活動如氨的擴散,過濾液體;首次嘗試了以習題的方式呈現實驗,如證明植物體內含水,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驗操作的能力,樹立大膽探索的意識。上述四種呈現方式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體現了學習活動的漸進性。
(三)強化實驗操作技能的應用價值
正確的操作是順利完成化學實驗的基本保證。以往的初中化學教材側重于讓學生提前訓練,從而與相關化學知識脫節,造成學生失去興趣。本單元則一改上述安排,如課題3從水的凈化角度,按照除雜質的順序安排了靜置沉淀、吸附沉淀、過濾、蒸發等實驗,將基本操作與生活中水的凈化過程聯系起來,把硬水、軟水和硬水軟化知識作為含可溶性雜質水凈化的例子,與蒸發操作結合起來,從而使實驗基本操作不再單調、枯燥,體現出實驗操作在化學與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價值。
(四)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
現代教學的理念是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本單元的實驗安排很好地把握了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的關系:首先是增加了探究性實驗,并且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突出對實驗中某一過程而非實驗全過程的探究,如關于分子不斷運動的活動探究,首先做一個氨水使酚酞試液變紅的試驗作為知識鋪墊,然后再試驗分別將盛有濃氨水和酚酞試液的兩個燒杯放在一個密閉容器中,觀察現象,并探究得出變化的原因是分子不斷運動。家庭小實驗先以日常生活中的1體積黃豆和1體積綠豆混合時總體積小于2體積的宏觀現象作為鋪墊,再試驗酒精與水等體積混合后的總體積是否等于兩者原體積之和,由此設想到乙醇和水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間有間隙,二者混合時,分子運動使有些空隙被擠占了。另外,教材通過在驗證性實驗中融入探索和研究的成分,來增強驗證性實驗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如在觀察并分析了電解水實驗的現象后,結合前一單元“物質的變化”的概念,安排了“討論”: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組“討論”是學生在實驗基礎上認識水的組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中間過程,學生能從中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的方法,認識實驗研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并養成在觀察基礎上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和習慣。
三、教學中的建議
(一)水的組成
探討水的組成,課題實驗“水的電解”在教學中應起到以下作用:①正確顯示水通電后的現象,驗證產物,在此基礎上探究推斷水的組成;②與實驗前后的點題史實及課題討論相呼應,使學生體驗科學家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從而對陌生的科學問題產生興趣和親近感,激發學生的思維;③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歸納和分析的習慣和能力;④使學生在親手實驗中掌握檢驗氫氣的操作規范。
實驗習題──設計實驗證明植物體內含有水,不要對學生有任何限制,學生一般都能經過獨立思考選擇合理的實驗用品、操作步驟和方法并實際操作。可用交流的方式鼓勵學生的這種嘗試和探索。
(二)分子和原子
實驗插圖“水為什么會減少”能使學生首先回憶起一些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結合“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實驗,自然地引出歷史上的科學家對這些現象的思考──物質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緊接著實驗插圖“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苯分子圖像”“通過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文字”則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分子或原子微粒的存在,并與前面的史實呼應,使學生體驗到人類科技的發展成果。實驗探究“氨的擴散”應達到: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分子是不斷運動的;②在學生親身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步驟2中密閉容器外盛酚酞試液的B燒杯在實驗中的作用是什么?”使學生關注科學實驗及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及其設計,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三)水的凈化
過濾和蒸餾是初中化學中的實驗基本操作,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新教材的編排優勢,緊緊圍繞水的凈化問題逐步展開,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掌握操作技能。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2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沙溪中學 鄧雪英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學生初次接觸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觀現象的感性認識,沒有任何理性的認識。我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科書上的例子,采取多種教學手段來組織教學。如演示實驗、改進實驗、補充實驗等。我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質疑──驅動──反饋四步程序教學法。
現就對本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做以下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為了引入微觀粒子——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上課前我采用向學生手上滴上酒精、向教室中噴灑花露水,學生都能夠從物理的角度解釋酒精、香水揮發了,我們能夠感受到涼意、聞到香味,卻看不到,這是為什么?由這個問題引出物質都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構成,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這樣處理為接下來的教學做了鋪墊。
(二)輔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直觀性。本課是學生從宏觀世界第一次接觸微觀粒子的開始,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感悟微觀粒子的特性,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比如說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是否等于200ml這個問題,生活中我們可以用一碗黃豆和一碗小米混合來感知,但進入微觀粒子世界,就很難去給學生說明,加上學生缺乏想象力,因此利用Flash播放水分子進入乙醇分子的空隙,形象而生動地體現了分子間有間隔。
(三)演示實驗的直觀性。本課我準備了幾個演示實驗,比如:品紅的擴散、濃氨水遇酚酞變紅以及壓縮氣體。品紅擴散我做了改動,補充為熱水和冷水中的對比實驗,學生明顯看到品紅在熱水比在冷水中擴散快,由此得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的結論。濃氨水滴入酚酞變紅,實驗現象明顯,由這個實驗引發學生思考:濃氨水與酚酞不接觸是否能變紅?氣體的壓縮,我準備了2支一樣的針筒,原本是叫一名學生上講臺來做壓縮氣體和壓縮液體,但授課中我自己操作了,而且只做了氣體的壓縮,感覺效果不是很好,顯得非常呆板。
總之,本課有成功之處:①通過實物投影使實驗現象非常明顯,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啟發學生的思考。②這一課題中由于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再結合教師設計的有關動畫效果,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復雜知識明了化,此時學生便能體驗到化學變化實際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物質分子的過程,為深刻理解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奠定了基礎。
但也有失敗之處。課后認真通過看光盤發現自己的語言、教態、教學組織等一些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注重查漏補缺,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提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1.臭氧(O3)主要分布在離地面l0 km~50 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屬于 (   )
A.混合物   B.單質   C.化合物   D.稀有氣體
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 )
A. 分子質量大,原子質量小 B. 分子運動,原子不運動
C. 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間有間隙,原子間無間隙
3.中秋節在桂花園中賞月,我們能嗅到桂花香。這個事實能說明( )
A.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分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
C.分子具有質量 D.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4.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00mL,說明了( )
A.物質是由分子構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間有一定間隔
5.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離子 D.氧氣
6.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沒有變化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氫、氧兩種原子 D.以上都不是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B.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C.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
D.同種原子可以構成分子,而不同種原子不能結合成分子
8.小明做了一個夢,夢幻自己能縮身,甚至能縮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報告了見聞。他的報告不正確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水分子之間有間隙
C.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兩個氫原子構成
D.電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氫氣和氧氣分離開來
9.將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總體積 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
10、請用序號填空:A、水分子 B、氫氣分子 C、氧氣分子 D、氫原子
E、氧原子 F、物理 G、化學
1)氫氣是由_____構成, 水是由______構成, 在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______沒有改變。
2)在水電解過程中,___分解成___和___ 。他們再重新組合,分別構成了_ 和_ _。
3)水變成水蒸氣是 _______變化,電解水是_______變化。
11、用化學符號表示:
水______、氫氣______、氧氣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氯酸鉀________.。
四氧化三鐵 、高錳酸鉀______、氮氣______、二氧化硫______、
以上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屬于化合物的是 ,屬于氧化物的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初中化學《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2 分子和原子練習
知識要點:
一、物質的構成
物質是由 、 等微小的粒子構成的。有些物質是由 構成,如氧氣、水等;有些物質是由 構成,如稀有氣體和金屬等直接由原子構成。
二、分子的基本特征(原子)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 ;
2、分子在不斷地 ,而且溫度越 ,它們的運動速率越 。
3、分子間有 ,而且氣體分子間的間隔最 ,固體分子間的間隔最 。
4、分子是由 構成的,如1個水分子( )由 個氫原子和 個氧原子構成;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由 個碳原子和 個氧原子構成。
5、同種分子(原子)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原子)化學性質不同。
三、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混合物和純凈物
1、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由 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由 構成的物質是混合物。
2、在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中,由 構成的物質是純凈物;由 構成的物質是混合物。
四、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物質的變化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 ,物質的分子本身 ;在發生 ,物質的分子本身 ,變成別物質的分子。(化學變化是有新物質(新分子)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沒有新物質(新分子)生成的變化。)
五、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區別
1、分子是保持物質 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 變化中的 。
3、分子和原子的區別是: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 ,而原子 ,只是重新組合成 。
4、注意: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第三單元 自然界中的水
課題2 分子和原子小測
姓名 班級
1、1993年8月,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在一塊晶體硅的表面通過探針的作用搬走原子,寫下了“中國”兩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上述操作中發生了化學變化 B、上述操作中只發生了物理變化
C、這兩個漢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漢字 D、這標志著我國科學已進入操縱原子的時代
2、王安石有一詠梅古詩:“墻腳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睘槭裁丛谶h處就知道不是雪,請用分子的性質解釋( )
A、分子的體積很大 B、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的質量很大
3、往10 mL酒精中加入10 mL水,充分混合后,液體的總體積小于20 mL,其主要原因是( )
A、酒精揮發了
B、分子之間有間隔,酒精分子與水分子互相作用擠占了分子間的空隙
C、分子之間相互作用使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變小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結合生成其他物質的分子
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水變成水蒸氣時,只是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了,而水分子本身沒有變化
B、空氣里的氧氣分子與由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的氧氣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學性質
C、硫在氧氣中燃燒時,硫分子和氧分子都發生變化,結合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D、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見了,這是由于蔗糖分子不斷運動,脫離了糖塊而擴散到水分子中間去的緣故
5、下列有關分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一種粒子構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質物理性質的最小粒子
C、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 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
6、化學變化中,必然會發生改變的是( )
A、分子的種類 B、原子的質量 C、原子的種類 D、原子的數目
7、下列關于分子、原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間有距離,原子間沒有距離 D、固態水中分子是靜止不動的
8、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原子 B、氧氣 C、氧分子
9、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碳原子 C、碳原子和氧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
10、品紅擴散的實驗證明了( )
A、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 B、分子是在不斷運動著的
C、分子是看不到的粒子 D、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
11、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的三態變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分子的大小發生了變化
C、分子間的間隔發生了變化 D、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
12、下列過程中物質的分子發生改變的是( )
A、酒精燈忘記帽,長時間酒精變少 B、將蔗糖溶入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C、煮飯時,火過猛飯被燒焦 D、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ml
1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不同點是( )
A、分子質量大,原子質量小 B、分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而原子不是
C、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D、分子間有間隔而原子間沒有間隔
14、下列變化能說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是( )
A、冰融化 B、分離液態空氣制取氧氣
C、硫磺塊研磨成硫粉 D、加熱氧化汞得到汞
15、聯線
現象 解釋要點
(1)墻內開花墻外香 A、分子在不斷運動
(2)溫度計能指示氣溫的高低 B、分子間間隔發生變化
(3)水電解后變成了氫氣和氧氣 C、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4)碘和碘蒸氣都能使淀粉變藍色 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本身發生變化
16、.如果用“●”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其中表示純凈物的是( )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其中表示單質的是( )
17、如下圖,在一個透明密封的容器內,盛有一定量的紅棕色溴蒸氣。將活塞從A處推到B處時,看到的現象是 ,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從A處推至B處說明了溴分子間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2《分子和原子》的教學設計
沙溪中學 鄧雪英
一、課題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于學生認識宏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將認識物質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過認識分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不同變化來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同時,本課是的學習將為進一步探究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奠定基礎。
本課題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日?,F象及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接著用簡單的幾句話將人類對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與現代證明略作描述,確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觀點。然后通過氨的擴散實驗讓學生探究得出結論----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并利用這一結論對前述的現象作出具體的解釋。
同時教材還設計了兩個討論題,把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導學生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比較以前學習過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一步從化學變化中認識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分子與原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某些日?,F象,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之間相互聯系的分析推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物質世界是運動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觀粒子運動的行為表象,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培養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
三、重點、難點:
重點: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難點:建立微觀粒子想象表象,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
四、教學方法:問題導思、實驗探究、動畫揭示微觀的直觀教學相結合
五、教學用具
輔助工具:多媒體課件、演示實驗
六、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程序:創設問題情景,激趣──提出問題,質疑──引導探究,驅動──引導分析。形成想象──鞏固深化,反饋交流。
學習程序:明確問題,產生疑問──觀察實驗,記錄現象──分析現象,透析本質──借助三維動畫,形成想象表象──根據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遷移運用,表達交流。
七、板書設計:
第三單元 課題2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1、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2、分子處于不斷的運動中。3、分子之間有間隔。二、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質
八、課時安排:1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引入新課]人們 常說: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飄香人團圓?,F在正是農歷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的季節,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桂花為什么會“飄香”?這 問題與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有關?,F在,我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第三單元,課題2,分子和原子。[板書] 第三單元 課題2 分子和原子[動畫模擬] 桂花花香粒子運動的微觀過程。[得出結論] 物質都是由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構成的。[圖像展示] 苯分子圖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最小的漢字圖像“中國”。 進入情景,思考桂花“飄香”是什么原因?猜想:…… 邊觀看、邊思考,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實存在,初步形成微觀粒子的行為想象,體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從與教學內容有內在關系的話題,提出富于思考性、激發想象力的化學問題,確立正確的學習導向。 從生活體驗和模擬動畫中感知分子的存在。
啟發誘導 探索新知歸納小結 鞏固提升 一、分子[思考問題1] 我們已經知道了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那這些微小粒子都有些什么樣的特征(基本性質)呢?[播放水分子的自述] “嗨!同學們,我是水分子,我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我們水分子大約有 1.67×1021個水分子,我這么小,當然你們人類用肉眼是看不見我的。如果用10億人來數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數完咧。我想請你們猜一猜:我們這么小,我們會運動嗎?當我們分子聚集在一起構成水時,彼此之間是否會存在空隙呢?”[板書] 1.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咎骄炕顒右弧?構成物質的分子會不會運動?演示實驗一: 演示實驗二: [思考問題2] 燒杯A與燒杯B哪些條件相同,什么條件不同 [動畫模擬] 氨分子運動擴散接觸到酚酞,使酚酞溶液變紅的過程。[板書] 2.分子處于不斷的運動中。[思考問題3] 物質分子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演示] 品紅在不同溫度的水中的擴散實驗。[結論]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遷移運用一] 生活中的哪些現象說明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探究活動二】 構成物質的分子間是否有空隙?[演示] 用帶刻度的長玻管做50mL水與50mL酒精混合的實驗。[演示] 等體積的石子和沙子混合。[板書] 3.分子之間是有間隔的。[遷移運用二] 在一個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塊糖,在外壁沿液面畫一條水平線,過一會兒發現糖塊不見了,而杯中的水卻變甜了,液面比原來水平線降低了。這一現象能用分子的知識解釋嗎?[思考問題4]構成物質分子間的間隔是否可以改變呢?[實驗探究] 氣體和液體的壓縮性比較 [結論] 氣體物質分子間的間隔較大,固態、液態物質的分子間的間隔比較小。[遷移運用三] 舉例說明,利用分子間隔距離可以改變的這一性質,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哪些實際運用? 【探究活動三】分子還能不能再分?[動畫模擬] 水→水蒸氣 水→氫氣+氧氣[板書]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的最小粒子。 [思考問題5] 水通電生成了氫氣和氧氣,氫氣和氧氣不再保持水的化學性質了;氫氣和氧氣的化學性質也各不相同,氧氣能助燃,氫氣能燃燒,這些都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分析推理] 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二、原子[動畫模擬] 氧化汞受熱分解的變化過程。[板書] 二、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歸納] 原子與分子相似,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都具有質量小、體積小、不停的運動和原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等特征。[歸納小結] 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的定義;分子的基本性質。[激疑思辨]為什么在分子定義中只強調化學性質,而不提及物理性質? 在學生分析解釋的基礎上點津:如同一個人站不成任何隊形一樣,單個分子既無色、態、味可言,也無氣、液、固之分,所以在分子的定義中自然不會提及物理性質。[遷移運用四]1.下列有關分子的說是否正確?(1)流動的液體中分子是運動的,靜止的液體中分子是靜止的。(2)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用分子、原子知識解釋下列有關問題。(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離的范圍內為什么要嚴禁煙火?(2)常見的混凝土馬路分成許多塊,主要是為了美觀嗎?[課外延伸]列表比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疑惑,邊聽、邊思考,從具體的數字中感知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從猜一猜的問題中引發探求新知的欲望。 演示實驗,分析、討論實驗條件,歸納、交流實驗現象。 從微觀角度認識分子運動的客觀真實性。 觀察實驗現象,分析討論產生不同現象的原因。 舉例說明。觀察實驗現象,發現問題:1+1≠2,提出猜想與假設。從沙子鉆到石子空隙中的真實情境里獲得啟發,理解分子間是有空隙的。 思考,回答。(運動→溶解擴散,空隙→液面下降) 分組實驗 通過實驗得出:液態物質,較難壓縮,分子間的間隔比較小;氣態物質,比較容易被壓縮,分子間的間隔比較大。在教師引導下思考分析:第一種情形:物理變化, 分子本身沒變。 第二種情形:化學變化,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 歸納分子的基本特征,給分子下定義。結合已知物質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推理,回答思考問題,進一步理解分子的定義。 觀看動畫,理解變化過程。發現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沒有發生變化,只是進行了重新組合,從而建立原子的概念。在教師引導下,從顏色、味道、質量等方面分析出:能體現和測量出這些物理性質的必然是許許多多分子的聚集狀態,肉眼看不見的單個分子是談不上這些問題的。 運用具體的數字和擬人化的手法,說明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提出分子會運動和分子之間有空隙的問題,從而順利的過渡到下一部分內容的學習。采用逐步引導,自主探究的方法將學習推向深入,使“分子不斷運動”的抽象、枯燥知識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使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而易于理解。把所學知識遷移運用解釋一些相關的現象和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與觀察、思考與討論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當學生形成分子微粒特征的認識后,教學的關鍵是:使學生的思維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相互對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觀領域,從分子本身是否變化來認識、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這不從釋疑解惑中加深對概念嚴密性、深刻性的理解。 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解析實際問題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列表對比歸納、總結分子與與原子的相似點和不同點,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自學能力。同時,為學習后續章節“原子的構成”做好準備。
附本課題小測
1.臭氧(O3)主要分布在離地面l0 km~50 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屬于 (   )
A.混合物   B.單質   C.化合物   D.稀有氣體
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 )
A. 分子質量大,原子質量小 B. 分子運動,原子不運動
C. 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間有間隙,原子間無間隙
3.中秋節在桂花園中賞月,我們能嗅到桂花香。這個事實能說明( )
A.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分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
C.分子具有質量 D.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4.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00mL,說明了( )
A.物質是由分子構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間有一定間隔
5.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離子 D.氧氣
6.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沒有變化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氫、氧兩種原子 D.以上都不是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B.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C.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
D.同種原子可以構成分子,而不同種原子不能結合成分子
8.小明做了一個夢,夢幻自己能縮身,甚至能縮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報告了見聞。他的報告不正確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水分子之間有間隙
C.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兩個氫原子構成
D.電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氫氣和氧氣分離開來
9.將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總體積 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
10、請用序號填空:A、水分子 B、氫氣分子 C、氧氣分子 D、氫原子
E、氧原子 F、物理 G、化學
1)氫氣是由_____構成, 水是由______構成, 在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______沒有改變。
2)在水電解過程中,___分解成___和___ 。他們再重新組合,分別構成了_ 和_ _。
3)水變成水蒸氣是 _______變化,電解水是_______變化。
11、用化學符號表示:
水______、氫氣______、氧氣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氯酸鉀________.。
四氧化三鐵 、高錳酸鉀______、氮氣______、二氧化硫______、
以上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屬于化合物的是 ,屬于氧化物的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11-12學年初三化學第三單元競賽班測試卷
姓名________ 學號_________ 班別________ 成績_________
1、 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
1、 關于水的組成,正確的是 ( )
A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B 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合而成的
C 水是由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D 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2、 下列情況一般不會造成污染的是 ( )
A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工業生產中的廢水排到河水中
C 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D 在河中養魚
3、 下列關于原子和分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C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斷運動
D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海嘯,災民用水受污染,需要凈化處理。下列操作凈化程度最高的是 ( )
A 蒸餾 B 吸附沉淀 C 過濾 D 靜置沉淀
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組物質,前者屬于混合物,后者屬于單質 ( )
A 氯化鉀、鐵 B 空氣、水 C 醫用酒精、氫氣 D 冰水混合物、臭氧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r/>A 純凈物一定是由分子構成
B 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
C 混合物肯定是由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
D 冰和水共存是混合物
7、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的是   (  ?。?br/>A 氧分子 ?。隆⊙踉印。谩《趸挤肿印。摹∷肿?br/>8、蒸餾水不能養魚,因為蒸餾水中不含有    ( )
A 氧元素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水分子
9、為預防和治理水污染,可行的是 (  ?。?br/>① 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
② 對污染的水先處理后排放
③ 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④ 抑制水中所有動植物生長
A ①  B?、佗邸  。谩、冖堋 。摹、佗冖?br/>10、用右圖的簡易凈水器處理河水,下面對該凈水器分析正確的是( )
A.能殺菌消毒
B.能把硬水變為軟水
C.能得到純凈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雜質的作用
11、宣傳科學揭露偽科學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義務,用你所學的知識指出下列廣告語正確的是 ( )
  A.本超純水,絕對純凈,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B.長期飲用純凈水,對人體健康有益
  C.礦泉水中含有鉀、鈉、鈣、鎂等多種微量元素,是一種健康飲料
  D.面對河水不斷被污染,我們應設法關閉所有化工廠
12、下列變化中構成物質的分子沒有變化的是   (  )
A 酒精的燃燒 B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 C鋼鐵生銹 D 電解水
13、.1998年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大批企鵝死亡,經解剖化驗發現其體內含有超量氰化物和大量含鉛的有害物質,下列各項中造成此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增長,人類用水量增加 B.食物鏈被破壞,企鵝食物不足
C.工廠廢水和人類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二氧化碳氣體增多,全球氣候變暖
1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通過多種途徑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凈化
B.利用活性炭來凈化水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C.燒煮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來鑒別硬水和軟水
D.凈化水的方法有多種,如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
15.下圖是表示物質分子的示意圖。圖中“●”和“O”分別表示兩種含有不同質子數的原子,則圖中表示單質的是 ( )
二、填空題:(共31分)
16、用化學符號表示:
水______、氫氣______、氧氣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氯酸鉀________.
17、 氫氣是一種_____色、_____味氣體,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氣_____。實驗室使用氫氣前,特別注意安全,混有空氣或氧氣遇明火會爆炸,所以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__________,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_______火焰,罩上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_______生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 ____________
18、現有鐵絲, 氮氣, 二氧化碳, 氧化鎂,高錳酸鉀,汽水 ⑦冰水混合物等7種物質,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純凈物的是 ____________, 屬于單質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化合物___________,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 (填序號)
19、用分子知識解釋下列問題:
(1)純凈的氧氣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2)物質具有熱脹冷縮現象:
(3)氣體很容易被壓縮,而固體和液體不易被壓縮:
20、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并指出反應的基本類型(化合/分解)
(1) 鐵在氧氣中燃燒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反應)
(2) 加熱高錳酸鉀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反應)
(3) 在過氧化氫中加入二氧化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反應)
四、簡答題(本題共9分)
24、飲用水的凈化過程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貯存、凈化、輸水。水庫將雨水、江河和溪流里的水匯集貯存起來,凈化時首先在水中加入沉淀劑如明礬等,這些物質可以使懸浮在水中不溶性顆粒逐漸的沉降下來。如圖是水的凈化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A 中是小卵石和石黃沙,其作用是 。
(2)若B中是粒狀活性炭,其目的是 。
(3)通入氯氣的目的是 。
(4)進入水管網或水塔中的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以怎樣檢驗?
25、某興趣小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原理,設計如下實驗以探究微粒的運動。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1)實驗I: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
濃氨水。由實驗I得出的結論有 。
(2)實驗Ⅱ(如上圖中甲所示):燒杯A中的現象是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3)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設計實驗Ⅲ(如上圖中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理由是 。
三、實驗題(共30分)
20、右圖為過濾裝置:(7分)
(1)寫出儀器名稱: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2)過濾后若發現濾液仍舊渾濁,請分析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實驗室中進行過濾操作,要注意哪“三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班興趣小組用一瓶泉水進行有關探究:(15分)
A組同學用右圖的裝置進行了水的性質的實驗,請根據圖回答:
(1)電源中M為_____極,N為______極,
M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
氣體名稱是________,N試管收集到的
氣體能_____________,氣體名稱是_________。
(2)根據以上實驗事實該同學能得出的結論是:
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
(3)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 _______________。
4)B組同學將100ml泉水與100ml酒精混合,結果所得體積為197.3ml,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組同學也嘗試水的凈化,提出了①過濾 ②加絮凝劑 ③沉淀 ④蒸餾,你認為比較合理的凈化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在水資源缺乏的今天,我們必須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止水體污染。你知道水污染的來源嗎?如:_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
22.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8分)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收集裝置是 _ _或__ _。
(3)實驗室用塊狀固體鋅與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氫氣,根據以上事實推斷:實驗室制取H2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你選用該裝置的原因是_____ _。
b
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2 分子和原子拓展
沙溪中學 鄧雪英
分子間存在吸引力
  打開一瓶酒精和一瓶水的瓶塞,酒精揮發比水快;熔化蠟燭比熔化蔗糖容易。這是由于它們分子間的引力大小不同所致。當酒精和水的分子要從其表面“逃走”時,其余的酒精和水的分子就“拉住”它,不讓它走,這就是分子間的引力。只是外界提供的熱量克服了分子間的引力讓它“逃走”罷了。
  這是荷蘭物理學家范德華在1873年提出來的,他并且在計算氣體體積受壓強和溫度影響的變化中加上氣體分子間引力的影響,受到科學家們的贊賞,獲得1910年諾貝爾物理獎。由此,分子間引力又稱范德華力,或簡稱分子間力。
  分子間的分子間力比原子間的鍵力小得多,大約是鍵力的1/100,它決定著物質的沸點、熔點、氣化墊、熔化墊、溶解度等物理性質,而鍵力決定著物質進行化學變化的難易等化學性質。
掃描隧道顯微鏡
  掃描隧道顯微鏡是80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新型顯微儀器,能達到原子級的超高分辨率。掃描隧道顯微鏡不僅作為觀察物質表面結構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作為在極其細微的尺度--即納米尺度(1nm=10-9m)上實現對物質表面精細加工的新奇工具。目前科學家已經可以隨心所欲地操縱某些原子。一門新興的學科--納米科學技術已經應運而生。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隧道顯徽學研究室的科學家正奮力投入納米科學技術的研究,運用掃描隧道顯微學方法,已于1992年成功地在石墨表面刻寫出納米級的漢字和圖案。
  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在高定向裂解石墨表面上刻寫的漢 “中國”,其中筆畫的線條寬度為10nm。如果用這樣大小的漢字來書寫《紅樓夢》一書,只需大頭針針頭那樣小的面積,就可寫進全書的內容。
  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畫出來的中國地圖其比例尺為l∶1013。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中國地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2 分子和原子教學實錄
沙溪中學 鄧雪英
一、課題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于學生認識宏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將認識物質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過認識分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不同變化來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同時,本課是的學習將為進一步探究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奠定基礎。
本課題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及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接著用簡單的幾句話將人類對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與現代證明略作描述,確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觀點。然后通過氨的擴散實驗讓學生探究得出結論----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并利用這一結論對前述的現象作出具體的解釋。
同時教材還設計了兩個討論題,把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導學生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比較以前學習過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一步從化學變化中認識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分子與原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運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某些日?,F象,通過對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之間相互聯系的分析推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物質世界是運動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觀粒子運動的行為表象,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培養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
三、重點、難點:
重點: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難點:建立微觀粒子想象表象,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
四、教學方法:問題導思、實驗探究、動畫揭示微觀的直觀教學相結合
五、教學用具
輔助工具:多媒體課件、演示實驗
六、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程序:創設問題情景,激趣──提出問題,質疑──引導探究,驅動──引導分析。形成想象──鞏固深化,反饋交流。
學習程序:明確問題,產生疑問──觀察實驗,記錄現象──分析現象,透析本質──借助三維動畫,形成想象表象──根據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遷移運用,表達交流。
七、教學過程:
師: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師:檢查預習,并評講新策略P33的《溫故知新》
師:“糖溶于水不見了,樟腦丸放在衣柜里慢慢也消失了,能聞到花香卻看不到東西”為什么有這些現象?
生:物質由一些看不見的東西構成。
師:演示“品紅擴散”,現象是什么?
生:品紅在水中慢慢擴散,最后整杯水變紅。
師:假設這個實驗是用白糖,會怎樣?為什么品紅的擴散能看到,而白糖的擴散為什么看不到?
生:“物質由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粒子構成?!?br/>師:物質由微小粒子構成-----分子和原子
師:肉眼看不到的分子有什么特點?
師:糖溶于水的過程看不到了,能聞到花香卻看不到東西,說明分子怎么樣?
生:分子小
師:分子特點之一--------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
師:演示“P50活動與探究”,需要什么儀器、藥品?
師:蒸餾水加酚酞試液,有什么現象?
生:無色
師:加入濃氨水,會怎樣?如何聞氨水的氣味?
生:聞,很臭。
師:氨水有刺激性氣味。向蒸餾水和酚酞的混合物中加入濃氨水,有什么現象?
生:變紅
師:什么使它變紅?
生:濃氨水使酚酞試液變紅。
師:演示“活動與探究2”,什么現象?
生:A燒杯液體變紅了。
師:為什么A燒杯變紅色、B燒杯不變色?請聯系剛才的知識思考?
生:氨氣跑到了A燒杯中使酚酞試液變紅,而B燒杯被罩住了,氨氣跑不到B燒杯中。
師:分子的特性之二--------分子在不斷運動
師:思考什么情況曬衣服容易干?說明什么?
生:陽光下曬衣服容易干,說明分子運動受溫度影響。
師:溫度越高,運動越快
師:一杯子石頭中能否再加沙子和水?為什么?
生:能,因為石頭之間有份縫隙。
生:實驗“1+1是否等于2”25mlL水+25mlL酒精體積為多少?
生:體積和小于50mlL
師:為什么?
生:分子間有間隔
師:分子特性之三------分子間有間隔
師:什么狀態的分子間間隔大?
師:氣體分子間間隔最大,易壓縮;固體分子間間隔最小,難壓縮。
師:思考?
生:答
師:展示分子圖(氫氣分子、氧氣分子、水分子)發現什么?
生:分子里有原子
師:分子的特性之四-----分子由原子構成
師:CO2分子中有多少個什么?
生:CO2分子有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
師:回顧本學課的內容
師:作業《新策略》P33--34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州市| 甘孜| 右玉县| 镇江市| 河源市| 五台县| 富宁县| 疏附县| 武邑县| 永丰县| 丹寨县| 海门市| 雷山县| 大足县| 宜城市| 全南县| 荥经县| 方山县| 高安市| 麟游县| 静安区| 海丰县| 保靖县| 宁强县| 九寨沟县| 肥乡县| 邯郸县| 南宫市| 钟山县| 阳东县| 朝阳县| 色达县| 牡丹江市| 普定县| 阿巴嘎旗| 郑州市| 池州市| 江阴市| 屏南县| 延寿县| 罗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