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化學九上《水的組成》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反思建議+整體規劃+教學論文+單元測試(周老師)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化學九上《水的組成》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拓展+反思建議+整體規劃+教學論文+單元測試(周老師)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1 《水的組成》教學建議
沙溪中學 周玲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自然界中的水”課題1安排了“水的組成”, 繼空氣、氧氣后介紹了又一種重要的物質——水。
一、教材內容編排的可能性分析
水雖然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怎樣以化學的眼觀認識水,學生是陌生和不習慣的。本課題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符合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縮小學生對化學對化學學科的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不沖淡本課題的主題知識——水的組成,作為引入的史實很簡短,但在課題之后提供了稍詳細的資料,用作對這段引入的呼應,供師生教學中靈活應用。
對水的組成的認識是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分析獲得的,它既與史實相符,又體現了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過程和方法。這樣展現知識具有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同時也滲透了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結合前一單元所學氧氣的知識,從它們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結合水的分解反應深化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有新物質生成,元素種類不變。
二、學習分析
通過小學科學和中學物理課的學習,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不僅知道水是我們身邊存在的最常見的物質之一,而且對水的物理性質有一定的了解。但關于水組成,學生是完全陌生的。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可了解到水分解成親戚和氧氣,組成這兩種物質的元素都來源于水,從而得知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學生在第二單元課題2氧氣中所學習的氧氣檢驗方法是本課題學習的基礎之一。本課題學習中,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問題,如:1、為什么水通電產生的不是水蒸氣?2、收集在小試管中的氣體接近酒精燈火焰為什么會發出聲音?3、含氧化合物是氧化物嗎?
三、實施課堂教學的建議性意見
1.抓好兩個討論
課題1中,在觀察并分析了電解水實驗的現象后,結合前面學過的概念,安排了討論:“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組“討論”是學生在實驗基礎上認識水的組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中間過程,學生能從中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的方法,認識實驗研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并養成在觀察基礎上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習慣,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
2.做好3個實驗
(1)水的電解實驗:要使氫氣與氧氣體積比2:1現象明顯,可采用實物投影,效果較好,并在此基礎上探究推斷水的組成;(2)氧氣的檢驗,(3)氫氣的檢驗;與實驗前后的點題史實及課題討論相呼應,使學生體驗科學家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從而對陌生的科學問題產生興趣和親近感,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歸納和分析的習慣和能力;使學生在親手實驗中掌握檢驗氫氣的操作規范。
四、活動建議
1.將氫氣的燃燒實驗作為知識延伸
電解水時生成的氣體是氫氣需要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燃燒等性質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點燃水電解器陰極氣體的具體操作進行推斷,至于氫氣燃燒相對完整的現象、燃燒產物的初步判斷則需要補充氫氣燃燒的具體實驗,同時,氫氣燃燒產物的確定也為說明水的組成提供了“意外”的、逆向的證據。立足于這樣基礎上的課堂教學,能于無聲處培養學生全面客觀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養成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的習慣,較好地掌握分析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由于在酸性介質中陽極更容易被氧化的緣故,建議用質量分數為10℅-15℅的氫氧化鈉溶液做電解液。它的缺點是容易在測氣管得液面上產生泡沫,因此要求所有電解裝置要充分潔凈,氫氧化鈉也要比較純潔,測氣管的直徑不要太小。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筆者的教學建議建立教材分析的基礎之上,離開了對教材的分析、解讀,任何教學設計、教學建議都是空中樓閣。誠然,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分析和構想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整體規劃
沙溪中學 鄧雪英
一、整體內容分析
在學習第三單元之前,我們已經了解化學實驗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實驗基本操作,并在科學探究的基礎上熟悉了空氣的成分,特別是氧氣的性質和制法。作為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的學習當然要體現初中化學知識的連續性和綜合性,既要認識實驗探究思路的一致性: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數據分析及實驗誤差分析等;也要了解相關化學概念的異同對比和綜合運用:如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及含氧化物的區別和聯系等。從社會要求注重理解本單元所涉及的知識點內涵,然后歸納出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因此本單元的特點是將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緊密聯系社會、聯系生活的內容之中。從知識結構上看,本單元的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從社會學角度認識水,包括水在自然界的作用、水資源狀況及其保護等;二是一些化學基本概念;三是幾項化學實驗操作。
本單元有4個課題:
課題1《水的組成》: 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分析水的組成;理解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重要概念;了解氫氣的性質及檢驗氫氣純度的方法等拓展性知識。其中電解水實驗的原理、裝置、實驗數據分析將是歷年中考試題考查的重點。
課題2《分子和原子》:認識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比較及性質特征;能夠運用分子的觀點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會用分子的觀點加深對化學反應實質的理解;能通過物質及其變化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分析問題。
課題3《水的凈化》: 能較深刻地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常見的凈化水的方法及通常的凈化步驟;能熟練掌握過濾和蒸餾操作;能區分明礬、活性炭和漂白粉等物質的凈水原理;能鑒別出硬水和軟水以及常見的軟化水的方法。
課題4《愛護水資源》了解地球水資源的概況;了解水污染的原因;掌握節約水資源的措施和防止水體污染的措施。
二、學生分析
通過小學科學,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不僅知道水是我們身邊存在的常見的物質之一,而且對水的物質性質有一定的了解。但關于水的組成,學生是完全陌生。在生活中學生對于飲用水的來源是有了解的,對硬水、軟水在生活中的危害是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兩者的區別、以及水的凈化過程和方法是不太了解的。不過在已學的知識中已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在物理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一些關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識,知道分子和原子體積非常小,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但其確實客觀存在。因此本課題的引入并不斷,但涉及的一些化學微觀概念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學生能熟練掌握的是物理學上常提到的一些變化,如蒸發、擴散、物質三態以及熱脹冷縮。
通過第二單元的學習,學生對身邊的化學物質“空氣”有了初步認識和了解,接著又認識了另一種物質身邊的化學物質“水”,并學習了水的組成、性質及凈化,最后展開“愛護水資源”這樣一個社會課題,不僅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水資源狀況”一方面說明水資源的豐富,另一方面又說明水的短缺,學生可能不會辯證地看待這兩方面的問題,培養學生用辯證的方法來認識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本課題的難點。
因此學習本單元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講練結合等方法。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水的組成,能明確說出水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理解單質和化合物,能區分已學物質中的單質與化合物;
2、認識分子與原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3、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軟水的區別;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方法。
4、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掌握水體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止水體污染的措施。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水的介紹,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觀念;同時通過物質分類的學習,正確認識物質和世界,形成正確的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2、認識物質世界是運動的,以及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的不可分性,形成微觀粒子運動的行為表象,幫助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培養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
3、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增強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的欲望;在課堂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探究精神。
4、增強學生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內容】
1、通過電解水實驗認識水的組成;了解人與水的關系,經及人在其中的能動作用。
2、分子、原子、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化學概念的建立。
3、了解硬水、軟水的區別;吸附、沉淀、過濾、蒸餾等凈水方法。
【難點內容】
1、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斷
2、建立微觀粒子想象表象,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
3、初步學會過濾的實驗操作技能。
五、教學理念、內容、模式與方法說明
【教學理念】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發揮學科自身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在本節的教學上做如下的嘗試:
1.注重以生為本,給學生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實踐。由實驗的過程,到重難點的突破,教師始終關注每位學生,參與探索的全過程,完成教師角色的改變,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咨詢者與合作者,只有完成這樣的轉換,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實踐能力。
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本節課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學習化學的親身體驗,進而內化為化學思維方式及化學觀念,盡力做到使學生感悟到、體驗到、經歷到和收獲到,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學習內容】
1、水電解的實驗現象及結論
2、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區分;
3、分子、原子的定義及區別;
4、利用分子、原子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變化;
5、掌握過濾的基本操作,學會區分軟水與硬水;
【學習層次及教學模式的選擇】
知識點 基礎知識 知識聯想 綜合提升
水的組成 水的組成 單質、化合物、氧氣、氫氣、水的性質 物質的簡單分類
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的概念 分子、原子的特點、區別和聯系 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客觀事實
水資源 硬水和軟水;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治理 硬水、軟水的區別;硬水的軟化 混合物的分離
實驗基本操作和實驗探究 過濾、蒸餾;電解水實驗 電解水實驗探究 探究物質組成元素的方法
【學習預期成果】
1、學生通過探究總結出電解水的結論、分子與原子的區別及定義。
2、學生能運用知識解答有關生活中各種現象
3、學生自學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對本章主要采用“實驗探究”、引導啟發式、討論法、邊講邊練等方法的教學模式。
通過實驗探究化學變化中存在的客觀規律,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實現以觀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導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按“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解釋反思—交流應用”的程序來探究。整個設計不僅注重了科學知識的獲取,更注重了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教學中以實驗探究為主,多次采用討論交流的方式,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本節課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主動參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使每位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融入到課堂中,體驗化學的再發現過程,學習化學家發現真理的途徑和方法,真正做到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六、中考分析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質、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別以及水的組成、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水的污染與防治等內容是本單元考查的重點;凈化水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淀、蒸餾也是本單元考查的重點內容。有關本單元的內容多以聯系現代科技成果、生活生產實際的選擇題、填空題等題型出現,有關水資源的利用、保護、開發及分子的基本性質是開放性簡答題及探究題命題的熱點,是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科學探究能力的較好題材。
七、本單元課時安排
課題1…………………………………………………………………1課時
課題2 …………………………………………………………………2課時
課題3 …………………………………………………………………1課時
課題4 …………………………………………………………………1課時
單元復習 ………………………………………………………………1課時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水的組成”教學實錄
——沙溪初級中學 周玲
一、課題分析
水雖然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怎樣以化學的眼光認識水,學生是陌生和不習慣的。本課題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并展開,符號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縮小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水的組成的認識是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和對實驗現象有討論分析獲得的,它既與史實相符,雙體現了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過程和方法。這樣展現知識具有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同時也滲透了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結合前一單元所學氧氣的知識,從它們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結合水的分解反應深化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有新物質生成,但元素種類不變。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水的組成,能明確說出水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
(2)理解單質和化合物,能區分已學物質中的單質與化合物;
(3)知道氫氣的性質,能說出檢驗氫氣與氫氣驗純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水的組成科學探究史實,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
(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體驗科學驗證的過程;
(3)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初步學習氫氣的檢驗方法;
(4)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初步學習如何觀察實驗并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記錄實驗過程及現象;
(5)在合作與討論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水的介紹,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觀念;
(2)通過物質分類的學習,正確認識物質和世界,形成正確的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三、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通過電解水實驗認識水的組成,了解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 教學難點: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斷
四 、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學習、討論法、實驗法
五 、教學過程: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空氣、氧氣。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重要的物質
——水。請同學們描述一下水的物理性質?
生:無色、無味的液體,沸點100℃,凝固點0℃
師:將水的物理性質補充完整:在通常情況下,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在標準情況下,沸點100℃,凝固點0℃,4℃時密度最大,是1g/cm3 。
師:那么,水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學習了今天的內容,我們就能回答了。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6頁,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是:第三單元課題1水的組成。
師:這是一個水電解器裝置——霍夫曼水電解器,現在我們接通電源,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實物投影)
生:產生氣泡;正、負極的體積比是1:2。
師:接下來我們來驗證兩極產生的是什么氣體?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正極的氣體,請同學們觀察有何現象?根據現象判斷是什么氣體?
生: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師:點燃負極的氣體,氣體能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證明是氫氣。因此,我們可以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板書)
師:在做電解水的實驗時,應注意幾點:1)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2)電源應用直流電;3)點燃氫氣前,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不純的氫氣點燃時可能發生爆炸的危險。
師:我們知道,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由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我們不難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生:完成相關練習。師略作點評。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混合物和純凈物。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寫出下列純凈物的化學符號:(1)氧氣、氫氣、氮氣、鐵、鎂、碳 ;(2)氧化鎂、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水、高錳酸鉀、氯酸鉀、氯化鉀;
生:學生代表寫出相關化學式。
師:由以上化學式得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板書)
生:完成相關練習。
師:適當點評。特別強調“單質、化合物”概念中“純凈物”的理解。
師:總結并布置作業。
師:下課
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堂小測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生活中的“水”能看成純凈物的是 ( )
A海水 B礦泉水 C糖水 D部分結冰的蒸餾水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B.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叫化合物 D.空氣是由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3.為了讓燈泡通電發熱時,消耗燈泡內的氧氣,達到保護鎢絲的目的,通常在白熾燈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層物質,該物質是 ( )
A.紅磷 B.氧化汞 C.二氧化錳 D.氯酸鉀
4、 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該氣體具有的性質是 ( )
A 易溶于水 , 密度比空氣小 B 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C 易溶于水 , 密度比空氣大 D 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5、臭氧(O3)主要分布在離地面l0 km~50 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屬于 (   )
A.混合物   B.單質   C.化合物   D.稀有氣體
6、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符號:
水 氫氣 氮氣 氯酸鉀 錳酸鉀
7、某班興趣小組用一瓶泉水進行有關探究:一組同學用右圖的裝置進行了水的性質的實驗,請根據圖回答:
(1)電源中A為_____極,B為______極,
C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氣體名稱是_____,
D試管收集到的氣體能_______ __ __,氣體名稱是_______。
(2)根據以上實驗事實該同學能得出的結論是:
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
(3)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 __ _____。
8、現有鐵絲, 氮氣, 二氧化碳, 氧化鎂, 高錳酸鉀, 汽水, ⑦冰水混合物⑧石灰水等8種物質,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單質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屬于氧化物的是__ __. (填序號)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自然界的水》教學總結
沙溪中學 鄧雪英
水雖然是教師和學生都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怎樣以化學的眼光認識水,學生是陌生和不習慣的,而本單元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并展開,符合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縮小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距離感、陌生感,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材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的實驗內容及特點的研究,總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做法。
一、實驗內容
(1)《水的組成》:水的電解實驗;氫氣的驗純。
(2)《分子和原子》:品紅在水中擴散實驗;活動與探究氨氣的運動;家庭小實驗:1+1是否一定等于2。
(3)《水的凈化》:過濾液體;用肥皂水區分軟水和硬水;制取蒸餾水;家庭小實驗自制簡易凈水器。
二、實驗內容的特點
(一)實驗選材的生活化
化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科學,化學知識滲透在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了彌補學生所學知識及社會生活經驗的不足,教材充分發揮了實驗的作用。如課題2,首先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水在常溫下的揮發及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實驗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再如課題3中用肥皂水區分軟水和硬水,從生活用水的角度引出過濾和蒸餾等實驗操作的學習。實驗的生活化還體現在實驗用品上,如課題2中“家庭小實驗”利用黃豆與綠豆、水與酒精等體積相混合探究“1+1是否一定等于2”;課題3中利用飲料瓶、紗布、砂石等自制簡易的水的凈化器。
(二)實驗呈現方式的多樣化
能力的培養是與活動密切相關的,在化學學科中,實驗是最主要的活動手段。本單元的實驗內容編排,改變了以往主要由教師演示為主,輔以少量重復性的學生實驗的格局,淡化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界限,倡導課堂實驗由教師指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的原則;擴充了趣味性較強的家庭小實驗,如自制簡易凈水器,乙醇與水的混合等;增加了以實驗為載體的探究活動如氨的擴散,過濾液體;首次嘗試了以習題的方式呈現實驗,如證明植物體內含水,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驗操作的能力,樹立大膽探索的意識。上述四種呈現方式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體現了學習活動的漸進性。
(三)強化實驗操作技能的應用價值
正確的操作是順利完成化學實驗的基本保證。以往的初中化學教材側重于讓學生提前訓練,從而與相關化學知識脫節,造成學生失去興趣。本單元則一改上述安排,如課題3從水的凈化角度,按照除雜質的順序安排了靜置沉淀、吸附沉淀、過濾、蒸發等實驗,將基本操作與生活中水的凈化過程聯系起來,把硬水、軟水和硬水軟化知識作為含可溶性雜質水凈化的例子,與蒸發操作結合起來,從而使實驗基本操作不再單調、枯燥,體現出實驗操作在化學與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價值。
(四)培養科學探索的精神
現代教學的理念是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本單元的實驗安排很好地把握了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的關系:首先是增加了探究性實驗,并且根據初中學生的實際,突出對實驗中某一過程而非實驗全過程的探究,如關于分子不斷運動的活動探究,首先做一個氨水使酚酞試液變紅的試驗作為知識鋪墊,然后再試驗分別將盛有濃氨水和酚酞試液的兩個燒杯放在一個密閉容器中,觀察現象,并探究得出變化的原因是分子不斷運動。家庭小實驗先以日常生活中的1體積黃豆和1體積綠豆混合時總體積小于2體積的宏觀現象作為鋪墊,再試驗酒精與水等體積混合后的總體積是否等于兩者原體積之和,由此設想到乙醇和水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間有間隙,二者混合時,分子運動使有些空隙被擠占了。另外,教材通過在驗證性實驗中融入探索和研究的成分,來增強驗證性實驗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如在觀察并分析了電解水實驗的現象后,結合前一單元“物質的變化”的概念,安排了“討論”: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這組“討論”是學生在實驗基礎上認識水的組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中間過程,學生能從中體會科學研究和思維的方法,認識實驗研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并養成在觀察基礎上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和習慣。
三、教學中的建議
(一)水的組成
探討水的組成,課題實驗“水的電解”在教學中應起到以下作用:①正確顯示水通電后的現象,驗證產物,在此基礎上探究推斷水的組成;②與實驗前后的點題史實及課題討論相呼應,使學生體驗科學家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從而對陌生的科學問題產生興趣和親近感,激發學生的思維;③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歸納和分析的習慣和能力;④使學生在親手實驗中掌握檢驗氫氣的操作規范。
實驗習題──設計實驗證明植物體內含有水,不要對學生有任何限制,學生一般都能經過獨立思考選擇合理的實驗用品、操作步驟和方法并實際操作。可用交流的方式鼓勵學生的這種嘗試和探索。
(二)分子和原子
實驗插圖“水為什么會減少”能使學生首先回憶起一些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結合“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實驗,自然地引出歷史上的科學家對這些現象的思考──物質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緊接著實驗插圖“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苯分子圖像”“通過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文字”則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分子或原子微粒的存在,并與前面的史實呼應,使學生體驗到人類科技的發展成果。實驗探究“氨的擴散”應達到: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分子是不斷運動的;②在學生親身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步驟2中密閉容器外盛酚酞試液的B燒杯在實驗中的作用是什么?”使學生關注科學實驗及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及其設計,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三)水的凈化
過濾和蒸餾是初中化學中的實驗基本操作,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新教材的編排優勢,緊緊圍繞水的凈化問題逐步展開,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掌握操作技能。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初中化學《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課題1 水的組成
知識要點:
一、水的電解實驗
1、電解水時,正負極上都產生了大量的 ;正極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 ,說明該氣體是 ( );負極氣體可以 ,產生 色的火焰,該氣體是氫氣( )。正負極氣體的體積比為 。該實驗可得到的結論: 。
2、該實驗的文字表達式為: 。
二、單質和化合物
1、物質可分為 物和 物。純凈物又可分為 和 。
2、單質是指由 組成的 。如: 。
3、化合物是指由 組成的 。如: 。
三、氫氣( )--------P65拓展性課題
1、氫氣的物理性質:氫氣是 色 味的氣體, 溶于水,相同條件下密度最 。
2、氫氣的化學性質:
可燃性:純凈的氫氣安靜燃燒,產生 色的火焰;不純時點燃會發生爆炸。所以在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該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
練習
1、下列各組物質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凈化后的空氣、雪碧飲料 B、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
C、汽水、高錳酸鉀 D、液態氧、液態空氣
2、下列各組量中,不隨水的體積變化的是( )
A、蒸發水所需的熱量 B、水的沸點
C、電解水所消耗的電量 D、水的質量
3、下圖是表示水的體積(mL)與溫度(℃)的函數關系圖,其中正確的是( )
4、氫氣是一種綠色能源,科學家們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陽能產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氫氣的新技術。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化學方程式為:2H2O 2H2↑+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TiO2在反應中作氧化劑 B、水分解不產生污染物
C、TiO2在反應中作催化劑D、.技術可以將太陽能轉化成氫氣
5、能夠由電解水實驗直接得到的結論是①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②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③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④水的化學式為H2O。(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
6、水是( )
①單質;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純凈物;⑤氧化物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7、有關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在通常狀況下,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B、水在通常狀況下很穩定
C、在0 ℃時,水會形成冰和水組成的混合物 D、純水幾乎不導電,電解時加少許硫酸或氫氧化鈉
8、電解一定量的水,當某一電極上產生5 ml氣體時,另一電極產生的氣體體積可能是( )
A、2.5 ml或5 ml B、5 ml或10 ml C、10 ml或15 ml D、10 ml或2.5 ml
9、關于自來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 B、是一種純凈物
C、已經消過毒,可以直接飲用 D、是一種混合物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 B、自然界的水都是以液態存在的
C、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11、下列關于水的性質描述中,屬于水的化學性質的是( )
A、水在40C時的密度最大 B、水的沸點是1000C
C、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 D、水通電產生氫氣和氧氣
12、根據物質的分類,水不屬于( )
A、氧化物 B、純凈物 C、單質 D、化合物
13、通電分解水生成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 )
A、8:1 B、1:8 C、1:2 D、2:1
14、下列物質中既不是單質,也不是化合物的是( )
A、水 B、水銀 C、高錳酸鉀 D、空氣
15、下列物質屬于化合物的是( )
A、澄清的石灰水 B、鐵 C、氧氣 D、二氧化碳
16、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
A、二氧化錳 B、高錳酸鉀 C、氧氣 D、空氣
17、常溫下,碘(I2)與鎂化合生成碘化鎂(MgI2),但反應速率很慢,若滴入幾滴水會劇烈反應且形成一股美麗的紫色煙霧,此時水的作用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18、閱讀下列文字,用序號填空。
①水通常為無色、無味的液體;②水被加熱可以變成水蒸氣;③沒有水,人和動物就無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滅火劑,⑤在通電條件下,水分解生成氧氣和氫氣;⑥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⑦電石(CaC2)倉庫著火,不能用水滅火,因為CaC2可與水反應生乙炔氣體(具有可燃性)。
(1)水的物理性質 ;(2)水的化學性質 ;(3)水的用途 。
*14下列物質①氧化鎂、②空氣、③液氧、④鐵粉、⑤硫磺燃燒后的產物、⑥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后剩余的固體、⑦經過濾后的河水、⑧冰水、⑨氯化鉀,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屬于純凈物的是 ,屬于單質的是 ,屬于化合物的是 ,屬于氧化物的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18張PPT)
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標準狀況下:沸點100℃,熔點0℃
  4℃時密度最大為1g/ml
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
二、水的組成
水的電解實驗:
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1.電極上有氣泡
2.正、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
為1:2
如何檢驗氣體?
 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正極中的氣體,發現它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O2 )。
負極中的氣體氣體能燃燒,火焰呈淡藍色,這是氫氣(H2) 。
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發生分解反應產生氫氣和氧氣。
氫氣+氧氣

通電
H2O H2 O2
【結論】
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氫氣是由氫元素組成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說明:1.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  2.電解水所用電源為直流電。  3.氫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是密度最小的氣體),有可燃性。混有空氣或氧氣的氫氣遇到明火可能發生爆炸。
討論:
1、在水的電解實驗里,有新物質生成嗎?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2、在上述變化前后,參加反應的元素種類有無變化?
有新物質生成。水發生了化學變化。
無變化
根據組成物質的種類不同,可以將物質分
為 和 兩大類。
那么,純凈物是否又可以分類呢?
我們首先完成新策略P31【練習2】
純凈物
混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如: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氯化鉀、
氯酸鉀、高錳酸鉀……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氫氣、氮氣、碳、鎂……
單質
化合物
混合物
[歸納] 物質分類:
物 質
純凈物
——氧化物
【練習】
新策略P32:
課堂檢測第1、2題、拓展提升
這節課我學會了:
水是由 和 組成的純凈物。
物質可分為 和 。根據組成純凈物的元素種類不同,純凈物又可分為
和 .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 ;
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 ;
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
化合物叫 。
氫元素
氧元素
純凈物
混合物
化合物
單質
單質
化合物
氧化物。
【作業】
1、新策略31——32頁未完成部分
2、課本P49 第1、3、4題(作業本)
練習:1.下列各組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A.高錳酸鉀分解后剩余固體 B.海水 C.氫氣 D.液態空氣
2、下列各組物質中,屬于單質的是
A.水 B.氯酸鉀
C.二氧化碳 D.氮氣


3、下列各組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A.高錳酸鉀 B.氯酸鉀 C.氧化鎂 D.氧氣
4、下列各組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
A.水 B.紅磷
C.鐵 D.氧氣


【練習】
請將下列物質按“混合物、純凈物、單質、化合物、氧化物”進行分類:
①空氣 ②氮氣 ③汽水 ④鐵 ⑤石灰水
⑥五氧化二磷 ⑦氧化鎂 ⑧氯化鉀
⑨氯酸鉀 ⑩高錳酸鉀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1.臭氧(O3)主要分布在離地面l0 km~50 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屬于 (   )
A.混合物   B.單質   C.化合物   D.稀有氣體
2、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是( )
A. 分子質量大,原子質量小 B. 分子運動,原子不運動
C. 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間有間隙,原子間無間隙
3.中秋節在桂花園中賞月,我們能嗅到桂花香。這個事實能說明( )
A.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分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
C.分子具有質量 D.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
4.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00mL,說明了( )
A.物質是由分子構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間有一定間隔
5.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離子 D.氧氣
6.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沒有變化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氫、氧兩種原子 D.以上都不是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B.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C.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
D.同種原子可以構成分子,而不同種原子不能結合成分子
8.小明做了一個夢,夢幻自己能縮身,甚至能縮小到分子大小,他到水世界旅行一趟,并報告了見聞。他的報告不正確的是( )
A.水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B.水分子之間有間隙
C.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兩個氫原子構成
D.電解水就是把水中的氫氣和氧氣分離開來
9.將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總體積 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
10、請用序號填空:A、水分子 B、氫氣分子 C、氧氣分子 D、氫原子
E、氧原子 F、物理 G、化學
1)氫氣是由_____構成, 水是由______構成, 在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中______沒有改變。
2)在水電解過程中,___分解成___和___ 。他們再重新組合,分別構成了_ 和_ _。
3)水變成水蒸氣是 _______變化,電解水是_______變化。
11、用化學符號表示:
水______、氫氣______、氧氣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氯酸鉀________.。
四氧化三鐵 、高錳酸鉀______、氮氣______、二氧化硫______、
以上物質屬于單質的是 ,屬于化合物的是 ,屬于氧化物的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1 《水的組成》素材
沙溪中學 周玲
電解水簡易裝置的設計
1、關于水電解的演示實驗。水電解的速度,與下列幾個因素有關:
(1)外加電壓:外加電壓愈高,水電解的速度愈快,生成的氣泡較小,不易觀察,一般演示實驗在6-12伏較好,產生的氣泡較大,便于學生觀察。
(2)電解液濃度:電解液的濃度愈大,水電解的速度也愈快,但產生的氣泡同樣較小,易形成一股氣流上升,學生不易觀察,所以,一般濃度氫氧化鈉在6-15%之間,稀硫酸在10-20%之間,演示效果較佳。
(3)電極距:就是兩根電極之間的距離,電極距愈小,在同樣條件下,電解速度愈快。若要求同樣的電解速度,電極距愈小,就可以大大降低外加電壓,根據以上原理,就可以設計出最理想的水電解器。
2、簡易水電解器的制作與演示
(1)簡易水電解器的制作:取兩支內徑相同的小試管,用小膠塞將試管口塞緊,在距試管底1-1.5cm的試管壁上的某一點,用噴燈加熱,由于試管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將軟化了的試管壁脹破,再繼續加熱,使破口處燒成一個光滑的小圓孔。
(2)給小試管配帶粗一點的保險絲的膠塞,作為電極。保險絲的長度,應達到試管的小孔處。
(3)演示:在兩支小試管內注滿10%的稀硫酸電解液,并插入電極,放入裝稀硫酸的小燒杯內,使兩支試管上的小孔相對,外接3-6伏的直流電源,讓學生觀察兩支試管內所發生的現象。他們會立即看到,兩個試管中都產生氣泡,并且是一快,一慢,幾分鐘后,切斷電源,再叫學生觀察,他們又會發現產生氣體快的約是慢的體積的二倍。這時再叫學生觀察快、慢各與哪個電極相連?如圖所示。
(4)生成氣體的檢驗:將氣體體積較少的試管從燒杯中取出,點燃線香翻轉小試管,使試管壁上的小孔向上,并將帶火星的線香從試管小孔處,插入試管內,讓學生觀察現象,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是什么氣體?如圖所示。
用膠頭滴管從小圓孔給另一支試管內鼓入空氣,點燃火柴,并將小試管從燒杯中取出,翻轉使小圓孔對著火苗,學生會立即聽到一聲爆鳴。如圖所示。
3、實驗說明
(1)實驗所用的兩根保險絲電極,在第一次做實驗前,必須事先進行處理,使陽極進行氧化,在陽極上的鉛絲或保險絲形成氧氣膜之后,才能演示實驗,不處理會消耗生成的氧氣,在演示前,將兩根電極放入電解液,注意兩根電極不接觸,通電約5分鐘即可。這時陽極的保險絲變成棕色,陰極不變。在以后的演示實驗中,棕色保險絲永遠作陽極。不然就會影響氧氣的產出量。
(2)此實驗只要兩支試管的小圓孔對好,電極距很小,所須外加電壓較低,只要兩節一號電池即可進行演示。
(3)由于所須電壓較低,教師可以讓學生每人帶兩節一號電池,每兩人發一套電解水裝置。將這個演示實驗,改為并進實驗,效果會更好,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4)關于水電解的演示實驗,若原學校有霍夫曼水電解器,建議教師還是用它來演示為好。因為它具有較準確的容積刻度和質量較好的電極。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11-12學年初三化學第三單元競賽班測試卷
姓名________ 學號_________ 班別________ 成績_________
1、 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
1、 關于水的組成,正確的是 ( )
A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B 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合而成的
C 水是由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D 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2、 下列情況一般不會造成污染的是 ( )
A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工業生產中的廢水排到河水中
C 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 D 在河中養魚
3、 下列關于原子和分子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C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斷運動
D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學性質
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海嘯,災民用水受污染,需要凈化處理。下列操作凈化程度最高的是 ( )
A 蒸餾 B 吸附沉淀 C 過濾 D 靜置沉淀
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組物質,前者屬于混合物,后者屬于單質 ( )
A 氯化鉀、鐵 B 空氣、水 C 醫用酒精、氫氣 D 冰水混合物、臭氧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純凈物一定是由分子構成
B 由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
C 混合物肯定是由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
D 冰和水共存是混合物
7、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的是   (   )
A 氧分子  B 氧原子 C 二氧化碳分子 D 水分子
8、蒸餾水不能養魚,因為蒸餾水中不含有    ( )
A 氧元素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水分子
9、為預防和治理水污染,可行的是 (   )
① 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
② 對污染的水先處理后排放
③ 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④ 抑制水中所有動植物生長
A ①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10、用右圖的簡易凈水器處理河水,下面對該凈水器分析正確的是( )
A.能殺菌消毒
B.能把硬水變為軟水
C.能得到純凈水
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雜質的作用
11、宣傳科學揭露偽科學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義務,用你所學的知識指出下列廣告語正確的是 ( )
  A.本超純水,絕對純凈,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B.長期飲用純凈水,對人體健康有益
  C.礦泉水中含有鉀、鈉、鈣、鎂等多種微量元素,是一種健康飲料
  D.面對河水不斷被污染,我們應設法關閉所有化工廠
12、下列變化中構成物質的分子沒有變化的是   (  )
A 酒精的燃燒 B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 C鋼鐵生銹 D 電解水
13、.1998年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大批企鵝死亡,經解剖化驗發現其體內含有超量氰化物和大量含鉛的有害物質,下列各項中造成此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增長,人類用水量增加 B.食物鏈被破壞,企鵝食物不足
C.工廠廢水和人類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二氧化碳氣體增多,全球氣候變暖
1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通過多種途徑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凈化
B.利用活性炭來凈化水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C.燒煮硬水易生水垢,常用肥皂水來鑒別硬水和軟水
D.凈化水的方法有多種,如吸附、沉淀、過濾和蒸餾等
15.下圖是表示物質分子的示意圖。圖中“●”和“O”分別表示兩種含有不同質子數的原子,則圖中表示單質的是 ( )
二、填空題:(共31分)
16、用化學符號表示:
水______、氫氣______、氧氣_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_、氯酸鉀________.
17、 氫氣是一種_____色、_____味氣體,_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氣_____。實驗室使用氫氣前,特別注意安全,混有空氣或氧氣遇明火會爆炸,所以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__________,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_______火焰,罩上一個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有_______生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 ____________
18、現有鐵絲, 氮氣, 二氧化碳, 氧化鎂,高錳酸鉀,汽水 ⑦冰水混合物等7種物質,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純凈物的是 ____________, 屬于單質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化合物___________,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 (填序號)
19、用分子知識解釋下列問題:
(1)純凈的氧氣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2)物質具有熱脹冷縮現象:
(3)氣體很容易被壓縮,而固體和液體不易被壓縮:
20、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并指出反應的基本類型(化合/分解)
(1) 鐵在氧氣中燃燒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反應)
(2) 加熱高錳酸鉀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反應)
(3) 在過氧化氫中加入二氧化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反應)
四、簡答題(本題共9分)
24、飲用水的凈化過程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貯存、凈化、輸水。水庫將雨水、江河和溪流里的水匯集貯存起來,凈化時首先在水中加入沉淀劑如明礬等,這些物質可以使懸浮在水中不溶性顆粒逐漸的沉降下來。如圖是水的凈化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A 中是小卵石和石黃沙,其作用是 。
(2)若B中是粒狀活性炭,其目的是 。
(3)通入氯氣的目的是 。
(4)進入水管網或水塔中的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以怎樣檢驗?
25、某興趣小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原理,設計如下實驗以探究微粒的運動。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1)實驗I:在盛有少量蒸餾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試液,再向其中滴加
濃氨水。由實驗I得出的結論有 。
(2)實驗Ⅱ(如上圖中甲所示):燒杯A中的現象是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
(3)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設計實驗Ⅲ(如上圖中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有無必要,理由是 。
三、實驗題(共30分)
20、右圖為過濾裝置:(7分)
(1)寫出儀器名稱: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2)過濾后若發現濾液仍舊渾濁,請分析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實驗室中進行過濾操作,要注意哪“三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某班興趣小組用一瓶泉水進行有關探究:(15分)
A組同學用右圖的裝置進行了水的性質的實驗,請根據圖回答:
(1)電源中M為_____極,N為______極,
M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能_______________,
氣體名稱是________,N試管收集到的
氣體能_____________,氣體名稱是_________。
(2)根據以上實驗事實該同學能得出的結論是:
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成的。
(3)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 _______________。
4)B組同學將100ml泉水與100ml酒精混合,結果所得體積為197.3ml,由此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組同學也嘗試水的凈化,提出了①過濾 ②加絮凝劑 ③沉淀 ④蒸餾,你認為比較合理的凈化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同學們學到了很多知識。在水資源缺乏的今天,我們必須愛護水資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防止水體污染。你知道水污染的來源嗎?如:_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__________污染。
22.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8分)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a__________,b__________。
(2)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收集裝置是 _ _或__ _。
(3)實驗室用塊狀固體鋅與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氫氣,根據以上事實推斷:實驗室制取H2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你選用該裝置的原因是_____ _。
b
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1水的組成》教學反思
沙溪中學 周玲
1、本節教學,從課堂氣氛來看較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師生的互動合作進行的較好。采用多媒體演示水的電解有效突破了本節教學的重難點。
采用實物投影負極、正極的體積比2:1非常明顯,效果較好。
2、本節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思想,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實驗探究,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等得到了培養提高。
3、本節教學不足之處:霍夫曼水電解器測氣管的液面上產生泡沫,導致氧氣的檢驗不太順暢,待泡沫排出后才看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現象。分析其原因是:(1)電解器裝置不夠清潔;(2)氫氧化鈉不夠純純凈。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再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由于在酸性介質中陽極更容易被氧化的緣故,建議在今后的教學中,用10℅-15℅的氫氧化鈉溶液做電解液,為了避免在測氣管的液面上產生氣泡,所用電解裝置要充分潔凈,氫氧化鈉要比較純凈,測氣管的直徑不要太小。
4、通過分析物質的元素組成得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從前面接觸的幾種純凈物的符號入手,分析物質的組成元素,得出有些純凈物只有一種元素組成,有的則由多種元素組成,由此得出單質、化合物的概念。本節教學中生生互動不是太積極,在今后的教學中還需加強這方面的互動訓練。另外,單質、化合物是純凈物非混合物,學生很容易混淆,總把純凈物當做物質來看,如“氧氣和臭氧”,學生很容易把它看成是單質而不是混合物,還需在后面的練習中多多加強。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課題1《水的組成》的教學設計
沙溪中學 周玲
一、課題分析
水雖然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質,但怎樣以化學的眼光認識水,學生是陌生和不習慣的。本課題以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簡要史實引入并展開,符號事物的認識規律,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縮小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水的組成的認識是通過水的電解實驗和對實驗現象有討論分析獲得的,它既與史實相符,雙體現了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過程和方法。這樣展現知識具有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同時也滲透了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在認識了水的組成的基礎上,結合前一單元所學氧氣的知識,從它們組成上的區別歸納出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結合水的分解反應深化對化學反應的認識-------有新物質生成,但元素種類不變。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水的組成,能明確說出水由氫元素與氧元素組成;
(2)理解單質和化合物,能區分已學物質中的單質與化合物;
(3)知道氫氣的性質,能說出檢驗氫氣與氫氣驗純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習水的組成科學探究史實,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
(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體驗科學驗證的過程;
(3)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初步學習氫氣的檢驗方法;
(4)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初步學習如何觀察實驗并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記錄實驗過程及現象;
(5)在合作與討論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水的介紹,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的觀念;
(2)通過物質分類的學習,正確認識物質和世界,形成正確的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三、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通過電解水實驗認識水的組成,了解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2 教學難點: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斷
四 、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學習、討論法、實驗法
五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1、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空氣是人類和動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同學們想一下,還有什么物質在人類和動植物生存中所占的地位可與空氣相比呢 2、水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物質,請同學們說說水的物理性質?教師補充完整。 水——水是生命之源水的物理性質: 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在標準情況下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在4℃時密度最大,密度為1g/cm3。 引出本課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水的電解演示實驗:介紹水電解器和直流電源,學生觀察并說出現象,教師補充完整。 現象:電極上有氣泡產生;2)正極、負極氣體的體積比為1:2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4、請大家回憶一下,如何驗證產物中有氧氣?根據是什么?驗證有氫氣應該以什么為依據?【閱讀學習】請大家閱讀課本47頁第二段,認識氫氣并歸納如何驗證氫氣。 學生回答: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氣體中,復燃則為氧氣。根據是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支持燃燒。氫氣可燃性的化學性質。閱讀了解氫氣的性質。總結出氫氣的驗證方法。 通過復習氧氣的驗證方法,不僅回顧氧氣的性質,并且為確定氫氣的驗證方法做了鋪墊,讓學生了解物質性質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5、探討教材中的“討論”欄通過以上實驗說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板書】:1、 電解水的實驗:(1)現象:出現氣泡,V正極:V負極=1:2(2)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水→氫氣+氧氣 (H2O)(H2)(O2)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隨堂練習】右圖是簡易電解水裝置圖。試回答問題:(1)電解一段時間后,A、B兩管上得到的氣體體積比約為____________。A管生成的氣體是________,檢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管生成的氣體是________。由以上實驗事實可得出結論,說明水是由____________組成的。(2)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___ _ 。 分析、討論、交流、發言書寫文字表達式 初步建立起“元素”的概念。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6、 單質化合物知識學習我們今天學習的水和氫氣、氧氣屬于我們前面學習過的純凈物或混合物中的哪一類物質?我們在前面還學習過哪些純凈物?請你列舉出來。你能寫出它們的化學符號嗎?根據這些物質的化學符號,你們能看出它們的特點嗎?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幾種物質的種類,現在理一理它們之間的關系。【板書】二 單質與化合物1 單質:純凈物、含一種元素2 化合物:純凈物 、含不同種元素請同學們再觀察一下,在化合物中有很多物質都含有氧元素而且組成的元素是兩種,這種化合物我們稱為什么呢?三 物質分類 根據老師的提示,回答:純凈物。 氧氣、氫氣、水、紅磷、五氧二磷、四氧化三鐵、高錳酸鉀,氯酸鉀、氯化鉀、二氧化錳。討論、發言、歸納單質、化合物的概念。在老師列出關系時加深對幾種物質類別及其關系的理解。 以學過的知識引入,既達到復習的效果,又使學生能夠在原有知識上建構起新的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歸納的能力羅列所學相關知識體系框架,使概念更加清晰。
7、課堂隨練將物質分類,可使大千世界的各種物質有條不紊。請將下列物質按要求分類,并將序號填入框內:①五氧化二磷 ②紅磷 ③自來水 ④二氧化錳 ⑤潔凈空氣 ⑥氮氣 ⑦鐵粉 ⑧高錳酸鉀 ⑨高錳酸鉀加熱后的產物 ⑩澄清的石灰水混合物 化合物 單質 氧化物 做題、回答。  通過做習題 鞏固新學的知識。 
8、小結
六 板書設計
課題1 水的組成
一 水的組成 二 單質與化合物 三 物質分類
1、 電解水的實驗:(1)現象:出現氣泡,V正極:V負極=1:2(2)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水→氫氣+氧氣 (H2O)(H2)(O2)2、 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1 單質:純凈物、同種元素2 化合物:純凈物 不同種元素
混合物
純凈物
單質
化合物
氧化物
其他
混合物
純凈物
單質
化合物
氧化物
其他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监利县| 花莲县| 宣城市| 门头沟区| 齐河县| 昭觉县| 龙川县| 蒙山县| 金门县| 东宁县| 基隆市| 林周县| 桃源县| 吉木乃县| 清丰县| 馆陶县| 汝阳县| 盐边县| 武胜县| 灵台县| 上犹县| 潜山县| 垦利县| 枣阳市| 松潘县| 贺兰县| 马山县| 凤台县| 石河子市| 屏边| 肇庆市| 正镶白旗| 鹤庆县| 安庆市| 志丹县| 平泉县| 乌海市| 上蔡县| 浏阳市|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