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沉與浮第一節(jié) 誰沉誰浮物體放入水中,有的沉,有的浮。不同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易沉;如果質(zhì)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易沉。實驗活動一:觀察不同物體的沉與浮實驗材料:蘋果、梨子、蠟燭、松木塊、小石塊、塑料尺、回形針、水槽、水。實驗步驟:(1)在水槽中裝適量的水(至少能完全淹沒所有的物體)。(2)將蘋果、梨子、蠟燭、松木塊、小石塊、塑料尺、回形針等一一緩慢按入水中后再松開,觀察它們各自的沉浮情況(穩(wěn)定后,觸底不動為沉,不觸底為浮)并記錄下來。實驗現(xiàn)象:材料 蘋果 梨 蠟燭 松木塊 小石塊 塑料尺 回形針沉浮情況 浮 浮 浮 浮 沉 浮 沉實驗結(jié)論:物體放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4、實驗活動二:比較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三種材料的漂浮能力實驗猜想: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強。實驗材料: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水槽、水、墊圈(重物)、鑷子。實驗方法:對比實驗。分別在三種不同的材料上添加重物。不改變的因素:三種材料的形狀和體積、水量、重物的規(guī)格及添加方法。改變的因素:材料本身。實驗步驟:(1)往水槽里倒入適量的清水,待水面靜止后,放入松木板,待其漂浮狀態(tài)穩(wěn)定后,用鑷子夾取墊圈輕輕加在松木板上面的中間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載多少重物而不沉。用同樣的方法依次比較另外兩種材料。實驗現(xiàn)象:形狀和體積相同的不同材料 漂浮時承載的墊圈數(shù)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松木板 7 7 7塑料板 4 4 5泡沫板 10 10 11實驗結(jié)論:相同形狀和體積的松木板、塑料板、泡沫板漂浮能力有強有弱漂浮能力由強到弱為:泡沫板、松木板、塑料板。改變沉浮當潛艇主壓載艙注滿水時,潛艇從水面潛入水下。當用壓縮空氣把壓載水艙內(nèi)的水排出時候,潛艇從水下浮出水面。水密隔艙,這一船舶結(jié)構(gòu)大約發(fā)明于我國唐代,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是我國在造船方面的一大發(fā)明。實驗活動2:怎樣讓實心橡皮泥浮上來實驗猜想:改變橡皮泥球的形狀或?qū)⑾鹌つ嗲蚪壴谄∧芰姷奈矬w上可以讓橡皮泥球浮起來。實驗材料:實心橡皮泥球、乒乓球、帶蓋塑料瓶、水槽、水。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實驗步驟 (1)將橡皮泥球捏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放入水槽中,觀察橡皮泥的沉浮情況。 (2)將橡皮泥捏成薄片,然后覆蓋在乒乓球上。將乒乓球放入水槽中,觀察沉浮情況。 (3)將橡皮泥球裝在帶蓋塑料瓶中,將塑料瓶放入水槽中,觀察沉浮情況。實驗現(xiàn)象 橡皮泥球捏成有些形狀可以浮在水中,如船狀。 橡皮泥浮起來。 橡皮泥浮起來。實驗結(jié)論:通過一些方法,我們可以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上來。怎樣讓浮的物體下沉,沉的物體上浮?答:可以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在物體上捆綁重物、在物體中裝重物等方法讓浮的物體下沉。可以通過改變物體的形狀、將物體和漂浮能力強的物體捆綁在一起等方式讓沉的物體上浮。制作航道浮標航道浮標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航道浮標浮于水面,錨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標示航道范圍、淺灘及礙航物等。結(jié)構(gòu):航道浮標上輕下重、重心低,水面以上部分中空才能直立。如果是金屬材料,上部中空才能漂浮,錨系才能穩(wěn)定。實驗活動 設(shè)計制作航道浮標實驗材料:空礦泉水瓶、沙子、鐵質(zhì)螺母、錨系用的線、水桶、水。實驗步驟:(1)往空礦泉水瓶里加一些沙子,然后擰緊瓶蓋。(2)將線的一端系在瓶子的瓶口,另一端系幾個螺母。(3)將做好的航道浮標口朝下放進裝滿水的桶中。實驗現(xiàn)象:礦泉水瓶保持在水面豎直漂浮不倒。3、《中國海區(qū)水上助航標志》規(guī)定:船舶從海上駛近或進入港口、河口、港灣或其他水道時,稱為 順航道 航行,左舷為航道左側(cè),右舷為航道右側(cè)。航道左側(cè)標的標體、頂標、燈光均為紅色,航道右側(cè)標的標體、頂標、燈光均為綠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